實惠好吃的一鍋出散文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飲食文化在東北土地繁衍發(fā)展幾百年。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東北人偏愛大餅子。在改革開放之前,東北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大餅子可是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食,每月供應的幾斤大米、白面,除了逢年過節(jié)改善生活,用來招待親戚朋友和客人?梢哉f,大餅子是一種家常單一的食品,伴隨著大蔥和大醬,天天、頓頓都要靠它來充饑。苞米面大餅子養(yǎng)活了東北人。
冬長夏短是東北氣候的特點。在寒冷的東北,人們想出了御寒的方法,即便在做菜時也是融入了相互擁抱、相互體貼的人文情懷。人們做燉菜時也是把主料兩兩搭配或多種搭配,一起下到鍋里,大火狂燉,形成了東北燉菜的地方特色。
東北的“燉菜”重其味,不重其形。通常一葷一素,剛柔并濟,其香味暗藏其中。貼大餅子也可以與菜一起做,既節(jié)省柴禾,也節(jié)省時間。貼大餅子,要有一定技藝的.,首先苞米面要和面發(fā)酵后,兌上水堿,其用量,全憑經(jīng)驗了。把包米面和成干泥狀,然后用兩手團一團,按成類似手掌大小的橢圓型扁餅,用力摔到大鐵鍋的幫部,一個挨著一個,圍鍋貼一圈,與大餅子一起做的菜必須是熬菜,這樣的菜可以蓋上鍋蓋一起燜。最適合與大餅子一起做的菜就是熬豆角、燉土豆。 熬豆角、燉土豆的菜放在大鍋的中間,大餅子在周圍貼一圈,可是通常大餅子不會老老實實貼在那個位置不動,不會往下出溜,菜鍋貼的大餅子是最好吃的,延下的大餅子吃了一部分菜湯,帶有菜的咸淡兒,人們都很喜歡這種吃法。
稍有講究的人家,用新鮮的青包米镲出玉米漿,過濾去掉皮渣,再摻和些豆粉,用鐵鍋慢火烙制的大餅子,底部有一層硬嘎巴,表面一層油汪汪的,熱氣騰騰,聞著香味撲鼻。
東北的“一鍋出”,是農村一道特色飯菜。普通百姓人家,想什么時侯吃就什么時侯吃。在寒冷的冬天,取出一塊,用刀切上豬肉片,把干豆角、干茄子等,用開水泡上個把鐘頭,等干菜泡軟了,洗凈、改刀切成需要的形狀,放入鐵鍋里炒一下,等香味一出來,再放各種調料,然后加水,大火猛燉。當鍋里的燉菜開鍋后,再在鍋邊帖上一圈苞米面大餅子,蓋上鍋蓋。約摸過了十幾二十分鐘,飯菜都好了。真是香味撲鼻,巴掌大小的苞米面大餅子,一面金黃,一面焦黃,看著就是那么十分誘人,鍋里的燉菜咕嘟咕嘟還冒著泡呢,那香味已經(jīng)沁入了你的心脾。
如今,人們大米白面吃膩了,這種傳統(tǒng)的吃法被飯店移植挪用了,F(xiàn)在很多飯店都有貼大餅子燉菜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形形色色的美味佳肴。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會看見“一鍋出”地方風味小吃,成為北方人吃“粗糧”的時尚。
現(xiàn)在飯店的“一鍋出”,用的是小鐵鍋,熱氣騰騰,一起端上桌,體現(xiàn)了北方人豪爽的性格。品類很多,有排骨燉豆角的,大鵝燉土豆的,有燉雜魚的,有雞肉燉蘑菇的,按個人的口味來選擇。鐵鍋邊上一圈帖上苞米面的大餅子,“一鍋出”的用料十分豐富,味道各異,豆角綠綠的,綿而又不過爛,土豆塊燉到糊爛狀態(tài)入口即化,而吸收了青菜香味的排骨其味道更是不拘一格。菜燉在鍋里,貼餅子在鍋邊,一股香味立刻彌漫開來。東北人喜歡吃的“一鍋出”雖說不是吉菜系列的品種,但好吃是當之無愧的,提高大餅子與菜的品味。
【實惠好吃的一鍋出散文】相關文章:
出郊原文及賞析08-16
詩經(jīng)《出其東門》賞析09-04
楊玉環(huán)首次出宮07-21
韋應物《出還》閱讀答案10-31
《種出石油》閱讀答案06-28
蘇軾水落石出的名人故事11-26
林清玄散文集的經(jīng)典散文10-25
林清玄散文集里的散文01-05
張愛玲的散文12-16
美好的散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