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娃與陳忠實散文
說陜西文學,賈平娃和陳忠實是繞不過去的兩座大山。此二人,乃中國文壇的絕代雙嬌,陜西文壇的雙峰對峙。陜西文學之有賈平娃和陳忠實,就如同大唐盛世之有李白和杜甫。
對于賈平娃這樣的巨大存在,這三個字已經承載了太多的意識形態(tài),許多也遠超出文學范疇。我這里只略提一點。有人說賈平娃是中國農村題材小說寫得最好的作家,農村題材小說寫得最好。言此語者,如果他不是出于為了過分褒揚的目的,就是他不懂中國當代文學和中國當代農村的現(xiàn)狀?梢哉f賈平娃在寫農村題材上比較另類,他是以文人眼光來寫農村,在文本上具有很強的主體意識和美文意識。
現(xiàn)在被認為是賈平娃最好的作品的《秦腔》,小說名為秦腔,很大氣,但卻和小說的具體內容在精神氣質上并不協(xié)調。秦腔二字在小說里,既是眾所周知的地方劇種,更是陜西方言,以語言來寫生活,語言的作用在這里被放大了。小說以流水般的語言來涵蓋鄉(xiāng)村無序的真實的生活。這里可以說是語言的一地雞毛,語言的狂歡化。在這一點上,當年還有一位女作家林白,也有類似的創(chuàng)作,她的長篇小說《婦女閑聊錄》,也是想以瑣碎來取得大氣的效果。二者相比,我以為《秦腔》并沒有比《婦女閑聊錄》更成功,甚至沒有后者大氣。
《秦腔》雖也很優(yōu)秀,但也并非賈平娃最好的作品。他最好的作品還是那部飽受爭議的。一個作家的創(chuàng)作能力也是有限的,正如巴金最好的作品說到底還是他三十歲時的《家》,以后六十多年并未寫出超越《家》的作品。這是由許多未知因素決定的,非人力而能為。要說賈平娃最好的農村題材小說,還要算是二十多年前的《浮躁》,當時的文學環(huán)境,當時正是社會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期,也是文學的好時期,農村精神面貌蒸蒸日上,作者本人也正值創(chuàng)作的青春勃發(fā)期,各種因素決定了《浮躁》成了他農村題材最好的作品。這部小說既有時代精神面貌,充足的社會生活內容,又有作者的山水靈性地域色彩,鮮活的鄉(xiāng)土氣息。這些因素都呈一種樂觀向上的藝術氛圍。而到了《秦腔》,文學在社會生活中邊緣化,鄉(xiāng)村生活凋敝,以一種悲壯的心緒來寫“鄉(xiāng)村生活紀念碑”。經過二十多年的歷練,文學的.技術性手段當然更會精熟,但他與真正的農村可以說又遠離了二十多年。比如小說中許多細節(jié)很逼真,但更多的只是“形似”,而非“神似”。能之者不一定是知之者。賈平娃的鄉(xiāng)村,只是他的精神沃野,如同莊子的“壕梁”,是供其精神高飛場地而已。小說中表現(xiàn)出濃厚的禪道思想,無為而無不為,現(xiàn)時就是一切。這實際上是一種消極因素,特別是在面對大的社會性題材時,這樣的思想顯得纖弱。我曾很欣賞這部小說的題目,很大氣的小說題目下,內容卻這樣瑣碎纖細,試想一下,如果陳忠實的《白鹿原》改名為“秦腔”,也是恰當?shù),甚至在精神氣質上更好。只能說賈平娃是矛盾的,既大氣又纖弱。作者在寫《浮躁》時,說過他以后要多用減法。這是作者對藝術的頓悟,但到了寫《秦腔》,他又大用加法。當然,此一時彼一時,也屬思想上的移步換景,F(xiàn)在的大用加法與當年的同樣大用加法,實為見山見水那個禪宗公案的第三重境界,貌相似而質不同。以我來看,僅就陜西來說,寫當代農村題材長篇小說最好的,要算是馮積岐。陳忠實的《白鹿原》很好,但那是歷史。我對賈平娃是這樣定位的:當代中國農村出身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他是以復雜,博雜取勝的,他是以一種對文學的全面把握的綜合能力而雄踞文壇的。他此次獲茅盾文學獎,實際上可以說不是獎給他《秦腔》的,而是獎給他所有作品的。
賈平娃是才子型,陳忠實屬思想型作家。作一個蹩腳的比喻:如果說賈平娃是農村鄉(xiāng)賢式的文人才子,那么陳忠實就是鄉(xiāng)村智者,能人。前者會受人尊敬,但不免會讓更多的人敬而遠之,而陳忠實會從精神氣質上更了解農村,具有更大精神號召性。會更讓農民覺得貼心。對于陜西文學來說,賈平娃和陳忠實確有某種互補性,一個多產,一個高質;一個是文人,一個是智者;一個有南方山清水秀的婉約,一個有北國高原粗獷豪放。
陳忠實五十知天命之年寫出的《白鹿原》,是當代中國少有的幾部能光耀后世的長篇巨著。具有世界眼光,中國氣派,民間智慧,可謂博大精深。博大精深,能享譽此四字的當代作家能有幾人?陳忠實《白鹿原》之后再無長篇小說,一時還成為人所垢病的話題。這真讓人難以理解,一些所謂作家文字垃圾之多而不去指責,反而稱其多產“著作等身”,此所謂文壇之怪現(xiàn)狀。多產的天才總是極少數(shù),比如賈平娃。藝術本質是唯質論的,質量是其第一生命力。十九世紀的法國文壇,巴爾扎克以多產著稱,近百部作品描繪了上萬個藝術形象,作品可稱浩如煙海,其作品組成了一部歐洲資產階級社會的“清明上河圖”,人物輻湊,如過江之鯽,他如櫞之筆寫了部法國歷史。而斯湯達相對作品不多,以一部《紅與黑》,可以說高度概括了法國的歷史,精雕細刻了主人公于連這個人物,這個人物身凝聚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之豐富之廣闊,絲毫不遜于巴爾扎克近百部作品,可謂異曲同工,他寫的不是“清明上河圖”,而是精心制作了一座堅實的雕像,起到以少勝多的作用。在某種意義上,賈平娃和陳忠實就是當代的巴爾扎克和斯湯達,他們以各自的多產與深刻,成就了他們的文學事業(yè)。
對于陳忠實,他沒有寫當代農村生活的長篇小說,確有些未盡其才,很遺憾。當他讀馮積岐的長篇小說《村子》時,當時的驚喜,他還沒有讀完就連夜給馮積岐打電話表達興奮之情,之后他給《村子》寫的評論,一看就是行家里手。試想一下,如果他也寫當代農村題材小說,絕對是農村題材小說中一流作品,那將是陜西文學,乃至中國文學的幸事。不過,對一個作家來說,一生中能寫出《白鹿原》這樣的作品并流傳后世,又復何求?
2009-11-9
【賈平娃與陳忠實散文】相關文章:
賈平凹:懷念陳忠實11-13
賈平凹早期散文01-27
賈平凹散文特點01-21
賈平凹散文好句01-07
賈平凹散文 精選04-26
賈平凹散文落葉12-21
賈平凹的散文03-17
淺談賈平凹散文07-09
賈平凹散文《獵手》07-03
賈平凹散文《敲門》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