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散文隨筆
沙漠里跋涉的人離不開駱駝,大山深處居住的人們,在沒有公路的年月自然離不開馬幫。山里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全靠騾馬馱運。馬幫如大海里的船。
山區(qū)交通不便,鄉(xiāng)與鄉(xiāng)之間,有的要翻山越嶺,步行兩三天。最初縣、鄉(xiāng)領導開始把羊腸小路改成能騾馬馱運的驛道,然后要求各生產隊都要組建一支由七、八匹騾馬組成的馬幫,這樣物資供應上又先進了一步。
一個鄉(xiāng)三十來個生產隊,九龍全縣,十八個鄉(xiāng),就有五百多支馬幫,五千來匹騾馬,在全縣各鄉(xiāng)的山間,老遠就能聽到由騾馬的梆鈴、串鈴合奏的鈴聲。如一曲古老的民謠。盡管單調,卻讓人振奮,讓人愉悅。因為聽見山間鈴響就知道貨運到了。山里有時路垮塌,有時要十來八天才通路,貨運不來。聽到馱鈴聲,就會高興。特別是看見馬幫馱著放電影的機囂來了,晚上跑七八公里的山路去看電影。那時候覺得,馬幫總會帶來喜訊。從心里喜歡趕馬的人。背后,大家都稱“馱腳娃”。當面大家都很尊重地叫“叔叔、爺爺”,大家心知肚明,那趕馬人出入縣鄉(xiāng)之間,如得罪了,要帶一個什么小東西,就不方便了。
趕馬人是最愛自己的騾馬的,總是把騾馬養(yǎng)得膘肥體壯,打扮得漂漂亮亮。特別是那帶頭騾,籠頭上佩著臉罩,眉心鑲嵌著一個小圓鏡。頸項下吊一個大梆鈴,再加串鈴,佩戴三個大紅纓?雌饋硗L凜凜。鈴聲大,頭騾這樣裝飾,主要目的是在懸崖和路窄的地方,提醒對方,對方早作淮備,在路寬的地方歇著,等待通過。
我對馬幫是有特殊感情的,那時,我十二歲,在縣城讀初中,每逢開學、和放假,父母親就聯系好趕馬人,隨馬幫到學;蚧丶。鄉(xiāng)下到縣城四天步行可到,如果跟隨馬幫,就要走七八天,半天行,半天要讓騾馬吃草,雖然慢一點,吃睡都不愁,路上只要嘴甜、勤快,趕馬人自然喜歡。一歇下來,幫撐帳篷,端水、找柴。早上幫找放在山林里的馬匹,隨著鈴聲就會找到騾馬。趕馬人很喜歡我。三年,六學期,算起來,走了十二次吧!
趕馬人,幽默、風趣。帳篷外一堆篝火,帳篷內很暖和。吃過夜飯,幾個趕馬人開始擺“龍門陣”,擺的多數是笑話。我想,這是趕馬人離家,常年在野外,尋找的自我調節(jié)的樂趣,F在,這些趕馬人,一個個都離開了人間。真的想念他們。
他們是七十年代,為山區(qū)的運輸作出過貢獻的人,一年四季在野外風餐露宿,日曬雨淋,他們一個個漸漸老去,可以說,他們把一生貢獻給了運輸事業(yè)。
隨著時光的流逝,高原山區(qū)通了公路。騾馬賣給了個人,馬幫解散了。馱鈴聲消失了。有了公路,漸漸每家每戶都有了大小不一的車。喇叭聲代替了馱鈴聲。這些交通工具又勝過了騾馬,交通運輸是一個質的飛躍。
山間鈴響馬幫來。是那個年月山里最美的聲音,在記憶中不會磨滅。
【山間鈴響馬幫來的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把花季留在山間散文10-01
那一世的風鈴響起的散文10-01
陶淵明那重山間飄渺的人生03-30
優(yōu)秀的散文隨筆10-13
吃的散文隨筆08-03
關于蘭花的散文隨筆11-03
寫老師的散文隨筆10-13
關于秋雨的散文隨筆08-18
關于雪花的散文隨筆08-18
關于堅持的散文隨筆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