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他并未走遠散文
題記: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張愛玲
2016年11月6日在漢濱區(qū)作協(xié)組織下又一次來到了瀛湖鎮(zhèn)天柱山村委會。這個地方,我來過兩次,都為紀念那位闔然長逝的黨支部書記張明俊。記得第一次來的時候是去年7月16日,是書記離世后半個月左右。當張明俊書記突然離世這個消息被傳出時,擊碎了無數(shù)人的心。《安康吧》吧友們以“我們的好支書,一路走好,心情沉痛”的標題在微信平臺廣為轉播,所有認識他、熟悉他的人痛哭流涕,那些不認識、不熟悉他的人慢慢開始關注、了解他的事跡后被深深感動。一時之間,有關張明俊書記的事跡被寫成文章發(fā)布于報刊雜志,傳播于微信平臺,甚至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社會上各團體組織也選取他的有代表性的事跡以表演的形式呈獻給觀眾。我就在這種氛圍中,間接地了解了這位好書記。那一天頂著炎炎烈日隨社團組織來到村委會,準備參與情景劇《勞模獎金大家發(fā)》的表演。節(jié)目未開始前,天柱山村民已經(jīng)自發(fā)聚集于此,張明俊書記的愛人也出現(xiàn)了。無疑,這注定是一個淚水飛揚的時刻。驕陽似火中,所有人肅穆地站立,似在默哀,那是從心底氤氳出來的悲痛,淚水與汗水浸透了村委會的這片天空。看著張書記的愛人不斷顫抖的身影和滿面的淚水,我情不自禁地走到她的身邊,卻無力勸說,莫名地覺得從口中發(fā)出的每一個字都會讓心一揪,有些難受,也害怕每一個原想安慰她的字變成利劍深深刺中她本已傷痕累累的心,我只能輕輕地挽著她,陪她一同流淚……
倏忽間,一年的時間過去了,當我再一次站在村委會潔凈的小場院時,我還是清晰地回想起了那時天柱山村民們緊皺的眉頭、滿面的愁容,還有愛人那顫抖的身影。
解說員帶我們走進了張明俊優(yōu)秀事跡展覽館。小小的展覽館被張明俊的生前事跡和人們對他的崇敬與懷念撐得滿滿的。他的一生也像這個小小的房間,外觀質樸簡潔,其內卻熠熠生輝,光芒四射。柔和的燈光映襯著浩然醒目的紅字有一種淡淡的哀傷,也熔鑄了張明俊書記一生的心血。正對門口便是張明俊的名言:清廉一生平安,實干造福百姓,乃我人生最大快樂。其中傳遞出來的精神是對他短短一生最好的寫照。他自上任后,就勇敢地挑起重擔,用腳踏實地和睿智靈活為這一方百姓造福,在此過程中必定充滿無數(shù)艱難與辛酸,無助與焦慮,想方設法與絞盡腦汁,更有身心疲倦之時,但他從未有絲毫懈怠,從未想過放棄,將為民造福作為自己的動力,獨自承受一徑長途中的曲折磨難。走進展覽館,沿左手順時針方向分別是:對黨忠誠、一心為民、勇于擔當、大愛情懷四大板塊簡單分述了張明俊的一生事跡。簡潔的文字背后我想到了他“俯首甘為孺子!钡哪甲吲c忙碌;陳列的生活用品、辦公用品讓我看到了他簡單、樸素的生活。兩雙鞋靜默的躺在那里,于無言中訴說了一切。一雙膠鞋跋涉于山水泥濘中,一雙皮鞋行走于人際交往、為民謀事中,彰顯了一位務實、進取的農村干部。這種“內實”與“外形“,形象展現(xiàn)了張明俊繼承傳統(tǒng)、與時俱進的內在素質。樸素的農民憨厚的笑容,孤寡老人眼里的光芒,師生的會心微笑……一張張照片讓我體會到他們因關懷與愛滿溢的幸福。扶貧濟困,捐資助學,這就是張明俊書記一生沉默著堅持做的事情。他雖學歷不高,但情懷高遠,有很多知識分子未必有他的勇氣與擔當。解說員已滿含熱淚,聲音哽咽,我們也眼眶濕潤,那是因好書記而來的溫暖與感動,也是敬佩與膜拜,更是心疼與惋惜。他嘔心瀝血做了這一片天空的大愛使者,卻被病魔扼殺了生命。擺滿展臺的各種榮譽背后是他用激情、赤誠,汗水、毅力澆灌出的桂冠之花,那份量是沉甸甸的。
走出展覽館,心生慨嘆。我們的身邊,我們的城市,我們的國家,正因為有如此胸襟與氣魄,如此務實與踏實,如此進取與創(chuàng)新之人,才有多數(shù)人的幸福,才有凝聚起來的民族魂,才有自強不息、一脈相承的中國精神!
所謂活著并不是單純的呼吸,心臟跳動,也不是腦電波,而是在這個世界上留下痕跡。要能看見一路走來的腳印,并確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記,這才叫活著。我也因此而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孩子們最好的教育;我也因此心懷善良,珍惜每一份來之不易的鼓勵,更加積極上進;我更因此愛上文字,癡迷于寫作。無論如何,我都想讓自己的生命綻放星星點點的火花,希望能在我生活的世界有絲絲縷縷的痕跡?偰芟肫饎倕⒓庸ぷ髂悄,一個年僅26歲的年輕同事身患癌癥去世帶給我的凄涼與恐懼。兩年過去了,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他曾在這個世界來過,多年以后,是否還有人能想起他?如果他留有文字,我們或許還能感受他的余溫。可他太年輕,走得太匆忙,沒有只言片語,仿佛世間從未有過這個人,可那分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離我們而去……
生老病死是世間永恒的悲哀!所有人的歸宿都是那一把黃土,可每個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截然不同。張明俊書記的離去留給我們更多關于生命意義的思考。張愛玲說過: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雖然張明俊書記已然離去,但他精神的高度永遠讓人敬畏,如高山仰止;他的崇高品德將被世代頌揚并傳承。他并未走遠,一直活在在人們心中。
【他并未走遠散文】相關文章:
林清玄散文《至死靡他》08-19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散文07-19
經(jīng)典散文(精選)07-26
經(jīng)典散文07-01
經(jīng)典的哲理散文09-01
廬山散文05-12
精美散文09-07
精選冬至的散文09-14
兒童散文精選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