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勸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勸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3、通過本文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并了解學習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
教學重點:
1、積累一定的文言文知識,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嚴密的論證方式。
教學用具:
PPT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在高中階段,學習是我們的主要任務,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至于對學習所應持的態(tài)度和方法,相信同學們也都了解很多。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人對學習的重要性和對學習所應持有的態(tài)度及方法進行了闡述,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荀子,下面就讓我們來共同感知他的觀點。
二、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荀子和孟子是儒家中對立的兩派。孟子強調施仁政、行王道,強調以禮治國、民貴君輕;荀子強調“法后王”,主張選賢能、明賞罰,兼用“禮”、“法”、“術”實行統(tǒng)治;孟子認為“性本善”,荀子認為“性本惡”,所以要“明禮而化之”。荀子是韓非子的老師,他承認儒家的基本思想,但事實上是法家思想的前奏者和培育者。
三、文本研討:
1、這是一篇議論文,課文既然是“勸學”,也就是勸勉人去學習,那么,你覺得文中哪句話可以作為課文的中心論點呢?
明確:“學不可以已”。已就是停止的意思,這里的“可以”和今天的“可以”有所不同,這里是兩個詞,“可”即相當于今天所講的“可以、能夠”,“以”僅作為起舒緩作用的語氣助詞。
2、那么,作者是如何來論證這一中心論點的呢?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段。課文大家都預先翻譯過了,下面同學們可以把這一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坝凇保航樵~,第一個相當于“從”;第二個相當于“比”。
木直中繩。中:符合的意思。
輮以為輪!拜姟蓖盁А保僮。這也是一個省略句,“以為”中省略了賓語“之”。
雖有槁暴!坝小蓖坝帧,通假字。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判斷句的標志。
金就礪則利。“金”,古今異義詞。這里指“金屬做成的刀劍”。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叭铡泵鳡睿刻、每日!昂酢蓖坝凇,相當于“對”。介賓短語后置句!岸边B詞,表并列。
則知明而行無過已!爸蓖爸恰保岸边B詞,表遞進。
3、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意義,那么,作者講到了學習具有哪些重要意義呢?其中又運用了哪些論證方式呢?
明確:比喻論證。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 學習可以改變一個人。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學習可以提高一個人。
總結:知明而行無過矣。
四、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下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來感學習后兩段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荀子的生平經歷,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學習了一些文言文基礎知識,了解了第一段的論證方法,今天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課文的后兩段。
二、文本研析:
1、還是按照上節(jié)課的程序,同學們首先將第二段自己在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解決。
明確:吾嘗終日而思矣!岸笔潜硎拘揎椀倪B詞。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相當于結構助詞“的”。
“所學”是“所字結構”,是一個名詞性結構。
登高而招!岸北硇揎椀倪B詞。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岸北硎巨D折的連詞。
非利足也!袄睘槭箘咏Y構,“使……銳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凹佟保航柚!八泵鲃樱斡。
絕:橫渡。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生”同“性”,天賦、資質。
2、這一段講的是學習的重要作用,同學們思考,作者在這一段中講到了學習具有什么樣的重要作用呢?運用的論證手法又是什么呢?
明確:比喻論證。
登高博見;臂見者遠;聲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
學習可以彌補一個人的不足。
總結(和“人”聯(lián)系到一起):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同學們將自己在第三段翻譯時遇到的疑難之處提出來,我們共同探討解決。
明確:風雨興焉!把伞贬尀椤斑@里、此處”。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岸笔且粋表承接的連詞。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盁o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
鍥而舍之!板洝币鉃椤暗窨獭。“而”是一個表假設的連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吧稀、“下”為名作動,“向上”、“向下”義。
用心一也!坝谩币鉃椤坝捎、因為”。
蟹六跪而二螯。“而”表并列的連詞。
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特殊句式,判斷句。
4、這一段闡述的是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同學們找一找,文中寫了哪些有關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用的是什么樣的論證方法呢?
明確:
比喻論證、對比論證。
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跬步成千里、積小流成大海 —— 貴在積累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鍥而舍之、鍥而不舍。——堅持不懈
蚓用心一也,蟹用心躁也! 專心致志
三、總結:
課文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手法,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面三個方面論證了“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生動形象、明白曉暢,論證嚴密,不愧為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
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
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注明通假字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過程和方法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感
1、 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 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讓學生熟讀課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本節(jié)為第二課時
一、 復習上節(jié)課知識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解決了《勸學》這篇課文中一些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翻譯全文,理解文意。
1、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 勸學中“勸”為何意?
(2) 荀子“人性惡”主張
明確:孟子提出“性本善”,荀子特別強調教育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勸學》就闡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方法。
。3)教師提問幾個重、難點的語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二、齊讀課文。
注意一些通假字和其他一些易寫錯讀錯的字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1、(1)讀課文,根據標題,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本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已,停止.
(2)第一自然段中“君子”一詞應怎樣理解?“君子”指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
2、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把握觀點:這一節(jié)主要談了學習的哪個方面?用什么方法來論述的?
明確:學習的意義;比喻.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在已歸納的段落提綱的基礎上擴展增附詞語提綱。
明確:
青青于藍
冰寒于水
。ㄒ郧嗲嘤谒{、冰寒于水兩個比喻,說明了什么道理?說明客觀事物經過一定變化會進一步提高、發(fā)展。
作者又以“直木為輪”為喻,說明什么道理呢?說明客觀事物可以后天改造,改變
“木受繩”“金就礪”兩個比喻引出什么結論?“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它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5)學生齊讀第2段,以詞語提綱為線索背誦第2段。
。ń處熖崾緫攸c掌握的詞語:①②有③就④中。)
3、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3)本段又采用了哪些比喻?
1登高之博見
2登高而招3順風而呼
4假輿馬5假舟楫
。4).要求模仿第2段思維推理模式,分組討論分析本段的推理過程。
明確:客觀事物通過善假于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
引申出人通過善假于物可以彌補自身不足,“善假于物的”“物”暗指什么?學習
(5)小結
本段談的是學習的作用,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用幾組比喻句來說明,本段再次采用比喻論證。
。6)學生齊讀第3段,對照詞語提綱,嘗試背誦。
。ń處煆娬{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②致③絕④假)
四、師生共同研習第4段
1、 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與方法
可分為三個層次。
、匍_頭至“無以成江!,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邸膀緹o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3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
明確:比喻、對比
4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什么好處
明確: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即道理明白、具體生動。
5學生齊背第4段。(教師提示應重點掌握的詞語:①跬②鏤③一④焉⑤至。)
五、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2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正反對比論證、說理透徹的特點。
六、布置作業(yè)
1、 結合荀子的《勸學》,寫一篇讀后感,題目是:學貴有恒――讀《荀子勸學》有感
2、 完成《創(chuàng)新設計》練習。
七、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2)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積累對比
堅持
專一
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3.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鍥而不舍”是同學們早已熟悉的兩個成語,這兩個成語的含義是什么呢?和學習有什么關系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荀子61勸學》一文,領略一下荀子是如何“勸學”的。
1.介紹《荀子》
學生看課本注①,教師補充。
荀子(約前313~前238),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時人尊稱為“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寫作“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官祭酒,后為楚蘭陵令。韓非和李斯均是他的學生。他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繼承了孔子學說,又能揚棄其消極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學派的思想學說,成為先秦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散文說理透徹,氣勢雄渾,語言質樸,句法簡練縝密,多排比,善譬喻!盾髯印芬粫32篇,其中26篇為荀子所著,末6篇或為其門人弟子所記。
2.題解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秳駥W》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
二.課文誦讀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學生字音掌握情況
4.指名2~3名學生朗讀課文(分節(jié)讀)
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后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5.分組齊讀課文(通過讀、聽,強化記憶)
三.課文分析
1.討論、分析全文的思路結構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教師總結、點撥: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就是學習不可以停止,不可以放松,不可以半途而廢。這一中心論點,是從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方面來論述的。
課文一開頭提出“學不可以已”這一論點后,接著從三個角度展開論述:在第二段中,學習可以使人“知明而行無過’,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意義,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三段,學習使本性與一般人沒有差別的人成為君子,說明學習具有重大的作用,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第四段,學習應持注重積累、持之以恒、專心致志的方法和態(tài)度,半途停止是不會學好的,只有“學而不已”才能成功,從而證明“學不可以已”的論點是正確的。
。2)引導學生理清全文思路結構。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孟、推、剪”等10個字,會寫“母、淚、孩”等7個字及本課的詞語。
2、能力目標: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3、情感目標:使學生懂得學習、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則將一事無成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語,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表演課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文錄音、收集關于孟子的資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學方法:
講授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合作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開門見山,直接入題
師述:同學們,我們今天要學習一篇和我們平時不大一樣的課文,它就是24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1、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讀準字音。
2、師范讀課文。
3、學生再讀課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啟發(fā)學生認識與以前學過的課文的不同之處,初步感知劇本的特點。)
三、識記生字
1、學生自主識字。
2、形近字比較:黨——堂 稚——推 繼——斷 桃——逃
3、加一加:前——剪 子——孟 口——呆
4、強調易錯字:念(不要少寫一點)
四、寫字教學
1、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一、故事導入
以“孟母三遷”的故事導入。孟母是一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又講究教育方法的母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另一個關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書課題)
二、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小組討論:
孟母聽了孟子的話,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
孟子聽了孟母的話,心里想些什么?說了些什么?他以后會怎么做?
3、全班匯報
三、指導分角色朗讀
1、指導學生進行對話練習
重點指導學生準確地讀出語氣。先確定角色,明確角色的關系,聯(lián)系實際想想母親、兒子交談時各用什么語氣。
可把課文分為三個情節(jié):孟子逃學——孟母斷織——孟子悔悟。并確定對話的基調:母詢問、兒作答;母斷織、兒驚訝;母述因、兒悔悟。
2、同桌練習分角色表情朗讀。
要注意括號內的提示。
3、全班匯報表演。
四、分角色演課本劇。
五、擴展練習
收集 孟子的故事并講給同學聽。
推薦閱讀:《孟母斷織勸學》教學反思
《孟母斷織勸學》是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是一個劇本,講的是孟子逃學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對話,孟母知道孟子逃學回家不想讀書后,沒有罵他也沒有打他,而是以剪斷快要織好的布來激勵他,告訴他,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個沒有出息的孩子。 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弟子規(guī)》導入課文,孩子們背完一段后,講述人物故事,借助視頻引出“孟母三遷”的故事。接著我就告訴孩子們孟子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這樣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學了呢?這時孩子們就特別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課題《孟母斷織勸學》。
這是一篇劇本課文,是孩子們以前沒有接觸過的,我以提問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什么是劇本,對之前所學課文進行區(qū)別。然后讓孩子們品讀劇本中的對話,引導孩子們體會劇本中孟子和孟母對話時的心情和說話語氣。
教學過程在開始時很順利,但是到表演時就比較難控制課堂了,沒有有效安排時間。因為孩子們對表演比較感興趣,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己表演、品讀。
上完課后細細想來,有幾個地方做得不是很到位,需要反思。首先這是一篇劇本,首先主題導入的時間太長,沒有恰當合理分配時間。其次,在引導學生品味劇本時,每一句話都去品味了,但不應當作習題去練,而是以此為重點內容,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引導、教授。接著,板書的設計過于簡單化,沒有選、重點句子來詳細品讀、重難點不夠突出、詳細,然后就是在孩子們表演時,課堂準備沒有做好,如果老師準備了一塊布給孩子們表演時剪斷,那么學生會感受到織布的辛苦和艱難,課文理解才會深刻,能更好的體會“剪斷了的布是沒有用的布,逃學的孩子是沒有出息的孩子”;最后就是在課堂練習沒有組織好,應該多留空間讓學生主動思考,在練中懂得所學知識。這是我上完這一課的體會,我覺得教學也是需要不斷反思不斷進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總結都會讓我有所收獲,告訴我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多動腦筋多花心思去設計教學,才能把課上得更好。
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教學設想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xiàn)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即朗讀、誦讀、背誦。
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
老師應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
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本文采用誦讀教法、討論交流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
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勸學教案 篇7
1教學目標
1、了解荀子的思想及《荀子》的相關知識。
2、學習積累“勸、疾、致、假”等文言實詞和“于、者、而”文言常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2學情分析
文言文是漢語言的“文物”,是我們民族語言的根基,是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漢語的支點,也是繼承和發(fā)揚中國文化的起點。但對于剛進入高中學習的高一學生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文言文知識積累較少,古文閱讀量少,品味、欣賞古詩文,舉一反三的能力也不強,甚至有的學生不知道文言文到底該學什么以及該怎么學,所以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加大對文言文學習的力度。
3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積累“勸、疾、致、假”等文言實詞和“于、者、而”文言常用虛詞的用法以及詞類活用、特殊文言句式。
難點: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比喻論證、正反對比論證。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高爾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都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在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就是如何把這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關于這一點,早在兩千多年前,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佳作。
活動2【講授】教學過程
二、作者、作品簡介:
荀子,名況,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習作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著有《荀子》一書。他的文章論題鮮明,結構嚴謹,說理透辟,多用排比,有很強的邏輯性。
《荀子》共二十卷。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
三、解題:
“勸”有“勸勉、勉勵”之意,所以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
四、整體感知:
齊讀課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論點。并思考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進行論述的。
明確: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分別從學習的意義(第2自然段),學習的作用(第3自然段)以及學習的方法、態(tài)度(第4自然段)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的。
五、重點字詞梳理
第一段:“君子”、“已”(引用君子的話,提出中心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第二段:
字詞:“中”、“輮”、“有”、“槁暴”、“挺”、“然”、“受繩”、“金”、“就”、“礪”、“博學”
特殊句式: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狀語后置句/介詞結構后置)
。ㄕ撌隽藢W習的意義——提高自己,改變自己)
第三段:
字詞:“而”、“須臾”、“跂”、“疾”、“彰”、“假”、“致”、“絕”、“生”
詞類活用:水——名詞作動詞,游水,游泳
。ㄕ撌隽藢W習的作用——彌補自身的不足)
第四段:
字詞:“焉”、“神明”、“圣心”、“跬步”、“無以”、“騏驥”、“駑馬”、“鍥”、“鏤”、“用”、“跪”、“寄托”
詞類活用:善——形容詞作名詞,善行
用心一也——數(shù)詞作形容詞,專一
特殊句式: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定語后置句,判斷句)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
。ㄌ岢隽藢W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積累、堅持和專一)
六、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討論:課文第2、3、4段是如何來分別論述學習的意義、作用以及方法和態(tài)度的。(每個小組選取其中一段具體分析)
第二段:
青于藍
冰寒于水 客觀事物經過變化可以得到發(fā)展、提高
直木輮以為輪
木受繩則直 客觀事物 經過 人工改造 改變原來狀況
金就礪則利
由此推論人通過博學、參省也可以達到知明而行無過
第三段:
登高招——見者遠
順風呼——聞者彰 善假于物 彌補不足、達到目標
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推論出君子通過學習 也可以彌補不足,達到自己的目標
第四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正面設喻
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積累
反面設喻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
正反設喻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堅持
正反設喻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專心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七、主旨歸納
本文圍繞“學不可以已”這個中心論點,運用大量的比喻,分別從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作用以及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三個角度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有關學習的問題,從而勉勵人們要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揮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八、拓展積累
關于讀書的詩句: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神童詩》)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智锕(jié)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長歌行》)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雜詩》)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衣》)
9 勸學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掌握積累“勸、中、假、絕”等文言實詞的含義及“于、而、焉、之”等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2、通過探討,使學生認識到自主學習是一個人獲得教養(yǎng)的重要方法;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來說明道理的方法,提高說理的能力。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要求:
1、 熟讀課文,借助書下注釋與工具書,疏通字詞、文意并劃出不理解的部分與同學討論;
2、 完成《學習與評價》“學習過程評價”相關內容和“積累與評價”1-4題;
3、 結合文章內容,思考課本“問題探討”第1題。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作為學生,我們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我們不僅現(xiàn)在要學習,將來走向社會還要不斷地學習,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如荀子所說:“學不可以已”,那么荀子是如何來“勸學”的呢?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勸學》。
二、解題
《勸學》是《荀子》第一篇,“勸”是“勸勉”的意思,《勸學》論述了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反映了先秦諸子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確觀點,也體現(xiàn)了作為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風格。
三、簡介《荀子》及作者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
四、整體把握
1、聽錄音,糾正自己預習時的讀音錯誤及斷句不當之處。
2、檢查預習
給下列加黑字注音,并找出通假字。
(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2)、吾嘗跂而望矣
(3)、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其曲中規(guī)
。5)、輮以為輪
(6)、雖有槁暴
。7)、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8)、君子生非異也
3、教師作朗讀提示
為了突出強調,有時需要重讀,有時還需要讀后稍作停頓。例如,第一段:“學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并且“學”后稍作停頓,即“學/不可以已”,以下同學們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三段,應注意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tài)度讀出來——嚴格按標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4、指定三名學生朗讀課文
思考: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方面來闡述這個觀點的?
明確:“學不可以已”。學習的意義,學習的作用,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
五、具體研習
。ㄒ唬┭辛暤谝欢巍
1、誦讀第一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翻譯下列句子。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
譯:即使又曬干了,也不再挺直,是因為人工使它彎曲成這樣。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譯:君子廣泛的學習而且每天檢查自己,就會智慧明達,行動不會犯錯誤了。
4、歸納“于”的用法。
5、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6、學生齊讀第一段。
。ǘ┭辛暤诙。
1、誦讀第二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跂:提起腳后跟。致:達到。絕:橫渡。假:憑借。
4、歸納“而”的用法。
5、請同學們找出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請同學翻譯)
6、討論。
這一節(jié)作者是怎么闡述學習的重要意義的?
7、學生齊讀第二段
。ㄈ┭辛暤谌。
1、誦讀第三段,討論并解決不理解的文言句子。
2、質疑。
3、指名解釋下列詞語。
焉:。之:。
4、討論。
這一段作者闡述學習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有哪些?請用簡明的語言加以概括。
5、學生齊讀第三段
六、問題探討
荀子說,“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如果我們把這句話理解成自主學習、從師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超越前人,你是否同意這樣的觀點?說說理由。
提示:超越前人什么要先弄清楚,自主學習,從師而學的最終目的是對“教養(yǎng)”的追求,超越前人的核心是道德境界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擁有。
七、課堂小結
1、荀子主張“學不可以已”,這個“學”當然指“學習”,但是他到底“勸”什么學習什么呢?
明確:課文中,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從上句的“故”字看,這是荀子通過一組比喻得出的結論。從這一點看,荀子勸學是“勸”人們首先要學習做人。另外,“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這一句同樣著眼于品德的養(yǎng)成。在荀子看來,學習可以改造人惡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養(yǎng)。所以,學習的對象是明確的,也就是品德的學習。
歷史和現(xiàn)實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只有立德才能立人,只有尚德才能治國。時至今日,先賢的宏聲巨音仍回響在現(xiàn)代都市和鄉(xiāng)村的上空,引領著人們求善、求美。
2、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文章的大體內容,作者連用很多比喻,反復論證學習的意義和作用,妙語連篇,具有激蕩人心的力量,不愧是語言大師。請同學們根據板書試背課文。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結合文章內容說說運用比喻、對比等論證方法的好處。(課本第39頁第3題)
3、完成《學習與評價》第25-26頁,第5-6題。
九、組內討論,全班交流,教師歸納板書
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
一、掌握、積累文言詞語
1、掌握“勸、學、青、中、疾、致、假、絕、興、功、強、用”12個文言常用實詞;
2、學習“于、者、而”3個文言常用虛詞;學習、復習課文中其他文言虛實詞;
3、熟記“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二、借鑒荀子有關學習的意義和學習態(tài)度的論述。
三、理解從三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方法。
四、學習以喻代議、寓議于喻的設喻方法。
教學設想:
一、抓住文眼,確定教學重點。中心論點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個分論點從三個角度論述、體現(xiàn)本文的思想性和邏輯性,這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比喻的含義和內在聯(lián)系以及比喻論證,這是本文的教學重點。抓住提示論點的關鍵語句和用以論證的比喻,不僅可以明確本文論點和論證方法,揭示作品的思想性和寫作特點,而且一些文言詞句的重要問題也可迎刃而解。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 和教學重點,與分析段落層次相結合,以利于學生理解論述的角度和設喻的幾種形式。
三、要求學生重點掌握的文言虛實詞,先指導學生借助注釋、工具書,結合課文語境,理解其意義和用法,然后通過課堂點撥、課后“思考和練習”、補充練習以及熟讀、背誦等反復訓練,才能切實掌握。
四、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文言實詞的古字通假、古今異義、單音詞和雙音詞等現(xiàn)象。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介紹作者、解題;
三、正字正音;
四、理解本文的重點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
五、試譯難句。
教學過程
一、提示本單元教學目標 和本文教學目的。
二、預習檢查。
三、導入 新課。
從初一學過的課文《為學》導入 ,指出它與本文都用設喻方法,講有關學習的道理。
四、作者介紹(結合注釋①)。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山東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秳駥W》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五、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勤”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六、指導學生處理課文字詞句中的疑難問題。
。保畬φ兆⑨,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第一組:通假字
。ǎ欤┯衴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ㄍ僮峙c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ǎ玻┖鮤ū通于(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ǎ常┥鷛ìng通性(古音聲母韻母相同)
第二組:其他易寫錯讀錯字
中zhōng 礪lì 參cān 省xíng 跂qì 臾yú 螯áo
。玻o本課12個重點文言常用實詞圈畫加注,理解它們的意義和用法。
。常畯土暢踔兄R,綜合“思考和練習”二,學生自己理解文言常用虛詞“于”、“者”、“而”的用法:
虛詞: 而 溫故而 知新
于 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 介詞:從 青取之于藍
苛政猛于虎 介詞:比 而青于藍
告之于帝 介詞:向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者 有蔣氏者, 特殊指示代詞,組成名詞性結構,表示“……的人或事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表示略作停頓,并提示下面要說明原因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使之然也
而君將哀而生之乎 連詞:并列關系 知明而行無過矣
潭西南而望 連詞:修飾關系 吾嘗終日而思矣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連詞:轉折關系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連詞:順接關系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矣
4.學生試譯難句,教師點撥指正。
(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熬印笔且粋合成雙音詞。“可以”在古漢語中是兩個單音詞,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可以、用它”的意思。在本文具體語境中,“以”已失去介詞的作用,只協(xié)調音節(jié)。因此,這兩個詞中只有“可”有意義,與現(xiàn)代漢語的“可以”差不多;它還表示情理上應當如此,可譯為“應該”。全句譯為:有學問有修養(yǎng)的人說,學習是不應該(可以、能夠)停止的。
。ǎ玻┠局敝欣K,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句中兩個“中”作動詞,“符合”的意思!袄K”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線,這個詞的意義現(xiàn)在已擴大,泛指各種繩索!拜姟焙汀盀椤笔莾蓚動詞,“輮”通“煣”,指古代用火熨木使之彎曲的一種方法,現(xiàn)作“揉”,解釋“使……彎曲”!盀椤保龀。“以”在兩個動詞之間表明它后邊的行為是它前邊行為的目的或結果,作連詞用,譯作“而”。全句譯為:(一塊)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線,假如使它彎曲而成為車輪,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圓規(guī)(畫的圓圈)。
(3)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句中“神明”即“神靈”;“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自得”不是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合成雙音詞,“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困果關系的連詞。這句譯為:積累善行養(yǎng)成美德,因而能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最高的智慧也就具備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句中“舟揖”是合成雙音詞,偏義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偏指舟!八保~用如動詞,“游泳”。“絕”是會意字,從“纟”,從“刀”,從“卩”(象人形),意思是人用刀橫斷絲織品,“絕江河”很像橫斷水流,所以“絕”引申為“橫渡”!敖印惫湃藢V搁L江、黃河,現(xiàn)在的詞義擴大了,泛指一切江、河。全句譯為: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能游泳,但是能橫渡江河。
。ǎ担緹o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句中兩個“之”是定語后置的標志!白ρ馈痹诒疚闹惺莾蓚單音詞,它們的本義是爪子、牙齒。后來形成褒義的比喻義:幫手、武士;現(xiàn)代又轉為貶義的比喻義:幫兇、走狗,詞義的感情色彩有了變化。“強”讀qiáng,堅硬的意思!吧稀薄ⅰ跋隆狈轿辉~作狀語,“向上”、“向下”!包S泉”是特殊的單純雙音詞。“用心”不是合成雙音詞,“用”是引介原因的介詞,譯作“由于、因為”、“心”是“心思”的意思!耙弧,作動詞,專一的意思。全句澤為: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堅硬的筋骨,(卻能)上吃泥土,下飲地下水,(這是)由于心思專一(的緣故)。
。担该麑W生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指出字音、語氣讀錯的地方。
七、布置作業(yè) 。
。保J真閱讀注釋,正確理解課文中的通假字、重點文言常用虛實詞和難懂的句子。
2.書面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二、三、四。
3.熟讀課文。
4.初步自析課文,思考題:
(1)課文的三段各是從什么角度論述的?
。ǎ玻┱n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們之間在意義上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一、每組比喻的意義和內在聯(lián)系;
二、論述中心的三個角度;
三、設喻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二、研讀課文。
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第一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題:本文的每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組比喻之間在意義上育什么內在聯(lián)系?
第三題:本文設喻有什么特點?
由學生分段試譯,試講,教師重點點撥。
。保Y合課文段落層次分析,討論第一、二題: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著圍繞這個中心論點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于藍”,不能認為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為成語后新產生的意思。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于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爸蹦緸檩啞闭f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tài)。這樣,三個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廠“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為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后面兩個比喻并列說明:肯下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后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不如須臾之聽學”光來闡說,接著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系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效果。為了把道理說得更透辟,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了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借助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后由此得出結論,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學習。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著又用“不積跌步”、“不積小流”兩個比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因素,堅持不懈才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舍”,“鍥而舍之”對照,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才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后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后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2.討論第三題: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淺出,既有說眼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xiàn)象作為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為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這樣化深奧為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輮木為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通過正反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復設喻,如“跂而望”、“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ǎ常┰O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鍥而舍之”、“鍥而不舍”。②有的先設喻,后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三、布置作業(yè) 。
1.書面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一;補充練習。
2背誦全文。
。常A習《師說》:
。ǎ欤┱J真閱讀注釋,運用工具書,初步理解課文中的詞句。
(2)認真閱讀“預習提示”,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和對比的論證方法。
。ǎ常┱f說本文的教學目的是什么?(參看“預習提示”、“思考和練習”、《文言常用實詞表》)
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荀子》及相關知識。
2、掌握并積累重要的文言文實詞和虛詞。
3、掌握本文出現(xiàn)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二、能力目標
學習本文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的方法,提高學生圍繞中心論點合理論證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明確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義以及比喻與比喻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1、比喻的含義和內在的聯(lián)系。
2、背誦全文,積累文言詞語。
【教學難點】
掌握全文比喻代議,寓議于喻及從正反兩方面反復論證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導入新課
1、導語設計
培根說過,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物質文明的進步。那么,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什么?答案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可以說,人的一生都處于不斷的學習中,學習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這種無意識的本能轉化為自覺的行為,大幅度地提高學習效率。這一點,古人已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兩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勸學》就精辟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是一篇鞭辟入里,膾炙人口的好文章。
2、解題
《勸學》的“勸”起著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后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么意思?學生才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給學生建立“注意中心”。接著就講:“勸”的繁體字“勸”是形聲字,凡是用“力”作聲旁的字,多數(shù)有給人們勉勵的意思,如“勵”、“努”等。這是“勸”的本義,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勸”,解釋為“勸阻”,詞義已經轉移了。作者在這篇以《勸學》為題目的文章中,勉勵人們要不停止地堅持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增長知識,發(fā)展才能,培養(yǎng)高尚的品德。
三、研習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
正音,指出不足之處。
2、講解第一自然段。
提問:本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明確:①是全文的文眼。②統(tǒng)領全篇,開門見山,引起下文論述。
3、研習第2段
(1)學生齊讀第2段。
(2)講解第2段。
青①,取之于藍② ,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③ ,輮④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⑤ 。
、偾啵旱迩,一種染料 ②藍:草名,也叫蓼藍,葉子可制染料 ③中繩:合乎拉直的墨線④輮:使……彎曲 ⑤規(guī):測圓之器
雖①有②槁暴③ ,不復挺④者,輮使之然也。
、 雖:即使 ②有:通“又” ③槁暴:槁,枯。暴,通“曝”,曬。 ④挺:直
故木受繩①則直,金②就③礪④則利。
、偈芾K:經墨線量過 ②金:金屬制的刀劍等 ③就:動詞,靠近,接近 ④礪:磨刀石
君子博學而日參①省②乎③己,則知④明而行無過⑤矣。
、賲ⅲ候,檢查 ②。菏〔 ③乎:相當于“于”④知:通“智”,智慧 ⑤過:過錯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論述的事物及特點。
加工 冷凍
明確:藍----青 水----冰
勝于 寒于
輮 繩 礪
直木----輪 木----直 金----利
。4)上面提到的五個比喻都論述了學習的意義在于提高自己,改變自己。他們是平行并列的,還是依次排列的?請分析說明。
明確:從論證思路可以看出,本段可以分層:①人只要不斷學習,就能得到發(fā)展、提高;②人只有博學,才能增長知識,培養(yǎng)品德,鍛煉才干,即達到“知明而行無過”這兩層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延伸。
4、研習第3段。
(1)學生齊讀第3段。
。2)講解第3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①之所學也;吾嘗跂②而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③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④也,而聞者彰⑤ 。
、夙汈В浩 ②跂:提起腳后跟 ③見者遠:人在遠處也能看見 ④疾:強,這里指聲音宏大 ⑤彰:明顯,顯著
假①輿②馬者,非利足③也,而致④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⑤也,而絕⑥江河。君子生⑦非異也,善假于物⑧也
、偌伲航柚,利用 ②輿:車 ③利足:腳步快 ④致:達到 ⑤能水:指游水,能,動詞 ⑥絕:渡 ⑦生:通“性”,資質,稟賦 ⑧物:外物,指各種客觀條件
。3)要求學生找出本段最能說明作者觀點的一句話。
明確: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4)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說明“善假于物”的?
明確:從四個方面說明。即:登高而招見者遠,順風而呼聞者彰,假輿馬者致千里,假舟楫者絕江河。最后一句是對以上四種情況的歸納總結,說明學習的作用在于彌補自身不足。
四、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1-3段。
2、完成課后練習第3題。
第二課時
一、課前五分鐘
安排2名學生背誦《論語》片段,并翻譯。
二、檢查背誦情況
抽查(個別)背誦,集體背誦。
三、講解第四自然段。
1、請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
2、講解:“興焉”“生焉”“備焉”的“焉”--或注為“于是”,亦通。虛詞也可以活解,只要于文意無害。
“無以”--可與“河曲智里無以應”作比較。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3、本段可分幾個層次,各說明什么道理?
明確:可分為三個層次。
、匍_頭至“無以成江!,說明知識在于積累。
、凇膀U驥一躍”至“金石可鏤”,說明學習貴在堅持。
③“蚓無爪牙之利”至段末,從正反兩方面強調說明用心、專心的重要性。
四、總結全文。
1、提問: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分別從哪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明確:本文中心論點是:學不可以已。從學習的意義、作用及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三方面進行論述。
齊讀全文,體會本文善用比喻、說理透徹的特點。
2、結合《優(yōu)化設計》提供的相關材料及本文所體現(xiàn)的觀點,了解荀子“人定勝天”的思想。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當時人們尊重他,稱他荀卿。漢代著作因避漢宣帝劉洵諱,寫作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曾游學于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后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后葬于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規(guī)律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發(fā)展為有標題的論文,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jié)錄。
3、設喻的運用。
提示:嚴格地說,通常所謂“比喻論證”是不確切的,比喻是一種修辭技巧,常用來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大小、色澤等等;設喻則是一種說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論證,應稱為“設喻論證”。
學生討論:
(1)從本文看,運用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本文在設喻的運用上有哪些特點?
小結要點:
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也就是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附帶說說,寓言也是設喻的一種,上學期已學過,如“循表夜涉”“刻舟求劍”等,同樣也有深入淺出的效果。)
本文的設喻有兩大特點:一是方式靈活,有時從一個方面用同類事物并列設喻以加強效果,如“青,取之于藍……而寒于水”;有時從正反兩面設喻說明同一道理,如“騏驥一躍……功在不舍”。二是用一連串的設喻,而內容逐步加深,如“登高而招……而絕江河”。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完成《優(yōu)化設計》練習。
【板書設計】
勸學(荀子)
。1)學比可以已--中心論點
提高自己
(2)學習的意義 比喻
改變自己
。3)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
積累 對比
(4)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 堅持
專心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相關文章: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十篇03-07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10篇03-02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六篇02-24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九篇02-17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01-18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五篇01-14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7篇01-14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6篇12-30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9篇12-28
《勸學》教案模板錦集八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