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采桑子歐陽修作品習題答案
全詞描繪潁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寫得恬靜、澄澈,富有情韻,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這十首詞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之作,從內容、手法和風格上都實現了對傳統(tǒng)的突破,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較強的詞史意義。采桑子歐陽修作品習題答案。一起來看看。
采桑子
歐陽修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注】西湖:指潁州(今安徽阜陽)西北潁河與泉河交匯處的天然湖泊。
8.詞的上闕第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寫了一幅什么樣的圖景?(5分)
答:
8.【答案】上闕第一句總攝全篇,點明題意,直抒贊美之情。(2分)上闕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描寫了蜿蜒曲折的綠水、長滿芳草的長堤、動聽的樂聲和歌聲,描繪了西湖清麗、恬靜、淡遠的春景。(3分)
【賞析】這首詞描寫是的西湖勝景,第一句“輕舟短棹西湖好”直接點明主題,是全詞的情感基調,表達出了贊美之情。上片景象寫到了綠水和芳草長堤,還有動聽的笙歌,顯示出清新明麗的春景特點。
9.詞的下闕主要是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描寫西湖春色的?抒發(fā)了詩人的什么感情?(6分)
答:
9.【答案】動靜結合的手法或以動襯靜(2分)一、二句風平浪靜,把水面比作明凈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緩慢移動寫出了“靜”。三、四句寫漣漪微起,驚動了沙洲上的水鳥,水鳥掠過堤岸飛去,寫出了“動”,而西湖愈顯其幽靜。動靜相襯,動靜結合寫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發(fā)了詩人流連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賞析】下闋的景物描寫之中有靜景,風平浪靜,湖面如鏡;也有動景層層漣漪,沙禽驚飛,。動靜結合,并且以動襯靜,描寫出了西湖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表達了詩人陶醉自然勝景,流連于風景之情的喜悅之情。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詞是歐陽修晚年退居安徽潁州西湖時所作。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歐陽修移知潁州,"愛其民淳訟簡而物產美,土厚水甘而風氣和,于是慨然已有終焉之意也。邇來俯仰二十年間······思潁之念未嘗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時時見于文字也"(《思潁詩后序》)。二十二年之后,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終于以觀文殿學士、太子少師致仕,得以如愿歸居潁州。從43歲至潁州到65歲歸潁定居,歐陽修在潁州居住的日子共有3年多,也因此對潁州產生了深厚的感情。晚年致仕后,他或結伴同游,或乘興獨往,經常徜徉于畫船洲渚,充分領略了潁州的山水風光,把西湖風物之美和對西湖的喜愛之情訴諸筆端,寫下了紀游寫景的組詞《采桑子十首》。
作品鑒賞
整體賞析
我們都知道這組詞每首起句均以"西湖好"引起吟詠,寫盡了暮春西湖迷離的美,詞之語言清麗,風格空靈淡遠,充溢著悠然閑怡之趣。
而《采桑子十首》借鑒了民間鼓子詞聯(lián)章體的形式,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化整為零的構思方式,對潁州西湖美景作了全方位的描繪;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描繪景物、創(chuàng)造意境;體現出了平淡清新的風格特點。其較多的新變特征,對后世詞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影響。
著《采桑子十首》分別從不同角度描繪了西湖之美,表達了詞人留連光景的喜悅心情。作為歐陽修山水詞的代表作,《采桑子十首》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正所謂化整為零的藝術構思,即在進行藝術構思時,按照時間順序或空間順序,將表現對象分成若干單元而分篇詠之。在作品中,這若干個單元相互獨立、互不重復,但又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共同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采桑子十首》就是詞人化整為零的藝術構思的結果。
歐陽修徜徉于西湖之濱,醉心于山水之間,把西湖異時之景行諸筆端;一首詞就是一組鏡頭,構成了西湖美的一個側面。這樣,十首詞就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描繪西湖之美,從而形成了作者和讀者心目中的西湖整體和全貌?梢,歐陽修是有意把這十首詞作
為一個整體來寫的。
【采桑子歐陽修作品習題答案】相關文章:
歐陽修《采桑子》閱讀答案07-19
歐陽修《采桑子》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9-06
歐陽修《采桑子》閱讀練習及答案01-21
歐陽修《采桑子》閱讀答案附賞析11-29
采桑子歐陽修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09-22
歐陽修《采桑子》閱讀答案(通用6篇)09-18
歐陽修的采桑子09-15
歐陽修《采桑子》古詩兩首閱讀答案07-14
采桑子歐陽修原文10-02
采桑子歐陽修譯文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