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李白托月寄情
我國古代富有聰明才智和獨創(chuàng)性的詩人,由于他們的感情豐富、觀察敏銳細微,善于形象思維也善于準確的捕捉景物形象,狀摹景物特征,因此,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歌詠景物的名篇佳句,而“月”自古人們賦予他許多神話傳說,給它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所以成為眾多的騷人墨客、佳人才子寄情抒懷的首選對象。如南朝樂府《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劉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缺,隔千里兮共明月”,前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了”“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宋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
作為中國浪漫主義詩派的典型代表李白,尤鐘情于月。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年輕時在鄉(xiāng)讀書,求仙問道,后出蜀漫游。天寶初,受詔入長安供奉翰林,不久因讒丟職,浪跡飄蕩,安史之亂,因參加永王李璘叛軍,被遣長流夜郎,中途遇赦。晚年流落江湖,卒于當涂。他少負大志,向往建功立業(yè),但朝政混亂,又迫使他懷才不遇,郁郁終生。“月亮”一直象征著光明,而情格孤高桀驁的李白對“月”就更有一番情意。
寄托理想。李白從小就喜歡明月,在《古朗月行》中寫到:“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白云端。”從中可以看出李白當時幼小的心靈里,明月已經(jīng)象征著光明和皎潔。因此,他通過明月來寄托自己的理想,這也證明了他從小就熱切的追求光明和純潔。在《把酒問月》一開頭就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天上的明月高不可攀,卻又與人萬里相隨,依依不舍。在《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這首詩里也說到“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攬明月,都表現(xiàn)出對光明的向往。李白抱負極大,“安社稷,濟蒼生”是他奮斗一生、至死不渝的政治理想,然而那種“珠玉買歌笑,糟糠養(yǎng)賢才”賢愚黑白顛倒的行徑,使他的憤恨格外強烈,正因為他厭惡社會的黑暗與污濁,才表現(xiàn)出對光明與純潔的熱切追求,從而對明月寄托了一種深厚的感情,他渴望整個社會能像明月一樣,給人一派清輝。
寄托苦悶。李白曾兩次入長安,都遭到奸佞小人的嫉妒中傷,使他深刻體會到仕途的艱難,從而對社會感到失望,而這又與他建功立業(yè)的心切形成了極大的矛盾,因此,使他極度苦悶,表現(xiàn)出隱逸遁世,縱飲沉醉,慨嘆人生無常,如《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人一出場,就是一個極度孤獨寂寞的形象。他沒有伴侶,沒有知己,沒有人聽他傾訴內(nèi)心的悲歡,只能獨自在花間自斟自飲,借酒澆愁。作者忽發(fā)奇想,把天上的明月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邀來共飲,而這種虛幻的熱鬧場面更深刻的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苦悶。“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乃春。”詩人請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一起入席,但月亮和影子既不會飲酒,更不會傾聽詩人訴說的心曲,讓他如何排憂解悶?于是只好讓明月和影子陪著自己趁著春暖花開時節(jié)及時行樂。詩人緊扣“獨”反復(fù)表現(xiàn)出了世無知音的孤獨寂寞之感,并運用豐富的想象,把無情無生命的明月和身影寫得有情有義。表面上自得其樂的熱鬧場面,實際上凄涼孤單,悲切苦悶。在《把酒問月》中,從“人攀明月不可得”到“嫦娥孤棲與誰鄰”,詩人描寫了白兔與嫦娥的辛勤,孤獨。其實流露了他自身的孤苦情懷。“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苦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詩人從明月聯(lián)想到了歷史和人生發(fā)出了深沉的感慨,明月是永恒的人生,是短暫的,何不抓緊時間及時行樂呢?作者塑造得明月形象,既高潔又孤獨,恰如才華出眾而遭遇坎坷的詩人自身。在《長門怨二首》“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詩人巧妙的通過月光表達愁思,以宮人的幽囚生活來“自況”身在獄中的遭遇。從而表達內(nèi)心無窮無盡的愁苦!秾⑦M酒》中“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只要得意便應(yīng)當縱情歡樂,千萬不要讓金樽空對明月。詩人沒有得意,因此盡歡中充滿了苦澀。從而表現(xiàn)出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滿腔悲憤之情,只能對“月”宣泄,也表現(xiàn)了蔑視那些一味追求利祿的世俗之徒,渴望著實現(xiàn)匡時濟世的宏圖。
寄托鄉(xiāng)情。李白的大半生可以說都是在旅途中度過的,二十五歲出蜀,遠游長江,黃河中下游各地,天寶年間,四十二歲的李白,由于吳筠的推薦,才被唐玄宗召到長安,成為翰林供奉,不久因宦官權(quán)臣的饞謗,被李隆基變相的放逐出京,重新開始了他漫游生活,一直到六十二歲死于當涂。作為偉大的詩人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的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四川峨眉山的月給他留下深刻的映像。在《峨嵋山月歌》中“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為人所傳誦,他晚年又在武昌寫過一首《峨嵋山月歌》,此詩是送給一位到長安去的四川和尚,詩里說他在三峽時看到明月就想起峨嵋。峨嵋山月萬里相隨陪伴他來到黃鶴樓,如今又遇到你這峨嵋來的客人,那輪峨嵋山月一定會送你到長安的。最后他希望這位蜀僧“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嵋月”。在《渡荊門送別》中:“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月光映在江水如同一面皎潔的明鏡,多么可愛的從家鄉(xiāng)流來的水啊。它伴隨著你萬里遠行。作者通過對“月”“江水”的描寫,表達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蛾P(guān)山月》中“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fēng)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一輪明月從東面天山升起,出沒在茫茫的云海中間,這皓月是從幾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駕著長風(fēng)經(jīng)過玉門關(guān),經(jīng)過天山到達這寒荒的邊地。作者通過一個士兵之眼,面對這姣姣明月,凄涼的邊塞,不由的痛苦的思念家鄉(xiāng)。明月是如此的引起李白的鄉(xiāng)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靜夜思》中才會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抬起頭來見到一輪明月,于是他轉(zhuǎn)而想到這朗月也照著家鄉(xiāng),不禁默默地沉浸在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中去,作客他鄉(xiāng),思鄉(xiāng)之情一直積蓄在心中,舉頭望月,鄉(xiāng)情頓生,我們仿佛聽到詩人在月下低低的沉吟。
寄托友情。作為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李白,明月伴著他度過了許多孤獨、苦悶、彷徨的日子,對象征著光明與高潔的明月自然有種特殊的感情。并在潛意識中把明月當作與自己共患難的朋友,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寫到“我欲困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詩人通過夢境與月共游天姥山,從而表現(xiàn)了鄙棄當時封建社會的丑惡現(xiàn)實的思想!断陆K南山過斛斯人宿置酒》中“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詩人采用極其浪漫主義的手法把月寫成自己的伴侶,仿佛月就是一位與詩人共行的密友。《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詩人聞聽好友王昌齡遠涉五溪抵達龍標的消息,不由的引起詩人深深的懷念,人隔千里,明月共照,詩人把自己的愁心寄托在兩人都能見到的明月上,隨風(fēng)一起送到王昌齡那兒,而明月此時也成了詩人的感情使者,傳遞著對好友王昌齡的一份慰藉,一份鼓勵。
正因為李白對明月有著太多的感情,因此,在他的詩句中總不知覺的出現(xiàn)月的身影!督揭鳌“屈平詞賦懸日月,孤月淪浪河漢清。”《秋浦歌》中“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陪族叔刑部侍郎曄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中“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宿五松山下荀媼家》“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李白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吟詠月亮最多最好的詩人之一,構(gòu)織出的月光多姿多彩,從描寫客體看,既有滿月、新月也有山月、水月;從作者的主體看,既有泛月、問月更有醉月、賒月。對詩人來講,明月是個遠離喧囂塵世未受污染的至純境界,是一種率真人格的象征。詠月也是他不滿黑暗現(xiàn)實,向往自由光明的生動體現(xiàn),作為浪漫主義詩人,連他后來的死也和月一樣帶有一層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傳說他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
【談李白托月寄情】相關(guān)文章:
寄情于酒-李白《將進酒》賞析08-04
李白談愛原詩12-08
李白《代寄情楚詞體》全詩賞析10-17
李白詩集大全談愛12-08
李白關(guān)于月的古詩09-16
李白詠月的詩句07-15
《把酒問月》李白08-03
李白《把酒問月》賞析09-22
李白《關(guān)山月》的主旨10-14
李白的《把酒問月》譯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