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亭集序教案 推薦度:
- 蘭亭集序教案 推薦度:
- 蘭亭集序教案 推薦度:
- 蘭亭集序教案 推薦度:
- 蘭亭集序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選】《蘭亭集序》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亭集序》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蘭亭集序》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敢于沖破時俗,否定當時流行的莊子“一死生,齊彭殤”觀點。
2.體味本文敘議結(jié)合、直抒胸臆的特色。
3.積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實詞。
《學習重點》
仔細揣摩本文景與情的關(guān)系。
《教學過程》
。ㄒ唬┭凶x步驟
步驟一:課前預習。
1.,解決生、難字的讀音,能順利誦讀;
2.查注釋,疏通文意,掌握課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詞語;
3.了解與課文相關(guān)的背景資料。
步驟二:課文分析。
1.體味文章以情御景的寫作風格;
2.體味本文回環(huán)曲折地抒發(fā)感情的特點。
。ǘ﹩栴}探究
1.作者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情有何關(guān)系?
文章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映,鮮花吐艷,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瓷,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照。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認真觀察思考,不只是怡情養(yǎng)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樂也”句“樂”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
從字面上看來,“樂”的具體內(nèi)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環(huán)境幽雅,三是氣候宜人;但更深層次的“樂”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對大自然的一種領(lǐng)悟,“觀宇宙之大”,“察品類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賜,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兩忘達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豈不痛哉”是緣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極寫宴集之樂后引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感慨。蘭亭宴集,自然快樂,但終有期限,聚會難而短,分離易而長。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內(nèi)”,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靜或動,“暫得于心”,但隨著時境的變化,心境也隨之而發(fā)生變化,“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痛”由此而生。
4.全文在亦“樂”亦“痛”之中抒發(fā)了一種怎樣的情懷?
本文由“樂”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寫景、寫事、寫情,以一“樂”字作統(tǒng)領(lǐng),然后寫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為核心。由“樂”而“悲”,看似突兀,但卻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頓生感慨;隨著時光流逝,生命也終有盡期,感慨之余,產(chǎn)生傷感,“悲”隨之而生。作者將目光上移至古人,從古人留下的文章來看,古人亦為人生的變化而興嘆,因此斥莊子“一死生,齊彭殤”為虛妄,再將目光移至未來、推想后人,未來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錄其所述”并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覽者”的感慨與共鳴,能夠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觸,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著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與前文的“樂”遙相照應,形成一個整體。
5.本文的語言特色:
東晉文壇盛行駢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為主,駢散結(jié)合,樸素自然而又錯落有致。
(三)[能力訓練]
1.選出下列詞語中加橫線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組:()
A.癸(ku)丑修禊(al)流殤fallozls)游目騁(汕ellg)懷
B.激湍(tuAn)形。╤i)嗟(仰)悼感慨系(if)之
C.蓬蒿(h則)管弦(d加)虛誕(dbo)趣()舍萬殊
D.悲夫(fo)鋒鏑(df)甕牖(…加)度長挈()大
2。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用法不同的一句:
。1)
A.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B.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衡而斗諸侯
C.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軼麗
D.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2)
A.信可樂
B.煙濤微茫信難求
C.信義著于四海
D.謂為信然
。3)
A.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B.鑄以為金人十二
C.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D.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
。4)
A.所以游目聘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B.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C.所以動性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D.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
3.閱讀下列文字,回答文后的問題。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所寄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變大矣!必M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
。1)選出有通假字的一項:()
A.晤言一室之內(nèi)
B.雖趣舍萬殊
C.死生亦大矣
D.不能喻之于懷
。2)下列句中加橫線字解釋有誤的項是:()
A.夫人之相與與:結(jié)交
B.曾不知老之將至曾:曾經(jīng)
C.向之所欣向:過去
D.未嘗不臨文嗟掉臨:面對
。3)“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翻譯“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一句。
《蘭亭集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
1、 學習本文,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及曠達胸懷;
2、 通過朗讀訓練,體會本文清麗流暢、駢散結(jié)合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 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變化;
2、 本文寫景、抒情、敘事和議論相結(jié)合的特點。
【課時安排】
。闭n時
【教學過程 設(shè)計】
[導語 設(shè)計]:
在中國書法藝術(shù)的發(fā)展史上,魏晉時期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漢隸發(fā)展至魏晉,基本奠定了漢字形態(tài);另一方面,真、行、草書又得到長足發(fā)展。就在這一時期,誕生了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世譽為“書圣”,他書寫的《樂毅論》、《黃庭經(jīng)》等楷書作品世稱“書之圣”,他的行草書被尊為“草之圣”,他寫的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家譽為“行書第一”,他就是王羲之。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以書法藝術(shù)名揚百世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中的詩,到了現(xiàn)在,除了搞專門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這篇序卻聲名遠播,流傳千古,除了它書法上的極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內(nèi)容上的原因。我們今天不妨就來一起學習王羲之這篇文質(zhì)俱佳的《蘭亭集序》
[背景簡介]
王羲之有“書圣”之美稱,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眾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出示圖片)。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記下了他們的千古風流,王羲之為這些詩作的書序《蘭亭集序》,更以其文采書藝雙絕而膾炙人口。
今天我們不僅欣賞到其書法美,還要跟大家一起來欣賞其文章的美。
[課文學習三步法]:
第一步:學生朗讀,圈點、勾畫疑難點。
第二步:老師答疑解難。
第三步:強調(diào)重點知識:
1、基礎(chǔ)知識點:
⑴
、
⑶
、
、
、
2、內(nèi)容分析:
[板書設(shè)計 ]
全文共3個自然段,分為三部分:
第1自然段為第一部分,介紹時地,美景及活動。——樂
第2自然段為第二部分,抒發(fā)人生的思考!
第3自然段為第三部分,簡述寫作緣由!
、、講讀課文第一段,分析:
這一段作者記敘了蘭亭盛會,同學們找找看,這一段寫了哪些內(nèi)容?
明確:交代了集會的時間、地點、與會者等。并有寫景、敘事和抒情
進一步明確寫景、敘事和抒情的語句: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的自然風光:
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
在如此充滿詩情畫意的美景面前,文人雅士們能不飲酒賦詩嗎:
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
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chǎn)品。他流觴曲水,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接下來,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 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俯……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總結(jié)第一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樂
⑵、講讀課文第二段,分析:
學生歸納第二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痛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痛”?(要求用原文中的話回答: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問:作者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觀點?(死生亦大矣)
師點評:在享受了難得的聚會和快樂后,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再圓滿的團聚終要離散,再自足的幸福終要破滅,再堅強的生命終要走向滅亡。面對這鐵一般冰冷的自然規(guī)律,作者不由得感嘆“死生亦大矣”
、恰⒅v讀第三段,分析:
學生歸納第三段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悲
問:作者為什么感到“悲”?
生討論,師歸納(承上文“死生亦大矣”之“痛”而來,古人、今人、后者三者都對這同一話題有同樣的感慨,都逃避不了生命終將殞滅這一規(guī)律,所以王羲之感到悲,這也反映了魏晉時代由于玄學盛行,士大夫們多崇尚老莊思想,很多人都篤信“死生一”“彭殤齊”,意志消沉,不求進取。這種思想對王羲之不能沒有影響。
但王羲之還說出了一句話,它是整篇文章的亮點所在——“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作者認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齊觀,其中暗含有生之年應當做點實事,不宜空談玄理。這也反映了王羲之的曠達性格。)
⑷、分析本文特色:
本文是一篇書序,卻這樣借題發(fā)揮,闡明了自己的生死觀,書序能這樣寫嗎?
明確:序,一般寫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寫的,多說明寫書的的緣由、目的和經(jīng)過。也有別人寫的,多介紹或評論本書的內(nèi)容,也作敘文。)
本文中也有一些語句反映了書序的特點:
作詩緣由——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成書經(jīng)過——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編集目的——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明徐師曾《文體明辯》《爾雅》云 : “序,緒也! 字亦作“敘”,言其善敘事理,次第有序,若絲之緒也。其為體有二,一曰議論,二曰敘事。
明確:這段話表明書序也可以議論,也可敘事,即可以借題發(fā)揮。
小結(jié):本文的妙處正在這借題發(fā)揮上,因而顯得立意高遠,王羲之用324字,既寫出了蘭亭盛會之樂,又由此生發(fā)議論,談到“死生之大”,進而談到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痛: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于盡。
悲:后之視今,亦由古之視今。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
我認為王羲之的人生觀不消極,悲嘆并不等于悲觀,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
說到這兒,我們不由得想起了作家王瑤的一句話“我們無法延長生命的長度,于是就設(shè)法增加它的密度”。這句話說的也正是在有生之年要讓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我們今天讀他的文章,是“后之賢者”,應該有許多新的感悟。結(jié)合歷史人物,談?wù)勀闶窃鯓诱J識王羲之對人生的感悟,你對人生有什么新的體驗?
《蘭亭集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蘭亭宴集的起因、經(jīng)過,認識作者感情由樂轉(zhuǎn)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嘆中暗含的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駢散并行而以散為主的特色。
3.背誦全文,掌握“修、期、致、臨、次”等詞的多義性。
教學重點
1.了解由這次集會而引起的人生無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luò)。
2.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
1.認識作者深沉感嘆中所蘊含的積極情緒。
2.對文中多義詞具體義項的確定,如“一”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數(shù)量詞)“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整個)“固知一死生為虛誕”(把……看作一樣),“所以興懷,其致一也”(一樣、相同)等四個句子中的意義。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投影膠片 錄音機 教學磁帶 《蘭亭集序》摹本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放錄音范讀,領(lǐng)會句法上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朗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為宴游詩的特征。
[教學步驟]
一、導語
浙江的紹興蘭渚山是美麗的地方。當年越王勾踐曾經(jīng)在這里種過蘭花。盡管蘭花多且香,但過了季節(jié),很難尋覓。不過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儀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為修禊日,這是古代的一朝風俗,到水邊洗濯、嬉戲、并舉祈、消災的儀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謝安、孫綽等41人就在此集會,他們曲水流觴,引酒賦詩,各抒懷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總述其事。王羲之不但文章寫的好,又善書法,有書圣之稱,于是蘭亭,(蘭渚之亭)流芳萬古,大大超過了蘭草的清香,。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吧。
二、作者簡介
學生讀注解①。教師作補充:魏晉時期在中國抒發(fā)藝術(shù)的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書寫的《樂毅論》《黃庭堅》等楷書作品稱“書之圣”,行草《蘭亭集序》被后世書法家譽為“行書第一”。為官至右軍參軍,世稱王右軍。因與揚州刺史不和稱病離郡,放情山水,弋釣自娛,以壽終,后人輯有《王右軍集》2卷。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wèi)鑠,自以為學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見李斯、鍾繇等名家書法,又在洛陽看到蔡邕寫的石經(jīng)及張昶《華岳碑》,開始意識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學眾碑,從此書藝大進。創(chuàng)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書最能體現(xiàn)雄逸流動的藝術(shù)美。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后世譽之為書圣。前人對他的評價“飄如游云,矯如驚龍”“天機流布,挺然秀出”。
三、解題
序也寫著“敘”或稱“引”,猶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序”一般寫在文章前面,列于書后稱為“跋”或“后序”。 序是一種文體,有兩種。一是贈序,一是書序。后者一般寫在書或文集的前面,內(nèi)容多是介紹書的內(nèi)容和特色、成書經(jīng)過,寫書目的等。有的近似論說文,有的近似記敘文,有的則如說明文,還有的寫法上同散文筆調(diào),這一類的多是為詩歌唱和的集子而作。《蘭亭集序》就是這樣的一篇文章。
四、放錄音、正音學生聽錄音一遍。教師強調(diào)一些字的讀音。投影:多音字:會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將至(zēng)通假字:趣舍萬殊(通“趨”) 古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通“猶”)
五、朗讀課文,體會本文句法駢散并行,以散為主的特征。
六、品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書序有什么不同,找出與《蘭亭集》有關(guān)的語句。明確:一般的書序介紹成書的經(jīng)過、出版意旨、編次體例或作者情況等,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guān)問題的研究闡發(fā)。作為書序,本文介紹了作詩緣由(因修禊而“群賢畢至”)、作詩情形(“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成書經(jīng)過(“列序時人,錄其所述”)、本書意義(“后之覽者,亦將有敢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動談到生死觀,善于借題發(fā)揮,論及人生的意義。這便是《蘭亭集序》與一般書序的不同之處。
七、布置作業(yè)
熟讀全文,把握各段大意,完成思考練習一。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采用誦讀教學法,以指導學生誦讀為主。
包括兩部分內(nèi)容:
① 對課文內(nèi)容作簡單的分析,以期盡快形成背誦思路。
、谡Z氣揭示。難點突破,引導學生理解本文貌似消極悲觀實則積極的人生感慨,歸納總結(jié)一詞多義。[教學步驟]一、學生齊讀全文,檢查多音字、通假字的掌握情況二、分析理解,指導誦讀三、整體感知,理清思路1、 本文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以及變化?明確:由樂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終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
2、 分小組討論,給文章劃分段落部分,概括要點。明確并板書:第一部分:點敘宴集盛況(樂)第二部分:抒發(fā)人生感慨(痛)第三部分:交代作序目的(悲)
四、賞析課文
(一)第一段:
(1)以課文的第一部分為主,看作者在表達自己的心境時從哪幾個方面寫的?明確:時間: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地點:會稽山陰之蘭亭風景:崇山峻嶺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氣氣清 惠風和暢 人物: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盛況:列坐其次 一觴一詠 暢敘幽情感受:信可樂也寫法:寫景抒情 敘議結(jié)合 作者用簡潔雅致、妙趣天成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 賞析: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帶左右 作者用簡潔雅凈、鏗鏗有致的語言,寫出了宴集之地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崇山峻嶺,氣勢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靜謐;清澈溪流,潔凈明朗;湍急的流水,飛花濺玉,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機盎然。
賞析:引以為流觴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們的聚會免不了酒與詩\,酒是感情的催化劑,詩\是情感的產(chǎn)品,他流觴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誰的前面,誰就取來飲酒),于是詩興大發(fā),他們紛紛臨流賦詩。雖無絲竹管弦之興,然而可以暢敘幽情,各抒懷抱。 似乎時光倒轉(zhuǎn),回到蘭亭集會上,仿佛看到了這些雅士間儒雅的風度和詩意人生,這種美好的聚會自此以后成為千古美談。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許多書法家、畫家、文學家都會匯集此地,流觴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現(xiàn)代人的豪情。 賞析: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仰……俯……。 乘著快意,信步登上蘭亭的最高處。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闊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視,大自然萬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機盎然。王羲之,縱展 目力,開暢胸懷,要把大自然的美景盡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盡享人生的快樂。 作者發(fā)出由衷的感嘆,信可樂也。這實在是人生的`極致。這種樂是對蘭亭美景的陶醉,是來自于蘭亭集會的暢快。
(2)學生嘗試背誦第一段。 理清背誦思路:記敘了集會的時間、地點、事由、人物,由“此地有崇山峻嶺”引出四周環(huán)境及場面的鋪敘,最后由“是日也”領(lǐng)起描寫游人的心境,抒發(fā)集會的心情。要求:學生體會作者狀物寫景言簡意賅、妙趣天成的特點,感受作者快樂的心境。請學生摘錄寫景句。
(二)學習第二段。
了解作者的心境的變遷。人們常說: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來的一段中,又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情感的一個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會人事的應酬進退相聯(lián)。 人要真實地生活在現(xiàn)實里,總要與各種人、事打交道,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對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兩類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把自己的胸懷抱負,在室內(nèi)暢談。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地生活。 這兩種人生態(tài)度可取嗎?能否有更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比如,就著自己的才華,到社會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負? 講析:王處的時代是政治極為嚴酷、社會極劇動蕩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殘酷的權(quán)力斗爭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務(wù)是保全性命。因此,他們有一人談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內(nèi)\,有的人歸隱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寫道:雖趣舒殊,靜噪不同,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他們陶醉于一時的快樂,追求暫時的滿足?删鸵粫r的滿足和陶醉中,歲月流逝,青春已經(jīng)不再,而功業(yè)無成,作者自然發(fā)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這樣永無止境地追求滿足而又不斷地厭倦,既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無盡的煩惱,怎能不感慨萬分。 向之所欣,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往昔的盛會已化為歷歷在目的往事,過去曾有的歡樂,已如流水向東而去,這真是勝景不常,勝筵難再\,這怎能不讓人黯然神傷。 況修短隨化,…… 況且人的壽命的長短,要聽憑造化,無論壽命的長短,其結(jié)果是殊途同歸,終期于盡,人總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無法抗拒時間的無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強大而無法抗拒,因而個體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無法回避對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對死亡\的觀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這種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對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痛惜嘗試背誦第二段
(三)朗讀并分析第三自然段。
找出表達其情況的詞:悲 悲與痛\是一樣的情感嗎?不一樣,讓我們先來看看他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為什么悲,與他的人生觀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找出這句話:固知…… 佛教、道教徒總是把生死看得很虛無、很超脫,他們一生死生,齊彭殤,可我們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軀,要珍惜生命,士大夫當兼濟天下\,去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可這種生活觀在我看來是何等的虛偽可笑。正因為我對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賢者……。我悲古人,因為我對生命的體驗和古人對生命的體驗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觀今,亦由今之視昔\,后人讀我的文章,猶如我讀古人的文章一樣,他詢問古今,發(fā)出悲嘆。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對個體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類社會從古至今邁進了多少年,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也是今非昔比,但無論世界怎么變化,人類對生命本質(zhì)(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體驗卻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這種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動了我們。
關(guān)于蘭亭詩蘭亭詩的內(nèi)容,或抒寫山水游賞之樂,表現(xiàn)山水審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發(fā)玄理。寫游賞的樂趣,包括山水之美、飲酒之樂、臨流賦詩之雅興,其中心內(nèi)容是在美好的自然與人文環(huán)境中得到審美愉悅。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氣載柔。詠彼舞雩,異世同流!薄半m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馀馨!睂O統(tǒng):“時禽吟長澗,萬籟吹連峰!边有一些詩是寫在山水陶冶中忘記憂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巖崖,幽澗激清流。蕭散肆情志,酣暢豁滯憂!蓖踽缰骸吧焉剿,蕭然忘羈!蓖跆N之:“散豁情志暢,塵纓忽已捐!边@一部分內(nèi)容,大致相當于王羲之《蘭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覽中體認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際,俯磐綠水濱。寥朗無觀,寓目理自陳。……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边@是從山水游賞中體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謝安:“萬殊混一理,安復覺彭殤!眲t是抒發(fā)萬物渾
四,不辨彭殤的玄理。
蘭亭詩標志著詩人已開始留意山水審美,并從山水中體悟玄理。這種嘗試預示著山水詩將要興起。蘭亭雅集對中國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響,同時對詩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動作用。理清背誦思路:首先,由讀古人興感之作時的體驗“若合一契”,從而加深自己的感慨說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聯(lián)系當前,批判當前士大夫“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表現(xiàn)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虛幻的執(zhí)著努力;再接著,把目光轉(zhuǎn)向未來,逼出“后之視今,亦由今視昔”兩句,并發(fā)出“悲乎”的慨嘆。巧妙地把話題引到詩集的編著及其意義上來,以 “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總結(jié)全文。
[延伸閱讀]
將王羲之《蘭亭詩》和《蘭亭集序》對讀,《蘭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詩中的自然之景詩如何對應的,這些自然之景是純粹客觀的自然之物嗎?教師可把《蘭亭詩》打印分發(fā)給學生!短m亭詩》其一仰視碧天際,俯瞰淥水濱。寂闃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哉造化工,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詩中的“仰視碧天際”對應《序》中“仰觀宇宙之大”“天朗氣清”。詩中“俯瞰淥水濱”對應《序》中“俯查品類之盛”“清流激湍”。詩中“無涯觀”“萬殊”“群籟”對應《序》中“崇領(lǐng)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惠風暖日”。這些景物并非客觀存在之景,而是貫注了詩人心性的情致化景物,從詩中最后一句來看,宇宙萬物雖有差別,但它們給作者的感受都是嶄新的、可愛的。集體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背誦。
五、探究性閱讀訓練思考
課文對老之將至,人生無?畤@不已,情調(diào)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積極情緒又無不蘊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學生分組討論。明確:本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對這次宴集環(huán)境的描述素淡雅致,攝其神韻,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些斗看出作者快樂的心情和對自然美的熱愛之情。第二自然段,雖然作者對時光飛逝,人生短暫大發(fā)感慨,但字里行間暗含對人生的眷戀和熱愛之情。正因為作者對人生憂患有清新的認識,才可揚長避短,在有限人生中進行無限的價值創(chuàng)造。第三自然段,作者在盡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嘆人生無常的同時,批判了莊周“一死生”“齊彭殤”的虛無主義,當然應該看作是積極的。歷史上悲嘆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創(chuàng)造價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詩中寫道“人生幾何,對酒當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亂世英雄。
正是因為他們對人生充滿了執(zhí)著,對歲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嘆。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極其表,執(zhí)著其里”,王羲之在書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對抗人生虛無的最執(zhí)著的努力。魏晉時期通常被認為是我國歷史上人的自覺和文的自覺的時代。魏晉人對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觀世界都有深廣精微的體認和探求,這使這一時期的文學作品充溢著濃郁的人生意識和宇宙情調(diào)。王羲之的《蘭亭集序》記下了與會者的千古風流。時至今日捧讀,仍惻然動人。
六、小結(jié)
《古文觀止》評《蘭亭集序》 清人吳楚材、吳調(diào)侯選注的《古文觀止》如此評《蘭亭集序》:通篇著眼在“死生”二字。只為當時士大夫務(wù)清談,鮮實效,一死生而齊彭殤,無經(jīng)濟大略,故觸景興懷,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曠達人,故雖蒼涼感嘆之中,自有無窮逸趣。
七、布置作業(yè)
1、 背誦全文。
2、 完成《考之韻》本文練習
【《蘭亭集序》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蘭亭集序》教案07-29
蘭亭集序教案08-09
《蘭亭集序》精選教案09-28
《蘭亭集序》教案07-20
蘭亭集序的教案10-09
蘭亭集序教案10-31
《蘭亭集序》教案06-21
蘭亭集序教案10-03
《蘭亭集序》優(yōu)秀教案08-15
《蘭亭集序》教案【熱門】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