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該書編定是西漢戴圣對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著作加以輯錄,編纂而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禮記》文王世子原文,歡迎閱讀!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 1
文王之為丗子,朝于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于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蔽耐跄讼。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 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后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 原!”應曰:“諾。”然后退。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帶而養(yǎng)。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間。
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成王幼,不能蒞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丗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丗子之道也。文王之為丗子也。
凡學丗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鑰,皆于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鑰師學戈,鑰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 執(zhí)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凡祭與養(yǎng)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于東序。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 大司成論說在東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終則負墻。列事未盡,不問。
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凡大合樂,必遂養(yǎng)老。凡語于 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也。始 立學者,旣興器用幣,然后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敎丗子。
凡三王敎丗子必以禮樂。樂,所以修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于中,發(fā)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立大傅、少傅以養(yǎng)之,欲其知父子、君臣 之道也。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丗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敎喻而德成也。師也者,敎之以 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痹O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君子曰德, 德成而敎尊,敎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謂也。
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丗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于君則為之!瘺r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yōu)為 之。”是故知為人子,然后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后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蒞阼,以為丗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丗子法于伯禽,使之 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君之于丗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yǎng)丗子不可不慎也。行 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丗子而已。其齒于學之謂也。故丗子齒于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 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眾著于君臣之義也!逼淙唬骸皩⒕叶c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眾知長幼之節(jié)矣! 故父在斯為子,君在斯謂之臣,居子與臣之節(jié),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語曰:“樂 正司業(yè),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眮F子之謂也。周公踐阼。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敎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其朝于公:內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為之。其在 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馂獻受爵,則以上嗣。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踰父兄。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麤為序。雖于公族之喪亦 如之,以次主人。若公與族燕,則異姓為賓,膳宰為主人,公與父兄齒。族食,丗降一等。其在軍,則守于公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于公宮, 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練祥則告。族之相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 免,有司罰之。至于赗賻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其刑罪,則纖剸,亦告于甸人。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于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 辟”。公曰:“宥之!庇兴居衷唬骸霸诒佟!惫衷唬骸板吨!庇兴居衷唬骸霸诒。”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 之!庇兴緦υ唬骸盁o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服,親哭之。
公族朝于內朝,內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朝以官,體異姓也。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賢也。登馂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 也。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道達矣。其族食丗降一等,親親之殺也。戰(zhàn)則守于公禰,孝愛之深也。正室守大廟,尊宗室,而 君臣之道著矣。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矣。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親未絕而列于庶人,賤無能也。 敬吊臨賻赗,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眾鄉(xiāng)方矣。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刑于隱者,不與國人慮 兄弟也。弗吊,弗為服,哭于異姓之廟,為忝祖遠之也。素服居外,不聽樂,私喪之也,骨肉之親無絕也。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
天子視學,大昕鼓征,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jié),祭先師先圣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yǎng)也:適東序,釋奠于先老,遂設三老 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yǎng)老之珍,具;遂發(fā)詠焉,退修之以孝養(yǎng)也。反,登歌清廟,旣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 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眾以事,達有神,興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羣吏曰:“反!養(yǎng)老幼 于東序!苯K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修之以孝養(yǎng),紀之以義,終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眾皆知其德之備也。古之君 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眾安得不喻焉?兊命曰:“念終始典于學!
丗子之記曰:“朝夕至于大寢之門外,問于內豎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今日安。’丗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節(jié),則內豎以告丗子,丗子色憂,不滿 容。內豎言‘復初’,然后亦復初。朝夕之食上,丗子必在,視寒暖之節(jié);食下,問所膳羞。必知所進,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內豎言‘疾’,則丗子親齊玄而養(yǎng): 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甞之。甞饌善,則丗子亦能食;甞饌寡,丗子亦不能飽;以至于復初,然后亦復初!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 2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喧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于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德!埂短住吩唬骸割櫿溙熘髅!埂兜鄣洹吩唬骸缚嗣骶。」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埂犊嫡a》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故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埂对姟吩疲骸妇囆U黃鳥,止于丘隅!棺釉唬骸赣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勾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犊嫡a》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对姟吩疲骸敢诵忠说!挂诵忠说埽罂梢越虈!对姟吩疲骸钙鋬x不忒,正是四國!蛊錇楦缸有值茏惴ǎ竺穹ㄖ。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对姟吩疲骸腹(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戮矣!对姟吩疲骸敢笾磫蕩煟伺渖系。儀監(jiān)于殷,峻命不易!沟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咕朔冈唬骸竿鋈藷o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勾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彰明自身的光明之德,在于親愛民眾,在于使自己達到至善的境界。知道達到至善的境界而后才能確定志向,確定了志向才能心無雜念,·心無雜念才能專心致志,專心致志才能慮事周祥,慮事周祥才能達到至善。萬物都有其本末,凡事都有其終始。知道了應該先作什么,后作什么,那就接近于大學的宗旨了。
古代的想要把自己的光明之德推廣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要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內心;要端正內心,就要先意念真誠;要意念真誠,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善惡吉兇,行善則有善報,行惡則有惡報。報應的不爽才能使其辨別善惡,能辨別善惡才能使其意念真誠,意念真誠才能使內心端正,內心端正才能使品德好生修養(yǎng),品德好生修養(yǎng)才能使家庭管理得好,家庭管理得好才能使國家得到治理,國家得到治理才能使天下太平。上自天子,下至普通百姓,都要把修養(yǎng)自身品德的間題當做根本問題來抓,一這個根本問題沒有抓好,而要使家庭、國家、天下的問題解決好,那是不可能的。該下力氣的地方沒有下,不該下力氣的地方卻下了力氣,這樣作而希望得到好的結果,也是沒有的事。這就叫做知道根本,這就叫做最高的智慧。
廠少所謂意念真誠,就是不要自己欺騙自己。這就好比厭惡臭穢之的氣味而嘴上不講,又好比喜歡漂亮的女人而佯裝討厭,這叫做自我掩飾。所以君子一定謹慎自己的獨處。小人在一人獨處時作起壞事來,什么壞事都做得出來,只有在見到君子時才躲躲藏藏,掩蓋他做過的壞事,炫耀他做過的好事。可是在他人看來,就如.同見到了他的五臟六腑那樣清清楚楚,這樣作又有什么好處呢!這就叫做內心有什么想法,必然要從行動上表現(xiàn)出來,所以君子一定要謹慎自己的終處。曾子說過:“很多眼在看著你,很多手在指著你,這多么讓人敬畏啊,’毛人的貧富可以從其住室看得出來,人的道德可以從其行動看得出來,心胸寬廣自然身體舒泰,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誠。
《詩經》上說:“看那灣灣的淇水岸邊,慕竹郁郁蔥蔥。有位風度 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過的象牙,好像琢磨過的美玉。莊嚴而又威武,顯赫而又坦蕩。風度高雅的君子,教人始終難忘!薄叭缜腥绱琛笔钦f君子的研究學間;“如琢如磨”,是說君子的修養(yǎng)品德。”“瑟兮侗兮”,是說君子的內心恭敬戒懼;“赫兮喧兮”,是說君子的外表威嚴!坝徐尘,終不可喧兮”,是說君子的道德盡善盡美,讓老百姓難以忘懷!对娊洝飞嫌终f,“嗚呼!先王的美德使人難忘。”君子從先王那里學到了尊重賢人和熱愛親人,小人從先王那里享受到快樂和得到實惠,因此,在先王去世以后,無論是誰都對他念念不忘!犊岛啤飞险f:“文王能彰明德行!薄洞蠹住飞险f:“你應當關注上天賦于你的光明德行。”《堯典》上說:“帝堯能夠彰明崇高的道德!闭f的都是人君要自明其德。商湯的《盤銘》上說:“如能一曰自新,就能曰舊自新,每曰自新。”《康浩》上說:“要洗心革面,重作新人!薄对娊洝飞险f:“姬周雖然原來是殷商的諸侯國,但已受天命取代殷商為天子!彼跃釉谠恍缕涞路矫媸鞘峙Φ。《詩經》_上說:“天子轄地千里,皆是百姓所居!薄对娊洝飞嫌终f:“黃鳥聲聲鳴,止息在山麓!笨鬃诱f:“鳥兒的止息,都知道應該止息于何處,難道人反而不如鳥嗎i,,《詩經》上說:“端莊恭敬的文主啊!一光明磊落,知其所當自處。”當國君的,要達到仁的境界;當臣子的,要達到敬的境界;當子女的,要達到孝的境界;當父母的,要達到慈的境界;與國人交往,要達到信的境界?鬃诱f:“審理訴訟,我和別人差不多;一定要說有什么不同的話,那就是我想使訴訟從根本上不再發(fā)生。”要使無理的一方不敢憑借狡辯取勝,德行張大到使民眾從內心敬畏。這就叫做知道事情的根本。
所謂要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首先要端正內心:是因為自身有所憤怒,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恐懼,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嗜好,內心就不能端正;自身有所憂患,內心就不能端正。當你心不在焉的時候,就會視而不見,就會聽而不聞,就會吃東西不知道滋味。這就叫做要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首先要端正內心。
所謂要整頓好家庭首先要修養(yǎng)好自身:是因為人的看法往往對自己所親愛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厭惡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敬畏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憐憫的人會有所偏頗,對自己所輕視的人會有所偏頗。所以,喜愛代個人而能知道他的缺點,厭惡一個人而能知道他的優(yōu)點,世上少有。所以有句諺語說:“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兒子的毛病,沒有一個人認為他的莊稼長得已經夠好了。”這就叫做自身的修養(yǎng)不搞好也就難以管理好家庭。
所謂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能管好而能管好別人的事是沒有的。所以是因為自己的家人都不,如果每個君子都管好了自己的家水,那就等于管好了全體國民。家庭中的“孝”,可以移來侍奉君主;家庭中的“梯”,可以移來侍奉官長;家庭中的“慈”,可以移來愛護百姓!犊岛啤飞险f:“如同愛護嬰兒那樣!敝灰\心誠意去追求,雖然不能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多。沒有先學會了養(yǎng)兒育女然后才出嫁的。國君一家講究仁愛,整個國家就會講究仁愛;國君一家講究謙讓,整個國家就會講究謙讓;國君一人貪暴,全國百姓就會作亂。事情的關鍵就是這樣。堯舜給天下做出仁愛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著仁愛;萊封給天下做出殘暴的表率,天下的百姓也就跟著殘暴。如果君主說的是一套,而做的是又一套,百姓們就不會聽從。所以,君子自己做到的才能要求別人做到,自己沒有這種缺點才能批評別人。自己身上就看不出有什么仁愛的影子,卻要教訓別人做到仁愛,這是從來沒有的事。所以說,治理好國家的前提是管理好家庭!对娊洝飞险f:“桃花多么好看,枝葉多么茂盛。這個姑娘出嫁,定會使全家和順!蹦軌蚴谷液晚,然后才能教育國人。《詩經》上說:“兄弟和睦相處!毙值苣軌蚝湍老嗵,然后才能教育國人!对娊洝飞险f:“自己的言行如一不走樣,才是四方各國的好榜樣!眹约菏莻好的父親、好的兒子、好的哥哥、好的弟弟,做出了榜樣,然后百姓們才會效法他。這就叫做治理好國家首先要管理好家庭。
所謂平治天下的前提在于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只要國君尊敬老人,國人就會孝順成風;只要國君尊重長者,國人就會梯道成風;只要國君體恤孤幼,國人就不會遺棄孤幼。所以君子有絮矩之道。所厭惡于上級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下級;所厭惡于下級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上級;所厭惡于前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后人;所厭惡于后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前人;所厭惡于在自己右邊的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在自己左邊的人;所厭惡于在自己左邊的人的行為,就不再用來對待在自己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絮矩之道。《詩經》上說:“與民同樂的君子,乃是民之父母!崩习傩障矚g什么自己就喜歡什么,老百姓討厭什么自己就討厭什么,這就叫做民之父母!对娊洝飞险f:“巍峨的南山啊,山石高又高。顯赫的太師啊,萬民齊矚目!敝卫韲业娜瞬豢梢月楸源笠,出了間題就要受到天下人的懲罰!对娊洝飞险f:“殷商未曾喪失民心時,、上帝還保佑。我們應該借鑒殷商滅亡的教訓,上帝才會永遠保佑!敝v的就是這樣二個道理:得到民眾就得到國家,失去民眾就失去國家。
所以君子首先要考慮的是德行。有了德行就有了民眾,有了民眾就有了國土,有了國土就有了財富,有了財富就有了國用。德行是本,財富是末。輕本重末,就會從老百姓手上搶奪財富。所以說,國君聚斂財富,百姓就絡繹而歸。所以,國君既然有不中聽的話出口,百姓就會有不中聽的話進入其耳;國君的財貨既然不是從正道而得,也就會不從正道出去。《康浩》上說:“天命并不總是保佑某一個人”意思是說,有好的德行就能得到它,沒有好的德行就會失掉它!冻䲡飞险f:“楚國不把別的什么東西當做寶貝,只把德行當做寶貝!本朔刚f:“流亡者沒有什么可以當做珍寶的,只有把珍視仁義作為珍寶。”
《秦誓》上說、“假如有這樣的一位大臣,誠懇忠實,無他特長,但其品德高尚,心地寬厚,能夠容人容物。別人有了什么本領,就好像他自己有了;別人的才能,別人的美德,他都衷心地贊美,不但口頭上加以稱道,而且還能包容推薦他們,這就使我的子孫黎民得到保護,也有利子國家。別人有了什么本領,他就嫉妒厭惡;別人的才能,別人的美德,他壓著蓋著不讓國君知道,不能包容推薦,因而使我的子孫黎民不能得到保護,對國家也很危險!敝挥腥蕫鄣膰軌蛄鞣糯溯吋蒂t妒能之人,把他們驅逐到四夷,不和他們同居國中。這就是說,只有仁人才懂得要熱愛什么樣的人,厭惡什么樣的人。見到賢人而不能推薦,推薦以后而不能重用,這是怠慢。見到壞人而不能斥退,斥退以后又不能流放遠方,這是錯誤。喜歡人民所討厭的,討厭人民所喜歡的,這叫做違背人的本性,其結果勢必災禍臨頭。所以君子有一條治國大道,一定要忠信才能得到它,驕傲放縱就會失去它。
生財有方法、規(guī)律可循。這就是干活的要多,吃飯的要少,生產效率要高點,消費速度要慢點,那么財富就永遠充裕了。仁者把自己的財富分給別人,贏得令名;不仁者寧要財富,不要令名,沒有聽說過國君愛好仁而臣下卻不愛好義的。也沒有聽說過臣卞愛好義而事情卻辦不成的。也沒有聽說過臣下不把國家府庫的財富當做自己的財富加以愛護的。孟獻子說:“畜馬乘之家,就不必再計較養(yǎng)雞養(yǎng)豬之利;伐冰之家,就不必再計較養(yǎng)牛養(yǎng)羊之利;百乘之家,就不該再養(yǎng)活一個專門斂財的部下。與其養(yǎng)活一個專門斂財的部下,還不如養(yǎng)活一個強盜做部下!边@就是說,國家不應該以利為利,而應該以義為利。當了國君而一心想著如何斂財,必定陷入小人行徑。國君想要施行仁義,卻讓此輩小人來管理國家,那就要鬧到禍不單行,災害并至的地步。到了這時候,即使有善人幫助,對此也無可癲了。這就是說,國家不應該以利為利,而應該以義為利啊!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相關文章:
禮記文王世子原文11-08
禮記月令原文10-07
《禮記·禮器》原文01-22
詩經《大雅·文王》原文鑒賞08-29
詩經《文王》原文翻譯及賞析09-05
涼州詞古詩原文王之渙11-30
從軍行原文王昌齡10-12
滕王閣序原文王勃文言文賞析01-03
詩經·大雅·文王之什·思齊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