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課文
開學了,大家的語文課文是用哪個出版社的呢?不知道大家對四年級的語文課本了解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課文,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七月的天山
碧野
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被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立刻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每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卻有魚兒在跳躍。這個時候,飲馬溪邊,你騎在馬上,可以俯視陽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斕的溪水和石子之間,魚群閃閃的磷光映著雪水清流,給寂靜的天山添上了無限的生機。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優(yōu)美。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天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這里溪水緩慢,縈繞著每一個山腳。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水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鍛那么綿延,像天邊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也顯得格外精神。在馬上你用不著離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滿懷心愛的鮮花。
雖然天山這時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個春天的花園能比得過這時天山的無邊繁花呢?
課文解析
1、課文簡說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
一是從高到低,由遠及近,運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繪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
二是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
三是描寫天山深處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
作者就是這樣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學習本文的目的是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偎{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彩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這句話把太陽、雪峰、云彩三者融為一體,猶如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畫。
②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兩個“從”字,一個“飛瀉”,寫出了雪水流動的磅礴氣勢,“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寫出雪水動人的姿色;溪流拋起的浪花就像千萬朵盛開的白蓮,這又是多么確切形象的比喻。
③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白皚皚”寫出了雪峰終年積雪,“蜿蜒無盡”是說原始森林連綿不斷,“重重疊疊”說明了枝葉的茂密,在這樣的密林中,陽光只能是“漏”下。
、荞R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
一說“矯健”,一說“精神”,用詞富有變化,一個“浮”字形象地寫出花之多,人就像置身在花的海洋之中。
(2)對詞語的理解。
戈壁灘:是蒙古語譯音,意為“難生草木的地”。為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無土壤發(fā)育,植物稀少,按成因可分風化的礫質(zhì)戈壁,水成的礫質(zhì)戈壁和風化的沙質(zhì)戈壁。主要分布在蒙古南部,我國內(nèi)蒙古北部。塔里木、柴達木等盆地山麓,也有礫質(zhì)戈壁帶分布。
山澗:山間的水溝。
洄水渦:水流回旋。
3、注意
1)說說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樣一種景象。
2)弄清游覽的順序和地點的轉(zhuǎn)換,關(guān)注每個自然段之間的過渡句子。
3)品味比喻。
4)天山:天山山脈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部,終年積雪,多冰川,為伊犁、阿克蘇、開都等河流源地及塔里木、準噶爾兩盆地的界山。山間多陷落盆地及谷地,如伊犁谷地及吐魯番、哈密、焉耆等盆地。富林,礦產(chǎn)資源。
《大自然的啟示》課文原文
“打掃”森林
從前,德國有個林務(wù)官,剛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掃”干凈。
護林工人只好照著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統(tǒng)統(tǒng)砍光,把雜草統(tǒng)統(tǒng)除盡,連地上的枯枝爛葉也不放過。森林面貌頓時改觀了:林子里又寬敞又潔凈,連一根雜草也沒有。林務(wù)官看著,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卻從此遭了殃(yāng)。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pú)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sào)帚(zhǒu),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wù)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lián)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tài)平衡。枯枝敗葉,看起來是臟東西,其實,它們腐(fǔ)爛之后,變成了腐殖質(zhì),能增強土壤(rǎng)的肥力。它們還是一些小動物的食物和隱蔽場所。矮樹叢也是許多動物棲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蟲、鳥類、獸類也就多了。許多動物以植物為食,像甲蟲和毛毛蟲吃樹葉、嫩枝,而鳥兒在矮樹叢里營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蟲。
林務(wù)官把灌木叢砍了,把野草鋤了,鳥兒飛走了,森林里的害蟲就逞(chěng)兇啦。它們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毀了。
人類的老師
人類自古就想能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茖W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fā)明了飛機。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飛行速度不斷提高,經(jīng)常發(fā)生機翼(yì)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xiàn)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過了許多年,人類才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其實蜻蜒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動的關(guān)鍵(jiàn)。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現(xiàn)在,飛機設(shè)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yōu)良性能的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jīng),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xiàn)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而“流線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來工程師設(shè)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4課課文】相關(guān)文章:
第2課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10-04
四年級上冊語文課文第24課10-2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寓言兩則課文10-28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下冊教學總結(jié)07-31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語文版09-23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2課課文原文07-16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要點07-09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閱讀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