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散文《賦得永久的悔》讀后感
我真想一頭撞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自己的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尊榮,什么幸福,都比不上在母親身邊。即使我一個字也不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選自季羨林散文《賦得永久的悔》
每當我讀到這一句話的時候,心潮總是會抑制不住地涌動。
季羨林是國際著名文學家。早年留學國外,通多門語言,并是世界上僅有的精于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其著作匯編成《季羨林文集》,生前曾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是我心中當之無愧的英雄。
《季羨林文集》不同于其他的散文集,它每隔十年就會有一段人生的總結(jié)。這匯集了季老先生畢生的經(jīng)驗和感悟。每讀完一篇都會讓人感覺眼前一亮。能讓人預先明確了今后的目標。我想等我到了耳順之年以后再去品味的話,也許收獲會更大。
也有相當一部分的文章描述到了作者的故鄉(xiāng),寫到了她的母親。正如季老先生所說,他的故鄉(xiāng)沒有色彩,只有一片灰黃。作者的童年是很苦的。尤其是在吃著一方面,他著重進行了強調(diào)。在他的故鄉(xiāng),吃"白的"(指麥子面)地位最高,其次是吃小米面或棒子面餅子,人們把它叫做“黃的”,最次是吃紅高粱餅子,叫“紅的”。而作者家里最經(jīng)常吃的是紅的。偶爾能從別人家那里的`來白的和黃的。至于肉呢,在作者吃的記憶中只有一次,那是一小碗牛肉湯,里面只有一小塊牛肉,他卻用小刀一點點割著吃。相比之下,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好多了吧。
然而,不論是黃的、白的,還是豬肉、牛肉,在家里得來這些“美味”的時候只有我一人在吃,母親沒有嘗過一口。她只是看著我吃時滿足的神情,然后往嘴里塞滿難以下咽的高粱面。
母親親手將我送到城里,自己卻留在故鄉(xiāng)受苦。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她好像是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她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可憐天下父母心。
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歸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多么凄婉而又感人。這就成了作者內(nèi)心永遠的悔恨,也成了烙印在我腦海中無法忘卻的畫面
讀這本書,我品味到了人情的冷暖,我感悟到了當今的幸福,我體會到了母愛的偉大。整個人生,似乎就一濃縮在這本書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賦得永久的悔》!皹溆o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確實是這樣。更因為如此,我們要把握好當下。及時行孝,對爸媽說一聲:“我愛你!币苍S這樣才能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養(yǎng)育之恩。世間再多的榮華富貴,都不如陪在父母身邊。
人間真情,世間大愛,全在季老先生筆下。
【季羨林散文《賦得永久的悔》讀后感】相關文章:
永久的眷念散文10-02
季羨林散文讀后感范文10-10
《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后感11-19
季羨林先生散文讀后感07-26
季羨林散文精選讀后感10-31
季羨林散文精讀后感范文11-20
季羨林散文集讀后感07-13
季羨林散文朗誦10-31
我與季羨林的散文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