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永久的悔》選段閱讀
閱讀季羨林《永久的悔》選段,來練習一下試題。
季羨林《永久的悔》
我上面講的全是吃的東西。為什么一講到母親就講起吃的東西來了呢?原因并不復雜。第一,我作為一個孩子容易關心吃的東西。第二,除了“黃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東西,幾乎都與母親無緣。我在她身邊只呆到六歲,以后兩次奔喪回家,呆的時間也很短。現(xiàn)在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特別有一點,讓我難解而又易解:我無論如何也回憶不起母親的笑容來,她好像一輩子都沒有笑過。家境貧困,兒子遠離,她受盡了苦難,笑容從何而來呢?有一次我回家聽對面的寧大嬸子告訴我說:“你娘經(jīng)常說:‘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簡短的一句話里面含著多少辛酸、多少悲傷啊!母親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遠方,盼望自己的兒子回來啊!然而這個兒子卻始終沒有回去,一直到母親離開這個世界。
對于這個情況,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時候,自己大了幾歲,逐漸理解了。但是寄人籬下,經(jīng)濟不能獨立,空有雄心壯志,怎奈無法實現(xiàn)。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學畢業(yè),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養(yǎng)母親。然而沒有等到大學畢業(yè),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當我從北平趕回濟南,又從濟南趕回清平奔喪的時候,看到了母親的.棺材,看到了那簡陋的屋子,我真想一頭撞死在棺材上,隨母親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該萬不該離開了母親。世界上無論什么名譽,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榮,都比不上呆在母親身邊,即使我一個字也不識,即使整天吃“紅的”。
1.“早知道送出去回不來,我無論如何也不會放他走的!”母親的這句話表達了母親怎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自己“理解得并不深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立下了怎樣的誓愿,實現(xiàn)了嗎?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認為文中“難解”和“易解”是否矛盾,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無盡的思念與后悔。
2.僅有的記憶就是有關“吃”的問題,而對于母親的記憶很模糊。
附:
季羨林《永久的悔》全文
1933年初秋,季羨林正在讀大學三年級,突然傳來噩耗,母親在家鄉(xiāng)病逝。聞訊后,他立刻從北平趕回官莊。他在火車里悶了一天,在長途汽車里又顛簸了一天以后,終于回到了八年未曾回過的故鄉(xiāng)。當他跌跌撞撞地進了家門,看見母親的棺材靜靜地端放在屋子中央,立刻撲向棺材,撫棺放聲大哭起來。周圍的人上來勸解,他絲毫不聽,只是痛哭不止,一直哭到不知道自己在哭。
母親的死,猶如晴天霹靂,對季羨林的打擊實在太大了,并且成了他終生悔恨的一件事。
他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濟南叔叔家生活,中間只回老家三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旁待了數(shù)日。而最后一次見到母親,已是八年前的事了,F(xiàn)在回憶起來,連母親的面影都是迷離模糊的,沒有一個清晰的輪廓。盡管如此,在離開母親的16年中,他無時無刻不在想念母親?墒,寄人籬下的處境,使他身不由己,不能經(jīng)常去看望母親。他曾暗下決心,自己大學畢業(yè)以后,有了工作,立刻迎養(yǎng)母親,可是,現(xiàn)在還沒等他大學畢業(yè),母親便永遠地去了,怎能不使他悔恨萬分呢?
在等待下葬的日子里,他住在家里,守候在母親身旁,有時也到村子里走走。他“看見院子里的樹上,有母親親手砍伐的痕跡,在被煙熏黑了的小廚房里,還有母親死前吃剩的半個茄子,半棵蔥。母親吃飯用的飯碗,隨時用的手巾,都留有母親的手澤和口澤,地上每一塊磚上都印有母親的腳印,不覺熱淚盈眶,失聲痛哭起來”。夜里,他枕著母親枕過的枕頭,想到母親在這枕頭上想念兒子時,不知流過多少淚,不禁又淚流滿面,淚水沾濕了枕頭,徹夜難眠。
他不斷地責備自己。我究竟是個什么人?我為什么要離開母親?為什么把母親一個人扔在這荒僻窮困的村子里?為什么八年時間沒有來看望過母親?他感到自己實在愧對母親,無地自容。他狠狠地責罵自己:“我是個什么東西?”
在這極端痛苦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在回憶,內疚,自責中度過。他感到,隨著母親的死,生活變得毫無意義,一切都變得空虛和冷寞了,心里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只感到腦子里空蕩蕩的一片空白。自己整日像行尸走肉般無目的地走來走去,不知道該做什么,下葬的日子到了。別人給他穿上白布袍子。他“迷迷糊糊地跟著一個人東走西走,跪下又起來,淚眼里看見來來往往的吊喪的人,感覺腦子有些麻木。突然,看到一群人去抬起母親的棺材,這時才醒悟到真的要和母親永別了,頓時嚎啕大哭起來。”以前,母親的棺材放在屋里,母親雖然死了,但只隔著一層棺木躺在里面,他每日陪伴著母親,心里還稍感安慰,F(xiàn)在母親將要埋到永恒的黑暗的地下去了,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他想去阻攔抬棺的人,但人們把他拉開了。他糊里糊涂地跟在抬棺人群的后面走著,繞過了熟悉的大水坑,又走了長長的一段路,終于到了墓地。他又被拖著轉了幾個圈,然后是下葬,填土,地面上漸漸隆起了一個土包,他又被人拖回到家里……整個下葬的過程,他腦子里都是空虛和麻木的,沒有思想,沒有感覺,任人擺布。
當他清醒過來的時候,他看見的是一個改變了的世界。塵封的屋里,沒有了黑亮的棺材,空空的,只有自己一個人。屋外小院里,殘留在樹上的一點浮翠也不知消失到哪里去了,墻頭上的枯草在風中顫抖,陰沉的秋天的長空變得更黃,更黃。他心里感到無限的落寞和寂寥。
第二天他便離開故鄉(xiāng)返回北平。臨行時,他回望官莊,“在云天蒼茫中,觸目的是長天下一片凄涼的黃霧……”
回到北平以后,他仍然日夜思念死去的母親,常常在夜里醒來,失聲痛哭,不能自已。
l933年l2月24日,他在日記中寫道:
晚上又想到母親,又大哭失聲,我真不了解,上天何以單給我這樣的命運呢?我想到自殺。
l934年5月3日日記寫道:
因為想到王媽又想到自己的母親。我真不明了整八年在短短一生里占多長時間,為什么我竟一次也沒家去看看母親呢?使她老人家含恨九泉,不能瞑目!嗚呼,茫茫蒼天,此恨何極?我哭了半夜,夜里失眠。
六十年后,1994年,報社的編輯前來約稿,并且出了題目:“永久的悔”。季羨林看了題目后說:“題目出得好,我早就想寫這樣一篇文章了。”于是,提筆寫就《賦得永久的悔》這篇著名的散文,文中寫道:
要講后悔之事,那是俯拾皆是。要是其中最深切、最真實、最難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唾手可得,因為它片刻也沒有離開過我的心。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xiāng),離開母親。……
季羨林一生中,不知道寫過多少篇懷念母親的文章,也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夢中同母親見過面。他對母親的愛超過對任何人的愛。他說過,母親死后,他便再沒有過真正的歡樂。他為自己未能侍養(yǎng)母親而悔恨終生。直至200l年,九十歲的季羨林回故鄉(xiāng)給母親掃墓,來到母親墓前,百感交集,“撲通”一下便跪倒下去,眼淚奪眶而出,淚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燭上。此刻,他“心中暗暗地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今生最后一次來給你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你的身邊。’”(《故鄉(xiāng)行》)
季羨林的愛母情結,成為他生命的重要部分,將伴隨他的一生。
【季羨林《永久的悔》選段閱讀】相關文章:
季羨林散文《賦得永久的悔》讀后感12-19
《藥》選段閱讀答案10-14
悔的邊緣閱讀答案12-10
永久的母親閱讀答案12-09
《孟子》選段閱讀答案10篇04-26
《背影》選段閱讀理解答案11-13
背影選段閱讀理解及答案11-13
《木蘭詩》選段閱讀及答案12-07
李賀作詩選段閱讀10-16
布衣鴻儒季羨林的閱讀答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