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游》教案集錦七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記承天寺夜游》教案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工具書讀懂課文,掌握一些實詞的意思,培養(yǎng)獨立學習文言文的能力。
2.反復朗讀,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重點與難點:
1.課文的朗讀與疏通。
2.體會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方法:
1.反復朗讀。
2.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回憶已學過的蘇軾的詞《水調歌頭》,背誦這首詞。
2.交流收集的蘇軾的有關材料和寫作背景。
3.《水調歌頭》是千古絕唱,《記承天寺夜游》是抒情經(jīng)典小品。
二、反復朗讀、疏通課文:
1.組織全班朗讀,要求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讀出的韻味,自由朗讀、齊聲朗讀、示范朗讀、配樂朗讀等形式相結合使用。
2.組織學生以小小組為單位,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合作翻譯全文。
3.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質疑,討論解疑,理解課文內(nèi)容。
注意一些關鍵詞語的意思:“欣然”、“相與”、“蓋”等。
三、賞析月景、感悟意境:
1.創(chuàng)造情境:譯完課文,請大家一起吟誦描繪月下美景的語句,并思考作者如何描繪月景的?
學生思考,明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優(yōu)美的月景。
2.探究:在作者寫景的基礎上,我們來續(xù)寫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適?(1、叢中蛙鳴不斷。2、村中狗吠雞鳴。3、幾處納涼人笑語陣陣。)為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明確:
這3句,任何一句續(xù)在后面都不合適,破壞了寧靜幽閑、清麗淡雅的氣氛。
3.教師小結:這篇短文不足百字,卻膾炙人口,堪稱古代小品文中的`杰作。通過記事、寫景、抒情,以極精練的語言,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一樣的藝術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給人以美感和熏陶。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深入領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業(yè):
1、月光,曾激發(fā)過無數(shù)詩人的才情,留下許多杰出的詩篇。收集一些描寫月亮或月色的詩句。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4.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5.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課件展示
二、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寢(qǐn)藻(zǎo)荇(xìng)
三、跟隨課件朗讀課文,糾正
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念:思考、想到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二、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三、研習課文
1、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敘述、描寫、抒情
2、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修辭作用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比喻生動形象如臨其境皎潔、澄清、透明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板書設計
6、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7、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8、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9作業(yè)
課件展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3
課型:
精讀
教學目標: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詞。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學設想:
《記承天寺夜游》對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極其生動形象的描繪,真實地記錄了作者當時生活的一個片段,透露出他在貶謫中感慨深微而又隨緣自適,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在學習時,除了對字詞的疏通外,重點是體味文章凝練含蓄的語言,并從中感覺作者的特殊心境。
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合作探究式學習基礎上,教師加以引導。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就對月有一種特別的青睞,月極易勾起人的想象,(足以使人憂傷、惆悵),這是古人對月亮的特殊情結,也是一種心靈上的宣泄與洗禮。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時空,到承天寺與蘇軾一起夜游,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新授課程
(一)初讀課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內(nèi)容和情感
1、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自己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2、聽配樂朗誦,確定字詞的讀音和句讀。
3、請大家在音樂聲中,輕聲朗讀課文,做到讀通、讀懂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詞含義,句子翻譯可以和同學交流一下,或者舉手問我。
4、齊讀課文
。ǘ┰僮x課文,深入感受
1、一個深秋的夜晚,蘇軾為什么會想到夜游?結合文句來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交流
師組織:
當時月色很美,“月色入戶”,深秋之夜,萬籟俱寂,月光悄悄地進門來了,整個堂屋因月光而明亮、生動起來?吹饺绱嗣赖脑律,蘇軾有什么反映?(你能體會這“欣然起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嗎?
生交流
師組織:
“欣然起行”面對如此之美的月色,作者一天的疲倦一掃而光,睡意頓消,披衣而起,充分顯示了月光帶給他的喜悅,蘇軾的自得其樂,辛性而為,隨意而行。(襯托月色的美妙)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樂事,但蘇軾為何會單身想到與張懷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結合文章來談談你的感受。
生交流
師組織:
張懷民與蘇軾是一類人,品格清高超逸。
“念無與樂者”出游當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這里,蘇軾很自然地將張懷民與自己歸為一類,認為懷民“可與樂”推測一下張懷民是一個怎樣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來很輕淡,好像不假思索,實際包含能一同賞月者只有一個人,非張懷民不可,可見張懷民在作者心中地位。
“尋張懷民”面對如此良夜,張懷民一定不會蒙頭大睡吧,他很可能也在賞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賞月,還是出門賞月,因此需要尋他一尋,兩人交往很深。
“懷民亦未寢”“亦”一種如我所料的自得感,體現(xiàn)兩人心意相通,因此可見,蘇軾認為他與張懷民是一類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選擇與懷民一同夜游。
投影張懷民資料:
1083年貶黃州,初寄居承天寺,張懷民雖屈居主薄之類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絕不掛懷于貶謫之事,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兩個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時,看到怎樣的景致呢?
生交流
師組織: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跟隨音樂細細品味這18個字,想象一下這是怎樣一幅畫面?
學生賞析、交流(2-3個學生)
。ǹ梢暂p讀,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師:我發(fā)現(xiàn)大家在描述時都提到了月光,我們仿佛也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中,但這18個字里有沒有提到月?(沒有)那么,蘇式是如何把月色寫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潔的呢?
生交流
師組織
。1)比喻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令人有水月莫辨之感。
。2)以實寫虛,以有襯無,創(chuàng)造一個澄沏空靈的透明世界。
這正如后人“不著一學,盡得風流”
3、王國維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作者無意識中寫下的景色會透露他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東坡所寫之景表現(xiàn)了他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心境)
生交流
師組織
他能拋開世俗的煩惱,忘卻了自身被貶謫的不幸遭遇,只有眼前這片美妙空明的世界,可見他的內(nèi)心是平靜,纖塵不染的。
4、這18個字既讓我們看到了美妙空明的'月光,又看到蘇軾此時的心境,那么,蘇軾本人又有怎樣的感慨呢?
生交流
師組織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那么,我們怎么理解蘇軾的這一番感慨呢?說說你的看法。
理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象征美景處處有。
“閑人”(1)字面意義上:身為閑官的事實,自嘲
。2)安閑自在的心境
(3)淡淡的惆悵,空有一腔抱負
。4)對當時人汲汲于名利的不屑
5、回頭看課文短短84字,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蘇軾是一種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生交流
師組織
豁達、樂觀
這種豁達、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在逆境中尤為可貴、可敬,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一生吧打出投影:
他頻遭貶謫,一生歷典八州,身行萬里,走過無數(shù)窮山惡水,卻都如處天堂,他說:“此心安處是吾家!
他被無數(shù)小人中傷下獄,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見識了人間萬千丑態(tài)卻說:“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是好人。”
師:他在如此坎坷的人生經(jīng)歷中,始終保持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折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將近千年之后,的另一位文學大家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這樣說“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辈粌H人對蘇軾有著近乎崇拜的感情,法國《世界報》在評說“影響世界十大名人”時,這樣他“他俯仰無愧于天地,心無名利雜念,遂有閑心領略江山風月,寫下無數(shù)傳世杰作。”
三、
短短84字讓閑人蘇軾踏著如水的月光步入了經(jīng)典,他空明的心境,豁達的情懷親耀著獨具魅力的光彩!
同學們,面對生活的風雨坎坷,讓我們常讀讀蘇軾吧,愿我們的心靈永遠澄澈明凈,愿我們的人生更加豁達從容。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4
一、 教學目標:
1. 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 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 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2. 難點: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三、 預習要求:
1. 解決生字詞注音;
2. 看注釋、查工具書試翻譯課文;
3. 查資料了解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作品;
4. 找古今中外有關描寫月亮的詩詞句。
四、 教學課時:一課時。
五、 教學流程
1. 導入:
結合蘇東坡的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和本地東坡遺跡(惠州東坡亭、東坡小學等)導入。
學生自由發(fā)言,簡介東坡的生平、經(jīng)歷、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 疏通文意
1) 解決生字詞讀音(叫學生讀、糾正、齊讀)
遂(suì) 寢(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讀課文,聽錄音糾正
3) 解決重點詞語(投影)
欣然:高興地 念:思考、想到 相與:一起
遂與外人間隔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遂至承天寺 蓋竹柏影也
但聞屏障中尺一響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4) 翻譯課文(學生提問,師生解決,強調重點,學生翻譯,對照投影)
3. 研習課文
1) 這篇文章運用了幾種表達方式?
明:敘述、描寫、抒情
2) 敘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
明: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地點:承天寺中庭
人物:“我”和張懷民
事情的起因:月色優(yōu)美
3) 作者是如何描繪月色的?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有什么作用?從中可看出這幅月夜圖有什么特點?
繪景 修辭 作用 特點
月色——積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橫 比喻 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皎潔、澄清、透明
4) 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明:“月色入戶,欣然起行!薄昂我篃o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5) 文中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明: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達觀
4. 板書設計
5. 小結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6. 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7. 能力遷移:看圖寫景抒情。
8. 作業(yè)
1)背誦《寄承天寺夜游》。
2)閱讀古詩《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結合作者的身世和寫作背景體會作者在詩中所抒發(fā)的情感。(自行查閱作者的身世和本詩的寫作背景)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重點詞、句的理解與翻譯。
2.學習抓住特征描寫景物的方法。
3.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品析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古人寫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 月夜圖導入:在夜深人靜、皓月當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灑落大地,一切都像籠著輕紗,若隱若現(xiàn),連堅實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動的云煙。面對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門欣賞一番?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的一篇文章《記成天寺夜游》,看看蘇軾在美麗的月色中會發(fā)出怎樣的人生感慨。
二、 整體感知文段
1.給生字正音、朗讀課文、聽錄音確定朗讀的節(jié)奏,再次朗讀。
2.請一位同學范讀,大家評價。
3.質疑: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同學解答,全班共同關注、探討。
戶:門; 遂:于是; 蓋:大概; 但:只是; 耳:語氣詞
4.聽音樂《二泉映月》品味月色描寫,用自己優(yōu)美的語言復述描寫月色的文段。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小組商量,以各種方式(如:小品、詩歌、散文等)復述課文內(nèi)容。
6.表演。
三、 合作探究(分小組討論)
1.作者為什么想著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戶外?
一方面作者被貶,心情郁悶,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為月色很美,想去賞月
2.作者是如何描寫月色的?(去一去關鍵詞,品修辭)
繪景:月色—積水空明 ,竹柏—藻荇交橫
把“如”、“蓋……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無改變?
變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如臨其境
3.月夜圖有什么特點?給人怎樣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
皎潔 、空靈、清麗、淡雅
在“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焙蠹由稀皡仓型茗Q起伏,空中流螢飛舞,寺中人語喧嘩,院外狗吠連綿。”一段話,好不好?
不好。改變了原文明凈幽閑,清麗淡雅的味道。
4.文中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5.文章結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貶官的悲涼、落寞,賞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達觀
6.小結:《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通過對庭中優(yōu)美月色的描繪,讓我們感受到蘇軾熱愛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面對逆境達觀處世、瀟灑人生的難能可貴。
四、 能力擴展:一切景語皆情語
看圖寫景抒情。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重點】
1.解釋重點字詞,翻譯句子。
2.積累常見的中考題。
3.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學習難點】
體會作者特殊的心境。
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開衣服準備睡覺,看見月光照進堂屋的門戶,便很高興地起來走動。
戶:門; 欣然:愉快地,高興地;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因為想到?jīng)]有可以共同游樂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去尋找張懷民。
念:想,思考; 遂:于是,就;
3.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懷民也沒有睡,我們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寢:臥,睡; 相與:共同,一起;
步:徒步而行,散步; 庭:庭院;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灑滿庭院,如同積水自上而下充滿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錯雜,原來都是竹子、柏樹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交橫:交叉錯雜; 蓋:原來是,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哪個夜晚沒有月色?哪個地方?jīng)]有竹子和柏樹?
6.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不過少有像我們這樣的閑人罷了。
但:只是,不過; 耳:而已,罷了”;
閑人: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從容流連光景的人;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1、讀通文意。2、領悟心境。3、賞析美景。
教學重難點:1、賞析月景的特點及寫法。2、領悟作者復雜的心境。教學方法:誦讀法、競比法、質疑法、討論法。媒體設計:計算機課件
教學步驟:一、設置情景導入課文。播放一組月色圖讓大家欣賞。導語:人們常說:“月色如畫”,在攝影家、畫家眼中如此,在散文大家的筆下也毫不遜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古代散文《記承天寺夜游》欣賞一下散文大家蘇軾筆下的月色圖。
二、簡介作者。請學生交流收集的有關作者的信息,用多媒體展示蘇軾的生平,讓學生摘要做筆記。
三、讀熟課文。自讀課文,就難讀的詞或句子進行圈點,小組討論解決,如仍有疑問則向老師提出,多媒體展示重點詞句,讓學生當堂鞏固。然后熟讀課文(可按下列步驟進行:個別朗讀——學生評說——再聽范讀——一起朗讀)
四、讀懂課文。1、請學生結合注釋和已學過的知識,或查閱工具書自瀆理解,有疑問可同桌交流,也可提出大家一起討論解決。2、請一個同學用現(xiàn)代語言表述文章大意。
五、讀課文,欣賞月景。
1、這篇散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情,一句話概括。
2、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劃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多媒體展示“賞月圖”)
3、這一句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4、這些景物都是客觀實景嗎,體會“藻荇交橫”的妙處。
5、討論如將“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改為“竹柏影如水中藻荇交橫”,表達效果一樣嗎?
6、學生用詩意化的語言描述這幅月色圖。
7、有感情的朗讀此句,當堂背誦。
六、感悟作者復雜的心境。
1、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蘇軾與張懷民漫步在這冰清玉潔、寧靜淡雅、如詩如畫的月色之下,其心境如何呢?快速瀏覽全文,找出文章中能表達他此時心境的一個字。并結合文章中的詞句加以品析。
2、作者為什么會如此清閑、悠閑呢?我們來看作者是在何時何地寫的這篇散文?(多媒體出示文章的寫作背景)
3、他遭受冤屈而被貶謫,成了有職無權的'“閑官”,按照常理,遇到這樣的打擊,他的心情應該如何呢?
4、但他卻表現(xiàn)得那樣的灑脫、安閑,可見其是一個怎樣的人?
5、作為一代大文豪、一個大政治家,他想不想做一個閑人呢?
6、朗讀最后一句話,讀出感慨萬千的語氣,體會作者復雜的情感。
7、一邊欣賞優(yōu)美的月色圖,一邊配樂有感情朗讀全文。
8、開展背誦競賽。
七、拓展延伸。月亮在詩人的眼中是一個有情之物;貞浳覀冏x過的有關月亮的古詩文,用下列句式進行賞析!拔倚蕾p詩(文)的一句,它寫出了月亮,表達了詩人情感!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相關文章: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8-20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7-1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6-08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08-30
記承天寺夜游02-20
記承天寺夜游11-01
《記承天寺夜游》10-25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8-21
記承天寺夜游教案范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