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09-01 19:17:53 浣溪沙 我要投稿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5篇)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

  [宋]蘇軾

  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何時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釋:

 、偕荷,多長于原野沙地。

  ②耦耕:兩人并耜而耕。這里指歸隱務農。

  ③薰:形容花草香氣濃烈。

  作品賞析:

  此詞是作者徐州謝雨詞的最后一首,寫詞人巡視歸來時的感想。詞中表現了詞人熱愛農村,關心民生,與老百姓休戚與共的作風。作為以鄉(xiāng)村生活為題材的作品,這首詞之風樸實,格調清新,完全突破了“詞為艷科”的藩籬,為有宋一代詞風的變化和鄉(xiāng)村詞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上片首二句“軟草平莎過雨新,輕沙走馬路無塵”,不僅寫出“草”之“軟”、“沙”之“輕”,而且寫出作者這種清新宜人的'環(huán)境之中舒適輕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經雨之后的道上,“軟草平莎”,油綠水靈,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層薄沙,經雨之后,凈而無塵,縱馬馳騁,自是十分愜意。觸此美景,作者情動于衷,遂脫口而出:“何時收拾耦耕身?”“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論語·微子》:“長沮、桀溺耦而耕!遍L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兩個隱者。二人因見世道衰微,遂隱居不仕。此處“收拾耦耕身”,不僅表現出蘇軾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況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二句,承上接轉,將意境宕開,從道上寫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榮,閃爍著誘人的綠光;一陣暖風,挾帶著蒿艾的薰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肺。這兩句對仗工整,且妙用點染之法。上寫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畫筆一“點”:“光似潑”則用大筆涂抹,盡力渲染,將春日雨過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盡致;下句亦用點染之法,先點明“風來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氣“如薰”!肮馑茲姟庇脤嵐P,“氣如薰”用虛寫。虛實相間,有色有香,并生妙趣!笆咕谴酥腥恕苯o句,畫龍點睛,為升華之筆。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將作者對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更進一步深化。作者身為“使君”,卻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樂于如此,確實難能可貴。

  這首詞結構既不同于前四首,也與一般同類詞的結構不同。前四首《浣溪沙》詞全是寫景敘事,并不直接抒情、議論,而是于字行之間蘊蓄著作者的喜悅之情。這首用寫景和抒情互相錯綜層遞的形式來寫。

  上片首二句寫作者于道中所見之景,接著觸景生情,自然逗出他希冀歸耕田園的愿望;下片首二句寫作者所見田園之景,又自然觸景生情,照應“何時收拾耦耕身”而想到自己“元是此中人”。這樣寫,不僅使全詞情景交融,渾然一體,而且使詞情逐層深化升華。特別“軟草平莎過雨新”二句、“日暖桑麻光似潑”二句更是出神入化,有含蓄雋永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2

  浣溪沙·紅橋原文

  北郭清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

  西望雷塘何處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煙芳草舊迷樓。

  注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筑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注釋

  紅橋:在江蘇揚州,明末建成。橋上朱欄數丈,周圍荷香柳色,為揚州一景。

  一帶:形容水狀似帶。

  雷塘:在揚州城外,隋煬帝葬處。

  迷樓:隋煬帝在揚州所筑宮室,千門萬戶,曲折幽邃,人入之迷而不能出,因稱之迷宮。

  賞析

  作者任揚州推官時,曾與友人修禊紅橋,經常泛舟載酒于橋下。此詞除欣賞紅橋美景外,還寄托懷古傷今之情。詞中懷古之情寓于景物之中,情景交融,妙筆感人。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3

  浣溪沙·初夏夜飲歸

  明代:陳繼儒

  桐樹花香月半明,棹歌歸去蟪蛄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桐樹一作:梓樹;蟪蛄一作:草蟲)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注釋:

  桐樹花香月半明,棹(zhào)歌歸去蟪(huì)蛄(gū)鳴。曲曲柳灣茅屋矮,掛魚罾(zēng)。

  棹:船槳,此指船。蟪蛄:蟬科昆蟲,初夏鳴。魚罾:魚網。

  笑指吾廬何處是?一池荷葉小橋橫。燈火紙窗修竹里,讀書聲。

  賞析: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初夏之夜,月色溶溶,桐花飄香。詞人駕一葉扁舟,駛過曲折的柳灣和掛著魚網的`茅屋,聽棹歌聲遠,蟪蛄幽鳴,愈顯出夜色靜謐柔美。下片以設問句點出有一池荷葉的橋邊,從竹林中透出燈火和讀書聲的地方,正是詞人結廬之處。畫意濃郁,詩情蕩漾,將讀者引入優(yōu)美淡雅、動靜諧處的意境。全詞清新柔和,流麗自然。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4

  原文:

  父老爭言雨水勻。

  眉頭不似去年顰。

  殷勤謝卻甑中塵。

  啼鳥有時能勸客,小桃無賴已撩人。

  梨花也作白頭新。

  譯文

  村子里的父老們都爭先恐后地對我說,今年風調雨順,一定會有一個好收成,他們不會再像去年那樣緊鎖眉頭地發(fā)愁了,也不會再愁無米下鍋,而讓甑子積滿著灰塵。

  樹枝上的鳥兒歡快地啼叫著,像是在勸我多喝幾杯,桃樹的`嫩枝上已經綻出嬌艷的花朵,十分逗人喜愛。梨花開滿樹,那白色的花朵,像是給它新添了一頭白發(fā)。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這首詞是平韻,四十二字。

  勻:這里指雨量適時適度。

  顰(pín):皺眉。

  殷勤:態(tài)度熱切。謝:告別。卻:語助詞,用在動詞之后。甑(zèng):瓦制炊具,可以用于蒸飯!瓣抵袎m”謂無米下炊,甑中積滿塵土。暗示的是去年歉收。

  撩(líao):引逗,挑弄,招惹。

  小桃:即桃樹。

  無賴:頑皮,淘氣。

  白頭新:白色的新花!妒酚洝斨龠B鄒陽列傳》:“白頭如新,傾蓋如故。”梨花色白,故以“白頭”喻之。

  賞析: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他以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為己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卻于中年蒙受讒劾。慶元六年(1200),在瓢泉邊,田園的恬靜和村民的質樸使得辛棄疾深為感動,靈感翻飛,于是寫下了這首詞。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5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賞析:

  這首《浣溪沙》當是詞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閨秀身分出現的,與此相稱的,便是在她前期詞作中表露出來的文雅、高貴氣度。這種氣度又是通過詞人細膩豐富的感情,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體現出來的!朵较场芬辉~,通過暮春風光和閨室景物的描繪,抒寫了女詞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側重描繪室內景致,“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開首即交代時令已值暮春,這正是“閨中風暖,陌上草熏”(江淹《別賦》),暖風醉人時節(jié)。接著詞人即把筆觸移至室內,一股氤氳氛圍籠罩閨中,原來是裊裊香煙彌漫其中,從中似還透著靜謐、溫馨和淡淡的憂愁!暗帯,謂春光融和遍滿之意!吧蛩,即沉水香。詞人另一首《菩薩蠻》詞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句!皦艋厣秸黼[花鈿”句,詞人敘己早晨夢醒,凝妝完畢,卻慵懶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夢中情景!吧秸怼保刺凑。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蝶戀花》詞有“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句。詞作的上片描繪了一幅優(yōu)雅、茜麗、靜謐的畫面:暮春時節(jié),春光融融,閨房中檀香氤氳,一個少婦正欹枕凝神。如果認為畫面中的少婦只是屬于慵懶、無聊那種類型的女性,整日價沉溺于沉香、花鈿、山枕之中,那就錯了。李清照有著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著極為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詞作的下片就為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情愫。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迸~人的筆觸延伸到室外,但見室外婦女正笑語喧喧,彼此斗草取樂,而海燕此時卻經春未歸。女詞人這里寫海燕未歸,隱隱含有她細數日子,惜春留春心態(tài),而寫斗草游戲,則映襯自己的寂寞!岸凡荨,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時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痹瓰槎宋缰畩蕵妨曀,后推廣并不拘于此日,尤為婦女兒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將盡,梅子熟透,柳枝長成。惜春、留春不住,嘆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詞人在《小重山》詞中有:“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蹦鞘菍懺绱簳r節(jié),以及自己愛春之情,而此處寫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柳生綿”,亦為暮春之景致。以上寫景,也透露出詞人無奈嘆喟之情。末句:“黃昏疏雨濕秋千”,黃昏時分,獨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濕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讓人感到寂寞、愁怨。

  這首詞抒寫情感很是細膩,但不是直言明說,而是通過十分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從中再滲出細膩而幽深的心態(tài)。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6

  【詩詞原文】

  浣溪紗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詩詞大意】

  譯文一

  山腳下蘭草嫩芽入小溪,

  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

  傍晚細雨中杜鵑陣陣啼。

  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

  門前流水還能執(zhí)著奔向西!

  不必煩惱嘆白發(fā),多愁唱黃雞!

  譯文二

  山下蘭芽短浸溪,(山下的蘭草已長得與溪水相連)松間沙路凈無泥,(松林間的小路干干凈凈的,沒有稀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天快黑了,細雨中傳來了子規(guī)的啼叫聲)

  誰道人生無再少?(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年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門前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去)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何必自傷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

  【詩詞賞析】

  蘇軾《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作于元豐五年(1082)三月。這時作者謫居黃州已經二年,得臂疾,往蘄水(今湖北浠水縣)請龐安常醫(yī)治。疾愈后與龐同游清泉寺,那里有“王逸少洗筆泉”,水極甘洌,下至蘭溪,水作西流,蘇軾感而填寫此詞。

  作者這時已是48歲的人了,舊時已是接近所謂“知天命”之年,而且又聞“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羈旅之情,應當是沉郁的,但清明的山水給了他一個好感覺。臂疾已愈,龐安常又是個奇人,善醫(yī)而聾,雖聾而穎悟過人,以指畫字,不盡數字,輒了人深意(見《東坡志林》),因此,作者心境還是不差的,在這種情況下,忽見泉水西流,就激發(fā)起作者的不悲白發(fā)、雖失意而仍想干一番大事業(yè)的豪情壯志來。于是,“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的妙句就這樣誕生了。

  黃雞催曉、白發(fā)催年都是催人老的意思,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全詩用淺俗的語言,但“淺淺語亦覺不凡”,充分體現了作者善于駕馭語意,并使其蘊含韻味的能力,而句中折射的哲理、積極和高亢的情調,千百年來更是感動了無數的讀者。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傊掀皇菍憣嵕,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7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宋代: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注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蛭鞣降仄骄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诵@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鑒賞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飲涵詠之樂。的確,作為安享尊榮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習于問津、也樂于問津的娛情遣興方式之一。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這樣,作者縱然襟懷沖澹,又怎能沒有些微的傷感呢?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tài)。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筆法申發(fā)前意。詞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睘樘烊黄媾季,此句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聲韻和諧,寓意深婉,纏綿哀感,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宛如天成,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不過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不管是花的凋落,春的'消逝,還是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雖然花落、燕歸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詞中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滲透在句中的是一種混雜著眷戀和悵惆,既似沖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悵觸。唯其如此,此聯作者既用于此詞,又用于《示張寺丞王?薄芬辉!靶@香徑獨徘徊”,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里傷春的感情勝于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這首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

  在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同時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8

  原文: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汛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汛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山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山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汛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汛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汛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汛上建“怡亭”之小島,當地人稱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汛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9

  《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

  蘇軾〔宋代〕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浸染著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平浪家秋花正開放。遠處的樹林邊散落著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著棲息的地方。睡夢中曾走遍故鄉(xiāng)的條條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著千里廣衰的沙申。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吧场被蜃鳌凹啞,亦作“浣紗溪”。雙調42字,分平韻、仄韻兩體。上片三句皆平韻,下片三句有兩句平韻。

  橫侵:縱橫擴展。蘸(zhàn):申意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為以液體沾染他物。

  暈霞:指太陽光線經云層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這里指晚霞。

  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這里指湖北古荊州地區(qū)。

  寒花:寒冷天氣開的花,但在古代詩詞中多指菊花。

  尚:尚有。南望:是詞句的省略語,指蘇軾從荊州遙望故鄉(xiāng)四川眉山,其方向應在西南。

  平沙:廣闊的沙申,當指荊州長江江岸的遼闊沙申。

  賞析

  詞的上片,淋漓盡致地描寫了深秋的景色。那蒼翠的山色縱橫擴展,沾染著長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風寂靜不動,茂盛的菊花正綻苞開放。遠處的村舍散落在樹林叢中,突然聽到晚鴉的陣陣啼叫聲,它們正在傍晚飛歸故巢。這些秋景的描寫,如唐代李白的“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贈盧司戶》)及元曲家白樸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天凈沙·秋》)的深秋意象,給人以蕭瑟寂寥的'藝術感受,這情景會勾起游子們的無限思鄉(xiāng)情感。

  在此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的當口,下片立即轉入了“夢到故園”的具體描寫。蘇軾喟嘆著說:“離開故鄉(xiāng)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蘇軾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卻在夢中憶起了離別故鄉(xiāng)的依依不舍之情。在夢驚之后貪婪地遙望著西南方的遠隔天涯的眉山“故園”,不禁一陣空虛寂寞。此情此景,觸目傷神,全詞便在那月亮正靜靜照著江岸千里沙原的悵惘中戛然而止。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詞的“詞眼”。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后著眼于南望故園。層層遞進,首尾相映。在時間安排上,起自傍晚,終至夜深,表示其思鄉(xiāng)之念,悠悠綿長。故其情感自然質樸,又委婉曲折,含蘊豐富,可謂一唱三嘆,真堪與杜甫名句“遠岸秋沙白,連山晚照紅”(《秋野五首》)的韻味相媲美。此詞的主旨是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感抒發(fā),也是與蘇軾的淡漠名利的觀念相一致。這與蘇軾《南行集》詩中的“故鄉(xiāng)飄已遠,往意浩無邊”(《初發(fā)嘉州》),及“幽懷耿不寐,四顧獨徬徨”。“卻思舊游處,滿陌沙塵黃”(《?谝娫隆罚┑脑娋淝榫w遙相呼應。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0

  原文:

  浣溪沙·鈿轂香車過柳堤

  鈿轂香車過柳堤,樺煙分處馬頻嘶,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滿驛亭香露細,杜鵑聲斷玉蟾低,含情無語倚樓西。

  注釋:

 、赔気灒╣ǔ古)——金飾的車輪軸承,有眼可插軸的部分。屈原《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薄扳気炏丬嚒敝溉A美的.車子。

 、茦鍩熅洹獦澹╤uà化):落葉喬木,皮厚而輕軟,可卷蠟為燭。謂之“樺燭”。據《國史補》載:正旦曉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樺燭擁,謂之火城。這里的“樺煙分處”,指朝廷考場。

 、怯耋浮铝。古時傳說月中有蟾蜍(癩蛤。猿R泽钢复铝。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皎潔輕冰,對蟾光而寫鏡!

  賞析:

  這首詞寫驅車送別。上片寫車過柳堤,馬嘶樺煙,人已遠去!盀樗磷聿怀赡唷币痪洌憩F了女子對男子的依戀之情,如“成泥”,豈不是可以不走了嗎?下片頭二句寫驛亭環(huán)境,用以表現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無語”的淡淡哀愁。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代: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瀟瀟 一作:蕭蕭)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譯文

  游玩蘄水清泉寺,寺廟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淌。山腳下剛生長出來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間沙路被雨水沖洗一塵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鳥叫聲從松林中傳出。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溪水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飛逝。

  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時與醫(yī)人龐安時(字安常)同游,見《東坡題跋》卷三《書清泉寺詞》。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杜鵑,又叫杜宇、 布谷、子規(guī)、望帝、蜀鳥等。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流逝。

  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初時雖也吟過“飲中真味老更濃,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樣惴惴不安詩句,但當生活安頓下來之后,樵夫野老幫助,親朋故舊關心,州郡長官禮遇,山川風物吸引,促使他撥開眼前陰霾,敞開了超曠爽朗心扉。這首樂觀呼喚青春人生之歌,當是在這種心情下吟出。

  上闋三句,寫清泉寺幽雅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蘭草剛剛萌生嬌嫩幼芽。松林間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啼聲。這一派畫意光景,滌去官場惡濁,沒有市朝塵囂。它優(yōu)美,潔凈,瀟灑……充滿詩情趣,春生機。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誘發(fā)詩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情懷。

  環(huán)境啟迪,靈感生發(fā)。于是詞人在下闋進發(fā)出使人感奮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概念化,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語言,攄寫有關人生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精神,往往能煥發(fā)出青春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們慣用“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發(fā)出衰颯悲吟。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倍鸥σ苍脴诽煸,吟過“試呼自發(fā)感秋人,令唱黃雞催曉曲”之句。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罢l道人生無再少?”“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這與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黃雞并白發(fā)”,用意相同。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性格。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2

  原文:

  一曲鸞簫別彩云。

  燕釵塵澀鏡華昏。

  灞橋舞色褪藍裙。

  湖上醉迷西子夢,江頭春斷倩離魂。

  旋緘紅淚寄行人。

  賞析:

  “一曲”三句,上片述一位女子與郎君分別時的哀傷!安试啤保處椎馈杜R江仙·夢后樓臺高鎖》詞有:“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句。這里據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說:“彩云,指小萍,系歌女也。”女主人公說:“自從郎君用凄哀的鸞簫聲吹了一曲離別曲與我告別。在柳絮飄舞的分別處,我對郎君說:‘當你走了之后,我將不再打扮自己,從此鈿釵上會因沾了灰塵而失去光澤;那銅鏡也會因為不去拭拂而逐漸昏暗!K于郎君離我而去,我久久地凝望著送郎遠去,以致身上飄滿了一身柳絮,將穿著的藍裙蓋得消褪了顏色,也還不忍離開這與郎君的分別處。”

  “湖上”三句,下片寫女主人公盼郎忠于愛情,不生異心。此言“彩云”姑娘,去信告誡郎君:“希望郎君在西子湖畔不要沉湎在酒色之中,以致使我這個在‘江頭’天天望郎歸的‘倩娘’因相思而‘離魂’(即逝世),從而折斷了你我倆的'相思紅線!薄百浑x魂”,用《太平廣記》中“倩女離魂”典故,并與上句“西子”映襯。又說:“隨信我將把思君的胭脂淚封上,希望羈旅在外的郎君見信后能更加鞏固我倆的愛情!

  此詞或是作者追憶杭妾之作。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3

  浣溪沙·送葉淳老

  蘇軾〔宋代〕

  陽羨姑蘇已買田。相逢誰信是前緣。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頭相對故依然。西湖知有幾同年。

  譯文:

  我們都在陽羨和姑蘇買了田地,在杭州下逢真是前世即有的緣份,不要讓我一人留下。日后登樓懷念老友。讓我退休,提舉洞霄宮了,而你留下作杭州太守。這樣,咱們二人就可以白頭下對,故舊依然了。在杭州能有幾位像我與你一樣同年齡的舊友呢。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葉淳老:葉溫叟,字淳老,蘇州人,時任兩浙路轉運副使。陽羨:古縣名,在今江蘇宜興南。姑蘇:蘇州的別稱。洞霄:洞霄宮,道教名觀,在杭州西南。同年:同科考中的人。蘇軾與葉溫叟為同年進士。

  賞析:

  上片首句“陽羨姑蘇已買田”,是說詞人與買溫叟志趣相同,二人各自已在陽羨和姑蘇買了田地,準備致仕定居,脫離塵世而去。“相逢誰信是前緣”,是承前句買田致仕之相同志趣,而說二人在杭州相逢真是前世即離的`緣份。“莫教便唱水如天”,用語含蓄蘊藉,使典自然!八缣臁,是化用唐朝趙嘏《江樓感舊》詩之“月光如水水如天”句,意謂千萬不要教人唱起感嘆故人分離的詩歌。

  下片把與友人難舍難分之情化為永不離別的幻想:“我作洞霄君作守,白頭相對故依然!痹~人對買溫叟說:“讓我去擔任洞霄宮提舉的職務,由您來作杭州太守之官。這樣,咱們二人就可以白頭相對,故舊依然了!边@是從反面表達詞人內心的對故友難以抑制的分離之情。末句“西湖知離幾同年”,則感嘆人生知己實在太少了,尤其是同齡人的知己則更加稀少。

  這首詞沒離太多的修飾,不堆砌辭藻,充分表達出詞人對溫叟的深情厚誼,也感嘆了時光相催,當時同年今已滿頭白發(fā),并將此升華到人生哲理的高度,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4

  原文:

  浣溪沙·詠橘

  [宋代]蘇軾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夜霜凍過后,菊花凋殘,荷葉枯萎,經霜變黃的橘子和綠葉相映襯,光亮照眼,竹籬茅舍掩映在青黃相間的橘林之間。

  破開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霧般噴濺;初嘗新橘,汁水在齒舌間如泉般流淌。吳地女子的手剝橘后三日還有香味。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分平仄兩體,雙調,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

  一夜霜:橘經霜之后,顏色開始變黃而味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

  青黃:指橘子,橘子成熟時,果皮由青色逐漸變成金黃色。

  噀(xùn):噴。半破:指剛剛剝開橘皮。清泉:喻橘汁。

  吳姬:吳地美女。

  賞析:

  詠物詩詞,義兼比興,講求氣象,自然容易受到好評。蘇軾是詠物能手,他的詩詞中既有托諷深遠的名篇,也有刻畫精工的.妙制,像這首詠橘詞,可謂“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文心雕龍·物色》),巧言切狀,體物細微,雖無深刻的思想內容,卻飽有余味。

  作者借詠橘之題材以抒發(fā)自己清新高潔之性情。上片借寫菊與荷經受不住寒霜的摧殘,寫出橘樹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葉生長的繁盛景況。下片寫出品嘗新橘的情狀和橘果的清香,一個‘“驚”字,一個“怯”字,用得十分巧妙精當,頗能傳出品嘗者的神態(tài),結句更以“三日手猶香”來夸張、突出橘果之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環(huán)境。詠物詞,特別是詠小物的詞,往往由于題材狹窄,難以展開,低手為之,易成枯窘。東坡才大,先在題前落筆,下文便有余地抒發(fā)。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蟬噪秋枝槐葉黃”,同此手段!熬瞻岛煽荨彼淖,是東坡《贈劉景文》詩“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概括!耙灰顾,經霜之葉,橘始變黃而味愈美。晉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庇职拙右住稈曢贂椤吩姡骸碍倽{氣味得霜成!苯钥蓞⒆C。

  “新苞”句,輕輕點出題目。橘有皮包裹,故稱新苞。又因橘樹常綠,凌寒不凋!冻o·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嘉兮!鄙蚣s《橘》詩:“綠葉迎露滋,朱苞待霜潤!睎|坡用“新苞綠葉”四字,描寫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繪之,可謂得橘之神了!爸窕h茅舍出青黃”,好在一“出”字。竹籬茅舍,掩映于青黃相間的橘林之中,可見橘樹生長之盛,人家環(huán)境之美,一年好景,正當此時。上片三句,純是賦體,不雜一點抒情成分,然詞人對橘的喜愛之情自見于字里行間。

  過片二句,寫嘗橘的情狀。擘開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霧般噴濺;初嘗新橘,汁水在齒舌間如泉般流淌。“香霧”、“清泉”之喻,大概是東坡頗為得意的,他的《食柑》詩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之句,葉來南宋詩人曾幾更把它壓縮為“流泉噴霧真宜酒”(《曾宏甫分餉洞庭柑》)一語了。此詞中“驚”、“怯”二字,活畫出女子嘗橘時的嬌態(tài)。驚,是驚于橘皮迸裂時香霧濺人,怯,是怯于橘汁的涼冷和酸味。末句點出“吳姬”,實際也點明新橘的產地。吳中產橘,尤以太湖中東西兩洞庭山所產者為最著,洞庭橘在唐宋時為貢物。詞中謂“三日手猶香”,著意夸張。以此作結,余音不絕,亦自有“三日繞梁”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5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朝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蕭蕭 一作:瀟瀟)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谷聲聲。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guī)。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傊掀皇菍憣嵕,其內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鞍俅|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二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fā)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huán)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guī)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不勝數。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fā),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中的“白發(fā)”和“黃雞”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保┌拙右赘袊@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子,也沖淡了上片“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fā)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xù)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fā)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fā)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出詞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三

  這闋小令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來有些意象在中國人眼中總是無比的凄楚與憂傷,比如長長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黃昏,比如飛過鷓鴣的青色天際。

  詞的上半闋寫景,大的背景是子規(guī)鳴叫著的細雨蒙蒙。照一般看來,無邊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憂傷得說不出?墒翘K東坡偏偏就把它寫成了一首愉快清麗的歌,一幅生機盎然的畫:蘭芽在山中茁壯成長,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在綿綿的細雨中,有杜鵑在清啼。

  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豪邁,因為他極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他是通透曠達,正是因為永遠置身事物之外去體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樂與感言多于或異于常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的有我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將自己的情感帶入事物中,便是淚眼看花花不語,而此詞中蘇東坡卻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因此此詞大背景的凄涼便成了新涼,杜宇的叫聲也清亮了起來。

  下闋詞是抒懷。"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想表達的是紅顏易老,良時不返,偏偏蘇東坡反其道而用之,勸說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黃雞催曉的悲傷調子。

  誰說人生不可能再年輕?門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輩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黃雞催曉的悲傷歌曲?這是蘇東坡的人生哲學,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努力進取。誰說人不似花,再無少年時?青春可以永駐,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遠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

  蘇東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興,所以讀之覺顯露直白。他的詞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經驗與人生感悟,看似不經意地脫口而出,實則是真正超脫的思想心情。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四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jié),溪邊蘭草初發(fā),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子規(guī)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上了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不再陷于子規(guī)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然而上闋結句的子規(guī)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tài)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這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此詞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清美;下闋抒發(fā)使人感奮的議論,即景取喻,表達有關人生感悟,啟人心智。全詞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上闋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潔凈無泥。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布谷的叫聲。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喚起內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誰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叭松L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边@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此處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政治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寫下此詞。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相關文章: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30

浣溪沙原文賞析08-23

《浣溪沙》原文賞析09-1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9-15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11-01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8-17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07-19

浣溪沙·紅橋原文賞析08-06

《浣溪沙》原文、注釋及賞析08-30

浣溪沙原文及賞析【薦】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