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古詩文中對年齡的代稱總結(jié)
閱讀古詩文,經(jīng)常會遇到總角豆蔻而立古稀等稱代年齡的詞語。弄清這些詞語的出處、稱代的年齡及其含義,對增強我們的古詩文閱讀能力和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都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以下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墓旁娢闹袑δ挲g的代稱總結(jié),歡迎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稱謂釋義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初度:周歲!峨x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后稱生日為初度。
生。河啄。《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
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fā)結(jié)之,古代兒童將頭發(fā)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扎成一個結(jié),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fā)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碧諟Y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恒牙。按生理常規(guī),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教數(shù):9歲。
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發(fā):束,捆,結(jié)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以「束發(fā)」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古代年歲的別稱。《大戴禮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
舞勺:男子13歲。古代13歲的男孩學習的一種文舞。
豆蔻:女子13~14歲。源自唐朝詩人杜牧詩《贈別》!版砙 pīng ]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nèi)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jié)發(fā)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
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nèi)則》:“成童,舞象,學射御!薄妒琛吩唬骸俺赏^十五以上;舞象,謂舞武也。熊氏云:‘謂用干戈之小舞也!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后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于國”。以后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段倪x·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jīng)成年。左思《詠史》詩之一:“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而立:指30歲。稱30歲為而立之年
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后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读凝S志異·長清僧》:“友人或至其鄉(xiāng),敬造之,見其人默然誠篤,年僅而立!
不惑:指40歲。
語出《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歲的代稱。應(yīng)璩《答韓文憲書》:“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強壯:指四十!独m(xù)焚書》卷一·書匯:兄雖強壯之年,然亦幾于知命矣
知命:指50歲。
語出《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稱50歲為知命之年
花甲(耳順):指60歲。
以天干地支名號錯綜參互而得名。計有功《唐詩紀事》卷六十六:“(趙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環(huán)落落如弄珠’。”
古。褐70歲。稱70歲為古稀之年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薄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后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于邊事,垂發(fā)服戎,功成皓首!
耄耋:指80~90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黃發(fā):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jīng)》,如《詩·魯頌· 宮》“黃發(fā)臺背”。老人頭發(fā)由白轉(zhuǎn)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fā)期!碧諟Y明《桃花源記》:“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鮐背:指長壽老人,九十歲
語出《詩經(jīng)》,如《詩·大雅·行葦》“黃臺背”,“臺”與,“鮐”通用!稜栄拧め屧b》:“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期頤:指百歲老人。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yīng)由后代贍養(yǎng)。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筑,流年自可數(shù)期頤!
稱謂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jù)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蚪小磅T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jù)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于《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圣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后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后代詞匯由單音節(jié)向雙音節(jié)發(fā)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tǒng),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并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于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后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jīng)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qū)別了。
【古詩文中對年齡的代稱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古詩文中古代年齡的代稱03-23
關(guān)于古詩文中的修辭方法賞析10-12
初中古詩文中互文舉隅的詩句03-31
小學四年級語文中古詩詞的分類06-17
古文中驚艷的短句09-30
古文中經(jīng)典的句子02-10
古文中驚艷的句子04-13
那些古文中驚艷的句子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