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古詩紅梅翻譯
蘇軾寫梅花的詩并不多,但這首《紅梅》卻堪稱一首借物寓人、托物言志的詠梅佳作。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的古詩紅梅翻譯
紅梅三首
宋代: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雪里開花卻是遲,何如獨占上春時。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fā)妙姿。
細(xì)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不應(yīng)便雜夭桃杏,半點微酸已著枝。
幽人自恨探春遲,不見檀心未吐時。
丹鼎奪胎那是寶,玉人頩頰更多姿。
抱叢暗蕊初含子,落盞穠香已透肌。
乞與徐熙新畫樣,竹間璀璨出斜枝。
因為怕開了后招來愁怨,加上貪睡,所以獨自開得遲了些;又恐冰雪般潔白的姿容不合時俗。故意染上了桃花杏花那樣的紅色,但保留著孤高瘦硬的傲霜斗雪的風(fēng)姿。耐寒的品性使紅梅不肯在春天與百花爭艷都妍,紅色不是她的本色。石曼卿老人不懂得紅梅風(fēng)格所在,怎么能從綠葉、青枝來看梅花?
此詞是作者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這首詞緊扣紅梅既艷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fā)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愿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詞托物詠志,物我交融,渾然無跡,清曠靈雋,含蓄蘊籍,堪稱詠物詞中之佳作。
詩前半段,“怕”、“貪”、“恐”、“故作”,等字,將一枝紅梅描摹的像人一樣生動。紅梅也怕愁、也貪睡、也懂入時、也知“故作”。姿態(tài)性情,無不畢現(xiàn)。這些都應(yīng)是人的性情,卻都被安在紅梅的身上,可孰料這么一來,卻將紅梅不愿與俗芳同艷、卻又故作俗色與群芳相處無間的性情表露出來。要注意的是這里的“故作”是沒有絲毫貶義的,它不是忸怩作態(tài),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種性格,即是她的與人為樂,他的樸實。“尚馀孤瘦雪霜姿”,則是她的出世脫俗、她的潔身自好、她的高貴純潔,但決不高傲跋扈。
第三句“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說得再清楚不過了,就是她的高貴不愿隨流!盁o端”二字用得實在是好,酒暈竟“無端”上了玉肌,但從第三句看,到底寫人寫花已不甚了然,但是我們一聯(lián)想到紅梅,于潔白之中透出微微的紅意,那不正如飲酒后微紅的肌膚嗎?這是全詩唯一一處正面描寫紅梅外表的句子,而這種描摹也實在是太震撼人心了,沒有過多的筆墨,就直接說她是飲酒后微紅的肌膚!愚意以為此當(dāng)為描述紅梅的最佳語句。結(jié)合整個第三句,說的夠清楚了,作者就是要把紅梅給人化,把人給寓于紅梅之中,具體是什么人,不可知也,可以是瞻仰前輩風(fēng)流名仕、也可以是“余以自況也”!他說的就是人也要有紅梅那種高情,那種純潔。
最后一句,是說前輩詩人不知道紅梅原來是有氣質(zhì)與品格的,往往只看中對外表枝葉的描繪。
詩的開首,以擬人手法描寫梅的形象:冬末晚開,遲于群芳,像一位貪睡懶起的美人,唯恐自己那玉潔冰清的容顏不合時尚,受到世人猜忌。此處寫出了梅的意態(tài)宛然,愁情蕩漾。其實,這是詩人自己的悲慨!白钥帧本潼c出了這位“愁美人”的.心態(tài),實乃詩人歷經(jīng)艱難后的感嘆。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受到政敵的迫害,元豐三年1080 被貶黃州。此時,剛剛過去兩年。經(jīng)歷驚險的詩人,對忠而獲咎的境遇難以釋懷。一個“恐”字,乃點睛之筆,點出了心靈痛苦的印記!氨荨庇玫媒^妙,繪出了梅花玉潔冰清的形象,孤傲超群的品格,與題目《紅梅》相映,也給人留下懸念:“紅梅”何來“冰容”?
頷聯(lián)“故做小紅桃杏色”句,寫出“紅”的緣由。在詩人心中,此梅是玉潔冰清的白色,現(xiàn)在偶然出現(xiàn)紅色,對應(yīng)首聯(lián)中的“怕”、“恐”,是故作姹紫嫣紅的“隨大流”姿態(tài)。緊接著“尚余孤瘦雪霜姿”卻奇峭地勾出了梅的神韻,道出了梅的本來氣質(zhì)!肮率荨,點出花朵稀疏俊逸,格調(diào)孤傲不群的特性。“雪霜姿”是梅品格本質(zhì)所在,此時,盡管故做紅色,然而傲雪霜的風(fēng)姿猶存。“尚余”二字用得絕妙,既無心顯露,又無可掩飾。在詩人心中,梅就是梅,無論妝成何色,與“桃杏”截然不同。頷聯(lián)兩句將遲起美人與梅融為一體,可見詩人詠物本領(lǐng)之高妙。
頸聯(lián)對梅的內(nèi)心作了深入探究,并解開了白梅何以變“桃杏色”之謎:“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薄昂摹背鲎浴墩撜Z》:“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春態(tài)”即“小紅桃杏色”。詩人把梅的內(nèi)心——“寒心”與外表——“春態(tài)”對立起來,用“未肯”來連接,表示出梅的孤傲品格。而對紅色的出現(xiàn),詩人輕松地解釋道:美人剛喝過酒,“酒暈”浮上了“玉肌”到此,懸念解了:梅的心靈——寒心,外表——玉肌,原本分不開;紅色為“酒暈”,乃一時之變相,本質(zhì)未變!熬茣灐本錁O富美感,也出人意料,實為高雅之戲謔,幽默詼諧的性格與曲折絕妙的詩意揉合得水乳交融。
末尾兩句,“詩老”指北宋詩人石曼卿。石曾有《紅梅詩》:“認(rèn)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東坡覺得此句可笑,不用詩人眼光看梅,而僅以“紅”色與桃杏相辨,這是他不能同意的。東坡譏諷“詩老不知梅格在”的同時,把對梅的贊揚與自身的理想巧妙地升華,也做足了《紅梅》的題目。這個結(jié)尾,升華了全詩,余味無窮。
定風(fēng)波 紅梅
蘇軾
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是作者貶謫黃州期間,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一詩有感而作。這首詞緊扣紅梅既艷如桃杏又冷若冰霜、傲然挺立的獨特品格,抒發(fā)了自己達觀超脫的襟懷和不愿隨波逐流的傲骨。全詞托物詠志,物我交融,渾然無跡,清曠靈雋,含蓄蘊籍,堪稱詠物詞中之佳作。
詞開篇便出以擬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饒有情致!昂盟奸_莫厭遲”,“慵開”指花,“好睡”擬人,“莫厭遲”,綰合花與人而情意宛轉(zhuǎn)。此句既生動傳神地刻畫出梅花的玉潔冰清、不流時俗,又暗示了梅花的孤寂、艱難處境,賦予紅梅以生命和情感。
“偶作小紅桃杏色,閑雅,尚馀孤瘦雪霜姿!边@三句是“詞眼”,繪形繪神,正面畫出紅梅的美姿豐神。“小紅桃杏色”,說她色如桃杏,鮮艷嬌麗,切紅梅的一個“紅”字!肮率菅┧恕,說她斗雪凌霜,歸結(jié)到梅花孤傲瘦勁的本性!芭甲鳌币辉~上下關(guān)連,天生妙語。不說紅梅天生紅色,卻說美人因“自憐冰臉不時宜”,才“偶作”紅色以趨時風(fēng)。但以下之意立轉(zhuǎn),雖偶露紅妝,光采照人,卻仍保留雪霜之姿質(zhì),依然還她“冰臉”本色。形神兼?zhèn)洌荣F于神,這才是真正的“梅格”!過片三句續(xù)對紅梅作渲染,筆轉(zhuǎn)而意仍承。“休把閑心隨物態(tài)”,承“尚余孤瘦雪霜姿”;“酒生微暈沁瑤肌”,承“偶作小紅桃杏色”。“閑心”、“瑤肌”,仍以美人喻花,言心性本是閑淡雅致,不應(yīng)隨世態(tài)而轉(zhuǎn)移;肌膚本是潔白如玉,何以酒暈生紅?“休把”二字一責(zé),“何事”二字一詰,其辭若有憾焉,其意仍為紅梅作回護!拔飸B(tài)”,指桃杏嬌柔媚人的春態(tài)。紅梅本具雪霜之質(zhì),不隨俗作態(tài)媚人,雖呈紅色,形類桃杏,乃是如美人不勝酒力所致,未曾墮其孤潔之本性。石氏《紅梅》詩云“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酒暈無端上玉肌”,其意昭然。這里是詞體,故筆意婉轉(zhuǎn),不象做詩那樣明白說出罷了。下面“詩老不知梅格在”,補筆點明,一縱一收,回到本意。紅梅之所以不同于桃杏者,豈在于青枝綠葉之有無哉!這正是東坡詠紅梅之慧眼獨具、匠心獨運處,也是他超越石延年《紅梅》詩的真諦所在。此詞著意刻繪的紅梅,與詞人另一首詞中“揀盡寒枝不肯棲”的縹緲孤鴻一樣,是蘇軾身處窮厄而不茍于世、潔身自守的人生態(tài)度的寫照;ǜ瘛⑷烁竦钠鹾,造就了作品超絕塵俗、冰清玉潔的詞格。此詞的突出特點是融狀物、抒情、議論于一爐,并通過意境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詞中紅梅的獨特風(fēng)流標(biāo)格,正是詞人超塵拔俗的人品的絕妙寫照。
直和根撥送春來
——蘇軾七絕《紅梅》賞析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1037~1101)的詩作,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情真語摯,樸實無華,命意新穎,發(fā)人深省。尤以其寫景詩和理趣詩,藝術(shù)價值最高,膾炙人口。蘇軾善于從日常生活、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借由客觀外在物象來表達主觀的內(nèi)在情意,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寫出引人深思的理趣詩。如《題西林壁》、《琴詩》、《泗州僧伽塔》等篇,即景寄意,因物寓理,意在言外,余味不盡。
《蘇軾詩集》(莊嚴(yán)出版社第一~第四冊)中有關(guān)梅花的詩句,共有85首,其中41首創(chuàng)作于“烏臺詩案”之后。關(guān)于詠梅,蘇軾明確主張寫梅應(yīng)寫“格”:“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紅梅三首》),他發(fā)掘和升華了自然界所塑造的梅花凌寒不屈、迎風(fēng)斗雪的品格——“梅格”,將自己的人生體驗和主觀感受融入到對梅花的描寫中去,把自身的思想和人生理想寓于“梅”的形象之中,讓“梅”成為自己人生際遇和人格的代言物,并寓哲理于詠梅詩中,大大提升了梅花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和審美意蘊!吨x關(guān)景仁送紅梅栽二首》(其一)(以下簡稱《紅梅》)便是其中之一。
[謝關(guān)景仁送紅梅栽二首]
(其一)
年年芳信負(fù)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guān)令尹,
直和根撥送春來。
從題目可知,蘇軾這首詩以梅花作為思念關(guān)景仁的象征物,藉梅花表達憶友之意象,道自然之法則,抒真誠之情懷。
關(guān)景仁,字彥長,錢塘(今浙江省杭州)人。進士出身,多才多藝,音律、歷數(shù)、草隸、圖畫無所不精,尤長于詩。英宗治平二年(1065,一說三年) 為豐縣令,曾對縣城進行過較大規(guī)模修建。又嘗為錢塘令。關(guān)景仁曾以梅樹為禮物相贈,蘇軾將梅株栽于堂屋外面向陽的地方,寫下《紅梅》二首以表感謝。
第一聯(lián):年年芳信負(fù)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注釋]
芳信:開花的音訊和春天將要到來的消息。芳:
、傧;香氣。
、诨ɑ埽ú莸南阄。宋玉《風(fēng)賦》:“回穴沖陵,蕭條眾芳。” 信:
、僬\實;信用;相信。
②使者;信息;書信。這里雖然指后者,但應(yīng)該理解為二者兼有。
負(fù):有三種含義:
、僖员齿d物。引申為擔(dān)負(fù)。
②背棄;違背。
、厶澢;拖欠。這里可以解釋為三重含義兼有,但旨在表達“負(fù)疚”,即心中感覺不安與抱歉。
垂垂:漸漸。杜甫《和裴迪逢早梅》詩:“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黃庭堅《和師厚秋半》詩:“杜陵白發(fā)垂垂老。”
[賞析]
第一聯(lián),贊頌梅花與寫景。
唐人詠梅,多以寫閨怨、傳友情、托身世為主,亦有模擬物象,含有美的意蘊的佳作。至宋以后,寫梅花意象之美,贊梅花標(biāo)格之貞的吟詠日益盛行。一生愛梅、詠梅、以梅自喻的陸游,稱贊梅花“雪虐風(fēng)號愈凜然,花中氣節(jié)最高堅”,在《卜算子·詠梅》中贊頌梅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碧K軾亦然。
蘇軾一生講究風(fēng)節(jié)操守,堅持愛民為民原則。他向來嫉惡如仇,對邪惡“如蠅在臺,吐之乃已”,不肯“俯身從眾,卑論趨時”(《登州謝上表》)。蘇軾認(rèn)為王安石推行新法于民不便,上書反對,故而不容于朝廷,自求外放。后又因“烏臺詩案”,坐牢103天。哲宗即位,高太后聽政,司馬光再度為相,守舊派紛紛上臺,蘇軾也被委以重任。然而,當(dāng)他看到舊黨拼命壓制王安石新黨人物、盡廢新法,與所謂“王黨”不過一丘之貉,就站出來猛烈抨擊,向皇帝進諫。由于蘇軾既難容于新黨,又不能見諒于舊黨,先后受到兩個黨派的排擠,因而再度自求外調(diào),再次遠(yuǎn)謫杭州。蘇軾為了保持本心潔凈,付出了極大的政治代價。在紛擾的世俗社會中,蘇軾幾經(jīng)仕途坎坷與人生曲折之后,難免感到孤清落寞,他便把目光投向大自然,作品蘊含了更多的人生體悟。正因為如此,他晚年謫居惠州,其詩作中淡泊曠達的心境就愈加顯露。
蘇軾欣賞并追求獨立自尊的處世方式,將自己的情思寄寓在詠梅之中。他心懷梅志,以梅自喻:“寒心未肯隨春態(tài)”,“自恐冰溶不入時”,“尚余孤瘦雪霜枝”。(《紅梅三首》)贊頌梅花生命力頑強,卓然不凡,傲然不群的品格:盡管“一夜東風(fēng)吹石裂,半隨飛雪度關(guān)山”,卻依然“灼爍”“草棘間”,凜然歲寒,迎接春天的來臨。(《梅花二首》)
本文賞析的這首七絕《紅梅》,首句“年年芳信負(fù)紅梅”中的“芳信”一詞值得玩味!胺肌迸c其它詞搭配比較多見,如:芳草、芳菲、芳香等,而與“信”搭配則不多見,這就使人不能不聯(lián)想到“花信”一詞。“花信”即“花信風(fēng)”。梅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之首,濃冬時節(jié),萬花凋零,唯有梅花不懼嚴(yán)寒,凌寒而開,“眾芳搖落獨喧妍,”(宋·林逋)“一樹獨先天下春”(元·楊維幀),年年如期帶來開花音訊和春天的消息。
蘇軾在這首詩里,藉由梅花綻放于早春,為大地帶來生機的特質(zhì),將“春汛”的意象賦予紅梅。這句中的“負(fù)紅梅”,有的解釋為:梅花擔(dān)負(fù)傳遞花開的音訊和春天來到的消息的使命,把“負(fù)”作為“擔(dān)負(fù)”。如果僅此而已,用“賦”字豈不更好?筆者以為,從這首詩的深層寓意來看,“負(fù)”應(yīng)該有多重含義,還有“虧欠、負(fù)疚”的意思。這句是說:年年寒冬季節(jié),紅梅迎雪吐艷,凌寒飄香,給人們帶來花開和春天的好消息,無暇前來賞梅,心中感覺不安和抱歉。
為什么會這樣認(rèn)為?
蘇軾有一首古今叫絕的詞作《西江月》(見附錄3),它是一首以梅寫人,因人詠梅的名篇!独潺S夜話》(宋·惠洪)中指出“其寓意為朝云作也”;《野客叢書》(宋·王楙)也稱“東坡在惠州,有梅詞《西江月》……蓋悼朝云而作! 王氏朝云,乃蘇軾侍妾。蘇軾貶惠州時其妻已故,他不讓朝云隨行,然而,朝云卻義無反顧,萬里投荒,來到嶺南,抵惠不足兩年,香消玉殞,年僅34歲。年已花甲的詩人悲愁千種,先后為朝云寫下多首悼亡詩詞,撰寫《朝云墓志銘》為其樹碑立傳,又于是年冬天寫了詠梅詞《西江月》。詞中的“曉云”即“朝云”,詠惠梅為其表,悼朝云是其實。
由此筆者認(rèn)為,蘇軾這首七絕的“負(fù)”字,不僅飽含著詩人對紅梅的無限深情和愛意,而且暗含著詩人無盡的傷情與苦衷。紅梅花開有意,詩人絕非無情,個中原委與辛酸惟有詩人盡知。這個“負(fù)”字的妙用,一是為讀者留下了更多的聯(lián)想空間,二是為其它三句做了鋪墊。
第二句“江畔垂垂又欲開”,描寫紅梅含苞待放的樣子。有人把這句解釋成紅梅“垂柳般的枝葉伸上河面”,“垂垂”被當(dāng)作低垂,顯然十分錯誤。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小寒一候為梅花,此時紅萼梅猶在含苞之中,“垂垂又欲開”,即漸漸的又要開放了。這里的“又”同第一句的“年年”相照應(yīng)。
第二聯(lián):珍重多情關(guān)令尹,直和根撥送春來。
[注釋]
關(guān)令尹:即關(guān)景仁。尹:古代官名,如府尹、道尹。關(guān)景仁曾任縣令,故稱作“令尹”。
直和:簡直是。直:徑直;直接!稘h書.陸賈傳》:“平(陳平)常燕居深念。賈往,不請,直入坐!币隇橐唤(jīng),一直。如:直到如今。這里作“簡直”。
和:跟;與。岳飛《滿江紅》詞:“八千里路云和月。”
根撥:意思是“根底”,又含“根本”之意!皳堋,在這里作量詞,一般用于人的分組,分伙。如:一撥人。
[賞析]
第二聯(lián),表達憶友之情,是這首詩的精華和關(guān)鍵,末句的解讀尤為關(guān)鍵。
“珍重多情關(guān)令尹”,表明蘇軾十分珍視、珍惜與關(guān)景仁的友情。史料對他們之間的交往記錄很少,但是,從關(guān)景仁以梅花為禮物贈送蘇軾這件事,不難判斷出兩人交往之密深。由于關(guān)深諳蘇軾的特立人格和高潔情操,深知蘇軾喜梅愛梅詠梅,以梅自況,以梅喻人,皆緣于梅花在冰封大地的酷寒中凌霜斗雪,綻放花朵,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畏嚴(yán)寒、堅韌剛毅、奮勇當(dāng)先的高潔品質(zhì)。梅花的品格與氣節(jié),恰如蘇軾其人,所以,他才把梅樹作為禮物贈送蘇軾?梢婈P(guān)景仁是蘇軾為數(shù)不多的知音、知己之一。蘇軾當(dāng)然珍惜、看重這位朋友,稱其為“多情關(guān)令尹”。古人以信物表達友情,常常折柳、折梅相贈,而關(guān)景仁贈送的卻是梅樹,足見其情之真摯深厚,凝重濃郁,這種“多情”非一般兒女情長之“多情”可比。
末句“直和根撥送春來”,意味深長,引人深思,富于藝術(shù)魅力,可以說是這首詩的“詩眼”,是這首詩中最精煉、最關(guān)鍵的詩句。
這句詩的讀法是“直和根撥(兒)送春來”,意思是說:徑直從根底送來春天。“撥”在這里作量詞,“根撥”即是“根底”,又含“根本”之意。但是,詩人不用“根底”而用“根撥”,顯然別具匠心。漢語中,“撥”具有撥動、彈撥、劃撥等多種動態(tài)含義,作為量詞則表示數(shù)量之“眾多”,詩人用“根撥”這個詞,意在表明信物梅樹所體現(xiàn)的情誼之“多”之“深”,表達詩人“心底”的由衷高興,對友人的感激、感謝。
筆者認(rèn)為,“直和根撥送春來”具有雙重寓意:
一是贊頌梅花報春、送春。正值天寒地凍,花木凋零時節(jié),梅花凌寒飄香,傲雪報春,故人們又稱“報春花”,視其為吉祥物和吉慶的象征!案鶕芩痛骸彪[含冬去春來的自然規(guī)律。梅花鐵骨冰心,“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唐·黃蘗禪師)。雖然冰封大地,漫天飛雪,寒氣徹骨,但梅花笑傲嚴(yán)寒,破蕊怒放,展現(xiàn)出一片生機,讓人們看到了“春在枝頭已十分”(宋·某尼悟道詩)。
二是借“根撥”表達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和謝意。蘇軾眾多的詠梅詩作,借梅花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品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說明他對梅花情有獨鐘,自然對關(guān)景仁贈送梅樹十分珍重,禮物可謂送到心坎里,感謝當(dāng)然發(fā)自肺腑;看到垂垂欲開的紅梅,心里充滿喜悅,花開可謂開在心坎上。
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末句“直和根撥送春來”既是對第一、二句中“年年芳信”和“又欲開”的回應(yīng),又是對首句中“負(fù)紅梅”和第三句中“多情關(guān)令尹”的作答,從而使這首詩前后呼應(yīng),渾然一體,韻味悠長。
附錄1:
花信:“花信風(fēng)”的簡稱,猶言花期。信風(fēng):指可信的定期而來的風(fēng)。李肇《唐國史補》卷下:“自白沙溯流而上,常待東北風(fēng),謂之信風(fēng)。七月八月有上信,三月有鳥信,五月有麥信!被ㄐ棚L(fēng):陳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開時,風(fēng)名花信風(fēng)!狈洞蟪伞对筮B陰》詩:“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涼州》百面雷!”楊慎《詠梅九言》:“錯恨高樓三弄叫云笛,無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從小寒算起至谷雨共八個節(jié)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花侯,三候為一個節(jié)氣,計二十四侯,每侯應(yīng)一種花信。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之說。所謂花信風(fēng),就是指某種節(jié)氣時開的花,因為是應(yīng)花期而來的風(fēng),所以叫花信風(fēng)。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fēng)候。人們在二十四候每一候內(nèi)開花的植物中,挑選一種花期最準(zhǔn)確的植物為代表,叫做這一候中的花信風(fēng)。
【蘇軾的古詩紅梅翻譯】相關(guān)文章:
紅梅蘇軾古詩意思08-01
蘇軾的題西林壁古詩翻譯12-05
題西林壁的蘇軾古詩加翻譯12-05
蘇軾定風(fēng)波紅梅詞作鑒賞10-31
題西林壁的蘇軾古詩加翻譯推薦12-05
蘇軾有名的古詩11-29
蘇軾古詩的賞析07-31
蘇軾的古詩介紹11-04
蘇軾《題西林壁》古詩賞析及注釋翻譯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