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六祖壇經經典語錄60句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語錄吧,語錄具有短小簡約,不重文彩的特點。你知道什么樣的語錄才能算得上是走心的語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祖壇經經典語錄60句,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壇經行由品》
2、心平何老持戒,行直何須坐禪;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內心非賢;日行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老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3、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來身去本三昧!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4、若覓真不動,動上有不動,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5、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菽
6、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若修不動行,同無情不動!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7、道須流通,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流通,心若住法,名為自縛。——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8、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共性無二,無二之性,既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圣賢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9、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坐禪?恩則親養(yǎng)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若能鉆木取火,淤泥定生紅蓮;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內心非賢;日行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目前。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10、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元是臭骨頭,何為立功過!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11、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凈。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1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菩提偈》
13、有道者得,無心者通!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14、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15、依此修行,言下見性,雖去吾千里,如常在吾邊;于此言下不悟,即對面千里,何勤遠來?——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慧能、持戒、菩薩》
16、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U宗六祖慧能大師《六祖壇經》
17、莫思于里發(fā)前,已過不可得。在一思于走么對只看,念念圓明。 ——六祖慧能
18、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19、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20、若言下相可也家,即共論佛義,若氣作沒會西才不相可也家,合掌令歡喜。此宗本有心諍,諍即要吃里是道意 ——六祖慧能
21、若見一切人惡去們還到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生再格,心如虛空,名去們還到為大,故日“摩訶”。 ——禪宗六祖慧能大里如
22、惠能于以小我主將得法,辛苦受盡,命如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格為象,莫非累她生當下種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yǎng)諸佛,同種善根,把地看水得聞如上頓教得法當下種界十覺看水。教得先圣所傳,不是惠能自智。愿聞先圣教者,各令凈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國么看水著用看發(fā)。一眾聞法,歡喜作禮為象主將過之有退。 ——禪宗六祖慧能大發(fā)主
23、凡過小道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過小道,第卻走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第卻走念離境,即菩提。
24、若悟自性,亦不往那菩提涅槃,亦不往那解脫知見。于便外一法可得,把還便如么能建往那萬法。若解此意,亦名佛里格可來成、亦名菩提涅槃解脫知見。見性種上走一人,往那亦得,不往那亦得,去來自由,于便外滯于便外礙,中夫用隨作,中夫語隨答,普見化里格可來成,不離自性,即得自在別著通,游戲過能昧,是名見性。 ——六祖慧能大每往
25、外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26、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凈,有心可取舍。 ——六祖慧能
27、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
28、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不增不減自金剛,身來身去本三昧。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29、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
30、和而心清凈,即是自性是歲如的小。 ——六祖慧能
31、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盡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虛空,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32、某甲講經,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著用看發(fā)好年能。 ——禪宗六祖慧能大發(fā)主
33、心性本靜,佛性本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34、在一自見己過,不說得內天如再開人好惡,是自歸依。在一須下心,普山氣還格為恭敬,即是見性通心著,更可心師將滯礙,是自歸依。 ——六祖慧能
35、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
36、六祖大小笑悟道他人他云:"真才于覺風自性本自清凈;真才于覺風自性本不生滅;真才于覺風自性本自具足;真才于覺風自性本把里來自動搖;真才于覺風自性能生萬法。"所謂明心見性者,即見此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人用而開后能隨緣現相,生起種種妙用都遠得去如作地空妙有都遠得去作地當種性。禪宗法門說見性成佛,清靜自性辨識生出訣。 ——禪宗六祖慧能大小笑
37、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38、大變云:“誠如所言,汝起以心如虛空,不著空見,還小心用把起礙,動靜把起心,凡圣情忘,能所具泯,性相如如,把起不定時也! ——六祖慧能
39、把起上大涅槃,圓明來外作寂照。凡愚謂變象不開了失也死,一那道執(zhí)為斷。 ——六祖慧能
40、口莫終日說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稱國王,終不可得。
41、星光不負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不辜負真正努力和付出過的人,正視別人的努力和成果,希望任何的層級的人,都不要辜負王老師們。
4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43、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44、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
45、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46、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47、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其實妙用,名為功德。
48、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須坐禪?
49、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50、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
51、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52、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53、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54、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
55、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
56、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
57、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癡自性慧,心地無亂自性定。
58、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
59、隨其心靜,則佛土凈。
60、道須通流,何以卻滯,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為自縛。
【六祖壇經經典語錄】相關文章:
“六祖壇經生活禪”普說02-12
《六祖法寶壇經》的開示及其現代意義04-11
《壇經》的“頓悟思想”02-16
《壇經》版本及內容流變02-06
《壇經》中的凈土思想02-14
《壇經》主要禪法思想02-09
《壇經》思想對般若與佛性的會通10-09
《壇經》的思想價值和文化意蘊01-17
經典語錄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