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苦讀的故事4篇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1
窖金苦讀
有一次,范仲淹在洞中讀書時,兩只老鼠跳進粥鍋吱吱亂叫,他抬頭一看,是一白一黃兩只小老鼠。范仲淹忙將老鼠驅趕出去。兩鼠慌忙逃出洞外,鉆到荊樹兩側。范仲淹追到樹下,見一側鼠洞閃著黃光,一側鼠洞閃著白光,他很驚奇,取來鐵鍬挖開一側鼠洞,下面竟然是一個大地窖,扒開土石,卻是滿滿一窖黃金,他隨手埋好。又挖開另一側鼠洞,見是一窖白銀,仍不動分文,埋好如初,復回洞中挑燈夜讀。
離開寺中三十年后,醴泉寺遭受火災,慧通大師不忍寺廟毀在自己手中,便派人找到已延州戍邊的范仲淹求援。范仲淹詢問了寺廟的情況,熱情款待來人,但只字不提援修寺廟的事情,臨走時修書一封并贈送了兩包上好的茶葉,讓來人回復慧通大師。廟中和尚聽說范仲淹閉口不提修廟一事,心中憤然。
一天,慧通大師展信見是一首五言詩:“荊東一池金,荊西一池銀,一半修寺院,一半濟僧人。”慧通等人對范仲淹不貪財貨、密覆不取的高尚品格更添無限敬意,用所掘金銀修繕寺廟,醴泉寺得以復興。這便是鄒平婦孺皆知的“窖金苦讀”、“窖金捐僧”的故事。范仲淹在醴泉寺苦讀三年,這在他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義。
一方面他刻苦攻讀,博覽群書,打下了雄厚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培養(yǎng)和鍛煉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2
范家雖然世代為官,但范仲淹的命運卻頗為坎坷。他出世后不久,父親在徐州過世,家境從此變得窘困起來。母親謝氏帶著他改嫁到了山東長山縣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為朱說。
和大多數喪父失母寄人籬下的孩子一樣,范仲淹小的時候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成長經歷。一次,他看到朱家兄弟的生活糜爛,鋪張浪費,便好言規(guī)勸。朱家兄弟脫口說道:“我花的是朱家的錢,關你什么事?”范仲淹聽了一愣,覺得話中有話,不斷追問下才有人告訴了他的身世。這件事對范仲淹的觸動很大,從此他下定決心獨立生活,并毅然辭別母親到南京(今商丘市)應天府書院求學。
當時,南京留守的兒子也在這里讀書。因為他父親是做官的,家里很富裕。他看到范仲淹窮得經常吃不上飯,非常同情,也感動于范仲淹安貧苦讀的精神,就拿出一些錢來幫助他,可是被范仲淹一口拒絕了。朋友有心周濟他,就從家里帶了好些酒肉和一些好菜來,說是要和他聚聚。范仲淹見朋友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過了幾天,南京留守的兒子來看望范仲淹。沒想到卻看見放在桌子上的飯菜都已經長毛了,范仲淹一點兒也沒吃!這個干部子弟很生氣,說范仲淹瞧不起他,范仲淹解釋說:“不是我不感激你的厚意,只是我已經習慣粗茶淡飯了,如果現在就享受這種豐盛的飯菜,以后還能吃得下粥嗎?”一席話說得朋友心服口服。
范仲淹在睢陽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宋朝皇帝宋真宗路過那里,聽到這個消息后,全校師生這方轟動,都認為普通老百姓能親睹“天顏“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所以蜂擁上前圍觀,只有范仲淹一人留下來繼續(xù)讀書,人家問他這么難得的機會,你為啥不去看看,范仲淹回答說:“將來再見他也不遲!闭怯捎诜吨傺偷那趯W好讀,所以學到了很多真才實學,成了國家的棟梁。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3
【原文】
范仲淹少貧,讀書長白山僧舍(1),作粥一器,經宿遂凝(2),以刀畫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齏數十莖啖之。"
【注釋】
。1)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縣附近。僧舍:指長白山上的醴泉寺。(2)凝:指稀飯經過一晚上凝結起來。(3)斷:切斷。齏:醬菜或腌菜之類。啖:吃。
【今譯】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在長白山僧房里讀書時,用容器煮一鍋粥,過了一晚上,稀飯就凝結起來了。范仲淹用刀把粥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再切幾十根咸菜做小菜,每天吃粥時吃一點。
【故事】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他出生的第二年,父親便病逝了。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好抱著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東淄州長山縣(今山東鄒平縣附近)一戶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在朱家長大成人。范仲淹從小讀書就十分刻苦,朱家是長山的富戶,但他為了勵志,常去附近長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讀書,晨夕之間,便就讀諷誦。他堅持不懈的精神,給僧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時,他的生活極其艱苦,每天只煮一鍋稠粥,涼了以后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拌幾根腌萊,調半盂醋汁,吃完繼續(xù)讀書。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后終成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學習札記】
《范仲淹斷齏畫粥》,是個著名的讀書故事,也是一個成語故事。據網上一些成語詞典說這個故事的出處是《東齋實錄》,但是我在《東齋實錄》中沒有找到,成語詞典也沒有注明第幾卷。網上還有的成語辭典說是在《湘山野錄》,我自己的《中華成語大辭典》和《古今漢語成語詞典》也說在《湘山野錄》,《古今漢語成語詞典》還引了上面原文欄目中的一段文字,《中華成語大辭典》只說“事見《湘山野錄》”,但是沒有引文,倒是引了《故事成語考·飲食》:“苦學仲淹,惟有斷齏畫粥!薄豆适鲁烧Z考·飲食》是本什么書,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在《湘山野錄》(唐宋史料筆記叢刊,中華書局,1984年7月第1版)中也沒有找到。網上還有的成語詞典提到《五朝名臣言行錄》,我沒有這本書,我自己則是在《幼學瓊林》中找到這個典故,但《幼學瓊林》不是出處。
《宋史·范仲淹列傳第73》說到范仲淹小時候的事情:“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其母歸養(yǎng)。改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边@里沒有談到“斷齏畫粥”的具體文字,但“食不給,至以糜粥繼之”已經隱約說到此事。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4
版本一(原文)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fā)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的時候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國家作為自己的責任,發(fā)奮苦讀,有時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臉;連飯也吃不上,就吃粥堅持讀書。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至于有人說他壞話被貶官,由降職做鄧州太守。范仲淹刻苦讀書、勉勵自己,每餐不吃兩種以上的葷菜,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剛夠罷了。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版本二(原文)
,母貧無依,再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曾解衣就寢;蛞够璧,輒以水沃面,往往稠粥不繼,日昃再食,遂大通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后天下之樂而樂也!”
譯文
范仲淹兩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貧困沒有依靠,改嫁了長山朱氏。他長大后,知道了自己的家庭和身世,感動地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地刻苦學習,五年未曾脫過衣服睡覺。有時他發(fā)昏疲倦,就用冷水洗臉。他經常連頓稠粥都吃不飽,太陽偏西才吃第二頓飯。他于是博通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因此他經常朗誦自己作品中的兩句話:“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4篇】相關文章:
范仲淹苦讀故事11-10
范仲淹苦讀的故事11-05
范仲淹苦讀故事感悟11-09
范仲淹苦讀書的故事11-10
范仲淹啖粥苦讀的故事11-07
關于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12-21
范仲淹刻苦讀書的小故事11-12
范仲淹苦讀原文翻譯09-01
讀《范仲淹苦讀》有感12-29
南宋詩人范仲淹刻苦讀書的故事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