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精選18篇)
《弟子規(guī)》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guān)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來借鑒一下!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
周朝的文王,開創(chuàng)周家八百年的基業(yè),是中國有始以來最長久的朝代,所依靠的就是文王的.圣德,我們從他的孝行可以看出一斑。文王尚未即位時,每天一早雞初鳴,天還未亮時,一定穿好衣服到父親那里,問候父親早上是否安好?如果安好,就非常快樂;如果父親有不適,就感到憂愁,一定想辦法讓父親安適,才能放心。
中午如此,傍晚也是如此。文王每天這樣三次問安,沒有一天感到疲倦或是不耐煩,是我們學習晨昏定省的最佳榜樣。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2
在我國東漢時,有一位年紀才六歲的小孩,名字叫陸績。有一次,在九江遇見當時的太守袁術(shù),袁太守認為他的'相貌不凡,就拿出橘子請陸績吃。陸績就多拿兩粒藏在衣服里,等到要回家告辭的時候,橘子突然掉出來。
袁太守以為是陸績貪心,就問他原因。陸績回答說:橘子是我母親所喜歡吃的,因為沒錢買橘子,所以想留著拿回家給母親吃,并非自己貪心,還請?zhí)卦?袁太守覺得這孩子太難能可貴了,肯定這孩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3
周朝楚國人老萊子,已經(jīng)七十歲了,常身穿五彩衣,學做嬰兒戲,不怕跌倒的痛苦,也不管別人對他的看法,心中只希望博取年老父母親的歡心,讓父母笑口常開,忘記身體的不適,不會感到老境的.凄涼。
老萊子可貴的孝行,正是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最好的模范。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4
我國明朝南海地方,有位叫潘京的人,父親很早就去世,對母親非常孝順。他的母親,本性很仁慈,喜歡做利益大眾的事。有一年大饑荒,就要潘京集合大家,商討賑災(zāi)的事。潘京深體親心,盡力鼓吹倡導,任勞任怨,因此活命的人很多。平日他又多行善事,不怕勞苦,讓母親歡喜。
鄉(xiāng)里的人為了感謝他們母子的.大恩,就立生祠來紀念。后來潘京的兒子潘浚,在萬歷年間中了進士,一直做到相當宰相的尚書職位。潘京自己立身行道,善體親心,發(fā)揚母親的美德,造福鄉(xiāng)里,把孝推到最高點,這是真正利己利人的世間豪杰啊!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5
孔子弟子閔子騫,年紀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父親娶了后母,后母再生了兩個弟弟。有一年冬天,天氣寒冷,父親要外出,就叫閔子騫駕車,在途中,閔子騫突然掉落了駕馬的韁繩,父親以為兒子太粗心,就責怪他的不是。誰知一接觸兒子的衣服,才發(fā)現(xiàn)閔子騫穿的布袍里面,全是不保暖的蘆花。
回家后,再摸摸另外兩個孩子的衣服,卻是暖和的棉花。父親的心里明白了,是后母虐待了閔子騫,一氣之下,就要趕走后母。這時閔子騫跪下來哀求父親,說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母親在家,只有孩兒一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家里就有三個孩子要受寒。這兩句話感動了父親,留下了后母,也使后母知到反省改過而變成了慈母。閔子騫的孝行是發(fā)自天性的',他不管父母對他是疼愛,或是憎惡,他始終都是用心盡孝,他安頓了一家人的心,讓一家人各安其分,因而保全了一個瀕臨破碎的家庭。所以孔子在教學時,還特別稱贊閔子騫說:“真是難能可貴的孝子啊!”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6
二十四孝中有位親嘗湯藥的漢文帝。有一次母親薄太后生病一直沒有好轉(zhuǎn),漢文帝就不分日夜盡心照顧母后,把侍奉母后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怕宮女不夠細心,對于母后的湯藥必定親自嘗嘗,確定熱度和甘苦,才放心地端給母后服用。這樣用心了三年,母后的身子才好轉(zhuǎn)過來。
這件事感動了文武百官及天下的'百姓,也流傳至今。正是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的最好寫照。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7
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宰我問老師說:“為父母守喪三年,時間是不是太久了?一年不就可以了嗎?”孔子回答說:“一個有德的君子,居喪期間有好吃的東西,不覺得有味道;聽好聽的音樂,不感到快樂;居住的地方再怎么舒適,也不覺得心安!苯又鬃佑终f:“孩子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自己走,自己吃,讓父母稍稍松一口氣。而為父母守喪三年,是天下通行的喪期,宰我是否也想一想,當子女的我們在父母去世后,也能在三年喪期中,時時刻刻想念父母,愛念父母嗎?”聽了孔子的教誨,就知道經(jīng)文中常悲咽,是想到父母不在身邊,心中自然就涌現(xiàn)思慕之情而悲傷嗚咽起來。父母的影子占滿了心中,想起父母恩情深重而無法報答,自然不肯為享受而住在舒適的地方,平時吃的`酒肉也摒去一邊,只求清淡。孔子的學生子路,年輕時家里很窮,沒有好東西奉養(yǎng)父母親。
就到百里外替人做工,換取白米來供養(yǎng)父母。雖然辛苦,但是心中感到非常快樂。后來在楚國作官,常常面對豐盛的食物,卻不由心酸而淚流滿面。這位好勇過人的子路,讓人感到奇怪!原來是子路思念起過世的雙親,已無法接受他豐盛的奉養(yǎng),自然悲咽而吃不下!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8
周文王的大伯父泰伯,孔子稱贊他有三讓天下的美德。當周文王 (名字叫昌) 出生時,祖父古公亶父就說了一句話:“我周家將來一定有興盛家業(yè)的人,那個人就是昌罷!”如果照傳統(tǒng)的規(guī)定,古公亶父的位子應(yīng)該傳給大兒子泰伯,不可能傳給三兒子季歷,季歷就是文王的父親,這樣周文王就無法繼承國位。泰伯很有智慧,聽到父親古公亶父這句話,了解父親的`心意,于是藉父親生病時,需要藥材,便偕同二弟仲雍往南方去采藥,并將自己紋身斷發(fā),這樣一來就不能接受國位,而滿了父親的心愿。泰伯不僅舍掉世間最大的財物—國位,讓位給三弟季歷,又順利地把國位再傳給文王。
這種作為,使人看不出他讓國的行徑,所以孔子稱贊他是至德呀!同學們!見賢思齊,讓我們學習把自己心愛的財物,讓給兄弟姐妹,甚至需要的人吧!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9
孔子的學生—子路是有名的孝子,家中貧窮,吃的用的都很簡陋,他身上穿著破舊縫補過的棉袍子,但當他和穿著狐貉皮草的人站在一起,從未覺得羞恥不如人。子路這種不俗的高潔人格,讓孔子贊嘆不已。有一次,孔子要大家發(fā)表個人的志向,子路說:“我愿意將自己高貴的車馬及昂貴輕暖的皮衣,和朋友一起分享共享,用壞了也不會抱怨。”從子路的志向,可見子路不重視物質(zhì)的享受,所注重的'是自己的人格是否完美,及朋友間互助的友誼。
子路看輕一切物質(zhì)享受,一心只想充實高尚的品德,他這種勇氣和志向真令人佩服!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0
孔子晚年,有一個小邾國的大夫,進獻句繹這塊土地來投奔魯國,為了求得安全,一般人都希望魯國能立下盟誓給予保障,如同現(xiàn)在的政治庇護。但是,他不這么想,他只要孔子的學生子路能給他保證,他就有足夠的安全感!因為子路的信用深得當時世人所敬重,子路的一句話,勝過一個國家的承諾。但是,子路并不濫用他的信用,他拒絕了小邾國大夫的要求。
子路說:“我可以為魯國的.戰(zhàn)事犧牲自己的性命,卻無法答應(yīng)叛臣的要求。”因為守信是要符合正義的啊!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1
三國時期。魏國有一個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貧苦,整天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閑時間,就坐下來讀書學習,所以知識很淵博,人們很佩服他。名聲也越來越大。
附近的人紛紛前來求教,并問他是如何學習的。董遇告訴他們說: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學習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種空余時間: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們聽了,恍然大悟。原來就是要通過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讀書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2
孟子是古代儒家代表之一,著有《孟子》七篇(孟子者七篇止——三字經(jīng))。孟子小的時候,并不太珍惜學習的`機會,有一天讀書厭倦了,就跑出學堂去玩。后來孟子的母親知道了,就在織布的時候,突然很生氣的樣子把織布的梭子折斷,扔在地上。孟子很奇怪,就問母親為什么生氣。
母親說:“織布要一寸一寸地織,才能織成。但是如果把梭子折斷了,不去織它,還能織成一匹布嗎?你的學業(yè)也一樣啊,你還沒有學成就厭倦了,怎么能夠成為有用的人呢!”孟子聽了,明白了做學問的道理,從此發(fā)奮學習,終于成為一代大師。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3
“泛”就是廣泛,很普遍的意思;“愛”就是慈悲,有愛心。這個“眾”,就是眾人;除了人之外,還擴展到動物、植物。
“親仁”是親近善知識,親近好師長
孟子說到人皆有惻隱之心!度纸(jīng)》一開端就講“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人,他完完全全都有善良的本性。為什么會有不善之人?原來都是因為后天環(huán)境的習染才造成的。所以當我們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舉止之后,我們還要更進一步去幫助、去愛一切大眾。
有道是“施比受更有!。當我們有能力的時候,不要吝嗇自己的才華,也不要吝嗇自己的財物。如果有多余的,我們應(yīng)該要及時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幫助更多人。能解救別人、幫助別人,這是人生最大的一件樂事。所以,自古以來有說“行善最樂”;也告訴我們要有那一種愛心,沒有愛心肯定沒有辦法行善事的。
有這樣的心情,有這樣開闊的胸襟之后,我們還要再不斷的再接再厲,這個時候我們也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要找好老師,找良好的善知識。
善知識我們只要能遇到,我們應(yīng)該不要放棄,好好的跟他學習。我們都知道,有德有修之人,他的一切造作、他的'言語、他的行為都足以為后人典范。所以當我們有碰到良師益友,也千萬不要失去,一定要好好的珍惜、學習。在當今,我們?nèi)绻也坏搅紟熞嬗,圣賢的典籍可以說是陪伴我們一生最好的良師了。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4
春秋時代,有個小孩叫孫叔敖,一天,他在外面玩耍,遇到了一條兩頭蛇,他急忙搬起石頭砸死了它,然后又挖了個坑,把兩頭蛇埋了。
接著,孫叔敖哭著跑回了家,撲在母親懷里說:“媽媽,我活不長了,很快就要死了!蹦赣H嚇了一跳,問他是怎么回事。孫叔敖邊哭邊說:“以前聽別人說過,看到兩頭蛇的.人都會死,我今天就看到了一條兩頭蛇!蹦赣H一聽是這么回事,放下心來,笑著問他:“那兩頭蛇那里去了?”孫叔敖說:“我怕別人再看到它,把它打死,埋掉了。”母親高興的安慰他:“好孩子,你懂得關(guān)心別人,好心有好報,你一定不會死的!
后來,孫叔敖果然沒有死,長大后還當上了楚國的宰相。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5
周武王滅商建周以后,感到天下還沒有安定,于是召見姜太公、召公、周公三人,問商朝的那些臣子如何處置?姜太公說:“把那些人統(tǒng)統(tǒng)殺掉,斬草除根,您看怎么樣?”武王使勁搖頭。召公說:“把有罪的殺掉,無罪的活命,您看怎么樣?”武王還是搖頭。周公說:“我看應(yīng)該讓他們各自回家,君王不是應(yīng)該用仁愛來感化天下嗎?”武王聽了很高興,覺得這是最好的.建議。
后來,武王按照周公的建議去做了,商朝舊地的百姓都對武王感恩戴德,天下很快安定下來。
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也應(yīng)該有周公那樣廣闊的胸襟。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6
有兩家鄰居,平時關(guān)系也很和睦。但是有一天,其中一家翻蓋舊房侵占了另一家的地基,于是兩家發(fā)生了爭吵,其中一家有親戚在朝中做高官,于是連忙給京城的'親戚寫信求援。這位高官看了信,大筆一揮:“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人看罷,覺得很慚愧,于是自動將自家的院墻向內(nèi)移了三尺;對方本以為他在朝中的親戚會仗勢欺人,現(xiàn)在看到對方這么仁義,自己覺得不好意思,自動將自家院墻向內(nèi)移了三尺,于是兩家之間就出現(xiàn)了六尺寬的小巷子。從此,六尺巷的故事就傳為千古美談。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7
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非常賢明,就舉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他多次得到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楊震赴任途中,取道經(jīng)過昌邑,他過去在荊州曾推薦的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縣令,前來拜見他,到了夜間,王密懷里揣著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卻不了解我,這是為什么呢?”王密說:“送金這件事在夜間是沒有人知道的。”楊震回答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你知道,我知道。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拿著銀子回去了。
后來楊震調(diào)任涿州郡擔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賄賂。他的子孫常常吃飯沒有肉,出門沒有車,他的'老朋友中年長的人有的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chǎn)業(yè),楊震不答應(yīng),對他們說:“我要讓后代被稱作清白官吏的子孫,用這個來饋贈給他們,不也是很優(yōu)厚的嗎!”
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nèi)嗣竦墓蛡儯绻寄芟駰钫鹨粯,公正廉潔,清白做人。在金錢利誘面前,想到的是人民的利益,那我們這個社會該是多么美好?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 篇18
樂昌公主,名叫陳貞,是南朝后主陳叔寶的妹妹,下嫁江南才子徐德言為妻。徐德言作駙馬后入朝廷任侍中,夫婦二人互敬互愛,夫唱婦隨,成了一對當時人人羨慕的天成佳偶。
隋文帝楊堅滅陳國后,按照古時慣例,亡國之君及其親族不準許住在原籍,以防其糾集殘部,死灰復燃。因此,國破家亡的陳后主及皇族被虜北上,一同解往隋國國都長安。樂昌公主自然也在被虜之列,她與恩愛夫婿徐德言眼看就要被活活拆散。臨行前,樂昌公主把一面自己梳妝臺上的一面銅鏡摔成兩半,一半留給夫君,一半自己收在懷中;她與徐德言約定:以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在長安街市上沿街叫賣銅鏡,直至找到對方的下落,以便夫妻破鏡重圓。徐德育含淚頻頻點頭。
樂昌公主所配的楊素是隋朝一位功勛顯赫大臣,位居丞相。楊素對這位容貌秀麗,才情橫溢的南國佳人十分鐘情。而樂昌公主雖然身在北方丞相府中,心卻仍然留在故國江南,留在丈夫徐德言身邊。
樂昌公主在被虜?shù)谌甑恼率迦胀砩希辛苏煞蛐斓掠南,驚喜、感傷、幽怨的激情涌上心頭,她控制不住地放聲大哭起來。
楊素雖位居高官,卻是個細心體貼的性情中人。他用十分溫柔和懇切的態(tài)度,探詢愛妾心中的難言之隱;樂昌公主無法拒絕楊素的誠意,就一五一十地把破鏡的`來由說了個明白,并跪在楊素腳下哀求,希望能讓他們夫妻見上一面,以了卻心愿。
這天,丞相府中擺下了豐盛的筵席,徐德言心事重重地如約赴宴。楊素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對夫妻悲悲切切的情景,不由得動了惻隱之心。他當場宣布:“念你們兩人舊情至深,老夫決意把樂昌公主送還給徐公子,讓你們破境重圓罷!
后世稱夫妻分離而復合為“破鏡重圓”典故就是來自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元宵節(jié)相會重逢的故事。
如果我們都能像樂昌公主和徐德言一樣,信守約定,信守諾言,那世間也就沒有了背信棄義,家庭破碎之事了。
【弟子規(guī)里面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弟子規(guī)里的故事09-24
弟子規(guī)的故事09-19
弟子規(guī)的所有故事08-06
弟子規(guī)孝的故事07-21
弟子規(guī)全文加故事09-24
現(xiàn)代弟子規(guī)故事大全05-12
《弟子規(guī)》中的小故事07-03
童話故事森林里的故事09-26
《弟子規(guī)》中蘊含的小故事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