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露的詩 推薦度:
- 形容立冬的詩 推薦度:
- 贊美立冬的詩 推薦度:
- 星星的詩 推薦度:
- 立冬的詩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岑參和李白行旅詩的對比
在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條件之下,行旅之風盛行。李白和岑參兩個不同派別的詩人在行旅詩中的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觀賞對象和抒發(fā)情懷上。
大唐盛世,社會的繁榮穩(wěn)定,政府的開放支持,商賈的來往交易促就了唐代文人墨客外出游歷。其中,來自世界各地的貿(mào)易往來促進了驛站的發(fā)展,也開拓了不少道路,以長安為中心的驛路系統(tǒng)基本形成,在主要干道都有了提供食宿的客棧、酒館,這位詩人長期游覽祖國大好河山奠定了基礎(chǔ),解決了后顧之憂。政治開明使得旅游業(yè)逐漸獨立,不再是政治的附屬品,掀起了全國旅游的熱潮,判別學識的標準成為“行千里路,讀萬卷書”,這“行千里路”成為詩人的一項人生任務(wù)。在唐代開放的社會風氣之下,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碰撞,詩人能夠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華,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尤其是在行旅途中,更容易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積累人生經(jīng)歷,產(chǎn)生心靈的感觸,誘發(fā)創(chuàng)作的靈感,從而譜寫出大量優(yōu)秀的篇章。
一、從觀賞的對象對比
(一)李詩――以山水花卉為主
山川大河向來是古代文人歌詠的對象,山水獨特的形體被文人墨客寓以千萬的深意。山體的奇峭秀麗,錚錚風骨;水體的煙波瀚渺,溫婉動人都是詩人筆下瑰麗的色彩。
唐代詩人在游山玩水間體悟自然,在作品中抒發(fā)自己的審美感受和精神體會,李白《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朝登北湖亭,遙望瓦屋山”,清晨登上北湖亭,遙遙眺望瓦屋山,表達出開闊遼遠的意境。相對于山的`雄奇險峻,水的開闊、輕靈所能表達出的開闊胸襟和清澈明凈順應了觀賞者積極向上和追求自由的人生態(tài)度。李白的《游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體現(xiàn)了詩人灑脫不羈的人生態(tài)度和容納天地的開闊胸襟。
在繁榮的社會經(jīng)濟條件下,唐代的花卉文化發(fā)展迅猛,各個階層愛花、賞花、吟花,更以“吞花臥酒”,藉此來寄托高潔情操,豐富并享受生活的樂趣
(二)岑詩――以邊關(guān)風物為主
岑參作為邊塞詩人,行旅邊疆要比游山玩水更多,所做一向?qū)@些賞玩之景較少,對邊關(guān)景物頌詠居多。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對邊塞軍隊物象的描寫深沉冷酷。塞外送別,風雪也成了可以玩味之物,胡琴琵琶伴隨著羌笛在白雪地里幽幽送別竟也生出了別樣的蒼茫雄渾。岑參沒有對山水草木有細致入微的欣賞,卻在久居邊關(guān)的風霜中寫下祖國邊疆的壯麗山川。岑參的詩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運用夸張的藝術(shù)手法將邊塞風雪寫的氣勢磅礴,奇妙而深遠,將這寒冷的塞外風雪寫得春意盎然。
《首秋輪臺》是天寶十五年岑參居輪臺第三年時所作,詩人久居邊塞,心情惆悵,用初秋邊塞風光描繪出心中無盡的悵惘。
異域陰山外,孤城雪海邊。
秋來唯有雁,夏盡不聞蟬。
雨拂氈墻濕,風搖毳幕膻。
輪臺萬里地,無事歷三年。
“異域”、“孤城”,“陰山”、“雪海”,所處之地就是如此的蒼涼悲壯,荒遠孤苦,使全詩基調(diào)沉重。頷聯(lián)中“雁”的意象可以使人聯(lián)想到大漠黃沙、寒冷孤苦等情感,故借雁嘆孤寂成為邊塞詩十分常見的手法之一。
岑參的行旅少了幾分輕松自得,更多的是感懷羈旅之苦,通過邊關(guān)風物映襯出凝重的情感。
二、從抒發(fā)的情懷對比
(一)李詩――感景娛情
唐代山水保持著原有的自然質(zhì)樸之美,詩人沉浸在自然風光之中,往往能誕生一種對自然的敬畏、欣喜之情,這種感情又往往能夠引領(lǐng)詩人達到一種陶醉其中的狀態(tài)。
李白的行旅詩表達出的愜意賞景之趣,期間嘆發(fā)出愉悅忘憂之情,如《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 :“此人不可見,此地君自過。為余謝風泉,其如幽意何”或者感古懷今,如《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子胥昔乞食,此女傾壺漿。運開展宿憤,入楚鞭平王。”
詩人在享受行旅,通過詩歌記錄自己在行旅途中所見所感,怡然自得,偶有情緒,也是瀟瀟灑灑的“我輩豈是蓬蒿人”,這樣融于自然,陶醉其中讓李白筆下誕出盛唐時期大好河山的各種情景,江山秀麗,社會繁榮,全然不見一絲愁緒,盡然是娛情于景。
(二)岑詩――感景傷情
岑參常駐塞外,看到的都是長河落日,觀到的都是落霞孤鶩,筆下寫出的都是雄奇瑰麗,遼闊壯遠。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zhàn)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yè)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在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中體會鞍馬風塵的征戰(zhàn)生活。
天寶后期,大唐王朝政治腐敗,安史之亂成為生死攸關(guān)的轉(zhuǎn)折,岑詩就是自此成為了邊塞詩人的代表。在大漠望而生畏的自然環(huán)境下,岑詩給人一種勇往直前的氣概,又透露出幾分英雄遲暮的惆悵。岑參在《火山云歌送別》為我們呈現(xiàn)出火云山奇異壯麗的景象:巍巍火山連成一片覆壓在大地之上,漫天蔽空,小鳥被這厚重的威勢驚嚇得逃到了千里之外;鹛煜嘟,那一朵朵火云又挾卷著雨繚繞著回來。這樣的瑰麗的景觀描寫遼闊宏大,自空中到地上,巧妙地接連起來,引出最后一句,由景入情,表達出悵遠的離情別緒,友人遠去的路就是詩人來時的路。
可見相對李詩,岑詩對于景物的描寫是比較客觀的。更顯出蒼茫、凝重,體現(xiàn)出濃濃的羈旅情懷和傷感。兩位詩人都對大唐王朝的風物進行了描寫,因角度選材經(jīng)歷的不同,各有風采。
【岑參和李白行旅詩的對比】相關(guān)文章:
岑參的詩12-15
岑參詩賞析10-16
詩雄岑參10-09
岑參的代表詩09-01
岑參寫的詩10-07
岑參邊塞詩原文和賞析12-29
岑參詩鑒賞分析10-17
高適和岑參邊塞詩異同10-21
岑參邊塞詩賞析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