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圖片大全
端午節(jié)為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jié)、午日節(jié)、五月節(jié)、夏五、重五等。端午節(jié)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圖片
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篇一:
龍舟賽
端午節(jié)快到了, 今天是五月初三, 又是一年一度洪梅龍舟賽, 大街到處掛著醒目的標語, 一河兩岸都插滿鮮艷的彩旗,真壯觀哦!
大街上人們眉開眼笑, 好像過年一樣。一大早,爸爸帶我到管理區(qū)吃龍船飯, 龍船飯真香,有蝦米、冬菇、豬皮,好多劃龍舟選手在吃龍船飯。吃飽去比賽扒龍船, 選手們個個龍精虎猛、高大強壯, 我想我們村一定會贏。爸爸和我吃完龍船飯, 馬上到岸邊找一個好地方看比賽。哇, 岸邊人山人海,到處是汽球標語,彩旗飄揚, 好有節(jié)日的氣氛。
中午十二點, 轟隆隆! 禮炮一響, 十幾條龍船像離弦的箭在水面飛行,龍舟上的健兒穿著紅背心, 頭戴帽子, 個個如出征的勇士,顯得很精神。岸上的人們歡欣鼓舞, 擊掌喝彩, 龍舟在你追我趕, 誰也不甘心落后, 健兒使盡力氣, 木槳上下飛舞, 動作整齊一致, 敲鑼打鼓的也在一起吶喊助威。
每一條龍舟都牽動著千萬觀眾, 我的心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時的'起伏心情, 突然我看到有兩條龍船遙遙領(lǐng)先, 一條是梅沙, 一條是黎州角,眼看去就要到?jīng)_線區(qū), 梅沙的健兒奮力起槳, 可能是用力過猛, 龍舟入水, 竟然一直向下沉。黎州角這條龍舟成了群龍之首, 終于奪得冠軍。一時雷鳴般的掌聲, 歡呼聲響遍兩岸。
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篇二:
裹蒸粽
裹蒸廣東肇慶可是最出名的,用的是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來裹個大大的粽子,所以又叫裹蒸粽。
逢年過節(jié)端人素有喜食裹蒸的世習。肇慶裹蒸系粽子中的一種。用料包制特別。一般的粽子多用芒葉裹包,呈扭身四角形,而肇慶裹蒸,則用本地特有的`冬葉、水草包裹,呈埃及金字塔形,每只重約0.5公斤。其料主要以糯米、脫衣綠豆、豬肉為主,或加以冬菇,臘腸、咸蛋等做餡料,取大缸用柴猛火煲7至8小時可食,熱食時清益撲鼻,入口松化爽滑甘香。
具體做法:包粽的前一日,先把豬肉洗凈去皮,分別切成小方塊,調(diào)入適量鹽、糖、五香粉、味素拌勻。綠豆洗凈,浸過夜,然后用手搓擦出豆皮,再用清水掏去,豆肉瀝干水分,用少許生油、鹽撈勻。糯米洗凈,瀝去水分,加入適量生抽、鹽、糖、味素和五香粉拌勻。咸蛋黃一個切開兩件。燒肉、燒鴨、火腿切件。冬菇去蒂,洗凈,用水浸發(fā),取出瀝干水分。蝦米洗凈,浸軟。栗子肉洗凈,煲“爛”,取出備用。
裹蒸粽是選用干的荷葉包裹的(即干蓮葉,要先用水洗凈,再用溫水浸軟,涂上少許油),先鋪上一層糯米,再鋪一層綠豆;然后放入豬肉、火腿、燒肉、燒鴨、冬菇、蝦米、栗子和半邊咸蛋黃等;最后,又銷上一層綠豆和一層糯米,包裹成“四方形”,用水草結(jié)扎,即可放進蒸籠鍋內(nèi),隔沸水蒸熟。用蓮葉包裹的裹蒸粽,蒸熟后有一股芬香的荷葉味,吃起來特別可口。
肇慶裹蒸粽三大特點:第一,一般粽子,用竹葉包制,呈四面三角形,而肇慶裹蒸粽用肇慶特產(chǎn)冬葉包制,呈枕頭狀或四角山包形。第二,主要原料糯米、綠豆和肥豬肉,其比例為10:6:4。包制好,未經(jīng)蒸煮的裹蒸一般一只約0.5千克。第三,包制好的半成品要置于大瓶中用猛火蒸煮8小時,邊蒸煮邊加入大量的開水。
肇慶的土特產(chǎn)很多,有端硯、花席、鼎湖山茶餅、七星劍花、星巖雞蛋花、肇實、紫背天葵等,還有著名的肇慶裹蒸粽。肇慶裹蒸粽,是粽子的一種,用糯米、綠豆、肥豬肉,再加入適量的精鹽、曲酒、花生油、白芝麻、五香粉等配料精工制作而成。肇慶裹蒸粽的獨有特點就是用大冬葉包裹,冬葉不僅清香,還能保鮮。冬葉性寒,有清熱解毒、降火的作用。新鮮出爐的裹蒸粽,久經(jīng)煲煮的冬葉已變?yōu)樯罹G色,糯米表層吸收了冬葉的葉綠素,呈現(xiàn)一層通透的淺綠,冬葉與糯米、綠豆混合的清香令人垂涎欲滴,其味甘香,口感軟滑,吃后齒頰留香,因此是大受歡迎,到肇慶來的人,要離開肇慶,總會買些肇慶裹蒸粽回家。
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篇三:
賽龍舟
星期五下午,回到家里,飯已經(jīng)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diào)到動畫片,我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愿地說:“好吧!”。原來,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guī)則是在規(guī)定距離內(nèi),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后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tài)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為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劃槳,同心協(xié)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弦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沖刺階段終于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愿,“紅龍”我真為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里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為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wǎng)了解了關(guān)于“賽龍舟”的傳統(tǒng)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xiàn)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手抄報圖片】相關(guān)文章:
法制手抄報圖片03-25
雷鋒的手抄報圖片07-06
春天的手抄報圖片08-20
關(guān)于秋天圖片手抄報10-11
數(shù)學手抄報內(nèi)容圖片08-26
關(guān)于法制的手抄報圖片06-19
初中數(shù)學手抄報圖片07-15
快樂語文手抄報圖片06-15
關(guān)于法制手抄報圖片大全10-27
小學數(shù)學手抄報圖片大全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