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論語原文及翻譯

時間:2024-03-03 12:01:39 好文 我要投稿

論語原文及翻譯

論語原文及翻譯1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翻譯: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論語原文及翻譯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翻譯: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處在安樂中。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保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翻譯: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愛人和恨人!保

  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保ǚg:孔子說:“如果立志于仁,就不會做壞事了!保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翻譯: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ㄈ[脫它,就不會擺脫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沒有一頓飯的時間背離仁德的,就是在最緊迫的時刻也必須按照仁德辦事,就是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會按仁德去辦事的!保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見也。”(翻譯:孔子說:“我沒有見過愛好仁德的人,也沒有見過厭惡不仁的人。愛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厭惡不仁的人,在實(shí)行仁德的時候,不讓不仁德的人影響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實(shí)行仁德上嗎?我還沒有看見力量不夠的。這種人可能還是有的,但我沒見過!保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保ǚg: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集團(tuán)的人所犯錯誤性質(zhì)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沒有仁德了!保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ǚg:孔子說:“早晨得知了道,就是當(dāng)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保ǚg:孔子說:“士有志于(翻譯:學(xué)習(xí)和實(shí)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wù)摰赖!保?/p>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翻譯: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和事,沒有固定的厚薄親疏,只是按照義去做!保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保ǚg:孔子說:“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鄉(xiāng)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保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保ǚg:孔子說:“為追求利益而行動,就會招致更多的怨恨!保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翻譯:孔子說:“能夠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么困難呢?不能用禮讓原則來治理國家,怎么能實(shí)行禮呢?”)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保ǚg:孔子說:“不怕沒有官位,就怕自己沒有學(xué)到賴以站得住腳的東西。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為有真才實(shí)學(xué)值得為人們知道的`人!保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保ǚg: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道是由一個基本的思想貫徹始終的!痹诱f:“是!笨鬃映鋈ブ,同學(xué)便問曾子:“這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的道,就是忠恕罷了!保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ǚg:孔子說:“君子明白大義,小人只知道小利!保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ǚg:孔子說:“見到賢人,就應(yīng)該向他學(xué)習(xí)、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yīng)該自我反省(翻譯: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保

  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保ǚg:孔子說:“事奉父母,(翻譯: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翻譯:自己的意見表達(dá)了,)見父母心里不愿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并不違抗,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翻譯: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yuǎn)離家鄉(xiāng);如果不得已要出遠(yuǎn)門,也必須有一定的地方!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翻譯:孔子說:"當(dāng)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當(dāng)他父親死去以后,觀察他的行為。如果他長期不改變父親的原則,可以說是做到孝了。"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保ǚg:孔子說:“父母的年紀(jì),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保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翻譯:孔子說:“古代人不輕易把話說出口,因?yàn)樗麄円宰约鹤霾坏綖榭蓯u啊!保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保ǚg: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再犯錯誤的人就少了!保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保ǚg: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jǐn)慎,而行動要敏捷!保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保ǚg: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一定會有思想一致的人與他相處!保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翻譯:子游說:“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yuǎn)了!保

論語原文及翻譯2

  1、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譯文:孔子說:“居住在民風(fēng)淳厚的地方,是最理想的。一個人選擇住處而錯過了民風(fēng)淳厚的地方,怎么算得上明智呢?”

  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譯文:孔子說:“不行仁的人,沒有辦法持久處在困境中,也沒有辦法長期處在順境中。行仁者是自然而然,走在人生正途上,明智者則是了解人生正途的重要,而作此選擇。”(或:孔子說:“一個不行仁的人,不能夠長久處于貧困的地位,因?yàn)樗恢廊实闹匾;同理,一個不行仁的人,也不能長久地處于富貴的地位。一個有仁德的人能以仁心待人接物,使他人獲得安寧;一個有智慧的人,知道行仁對自己有利,對他人也有利。”)

  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譯文:孔子說:“只有行仁者能夠做到喜愛好人,厭惡壞人!保ɑ颍嚎鬃诱f:“唯有仁厚有智慧的人,能夠知道哪些是值得喜歡的人,哪些是值得憎惡的人!保

  4、子曰:“茍志于仁矣,無惡也!

  譯文:孔子說:“只要立志行仁,就不會做壞事了。”(又:孔子說:“一個立志于行仁的人,沒有所憎惡的人,也沒有所憎惡的事!保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譯文:孔子說:“富有與尊貴,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如果不依正當(dāng)途徑,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會接受的。貧窮與卑微,是每一個人都討厭的;如果不依正當(dāng)?shù)耐緩,加于君子身上,他是不會逃避的。君子如果離開了人生正途,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君子不會有片刻的時間,脫離人生的正途,在匆忙、急迫的時候堅(jiān)持如此;在危險(xiǎn)、困頓的時候也堅(jiān)持如此!

  6、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孔子說:“我不曾見過愛好完美人格者,與厭惡不完美人格者。一個人愛好完美的人格,已經(jīng)達(dá)到最好的極限了,厭惡不完美的人格,那么他追求完美人格的辦法,是不使偏邪的行為出現(xiàn)在自己身上。有沒有人會在某一段時間,致力于培養(yǎng)完美人格的呢?真要這么做,我不曾見過力量不夠的;蛟S真有力量不夠的,只是我未曾見過罷了!

 。碜g:孔子說:“我還沒見好仁的人,憎惡不仁的人。好仁的人,沒有比他更好的了;憎惡不仁的人,他保持這個仁,不使那個不仁的人,拿不仁的事情加在他身上。有誰能夠一整天用在學(xué)仁方面呢?我還沒見過力量不夠的,這樣的人大概是有的,但是我還沒有見到過。”

  7、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譯文:孔子說:“人們所犯的過錯,各有其本身的性格類別而來。因此,察看一個人的過錯,就知道他的人生正途何在?”

  又:孔子說:“人有過失,各有不同的類別,觀察過失的類別,不能一概求全,這個觀過的人,才是有仁心的人!

  8、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

  譯文:孔子說:“早晨聽懂了人生理想(真理、正路),就算當(dāng)晚要死也無妨。”

  9、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譯文:孔子說:“讀書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卻以簡陋的衣服,與粗糙的食物為可恥,那就不值得與他談?wù)撌裁吹览砹恕!?/p>

  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譯文: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于天下,無所排拒,也無所貪慕,完全與道義并肩而行!蹦耗健_m:通“敵”,排斥。

  又: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人,不會專門對哪些人親近,也不會特定對哪些人疏遠(yuǎn),人與人之間的往來,完全是從道義的方面來講的。”適:通“敵”,厚,親。莫:疏,薄。比:密,從,和。

  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譯文:孔子說:“君子關(guān)心的是德行,小人關(guān)心的是產(chǎn)業(yè);君子關(guān)心的是規(guī)范,小人關(guān)心的是利潤。”

  又:孔子說:“君子選擇居住的地方,要看這個地方居住的地方是不是有德行的人,小人選擇居住的地方,是看這個地方將來有沒有發(fā)展的前景;君子心里念念不忘的,是講究做人之道能否能為他人模仿的典范,一般民眾念念不忘的,是哪里有好處就往哪里去!睉训、懷土:是就環(huán)境來講的'。

  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譯文:孔子說:“做人處事全以利益來考量,就會招致很多怨恨!狈牛阂勒。

  13、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譯文:孔子說:“能夠以禮讓來治理國家,何難之有?不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這個禮又怎么樣呢?”

  14、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文:孔子說:“不要擔(dān)心沒有官位,而要擔(dān)心在這個位置上有沒有建樹。不要擔(dān)心沒有人了解自己,只要求其為人可知的,拿什么東西讓人知道(仁義、道德、禮讓,把這些行出去讓人知道。)”

  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弊映觯T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說:“參呀!我的人生觀是由一個中心思想貫穿起來的!痹诱f:“的確如此!笨鬃映鋈ズ,別的學(xué)生就問曾子:“老師所指的是什么?”曾子說:“老師的人生觀,只是忠與恕罷了(此解傅佩榮教授指出不對,孔子的一貫之道應(yīng)該是“仁”)!

  又譯:孔子說:“參啊!我講的這個道可以用一個理來貫穿。”曾子說:“我明白了。”孔子出去以后,別的學(xué)生就問曾子:“老師說的是什么意思?”曾子說:“老師所說的道,用一個理來貫穿,指的就是忠、恕兩個字而已。”

  16、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孔子說:“君子看到的是義,小人看到的是利!庇鳎褐獣浴⒘私、明白。

  17、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譯文:孔子說:“看見德行卓越的人,就要想怎么樣努力像他一樣;看見德行有虧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犯同樣的毛病!

  18、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服侍父母時,發(fā)現(xiàn)父母將有什么過錯,要委婉地勸阻,看到自己的心意沒有被接受,仍然要恭敬地不觸犯他們,內(nèi)心憂愁但是不去抱怨。”幾:委婉。諫:勸阻。勞:憂愁。

  19、子曰:“父母在,不遠(yuǎn)游,游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在世時,子女不出遠(yuǎn)門云游(念書、做官、游歷),如果要出遠(yuǎn)門,就必須有一定的去處,以便隨時可以聯(lián)系。”

  20、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說:“在三年里沒有改變父親好的處世原則,可以說是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的年紀(jì),做女子的不能不記得。一方面為他們得享高壽而歡喜,一方面為他們?nèi)諠u老邁而擔(dān)憂!

  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譯文:孔子說:“古時候的人不輕易說話,而恥于自己的行為趕不上自己所說的話語!

  23、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譯文:孔子說:“因?yàn)樽晕壹s束,而在做人處事上有什么失誤,那是很少有的。”

  24、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譯文:孔子說:“有道的君子說話謹(jǐn)慎、緩慢而行動敏捷!

  25、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說:“德行是不會孤單的,它必定得到人們的親近與支持。”

  26、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譯文:子游說:“服侍君主,若是過于接近,就會招致侮辱;對待朋友,若是過于親密,就會漸漸疏遠(yuǎn)!

論語原文及翻譯3

  原文

  作者:佚名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弊勇勚,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櫝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子謂顏淵,曰:“惜乎!吾見其進(jìn)也,未見其止也。”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shí)者有矣夫!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可與共學(xué),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quán)。”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yuǎn)爾!弊釉唬骸拔粗家,夫何遠(yuǎn)之有!

  翻譯

  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贊成天命和仁德。

  達(dá)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說:“孔子真?zhèn)ゴ蟀?他學(xué)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專長來稱贊他!笨鬃勇犝f了,對他的學(xué)生說:“我要專長于哪個方面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孔子說:“用麻布制成的禮帽,符合于禮的規(guī)定。現(xiàn)在大家都用黑絲綢制作,這樣比過去節(jié)省了,我贊成大家的作法。(臣見國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這也是符合于禮的。現(xiàn)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這是驕縱的表現(xiàn)。雖然與大家的作法不一樣,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簺]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shí)現(xiàn)的期望,沒有固執(zhí)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xiàn)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圣人吧?為什么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笨鬃勇牭胶笳f:“太宰怎么會了解我呢?我因?yàn)樯倌陼r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么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子牢說:“孔子說過,‘我(年輕時)沒有去做官,所以會許多技藝’。”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shí)沒有知識。有一個鄉(xiāng)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diǎn)也不知道。我只是從問題的兩端去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孔子說:“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現(xiàn)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孔子遇見穿喪服的人,當(dāng)官的人和盲人時,雖然他們年輕,也一定要站起來,從他們面前經(jīng)過時,一定要快步走過。

  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xué)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xué)習(xí)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jìn)的路徑了!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門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負(fù)責(zé)料理后事,)后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說:“仲由很久以來就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沒有家臣,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吧?與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寧可在你們這些學(xué)生的侍候下死去,這樣不是更好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子貢說:“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后了。”

  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返回到魯國以后,樂才得到整理,雅樂和頌樂各有適當(dāng)?shù)陌才!?/p>

  孔子說:“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呢?”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jìn),那是我自己要前進(jìn)的!

  孔子說:“聽我說話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孔子對顏淵說:“可惜呀!我只見他不斷前進(jìn),從來沒有看見他停止過!

  孔子說:“莊稼出了苗而不能吐穗揚(yáng)花的情況是有的;吐穗揚(yáng)花而不結(jié)果實(shí)的情況也有!

  孔子說:“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歲時還默默無聞,那他就沒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孔子說:“符合禮法的正言規(guī)勸,誰能不聽從呢?但(只有按它來)改正自己的錯誤才是可貴的。恭順贊許的話,誰能聽了不高興呢?但只有認(rèn)真推究它(的真?zhèn)问欠?,才是可貴的。只是高興而不去分析,只是表示聽從而不改正錯誤,(對這樣的人)我拿他實(shí)在是沒有辦法了。”

  孔子說:“一國軍隊(duì),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強(qiáng)迫改變的!

  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rèn)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jīng)》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么說不好呢?’”子路聽后,反復(fù)背誦這句詩?鬃佑终f:“只做到這樣,怎么能說夠好了呢?”

  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謝的!

  孔子說:“聰明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孔子說:“可以一起學(xué)習(xí)的人,未必都能學(xué)到道;能夠?qū)W到道的人,未必能夠堅(jiān)守道;能夠堅(jiān)守道的人,未必能夠隨機(jī)應(yīng)變!

  古代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fù)u擺。我豈能不想念你嗎?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遠(yuǎn)了!笨鬃诱f:“他還是沒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遙遠(yuǎn)呢?”

論語原文及翻譯4

  【原文】

  151 衛(wèi)靈公問陳(1)于孔子?鬃訉υ唬骸百薅(2)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xué)也!泵魅账煨。

  【注釋】

  (1)陳:同“陣”,軍隊(duì)作戰(zhàn)時,布列的陣勢。

  (2)俎豆:俎,音zǔ。俎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被用作祭祀時的禮器。

  【譯文】

  衛(wèi)靈公向孔子問軍隊(duì)列陣之法?鬃踊卮鹫f:“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xué)過!钡诙欤鬃颖汶x開了衛(wèi)國。

  【評析】

  衛(wèi)靈公向孔子尋問有關(guān)軍事方面的問題,孔子對此很不感興趣。從總體上講,孔子反對用戰(zhàn)爭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爭端,當(dāng)然在具體問題上也有例外?鬃又鲝堃远Y治國,禮讓為國,所以他以上面這段話回答了衛(wèi)靈公,并于次日離開了衛(wèi)國。

  【原文】

  15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1)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2),小人窮斯濫矣!

  【注釋】

  (1)慍:音yùn,怒,怨恨。

  (2)固窮:固守窮困,安守窮困。

  【譯文】

  (孔子一行)在陳國斷了糧食,隨從的人都餓病了。子路很不高興地來見孔子,說道:“君子也有窮得毫無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雖然窮困,但還是堅(jiān)持著;小人一遇窮困就無所不為了!

  【評析】

  從本章開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談及君子與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區(qū)別。這里,孔子說到面對窮困潦倒的局面,君子與小人就有了顯而易見的不同。

  【原文】

  153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xué)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

  孔子說:“賜啊!你以為我是學(xué)習(xí)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答道:“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評析】

  這里,孔子講到“一以貫之”,這是他學(xué)問淵博的根本所在。那么,這個“一”指什么?文中沒有講明。我們認(rèn)為,“一以貫之”,就是在學(xué)習(xí)的基礎(chǔ)上,認(rèn)真思考,從而悟出其中內(nèi)在的東西?鬃釉谶@里告訴子貢和其他學(xué)生,要學(xué)與思相結(jié)合,認(rèn)真學(xué)習(xí),深切領(lǐng)悟。

  【原文】

  154 子曰:“由!知德者鮮矣!

  【譯文】

  孔子說:“由啊!懂得德的人太少了!

  【原文】

  155 子曰:“無為而治(1)者,其舜也與?夫(2)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注釋】

  (1)無為而治:國家的統(tǒng)治者不必有所作為便可以治理國家了。

  (2)夫:代詞,他。

  【譯文】

  孔子說:“能夠無所作為而治理天下的人,大概只有舜吧?他做了些什么呢?只是莊嚴(yán)端正地坐在朝廷的王位上罷了。”

  【評析】

  “無為而治”是道家所稱贊的治國方略,符合道家思想的一貫性。這里,孔子也贊賞無為而治并以舜為例加以說明,這表明,主張積極進(jìn)取的儒家十分留戀三代的法度禮治,但在當(dāng)時的現(xiàn)實(shí)生活中并不一定要求統(tǒng)治者無為而治。在孔子的觀念中,不是無為而治,而是禮治。

  【原文】

  156 子張問行(1)。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2)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3),行乎哉?立則見其參(4)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5)也,夫然后行!弊訌垥T紳(6)。

  【注釋】

  (1)行:通達(dá)的意思。

  (2)蠻貊:古人對少數(shù)民族的貶稱,蠻在南,貊,音mò,在北方。

  (3)州里:五家為鄰,五鄰為里。五黨為州,二千五百家。州里指近處。

  (4)參:列,顯現(xiàn)。

  (5)衡:車轅前面的橫木。

  (6)紳:貴族系在腰間的大帶。

  【譯文】

  子張問如何才能使自己到處都能行得通?鬃诱f:“說話要忠信,行事要篤敬,即使到了蠻貊地區(qū),也可以行得通。說話不忠信,行事不篤敬,就是在本鄉(xiāng)本土,能行得通嗎?站著,就仿佛看到忠信篤敬這幾個字顯現(xiàn)在面前,坐車,就好像看到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到處行得通!弊訌埌堰@些話寫在腰間的大帶上。

  【原文】

  157 子曰:“直哉史魚(1)!邦有道,如矢(2);邦無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3)而懷之。”

  【注釋】

  (1)史魚:衛(wèi)國大夫,名,字子魚,他多次向衛(wèi)靈公推薦蘧伯玉。

  (2)如矢:矢,箭,形容其直。

  (3)卷:同“捲”。

  【譯文】

  孔子說:“史魚真是正直啊!國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樣直;國家無道,他的言行也像箭一樣直。蘧伯玉也真是一位君子啊!國家有道就出來做官,國家無道就(辭退官職)把自己的主張收藏在心里。

  【評析】

  從文中所述內(nèi)容看,史魚與伯玉是有所不同的。史魚當(dāng)國家有道或無道時,都同樣直爽,而伯玉則只在國家有道時出來做官。所以,孔子說史魚是“直”,伯玉是“君子”。

  【原文】

  158 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譯文】

  孔子說:“可以同他談的話,卻不同他談,這就是失掉了朋友;不可以同他談的話,卻同他談,這就是說錯了話。有智慧的人既不失去朋友,又不說錯話!

  【原文】

  159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評析】

  “殺身成仁”被近現(xiàn)代以來某些人加以解釋和利用后,似乎已經(jīng)成了貶義詞。其實(shí),我們認(rèn)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說的這段話,主要談了他的生死觀是以“仁”為最高原則的。生命對每個人來講都是十分寶貴的,但還有比生命更可寶貴的,那就是“仁”。“殺身成仁”,就是要人們在生死關(guān)頭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來,它激勵著多少仁人志士為國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原文】

  1510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

  子貢問怎樣實(shí)行仁德。孔子說:“做工的人想把活兒做好,必須首先使他的工具鋒利。住在這個國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賢者,與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評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在民間已為人們所熟知。這就是“磨刀不誤砍柴功”。在本章中,孔子以此作比喻,說明實(shí)行仁德的方式,就是要事奉賢者,結(jié)交仁者,這是需要首先做到的。

  【原文】

  1511 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1),乘殷之輅(2),服周之冕(3),樂則韶舞(4)。放(5)鄭聲(6),遠(yuǎn)(7)侫人。鄭聲淫,侫人殆(8)!

  【注釋】

  (1)夏之時:夏代的歷法,便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2)殷之輅:輅,音lù,天子所乘的車。殷代的車是木制成,比較樸實(shí)。

  (3)周之冕:周代的帽子。

  (4)韶舞:是舜時的舞樂,孔子認(rèn)為是盡善盡美的`。

  (5)放:禁絕、排斥、拋棄的意思。

  (6)鄭聲:鄭國的樂曲,孔子認(rèn)為是淫聲。

  (7)遠(yuǎn):遠(yuǎn)離。

  (8)殆:危險(xiǎn)。

  【譯文】

  顏淵問怎樣治理國家?鬃诱f:“用夏代的歷法,乘殷代的車子,戴周代的禮帽,奏《韶》樂,禁絕鄭國的樂曲,疏遠(yuǎn)能言善辯的人,鄭國的樂曲浮靡不正派,侫人太危險(xiǎn)。”

  【評析】

  這里仍講為人處世的道理。夏代的歷法有利于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殷代的車子樸實(shí)適用,周代的禮帽華美,《韶》樂優(yōu)美動聽,這是孔子理想的生活方式。涉及到禮的問題,他還是主張“復(fù)禮”,當(dāng)然不是越古越好,而是有所選擇。此外,還要禁絕靡靡之音,疏遠(yuǎn)侫人。

  【原文】

  1512 子曰:“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

  【譯文】

  孔子說:“人沒有長遠(yuǎn)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原文】

  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

  孔子說:“完了,我從來沒有見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原文】

  1514 子曰:“臧文仲其竊位(1)者與!知柳下惠(2)之賢而不與立也。”

  【注釋】

  (1)竊位:身居官位而不稱職。

  (2)柳下惠:春秋中期魯國大夫,姓展名獲,又名禽,他受封的地名是柳下,惠是他的私謚,所以,人稱其為柳下惠。

  【譯文】

  孔子說:“臧文仲是一個竊居官位的人吧!他明知道柳下惠是個賢人,卻不舉薦他一起做官!

  【原文】

  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yuǎn)怨矣!

  【譯文】

  孔子說:“多責(zé)備自己而少責(zé)備別人,那就可以避免別人的怨恨了。”

  【評析】

  人與人相處難免會有各種矛盾與糾紛。那么,為人處事應(yīng)該多替別人考慮,從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所以,一旦發(fā)生了矛盾,人們應(yīng)該多作自我批評,而不能一味指責(zé)別人的不是。責(zé)己嚴(yán),待人寬,這是保持良好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則。

  【原文】

  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1),如之何’者,吾末(2)如之何也已矣!

  【注釋】

  (1)如之何:怎么辦的意思。

  (2)末:這里指沒有辦法。

  【譯文】

  孔子說:“從來遇事不說‘怎么辦,怎么辦’的人,我對他也不知怎么辦才好。”

  【原文】

  1517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譯文】

  孔子說:“整天聚在一塊,說的都達(dá)不到義的標(biāo)準(zhǔn),專好賣弄小聰明,這種人真難教導(dǎo)。”

  【原文】

  1518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zhì),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譯文】

  孔子說:“君子以義作為根本,用禮加以推行,用謙遜的語言來表達(dá),用忠誠的態(tài)度來完成,這就是君子了。”

  【原文】

  1519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譯文】

  孔子說:“君子只怕自己沒有才能,不怕別人不知道自己!

  【原文】

  1520 子曰:“君子疾沒世(1)而名不稱焉。”

  【注釋】

  (1)沒世:死亡之后。

  【譯文】

  孔子說:“君子擔(dān)心死亡以后他的名字不為人們所稱頌。”

  【原文】

  1521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譯文】

  孔子說:“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別人。”

  【原文】

  1522 子曰:“君子矜(1)而不爭,群而不黨!

  【注釋】

  (1)矜:音jīn,莊重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君子莊重而不與別人爭執(zhí),合群而不結(jié)黨營私。”

  【原文】

  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yàn)橐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

  【評析】

  從18章到23章,這6章基本上全都是講君子的所作所為以及與小人的不同。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認(rèn)為,他應(yīng)當(dāng)注重義、禮、遜、信的道德準(zhǔn)則;他嚴(yán)格要求自己,盡可能做到立言立德立功的“三不朽”,傳名于后世;他行為莊重,與人和諧,但不結(jié)黨營私,不以言論重用人,也不以人廢其言,等等。當(dāng)然,這只是君子的一部分特征。

  【原文】

  1524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譯文】

  子貢問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說:“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強(qiáng)加給別人。”

  【評析】

  “忠恕之道”可以說是孔子的發(fā)明。這個發(fā)明對后人影響很大?鬃影选爸宜≈馈笨闯墒翘幚砣思宏P(guān)系的一條準(zhǔn)則,這也是儒家倫理的一個特色。這樣,可以消除別人對自己的怨恨,緩和人際關(guān)系,安定當(dāng)時的社會秩序。

  【原文】

  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誰毀誰譽(yù)?”如有所譽(yù)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譯文】

  孔子說:“我對于別人,詆毀過誰?贊美過誰?如有所贊美的,必須是曾經(jīng)考驗(yàn)過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原文】

  1526 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1)也,有馬者借人乘之(2),今亡矣夫。”

  【注釋】

  (1)闕文:史官記史,遇到有疑問的地方便缺而不記,這叫做闕文。

  (2)有馬者借人乘之:有人認(rèn)為此句系錯出,另有一種解釋為: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diào)教,而靠別人訓(xùn)練。本書依從后者。

  【譯文】

  孔子說:“我還能夠看到史書存疑的地方,有馬的人(自己不會調(diào)教,)先給別人使用,這種精神,今天沒有了罷!

  【原文】

  1527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就敗壞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評析】

  “小不忍則亂大謀”,這句話在民間極為流行,甚至成為一些人用以告誡自己的座右銘。的確,這句話包含有智慧的因素,尤其對于那些有志于修養(yǎng)大丈夫人格的人來說,此句話是至關(guān)重要的。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會斤斤計(jì)較個人得失,更不應(yīng)在小事上糾纏不清,而應(yīng)有開闊的胸襟,遠(yuǎn)大的抱負(fù),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從而達(dá)到自己的目標(biāo)。

  【原文】

  1528 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譯文】

  孔子說:“大家都厭惡他,我必須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歡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評析】

  這一段講了兩個方面的意思。一是孔子決不人云亦云,不隨波逐流,不以眾人之是非標(biāo)準(zhǔn)決定自己的是非判斷,而要經(jīng)過自己大腦的獨(dú)立思考,經(jīng)過自己理性的判斷,然后再作出結(jié)論。二是一個人的好與壞不是絕對的,在不同的地點(diǎn),不同的人們心目中,往往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孔子必定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去評判他。

  【原文】

  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譯文】

  孔子說:“人能夠使道發(fā)揚(yáng)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擴(kuò)大!

  【評析】

  人必須首先修養(yǎng)自身、擴(kuò)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發(fā)揚(yáng)光大,反過來,以道弘人,用來裝點(diǎn)門面,嘩眾取寵,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為。這兩者的關(guān)系是不可以顛倒的。

  【原文】

  1530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譯文】

  孔子說:“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才真叫錯了!

  【評析】

  “從非圣賢,孰能無過?”但關(guān)鍵不在于過,而在于能否改過,保證今后不再重犯同樣的錯誤。也就是說,有了過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堅(jiān)持錯誤,不加改正?鬃右浴斑^而不改,是謂過矣”的簡煉語言,向人們道出了這樣一個真理,這是對待錯誤的唯一正確態(tài)度。

  【原文】

  1531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xué)也!

  【譯文】

  孔子說:“我曾經(jīng)整天不吃飯,徹夜不睡覺,去左思右想,結(jié)果沒有什么好處,還不如去學(xué)習(xí)為好。”

  【評析】

  這一章講的是學(xué)與思的關(guān)系問題。在前面的一些章節(jié)中,孔子已經(jīng)提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的認(rèn)識,這里又進(jìn)一步加以發(fā)揮和深入闡述。思是理性活動,其作用有兩方面,一是發(fā)覺言行不符合或者違背了道德,就要改正過來;另一方面是檢查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標(biāo)準(zhǔn),就要堅(jiān)持下去。但學(xué)和思不可以偏廢,只學(xué)不思不行,只思不學(xué)也是十分危險(xiǎn)的。總之,思與學(xué)相結(jié)合才能使自己成為德行、有學(xué)問的人。這是孔子教育思想的組成部分。

  【原文】

  1532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1)在其中矣;學(xué)也,祿(2)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注釋】

  (1)餒:音něi,饑餓。

  (2)祿:做官的俸祿。

  【譯文】

  孔子說:“君子只謀求道行道,不謀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餓肚子;學(xué)習(xí),可以得到俸祿。君子只擔(dān)心道不能行,不擔(dān)心貧窮。”

  【原文】

  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涖(2)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涖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注釋】

  (1)知及之:知,同“智”。之,一說是指百姓,一說是指國家。此處我們認(rèn)為指祿位和國家天下。

  (2)涖:音lì,臨,到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會喪失。憑借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嚴(yán)肅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會不敬;聰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嚴(yán)肅態(tài)度來治理百姓,但動員百姓時不照禮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原文】

  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1)而可大受(2)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注釋】

  (1)小知:知,作為的意思,做小事情。

  (2)大受:受,責(zé)任,使命的意思,承擔(dān)大任。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能讓他們做那些小事,但可以讓他們承擔(dān)重大的使命。小人不能讓他們承擔(dān)重大的使命,但可以讓他們做那些小事!

  【原文】

  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

  【譯文】

  孔子說:“百姓們對于仁(的需要),比對于水(的需要)更迫切。我只見過人跳到水火中而死的,卻沒有見過實(shí)行仁而死的。”

  【原文】

  1536 子曰:“當(dāng)仁,不讓于師!

  【譯文】

  孔子說:“面對著仁德,就是老師,也不同他謙讓!

  【評析】

  孔子和儒家特別重視師生關(guān)系的和諧,強(qiáng)調(diào)師道尊嚴(yán),學(xué)生不可違背老師。這是在一般情況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shí)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zhǔn)則。

  【原文】

  1537 子曰:“君子貞(1)而不諒(2)。”

  【注釋】

  (1)貞:一說是“正”的意思,一說是“大信”的意思。這里選用“正”的說法。

  (2)諒:信,守信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評析】

  前面孔子曾說過:“言必信,行必果”這不是君子的作為,而是小人的舉動。孔子注重“信”的道德準(zhǔn)則,但它必須以“道”為前提,即服從于仁、禮的規(guī)定。離開了仁、禮這樣的大原則,而講什么“信”,就不是真正的信。

  【原文】

  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1)!

  【注釋】

  (1)食:食祿,俸祿。

  【譯文】

  孔子說:“事奉君主,要認(rèn)真辦事而把領(lǐng)取傣祿的事放在后面。”

  【原文】

  1539 子曰:“有教無類。”

  【譯文】

  孔子說:“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類!

  【評析】

  孔子的教育對象、教學(xué)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biāo)都有自己的獨(dú)特性。他辦教育,反映了當(dāng)時文化下移的現(xiàn)實(shí),學(xué)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變,除了出身貴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階級、階層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種機(jī)會。他廣招門徒,不分種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門下受教育。所以,我們說,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學(xué)的先例,奠定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基本思想。

  【原文】

  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譯文】

  孔子說:“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原文】

  1541 子曰:“辭達(dá)而已矣!

  【譯文】

  孔子說:“言辭只要能表達(dá)意思就行了!

  【原文】

  1542 “師冕(1)見,及階,子曰:“階也!奔跋釉唬骸跋。”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師冕出,子張問曰:“與師言之道與?”子曰:“然,固相(2)師之道也。”

  【注釋】

  (1)師冕:樂師,這位樂師的名字是冕。

  (2)相:幫助。

  【譯文】

  樂師冕來見孔子,走到臺階沿,孔子說:“這兒是臺階!弊叩阶裕鬃诱f:“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來,孔子告訴他:“某某在這里,某某在這里。”師冕走了以后,子張就問孔子:“這就是與樂師談話的道嗎?”孔子說:“這就是幫助樂師的道。

論語原文及翻譯5

  原文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習(xí)相遠(yuǎn)也!

  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公山弗擾以費(fèi)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于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jiān)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薄熬!吾語女。好仁不好學(xué),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xué),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xué),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xué),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xué),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xué),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學(xué)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yuǎn)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子曰:“色厲而內(nèi)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鄉(xiāng)愿,德之賊也!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弊釉唬骸笆撤虻荆路蝈\,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痹唬骸百n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孫,遠(yuǎn)之則怨。”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譯文

  陽貨想見孔子,孔子不見,他便贈送給孔子一只熟小豬,想要孔子去拜見他。孔子打聽到陽貨不在家時,往陽貨家拜謝,卻在半路上遇見了。陽貨對孔子說:“來,我有話要跟你說。”(孔子走過去。)陽貨說:“把自己的本領(lǐng)藏起來而聽任國家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喜歡參與政事而又屢次錯過機(jī)會,這可以說是智嗎?”(孔子回答)說:“不可以!(陽貨)說:“時間一天天過去了,年歲是不等人的!笨鬃诱f:“好吧,我將要去做官了!

  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習(xí)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孔子說:“只有上等的智者與下等的愚者是改變不了的!

  孔子到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笑著說:“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說:“以前我聽先生說過,‘君子學(xué)習(xí)了禮樂就能愛人,小人學(xué)習(xí)了禮樂就容易指使!笨鬃诱f:“學(xué)生們,言偃的話是對的。我剛才說的話,只是開個玩笑而已。”

  公山弗擾據(jù)費(fèi)邑反叛,來召孔子,孔子準(zhǔn)備前去。子路不高興地說:“沒有地方去就算了,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弗擾那里呢?”孔子說:“他來召我,難道只是一句空話嗎?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東方復(fù)興周禮,建設(shè)一個東方的西周。”

  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說:“能夠處處實(shí)行五種品德。就是仁人了!弊訌堈f:“請問哪五種!笨鬃诱f:“莊重、寬厚、誠實(shí)、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hù),誠信就能得到別人的任用,勤敏就會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夠使喚人。”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打算前往。子路說:“從前我聽先生說過:‘親自做壞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F(xiàn)在佛肸據(jù)中牟反叛,你卻要去,這如何解釋呢?”孔子說:“是的,我有過這樣的話。不是說堅(jiān)硬的東西磨也磨不壞嗎?不是說潔白的東西染也染不黑嗎?我難道是個苦味的葫蘆嗎?怎么能只掛在那里而不給人吃呢?”

  孔子說:“由呀,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了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qiáng)卻不愛好學(xué)習(xí),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孔子說:“學(xué)生們?yōu)槭裁床粚W(xué)習(xí)《詩》呢?學(xué)《詩》可以激發(fā)志氣,可以觀察天地萬物及人間的盛衰與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樣去諷諫上級。近可以用來事奉父母,遠(yuǎn)可以事奉君主;還可以多知道一些鳥獸草木的名字!

  孔子對伯魚說:“你學(xué)習(xí)《周南》、《召南》了嗎?一個人如果不學(xué)習(xí)《周南》、《召南》,那就像面對墻壁而站著吧?”

  孔子說:“禮呀禮呀,只是說的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呀樂呀,只是說的鐘鼓之類的樂器嗎?”

  孔子說:“外表嚴(yán)厲而內(nèi)心虛弱,以小人作比喻,就像是挖墻洞的小偷吧?”

  孔子說:“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偽君子,就是破壞道德的人!

  孔子說:“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這是道德所唾棄的!

  孔子說:“可以和一個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嗎?他在沒有得到官位時,總擔(dān)心得不到。已經(jīng)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擔(dān)心失掉官職,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了。”

  孔子說:“古代人有三種毛病,現(xiàn)在恐怕連這三種毛病也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古代的狂者不過是愿望太高,而現(xiàn)在的狂妄者卻是放蕩不羈;古代驕傲的人不過是難以接近,現(xiàn)在那些驕傲的人卻是兇惡蠻橫;古代愚笨的人不過是直率一些,現(xiàn)在的愚笨者卻是欺詐啊!”

  孔子說:“我厭惡用紫色取代紅色,厭惡用鄭國的聲樂擾亂雅樂,厭惡用伶牙利齒而顛覆國家這樣的事情。”

  孔子說:“我想不說話了。”子貢說:“你如果不說話,那么我們這些學(xué)生還傳述什么呢?”孔子說:“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運(yùn)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了什么話呢?”

  孺悲想見孔子,孔子以有病為由推辭不見。傳話的人剛出門,(孔子)便取來瑟邊彈邊唱,(有意)讓孺悲聽到。

  宰我問:“服喪三年,時間太長了。君子三年不講究禮儀,禮儀必然敗壞;三年不演奏音樂,音樂就會荒廢。舊谷吃完,新谷登場,鉆燧取火的木頭輪過了一遍,有一年的時間就可以了。”孔子說:“(才一年的時間,)你就吃開了大米飯,穿起了錦緞衣,你心安嗎?”宰我說:“我心安。”孔子說:“你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守喪,吃美味不覺得香甜,聽音樂不覺得快樂,住在家里不覺得舒服,所以不那樣做。如今你既覺得心安,你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說:“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來,到三歲時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服喪三年,這是天下通行的喪禮。難道宰子對他的父母沒有三年的愛嗎?”

  孔子說:“整天吃飽了飯,什么心思也不用,真太難了!不是還有玩博和下棋的游戲嗎?干這個,也比閑著好!

  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

  子貢說:“君子也有厭惡的事嗎?”孔子說:“有厭惡的事。厭惡宣揚(yáng)別人壞處的人,厭惡身居下位而誹謗在上者的人,厭惡勇敢而不懂禮節(jié)的人,厭惡固執(zhí)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說:“賜,你也有厭惡的事嗎?”子貢說:“厭惡偷襲別人的成績而作為自己的知識的人,厭惡把不謙虛當(dāng)做勇敢的人,厭惡揭發(fā)別人的隱私而自以為直率的人!

  孔子說:“只有女子和小人是難以教養(yǎng)的,親近他們,他們就會無禮,疏遠(yuǎn)他們,他們就會報(bào)怨!

  孔子說:“到了四十歲的時候還被人所厭惡,他這一生也就終結(jié)了。”

論語原文及翻譯6

  1、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譯文:孔子說:“泰伯,可以說是品德最高的人了。幾次把王位讓給季歷,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稱贊他。”

  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譯文:孔子說:“一味謙恭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流于勞倦;一味節(jié)制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顯得畏縮;只知勇敢行事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制造亂局;只知直言無隱而沒有禮的節(jié)制,就會尖刻傷人。政治領(lǐng)袖對待親族厚道,百姓就會漸漸走上人生正途;他們不遺棄過去的友人,百姓就不會冷漠無情!蓖担焊星榈 

  3、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穸螅嶂夥!小子!”

  譯文:曾子病了,把他的學(xué)生召集到身邊來,說道:“看我的腳!看我的手!《詩經(jīng)》上說:‘小心謹(jǐn)慎呀,就好象站在深淵旁邊,好象踩在薄冰上面!瘡慕褚院,我知道我可以免于這種憂懼了,弟子們!”

  4、曾子有病,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yuǎn)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e豆之事,則有司存。”

  譯文:曾子病了,孟敬子去探望他。曾子說:“鳥要死了,它的叫聲是悲哀的;人要死了,他說的話是善意的。在上位的人應(yīng)當(dāng)重視的有三個方面:使自己的容貌莊重嚴(yán)肅,可以避免別人的怠慢;端正自己的臉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自己;說話時注意言辭和聲調(diào),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錯誤。至于祭祀和禮節(jié)儀式,自有主管這些事務(wù)的官吏來負(fù)責(zé)。”

  5、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shí)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

  譯文:曾子說:“有能力的人向沒有能力的人請教,知識多的人向知識少的人請教;有學(xué)問就像沒有學(xué)問一樣,知識豐富卻虛懷若谷;被人欺負(fù)卻不計(jì)較——從前我的朋友就做到了這樣。”

  6、曾子曰:“可能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譯文:曾子說:“可以把年少的.孤兒托給他照顧,可以把國家的命脈交給他負(fù)責(zé),遇到重大關(guān)節(jié),也不能使他放棄操守——這種人稱得上是君子嗎?這種人是君子呀!”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譯文:曾子說:“讀書人不能沒有恢宏的氣度與剛毅的性格,因?yàn)樗械厝味吠具b遠(yuǎn)。以行仁為自己的責(zé)任,這個擔(dān)子還不沉重嗎?直到死的時候才停下腳步,這個路程還不夠遙遠(yuǎn)嗎?”

  8、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譯文:孔子說:“啟發(fā)上進(jìn)的意志要靠讀書,具備處世的條件要靠學(xué)禮,達(dá)成教化的目標(biāo)要靠習(xí)樂!

  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譯文:孔子說:“對于老百姓,可以使他們按照我們的道路去走,不能使他們懂得為什么要這樣做!

  10、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譯文:孔子說:“喜好勇敢而又恨自己太窮困,就會出亂子;對于不仁德的人和事,憎恨得太多,也會出亂子!

  11、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余不足觀也已。”

  譯文:孔子說:“即使一個人才華卓越,有如周公,如果他既驕傲又吝嗇,其它部分也就不值得欣賞了。”

  12、子曰:“三年學(xué),不至于穀,不易得也!

  譯文:孔子說:“學(xué)習(xí)了三年,還沒有做官念頭的人,是不容易找到的!

  13、子曰:“篤信好學(xué),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踐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譯文:孔子說:“以堅(jiān)定的信心愛好學(xué)習(xí),為了完成人生理想,可以犧牲生命。不前往危險(xiǎn)的國家,也不居在混亂的國家。天下上軌道就出來做事,不上軌道就隱居起來。國家上軌道時要以貧窮與卑微為可恥;國家不上軌道時,要以富有與高位為可恥!

  14、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譯文:孔子說:“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考慮那個位置上的事情!

  15、子曰:“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譯文:孔子說:“從太師摯演奏的序曲開始,到最后演奏《關(guān)雎》的結(jié)尾,我滿耳都是豐富而優(yōu)美的音樂!

  16、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譯文:孔子說:“狂妄而不直爽,愚味而不忠厚,無能而不守信,這種人,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

  17、子曰:“學(xué)如不及,猶恐失之。”

  譯文:孔子說:“學(xué)習(xí)時,要像趕不上什么一樣,趕上了還擔(dān)心會失去呀。”

  18、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譯文:孔子說:“舜和禹多么崇高啊!他們得到天下也不為自己享受!

  19、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譯文:孔子說:“堯這樣的君主,多么崇高。√熳畲,而只有堯才能效法天的高大。他的恩德多廣大!百姓們不知道該用什么語言來表達(dá)對他的稱贊。他的功績多么崇高!他制定的禮儀制度多么光輝。 

  20、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堯之際,于斯為盛。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譯文:舜有五位賢臣,就能治理天下。周武王也說過:“我有十個幫助我治理國家的臣子。”孔子說:“人才難得,難道不是這樣的嗎?在堯舜之間(及周武王)的時期,人才最興盛了。十個大臣當(dāng)中有一個是婦女,實(shí)際上只有九個人而已。周文王得到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侍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說是最高的了。”

  21、子曰:“禹,吾無間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譯文:孔子說:“禹,我對他沒有任何批評啊。他吃的簡單,對鬼神的祭品卻辦得很豐盛;他穿的粗糙,祭祀的衣冠卻做得很華美;他住的簡陋,卻把全部力量用在溝渠水利上。禹,我對他沒有任何批評啊。”

論語原文及翻譯7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1.孔子說:"學(xué)習(xí)了(知識),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shí)習(xí)(溫習(xí))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yuǎn)處(到這里)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2.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shí)呢老師傳授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過呢"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孔子說:"在溫習(xí)舊知識后,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憑借這一點(diǎn)就可以當(dāng)老師了."

  4.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4.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yún)s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tài)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xué)習(xí),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jiān)定,因?yàn)樗缲?fù)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yuǎn).把實(shí)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yuǎn)嗎"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后(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后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各則注解】

  第一則是學(xué)習(xí)方法和個人修養(yǎng),啟發(fā)人們熱愛學(xué)習(xí),加強(qiáng)自律。

  第二則是學(xué)習(xí)方法,講知識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

  第三則是學(xué)習(xí)方法,強(qiáng)調(diào)復(fù)習(xí)對知識的必要性。

  第四則是學(xué)習(xí)態(tài)度,強(qiáng)調(diào)學(xué)習(xí)要和思考相結(jié)合,闡明了“學(xué)”與“思”的辯證關(guān)系。

  第五則是學(xué)習(xí)態(tài)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xué)、虛心求教的可貴。

  第六則是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態(tài)度、思想修養(yǎng)。強(qiáng)調(diào)隨時都該反省自己。

  第七則是學(xué)習(xí)態(tài)度和個人修養(yǎng),強(qiáng)調(diào)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虛心向別人學(xué)習(xí),同時要有正確的學(xué)習(xí)態(tài)度。

  第八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qiáng)調(diào)懷有抱負(fù)就該有堅(jiān)毅的意志。

  第九則是學(xué)習(xí)態(tài)度,強(qiáng)調(diào)要惜時而學(xué)。

  第十則是個人修養(yǎng),強(qiáng)調(diào)要學(xué)會換位思考。

  總共三類:學(xué)習(xí)方法,學(xué)習(xí)樂趣,個人修養(yǎng).

  【注釋】

  1、[子]先生,指孔子。2、[時習(xí)]時常的復(fù)習(xí)。3、[說]“悅”的古字,愉快。4、[慍]生氣,發(fā)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養(yǎng)的人。6、[日]每天。7、[三省]多次進(jìn)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誠,誠實(shí)。7、[傳]老師傳授的知識。8、[溫故而知新]溫習(xí)學(xué)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稱代詞,你。12、[是知也]這是聰明的。是,此、這。知,通“智”。13、[見賢思齊焉]見到賢人就向他學(xué)習(xí),希望能和他看齊。14、[弘毅]剛強(qiáng),勇毅。15、[凋]凋謝。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許。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論語原文及翻譯8

  1第一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①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惡乎③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顛沛⑥必于是。”

  譯文:

  孔子說:“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邮遣粫碛械。貧窮與低賤,這是人人都厭惡的,如果不用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剿,君子是不會躲避的。君子離開了仁德,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沒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的,即使在倉猝匆忙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即使在困頓挫折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語與句子

  1、“富”與“貴”有別,“貧”與“*”有別。

  富:財(cái)產(chǎn)多、富裕。貴:地位高、顯貴。

  反之則謂“貧”、“*”。

  2、不以其道

  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徑。“其道”:正當(dāng)?shù)姆椒。“其”是指示代詞“那”,加在“道”之前起限制作用。并非“其”有“正當(dāng)”之意。

  3、惡乎……

  “惡”猶“何”;“乎”猶“于”!皭汉酢币鉃椤皯{什么……”。

  4、無終食之間違仁

  無:沒有。

  違:離開、避開。注意不是“違反”。

  5、于是

  是一個短語,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連詞“于是”。

  于:在。是:這,指代仁德。“于是”猶言“和仁德在一起”。

  (二)語法

  1、是仁之所欲也

  “是”作主語“這”,復(fù)指前邊的“富與貴”,此類“是”易誤為聯(lián)系動詞。一般認(rèn)為先秦“是”尚未發(fā)展出聯(lián)系動詞的用法。

  2、“惡乎”的語序

  是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可以借《曹劌論戰(zhàn)》中“何以戰(zhàn)”一句的復(fù)習(xí)幫助學(xué)生理解。

  3、“所+動”短語

  “所”字與動詞性成分結(jié)合,轉(zhuǎn)化為名詞性短語。它所表示的意義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例如“所見”、“所聞”。

  故文中“所欲”、“所惡”這樣的結(jié)構(gòu),我們可以據(jù)此判斷“欲”與“惡”是動詞。

  2第二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賢哉,回也①!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②,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③。賢哉,回也!”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竹籃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居室里。別人都受不了那窮苦的憂愁,顏回卻不改變他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一)詞語

  1、“也”作句中語助詞,表示停頓,以待下文的敘述。

  具體地說,有:

 。1)放在主語之后。

  例:是說也,人常疑之

  回也不改其樂

 。2)放在時間狀語或分句之后。

  例: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注意不要與現(xiàn)代漢語的副詞“也”相混淆。

  請學(xué)生找出本文的判斷句

  2、堪

  經(jīng)得起、忍受。

  “堪”還作能愿動詞“可以、能夠”,如“不堪設(shè)想”。

  (二)語法

  謂語前置

  “賢哉回也!”

  “甚矣,汝之不惠!”

  小結(jié)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主謂倒裝,賓語前置)

 。ㄈ┍緞t內(nèi)容:孔子贊揚(yáng)了顏回的安貧樂道的人生態(tài)度。

  3第三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飯①疏食②,飲水,曲肱而枕③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涼水,睡覺的時候彎曲這胳膊當(dāng)枕頭用,在這里邊也是有樂趣的,用不正當(dāng)?shù)姆椒ǖ玫降母辉:惋@貴,在我看來如浮云一般。”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語

  1、疏食

  粗糧。古代以稻粱,以稷為粗糧。

  2、水

  “湯”即“熱水”,“水”是“冷水”。

  3、不義而富且貴

  連詞“而”與“且”是同義詞。

  此句的“而”表示并列關(guān)系,表示兩者同時存在。意謂用不正當(dāng)手段得來富貴。

  內(nèi)容:在清貧中保持生活的情趣。

  4第四則原文翻譯

  原文:

  顏淵、季路侍①。子曰:“盍各言爾志②?”子路曰:“愿車馬衣裘與朋友共③,敝之而無憾④。”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⑤!弊勇吩唬骸霸嘎勛又劲蕖!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⑦!

  譯文:

  顏淵、季路陪侍(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何不各自談?wù)勀銈兊闹鞠蚰?”季路說:“我愿意將自己的車馬衣服拿出來與朋友們共同使用,用破了也不會后悔。”顏淵說:“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奔韭氛f:“希望聽聽先生的志愿!笨鬃诱f:“(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們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關(guān)懷!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語與句子

  1、對

  回答(下對上)。

  2、奚

  疑問代詞,何,譯為“為什么”。

  3、樂以忘憂

  連詞“以”的作用等同于“而”,表承接,可譯為“就”。

  小結(jié):疑問代詞的歸類:惡,何,孰,奚,安,焉,胡,庸

 。ǘ┱Z法

  “問某人”是問對某人的評價、看法。應(yīng)當(dāng)注意和“問于某人”意義有別。

  內(nèi)容:肯定一種自強(qiáng)不息的精神。

  5第五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①。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②。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③!

  譯文:

  孔子說:有益有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正直的朋友,誠實(shí)的朋友,見聞廣博的朋友,是有益的。諂媚奉承的朋友,當(dāng)面恭維背后毀謗人的朋友,花言巧語的`朋友,是有害的。”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語

  1、任

  名詞,擔(dān)子。引申為責(zé)任、職責(zé)。如:承其任。

  也作動詞,擔(dān)負(fù)、擔(dān)任。如:任外事。

  2、已

  停止、完畢。

  本句“死而已”。《勸學(xué)》“學(xué)不可以已”。

  (二)語法

  1、不亦……乎

  “不是……嗎?”表反問的固定格式。

  2、仁以為己任

  “以仁為己任”。

  介詞“以”的賓語提到介詞之前。

  介詞“以”的賓語如果是疑問代詞則一定提到介詞之前。如果是其他詞語,一般在介詞后,有時也放在介詞前。

 。ㄈ┏烧Z:任重道遠(yuǎn)

  小結(jié):特殊句式(介詞賓語前置)

  使動與意動的區(qū)別

  內(nèi)容:肯定一種社會責(zé)任感。

  6第六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①。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②。樂驕樂,樂佚游,樂晏樂,損矣③!

  譯文:

  孔子說:“有益的快樂有三種,有害的快樂有三種。以有節(jié)度的快樂為快樂,以贊美別人的優(yōu)點(diǎn)為快樂,以多交賢良的朋友為快樂,這是有益的。以驕奢放縱取樂為快樂,以盡情游蕩為快樂,以貪圖安逸為快樂,就有害了。”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語

  1、“忿、恚、慍、怒”是一組同義詞。

  2、“貧”與“窮”意義有別。

  缺乏衣食錢財(cái)叫“貧”,陷于困境或不得志叫“窮”!袄ХΑ、“困窮”連用才含有“貧窮”之意。

  3、斯

  在文言中最常用的是作代詞“此、這”,如: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微斯人,吾誰與歸?

  也起承接作用,可譯為“這就”、“這樣”。如:

  小人窮斯濫亦

  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受賞者恥,則立功者怠,國斯弱矣

 。ǘ┱Z法

  “者”字短語

  “者”與動詞、形容詞或數(shù)詞結(jié)合,轉(zhuǎn)化為名詞性短語。

  值得注意的是,“者”字短語表示的不一定是“……人”,有些學(xué)生尚未引起足夠注意。

  本文“從者”是“隨從的人”,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善者”、“不善者”即是指物。

  內(nèi)容:引入儒家對君子的界定。學(xué)生討論什么樣的人才是君子。

  7第七則原文翻譯

  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孔子說:“志士仁人,不為求得保全性命以致?lián)p害仁德,而寧肯犧牲生命來成就仁德!

  知識點(diǎn)總結(jié):

 。ㄒ唬┏烧Z:志士仁人、殺身成仁

 。ǘ┱Z法

  連詞“以”表結(jié)果和表目的:

  求生以害仁(表結(jié)果)

  殺身以成仁(表目的)

論語原文及翻譯9

  【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謹(jǐn);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爾何如?”

  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赤,爾何如?”

  對曰:“非曰能之,愿學(xué)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

  “點(diǎn),爾何如?”

  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fēng)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diǎn)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注釋】

  1.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小孔子9歲。曾皙:姓曾,名點(diǎn),字子皙。曾參的父親,約小孔子20多歲。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歲。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小孔子42歲。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單用“侍”是陪伴者站著。用“侍坐”指雙方都坐著;陪侍長者閑坐

  2.率爾:輕率地、毫不思索地樣子。

  3.千乘(shèng)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能出車千乘的國家,在當(dāng)時是一個中等國家。

  4.?dāng)z:迫近。進(jìn)而作“夾”講。

  5.師旅:古時軍隊(duì)的編制。五百人為一“旅”,五旅為一“師”。后因以“師旅”為軍隊(duì)的通稱。

  6.饑饉:谷的不熟為“饑”,果蔬不熟為“饉”。

  7.比(bì)及:等到。

  8.方:正道。這里指辨別是非的道理。

  9.哂(shěn):笑。這里略含譏諷的意思。

  10.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家。方,見方,方圓。計(jì)量面積或體積的一種單位。面積一方即一丈見方。方六七十,即國土邊長為六七十里。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

  11.宗廟之事:指諸侯的祭祀活動。其中以祭祀祖宗為代表。祭祖必在宗廟(祖廟),故以“宗廟之事”泛指。

  12.如會同:或者在諸侯的盟會典禮中。如:或者,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會同:諸侯會盟。

  13.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禮服。章甫:禮帽。在這里都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14.希:通“稀”。指彈瑟的速度放慢,節(jié)奏逐漸稀疏。

  15.鏗(kēng)爾:鏗的一聲,琴瑟聲止住了。鏗:象聲詞。指彈瑟完畢時最后一聲高音。爾:“鏗”的詞尾。

  16.撰:述。

  17.莫(mù)春:指夏歷三月,天氣已轉(zhuǎn)暖的時節(jié)。莫:通假“暮”。

  18.冠者:古代男子二十歲時要舉行冠禮,束發(fā)、加帽,表示成人!肮谡摺敝赋赡耆恕

  19.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20.浴乎沂(yí):到沂河里去洗洗澡。乎:介詞,用法同“于”狀語后置,乎沂是狀語。沂,水名,在今山東曲阜縣南。此水因有溫泉流入,故暮春時即可人浴。

  21.風(fēng)乎舞雩(yú):到舞雩臺上吹吹風(fēng)。風(fēng):吹風(fēng),乘涼。名詞活用作動詞。舞雩。魯國祭天求雨的地方,設(shè)有壇,在今山東曲阜縣南。“雩”是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時要伴以音樂和舞蹈,故稱“舞雩”。

  22.與:贊許,同意。

  【譯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侍老師閑坐?鬃诱f:“因?yàn)槲冶饶銈兡昙o(jì)大一點(diǎn),你們不要認(rèn)為這樣就不說了。(你們)平時(總在)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輕率而急忙地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中等)國家,夾在(幾個)大國之間,有(別國)軍隊(duì)來侵略他,接連下來(國內(nèi))又有饑荒;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戰(zhàn),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樣?”

  冉有回答說:“一個縱橫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國),如果讓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至于他們的禮樂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夠的`,只好等待修養(yǎng)更高的人來推行了!

  “公西華,你怎么樣?”

  公西華回答說:“不敢說我能勝任,但是愿意學(xué)習(xí)。在宗廟祭祀的事務(wù)中,或者在諸侯會盟,朝見天子時,(我)愿意穿著禮服,戴著禮帽,做一個小的司儀。”

  “曾點(diǎn),你怎么樣?”

  (這時曾點(diǎn))彈琴的聲音(逐漸)稀疏了,鏗的一聲,放下琴起身,回答說:“(我)和他們?nèi)凰f的不一樣。”

  孔子說:“有什么關(guān)系呢?不過是各自談?wù)勛约旱闹鞠蛄T了!”

 。ㄔc(diǎn))說:“暮春時節(jié),穿上已經(jīng)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虛數(shù),泛指幾個)位成年人,六七個(虛數(shù),泛指幾個)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臺上吹風(fēng),(一路)唱著歌回來。”

  孔子長嘆一聲說:“我贊成曾點(diǎn)啊!”

 。ㄗ勇、冉有、公西華)三個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問:“(他們)三位的話怎么樣?”

  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罷了!”

  (曾皙)問:“您為什么笑子路呢?”

 。ǹ鬃樱┱f:“治理國家要用禮,可是他(子路)的話毫不謙讓,所以(我)笑他。難道冉求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怎么見得方圓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國家了呢?難道公西華講的不是國家大事嗎?宗廟祭祀,諸侯會盟和朝見天子,不是諸侯國間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華只能給諸侯做一個小相,那么誰能做大事呢?”

論語原文及翻譯10

  一、《論語》四則原文與譯文

  1、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

  翻譯:學(xué)習(xí)了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學(xué)習(xí),那就危險(xiǎn)了。

  2、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翻譯: 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識講,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為真知.此須經(jīng)過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篤行,方能發(fā)出.

  3、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翻譯: 子貢問說:“孔文子為什么(謚號)叫做‘文’呢?”孔子回答說:“(他)聰敏又愛好學(xué)習(xí),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他的謚號)叫做‘文’.”

  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翻譯: 學(xué)習(xí)知識或本領(lǐng),知道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接受得快,愛好它的不如對其有興趣的接受得快 。

  二、《論語》簡介

  《論語》:中國春秋時期一部語錄體散文集,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chuàng) “語錄體” 。南宋時,朱熹將它與《孟子》《大學(xué)》《中庸》合稱為“四書”。

  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仲弓,子夏,子貢和少數(shù)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潤色。故漢儒曰:章句發(fā)明始于子夏。

論語原文及翻譯11

  【原文】

  5·4 子貢問曰:“賜也何如?”子曰:“女,器也!痹唬骸昂纹饕?”曰:“瑚璉(1)也!

  【注釋】

  (1)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糧食用的器具。

  【譯文】

  子貢問孔子:“我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你呀,好比一個器具!弊迂曈謫枺骸笆鞘裁雌骶吣兀俊笨鬃诱f:“是瑚璉。”

  【評析】

  孔子把子貢比作瑚璉,肯定子貢有一定的才能,因?yàn)楹鳝I是古代祭器中貴重而華美的一種。但如果與上二章聯(lián)系起來分析,可見孔子看不起子貢,認(rèn)為他還沒有達(dá)到“君子之器”那樣的程度,僅有某一方面的才干。

  【原文】

  5·5 或曰:“雍(1)也仁而不佞(2)!弊釉唬骸把捎秘?御人以口給(3),屢憎于人,不知其仁(4)。焉用佞?”

  【注釋】

  (1)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學(xué)生。

  (2)佞:音nìng,能言善辯,有口才。

  (3)口給:言語便捷、嘴快話多。

  (4)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與否不可知。

  【譯文】

  有人說:“冉雍這個人有仁德但不善辯!笨鬃诱f:“何必要能言善辯呢?靠伶牙利齒和人辯論,常常招致別人的討厭,這樣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辯呢?”

  【評析】

  孔子針對有人對冉雍的評論,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rèn)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辯,伶牙利齒,這兩者在孔子觀念中是對立的。善說的人肯定沒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則不必有辯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原文】

  5·6 子使漆雕開(1)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說(2)。

  【注釋】

  (1)漆雕開:姓漆雕名開,字子開,一說字子若,生于公元前540年,孔子的門徒。

  (2)說:音yuè,同“悅”。

  【譯文】

  孔子讓漆雕開去做官。漆雕開回答說:“我對做官這件事還沒有信心!笨鬃勇犃撕芨吲d。

  【評析】

  孔子的教育方針是“學(xué)而優(yōu)則仕”,學(xué)到知識,就要去做官,他經(jīng)常向?qū)W生灌輸讀書做官的思想,鼓勵和推薦他們?nèi)プ龉?鬃幼屗膶W(xué)生漆雕開去做官,但漆雕開感到尚未達(dá)到“學(xué)而優(yōu)”的程度,急于做官還沒有把握,他想繼續(xù)學(xué)禮,晚點(diǎn)去做官,所以孔子很高興。

  【原文】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注釋】

  (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

  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鬃诱f:“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評析】

  孔子在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下,極力推行他的禮制、德政主張。但他也擔(dān)心自己的主張行不通,打算適當(dāng)?shù)臅r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認(rèn)為子路有勇,可以跟隨他一同前去,但同時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僅有勇而已。

  【原文】

  5·8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庇謫。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1)也,不知其仁也!薄扒笠埠稳?”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薄俺(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于朝(6),可使與賓客(7)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釋】

  (1)賦:兵賦,向居民征收的軍事費(fèi)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點(diǎn),大致相當(dāng)于后來城鎮(zhèn)。有一千戶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當(dāng)時大夫有車百乘,是采地中的較大者。

  (4)宰:家臣、總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華,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學(xué)生。

  (6)束帶立于朝:指穿著禮服立于朝廷。

  (7)賓客:指一般客人和來賓。

  【譯文】

  孟武伯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我不知道。”孟武伯又問?鬃诱f:“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問:“冉求這個人怎么樣?”孔子說:“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在一個有千戶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輛兵車的采邑里當(dāng)總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泵衔洳謫枺骸肮鞒嘤衷趺礃幽?”孔子說:“公西赤嘛,可以讓他穿著禮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貴賓,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評析】

  在這段文字中,孔子對自己的三個學(xué)生進(jìn)行評價,其評價標(biāo)準(zhǔn)就是“仁”。他說,他們有的可以管理軍事,有的可以管理內(nèi)政,有的可以辦理外交。在孔子看來,,他們雖然各有自己的專長,但所有這些專長都必須服務(wù)于禮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須以具備仁德情操為前提。實(shí)際上,他把“仁”放在更高的地位。

  【原文】

  5·9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1)?”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2),賜也聞一以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與(4)女弗如也!

  【注釋】

  (1)愈:勝過、超過。

  (2)十:指數(shù)的全體,舊注云:“一,數(shù)之?dāng)?shù);十,數(shù)之終。”

  (3)二:舊注云:“二者,一之對也!

  (4)與:贊同、同意。

  【譯文】

  孔子對子貢說:“你和顏回兩個相比,誰更好一些呢?”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和顏回相比呢?顏回他聽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我呢,知道一件事,只能推知兩件事!笨鬃诱f:“是不如他呀,我同意你說的,是不如他!

  【評析】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學(xué)生之一。他勤于學(xué)習(xí),而且肯獨(dú)立思考,能做到聞一知十,推知全體,融匯貫通。所以,孔子對他大加贊揚(yáng)。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能像顏回那樣,刻苦學(xué)習(xí),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學(xué)業(yè)上盡可能地事半功倍。

  【原文】

  5·10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1)之墻不可杇(2)也,于予與何誅(3)!”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4)改是!

  【注釋】

  (1)糞土:腐土、臟土。

  (2)杇:音wū,抹墻用的抹子。這里指用抹子粉刷墻壁。

  (3)誅:意為責(zé)備、批評。

  (4)與:語氣詞。

  【譯文】

  宰予白天睡覺?鬃诱f:“腐朽的木頭無法雕刻,糞土壘的墻壁無法粉刷。對于宰予這個人,責(zé)備還有什么用呢?”孔子說:“起初我對于人,是聽了他說的話便相信了他的行為;現(xiàn)在我對于人,聽了他講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在宰予這里我改變了觀察人的方法。”

  【評析】

  孔子的學(xué)生宰予白天睡覺,孔子對他大加非難。這件事并不似表面所說的那么簡單。結(jié)合前后篇章有關(guān)內(nèi)容可以看出,宰予對孔子學(xué)說存有異端思想,所以受到孔子斥責(zé)。此外,孔子在這里還提出判斷一個人的正確方法,即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原文及翻譯12

  原文: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

  富貴和顯貴,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是如果不用正當(dāng)?shù)氖侄蔚玫剿,君子是不會享有的。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如果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蝸頂[脫它,君子寧可不擺脫。君子如果違背了仁德的準(zhǔn)則,又憑什么成就他的名聲呢?君子不會有吃一頓飯的時間離開仁德,即使在匆忙緊迫的`情況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準(zhǔn)則,在顛沛流離的時候也一定與仁德同在。

  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xué)的樂趣。顏回的品質(zhì)是多么高尚!

  我整天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自得其樂。用不正當(dāng)?shù)氖侄蔚脕淼母毁F,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葉公向子路了解孔子的為人,子路沒有回答?鬃訉ψ勇氛f:“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而忘記了吃飯,樂于追求道義而忘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等。”

  曾子說:“有抱負(fù)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jiān)定,因?yàn)樗缲?fù)著重大的使命(或責(zé)任),路途又很遙遠(yuǎn)。把實(shí)現(xiàn)‘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yuǎn)嗎?”

  孔子在陳國斷絕了糧食,跟從的人都餓病了,躺著不能起來。子路生氣地來見孔子說:“君子也有困窘?jīng)]有辦法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窘時還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會胡作非為。”

  孔子說:“志士仁人決不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損害仁義的事情,而是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注釋:

  富:財(cái)物多,富裕。

  貴:地位高,顯貴。

  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徑。

  惡乎:憑什么。

  無:沒有。

  違:離開,避開。

  于是:于,在;是,這。

  也:語氣助詞,表停頓。

  堪:經(jīng)得起,忍受。

  疏食:粗糧。

  曲肱:彎著胳膊作枕頭。

  對:回答。

  奚:疑問代詞,為什么。

  任:擔(dān)子。

  已:停止,完畢。

論語原文及翻譯13

  朱熹原文 | 論語集注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之與之與,平聲,下同。子禽,姓陳,名亢。子貢,姓端木,名賜。皆孔子弟子;蛟唬骸翱海迂暤茏!蔽粗胧。抑,反語辭。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溫,和厚也。良,易直也。恭,莊敬也。儉,節(jié)制也。讓,謙遜也。五者,夫子之盛德光輝接于人者也。其諸,語辭也。人,他人也。言夫子未嘗求之,但其德容如是,故時君敬信,自以其政就而問之耳,非若他人必求之而后得也。圣人過化存神之妙,未易窺測,然即此而觀,則其德盛禮恭而不愿乎外,亦可見矣。學(xué)者所當(dāng)潛心而勉學(xué)也。謝氏曰:“學(xué)者觀于圣人威儀之間,亦可以進(jìn)德矣。若子貢亦可謂善觀圣人矣,亦可謂善言德行矣。今去圣人千五百年,以此五者想見其形容,尚能使人興起,而況于親炙之者乎?”張敬夫曰:“夫子至是邦必聞其政,而未有能委國而授之以政者。蓋見圣人之儀刑而樂告之者,秉彝好德之良心也,而私欲害之,是以終不能用耳。”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毙校ヂ!鸶冈冢硬坏米詫,而志則可知。父沒,然后其行可見。故觀此足以知其人之善惡,然又必能三年無改于父之道,乃見其孝,不然,則所行雖善,亦不得為孝矣。○尹氏曰:“如其道,雖終身無改可也。如其非道,何待三年。然則三年無改者,孝子之心有所不忍故也!庇问显唬骸叭隉o改,亦謂在所當(dāng)改而可以未改者耳。”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禮者,天理之節(jié)文,人事之儀則也。和者,從容不迫之意。蓋禮之為體雖嚴(yán),而皆出于自然之理,故其為用,必從容而不迫,乃為可貴。先王之道,此其所以為美,而小事大事無不由之也。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背猩衔亩,如此而復(fù)有所不行者,以其徒知和之為貴而一于和,不復(fù)以禮節(jié)之,則亦非復(fù)理之本然矣,所以流蕩忘反,而亦不可行也。程子曰:“禮勝則離,故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以斯為美,而小大由之。樂勝則流,故有所不行者,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狈妒显唬骸胺捕Y之體主于敬,而其用則以和為貴。敬者,禮之所以立也;和者,樂之所由生也。若有子可謂達(dá)禮樂之本矣。”愚謂嚴(yán)而泰,和而節(jié),此理之自然,禮之全體也。毫厘有差,則失其中正,而各倚于一偏,其不可行均矣。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fù)也;恭近于禮,遠(yuǎn)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近、遠(yuǎn),皆去聲。信,約信也。義者,事之宜也。復(fù),踐言也。恭,致敬也。禮,節(jié)文也。因,猶依也。宗,猶主也。言約信而合其宜,則言必可踐矣。致恭而中其節(jié),則能遠(yuǎn)恥辱矣。所依者不失其可親之人,則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此言人之言行交際,皆當(dāng)謹(jǐn)之于始而慮其所終,不然,則因仍茍且之間,將有不勝其自失之悔者矣。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焙,去聲。不求安飽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盡其所有余也。然猶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則可謂好學(xué)矣。凡言道者,皆謂事物當(dāng)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尹氏曰:“君子之學(xué),能是四者,可謂篤志力行者矣。然不取正于有道,未免有差,如楊墨學(xué)仁義而差者也,其流至于無父無君,謂之好學(xué)可乎?”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睒,音洛。好,去聲。諂,卑屈也。驕,矜肆也。常人溺于貧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無諂無驕,則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貧富之外也。凡曰可者,僅可而有所未盡之辭也。樂則心廣體胖而忘其貧,好禮則安處善,樂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貢貨殖,蓋先貧后富,而嘗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為問。而夫子答之如此,蓋許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渌怪^與?”磋,七多反。與,平聲。詩衛(wèi)風(fēng)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fù)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fù)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貢自以無諂無驕為至矣,聞夫子之言,又知義理之無窮,雖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詩以明之。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往者,其所已言者。來者,其所未言者。愚按:此章問答,其淺深高下,固不待辨說而明矣。然不切則磋無所施,不琢則磨無所措。故學(xué)者雖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極致;亦不可騖于虛遠(yuǎn),而不察切己之實(shí)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币显唬骸熬忧笤谖艺,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則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為患也!

  翻譯

  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夫人欲盡處,天理流行”,“其胸次悠然,直與天地萬物上下同流”,指出了道學(xué)家追求的境界。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注釋]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奇言,善其色,致飾于外,務(wù)以說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處應(yīng)釋為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

  鮮:少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的人心就很少了!

 。墼u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學(xué)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xiàn)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么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歡言巧語,工于辭令。儒家崇尚質(zhì)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yīng)謹(jǐn)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后說,反對說話辦事隨心所欲,只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shí)際行動,特別強(qiáng)調(diào)人應(yīng)當(dāng)言行一致,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shí)態(tài)度和質(zhì)樸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內(nèi)容。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圩⑨專

  曾子: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生于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是被魯國滅亡了的鄫國貴族的后代。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以孝子出名。據(jù)說《孝經(jīng)》就是他撰寫的。

  三。菏,檢查、察看。三省有幾種解釋:一是三次檢查;二是從三個方面檢查;三是多次檢查。其實(shí),古代在有動作性的動詞前加上數(shù)字,表示動作頻率多,不必認(rèn)定為三次。

  忠:舊注曰:近己之謂忠。此處指對人應(yīng)當(dāng)盡心竭力。

  信:舊注曰:信者,誠也。以誠實(shí)之謂信。要求人們按照禮的規(guī)定相互守信,以調(diào)整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

  傳不習(xí):傳,舊注曰:受之于師父之傳。老師傳授給自己的。習(xí),與 “學(xué)而時習(xí)之”的習(xí)字一樣,指溫習(xí)、實(shí)習(xí)、演習(xí)等。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shí)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xué)業(yè)是不是復(fù)習(xí)了呢?”

  [評析]

  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講的自省,則是自我修養(yǎng)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時代,社會變化十分劇烈,反映在意識領(lǐng)域中,即人們的思想信仰開始發(fā)生動搖,傳統(tǒng)觀念似乎已經(jīng)在人們的頭腦中出現(xiàn)危機(jī)。于是,曾參提出了“反省內(nèi)求”的修養(yǎng)辦法,不斷檢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墩撜Z》書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jìn)行自我批評,加強(qiáng)個人思想修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地各種錯誤。這種自省的道德修養(yǎng)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yàn)樗貏e強(qiáng)調(diào)進(jìn)行修養(yǎng)的自覺性。

  在本章中,曾子還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疇。忠的特點(diǎn)是一個“盡”字,辦事辦力,死而后已。如后來儒家所說的那樣,“盡己之謂忠”!盀槿酥\而不忠乎,是泛指對一切人,并非專指君主。就是指對包括君主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盡力幫助。因此, “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疇,不止用于君臣關(guān)系。至于漢代以后逐漸將“忠”字演化為“忠君”,這既與儒家的忠有關(guān)聯(lián),又有重要的區(qū)別。“信”的涵義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內(nèi)容是誠實(shí)不欺,用來處理上下等級和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信特別與言論有關(guān),表示說真話,說話算數(shù)。這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基石。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注解]

  道:一本作“導(dǎo)”,作動詞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千乘之國:乘,意為輛。這里指古代軍隊(duì)的基層單位。每乘擁有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車上甲士3人,車下步卒72人,后勤人員25人,共計(jì)100人。千乘之國,指擁有1000輛戰(zhàn)車的國家,即為諸侯國。春秋時代,戰(zhàn)爭頻仍,所以國家的強(qiáng)弱都用車輛的數(shù)目來計(jì)算。在孔子時代,千乘之國已經(jīng)不是大國。

  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個人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待所從事的事務(wù)要謹(jǐn)慎專一、兢兢業(yè)業(yè)。

  愛人:古代“人”的含義有廣義與狹義的區(qū)別。廣義的“人”,指一切人群;狹義的“人”,僅指士大夫以上各個階層的人。此處的“人”與“民”相對而言,可見其用法為狹義。

  使民以時:時指農(nóng)時。古代百姓以農(nóng)業(yè)為祝,這是說要役使百姓按照農(nóng)時耕作與收獲。

 。圩g文]

  孔子說:“治理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就要嚴(yán)謹(jǐn)認(rèn)真地辦理國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誠實(shí)無欺,節(jié)約財(cái)政開支而又愛護(hù)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誤農(nóng)時”。

 。墼u析]

  孔子在文章中所說的話,主要是對國家的執(zhí)政者而言的,是關(guān)于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他講了三個方面的問題,即要求統(tǒng)治者嚴(yán)肅認(rèn)真地辦理國家各方面事務(wù),恪守信用;節(jié)約用度,愛護(hù)官吏;役使百姓應(yīng)注意不誤農(nóng)時等。這是治國安邦的基本點(diǎn)。

  康有為說,孔子的學(xué)說是“愛人”,泛愛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說的“愛人”則非此意。他所說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對象?梢,“愛人”不是愛一切人,而只是愛統(tǒng)治集團(tuán)中的人。“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會思想。但這與“愛人”與否則無太大干系。從另一個角度說,孔子這里是為統(tǒng)治者治理國家,統(tǒng)治百姓出謀劃策。

論語原文及翻譯14

  一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注釋】

  罕:稀少,很少。

  與:贊同、肯定。

  【譯文】

  孔子很少談到利益,卻贊成天命和仁德。

  【評析】

  “子罕言利”,說明孔子對“利”的輕視。在《論語》書中,我們也多處見到他談“利”的問題,但基本上主張“先義后利”、“重義輕利”,可以說孔子很少談“利”。此外,本章說孔子贊同“命”和“仁”,表明孔子對此是十分重視的。孔子講“命”,常將“命”與“天”相連,即“天命”,這是孔子思想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鬃舆講“仁”,這里其思想的核心。對此,我們在前面的章節(jié)中也已評論,請參閱。

  二

  達(dá)巷黨人曰:“大哉孔子!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弊勇勚,謂門弟子曰:“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

  【注釋】

  達(dá)巷黨人:古代五百家為一黨,達(dá)巷是黨名。這是說達(dá)巷黨這地方的人。

  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學(xué)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來稱道他。

  【譯文】

  達(dá)巷黨這個地方有人說:“孔子真?zhèn)ゴ蟀!他學(xué)問淵博,因而不能以某一方面的專長來稱贊他!笨鬃勇犝f了,對他的學(xué)生說:“我要專長于哪個方面呢?駕車呢?還是射箭呢?我還是駕車吧。”

  【評析】

  對于本章里“博學(xué)而無所成名一句”的解釋還有一種,即“學(xué)問廣博,可惜沒有一藝之長以成名。”持此說的人認(rèn)為,孔子表面上偉大,但實(shí)際上算不上博學(xué)多識,他什么都懂,什么都不精。對此說,我們覺得似乎有些求全責(zé)備之嫌了。

  三

  子曰:“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

  【注釋】

  麻冕:麻布制成的禮帽。

  純:絲綢,黑色的絲。

  儉:儉省,麻冕費(fèi)工,用絲則儉省。

  拜下:大臣面見君主前,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

  泰:這里指驕縱、傲慢。

  【譯文】

  孔子說:“用麻布制成的禮帽,符合于禮的規(guī)定,F(xiàn)在大家都用黑絲綢制作,這樣比過去節(jié)省了,我贊成大家的作法。(臣見國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這也是符合于禮的,F(xiàn)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這是驕縱的表現(xiàn)。雖然與大家的作法不一樣,我還是主張先在堂下拜!

  【評析】

  孔子贊同用比較儉省的黑綢帽代替用麻織的帽子這樣一種作法,但反對在面君時只在堂上跪拜的作法,表明孔子不是頑固地堅(jiān)持一切都要合乎于周禮的規(guī)定,而是在他認(rèn)為的原則問題上堅(jiān)持己見,不愿作出讓步,因跪拜問題涉及“君主之防”的大問題,與戴帽子有根本的區(qū)別。

  四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釋】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執(zhí)己見。

  我:這里指自私之心。

  【譯文】

  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簺]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shí)現(xiàn)的期望,沒有固執(zhí)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評析】

  “絕四”是孔子的一大特點(diǎn),這涉及人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念。人只有首先做到這幾點(diǎn)才可以完善道德,修養(yǎng)高尚的人格。

  五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釋】

  畏于匡:匡,地名,在今河南省長垣縣西南。畏,受到威脅。公元前496年,孔子從衛(wèi)國到陳國去經(jīng)過匡地?锶嗽艿紧攪柣⒌穆訆Z和殘殺?鬃拥南嗝才c陽虎相像,匡人誤以孔子就是陽虎,所以將他圍困。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西周開國之君周武王的父親,是孔子認(rèn)為的古代圣賢之一。

  茲:這里,指孔子自己。

  后死者:孔子這里指自己。

  與:同“舉”,這里是掌握的意思。

  如予何:奈我何,把我怎么樣。

  【譯文】

  孔子被匡地的人們所圍困時,他說:“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禮樂文化不都體現(xiàn)在我的身上嗎?上天如果想要消滅這種文化,那我就不可能掌握這種文化了;上天如果不消滅這種文化,那么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樣呢?”

  【評析】

  外出游說時被圍困,這對孔子來講已不是第一次,當(dāng)然這次是誤會。但孔子有自己堅(jiān)定的信念,他強(qiáng)調(diào)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認(rèn)為自己是周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不過,當(dāng)孔子屢遭困厄時,他也感到人力的局限性,而把決定作用歸之于天,表明他對“天命”的認(rèn)可。

  六

  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弊勇勚,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釋】

  太宰:官名,掌握國君宮廷事務(wù)。這里的太宰,有人說是吳國的太宰伯,但不能確認(rèn)。

  縱:讓,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賤的事情。

  【譯文】

  太宰問子貢說:“孔夫子是位圣人吧?為什么這樣多才多藝呢?”子貢說:“這本是上天讓他成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藝!笨鬃勇牭胶笳f:“太宰怎么會了解我呢?我因?yàn)樯倌陼r地位低賤,所以會許多卑賤的技藝。君子會有這么多的技藝嗎?不會多的。”

  【評析】

  作為孔子的學(xué)生,子貢認(rèn)為自己的老師是天才,是上天賦予他多才多藝的。但孔子這里否認(rèn)了這一點(diǎn)。他說自己少年低賤,要謀生,就要多掌握一些技藝,這表明,當(dāng)時孔子并不承認(rèn)自己是圣人。

  牢曰:“子云,‘吾不試,故藝'!

  【注釋】

  牢:鄭玄說此人系孔子的學(xué)生,但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未見此人。

  試:用,被任用。

  【譯文】

  子牢說:“孔子說過,‘我(年輕時)沒有去做官,所以會許多技藝'。”

  【評析】

  這一章與上一章的內(nèi)容相關(guān)聯(lián),同樣用來說明孔子“我非生而知之”的思想。他不認(rèn)為自己是“圣人”,也不承認(rèn)自己是“天才”,他說他的多才多藝是由于年輕時沒有去做官,生活比較清貧,所以掌握了這許多的謀生技藝。

  八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注釋】

  鄙夫:孔子稱鄉(xiāng)下人、社會下層的人。

  空空如也:指孔子自己心中空空無知。

  叩:叩問、詢問。

  兩端:兩頭,指正反、始終、上下方面。

  竭:窮盡、盡力追究。

  【譯文】

  孔子說:“我有知識嗎?其實(shí)沒有知識。有一個鄉(xiāng)下人問我,我對他談的問題本來一點(diǎn)也不知道。我只是從問題的兩端去問,這樣對此問題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評析】

  孔子本人并不是高傲自大的人。事實(shí)也是如此。人不可能對世間所有事情都十分精通,因?yàn)槿说木Ξ吘故怯邢薜。但孔子有一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就是“叩其兩端而竭”,只要抓住問題的兩個極端,就能求得問題的解決。這種方法,體現(xiàn)了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種十分有意義的思想方法。

  九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注釋】

  鳳鳥: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傳說鳳鳥在舜和周文王時代都出現(xiàn)過,它的出現(xiàn)象征著“圣王”將要出世。

  河不出圖:傳說在上古伏羲氏時代,黃河中有龍馬背負(fù)八卦圖而出。它的出現(xiàn)也象征著“圣王”將要出世。

  【譯文】

  孔子說:“鳳鳥不來了,黃河中也不出現(xiàn)八卦圖了。我這一生也就完了吧!”

  【評析】

  孔子為了恢復(fù)禮制而辛苦奔波了一生。到了晚年,他看到周禮的恢復(fù)似乎已經(jīng)成為泡影,于是發(fā)出了以上的哀嘆。從這幾句話來看,孔子到了晚年,他頭腦中的宗教迷信思想比以前更為嚴(yán)重。

  十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

  【注釋】

  齊衰:音zīcuī,喪服,古時用麻布制成。

  冕衣裳者:冕,官帽;衣,上衣;裳,下服,這里統(tǒng)指官服。冕衣裳者指貴族。

  瞽:音gǔ,盲。

  作:站起來,表示敬意。

  趨:快步走,表示敬意。

  【譯文】

  孔子遇見穿喪服的人,當(dāng)官的人和盲人時,雖然他們年輕,也一定要站起來,從他們面前經(jīng)過時,一定要快步走過。

  【評析】

  孔子對于周禮十分熟悉,他知道遇到什么人該行什么禮,對于尊貴者、家有喪事者和盲者,都應(yīng)禮貌待之?鬃又赃@樣做,也說明他極其尊崇“禮”,并盡量身體力行,以恢復(fù)禮治的理想社會。

  十一

  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jiān),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注釋】

  喟:音kuì,嘆息的樣子。

  彌:更加,越發(fā)。

  鉆:鉆研。

  瞻:音zh。,視、看。

  循循然善誘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誘,勸導(dǎo),引導(dǎo)。

  卓爾:高大、超群的樣子。

  末由:末,無、沒有。由,途徑,路徑。這里是沒有辦法的意思。

  【譯文】

  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xué)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粗孟裨谇懊,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dǎo)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jié)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xué)習(xí)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jìn)的路徑了!

  【評析】

  顏淵在本章里極力推崇自己的老師,把孔子的學(xué)問與道德說成是高不可攀。此外,他還談到孔子對學(xué)生的教育方法,“循循善誘”則成為日后為人師者所遵循的原則之一。

  十二

  子疾病,子路使門人為臣。病間,曰:“久矣哉,由之行詐也。無臣而為有臣。吾誰欺?欺天乎?且予與其死于臣之手也,無寧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縱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注釋】

  為臣:臣,指家臣,總管?鬃赢(dāng)時不是大夫,沒有家臣,但子路叫門人充當(dāng)孔子的家臣,準(zhǔn)備由此人負(fù)責(zé)總管安葬孔子之事。

  病間:病情減輕。

  無寧:寧可!盁o”是發(fā)語詞,沒有意義。

  大葬:指大夫的葬禮。

  【譯文】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派了(孔子的)門徒去作孔子的家臣,(負(fù)責(zé)料理后事,)后來,孔子的病好了一些,他說:“仲由很久以來就干這種弄虛作假的事情。我明明沒有家臣,卻偏偏要裝作有家臣,我騙誰呢?我騙上天吧?與其在家臣的侍候下死去,我寧可在你們這些學(xué)生的侍候下死去,這樣不是更好嗎?而且即使我不能以大夫之禮來安葬,難道就會被丟在路邊沒人埋嗎?”

  【評析】

  儒家對于葬禮十分重視,尤其重視葬禮的'等級規(guī)定。對于死去的人,要嚴(yán)格地按照周禮的有關(guān)規(guī)定加以埋葬。不同等級的人有不同的安葬儀式,違反了這種規(guī)定,就是大逆不道。孔子反對學(xué)生們按大夫之禮為他辦理喪事,是為了恪守周禮的規(guī)定。

  十三

  子貢曰:“有美玉于斯,韞匵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

  【注釋】

  韞匵:音yùndù,收藏物件的柜子。

  善賈:識貨的商人。

  沽:賣出去。

  【譯文】

  子貢說:“這里有一塊美玉,是把它收藏在柜子里呢?還是找一個識貨的商人賣掉呢?”孔子說:“賣掉吧,賣掉吧!我正在等著識貨的人呢!

  【評析】

  “待賈而沽”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孔子自稱是“待賈者”,他一方面四處游說,以宣傳禮治天下為己任,期待著各國統(tǒng)治者能夠行他之道于天下;另一方面,他也隨時準(zhǔn)備把自己推上治國之位,依靠政權(quán)的力量去推行禮。因此,本章反映了孔子求仕的心理。

  十四

  子欲居九夷;蛟唬骸奥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釋】

  九夷:中國古代對于東方少數(shù)民族的通稱。

  陋:鄙野,文化閉塞,不開化。

  【譯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說:“那里非常落后閉塞,不開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說:“有君子去位,就不閉塞落后了!

  【評析】

  中國古代,中原地區(qū)的人把居住在東面的人們稱為夷人,認(rèn)為此地閉塞落后,當(dāng)?shù)厝艘灿廾敛婚_化?鬃釉诨卮鹉橙说膯栴}時說,只要有君子去這些地方住,傳播文化知識,開化人們的愚蒙,那么這些地方就不會閉塞落后了。

  十五

  子曰:“吾自衛(wèi)反魯,然后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注釋】

  自衛(wèi)反魯: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冬,孔子從衛(wèi)國返回魯國,結(jié)束了14年游歷不定的生活。

  樂正:調(diào)整樂曲的篇章。

  雅頌:這是《詩經(jīng)》中兩類不同的詩的名稱。也是指雅樂、頌樂等樂曲名稱。

  【譯文】

  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返回到魯國以后,樂才得到整理,雅樂和頌樂各有適當(dāng)?shù)陌才拧!?/p>

  十六

  子曰:“出則事公卿,入則事父兄,喪事不敢不勉,不為酒困,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喪事不敢不盡力去辦,不被酒所困,這些事對我來說有什么困難呢?”

  【評析】

  “出則事公卿”,是為國盡忠;“入則事父兄”,是為長輩盡孝。忠與孝是孔子特別強(qiáng)調(diào)的兩個道德規(guī)范。它是對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這方面的身體力行者。在這里,孔子說自己已經(jīng)基本上做到了這幾點(diǎn)。

  十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譯文】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不分晝夜地向前流去。”

  十八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過像好色那樣好德的人!

  十九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jìn),吾往也。

  【注釋】

  簣:音kuì,土筐。

  【譯文】

  孔子說:“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這時停下來,那是我自己要停下來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雖然只倒下一筐,這時繼續(xù)前進(jìn),那是我自己要前進(jìn)的!

  【評析】

  孔子在這里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勵自己和學(xué)生們無論在學(xué)問和道德上,都應(yīng)該是堅(jiān)持不懈,自覺自愿。這對于立志有所作為的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對人的道德品質(zhì)的塑造。

  二十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

  【譯文】

  孔子說:“聽我說話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顏回一個人吧!”

論語原文及翻譯15

  原文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原文翻譯

  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去做官!

  作品賞析

  古代以面向南為尊位,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這里孔子是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在《先進(jìn)》篇里,孔子將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學(xué)科“德行”之內(nèi),認(rèn)為他已經(jīng)具備為官的基本條件。這是孔子實(shí)行他的“學(xué)而優(yōu)則仕”這一教育方針的典型事例。

  原文

  62 仲弓問子桑伯子(1)。子曰:“可也,簡(2)!敝俟唬骸熬泳(3)而行簡(4),以臨(5)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6)大(7)簡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釋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

  (2)簡:簡要,不煩瑣。

  (3)居敬:為人嚴(yán)肅認(rèn)真,依禮嚴(yán)格要求自己。

  (4)行簡:指推行政事簡而不繁。

  (5)臨:面臨、面對。此處有“治理”的意思。

  (6)無乃:豈不是。

  (7)大:同“太”。

  原文翻譯

  仲弓問孔子: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鬃诱f:“此人還可以,辦事簡要而不煩瑣!敝俟f:“居心恭敬嚴(yán)肅而行事簡要,像這樣來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嗎?(但是)自己馬馬虎虎,又以簡要的方法辦事,這豈不是太簡單了嗎?”孔子說:“冉雍,這話你說得對!

  作品賞析

  孔子方張辦事簡明扼要,不煩瑣,不拖拉,果斷利落。不過,任何事情都不可太過分。如果在辦事時,一味追求簡要,卻馬馬虎虎,就有些不夠妥當(dāng)了。所以,孔子聽完仲弓的話以后,認(rèn)為仲弓說得很有啟發(fā)。

  原文

  63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xué)?”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xué),不遷怒(1),不貳過(2),不幸短命死矣(3)。今也則亡(4),未聞好學(xué)者也!

  注釋

  (1)不遷怒:不把對此人的怒氣發(fā)泄到彼人身上。

  (2)不貳過:“貳”是重復(fù)、一再的意思。這是說不犯同樣的錯誤。

  (3)短命死矣:顏回死時年僅31歲。

  (4)亡:同“無”。

  原文翻譯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xué)生中誰是最好學(xué)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xué)生好學(xué),他從不遷怒于別人,也從不重犯同樣的過錯。不幸短命死了。現(xiàn)在沒有那樣的人了,沒有聽說誰是好學(xué)的!

  作品賞析

  這里,孔子極為稱贊他的得意門生顏回,認(rèn)為他好學(xué)上進(jìn),自顏回死后,已經(jīng)沒有如此好學(xué)的人了。在孔子對顏回的評價中,他特別談到不遷怒、不貳過這兩點(diǎn),也從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學(xué)生,重在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情操。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64 子華(1)使于齊,冉子(2)為其母請粟(3)。子曰:“與之釜(4)!闭堃妗T唬骸芭c之庾(5)。”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6)急不濟(jì)富。”

  注釋

  (1)子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孔子的學(xué)生,比孔子小42歲。

  (2)冉子:冉有,在《論語》書中被孔子弟子稱為“子”的只有四五個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與米連用時,粟指帶殼的谷粒,去殼以后叫做米;粟字單用時,就是指米了。

  (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約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周:周濟(jì)、救濟(jì)。

  原文翻譯

  子華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bǔ)助一些谷米?鬃诱f:“給他六斗四升!比角笳埱笤僭黾右恍?鬃诱f:“再給他二斗四升!比角髤s給他八十斛。孔子說:“公西赤到齊國去,乘坐著肥馬駕的車子,穿著又暖和又輕便的皮袍。我聽說過,君子只是周濟(jì)急需救濟(jì)的人,而不是周濟(jì)富人的人。”

  作品賞析

  孔子主張“君子周急不濟(jì)富”,這是從儒家“仁愛”思想出發(fā)的?鬃拥摹皭廴恕睂W(xué)說,并不是狹隘的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認(rèn)為,周濟(jì)的只是窮人而不是富人,應(yīng)當(dāng)“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這種思想符合于人道主義。

  原文

  65 原思(1)為之宰(2),與之粟九百(3),辭。子曰:“毋,以與爾鄰里鄉(xiāng)黨(4)乎!”

  注釋

  (1)原思:姓原名憲,字子思,魯國人?鬃拥膶W(xué)生,生于公元前515年?鬃釉隰攪嗡痉ü俚臅r候,原思曾做他家的總管。

  (2)宰:家宰,管家。

  (3)九百:沒有說明單位是什么。

  (4)鄰里鄉(xiāng)黨:相傳古代以五家為鄰,25家為里,12500家為鄉(xiāng),500家為黨。此處指原思的同鄉(xiāng),或家鄉(xiāng)周圍的百姓。

  原文翻譯

  原思給孔子家當(dāng)總管,孔子給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辭不要。孔子說:“不要推辭。(如果有多的,)給你的鄉(xiāng)親們吧!

  作品賞析

  以“仁愛”之心待人,這是儒家的傳統(tǒng)?鬃犹岢軡(jì)貧困者,是極富同情心的做法。這與上一章的內(nèi)容可以聯(lián)系起來思考。

  原文

  66 子謂仲弓,曰:“犁牛(1)為之骍且角(2)。雖欲勿用(3),山川(4)棒舍諸(5)?”

  注釋

  (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農(nóng)代替,系紅毛長角,單獨(dú)飼養(yǎng)的。

  (2)骍且角:骍:音xīn,紅色。祭祀用的牛,毛色為紅,角長得端正。

  (3)用:用于祭祀。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層統(tǒng)治者。

  (5)其舍諸:其,有“怎么會”的意思。舍,舍棄。諸,“之于”二字的合音。

  原文翻譯

  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說:“耕牛產(chǎn)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

  作品賞析

  孔子認(rèn)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應(yīng)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就會受到重用。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作為統(tǒng)治者來講,選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拋棄賢才,反映了舉賢才的思想和反對任人唯親的主張。

  原文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1)不違仁,其余則日月(2)至焉而已矣!

  注釋

  (1)三月:指較長的時間。

  (2)日月:指較短的時間。

  原文翻譯

  孔子說:“顏回這個人,他的心可以在長時間內(nèi)不離開仁德,其余的學(xué)生則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做到仁而已!

  作品賞析

  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對孔子以“仁”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將“仁”貫穿于自己的行動與言論當(dāng)中。所以,孔子贊揚(yáng)他“三月不違仁”,而別的學(xué)生“則日月至焉而已。”

  原文

  68 季康子(1)問:“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子曰:“由也果(2),于從政乎何有?”曰:“賜也可使從政也與?”曰:“財(cái)也達(dá)(3),于從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從政也與?”曰:“求也藝(4),于從政乎何有?”

  注釋

  (1)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繼其父為魯國正卿,此時孔子正在各地游說。8年以后,孔子返回魯國,冉求正在幫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鬃佑谑菍Υ巳俗龀隽嗽u價。

  (2)果:果斷、決斷。

  (3)達(dá):通達(dá)、順暢。

  (4)藝:有才能技藝。

  原文翻譯

  季康子問孔子:“仲由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仲由做事果斷,對于管理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季康子又問:“端木賜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端木賜通達(dá)事理,對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難呢?“又問:“冉求這個人,可以讓他管理國家政事嗎?”孔子說:“冉求有才能,對于管理國家政事有什么困難呢?”

  作品賞析

  端木賜、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學(xué)生,他們在從事國務(wù)活動和行政事務(wù)方面,都各有其特長?鬃铀囵B(yǎng)的人才,就是要能夠輔佐君主或大臣從事政治活動。在本章里,孔子對他的三個學(xué)生都給予較高評價,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擔(dān)任重要職務(wù)的能力。

  原文

  69 季氏使閔子騫(1)為費(fèi)(2)宰,閔子騫曰:“善為我辭焉!如有復(fù)我(3)者,則吾必在汶上(4)矣!

  注釋

  (1)閔子騫:姓閔名損,字子騫,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比孔子小15歲。

  (2)費(fèi):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東費(fèi)縣西北一帶。

  (3)復(fù)我:再來召我。

  (4)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東大汶河,當(dāng)時流經(jīng)齊、魯兩國之間。在汶上,是說要離開魯國到齊國去。

  原文翻譯

  季氏派人請閔子騫去做費(fèi)邑的長官,閔子騫(對來請他的人)說:“請你好好替我推辭吧!如果再來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邊去了。”

  作品賞析

  宋代人儒朱熹對閔子騫的這一做法極表贊賞,他說:處亂世,遇惡人當(dāng)政,“剛則必取禍,柔則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從都要受害,又剛又柔,剛?cè)嵯酀?jì),才能應(yīng)付自如,保存實(shí)力。這種態(tài)度才能處亂世而不驚,遇惡人而不辱,是極富智慧的處世哲學(xué)。

  原文

  610 伯牛(1)有疾,子問之,自牖(2)執(zhí)其手,曰:“亡之(3),命矣夫(4),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釋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魯國人,孔子的學(xué)生。孔子認(rèn)為他的“德行”較好。

  (2)牖:音yǒu,窗戶。

  (3)亡夫:一作喪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語氣詞,相當(dāng)于“吧”。

  原文翻譯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從窗戶外面握著他的手說:“喪失了這個人,這是命里注定的吧!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啊,這樣的人竟會得這樣的病!”

【論語原文及翻譯】相關(guān)文章:

論語原文及翻譯05-06

論語原文注釋及翻譯02-28

[集合]論語原文注釋及翻譯02-29

論語原文翻譯注釋02-29

論語十則翻譯04-25

《論語》十則翻譯04-26

于園原文及翻譯07-28

列子 原文及翻譯07-29

《玄鳥》原文及翻譯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