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原文、賞析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1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作者為宋朝文學(xué)家辛棄疾。其全文如下: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前言」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是宋代詞人辛棄疾的作品。作者歸宋十幾年,雖然感嘆時光飛逝,壯志難酬,但是對于抗金大業(yè)依然充滿信心,滿懷希望。這首詞表面是為葉衡而作,但是實際上卻是在為作者自己抒發(fā)感情。
「注釋」
。1)葉丞相:即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葉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稱丞相,應(yīng)該是后來追加的。
。2)青山欲共高人語: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高人:高雅的人。聯(lián)翩:接連不斷的樣子。
。3)低回:徘徊不進(jìn)的樣子。
。4)愁中白:白居易《白鷺》:“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翻譯」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談,像萬馬奔騰一樣接連而來。卻在煙雨中徘徊,遲遲不能到達(dá)。人們都說頭上的白發(fā)是因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渾身白色的沙鷗,它們豈非渾身都充滿了愁緒啊。
「鑒賞」
上闋寫賞心亭的所見所感。賞心亭,據(jù)《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遍_頭兩句由寫山到寫人,緊緊扣住了題目。蒼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談,他們聯(lián)翩而來絡(luò)繹不絕,有似萬馬奔騰.它們在茫茫的煙雨中迷了路,徘徊起來,眼看著臨近了,卻終于沒能到達(dá)跟前.暗示著自己雖有才卻不得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高人即葉衡。青山有情,高人難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賞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話要向他傾訴呵。其勢如萬馬奔騰,接連不斷。不說人之眺山,而說山之就人,這就把靜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而且對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襯作用。詞里為什么對葉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繪呢?因為葉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戰(zhàn)派官員!端问贰と~衡傳》說他“得治兵之要”。葉衡對作者極為賞識,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即是對葉衡推薦的 ,以后又向朝廷極力推薦他“ 慷慨有大略”。對于這樣一位“經(jīng)綸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詞人怎能不謳歌感激呢?三、四兩句借煙雨之景,轉(zhuǎn)突兀奇崛之筆而為低徊宛轉(zhuǎn)之波,充分表現(xiàn)了無限的悵惘,無窮的感慨,可以說是寄托遙深。葉衡主戰(zhàn),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對,他收復(fù)失地的大計遇到了極大的阻力,詞人也就由希望變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萬馬奔騰而來,那么它們又何嘗不象沖鋒陷陣的鐵騎呢?詞人是多么渴望能揮戈躍馬馳騁疆場呵!可惜,轉(zhuǎn)眼之間又煙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無數(shù)青山也只象是萬馬在煙雨中低徊不前 。“望來終不來”寫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說愁,而愁極深;雖極感慨,仍以蘊藉出之。
下闋,由眺望青山之悵惘陡轉(zhuǎn)而為揶揄沙鷗之詼諧,但曲斷意不斷,其脈絡(luò)仍清晰可見。雖著筆輕快,實則發(fā)自積郁。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由此愁悶變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水上的沙鷗通體皆白,豈不是一身都是愁嗎 ?詞人故意發(fā)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闋歇拍低徊沉郁的氣氛一掃而光了;然而仔細(xì)體味,就會察覺到那貫穿全詞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說詞人極力排遣這如煙雨一般的無盡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掙扎,而非心靈上的解脫。人之發(fā)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鷗通體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與愁何干?詞人故意造成邏輯上的錯誤,說得越幽默灑脫 ,反而越使人感到強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說鳥與愁無關(guān),實說愁與人甚切。人愁是實,鳥愁是虛 ,“一身都是愁”的是鳥還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釋而自曉。故“拍手笑沙鷗 ”,一縱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卻如電影上的“慢鏡頭”在觀眾視野里由快放慢了。實際上“一身都是愁”是與“煙雨卻低徊,望來終不來”暗中息息相關(guān)的。盡管詞筆回蕩曲折,然而透過層瀾,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鷺詩》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也垂絲 !毙猎~蓋本于此。白詩言愁顯 ,辛詞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詞多了“拍手笑”一層意思。不過就其形象來看,辛詞較之白詩更加繪聲繪色;就其感情來說,則更加摯濃深切。參閱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何其激憤,何其憂愁!以至于“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胸中積郁如此,則登賞心亭之所見所感都無非“獻(xiàn)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見,在《菩薩蠻》之中亦飽含著詞人之愁,英雄之淚。某些喜劇會使有心的觀眾在笑聲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熱淚。笑和眼淚,就是似乎矛盾卻又融合無間的。
上闋若解釋為:青山想要對高人說"讓千軍萬馬來保衛(wèi)壯麗山河“,迷蒙的煙雨卻低頭徘徊,盼望的千軍萬馬卻始終沒有到來。低徊的煙雨指偏安的南宋朝廷。這樣似乎更有邏輯性,來得自然。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2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宋代: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傁虺钪邪。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譯文
青山有意要同高雅之人交談,像萬馬奔騰一樣接連而來。卻在煙雨中徘徊,遲遲不能到達(dá)。
人們都說頭上的白發(fā)是因為愁苦所致。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不禁要拍手嘲笑那些渾身白色的沙鷗,它們豈非渾身都充滿了愁緒啊。
注釋
葉丞相:即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葉衡于淳熙元年(1174)冬始入京拜相。此稱丞相,應(yīng)該是后來追加的。
青山欲共高人語:蘇軾《越州張中舍壽樂堂》:“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時不肯入官府。高人自與山有素,不待招邀滿庭戶!备呷耍焊哐诺娜。聯(lián)翩:接連不斷的樣子。
低回:徘徊不進(jìn)的樣子。
愁中白:白居易《白鷺》:“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賞析
上闋寫賞心亭的所見所感。賞心亭,據(jù)《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遍_頭兩句由寫山到寫人,緊緊扣住了題目。蒼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談,他們聯(lián)翩而來絡(luò)繹不絕,有似萬馬奔騰。它們在茫茫的煙雨中迷了路,徘徊起來,眼看著臨近了,卻終于沒能到達(dá)跟前。暗示著自己雖有才卻不得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高人即葉衡。青山有情,高人難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賞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話要向他傾訴呵。其勢如萬馬奔騰,接連不斷。不說人之眺山,而說山之就人,這就把靜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而且對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襯作用。詞里葉衡的高大形象進(jìn)行了,描繪因為葉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戰(zhàn)派官員!端问贰と~衡傳》說他“得治兵之要”。葉衡對作者極為賞識,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即是對葉衡推薦的 ,以后又向朝廷極力推薦他“ 慷慨有大略”。對于這樣一位“經(jīng)綸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詞人對此十分感激。三、四兩句借煙雨之景,轉(zhuǎn)突兀奇崛之筆而為低徊宛轉(zhuǎn)之波,充分表現(xiàn)了無限的悵惘,無窮的感慨,可以說是寄托遙深。葉衡主戰(zhàn),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對,他收復(fù)失地的大計遇到了極大的阻力,詞人也就由希望變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萬馬奔騰而來,象沖鋒陷陣的鐵騎。詞人渴望能揮戈躍馬馳騁疆場,可是轉(zhuǎn)眼之間又煙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無數(shù)青山也只象是萬馬在煙雨中低徊不前 。“望來終不來”寫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 。不說愁,而愁極深;雖極感慨,仍以蘊藉出之。
下闋,由眺望青山之悵惘陡轉(zhuǎn)而為揶揄沙鷗之詼諧,但曲斷意不斷,其脈絡(luò)仍清晰可見。雖著筆輕快,實則發(fā)自積郁。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由此愁悶變白的。“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比绻沁@樣的話,那么水上的沙鷗通體皆白,豈不是一身都是愁嗎 ?詞人故意發(fā)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闋歇拍低徊沉郁的氣氛一掃而光了;然而仔細(xì)體味,就會察覺到那貫穿全詞的“愁 ”字并消失,或者說詞人極力排遣這如煙雨一般的無盡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掙扎,而非心靈上的解脫。人之發(fā)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鷗通體皆白 ,是其自然特征,與愁沒有關(guān)系。詞人故意造成邏輯上的錯誤,說得越幽默灑脫 ,反而越使人感到強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說鳥與愁無關(guān),實說愁與人甚切。人愁是實,鳥愁是虛 ,“一身都是愁”的是鳥還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釋而自曉。故“拍手笑沙鷗 ”,一縱即逝;而“一身都是愁 ”,卻如電影上的“慢鏡頭”在觀眾視野里由快放慢了。實際上“一身都是愁”是與“煙雨卻低徊,望來終不來”暗中息息相關(guān)的。盡管詞筆回蕩曲折,然而透過層瀾,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鷺詩》云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也垂絲 !毙猎~蓋本于此。白詩言愁顯 ,辛詞言愁晦 ,其言愁一也。但辛詞多了“拍手笑”一層意思。不過就其形象來看,辛詞較之白詩更加繪聲繪色;就其感情來說,則更加摯濃深切。參閱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充滿了激憤憂愁。以至于“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胸中積郁如此,則登賞心亭之所見所感都無非“獻(xiàn)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見,在《菩薩蠻》之中亦飽含著詞人之愁,英雄之淚。某些喜劇會使有心的觀眾在笑聲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熱淚。笑和眼淚,就是似乎矛盾卻又融合無間的。
創(chuàng)作背景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這首詞是辛棄疾在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初春作的。當(dāng)時葉衡在建康任江東安撫使,作者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葉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帥建康,此后不久即入京城臨安,后拜右丞相兼樞密使。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jì)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fù)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dāng)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zé);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fēng)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xì)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dāng)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3
菩薩蠻 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辛棄疾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總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鷗,一身都是愁。
。1)稼軒造句,堪稱奇絕。試分析開篇兩句寫景的妙處。(4分)
(2)本詞結(jié)尾兩句,詼諧有趣,而寓意頗深。請結(jié)合上下片簡要分析。(4分)
參考答案:
14、(1)(4分)開篇即用擬人、比喻手法(1分),說“青山”想和“高人”說話,心情迫切,象千軍萬馬一樣接連不斷地向人跑來(2分)。表面寫“青山”,實際寫云霧,山頭的云霧飛跑,看去似乎是山在跑。設(shè)喻巧妙,想象奇特(1分)。
。2)(4分)上片借“青山”、“煙雨”來表達(dá)自己的思想。詞人壯志未酬,盼望與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商國事,希望抗戰(zhàn)高潮到來……這一切最終并未實現(xiàn),他不免悵然若有所失(2分)。下片集中寫“愁”:先言詞人因憂愁國事頭發(fā)變白,結(jié)尾兩句借一身全白的`沙鷗反襯自己當(dāng)抗戰(zhàn)低潮,有些人對國家民族的前途完全絕望之際,對敵斗爭的信心始終并未泯滅(2分)。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4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青山欲共高人語。聯(lián)翩萬馬來無數(shù)。煙雨卻低回。望來終不來。
人言頭上發(fā)?傁虺钪邪。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在公元1174年(南宋淳熙元年)初春作的。當(dāng)時葉衡在建康任江東安撫使,作者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據(jù)《景定建康志》葉衡于淳熙元年正月帥建康,二月即召赴行在,后拜右丞相兼樞密使。詞里稱“丞相”,是后來加上去的。作者此時三十五歲,歸國已經(jīng)有十二年了,歲月流逝但他的壯志未酬,登高登遠(yuǎn),自然就感慨萬千。
上闋寫賞心亭的所見所感。賞心亭,據(jù)《景定建康志》,“在(城西)下水門之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覽之勝!遍_頭兩句由寫山到寫人,緊緊扣住了題目。蒼翠的群山仿佛有意要同高雅的人交談,他們聯(lián)翩而來絡(luò)繹不絕,有似萬馬奔騰.它們在茫茫的煙雨中迷了路,徘徊起來,眼看著臨近了,卻終于沒能到達(dá)跟前.暗示著自己雖有才卻不得施展,懷才不遇,壯志難酬,報國無門。高人即葉衡。青山有情,高人難遇。而今斯人一登上賞心亭,那逶迤的青山有不知有多少心里話要向他傾訴呵。其勢如萬馬奔騰,接連不斷。不說人之眺山,而說山之就人,這就把靜景寫活了。不僅如此,而且對突出人物也有很好的映襯作用。詞里為什么對葉衡有如此高大形象的描繪呢?因為葉衡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主戰(zhàn)派官員!端问贰と~衡傳》說他“得治兵之要”。葉衡對作者極為賞識,任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即是對葉衡推薦的,以后又向朝廷極力推薦他“慷慨有大略”。對于這樣一位“經(jīng)綸手”,加之有知遇之恩,詞人怎能不謳歌感激呢?三、四兩句借煙雨之景,轉(zhuǎn)突兀奇崛之筆而為低徊宛轉(zhuǎn)之波,充分表現(xiàn)了無限的悵惘,無窮的感慨,可以說是寄托遙深。葉衡主戰(zhàn),因而不能不受到主和派的反對,他收復(fù)失地的大計遇到了極大的阻力,詞人也就由希望變成了失望。那逶迤的青山既然象萬馬奔騰而來,那么它們又何嘗不象沖鋒陷陣的鐵騎呢?詞人是多么渴望能揮戈躍馬馳騁疆場呵!可惜,轉(zhuǎn)眼之間又煙雨迷蒙,遮住了青山,而無數(shù)青山也只象是萬馬在煙雨中低徊不前。“望來終不來”寫盼望之切而失望之深。不說愁,而愁極深;雖極感慨,仍以蘊藉出之。
下闋,由眺望青山之悵惘陡轉(zhuǎn)而為揶揄沙鷗之詼諧,但曲斷意不斷,其脈絡(luò)仍清晰可見。雖著筆輕快,實則發(fā)自積郁。人們都說頭發(fā)總是由此愁悶變白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水上的沙鷗通體皆白,豈不是一身都是愁嗎?詞人故意發(fā)此狂想,而且拍手笑之,似乎把上闋歇拍低徊沉郁的氣氛一掃而光了;然而仔細(xì)體味,就會察覺到那貫穿全詞的“愁”字并消失,或者說詞人極力排遣這如煙雨一般的無盡的愁思,是感情上的掙扎,而非心靈上的解脫。人之發(fā)白并不完全由于人心之愁;而沙鷗通體皆白,是其自然特征,與愁何干?詞人故意造成邏輯上的'錯誤,說得越幽默灑脫,反而越使人感到強自解愁而又不能解的痛苦,借說鳥與愁無關(guān),實說愁與人甚切。人愁是實,鳥愁是虛,“一身都是愁”的是鳥還是人,不必拘泥于字句的解釋而自曉。故“拍手笑沙鷗”,一縱即逝;而“一身都是愁”,卻如電影上的“慢鏡頭”在觀眾視野里由快放慢了。實際上“一身都是愁”是與“煙雨卻低徊,望來終不來”暗中息息相關(guān)的。盡管詞筆回蕩曲折,然而透過層瀾,仍可以看清。白居易《白鷺詩》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也垂絲!毙猎~蓋本于此。白詩言愁顯,辛詞言愁晦,其言愁一也。但辛詞多了“拍手笑”一層意思。不過就其形象來看,辛詞較之白詩更加繪聲繪色;就其感情來說,則更加摯濃深切。參閱作者同年在建康所作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何其激憤,何其憂愁!以至于“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胸中積郁如此,則登賞心亭之所見所感都無非“獻(xiàn)愁供恨”而已。由此可見,在《菩薩蠻》之中亦飽含著詞人之愁,英雄之淚。某些喜劇會使有心的觀眾在笑聲中情不自禁地掉下熱淚。笑和眼淚,就是似乎矛盾卻又融合無間的。
【菩薩蠻·金陵賞心亭為葉丞相賦】相關(guān)文章:
《菩薩蠻》鑒賞05-05
菩薩蠻全文及賞析12-18
菩薩蠻全文及原著賞析12-18
《菩薩蠻》原文注釋及賞析12-18
《菩薩蠻》高觀國詞作鑒賞05-05
《菩薩蠻》杜安世詞作鑒賞05-05
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原文翻譯12-18
菩薩蠻·畫船捶鼓催君去原文及賞析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