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產(chǎn)生及克服措施
有些小學生在上課時常常有一種難熬的感覺,40分鐘的時間對他們來說顯得特別漫長、痛苦,在老師組織的教學過程中,他們似乎是一個旁觀者,無法真正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一方面老師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他們即使懂了也不舉手,不發(fā)言,就像上課時沒有這些人一樣;另一方面,他們感覺不到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需要,似乎老師不關心、同學也不關心,老師提問從來不請他們回答,他們成了課堂中“多余的人”。這表明這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有了一種孤獨感。
一、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產(chǎn)生
孤獨感是指因離群而產(chǎn)生的一種無依無靠、孤單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上課時,雖然全班學生都坐在同一個教室里,面對著同一位老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的組織或自身參與程度上的不同,學生在心理上可能“離群”,他們在課堂上可能于熱熱鬧鬧間仍感到“無依無靠、孤單煩悶”。
調(diào)查研究表明,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時間里,學生個體與全班學生交往所占比例為73.6%,這主要表現(xiàn)為個別學生帶領全班學生朗讀課文,或?qū)W生到臺前做示范表演等形式;在師生交往的時間內(nèi),教師所進行的言語交往對象不是個體,就是全班,而僅有0.2%的時間是與學生小組交往;在學生課堂言語交往中,“回答”類占交往行為的93.8%,而“提問”與“異議”類行為的比重極小,分別僅為1.7%與2.7%。
課堂言語交往情況表明,小學生在上課時確實存在著“孤獨”心理,這與下列因素有關:1.某些教師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往。上課時,教師只注意師生之間的交往,忽略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而同齡人之間的交流,不應只發(fā)生在課堂之外,也應開展于課堂40分鐘之內(nèi),不然,學生往往不能真實地暴露學習中的困難與缺點,也就無法避免課堂上存在“被遺忘的角落”。2.學習小組尚未成為課堂教學的功能單位。缺乏小群體的學習活動,除了全班的“大集體”活動,就是“孤獨的個體”。3.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有一種“受動”心理,他們很少或很不愿意自己去啟動師生交往,更多的是等待老師賦予自己“主動”的機會,這往往被視作孩子聽話、懂事這類良好的表現(xiàn),學生行為上的“圈地”特色加深了心理上的膽怯、保守以及日復一日積淀而成的孤獨感。如果學生在課堂上的孤獨感長期不能消除,不但會直接影響他們的學習,而且孤獨感會無法避免地進入他們的生活中,可能導致病態(tài)心理。
二、克服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措施
(一)師生平等是克服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前提
師生平等,是指民主平等、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教師要對每個學生都尊重、關心和嚴格要求,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獨立人格的存在,應當學會尊重學生的現(xiàn)在,并以學生的現(xiàn)在為起點,把他們吸引到與自己合作的教育過程中來,使學生意識到教師要真心接納與尊重他,讓學生以“真我”和教師交往;視教師為知己,這樣他就會向教師敞開自己的心扉。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把握好幾個環(huán)節(jié):1.人格引導。教師須具有高度的涵養(yǎng)、豐富的知識、真誠的情感,用自身的人格去引導學生在健康的大道上茁壯成長。2.以情激情。教師用自己的愛心去激發(fā)每位學生的愛心。師生間的對話要向坦誠型發(fā)展。對困難生要給予特別的關愛,多用肯定、贊賞、鼓勵的語言加以引導,形成情感共鳴。3.意見溝通。教師應善于通過多種渠道和方式了解學生對自己的工作及班級活動的意見看法,采納合理的建議,求同存異。如設立意見箱,隨時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定期召開專題班會,共同探討班務中的問題。4.情境創(chuàng)設。當學生最需要關注、理解或引導的時候,也就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最佳時機。如:學生在課堂中遇到失敗、尋求幫助時,及時給予愛的溫暖。這樣在思想意見、情感體驗、意志欲望和行為方式方面都得到了尊重,因此能得到足夠的表達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機會,有利于發(fā)揮主體精神和豐富完善主體人格。教師絕對不能盛氣凌人地對待學生,而應把自己看作是學生中的一員,同他們一起討論、一起思維,共同探討,引發(fā)他們積極進取和自由探索。
(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是克服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關鍵
小學生主動積極地進行獨立思考時,即使教室里只有他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孤獨的,因而克服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孤獨心理,組織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是關鍵。過去教師常常習慣于發(fā)出這樣的指令:把書翻到第xx頁、齊讀第xx小節(jié)、回答第x題作業(yè)……要求學生“聽牢!”“記住!”……學生被動地受指揮,一旦跟不上老師和大多數(shù)同學的節(jié)奏,就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學習,事實上這樣的課堂也不允許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主動地學習,他游離于課堂“主流”之外,孤單寂寞,自信心降低。教育教學過程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的,而不是教師的發(fā)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著引導的作用,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的認識、把握和組織的要義不在于教師自己從中吸取多少,不在于創(chuàng)新知識,而在于為學生的認識與發(fā)展提供最適宜的對象,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
課堂上,可以讓學生談淡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也可以談談對其他同學的意見和看法。小學生是喜歡參加各種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的,教師要放手讓他們在活動中擔當一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任務,在處理各種關系和矛盾、克服一定的困難過程中參加到群體活動中來。上課時要經(jīng)常采用同桌討論、四人小組討論、自由組合討論等形式,學生就有機會在小群體學習過程中發(fā)表看法、交流思想、提出建議、得到幫助,這種小群體的學習不會遺漏任何一個學生,他們都自主地參與了學習,而且分享了集體學習的成果,在心理上與老師、同學,與學習聯(lián)系得更密切,從而有效地克服孤獨感。
(三)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是克服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保證
學生課堂學習的班級集體為學校所組織和安排,個體沒有選擇的余地,因此和諧的課堂氛圍須由教師來引導創(chuàng)設,能否有一個良好的集體學習氛圍將直接影響到其對個體成員的影響力。另外,師生心目中對“好教師”形象要求也是不同的。教師首先重視的是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知識,其次才是對學生的態(tài)度。而學生首先重視的則是教師對自己的態(tài)度,他們要求教師是自己的朋友、知己,是指導者,然后才是知識的傳授者。一旦教師的態(tài)度令學生失望,他們很容易向教師關閉自己的心靈。因而在課堂上,教師必須態(tài)度親切,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上有孤獨感的學生不是個別的,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這種心理,除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學校增設心理教育課程,還要做到課內(nèi)外結(jié)合、學校家庭結(jié)合,因人而異更細致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努力促成所有學生健康成長。
【淺談小學生課堂孤獨心理的產(chǎn)生及克服措施】相關文章:
克服緊張心理的方法-克服緊張03-06
如何克服心理緊張05-31
【精選】如何克服怯場心理03-29
如何克服自負的心理12-26
如何克服怯場心理03-29
如何克服孕期的緊張心理05-05
嫉妒心理如何有效克服12-25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04-02
克服受害者心理的7招08-23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依賴心理(熱門)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