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2-17 18:05:03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集錦15篇)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94頁例1、例2,課堂活動第1題及練習十八第1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兩個數(shù)量的比較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能用算式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

  2結合生活經驗,通過觀察、動手操作、同伴合作,對為什么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能作出分析、解釋,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初步體會“倍”是作為一種用于比較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師:(請兩位同學站起來)我們可以怎樣對他倆進行比較?

  學生1:××高,×××矮。

  學生2:××輕,×××重……

  教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兩個量進行比較。

 。ǘ嗝襟w出示數(shù)學書和桌子比較的情境)教師:比較它們的長度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桌子長,數(shù)學書短。

  教師:估計一下,桌子的長度有幾本數(shù)學書那么長?

  學生1:……

  教師:到底是幾本呢?我們一起來量一量。(1本、2本、3本、4本)(閃動)

  教師:當桌子的長度有4本數(shù)學書那么長時,就可以說:桌子的長度是一本數(shù)學書長度的4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倍”。(板書課題:倍的認識)有了它,我們就能用“倍”來比較兩個量之間的關系。

  教師:下面我們再來比一比,仔細觀察,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如圖:逐步出示1杯酸奶,1袋餅干,再加上2杯,天平從不平衡到平衡)

  學生1:1袋餅干相當于(等于、包含)3杯酸奶的質量。

  教師:你能用“倍”來說明餅干和1杯酸奶質量間的關系嗎?

  學生2:餅干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3倍。

  教師:接著看,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左圖)

  學生1:1尾魚的質量相當于6杯酸奶的質量。

  學生2:1尾魚的質量是1杯酸奶質量的6倍。

  教師小結:當一個量里含有幾個這么多時,我們就說這個量是它的幾倍。

  二、獨立探究,合作交流

  1猜測并證明6是3的幾倍

  教師:剛才比較了長度,比較了質量,我們接著比,你們看誰來了?

  教師:猜一猜,貓的只數(shù)是青蛙的幾倍?

  學生1:2倍。

  學生2:3倍。

  學生3:1倍。

  教師: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個辦法證明你的猜想。可以用學具擺,用嘴說,動手寫。4人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學生獨立活動后進行交流)

  學生1:我認為是3倍,因為對齊后,右邊還剩3個。

  學生2:看幾倍應該是看6里面有幾個3這么多,不是看還剩幾個。

  學生3:可以這樣擺一擺。左邊擺3個,右邊擺3個。讓人一看就知道6是3的'2倍。

  學生4:我認為應該是2倍,因為6÷3=2,6里面有2個這樣的3,所以6是3的2倍。

  學生5:我是想口訣“二三得六”,說明6里面有2個3,所以是兩倍。

  學生6:多了一個這么多,是不是1倍?

  學生7:我認為是多了1倍……

  教師:小朋友們運用了這么多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真棒!正像大家所說的,看6是3的幾倍,關鍵是看6里面有幾個3,有幾個這么多,就是幾倍。

  2.鞏固練習

  教師:我們接著擺,第一排不變,第二排擺4個這么多。用倍比較怎么說?(4倍)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1:一看就知道。第二排里面有4個第一排這么多,所以是4倍。

  學生2:12÷3=4這個算式說明了12是3的4倍。

  教師:如果第二排是21個呢?

  學生1:不夠擺,怎么辦?

  學生2:能不能不擺?我能知道21是3的幾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3:21÷3=7,說明21是3的7倍。

  教師:的確,當不夠擺時,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更方便、更簡潔。

  教師:現(xiàn)在將第二行多余的小棒去掉,兩行都是3個,用“倍”可以怎么說?

  學生4:1倍。

  教師: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4:第二行只有1個3,所以是1倍。

  教師:當兩個數(shù)一樣多時可以用1倍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變式練習,解決問題

 。1)12÷312÷212÷1

  教師:看來生活中對事物進行比較時,常常用到“倍”這位朋友,你們看小叮當買水果時也用到了它。

  (出示情境圖片)

  教師:小叮當家里買了水果,蘋果有3個,草莓有12個,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4倍。算式是:12÷3=4。

  教師:小叮當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6倍。算式是:12÷2=6

  教師:小叮當再吃掉一個蘋果后,草莓的個數(shù)是蘋果的幾倍?

  學生:草莓是蘋果的12倍。算式是:12÷1=12。

  教師:觀察這3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當草莓的個數(shù)不變,蘋果的個數(shù)發(fā)生了變化,草莓與蘋果的倍數(shù)關系也發(fā)生了變化。

 。2)()÷()=3

  教師:下面我們放松一下,做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猜一猜”。

  教師:你們喜歡吃糖嗎?

  學生:喜歡。教師:這里有兩個盒子,一個大一個小,我不知道里面各裝了幾顆糖,我只知道大盒子里的顆數(shù)是小盒子里的3倍,猜一猜大盒子里可能有幾顆,小盒子里可能有幾顆,猜中有獎。

  學生1:大盒子里有12顆,小盒子里有4顆。

  學生2:大盒子里有3顆,小盒子里有1顆。

  學生3:大盒子里有18顆,小盒子里有6顆。

  學生4:大盒子里有24顆,小盒子里有8顆。

 。3)()÷()=()

  教師:“倍”不僅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它也悄悄地來到我們小朋友中間。請兩小組站起來。觀察男生和女生用“倍”比較怎么說?

  學生:男生4人,女生2人,男生的人數(shù)是女生的2倍。

  教師:在他們中間你還能找出那些量是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的?

  學生1:戴紅領巾的3人,沒戴紅領巾的3人。戴紅領巾的人數(shù)是沒戴紅領巾人數(shù)的1倍。

  學生2:短頭發(fā)的5人,長頭發(fā)的1人,短頭發(fā)的人數(shù)是長頭發(fā)人數(shù)的5倍。

  學生3:沒戴眼鏡的4人,戴眼鏡的2人,沒戴眼鏡的人數(shù)是戴眼鏡人數(shù)的2倍。

  教師:小朋友們還能結合生活實際自己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倍來進行比較。4人小組相互說一說。

 。ㄐ〗M交流)

  學生1:媽媽今年32歲,我今年8歲,媽媽今年的年齡是我今年的年齡的4倍。

  學生2:教室里電燈有6盞亮著,有2盞燈沒有亮,亮著的電燈數(shù)量是沒有亮燈的3倍。

  學生3:我有4支鉛筆,小明有2支鉛筆,我的鉛筆支數(shù)是小明的2倍。

  三、反思小結

  (出示餅干圖與魚圖)想一想:魚的質量是餅干的幾倍?

  教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嗎?還有什么問題嗎?

  結束語:小朋友們,只要你能用眼去觀察,用心去感受。你就能體會到數(shù)學王國里景色的迷人,體驗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現(xiàn)在我們一起踏上幸?燔,去感受愉快的數(shù)學之旅吧。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jié)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shù)一數(shù)與乘法”的第2節(jié)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jié)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xiàn)實情境,提出并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并經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為后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xiàn)實的生活情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于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wěn)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為主導,主要采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xiàn)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于創(chuàng)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lián)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shù)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huán)節(jié)。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xiàn)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這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并進行匯報,教師根據(jù)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為后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梢哉垘讉同學在黑板上板演,并共同核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為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shù)。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shù):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jié)課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后,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shù)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著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xiàn)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3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內容是: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和它們的十進關系,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看懂物品的單價,會進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shù)的知識,學習、認識人民幣,一方面使學生初步知道人民幣的基本知識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幣,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加深對100以內數(shù)的概念的理解;體會數(shù)概念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同時在本單元的教學中,老師要創(chuàng)設具體地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認識人民幣。

  單元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及簡單計算。

  2、難點: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3、關鍵:組織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多觀察、多操作、多實踐,熟記“1元=10角、1角=10分”的進率。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并會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過購物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愛護人民幣。

  認識人幣

  簡單的計算

  認識人民幣

  教學內容:義務教材第46頁的第例1——————例2(認識人民幣)

  教學目標:

  1、認識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懂得1元=10角、1角=10分,學會兌換人民幣,知道人民幣的功用。

  3、培養(yǎng)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jié)約用錢教育。

  教學重點: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

  教學難點:元、角、分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CAI課件一套常用的面額的人民幣(不同版本的)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為你們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看看它是誰?(CAI演示:點擊出現(xiàn)藍貓圖像)你們認識它們嗎?今天是藍貓文具店開業(yè)的日子,它邀請我們全班去參觀文具店,你們想去嗎?一起來吧!

  二、探究新知

  1、參觀文具店回答問題(CAI演示)

 。1)師:誰能說說文具店有什么文具?價錢是多少?(學生回答)

 。2)師:你們喜歡這些文具嗎?可是用什么買呢?(學生回答)

  2、認識人民幣

 。1)師:中國的錢幣叫人民幣,你們認識人民幣嗎?

 。2)操作初認人民幣

  師:將桌面上的人民幣拿出,先自己認一認,再在小組內交流,看誰認得多(學生活動)

  匯報認識情況(學生回答,師板貼人民幣:硬、紙幣)

  問:觀察這人民幣,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回答)

  師:紙做的錢幣是紙幣,金屬做的人民幣叫硬幣

 。3)再認人民幣

  師:(指紙幣)你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的紙幣,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學生活動后,匯報識別方法)

  師:像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2元、、1元在讀時有一個相同處是什么?所以它們的單位是元,那你能說說看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單位是什么?(學生口答)

  師: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紙幣我們會認了,那么硬幣你會辨認嗎?

  師:識別人民幣可以從人民幣的大小、圖案、面值、顏色上來記住。觀察1元、5角硬幣正面,它們有相同的標記是什么?

  師:國徽代表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是中國制造的,所以我們要愛護人民幣,不能在上面亂寫亂畫。

 。4)元、角、分的關系

  師:藍貓想讓大家看一個小片段,看完后說說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W生觀看CAI課件:元、角、分之間的兌換關系)

  師:看完了這個片段,你知道了什么?

 。▽W生回答,老師板書:1元=10角1角=10分)

  問:你知道1元=()分嗎?

 。ǹ梢孕〗M討論后再回答)

  3、分類:按單位分:元、角、分

  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看書上人民幣與平時所見到的,人民幣有什么不同,有紅色斜線,這樣叫樣幣。

  三、換線游戲:

  (1)我指人民幣,你舉起與我相同的人民幣

  (2)我說面值,你舉起起相應的面值

  (3)我說顏色,你來回答

  (4)一張2角可以換()個1角

  一張5角可以換()個1角

  小朋友動手換一換。

  四、活動

  1、拿一件玩具,這件玩具是1元1角,有幾種付錢方法,找出哪種方法最簡單。

  2、選四名售貨員,開始下位購買

  五、小結:

  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上得真愉快,學會了很多知識,你們都學會了什么?

  板書設計:認識人民幣

  分類:按單位分:元、角、分

  按質地分:紙幣、硬幣

  1元=10角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三角形、圓、長方形和正方形。

  2、發(fā)展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學重、難點:動手實踐操作。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案

  1、出示圖案:

  風車兔子萬花筒青蛙

  2、引導觀察

  3、小組討論:

  每人分別選一個圖案指出這個圖案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4、匯報交流

  5、小結評議

  6、介紹圖案的'作用

  二、練一練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題意,動手畫一畫。

  2、擺一擺

 。1)用3根小棒可以擺一個三角形,擺兩個三角形最少用幾根小棒?擺3個呢?

 。2)用10根小棒能擺出幾個正方形?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一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2.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過程】

  一、感知量物體可以用相同的工具來量

  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就放在盒子里面,想知道是什么嗎?請把盒子打開,拿出來相互看一看,并說說你們看到了什么。

  (學生打開盒子觀察并進行交流)

  1.用學具量同樣長的邊。

  教師請學生挑出一件自己最喜歡的物體,擺一擺數(shù)學書的短邊是幾個物體的長。

 。▽W生動手操作,并匯報測量結果,同時用多媒體顯示測量結果)

  師:難道你們數(shù)學書的短邊不一樣長嗎?請動手比一比。

 。▽W生相互動手比數(shù)學課本并回答“一樣長”)

  師:一樣長的邊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量書時用的東西有的.長,有的短。

  師:如果都用同樣長的工具來測量,結果會怎樣呢?請小組再用正方體擺一擺,數(shù)學書的短邊是幾個小正方體的長呢?

  (學生動手操作并分小組匯報,使學生知道,如果都用同樣的物體量書的短邊,得到的結果相同。)

  2.用學具量長度不同的邊。

 。娔X出示數(shù)學課本和文具盒這兩幅圖,并演示用曲別針測量書的短邊,用小刀測量文具盒的長邊。)

  測量后教師問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刀比曲別針長,文具盒的邊比書的邊也長)。

  師:如果把小刀換成曲別針,讓我們來看一看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多媒體演示用曲別針量文具盒的過程,讓學生知道文具盒的長度比書的短邊多用了6個曲別針。)

  小結:我們通過動手實踐和觀察,知道了量物體應該用相同的工具。

  3.實踐活動。

 。1)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1題。

 。▽W生獨立完成)

  (2)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2題。

  (學生都用新鉛筆量所想量的物體的長,可以自己量,也可以幾人合作,最后相互交流并匯報測量結果。)

 。3)處理第2頁“做一做”中的第3題。

 。ǘ嗝襟w顯示題目內容,說明題意,讓學生估算,電腦驗證。)

  二、知道量物體的長度也可以用尺子來量

  1.認識尺子。

  師:剛才我們用鉛筆來測量物體時,量了一次又一次,多麻煩呀。用什么去量比較方便呢?(尺子)

  教師請學生拿出尺子看一看,能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字、刻度線、cm),教師介紹刻度線和“cm”;并向學生說明“厘米”是一種長度單位。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1)認識1厘米有多長。

 。娔X演示從0到1中間的長是1厘米)

  師:你認為還有從哪個數(shù)字到哪個數(shù)字中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給你的同桌看一看。

  (小組活動)

 。2)感知厘米有多長。

 、贉y量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的長。

 、诟兄1厘米有多長(教師帶領學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小正方體,右手慢慢把它拿走,告訴學生拇指與食指中間的空隙大約是1厘米,并讓學生把它記在腦子里)。

 、坶]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長。

 、鼙犻_眼睛比畫一下1厘米大約有多長。

  (3)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①舉例(電腦出示圖釘,請學生仔細觀察,并演示它的長度是1厘米)。

  ②學生自己尋找生活中的“1厘米”。

 。ㄗ杂苫顒,可以用尺子量,也可以目測)

  ③匯報交流。

  3.用厘米測量物體的長。

  師:請同學們拿出黃色紙條,試著量一量它的長是幾厘米。

 。▌邮譁y量之后,讓學生在展臺上演示,并說出測量的方法。同時教師提醒學生,在測量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師:請同學們用這個方法,再量一遍黃色紙條的長。

  三、課堂總結

  1.指導學生看書。

  2.課堂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ㄏ茸寣W生總結,教師最后進行歸納)

 。1)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相同的物體量。

  (2)要知道物體的長,可以用尺子量。

  (3)用尺子量物體時,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進一步掌握用尺子測量物體的方法。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1題。

  2.通過學生用長度單位(厘米)量物體的實踐活動,來體驗用厘米量物體的過程。處理課本練習一(第6頁)第2~3題。

 。▽W生自己量,之后同桌互查,小組交流)

  五、結束語

  師:請同學們用尺子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短邊有多長。

  (學生測量后匯報)

  師:數(shù)學的短邊長是14厘米多一點,到底多多少呢?這要用到另外一個長度單位,咱們以后再學。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

  第52—54頁例1、例2、“想想做做”第1—4題和“你知道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觀察、比劃、舉例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了解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估測能力;通過測量長度提高測量操作能力,進一步積累測量物體、線段長度的經驗。

  3.使學生積極參加操作、估計、測量等活動,主動了解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感受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

  教學難點:

  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每人一條1分米長的紙條,1分硬幣,磁卡,1厘米、米尺。

  教學構想:

  二年級上冊教學了厘米和米,學生初步具有了1厘米和1米的概念,能夠利用這兩個單位表示常見物體的長度,會用米尺或學生尺測量線段的長度。但是,日常生活中有些物體相當短,其長度達不到1厘米那么長;有些路程實在長,用米為單位計量其長度十分麻煩。這就需要比厘米更小或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學生在認識分米時,必然會聯(lián)系厘米和米。所以說,沒有厘米和米的概念為基礎,不容易認識分米。在建立分米概念的同時,還能進一步體驗厘米和米。同樣,學生認識毫米要以厘米為基礎,建立毫米與厘米之間的聯(lián)系,既認識了毫米,也強化了厘米的概念。

  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重點在于知道1分米、1毫米的實際長度。學生感知長度,單憑介紹、講授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充分的操作活動中體會,才能獲得對分米和毫米的.正確認識。

  教學過程:

  一、認識分米

  1、量一量

  提問:老師今天帶來一個漂亮的文具盒,怎樣可以知道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各是多少?(用尺量一量)

  師:文具盒長是20厘米,寬是10厘米。(邊說邊板書:10厘米)

  像這樣10厘米的長度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單位來表示——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板書課題:分米,dm)10厘米就是1分米(板書: 1分米)20厘米呢?(2分米)

  師:這個文具盒的長和寬還可以這樣說:這個文具盒長大約2分米,寬大約1分米。

  2、感受1分米

 。1)提問:1分米有多長?直尺上就有答案。從哪到哪是1分米?(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里面有幾個1厘米?(板書:1分米=10厘米)學生齊讀。

  (2)你會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嗎?你準備怎樣畫?先和同桌說說,再畫在白紙上。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

  (3)體驗:

 、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用直尺比劃出1分米。

 、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量,看看估計得對不對。

  ③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粉筆長……)

  3、米和分米的關系

  師:(出示米尺)(1)這有一把米尺,它里面有幾個這樣的1分米?為什么?拿出直尺,平放在桌上,一人看一人數(shù)。(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

  4、實踐操作:“想想做做”第3題

  先用身體尺估一估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分米,再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有多少厘米,再說說接近幾分米。

  [評析:學生目測的數(shù)據(jù)與結果有差距,但通過目測再讓他們去實際測量,學生又一次感知長度,培養(yǎng)了估計能力。]

  二、認識毫米

  1、初步感受1毫米

  我們以前量過數(shù)學書的長邊和短邊,現(xiàn)在老師想請你幫個忙,量一量數(shù)學書的厚度是多少。

  同學們有的說數(shù)學書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有的說1厘米不到,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么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厘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著板書課題:毫米)

  2、關于1毫米

 、 直尺上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 用筆尖指著直尺上的小格數(shù)一數(shù),1厘米有多少毫米。板書:1厘米=10毫米,學生齊讀。

 、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書上數(shù)出10張紙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3、體驗1毫米。

  提問:你能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嗎?

  同桌互相比劃,用5角硬幣插進去量一量對不對。

  4、提問: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量小螞蟻的身長)

  三、小結

  師: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一共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分別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分米、厘米、毫米)從大到小分別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過渡: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進智慧屋,里面有很多難題等著我們去挑戰(zhàn),有沒有信心?

  四、反饋完善

  1.想想做做第1、2、3題。

 。1)說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并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數(shù)的?想想怎樣看更方便。

 。2)第2題,量出下面圖形每條邊的長。

  學生獨立測量。

  匯報交流。提問:平行四邊形的哪兩條邊長度相等?

 。3)第3題。先估一估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后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分別是多少厘米?各接近幾分米?

  2、想想做做第4題。

  先估計,再測量,把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

  3、在( )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鐵釘長2( )。

 。2)床長2( )。

 。3)大米寬2( )。

 。4)黃瓜長2( )。

  讓小朋友獨立選擇,在交流時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自己選擇的長度單位,然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何選這樣的長度單位。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兩個新朋友,它們是誰?都是什么單位?它們之間的關系你知道嗎?讀一讀。

  六、課堂作業(yè)

  基礎練習:

  1、我們認識的長度單位有( )、( )、( )、( ),用字母表示分別是( )、( )、( )、( )。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是( )。

  2、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 )厘米=1分米 ( )厘米=1米 ( )分米=1米

  綜合練習:

  1、在( )里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一張電話卡厚1( ) 一根黃瓜長2( )

  一支粉筆長8( ) 一本數(shù)學書厚8( )

  一張課桌高7( ) 一幢大樓高20( )

  教室門高2( ) 一支鉛筆長約2( )

  拓展提升:

  一根小棒長1分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長( )。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通過直觀操作與演示,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和歸納的過程,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知道1時=60分。

 。ǘ┻^程與方法

  知道鐘面上刻度的含義,會讀、寫幾時幾分。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準確數(shù)分(5分、5分地數(shù)),能準確地認、讀、寫幾時幾分。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幾時差幾分”的時間,初步建立時、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猜謎語: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么起,什么時候睡

  二、探索新知

  (一)復習鋪墊

  1、師:上學期,我們就和鐘交了朋友,看誰最了解它,誰來說說,你知道鐘面上有些什么?

  生:有時針、分針、有12個數(shù)字,還有12個大格子。

  2、師:你會認這些時間嗎(學生回答)

  3、出示時間表,你會讀這些時間嗎?你們想知道,鐘表還有哪些秘密嗎

 。ǘ┱J識60個小格

  1、師: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分針走了幾個小格嗎?

  從12至1里面有5個小格,數(shù)一數(shù),再交流,指名生回答。

  從12到2有幾個小格,從12到3有幾個小格。你能把下面的繼續(xù)填完整嗎?

  打開課本,然后在括號里填出相應的數(shù)。

  2、師:想一想,怎樣數(shù)更快呢?

  生:5個5個地數(shù)

  4、一共有12個大格,每個小格有5個小格,有60個小格。

 。ㄋ模┱J識時和分的'關系

  師:小朋友,分針和時針它們之間還藏著一些小秘密,誰觀察得仔細相信誰就能發(fā)現(xiàn)。

 。ǘ嗝襟w動態(tài)演示)

  師:小朋友,剛才分針走了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呢?

  生:時針走了一個大格,分鐘走了一圈。

  師:分針走一圈是多少?(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1小時)

  教師引導歸納(板書:1時=60分),時針和分針都是朝同一個方向走的,稱順時針方向。一節(jié)課是40分鐘,課間休息10分鐘,在加上10分鐘就是1小時

  【設計意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準確理解“1時=60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三、創(chuàng)設情境、認識時分

  認識時分

  1、(多媒體出示例1的鐘面:4時

  師:這個時間是我們上課的時間,誰認識?

  生:4時

  動態(tài)認識4時5分,4:10, 4:15……….4:45

  2、教學8時25分的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強調8時25分電子表示法,讓學生觀察,)板書:8:25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主學習后教師進行針對性指導,再讓學生介紹自己的體會和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認讀時間的方法。

  四、實踐操作,鞏固新知識

  1、學生撥鐘(或同桌之間一組撥時間,一人撥鐘,一人說時間)

  五、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做一做”

  2、練習:說一說

  3、生活中的時間應用

  六、課堂總結,思想教育

 。ㄟ@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時間,還知道了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同時我們還知道1小時=60分)。

  老師希望你們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個時間的小主人。送格言

  七,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1、2題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時針分針

  8時25分

  1小時=60分8:25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8

  【背景】

  為了進一步提高堂效率,提升學生學習力,逐步落實數(shù)學堂與“學習力”相結合的自學為主堂教學模式,提升青年教師的整體素質,進步培養(yǎng)青年教師良好的教學能力。我們二年級數(shù)學組于XX年10月開展了全員賽活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篇教案集授教師努力及組內教師智慧,較能體現(xiàn)學校的主流教學模式,是一篇優(yōu)秀的案例。

  【教材簡析】

  本節(jié)的內容是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廣角例1簡單的排列與組合。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應用得很廣泛,是學生學習概率統(tǒng)計的知識基礎,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滲透這一數(shù)學思想方法時就做了一些探索,把它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簡單的事例呈現(xiàn)出來。

  教材的例1通過2個卡片的排列順序不同,表示不同的兩位數(shù),屬于排列知識,而簡單的排列組合對二年級學生來說都早有不同層次的接觸,如用1、2兩個數(shù)字卡片來排兩位數(shù),學生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而對1、2、3三個數(shù)字排列成幾個兩位數(shù),也有不少學生通過平時的益智游戲都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地排列。針對這些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jié)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處理了教材。整堂堅持從低年級兒童的實際與認知出發(fā),以“感受生活化的數(shù)學”和“體驗數(shù)學的生活化”這一教學理念,結合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shù)學,體驗數(shù)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實驗等活動,使學生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shù)和組合數(shù),初步經歷簡單的排列和組合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

  2.使學生初步學會排列組合的簡單方法,鍛煉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有序、全面思考問題的意識,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養(yǎng)成與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規(guī)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數(shù)字卡片。有關北京景色的、生字詞卡。

  【課前預習】

  預習數(shù)學書99頁,思考以下問題

  1、用1、2兩個數(shù)字能擺出哪些兩位數(shù)?

  2、用1、2、3這3個數(shù)字能擺出哪些兩位數(shù)?可以動手寫一寫。

  3、想一想:你是怎么擺的,先擺什么,再擺什么?有什么好方法才會不遺漏,不重復。

  【教學過程】

  1、合作探究排列

  師:同學們,請看這就是數(shù)學廣角樂園,數(shù)學廣角里給我們準備了這么多的闖關游戲,敢不敢試一試?(不怕)你們真是勇敢的好孩子。咱們先來創(chuàng)第一關。

  (出示:用數(shù)字卡片1、2、3可以擺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呢?)

  師:第一關,用數(shù)字卡片1、2、3可以擺成幾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呢?

  生匯報。對不對呢?我們來驗證一下,聽清要求。

  同桌合作,一人擺數(shù)字卡片,一人把擺好的數(shù)記錄下來,寫好馬上做好,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實際操作,教師巡視。

  板演反饋,同時匯報不同的擺法和想法。

  無順序的匯報→正確的匯報→比較方法→學生說方法→師板書→起名稱

  師:請把你寫出的兩位數(shù)讀出來(無序→正確,師板書,),比較一下誰的更全面一些?(提問其他的答案),為什么XX同學沒有完全擺對而這名同學卻擺得這么準呢?他有什么訣竅嗎?(生邊回答師邊數(shù)字板演示,并進行板書)

  師:誰能給這個方法起一個名字呢?

  誰還有其它的方法要介紹給大家?

  象這樣因為數(shù)字的位置不同而拼組出了不同的兩位數(shù),這樣的問題在數(shù)學上就叫排列。

  師:大家都采用各種方法擺出了6個不同的兩位數(shù)。真了不起。〗窈笪覀冊谂帕袛(shù)的時候,要想既不重復也不漏掉,就必須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進行。順利過關,進入下一關

  2、感知組合

  師:同學們,第二關問題是:如果三個人握手,每兩個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師:大家看,我在和他握手,他也在和我握手,不管我們的位置如何變化只要我們的手不松開我們兩個人就是只握了一次手。

  那三個人握手到底要握幾次?以小組為單位,組長記錄次數(shù),其他三人演示,看看每兩個人握一次手,三個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

  師:兩個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

  (板書展示握手過程)

  3、對比思考——追尋本質

  師:老師現(xiàn)在有一個疑問,排數(shù)字卡片時用3個數(shù)可以擺出6個數(shù),握手時3個同學卻只能握3次,都是3,為什么出現(xiàn)的結果會不一樣呢?

  結論:擺數(shù)與順序有關,握手與順序無關。

  擺數(shù)可以交換位置,而握手交換位置沒用。

  【反思】

  本節(jié)體現(xiàn)了兩個特色

  1、預設有效問題是進行數(shù)學思維的關鍵

  “思”源于“問題”,要通過“問題解決”使兒童獲得知識、方法、能力及思想上的全面發(fā)展,首先要有一個好“問題”。因為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形成就是借助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及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之中。在這節(jié)中,在每一個活動之前,教師都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感興趣的,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問題:“用1、2、3這三個數(shù)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shù)呢?”、“三個人每兩人互相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幾次手?”只有面對這樣的好“問題”,學生才能自覺的全身心地投入到問題解決之中,才能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比較,對這些規(guī)律的觀察、感悟,對所得結論的描述、解釋。而這一過程又正是學生形成數(shù)學思考的過程。

  2、逐步感悟有序思維的必要性

  有序思維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感悟到有序思維的必要性就顯得猶為重要了。用1、2、3這三個數(shù)字,可以編出幾個兩位數(shù),讓學生非常自然地、主動地進行猜數(shù),并產生怎樣思考才能既不重復也不遺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通過學生獨立思考“用1、2、3寫(擺)兩位數(shù)”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探究新知,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fā)展,初步感悟有序的寫(擺);交流討論,再說一說你是怎么寫(擺)的,它好在哪里?等問題,促使學生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促進了學生對其隱藏著的數(shù)學思想的領悟、認識;最后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得到了兩種基本的排序方法(列表法和圖示法),進一步體驗到按一定的順序思考的價值并初步掌握方法。最后,抓住鼓勵表揚的握手游戲這一契機,突破教學的難點(初步理解簡單事物排列與組合的不同)讓學生通過猜一猜、演一演等形式,使他們對其規(guī)律進行本質的探究,在活動中體驗感受排列與組合的不同。這里,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反思等一系列探索活動,體會到思之要有“據(jù)”、思之要有“理”、思之要有“序”,這不僅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思考,更是讓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

  這節(jié)注重了排列組合的有序性,而對排列組合的合理性詮釋得還不夠到位。還有些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捕捉利用不夠及時到位等等。我想這在以后教學中還應多反思,多注意的。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chuàng)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xiàn)在數(shù)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chuàng)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jù)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jié)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shù)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guī)砹艘恍┧,大家看,都是什么?/p>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xiàn)在我就要根據(jù)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xiàn)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xù)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xiàn)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xiàn)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p>

  (五)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yè)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yōu)檎鎸嵉馁I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xiàn)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yè)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fā)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的設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guī)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guī)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shù)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yǎng),并且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體驗和認識。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實際情況,解決和“倍”有關的具體問題,知道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教學重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具體活動中真正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算

  2、看算式編題。12÷3=4 (平均分,12是3的4倍)

  二、看圖。新課

  1、第一排擺:4個圓片

  第二排擺:8個圓片

  問:第二排圓片的個數(shù)是第一排圓片的個數(shù)的幾倍?怎么解答?為什么?

  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2、第一排擺:2個圓片

  第二排擺:是第一排圓片數(shù)的3倍。

  問:第二排擺( )個。

  誰是一倍數(shù)?(第一排的圓片數(shù))第二排的圓片數(shù)是第一排圓片數(shù)的3倍,是什么意思?

  3個2 。求3個2 的和用什么方法計算?(乘法)

  3、比一比1)、2)題,他們有什么區(qū)別聯(lián)系?

  聯(lián)系:都是和倍有關的問題。第一題是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即是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用除法。第二題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都要找到一倍數(shù)。

  4、讀取文具店的信息,并說一說。

  小兔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

  小牛說:我買了3枝筆。

  小狐貍說: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

  問題:1、小;硕嗌馘X?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

  分別找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

  1、小;硕嗌馘X,找到小牛買什么花了多少錢?(3枝鉛筆)每枝鉛筆多少錢?就是求3個2元是多少。

  2、小狐貍花了多少錢。找到小狐貍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兔花的錢就是一倍數(shù)。就是求4個2是多少。

  三、練習。

  1、畫一畫。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幾朵花?

  每3片配一朵花,即每一份是3,可以配幾朵花,就是問15里有幾個3.

  2、○有3個,△的個數(shù)是○的2倍,△有幾個?

  △的個數(shù)是○的2倍,那○的個數(shù)是一倍數(shù)。就是問2個3是多少。

  49頁練一練

  1、看圖列式。

  1)長鉛筆的.長是短鉛筆的2倍。短鉛筆長8cm,短鉛筆的長是一倍數(shù),求長鉛筆的長就是求2個8是多少。

  2)一倍數(shù)是5元,10元是5元的幾倍,就是問10里面有幾個幾。

  2、河馬有7匹,是一倍數(shù)。斑馬的匹數(shù)是河馬的5倍,斑馬有幾匹。就是求5個7是多少。

  紅珠是白珠的幾倍。白珠是一倍數(shù)。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用除法計算。即求6里面有幾個2.

  3、找清數(shù)量關系。數(shù)量關系要對應。

  條件: 面包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小轎車上的2倍。 面包車上有6位乘客。 大客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面包車上的2倍。

  問題:1)大客車上有多少人?

  解決:大客車上的人數(shù)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上的人數(shù)有關系。)什么關系?倍數(shù)關系。誰是一倍數(shù)?(面包車上的人數(shù))就是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幾個幾。

  2)小轎車上有幾位乘客?

  解決:小轎車上的乘客數(shù)和誰有關系?(和面包車的人數(shù)有關)什么關系?面包車上的乘客數(shù)是小轎車上的2倍。面包車有6人,幾時問6是幾的2倍。求一倍數(shù)。把6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

  小結: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即求一個數(shù)里有幾個幾,用除法計算,求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即求幾個幾的和,用乘法計算。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

  設計說明

  1.重視對教材情境圖的應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參與學習的不竭動力,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設計學生喜歡的數(shù)學活動,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并引導他們經歷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的過程,使他們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上課伊始,借助情境圖引入新知,讓學生通過看圖,發(fā)現(xiàn)并提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提出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經歷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在基本技能的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驟,還要使學生在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理解程序和步驟的道理。本教學設計鼓勵學生通過交流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如擺小棒、橫式、豎式等。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經歷解決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這個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從而突破筆算中“相同數(shù)位對齊”這一難點。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學情檢測卡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設置情境,生成問題

  師:學校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情境圖,想一想,根據(jù)你發(fā)現(xiàn)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加法問題?

  預設

  生1:二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去參觀博物館?

  生2:一共有多少位去參觀博物館的老師?

  生3: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生4:二(1)班的學生和老師一共有多少人?

  師:同學們真棒!提出這么多不同的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解決大家提出的問題吧!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境圖,提高學生主動獲取數(shù)學信息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師選取其中與例1類似的問題,讓學生在交流的基礎上想辦法解決。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進行小組交流,探討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第四個問題。

  (學生小組交流,探索方法)

  2.各小組匯報自己的解決方法。

  方法一:用橫式計算。35+2=37。

  方法二:擺小棒。先擺出3捆零5根,再擺2根,合起來是3捆零7根。

  方法三:用豎式計算。

  3.引導學生說一說用豎式計算的過程,教師重點強調用豎式計算時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

  4.用同樣的方法解決教材12頁1、2題。

  5.解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學生?

  (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列出算式。

  (2)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筆算方法。

  師:根據(jù)我們剛才做的那道題的解題方法,請同學們小組合作,探討一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時應該怎樣計算。

  (學生匯報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說一說筆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時應注意什么。

  預設

  生1:應注意相同數(shù)位對齊。

  生2:應注意從個位開始計算。

  生3:應注意個位與個位相加,十位與十位相加。

  (4)師小結:通過剛才大家的討論,我們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方法,即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設計意圖:采用嘗試、交流、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的計算方法,并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讀一讀,算一算。

  42+7=59+40=25+34=

  35+53=31+12=22+11=

  2.完成教材13頁1、2題,并說一說計算方法。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布置作業(yè)

  教材15頁1~3題。

  板書設計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不進位加)

  35+2=37(人)35+32=67(人)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shù)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數(shù)學的信心。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去游樂場嗎?你們跟爸爸媽媽到公園去玩過嗎?你們參加過哪些娛樂活動?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游樂場

  游樂場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數(shù)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么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jù)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匯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zhàn)?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匯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7”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1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么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shù)字叫什么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shù)”,“×”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XXXXXXXXXXXX

  乘法算式:XXXXXX或XXXXXX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后小結

  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第二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課本二年級數(shù)學第一學期第41-42頁。

  【教學目標】

  1.經歷條形統(tǒng)計圖的形成過程,初步認識1刻度表示1或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

  2.能根據(jù)條形統(tǒng)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

  3.在具體情境中積累收集、解讀數(shù)據(jù)的經驗,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初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會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

  【教學過程

  一、統(tǒng)計分類——展現(xiàn)條形統(tǒng)計圖的形成過程

  1.情景引入,統(tǒng)計分類:學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墻壁,現(xiàn)在有三種備選方案,綠色、藍色和黃色。小朋友們喜歡什么顏色呢?

  2.經歷條形統(tǒng)計圖的形成過程,并形成示范性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本結構。

  【評價關注點】學生具有認真傾聽、積極思考的學習習慣。

  3.對比統(tǒng)計表與統(tǒng)計圖的價值。

  搶答1:第2組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怎么看出來的`?

  搶答2:第2組喜歡三種顏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設計意圖】在對比中讓學生理解統(tǒng)計表與統(tǒng)計圖各自的價值:統(tǒng)計表便于計算,統(tǒng)計圖便于觀察數(shù)量的多少。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說出觀察指向。

  4.根據(jù)條形統(tǒng)計圖口答。

  統(tǒng)計了什么內容?

  統(tǒng)計了哪些項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陰天多幾天?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掌握讀圖的一般步驟“先看標題,知道統(tǒng)計主題;再看橫軸,了解統(tǒng)計項目;然后根據(jù)直條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正確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學難點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墻壁,食堂還打算在墻壁上畫一些同學們喜歡吃的水果。分別出示兩張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2.探討問題:

  1)最愛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刻度不同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直條高的數(shù)量不一定多。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直條所表示的數(shù)量”。

  2)最愛吃桔子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識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數(shù)量的直條,在不同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個單位的條形統(tǒng)計圖中,奇數(shù)數(shù)量的表示方法”。

  3)最愛吃菠蘿的有幾人?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樣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們班沒人最愛吃菠蘿”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愛吃菠蘿”。

  【評價關注點】學生知道“0值數(shù)據(jù)在條形統(tǒng)計圖中的表示方法”。

  三、鞏固提高——揭示統(tǒng)計的真實價值

  1.情景引入:不僅學校食堂的墻壁要改造,圖書館也打算為我班的圖書角新購一批圖書,讓我們來聽聽圖書館老師在說什么?

  2.信息技術支持,互動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科技在統(tǒng)計過程中的優(yōu)勢,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積累讀圖的經驗,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評價關注點】學生能夠結合條形統(tǒng)計圖,給出合理的建議。

  四、全課總結——知識回顧、總結評價

  五、板書設計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根據(jù)需要通過多種渠道收集、整理有用的數(shù)據(jù)。

  2、初步學會收集數(shù)據(jù),會用劃正字、畫豎杠等方法進行數(shù)據(jù)的記錄。

  3、初步學會數(shù)據(jù)的整理,能獨立完成統(tǒng)計表。

  過程與方法:

  學生初步經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分類計數(shù)等統(tǒng)計過程。

  初步體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與同伴合作統(tǒng)計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感受統(tǒng)計在生活中的應用,產生學習統(tǒng)計的興趣。

  教學重點:使學生經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統(tǒng)計活動過程。

  教學難點:根據(jù)統(tǒng)計需要,正確地分類收集并整理分析數(shù)據(jù)。

  教學準備:課件、學習單

  二、制定依據(jù):

  內容分析

  《統(tǒng)計表初步》屬于“數(shù)據(jù)整理與概率統(tǒng)計”板塊,是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第一學期的內容。本教學內容的前繼知識是計數(shù)和分一分,通過生活中的分類計數(shù)引入統(tǒng)計,讓學生初步經歷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tǒng)計過程,并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口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其后繼內容是條形統(tǒng)計圖(一)(二)、折線統(tǒng)計圖等與統(tǒng)計表內容相匹配的,更為形象呈現(xiàn)數(shù)據(jù)的“數(shù)據(jù)描述”部分的教學內容。此外,《統(tǒng)計表初步》這一教學內容作為一個教學載體,能讓學生在情境中聯(lián)系生活實際,從相關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在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化繁為簡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并提升統(tǒng)計分析能力。

  2、學生實際

  學生雖然第一次在數(shù)學課堂上接觸統(tǒng)計的知識,但在實際生活中學生已有統(tǒng)計的感知,這節(jié)課上學生把本課所學的統(tǒng)計知識與實際應用相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處處有新發(fā)現(xiàn),同時為下節(jié)條形統(tǒng)計圖埋下伏筆。

  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5分鐘

  創(chuàng)設情境

  1、情境:這是青青草場的15只小動物,這是慢羊羊村長,我們一起來聽聽看慢羊羊村長說了什么吧?

 。úシ臥PT)

 。1)提出疑問

  小動物們喜歡的有哪些水果呢?每種水果,慢羊羊村長應該準備多少呢?請拿出課堂學習單,在1號表格上來記一記。

  (2)投影反饋,進行比較

  2、再次體驗

 。1)嘗試記錄

  剛剛記錄的時候大部分小朋友記錄得比較凌亂,那么接下來請在2號表格上,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來記錄一下。

 。ㄕn件播放)

 。2)投影反饋,全班交流

  小結: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種記錄方法,我們可以用符號來記錄,可以用數(shù)字來記錄,還可以畫“正”字。

  集體觀看

  交流記錄方法:

  用符號記錄:劃小豎杠、打勾、畫☆、畫愛心

  集體記錄

  個別交流

  預設:

  畫“√”的'記錄

  畫圈來記錄

  畫杠法來記

  寫數(shù)

  劃“正”字等等。

  創(chuàng)設動畫情景,這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能激發(fā)學習興趣,也能調動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的收集,讓學生能初步感知統(tǒng)計的用處。

  18分鐘

  探究新知

 。ㄒ唬⿺(shù)據(jù)收集、記錄

  1、學習統(tǒng)計方法

 。1)劃“正”字法

  接下來,小巧要向我們展示了她的記錄方法,大家看一看,是什么方法?與某某小朋友一樣,小巧也要向我們展示“正”字記錄的好方法。

  = 1 xGB3①首先我們來書空一下這個“正”字。誰來幫她介紹一下正字法?

  = 2 x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xiàn)題目)

 。2)畫豎杠法

  小丁丁也想向我們介紹一種方法,叫做“豎杠”法。

  = 1 x GB3①誰能看懂它表示的意思?

  = 2 x GB3②這種方法,你們學會了嗎?那我來考考你們。(PPT呈現(xiàn)題目)

  揭示課題

  我們可以用小丁丁和小巧畫豎杠和畫正字的方法收集記錄數(shù)據(jù),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統(tǒng)計。

  3、再次體驗

  請把課堂學習單拿出來,看3號表格,我們大家選擇畫正字或畫豎杠的方法,再次為慢羊羊做記錄,這次為了使我們的記錄比較順利,你們可以不要抬頭看,只用耳朵聽,小手記,準備好了嗎?

 。ㄕn件播放)

 。1)集體校對

 。2)有15個小動物,你看看你統(tǒng)計得對嗎?有沒有多數(shù)或漏數(shù)?

 。3)小結:記錄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是用劃正字和畫豎杠的方法進行記錄,不但方便,而且我們算起來會更快更準確。

 。ǘ⿺(shù)據(jù)整理

  1、認識統(tǒng)計表

  剛才我們把這些數(shù)據(jù)都收集記錄好了,那我們怎么樣清晰地把這些數(shù)據(jù)呈現(xiàn)給慢羊羊村長呢?現(xiàn)在我們就要把這些數(shù)據(jù)整理成一張表格。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統(tǒng)計表里都有些什么呢?

  小動物最喜歡的水果情況

  種類

  香蕉

  蘋果

  草莓

  只數(shù)(只)

  7

  3

  5

  這是統(tǒng)計表的標題

  這一行是它的種類

  這一行是它的數(shù)據(jù)

  像這樣就成了一張簡單的統(tǒng)計表。你們發(fā)現(xiàn)把它做成一張統(tǒng)計表之后,有什么好處嗎?統(tǒng)計表里統(tǒng)計的對嗎?有沒有多或漏?

  2、再次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小朋友啊,先確定了一下水果的種類,然后在用畫一畫,寫一寫的方法,把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了記錄和整理,最后形成了這樣的一張統(tǒng)計表,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和統(tǒng)計有關的知識,來讀一下課題——統(tǒng)計表初步。(齊讀課題)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個別回答

  集體判斷

  集體記錄

  集體校對

  通過小巧和小丁丁的介紹,集體學習“正”字法和畫豎杠圖法,讓小朋友學會正確的數(shù)據(jù)收集和記錄的方法。

  再次通過動畫情景,讓小朋友用所學的新的記錄方法進行記錄,加深學生對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過程的體驗,通過動手做并交流使學生體驗用“正”字、畫豎杠統(tǒng)計的方法。

  介紹統(tǒng)計表中各部分的名稱及表示的含義。(標題、項目、人數(shù))

  此活動讓小朋友感受到數(shù)據(jù)的完整性,感受到部分數(shù)與總數(shù)之間的關系,會用總數(shù)建議記錄的正確性與否。

  10分鐘

  鞏固新知

  1、填寫統(tǒng)計表

  打開數(shù)學書,翻到第40頁,完成第二大題練習。

  2、數(shù)據(jù)收集,完成統(tǒng)計表

  剛才的學習中,我們學習了統(tǒng)計中的一些方法,接下來我們就要用我們學過的本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體育陳老師想請小朋友幫忙統(tǒng)計一下,這四項運動(拍皮球、跳繩、踢毽子、丟沙包)中,體育課上我們應該開展哪項運動呢?請小朋友們先收集記錄數(shù)據(jù),再完成統(tǒng)計表。

  獨立完成

  說一說

  通過兩道練習,鞏固對統(tǒng)計表的認識,能將記錄方式與統(tǒng)計表的數(shù)量對應起來。

  通過讓小朋友完整地自己經歷數(shù)據(jù)收集、記錄,與整理的過程,知道在生活中應用統(tǒng)計表。

  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到什么?

  板書設計:統(tǒng)計表初步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系

  2、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涂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游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著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fā)現(xiàn)一堵墻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只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為什么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為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了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xiàn)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么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ò鍟狐S、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ɡ蠋熓种负诎迳系拇鸢福槭裁从械男∨笥芽吹降氖侨N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只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xiàn)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并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ɡ蠋熝惨,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才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對集體發(fā)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游戲: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猜猜它是什么 自由討論30秒,對于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么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么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后集體糾正)

  2、現(xiàn)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游戲 ,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26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2-30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23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9-25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23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5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17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秀02-14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01-14

二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5篇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