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2-10-16 16:20:43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八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匯編八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材、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表內乘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余數的除法。內容包括有余數除法的認識和有余數除法的豎式計算,以及一次實踐活動。在教學時,應該根據知識的系統(tǒng)性以及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注意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經歷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現象抽象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通過積累觀察、操作、討論、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可以發(fā)展他們的抽象思維。學生通過操作、學習,能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和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理解有余數除法的含義,并會計算有余數的除法。

  2.能運用有余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試商的方法。

  教學課時:四課時

  第一課時有余數除法的認識

  教學內容:課本第1~2頁的例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要求: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和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使學生通過平均分的活動抽象出有余數的除法,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有余數除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小棒、圓片、三角形。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設計說明

  發(fā)現和應用乘法的計算規(guī)律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完成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上突出了以下兩點:

  1.關注學生的發(fā)現。

  在教學中,出示幾組算式,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算式之間的聯系,再進行計算;在計算之后,觀察乘數和積的變化,從中總結出規(guī)律。通過這樣的反復觀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2.關注學生的應用。

  學以致用是學生學習的最終目的,在學生理解并掌握了一些計算規(guī)律之后,及時地安排學生按照規(guī)律寫算式,根據規(guī)律進行計算,使學生學到的知識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和鞏固。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出示復習題,直接寫得數。

  200×6= 30×8= 400×5= 8×60=

  13×4= 16×3=

  指名口算,并說說算法。

  2.導入新課:這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

  設計意圖: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是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基礎,在學習新知之前,進行有針對性的復習,有利于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接下來的學習做好鋪墊。

  ⊙探究新知

  1.算一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第一個問題中的三組算式。

  師:請大家先觀察一下每組中算式之間有什么聯系,再想想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該怎樣計算出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師:計算出結果了嗎,是怎樣計算的?請說一說。

  預設

  根據乘法的意義計算出結果,重點理解下面四個算式的算法。

  50×10就是50個10,是500,即50×10=500。

  30×20就是30乘2個10,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于60個10,即60×10=600,所以30×20=600。

  12×40就是12乘4個10,12×4=48,所以12乘4個10等于48個10,即48×10=480,所以12×40=480。

  120×40就是12個10乘40,12×40=480,所以12個10乘40等于480個10,即480×10=4800,所以120×40=4800。

  根據學生的匯報,師用課件出示每組算式的結果。

  2.看一看。

  (1)提出問題。

  師:觀察上面每組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fā)現什么規(guī)律?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

  (2)集體交流。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你們有什么發(fā)現?跟全班同學說一說吧。

  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描述:

  ①兩個數相乘,其中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乘10,積也乘10;

 、趦蓚數相乘,當一個乘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另一個乘數不變時,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③兩個數相乘,如果每個乘數都擴大到原來的10倍,那么積就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3.根據規(guī)律寫算式。

  (1)課件出示下列算式。

  6×3= 15×4= 18×2=

  提出要求:根據你的發(fā)現再寫出幾組算式。

  學生仿照上面的算式自己想一想,寫出幾組算式。

  (2)交流想法和體會。

  組織學生說一說各自的想法和體會。

  師:你們是怎樣想出這些算式的?通過寫這些算式你們體會到了什么?(生自由說一說)

  4.根據規(guī)律計算。

  (1)課件出示教材30頁的第四個問題,請學生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師:還記得我們剛才發(fā)現的規(guī)律嗎?你們能利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直接寫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根據16×3=48,直接寫出其他算式的結果。

  (2)引導學生交流,用已經發(fā)現的規(guī)律來說明計算的過程。

  師:這些算式你們分別是根據什么規(guī)律算出結果的?說一說。

  學生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上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計算規(guī)律,而學習計算規(guī)律的目的在于指導計算,本環(huán)節(jié)就是給學生提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平臺,檢驗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應用知識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處理實驗數據的活動,體會繪制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必要性。

  2、理解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的實際意義,能從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中盡可能多的獲取信息

  3、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數據,繪制成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重點:理解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出示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到底誰的蒜苗長的高呢?

  二、探索活動

  解決辦法:

  將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合在一起,就能清楚的比較了。

  我們稱之為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問題:從統(tǒng)計圖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問題: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

  三、畫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注意事項:

  1、要有圖例

  2、找好間距

  3、一格表示的數量相同

  4、制圖名稱

  四、完成試一試

  五、課堂小節(jié)

  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三冊P54-56頁,P57頁課堂活動第1、2、3題,P59頁練習十二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體會建立統(tǒng)一的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會用用厘米作單位測量較小物體的長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具準備:

  直尺、紙杯、小棍(1cm)、吸管。

  教學重點:

  建立1cm的實際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會以cm作單位掌握用直尺正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引發(fā)探究需要

  1、設疑激趣

  談話:小朋友們,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光明木器廠準備送給我們雙槐樹小學一批新的課桌,課桌的寬度就跟你們現在用的課桌一樣寬,你能想辦法告訴木器廠的廠長課桌應做多寬嗎? 你準備選用你身邊的什么東西來量課桌的長度?

  請23個小朋友說出自己選用的工具,有的用文具盒量、有的用鉛筆量、有的用數學書量、有的用直尺量、有的用作業(yè)本量

  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組里試著量一量。

  學生自由量后匯報:課桌大約有2枝鉛筆長,大約有3拃長,大約比2個筆盒長,大約有2個作業(yè)本那么長,大約38厘米長

  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奇怪,教室里的課桌都是按一樣的尺寸做的,可你們量出的結果卻為什么不一樣呢?

  師生討論得出結論:因為我們測量的工具不同,所以測出的結果不同。

  2、導入揭題

  通過小組討論認為只有工具一樣,測量的結果才一樣。我們通常用直尺來量物體的長度。

  談話:除了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工具,還要有統(tǒng)一的計量單位,計量單位不一樣,很多東西不能得到統(tǒng)一的結果。請仔細觀察這些商品上的數據,你發(fā)現了什么?(課件出示:火柴盒長4厘米,墨水盒長7厘米,冰箱高165厘米,牙膏盒長22厘米)。

  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這些商品常常用什么做單位來度量長度,引出并板書課題。(板書: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二、合作探究,認識厘米

  1、探究一:認識直尺

  學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發(fā)現的結果。

  通過交流幫助學生明確:尺子上有刻度,有很多數(隨學生的匯報,課件顯示尺子上出示0、1、2、3等數), 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咱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 (課件閃爍0刻度) 。有表示厘米的字母cm,它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長度單位。(板:單位: 厘米 cm)

  2、探究二:建立1厘米的概念

  師:想一想1厘米有多長?(學生自己用手比出1cm的長度)

  剛才有的同學比1厘米這樣長,有的比的這樣長(師邊說邊比),1厘米到底有多長? 請小朋友們從紙杯里拿出1cm長的小棍感受。

  課件演示1厘米的長度。(板書:1厘米)

  在自己尺子上找到這一段。 寫厘米時,直接用字母cm 表示。(板書:1cm)

  引導學生匯報:從0到1是1厘米長,從2到3也是1厘米長。

  引導學生觀察得出:每一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如果學生問到1小格,教師指出:每一小格的長度也可以用一種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咱們以后再學習。)小手指一節(jié)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拉鏈頭長大約是1厘米。牙齒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手機的厚度大約是1厘米。 (全體學生比一比自己哪個手指的寬最接近1厘米,之后匯報,投影反饋) 。

  3、探究三: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厘米有多長,那2厘米、3厘米、幾厘米又是多長呢?里面分別有幾個1厘米? 學生在尺子上找一找。

  小組活動:在尺子上找一找,從哪兒到哪兒是2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5厘米長?從哪兒到哪兒是8厘米長?

  思考:通過在尺子上找這幾個不同的長度,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結:從0刻度到刻度幾就是幾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數減去前面小的刻度數,得幾就是幾厘米。

  請同桌的小朋友用手指相互比畫一下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50厘米、100厘米等大約有多長。

  閉上眼睛想一想它們的大致長度,與同桌的同學比一比、看一看、估一估看誰準確點。

  三、實踐體驗,掌握方法

  1、估一估

  (出示吸管)讓學生估一估,有多長?

  2、量吸管的長度 剛才大家估的只是一個大概數,要知道吸管的準確長度究竟是幾厘米長,應怎么辦?學生試著用尺子測量吸管的長度,量好了可相互說說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學生上臺邊演示邊介紹量法,其他學生評價他量得怎么樣。

  課件演示例2:如何量鉛筆的長度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用直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把零刻度對準要量的物體的一端,看另一端對的是數字幾就是幾厘米。

  3、量課桌的寬

  現在我們要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寬,你有辦法了嗎?量一量吧。學生同桌測量,量后交流,注意對誤差的說明。師生共同確定把哪一個數據告訴木器廠的廠長。

  四、鞏固練習,實踐運用(課件出示)

  1、填空出示教科書第59頁練習十二第1題,讓學生填一填。

  2、判斷下面量法是否正確。

  3、斷頭尺量橡皮的長度 出示沒有零刻度的直尺,讓學生小組討論怎樣用這塊斷尺子量出橡皮的長度。

  五、總結

  師:孩子們,我們這節(jié)課量的吸管的長度,以及你們鉛筆的長度,橡皮的長度,這些物體長還是短?(短)。

  師:對了,我們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什么做工具?(直尺)。用什么作單位?(厘米)。但如果要量黑板的長,教室的長,以及我們操場的長該用什么工具去測量,又用什么作長度單位呢?這個等孩子們以后學了更多的.測量長度的知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六、板書

  用厘米作單位量長度

  單位: 厘米 cm

  1厘米 1cm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教材第87頁復習的第1—5題。

  教學三維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熟記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表內乘除法。

  2、進一步掌握連乘、連除、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圖片、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乘、除法(板書課題)。通過復習,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二、回顧乘法口訣并練習。

  (1)學生背乘法口訣。

  (2)對口令,背口訣。

 。3)完成復習第1題:看圖寫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訣計算。

  (4)完成復習第2題:同桌互動完成。

  三、乘除法練習。

  1、填一填——完成第3題

 。1)學生們獨立完成。

 。2)選擇兩題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小結:口算的時候一般我們想口訣計算,也可以根據乘除法的關系來思考計算。

  2、學生完成第4題的填空,然后讓學生說說通過計算發(fā)現了什么?

  3、完成第5題上面4行。

 。1)學生獨立完成。

 。2)針對錯誤評講。

 。3)提問:你認為筆算加、減、乘、除法時要注意什么?

  三、課堂總結。

  談話:今天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復習了乘法口訣和乘、除法的計算,我們發(fā)現,要想計算得又對又快,我們必須熟記口訣,用對口訣。

  四、作業(yè)布置:第5題后面的兩行

  課后反思:

  第十四課時:復習(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88—89頁復習第6-11題。

  教學三維目標:

  使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要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基本訓練。

  1、背乘法口訣。

  2、完成第6題,先說說圖中表示的條件和問題,然后獨立列式計算。

  3、第8題,學生獨立思考列式計算,全班交流時指名說說解題思路。

  學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組織比較兩種解法的區(qū)別和聯系。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復習第9題。

  請學生明白圖中所示的各種商品和價格。

  學生敘述題意后獨立解答。

  指導學生用表格的形式表達多種購物方案。

  2、完成復習第10題。

  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經驗判斷選哪一種船用的只數少?

  可以讓學生借助學具擺一擺,討論解法。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最后算出每種船需要的只數,檢驗上面的判斷是否正確。

  3、學生討論完成第11題,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四、找規(guī)律填數。

  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盆花,找到規(guī)律。

  運用規(guī)律填寫葉片上的數,其中,最后兩小題是開放題,可以引導學生填出多種答案。

  五、課堂小結

  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六、作業(yè)布置:復習第7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會利用小數點的位置來進行名數改寫。

  2、過程與方法:理解知識間聯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和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從而掌握利用小數點的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進一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初步掌握利用舊知學習新知的學習方法。

  教學難點:

  會利用小數點位置移動進行名數改寫。

  教學難點:

  單名數改寫復名數、復名數改寫成單名數的方法。

  突破方法:

  首先作好舊知的鋪墊,復習名數改寫的基本方法、單位之間的進率、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出現小數的名數改寫。

  教學過程:

  1、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的改寫方法

 。1)先讓學生熟記單位之間的進率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2)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歸納出何時乘進率,何時除以進率。

 。3)為學生編口訣:大變小乘正好,小聚大用除法。

  2、如何讓學生能夠又快又好地掌握單名數和復名數之間改寫方法

  (1)首先牢記單位間的進率,并能夠靈活運用高級單位和低級單位之間的轉化。

 。2)審題要仔細,看清楚是向哪級單位轉化。

  活動總結:

  組內老師各抒己見,找出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尤其是老教師對此處學生經常出錯的問題有哪些,如何來解決的建議和思路都給我們年輕教師有很大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有0、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方法。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

  2、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探索計算方法,再交流比較不同的算法,得到簡便的方法。并能規(guī)范書寫、正確筆算。

  教學重難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過程方法,0的書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圖片出示)同學們,你們觀察一下這幅圖,圖上都有些什么? 讓學生說說,說明3只兔子去采蘑菇,3只猴去采桃子。

  2、(出示問題)平均每只兔能采幾個蘑菇? 地上有幾個蘑菇?

  讓學生列出算式:6÷3=2(個) (出示問題)平均每只猴能采幾個桃? 樹上有幾個桃子?一個桃子都沒有,我們用哪個數表示?0。那每只猴子能采到幾個桃?0個 請學生列出算式:0÷3=0

  3、那如果有4只猴子去采呢?怎樣算?

  0÷4=0 那0÷7等于幾呢?0÷9、0÷13……呢?

  (你知道了什么?讓學生歸納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等于0(強調除數不為0))

  二、教學筆算

  1、復習0在記數中的占位作用 27、207、270這三個數一樣嗎?哪里不同?有0、無0或0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數相同嗎?

  2、出示例題,請學生讀題。 怎樣列式?請學生列出算式?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列?說明隱含條件:一個星期是7天。210÷7=

  3、結果是多少呢?你能自己算一下嗎?讓學生獨立計算

  4、交流算法,讓學生起來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師進行板書記載并做總結評價,對于好方法給予表揚。

  5、用豎式計算 根據前面我們學習的除法筆算方法,這道題目是這樣筆算的,

  6、教學一般寫法 我們看到最后把0移下來后,商0,再乘與除數又等于0,所以,我們計算的時候可以簡單的寫:板書一般寫法。

  說明:商的末尾如果是商0,那只要直接商0,不用再去乘除數。被除數的末尾是0,也不用移下來。

  練習:360÷9 421÷7

  7、教學試一試

  出示題目,先估計商是比100小還是比100大?并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你能把這兩題筆算出結果嗎?讓學生獨立進行筆算。

  8、組織交流 讓學生上臺板演,并說說計算過程。教師進行適當的板演講解、評價。

  (1)306除以3,當用0去除3時,商幾?寫在商的哪一位上,再怎樣算?(強調被除數中間商0一定要寫,商0后,0不用再去乘除數)把6移下來繼續(xù)除。

  (2)312除以3,當把1移下來去除3時,商0,0不用去乘除數,再把2移下來,與1合起來變成12去除3

  9、總結筆算方法和注意點

  三、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布置作業(yè):想想做做4

  板書設計: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1)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08-22

小學數學教案06-12

小學數學教案08-27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熱門】小學數學教案07-30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31

【精】小學數學教案06-16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6-16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