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精選20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P58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培養(yǎng)良好的計算習慣。
教學重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是學習比較復雜的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商中間或者末尾有0的除法。上一節(jié)課中的兩個題目是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上是0而商0,本節(jié)課是因為除到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時不夠商1而商0,這部分內(nèi)容是學習的一個難點。通過6123要讓學生明白算理和算式的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嘗試探索
1、創(chuàng)設情景:本月輪到你當家庭主管,負責分配零用錢,零用錢一共612元,平均分配給家里3個人,每人該分配幾元?
。1)你能完成這項任務嗎?請你試試看。
。2)小組討論,比一比誰完成得好。
(3)匯報,注意表達的條理性和完整性。
2、情況分析
。1)在計算過程中,碰到什么問題?
(2)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每個問題的。
二、引導歸納,提煉方法
1、提問:除到被除數(shù)的十位時,不夠商1怎么辦?接下去的豎式該怎樣寫?(這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充分討論,充分發(fā)言;教師準確引導,方向明確)
2、提煉:用被除數(shù)十位的1除以3,不夠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寫0;3和0相乘得0,在1的下面寫0,1減0得1,再把個位的2寫下來,12除以3商4。(教師在演示的時候,每一步都要起到示范的作用,促進學生養(yǎng)成好的計算習慣)
3、介紹簡便的寫法。
三、獨立嘗試,鞏固提高
1、嘗試寫豎式計算:5224在嘗試解題過程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強調(diào)在計算過程中的每個步驟和注意事項)
2、歸納總結。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本冊教材第34—36頁上的例
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了解四邊形的特點,并能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jù)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么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圖形。
學生匯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fā),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后匯報,并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fā)現(xiàn)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教師根據(jù)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
四個角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并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
1、2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匯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jù)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類型。
教學反思:
一、關注學生在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背景。
《國家教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痹诒竟(jié)課中我由光明小學校園場景圖引入,即使學生感覺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使他們對數(shù)學產(chǎn)生濃厚興趣和親切感。
在學習“四邊形”之前,在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已有四邊形的概念,如果由我直接交代四邊形的特點,學生顯然興趣不大,正是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fā),我設計了先讓學生說一說,你認為四邊形是怎么樣的?先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同時又能滿足學生表現(xiàn)意愿,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接著通過“圍一圍,圍出不同形狀的四邊形”來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活動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動起腦筋,;然后讓學生“找出四邊形,用自己喜歡的顏色給四邊形涂上顏色”,讓他們感覺數(shù)學學習也是很輕松很有趣的。
二、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使學生在獲取作為一個現(xiàn)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shù)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充分發(fā)展。
在教學四邊形分類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并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又安排學生動手量、比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fā)展。
在整堂課中,使學生一直處于興趣高漲的階段。通過說一說、圍一圍、涂一涂、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已一步步自己總結出四邊形的特點,使課堂充滿著探索的氣息,讓學生很輕松地在“玩”中學習。
當然本節(jié)課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在處理個別學生回答問題時不夠機智,沒有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等,還有在課堂設計方面,還有待今后加強。
第二課時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教學內(nèi)容:
本冊教材第37—38頁上的內(nèi)容,完成第37頁上的“做一做”。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了解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2、通過學生手動、腦想、眼看,使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中積累感性認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讓學生動手畫、剪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行四邊形
1、出示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哪些圖形,指給同桌看。
2、出示帶有平行四邊形的實物圖片。
師:它們是正方形嗎?是長方形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接著問。)
師:它們有幾條邊?幾個角?它們叫什么圖形呢?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這樣的圖形叫平行四邊形。
3、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1)讓學生拿出三條硬紙條,用圖釘把它們釘成三角形,然后拉一拉。(學生一邊拉一邊說自己的感受)
(2)讓學生拿出教師給他們準備的四條硬紙條,用圖釘把它們釘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形,然后拉一拉。(學生一邊拉一邊說自己的感受)
。3)小組討論操作:怎樣才能使平行四邊形拉不動呢?
學生匯報時,要說說理由。
。ǘ┱莆掌叫兴倪呅。
1、在釘子板上“鉤”。
你認為什么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呢?在釘子板上圍圍看。(學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展示)
2、在方格紙上“畫”。
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展示)
3、折一折、剪一剪。
你會剪一個平行四邊形嗎?(學生動手操作,然后匯報、展示并說說各自不同的剪法。)
4、通過上面的活動,你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小組討論)
(三)鞏固平行四邊形。
1、課堂練習:完成練習九第1—3題。
2、課外練習:完成練習九第5題。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內(nèi)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nèi)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因此,本節(jié)課我讓學生把自己制作的長方形框架拿出來拉動后可以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入新課,激起探究的興趣。在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時,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的框架,比較一下,它們之間有什么不同。再引導學生觀察平行四邊形,歸納、概括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讓每個學生都有觀察、操作、分析、思考的機會,提供給學生一個廣泛的、自由的活動空間。當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在探索中初步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學生學得非常積極主動:數(shù)學教學活動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數(shù)平行四邊形時,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觀察,主動探究規(guī)律,滲透有序思維的方法。整節(jié)課從實際出發(fā)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突破了教學的難點。以上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教學過程,學生學得積極主動,不僅參與面廣,熱情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探討問題的能力和全面觀察問題的思維方式。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教學的精彩之處在于有效地引導了學生在活動中享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不足:課中的練習量還是不夠,可以多做些練習突出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zhì)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jīng)歷質(zhì)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
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zhì)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zhì)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zhì)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xiàn),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zhì)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zhì)量標簽上的質(zhì)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yōu)楸容^兩種標明質(zhì)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g=( )g
4噸=( )千克 6000 t =( )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shù)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yè):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第五冊第100~102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學目的:
1、知識目標: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分數(shù),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能讀寫幾分之一,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2、能力目標: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與人合作并交流思想方法的能力。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對數(shù)學充滿好奇心,喜歡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在數(shù)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教學重點: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比較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教學準備:
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一根長1分米的線。
設計理念: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中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動手做分數(shù)的過程中認識幾分之一,能較好地理解分數(shù)的含義。
活動是人的存在方式。分數(shù)是人們在長期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產(chǎn)生的,它不僅代表一個數(shù),表示分得的結果,更是一個包涵豐富思維的活動過程。因而要全面地認識分數(shù),就必須讓學生經(jīng)歷這個產(chǎn)生的過程,在動手做數(shù)學過程中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教學過程中,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在積極探索交流的氛圍中不斷完善對幾分之一的認識,扶放結合,相得益彰。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周末,小明和小紅這對好朋友來到了郊外進行野餐,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準備了哪些好吃的?(四個蘋果、兩瓶礦泉水、一個蛋糕)
那你們決得怎么分才最公平呢?(平均分)
下面請同學們幫幫忙,用手勢告訴我怎么分?引導學生將各種食物平均分。
師: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碰到分得的結果不是整個的情況,為了表示這樣的結果,我們需要認識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板書:認識分數(shù))
[設計意圖:從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單刀直入。設疑激趣,尊重學生的想法,讓學生不受約束地展現(xiàn)自我,此時的他才會把所有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
二、新授
1、認識1/2
我們用圓片來表示這塊蛋糕,剛才我們將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兩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一半,那么我們就可以說其中的一份是這塊蛋糕的1/2。那右面這一份該用什么表示呢?為什么?(得出結論: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
教學1/2的寫法。
那你能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一折,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嗎?
問:剛才大家折的方法不一樣,卻都折出了這個長方形的1/2,這是為什么?
你還能將生活中的哪些物體平均分,得到它的1/2?
[設計意圖:認識1/2是重點。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必須以豐富的感性材料作支撐,因此,采用操作、演示、討論、說理等方法,讓學生通過表示蛋糕、長方形紙片的1/2等活動,在腦海中建立起1/2這個分數(shù)與多幅圖象之間的對應聯(lián)系,并突出1/2的本質(zhì)屬性,使它深深地植根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中,以此吸納和同化更多的知識。]
2、認識幾分之一
剛才我們一起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請大家想想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三份、四份、五份,我們又該怎樣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完成第1題。全班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完整敘述。
創(chuàng)造一個分數(shù).
活動要求: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四種材料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四人一組每人各選一種材料來表示它的幾分之一,完成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
完成第2題
有四個小朋友也表示出了四分之一,請大家看看對不對?(用手勢判斷)
[設計意圖:在認識1/2的基礎上,由感性經(jīng)驗作背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放手讓學生借助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長1分米的線等學具,自己去創(chuàng)造分數(shù)、研究分數(shù)。學生不僅順利地認識幾分之一,而且還可創(chuàng)造出幾分之一。由此,讓學生理解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份數(shù)有關,從而把握分數(shù)的本質(zhì)屬性。學生在學數(shù)學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
3、自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1/2、1/3等,它們都是分數(shù)。你還能說出一些分數(shù)嗎?你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稱嗎?讓學生自學各部分名稱。
[設計意圖: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讓學生自學、嘗試,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
4、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
輕松一下,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話說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jīng)經(jīng)過火焰山,那天氣可真是熱.豬八戒直喊:渴死我了! 于是孫悟空買了一個西瓜,他們把這個西瓜分成了它的1/2、1/4、1/8、1/16,如果你是嘴饞的豬八戒,你會選最大的一塊?還是最小的一塊?那你會選擇這個西瓜的幾分之一呢?先猜一猜,說說你的理由。
四人一組合作,每人選擇四個分數(shù)中的一個,在圓片上用水彩筆表示出來,再進行比較.
考考你:那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哪個大呢?和一比較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經(jīng)過猜測、操作、討論、發(fā)現(xiàn),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三、應用
1、元旦快到了,三(1)班的同學出了一期新的黑板報,看看有哪幾個欄目,大約各占黑板報的幾分之一.
2、介紹生活中的分數(shù)
3、今天你有些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米與千米之間的換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圖:
師: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王國旅游好嗎?(出示小精靈和數(shù)學王國,圖,小精靈說:歡迎聰明同學來數(shù)學王國游玩。
2、選鑰匙開門(先出示第一道門,再出示第二道門,然后出示第三道門)
第一道門:小精靈:這扇門有二把鎖,(二把鎖分別標上:400厘米,5分米)下面這里有很多把鑰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會選鑰匙開鎖了嗎?能說說為什么?
第二道門:小精靈:這扇門同樣有兩把鎖(兩把鎖分別標上:3千米、5000米),下面這里有4把鑰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會選嗎?你知道為什么嗎?
小結把千米和米之間換算的方法。
第三道門:鎖上標有5千米-20xx米、1000米+4千米
6把鑰匙分別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讓學生先選后說想法。
二、鞏固、運用(出示數(shù)學王國里的數(shù)學景象)
師:嘩!數(shù)學王國多美呀!有樹,有花,還有。
1、看一看大樹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頁的做一做設計成填寫大樹的高度)
2、同學們來到雙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來到村口迎接同學們,請同學找一找,誰跟誰是同一胞。
3、摘蘋果(出示蘋果樹,樹上掛有很多蘋果,每個蘋果寫上帶有長度單位的加法算式和減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們帶同學們到數(shù)學奧宮去玩,數(shù)學奧宮距離雙胞胎村200千米。他們早上8時乘汽車出發(fā),汽車平均每小時5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三、全課總結
讓學生說說你游數(shù)學王國你的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6
教學內(nèi)容:
里程表(一)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表,能從里程表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表中獲取信息。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里程表 。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jié)課哪個組表現(xiàn)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fā)現(xiàn)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獨立完成后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抽查。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整體感知: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系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lián)系,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教學目標:
。ㄒ唬┲R點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2.知道 1 厘米10 毫米 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
。ǘ┠芰c
1.能正確運用毫米、分米表示長度。
2.能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分米。
(三)德育點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厘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并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學生尺、分米尺、米尺。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厘米,也會用米和厘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2.學生操作,測量后匯報
書的封面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 書的封面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
3.繼續(xù)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匯報:書的厚度不到 1 厘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厘米多,不到 21 厘米;寬 14 厘米多,不到 15厘米;厚不到 1 厘米,20 厘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厘米,差多少?不到 1 厘米,那是多少?20 厘米多,不到 15 厘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厘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毫米,教學例 1。
1.啟發(fā)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厘米多,14 厘米多,不到 1 厘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厘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厘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厘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厘米長中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厘米長度內(nèi)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厘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厘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厘米10 毫米板書: 1 厘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xiàn)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4.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倮蠋煴硎 1 毫米的長度用拇指和食指表示
、趯W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塾檬謩荼硎 1 毫米、1 厘米 借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于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并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于積極的思維之中。
(二)認識分米。教學例 2。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厘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shù)一數(shù)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厘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fā)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3.借助手勢,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厘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qū)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三)利用米尺,分組討論。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厘米之間有多少關系?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厘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fā)展
鞏固發(fā)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并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nèi)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zhì)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并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么關系?
3.同桌互相量一量鉛筆的長度。
4.練習十七第 1 題。分組練習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厘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三、全課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毫米。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8
教學內(nèi)容:
江蘇教育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年級上冊58-60頁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經(jīng)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過程,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過程中,注重學生觀察、操作、猜想等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創(chuàng)設互相協(xié)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合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備課重點:
長、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學情分析都表明學生是大致認識的。這樣的狀況并不表明,教學就此輕松,而恰恰給教學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性因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因為一知半解,教學也就更不易組織和深入。
重點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在處理教學細節(jié)時,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樣出自學生自己,而且又是興趣盎然的?
驗證的安排,怎樣超越細枝末節(jié)而又重點突出,在取舍中凸顯教學智慧?
生活的聯(lián)系,怎樣從司空見慣中提煉新的題材和賦予更多的數(shù)學思考?
特征的運用,怎樣緊扣兩個圖形的特征提高數(shù)學思考的含金量?
教學過程:
一、游戲引入,揭示長方形特征
1.已經(jīng)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舉舉手?閉上眼睛想一想,長方形是什么樣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顏色的圖形是長方形?
學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長方形。
2.通過以前的學習,大家對長方形已經(jīng)有了大體的認識,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猜猜它是不是長方形的游戲,看看大家對于長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偬枅D形(一個角是銳角的圖形),是長方形嗎?用手中的長方形說清楚理由。反襯出長方形內(nèi)角是直角。
、谔枅D形(直角梯形)這個是嗎?從邊和角兩個方面去看,得出長方形對邊相等,有四個直角。
3.組織學生驗證長方形邊的特征。
長方形真的上下邊相等、左右邊相等嗎?用手中的長方形驗證一下,再和同桌說一說。
學生驗證,再交流匯報。由于學生手中的長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測量出來的數(shù)據(jù)各不相同,但每一個個體的測量結果都證明了長方形對邊相等。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
教學難點:
商中間、商末尾有0的處理方法及筆算的簡便寫法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你們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導入
師:這天孫大圣來到花果山,看到滿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帶回去給猴子猴孫們嘗嘗,于是大圣手一揮,所有的桃子都進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數(shù)是0的除法。
師:現(xiàn)在,樹上有多少個桃子?(0)
師:這時,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來摘桃吃,你們說說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幾個桃子?(0)你是怎樣做出來的?(02=0)
師:又來了兩只小猴子,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個桃子呢?
(0、04=0)
師:要是再來一只呢?(0、05=0)剛剛是4只,那要是再來4只呢?(0、08=0)
師:看到這兩個算式,你還能說出類似的算式嗎? 同桌互說一個。
師:好,看到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0除以任何數(shù)都得0)
師: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這個結論你又補充嗎?(0除以任何不是0數(shù)都得0)
3、商中間有0的除法、
師:這四個小猴子沒吃到桃子悶悶不樂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們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個桃子,誰能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
師:瞧,你提的問題和大圣的一樣,真了不起!這道題你會做嗎?你是怎樣列式的?(4084=)結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點引導學生用列豎式方法解答。
獨立解決后,同教師板書對照,比較兩個豎式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的觀點。
師:咱們看看結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數(shù)都一樣嗎? 看來估算是可以檢驗我們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的!
[師:你們都太了不起了,老師這有兩道題你們有信心做對嗎?
6033=答案
8022=答案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學說計算過程。
師:那看看結果和我們剛才估算的位數(shù)是不是一樣。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師:剛剛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開心的走了,聽說大王在分桃子,又來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個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個桃子?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獨立計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師:我們計算的結果和估算的位數(shù)也一樣。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都知道孫悟空的絕招是七十二變,幾個小猴子想學一學,咱們看看他們變得對嗎?
6802=34
3093=13
師:小朋友你們真棒,老師這還有一道思考題,看看你們會不會,不過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樣的錯誤。
思考題:哪題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09頁的第7~1.1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0—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zhì)量單位的認識,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噸=1000千克。
2.使學生掌握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能夠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千米、噸
1.第做109頁的第7題。
教師提問,學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噸
是多少千克?
隨著回答,教師板書: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噸=1000千克
2.做第109頁的第8題。
讓學生想一想什么東西的高大約1毫米(1分硬幣),什么東西的長大約1分米.然后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長.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0題。
教師在黑板上板書:4千米=( )米,讓學生想一想該怎樣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師再說一遍推想過程:因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個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著,教師再板書出:5000千克=( )噸,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學生明確它的推想過程,然后讓學生完成第10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一說推想過程.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1題。
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數(shù)量用線連起來,然后再指名說一說道理。
二、復習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
1.做第109頁的第9題。
教師先在黑板上畫出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圖形,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每個圖形下面板書圖形的名稱.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過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大家想一想,這幾個圖形各有什么特點?
指名回答。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寫在黑板上.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按順序說,如先說邊的特點,再說角的.特點,或每個圖形分別說.最后使學生看到它們 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2題。
教師只說明題意,讓學生在點子圖上任意畫,出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教師巡視,看學生畫的方法是否正確,學生畫完以后,要說出是怎樣畫的.對畫得 又對又快的學生應給予表揚。
3.做第109頁的第10、11題。
教師:什么叫一個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做第10題.要求量的時候,精確到整厘米.每量一邊,在邊的旁邊注上該邊的長度.算完以后,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注意糾正學生中的錯誤.
4.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3題。
教師可以根據(jù)班里的情況,讓學生準備兩張邊長15厘米的正方形紙。
先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集體訂正時,可以讓學生指出兩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求長方形的周長是求哪幾條邊的和,有沒有 不同的解法?對想出不同解法的學生應給予鼓勵。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內(nèi)容:
認識角的名稱、大小,會折角、畫角。(課本第56 -58頁)
學習目標:
1、 通過操作,使學生經(jīng)歷直觀認識叫的過程。
2、 知道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會用紙折或畫大小不同的角。
3、 能在長方形、三角形等圖形中找到角,激發(fā)學生對角的好奇心。
重、難點:
1、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用直尺畫角。
2、使學生初步認識到角的大小與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有關,與角 的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教具: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學習過程:
一、板書課題
過渡語: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樣呢?我們一起來舉行一場有意義的比賽,有信心嗎?比賽的題目是:《角的認識》。
二、揭示目標
過渡語: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請看:學習目標(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嗎?
三、自學指導
第一次先學
過渡語: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翻到第56頁,我們請自學指導來引領我們達到目標。請看自學指導(課件出示:師讀)。
認真看課本56頁的例1,認真看圖、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這四種圖形都是( )?
2、觀察例題2:觀察角,你發(fā)現(xiàn)角是由( )條邊和( )個頂點組成的。
3、說一說,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嗎?怎樣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與什么沒有關系?
5、用一張紙,你能折出多少種角?你能指出他們的頂點和邊嗎?
6、觀察我們生活的周圍,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學
1、 打開課本第58頁例3,看圖、看文字,想一想,怎樣畫角?
2、 畫角時,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3、 你能畫出一個角嗎? 師:自學競賽開始,比誰看書認真,自學效果好。 (6分鐘后比誰能做對檢測題。 )
四、先學
1、看一看: 學生看書自學,教師巡視,確保每一名學生都在緊張的自學。
2、做一做: 過渡語:(5分鐘后)師問:“看完的請舉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師就來檢測一下同學們的自學效果。請看檢測題:(1)課件出示檢測題(2)58頁第一題
3、教師巡視,關注后進生,了解學情,收集錯例,在頭腦中進行第二次備課。
五、后教
1、更正: 師:做完的請舉手?(全班都做完后),請大家一起觀察黑板上的學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補充。
2、討論(議一議): (1)、這些圖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樣判斷的?
3、評議板書和正確率。
4、同桌交換互改還要改例題中的題,有誤訂正,統(tǒng)計正確率及時表揚。
六、全課總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七、當堂訓練(課件出示)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一、教學內(nèi)容:
課標實驗教材第五冊第59-61頁,練習十四1、6題。
二、教學目標:
。ㄒ唬┱J知目標:
1.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ǘ┠芰δ繕耍
1.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ㄈ┣楦心繕耍
1. 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2. 幫助學生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
1. 使學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學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四、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具鐘表、家用小鬧表。
五、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看——
放映課件(新年到,鞭炮聲聲,小孩子歡天喜地,午夜將要到來,春節(jié)聯(lián)歡會上新年鐘聲敲響前全體倒計時的情景,鏡頭定格在運動的鐘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聲跟著數(shù))10、9、8、7、6、5、……
。ㄐ履甑溺娐暻庙懀
師:跟隨著時間的腳步,我們又傾聽了一次新年的鐘聲。那么,誰能說說, 10、9、8、7、6、5、4、3、2、1應該用什么時間單位?
生:秒。
師:(用疑惑的語氣重復)秒?
板書:秒
(數(shù)學課堂教學與生活是相連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計時……又是小孩子最喜歡、向往的情境,利用這些熟悉的情境,一開始就吸引住學生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興奮起來,也讓他們在不經(jīng)意中調(diào)集自己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
。ǘ┳灾魈剿鳎献髑笾。
1. 認識秒針和1秒。
師:我們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
生:時、分。
師:我們沒有學過“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這個時間單位的呢?
生:鐘面上有秒針。
生:……
師:(放映課件,展示鐘面模型)哪一個針是秒針?
生:最細最長的那一個。
師:秒針是怎樣計時的,誰能給大家講一講?
生:(到前面)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
師:哦,原來秒針走一個小格就是一秒,就是這樣?
(放映課件:鐘面上秒針一動,同時滴答一響。)
生:(笑)是!
。ā懊搿边@個時間單位學生早有認知,幾乎所有的大掛鐘都有秒針,只是從前讓學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不可能不注意到那個形狀特殊的“高個子”。所以由學生自己引出課題,由自己傳授知識。教師在這里扮演疑惑、驗證的角色,吸引學生“幫助”教師解惑。)
2. 體驗1秒的長短。
師:一秒鐘就是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動作)
師:(跟著做)對,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師:(跟著做動作)你沒錯,真棒!
生:我寫一個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腳就是一秒。
生:……
。ㄔ谶@堂課中,把學生對秒的體驗預設為重點,新課程著力強調(diào)“經(jīng)歷”,對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時間”,通過學生自己用聲音和動作等來配音、配動作,使學生有了具體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級的學生在這個問題上,生活經(jīng)驗已經(jīng)足夠豐富,學生自由發(fā)揮,增加感性認識。每個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與能力,能在實際動作中體驗“1秒”的長短。)
3. 1秒的價值。
師:短短的1秒鐘,滴答一下就過去了,我們實在做不了什么事情。但是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很多現(xiàn)代化的工具1秒能做很多事情,現(xiàn)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能在1秒的時間里走很多路程,誰知道一些這樣的知識?
生:(沒有人說話,面面相覷)
師:(出示課件)
飛機 每秒約行250米
火車 每秒約行55米
小汽車 每秒約行20米
噴氣式飛機 每秒約行5500米
衛(wèi)星 每秒約行7900米
有的電腦 一秒可以計算約3萬億次
……
生:(驚嘆)
。ㄔ黾又R積累。這些孩子年齡較小,家庭狀況也并不太好,課外書很少,我預料到不太可能有學生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所以事先準備了大量資料,讓學生通過課件自由選擇獲得和關注的內(nèi)容,開闊他們的眼界。)
師:怎么樣?時間很珍貴,連1秒鐘都不能小看,對嗎?誰記得2004年8月27日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獲得男子110米欄世界冠軍的成績是多少?
生:12秒91
師:在微不足道的還不足13秒鐘時間里,劉翔成了聞名世界的飛人,為我們祖國爭了光,如果他慢上1秒,站在領獎臺上獲得金牌的就不是他了。如果你去問他,他一定會告訴你:1秒,對他來說無比重要。同學們,還有什么事情也讓你覺得連1秒鐘的時間都非常重要呢?
生:發(fā)射火箭的時候也要倒數(shù)10、9、8……
生:我們開運動會的時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過介紹,學生明確1秒雖然短暫但是用處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構成時間長河,使學生自己意識到要珍惜時間,并借機滲透做比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來記時。教師飽含激情的語氣和劉翔闖過終點的精彩瞬間讓學生也激情澎湃,為他取得的成績而驕傲,也為祖國而驕傲。)
4. 認識幾秒。
師:還有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來,所以一起興奮的數(shù)著新年鐘聲敲響前的最后幾秒。剛才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倒計時是幾秒完成的呢?(重復播放剛才倒計時的情景圖,學生又不自主地跟著數(shù)數(shù))
(再一次觀看動畫,讓學生剛才散亂的思緒收回到課堂教學中來,同時直觀演示“10秒”是怎樣數(shù)出來的,而且是由學生自覺自愿地數(shù),讓學生經(jīng)歷10秒是由10個“1秒”組成的過程,學習計算幾秒的方法。)
生:(搶答)10秒。
師: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針從10走到了12,經(jīng)過10個小格就是10秒。
師:同學們真聰明!那老師再考考你們,我寫一個“秒“字的時候,秒針從1走到2,經(jīng)過了幾個小格,就是幾秒?
生:秒針從1走到2經(jīng)過了5個小格,就是5秒。
師:誰能象老師一樣出題考考同學們?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針從鐘面上的幾走到了幾?
生:我寫一個“針”字,秒針從3走到4經(jīng)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3走到4經(jīng)過了5秒。
生:我系紅領巾的時候,秒針從5走到8經(jīng)過了幾秒?
生:秒針從5走到8經(jīng)過了15秒。
。ㄔ诮o同學出題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思考幾秒鐘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鍛煉對較短時間的估計能力,以便能夠把課堂學習的知識應用的生活中去。對學生提出的明顯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師及時指導,并在盡可能的情況下讓學生親自體會一下,改善學生的錯誤印象。比如說脈搏的跳動,我就是讓學生真的按照中醫(yī)診脈的方法找到寸關尺的部位,體驗一下脈搏跳動的速度,并且為他們看時間,讓他們了解10秒鐘自己的脈搏大概跳動了多少下。)
師:同學們反應真快,拿出你的鐘表來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W生活動)
(讓所有的同學都有參與的機會,會撥、會認、會出題,充分認識幾秒。學生在這時候爭先恐后,十分高興。手中的學具鐘表可以撥時間,鬧表可以計算時間,學生玩得不亦樂乎。)
5. 教學1分=60秒。
師:有沒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學?
生:沒有。
師:同學們真棒!這樣的題目太簡單了是吧?
生:是。
師:又輪到老師出題了,老師出道難些的題,同學們怕不怕?
生:不怕!
師:我們知道1時=60分,因為分針主轉(zhuǎn)動一圈的同時時針轉(zhuǎn)動一個小格,所以時和分之間的進率是60,秒是一個比分小的單位,它和分之間的進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學具鐘表轉(zhuǎn)一轉(zhuǎn),或者觀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鬧表,然后把結果跟小組成員匯報討論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W生活動)
。ń處煱鍟1分=( )秒)
師:誰把你們的觀察結果向大家報告一下?
生:秒針轉(zhuǎn)一圈,分針走一個小格。
生:它們之間的進率是60
生:秒針走一圈是60個小格,是60秒,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鐘,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師:大家觀察到的都是這樣嗎?
生:是。
師:老師也觀察一下。同學們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課件,鐘表的秒針轉(zhuǎn)動一周,分針移動一個小格)
師:真的是這樣啊,秒針轉(zhuǎn)動一圈經(jīng)過60個小格,也就是60秒,分針經(jīng)過一個小格,也就是1分,那么……
(板書:60)
生:(齊讀)1分=60秒
師:同學們真是善于觀察,連這么難的問題也能研究出來,真棒!既然1分等于60秒,那平常我們說的半分鐘就是多少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課的難點。但由于有1時=60分的知識基礎,所以學生在學習時不會感到非常困難。在教學設計中考慮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交流而得出結論,老師給予適當指導。要讓學生先自己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確的結論,這樣結論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組匯報時候注意培養(yǎng)學生活動意識和交流能力,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能力和習慣,教師在新課程教學中,應當把學習方法的指導放在重要位置上。)
6. 體驗1分的長短。
師:剛才我們同學說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鐘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師:1分鐘呢?
生:60下。
師:好,咱們來做個拍手游戲。男同學拿筆,在練習本上寫數(shù)字,從1開始寫起,看女同學拍完1分鐘后,你們寫到了數(shù)字幾。
。▽W生活動:男生寫數(shù)字,女生拍手。教師帶領拍手,掌握好節(jié)奏。然后交換。)
師:(統(tǒng)計結果:最快的可以寫到72,最慢的寫到31)一分鐘的時間,我們寫字的話可以寫這么多,那我們還可以做什么呢?給同學們一分鐘的時間想一想,然后,看看誰一分鐘時間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別出心裁。
(放映課件,鐘面滴答滴答的行進一分鐘)
。ㄔ俅畏庞痴n件,學生自由活動)
師:誰來說說,你們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寫了35個字。
生:我把上衣脫下來再穿兩回。
生:我系了三次紅領巾。
生:……
。ㄍㄟ^學生比較喜歡的活動,再一次體驗“秒”,難度也隨之加大,鼓勵學生估算出大概的時間,滲透估算意識,并把活動延伸到課外,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拍手、寫字,是在教師控制下的動作體驗活動,活,但絕對不會亂;安靜地想一分鐘也是體驗的過程,比拍手體驗更準確,而且是讓學生親眼盯著鐘面上的秒針轉(zhuǎn)動了一圈,再一次鞏固1分=60秒的結論;自由活動是學生自由發(fā)揮的過程,需要學生有創(chuàng)造性。經(jīng)過前兩次的體驗,學生基本能夠正確控制自己行動的時間。體驗過程動靜交替,做中想,想中學,親身經(jīng)歷知識習得的過程,同時,發(fā)展了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7. 小結
師:同學們這一分鐘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那么,我們這一節(jié)課有多少個1分鐘呢?
生:40個。
師:這40個1分鐘里你有什么收獲?
生:……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少,說明同學們也會充分利用時間,你們真棒!不過,老師還想讓同學們思考一些問題,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大多數(shù)鐘面上都有秒針,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看秒針認識時間和看秒針知道經(jīng)過幾秒,那么除了有秒針的鐘表之外,還有其他的計時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幾秒的時間嗎?老師這里有一個電子辭典,這個位置有兩個小小的數(shù)字,它們就表示秒,你們還能搜集到其他的計時工具嗎?如果搜集到了,下節(jié)課把它帶到課堂上來,讓大家認識一下。
(計算秒的工具還有秒表,但不常見,家長的手機上一般有這個設置,學生可以通過詢問和自己操作找到,不過帶到課堂上的可能性不大。帶有“秒”計時的電子表也不太常見,所以需要搜集,下節(jié)課展示給了他們充分準備的時間。)
。ㄈ┳鳂I(yè)
1. 課后練習十四第1題,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學生在課上做,集體訂正。
2. 課后練習十四第6題。學生回家自己看鐘表統(tǒng)計時間,然后完成。
。ㄋ模┛偨Y全課
。ㄖ匦禄氐街黝}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倒計時圖)
師:同學們,時間是由一秒、一分、一時、一天、一年組成的,每傾聽一次新年的鐘聲,我們就長大了一歲,到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傾聽過九次新年的鐘聲,對嗎?時間在不停流逝,一去永不會重新回來,在過去的時間里,你們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了嗎?愿我們能夠做時間的主人,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古人說過: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
生:老大徒傷悲!
師:讓我們再一次傾聽新年的鐘聲,傾聽時間遠去的腳步聲……
。ǚ庞痴n件:全體倒計時,新年的鐘聲敲響)
鐘聲回響中下課。
。ㄗ詈罂偨Y重新回到主題圖,情境設置具有完整性。)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43頁的例題和“試一試”,第43~44頁的“想想做做”第1~4題。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學習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學會解決與倍有關的兩步計算實際問題及相應的變式問題。
2.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增強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意識、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發(fā)現(xiàn)你們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褲子是誰買的嗎?你知道它們的價格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一個有關買衣服的問題。(板書:解決實際問題)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課件出示媽媽帶著玲玲去買衣服的情境。出示褲子標價“28元”,營業(yè)員阿姨說:“上衣的價錢是褲子的3倍!绷崃岬膵寢寙枲I業(yè)員:“買一套衣服要多少錢?”
提問:從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買一套衣服的意思嗎?
談話:今天老師還請來了一位數(shù)學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線段圖。我們可以先用一條線段表示出褲子的價錢。(教師在黑板上畫出表示褲子價錢的線段圖)
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該畫多長呢?(學生討論)
為什么要畫這樣的3份長?讓學生在書上畫出表示上衣價錢的線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畫。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錢,也就是求褲子和上衣的價格一共是多少,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問題(畫出括號,寫上問號)。
這樣線段圖就畫完了,誰能指著線段圖的每一部分說說表示的意思?
談話: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來解決?你會解答嗎?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會解答,可與同桌討論后再解答。
交流: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列式的?(指名說,教師板書)
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計學生一般先求上衣的價錢,再求一套衣服的價錢)
提問:有沒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沒有不同的算法,教科書上的第二種解法不再教學。如果有學生說到第二種解法,先讓學生說出算式,教師板書。再讓學生指著線段圖說一說“1+3”表示的意思,即褲子的價錢是1個38元,上衣的價錢是3個28元,一套衣服的價錢是4個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價錢。
2.教學“試一試”。
。1)談話:媽媽想考考玲玲,她把問題改了改。(出示問題:一件上衣比一條褲子貴多少元?)指名讀問題。
。2)談話:我們先看線段圖,問題改了,線段圖要不要改?怎樣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改線段圖。
會解答嗎?做在練習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說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問:有用第二種方法解答的嗎?如果沒有,不再教學這種解法,如果有第二種解法解答的,讓學生板演,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比較。
提問:這兩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學生回答時,把課題板書完整。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帶子圖,說說問題是求什么。
獨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樣解決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名說說線段圖所表示的意思。獨立解答。
交流并訂正。說說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要我們做什么?
學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對。
4.補上合適的條件。
養(yǎng)牛場里有黃牛25頭,________,奶牛和黃牛一共有多少頭?
。1)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一步計算的問題。
(2)補上一個條件,使它成為一道兩步計算的問題。
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圖。
編一道用今天學習的兩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列出是否算式,探索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嘗試并學習估算;在具體的情境中,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并能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在具體的情境和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初步感知乘法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發(fā)現(xiàn)給定事物中隱含的簡單規(guī)律。
教學重點:
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能正確地計算。能運用乘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第3 課時
乘火車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情境,逐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計算時要耐心仔細,養(yǎng)成檢查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方法:
嘗試教學法,情境教學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坐過火車嗎?火車上也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研究火車上的數(shù)學問題。
二、探索新知
1、課件出示火車車廂:臥鋪車廂和硬臥車廂,最后出示主題圖。
。1)請學生獨立看圖,
。2)誰能提出數(shù)學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2、5節(jié)臥鋪車廂可乘多少人?
。1)指名列式: 72 5 = (元)
(2)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112~113頁上的例1~例5,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和學生都準備長方形紙條若干張,圓形紙片1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分梨。
提問:把12個梨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可用幾表示?(板書3)
2.分繩子。
提問:把6米長的繩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長?可用幾表示?(板書2)
3.分鉛筆。
提問:把 3枝鉛筆平均分給 3個同學,每個同學得幾枝?可用幾表示?(板書1)
二、新課
1.教學例1。
(1)教師提問: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幾表示?教師演示:把一個餅(實物圖)平均分成兩塊,把分后的兩塊重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它們的大小完全一樣。告訴學生這樣就把餅平均分成了兩塊。
(2)把一個餅(實物圖)分成大小不等的兩塊。提問:可不可以說是平均分成了兩塊?為什么?
平均分的這半個餅可不可以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表示?
教師講解:過去我們學過的0、1、2、3都是整數(shù)。遇到不夠1個的情況,就不能用整數(shù)表示,比如這半個餅。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數(shù)分數(shù)。
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我們就說每塊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用分數(shù)表示就是(板書)。
。3)指導學生讀。
。4)指導學生寫。
先畫一條橫線表示平均分,把一個餅平均分成2塊,在橫線下面寫
2,表示其中的1塊,在橫線上面寫1,寫作。(教師在兩塊半個餅上分別寫上。)
。5)涂色練習。
讓學生拿出一張圓形紙片,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寫上。
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紙條,試折出它的,涂上顏色,并標出。
。6)指導練習。
教師拿出畫有下面幾個圖形的掛圖,讓學生判斷圖中哪些陰影部分是原圖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說明理由。
2.教學例2。
。1)先出示一個整圓,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問:這個圓被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這個圓的幾分之幾?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個圓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導學生寫出。
(3)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長方形紙折出它的,并標上。
3.教學例3。
學生自己拿一張長方形紙,對折再對折。
提問: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把這個分數(shù)寫出來。(一人板書,全班齊練。)
數(shù)一數(shù)這張長方形紙上有幾個。
4.教學例4。
先讓學生看教科書上的圖: ,再填空: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5.教學例5。
。1)指導學生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再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把線段平均分成10份。
提問: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幾份?
每份是1分米的幾分之幾?
(2)讓學生在自己畫的圖上標出。
。3)數(shù)一數(shù)這條線段一上有幾個。
6.教學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1)教師指出上面我們學習的、、、、這樣的數(shù)都是分數(shù)。
(2)結合介紹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讓學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課堂練習
1.做一做中的第1題。
教師要給予一定的指導,可以讓一些先折出來的同學示范怎么折。分數(shù)的折法很多,只要學生能折出最常見的幾種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題。
這道題是判斷題,學生判斷后要說一說為什么。
3.做練習二十七的第1~5題。(第1題、第2題、第3題、第4題、第5題)
四、課外作業(yè)
用正方形紙片分別折出它的、。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jīng)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shù)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并匯報
板書:3.2+11.5=
2、師: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shù)加法的算式?墒俏覀儚膩頉]有嘗試過兩個小數(shù)怎么相加,現(xiàn)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fā)現(xiàn)小數(shù)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啟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么特點?小數(shù)相加時,為什么智慧老人特別強調(diào)“小數(shù)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shù)相加時,個位數(shù)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相同數(shù)位(單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shù)位也都對齊了小數(shù)相加時,小數(shù)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shù)點對齊了,所有的數(shù)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shù)點,把小數(shù)相加變成整數(shù)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shù)點對齊了,小數(shù)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shù)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么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初步理解一些物體的幾分之一的基礎上認識幾分之幾。
2、發(fā)展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以及表達能力。
3、體會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積極參與具體的數(shù)學活動,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情景導入:小朋友,動物王國有許多小動物,看,來了4只小猴子,他們蹦蹦跳跳,玩的可開心了。正當他們玩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媽媽給他們送來了一些水果。猜一猜,猴媽媽可能為他們帶來什么水果?(出示課件)
2復習討論:猴媽媽肯定會把這些桃子怎么分?為什么?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呢?
3、課件演示:剛才我們通過復習,知道猴媽媽把一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四分之一。
二、學習新知:
1、教學例題。
。1)提出問題。
談話:同學們,猴媽媽看見小朋友們表現(xiàn)這么精彩,非常高興,他很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zhàn)?聽,,猴媽媽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并伴隨課件:我想把這盤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那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2)自主探究,小組交流。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有困難的可借助手中的圓片代替桃子擺一擺,分一分,3只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3)大組交流。
問:誰來說一說,3只小猴共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幾?
。4)課件演示分得四分之三的過程。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情境圖:
談話:看見猴兒們和小朋友們相處得這么火熱,兔兒們也蹦蹦跳跳地趕來了,兔媽媽說:小朋友們,聽說你們個個非常聰明,我也想考考大家,你們愿不愿意接受我的挑戰(zhàn)。
課件出示:把10個蘿卜平均分給5只小兔,3只兔共分得這些蘿卜的幾分之幾?
(2)請同桌互相討論一下,如還有困難,還可借助圓片擺一擺、分一分。
。3)學生交流匯報。
兩種意見: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五分之三,另一種是分得這些蘿卜的十分之六。
。4)課件演示分的過程。
3、小結:把一些物體看成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板書課題:幾分之幾)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1。
。1)讓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把幾個看成一份,在圖上分一分。
(2)填寫分數(shù),并指名說出結果。
2、做想想做做2。
。1)引導學生看清每幅圖平均分成幾份,涂色部分占這樣的幾份。
(2)各自填寫分數(shù)。
3、做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涂色,然后與同桌交流。
4、做想想做做4
(1)同桌互相擺一擺。
。2)交流:你是怎樣擺的?
。3)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幾?
四、全課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8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33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加深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建立除法的邏輯推算。熟練掌握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
2、方法與過程:經(jīng)歷自主探究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計算的方法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發(fā)展計算思維的靈活性。會用邏輯推理“因為??所以??”,能進行觀察對比,提高對比能力。感知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探索與應用過程中,發(fā)展自主探究能力,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并能熟練計算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
教學難點:
整十數(shù)被一位數(shù)除、整百數(shù)被一位數(shù)除的計算方法。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來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好不好?請大家仔細聽好。狐貍裝了一筐蘋果,今天它要賣蘋果。狐貍說:我的蘋果可甜了,而且還很便宜呢?2 個蘋果只要12元喲?小熊看見了想買蘋果,它說蘋果價錢太貴了,狐貍就說:那好我再便宜一些吧,20個蘋果只要120元錢,小熊高興地說很便宜了,小猴看見了卻說小熊上當受騙了。
2、啟發(fā)提問,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說為什么小猴說小熊受騙了?
師:請前后四個同學討論討論,說說為什么?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故事中的條件和問題,學習新知識做準備。)
3、師:哪組同學能說說你們小組獲得了哪些信息?
生:“2個蘋果只要12元!
“20個蘋果只要120元。”
4、師:其他小組能否根據(jù)他們小組找到的信息,列出算式嗎?
生:(1)12÷2=6(元)
(2)120÷20=
5、師:在計算120÷20,該怎樣計算呢?
6、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
。ò鍟赫當(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
1、討論算法
師:先請你們小組一起討論計算方法,并試著算一算。
。ê藢Υ鸢福
方法一:因為12÷2=6,120里面有12個十,20里面有2個十,所以,12個十除以2個十的商是6。
師:請和這位同學做法相同的同學舉手。
師:560÷70這道題,誰來說一說“因為、所以”?
生:略
師:還有同學有其他的做法嗎?
方法二:因為
20=120,所以120÷20=6。
師:這位同學想到了“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
。ǔ鍪绢}目卡片200÷20、490÷70、300÷50、240÷30)
師:像這組同學這樣計算,你們會嗎?能不能說出思考過程?
200÷20=? 因為__×20=200 所以200÷20=
490÷70=? 因為__×70=490 所以490÷70=
300÷50=? 因為__×50=300 所以300÷50=
240÷30=? 因為__×30=240 所以240÷30=
師(小結):結合剛才兩組同學的做法,在計算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時,同學們可以根據(jù)
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來計算;也可以用推算的方法,根據(jù)12÷2=6,求出120÷20=6;在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師:老師和這兩位同學的做法都不一樣,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么做的?
(板書:120÷20=6 被除數(shù)、除數(shù)同時劃去一個0)
師:有沒有同學能說說老師是怎么做的?
生:略
師:好,現(xiàn)在老師就來教你們一個方法:被除數(shù)、除數(shù)同時劃去相同個數(shù)的0,劃0的個數(shù)根據(jù)除數(shù)。
師:再看剛才那4道題,誰來說說該怎么劃0?
生:略
2、講解讀法
師:哪位同學來讀讀這個算式?120÷20
。ò鍟3種讀法)
生:120÷20 讀作:120除以20
師:這個算式還有其他讀法嗎?
生:還可以讀作:20除120
或:120被20除
師:這位同學非常好,已經(jīng)在上課之前就做了預習,老師要表揚他。
(出示題目卡片:630÷7 400÷80)
師:請同桌兩位同學小聲地說一說這兩題可以有哪幾種讀法?
生:略
師:(出示題目卡片)
選擇:算式24÷3,下列讀法錯誤的是( )
A、24除以3 B、24被3除 C、3除24 D、3被24除
師:請同學們手勢準備、出
。z查手勢答案,是否有同學錯)
師:同學們已經(jīng)很好地掌握了除法算式的幾種讀法。
3、鞏固練習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課本第33頁,看例題;看完的同學完成練一練的1計算 師:做得快的同學,第一:請你仔細檢查
第二:請你任選2題說說你是怎么做的?
(核對答案)
師:全對的同學請舉手(看沒有舉手的同學,問他錯在哪)
師:挑選200÷2、400÷8這兩題,請同學說說他是怎么做的?
三、應用提高
1、第33頁的練一練的第2題
師:小巧和小丁丁和學會了“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后,來到超市里買雞蛋,發(fā)現(xiàn)有兩位同學利用假期時間,在超市里幫忙分雞蛋,將210個雞蛋平均裝入3只塑料桶。那么沒只塑料桶要裝多少個雞蛋呢?
師:同學們能否列出算式,并試著算算結果。
生:210÷3=70(個)
師:如果要平均裝入30只塑料桶呢?又該怎么列示呢?
生:210÷30=7(個)
師:請同學們比較這兩個算式210÷3和210÷30的異同,并說說做法
生:略
師:210÷3 我們可以先算21÷3=7,再添一個0
而210÷30 我們可以先各劃去一個0,再用21÷3=7
師:(出示題目卡片)請一組同學來開火車
180÷2= 160÷40=
270÷30= 400÷8=
四、歸納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的除法”以及“除法算式的不同讀法”,請同學們回去認真復習!
540÷9= 500÷50=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2、能正確、靈活地進行計算。
3、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
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靈活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節(jié)課我們復習、整理了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這節(jié)課我
們繼續(xù)來復習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
二、復習
1、回憶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是怎么進行簡便計算的?進行簡便算法時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個別匯報
當一個兩位數(shù)可以分解為兩個一位數(shù)相乘時,可以把兩位數(shù)除法改為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連除式題。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題目都可以這樣的,有些題目這樣并不能很簡便,做時要靈活運用。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20
教學內(nèi)容:
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具準備:
情景圖(課件),照片,蠟筆,尺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創(chuàng)設讓學生測量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和厚的情境,在測量中發(fā)現(xiàn)它們的長度都不是整厘米。從中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是整厘米時怎么辦呢?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估測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的長度。 師:請同學們觀察數(shù)學書的長、寬、厚,并估一估大約有多長,然后把估測的結果填入下表?
小組合作學習,估計課本的長、寬、厚。
(1)采用小組(建議4人小組為宜)合作的形式,分別估計一下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厚。為了確保人人參與,可選專人將估計的結果填在記錄表(教師事先準備好,每組發(fā)一張)的“估計”一欄中(見下表)。
(2)對估計的結果進行反饋。
反饋時,學生選擇性的估計課本長、寬、厚,其他同學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見進行補充。將學生估計的結果板書在黑板上,提出問題: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2、用測量的方法驗證估計的結果。
。1)分組測量課本的長、寬和厚。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課本的長、寬、厚,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測量的結果。
。2)組織全班學生交流測量的結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長:不到21厘米、差2個小格。 寬:不到15厘米、差2個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個小格。小結:當測果不是整厘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學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長。
。2)讓學生看尺子,數(shù)一數(shù)1 厘米長度有幾個小格,然后匯報小結1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毫米。
。3).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個小格,長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從學生尺中,我能發(fā)現(xiàn)毫米與厘米的關系,1厘米=10毫米。 4、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思考:現(xiàn)在你覺得毫米與厘米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匯報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舉例說明1毫米的長度
手比劃一下1毫米的長度,硬幣、電話卡、儲蓄卡、醫(yī)療保險卡等 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都是1毫米。
三、鞏固應用、內(nèi)化提高。
1、 完成數(shù)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又長了什么本領?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上冊教案08-26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20
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小學教案09-27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6-19
新課標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7-22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07-09
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5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