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11減幾是小數學第一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節(jié),內容包括準備題、例1到例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理解11減幾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學習有關11減幾的計算方法, 并能正確的計算。
2、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 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想學、樂學。
4、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體驗到成功解決 數學問題的喜悅。
教學重點:
在觀察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在操作、交流中培養(yǎng)學 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樣化的算法。
教學難點:
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分析問題的思路,掌握11減幾的計算方法。
關于教法:
本節(jié)課屬于計算教學,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
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yōu)的方法。
關于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教學過程:
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應用學生以往學過的知識設置問題,讓學生知道用17-5的方法計算11-5是不行的,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討論算法,再交流得出計算方法,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方法,為學生提供了一次對比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比較、分析,從而優(yōu)化自己的計算方法,使學生不僅學會了計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獲取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學會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練習過程中應用添圓列算式以及摘蘋果游戲,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達到鞏固新知的作用。
最后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等方面作全面的總結。
我采用的復習題是和新課密切相關的,幾加幾等于11、11減1再減幾、用10減幾再加1,這些都是新課要用到內容。在引入新課的時候我采用問題引入法,從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入手,讓學生知道用以前的方法,也就是從散的里面減不夠,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買文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購物》的第一課時。本節(jié)課突出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認識人民幣,解決實際問題。本節(jié)是本單元的第一節(jié)課,由于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已經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材中創(chuàng)設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情境——買文具,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初步認識人民幣,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通過“買文具”、“認一認”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認識小面額的人民幣,并對小面額人民幣上的數字、圖案等有初步的了解,然后進一步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系。最后通過“填一填”來了解人民幣之間的兌換,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在現實情境中認識元、角、分,并重點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2.通過購物等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理解人民幣的功能。
3.培養(yǎng)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
教學設想
通過“買文具”這一真實、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然后通過看、拿、想、說、換、比等手段,加深學生對小面額人民幣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教師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并且真正體會1元錢的幣值,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合理使用和愛護人民幣的意識,也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將數學課與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具準備
課件、圖片、人民幣、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你買過東西嗎?今天,老師想帶你們去商店看一看,你們愿意嗎?(出示商店情境圖)這個商店是賣什么的?(自由發(fā)言,引導學生說完整的話,準確運用數量詞)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說)這么多的文具你想買什么呢?(讓一名學生說)那你用什么買呀?(人民幣)你認識錢嗎?今天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些咱們中國通用的錢——人民幣(實物人民幣)。
【借助文具商店這一情境,引出本節(jié)的主題——人民幣,并揭示人民幣的功能!
二、小組合作,獲取知識。
1.師:現在,你們想仔細去看一看嗎?下面請每個小組拿出信封內的人民幣,大家輪流看一看、摸一摸,你能發(fā)現什么呢?觀察時小朋友們要互相謙讓,有禮貌。
2.師:你都發(fā)現了什么,誰愿意說給同學們聽一聽?(主要引導學生從人民幣的數字、面額、字樣和各種圖案說一說。)
3.個別發(fā)言,出示教材第68頁“認一認”。
【這一步主要是讓學生認識人民幣,通過讓學生親自去看、摸,使學生對人民幣有初步的了解,同時,凸現學生的個性思維及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三、購物活動。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人民幣,現在我們就一起去買東西,看你會不會買?(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購物活動。)
1.小組合作:組長來當售貨員,其他同學用課前準備好的人民幣(課本后的彩圖)購買自己想買的文具。
2.師:同學們的收獲都不小,你能從你買的文具中選一種介紹一下你是怎么買的嗎?(指名說一次購物過程。)
3.師:小朋友們,你們看,我這里有1張1元錢,我也想去買一些文具,你們愿意幫我去買嗎?下面就請同學們用1元錢去買文具,你能買些什么呢?(小組繼續(xù)購物。)
4.反饋,并板書:
1元
2角 找回8角
1角 找回9角
買文具 教師說課,標簽: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小學數學說課稿,
……
運用課件演示元和角之間的關系,以及角和分之間的關系,并板書:
1元=10角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元=10角,也知道1元錢能買哪些文具,你能獨立完成第69頁這些題嗎?(學生獨立試做。)
5.師:大家都完成了,現在誰愿意把你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實物投影反饋。)
6.師:在你的生活中,1元錢還可以買哪些物品呢?(同桌交流。)
【通過購物讓學生初步理解人民幣的功能,掌握元、角、分之間的關系,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解決簡單問題。
1.請學生來當售貨員,老師拿一張5元的人民幣去買一支鋼筆,售貨員沒有零錢找給老師,由此創(chuàng)設一個需要兌換人民幣的情境,然后讓售貨員自己去想辦法。
【讓學生體會到兌換的必要性!
2.師:你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現在想不想讓同學們幫你去解決呢?你可以找一位好朋友去兌換。
3.師:哪一對好朋友想把你們的收獲告訴大家。(全班交流,并板書,用實物粘貼。)
5元 能換5張1元
2元 能換2張1元
5角 能換5張1角
……
4.獨立完成教材第69頁“填一填”第1題。
5.師:誰想把你做的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實物投影反饋。)
【通過情境讓學生體會到人民幣之間可以兌換,也讓他們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此類問題應如何解決,加強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
五、練一練。(卡片)
2元=( )角 30角=( )元
4元=( )角 50角=( )元
3角+6角=( )角 2元+2元+1元=( )元
六、說一說。
師:人民幣是我們平時生活中離不開的,在勤儉節(jié)約方面,愛護人民幣方面,你是怎么做的?說給你身邊的小朋友聽。
七、實踐作業(yè)。
訪問或調查并記錄:你對人民幣還知道些什么?
【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評析
本節(jié)課學生是在購物情境中完成的,學生對情境非常感興趣,本節(jié)課的任務也完成了,但是學生對人民幣的感知還不夠,在學生獨立觀察人民幣后,讓學生說一說時,教師的`指導還不到位,學生說不出來的一些方面,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來,比如人民幣上的數字是什么意思,人民幣上的圖案都有什么,等等。接下來的購物活動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而且在活動中自然而然地認識了人民幣及元、角、分之間的相互關系,理解了人民幣的功能,還培養(yǎng)了學生正確的數學學習方式,將數學教學變成了數學活動的教學。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類》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較少的相關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能從根據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進行分類,發(fā)展到根據事物的功用進行分類,最后能夠根據客觀事物抽象、本質的特征進行分類的能力,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教材是以文具店的情境圖導入,但我認為一年級小朋友年齡小,很少具有去文具店購買文具的相關生活經驗,所以對于文具店這一情境并不熟悉,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發(fā)現學習、探究學習的興趣。
于是,我根據小朋友非常喜歡跟大人逛超市的心理,讓學生跟隨老師的鏡頭一起逛本地的大型超市——同心超市,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并在這個情境主線的貫穿之下,開展由淺入深的分類操作活動,由觀察、討論方法,到能夠按照單一標準分類,最后發(fā)現物品能夠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活動中力求遵循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主動性,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學會分類,掌握分類方法,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與概括能力。
基于以上的設計思路,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讓學生通過操作實物或實物圖片,能夠選擇不同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掌握分類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各種形式的分類擺放物品,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感受分類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本課教學的重點就在于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難點在于學生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分類。
二、說教法、學法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經驗少,但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思維活躍,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法上突出了以下特點:
1、聯(lián)系實際,從生活中學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數學。本節(jié)課我注重把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經驗,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為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參與合作,在交流中學
交流與合作是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本節(jié)課我注重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操作與討論交流來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培養(yǎng)他們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質。
三、說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我主要設計了三個教學程序:情境導入——探索新知——實踐應用
。ㄒ唬┣榫硨,初步感知分數。
課前談話:“小朋友們平時都喜歡做什么呀?”小手舉個不停,“去公園”,“看動畫片”、“逛超市”……一個個稚嫩的回答從孩子們口中急切地蹦出來。
“老師也喜歡逛超市,今天老師邀請你們一起去逛超市,好嗎?”接著播放同心超市的錄象畫面,本來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們興高采烈地觀看著,交流著,我微笑地看著他們,享受他們體驗、交流的快樂。
觀看完后,我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么?洗潔凈是怎么擺放的?這樣擺放你覺得怎么樣?”孩子們紛紛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進行交流。最后我揭示課題:要想把物品擺放整齊,方便找尋,就要把它們分類擺放,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把物品分類。
。ǘ┨剿餍轮,探究分類方法
1、在剛才的討論交流中體驗到生活中需要分類,教師適時出示課件。
(一個房間里到處凌亂不堪的物品,有衣服、文具、杯子、玩具等)
教師簡單介紹課件內容,讓學生認識到房間的物品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從而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的興趣。
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后,派代表上展示臺操作課件,進行分類整理。隨著學生的操作,房間里各類凌亂的物品都回到了各自的位置。
緊接著教師提出疑問:“你對這樣的整理結果滿意嗎?”馬上有眼尖的學生發(fā)現衣物混在一起,還可以進行細分,上衣與褲子應該分開擺放。
2、實驗操作。(細分)
(1)教師出示準備好的五組物品:鉛筆、玩具、茶杯、衣服、鞋子的圖片,讓學生進行實物的第一次分類。小組討論熱烈進行著,學生與同伴們交流著,操作著,對同一類物品進行第一次試分類。
分好后請每個小組派代表上投影臺展示自己組整理分類的結果以及分類的方法,請其他小組的同學互相評價。
師:你覺得他們組分的怎么樣,為什么?
。2)師:桌面上的物品經過小朋友們靈巧的雙手整理,既美觀又便于我們尋找,真不錯!請大家再想一想,你們手上的東西除了可以像現在這樣分,還可以怎么分呢?
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并動手開始進行第二次不同標準的分類。
在討論中,每組學生多找到了好幾種不同標準的分類方法,討論越來越熱烈,教室氣氛十分活躍,孩子們都為自己能不斷有心得發(fā)現而興高采烈,興奮不己。
接下來,教師還是請小組派代表上展示臺匯報方法,并相互評價。學生們在小組互評中得到啟發(fā),又對物品進行重新分類,大大激發(fā)了學生不斷探索、積極主動學習,探究的興趣。最后教師進行鼓勵性、總結性評介。
3、教師小結:看,剛才又臟又亂的房間現在變的多整潔多美觀!主人回來一定會感謝你的,為自己感到驕傲吧!希望你們以后可不要像房間主人一樣,要做一個愛干凈、會整理的能干的好孩子哦!
(三)實踐應用,延伸知識
師:同心超市的果蔬專柜里又進了一批新鮮蔬菜和水果,想請小朋友們幫忙擺放,好嗎?
展示模擬貨架,每個小組分發(fā)一袋蔬菜、水果圖片,請學生以組為單位把手中的圖片進行分類擺放,貼到對應的貨架里,最后同學間互相評價,活動結束。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42、43頁《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課后的練習題,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學、說學法、教學過程以及課后反思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第42、43頁《整十數加、減整十數》,以及課后的“想想做做”練習題第1、2、3、4、5題。
二、學情分析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認識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既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數位的含義,也便于以后在學習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口算以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時,為理解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減做準備。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夠正確、熟練地口算出100以內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能力目標:進一步理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減的算理。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方法。
難點:理解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五、說教法
愉快式教學
互動式討論
研究式探索
六、說學法
☆自主探究法
☆觀察發(fā)現法
☆合作交流法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實物投影、課本。
八、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為了體現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今天是3月7日,明天是什么節(jié)日呢?平時媽媽對我們好嗎?明天是她們的節(jié)日,老師帶你們去摘花,明天送給媽媽好不好呢?出示復習練習題(1、10以內數的加減法。2、數的組成。)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了為媽媽準備節(jié)日禮物的教學情境,既復習了已學的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在情緒、知識等方面做了良好的鋪墊。
(二)、主動探索,體會領悟
小動物們也有禮物要送給媽媽呢!(呈現畫面:小松鼠手中拿著3串冰糖葫蘆,每串10個,在路上遇到了小狗,小狗的手中拿著2串冰糖葫蘆,每串也是10個)。引導學生觀察:有哪些小動物?它們手中拿著什么東西?
1、提出問題
小松鼠和小狗一共有多少個冰糖葫蘆?(讓學生試著獨立去解決這些問題,并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
2、班內交流
計算30+20時你是怎樣想的,結合學生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逐一板書:
。1)十個十個地數。
。2)3個十加2個十得5個十,5個十是50。
。3)因為3+2=5,所以30+20=50。
......
那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在小組內相互說一說。
3、試一試
你能算出50-20等于多少嗎?說說計算時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借助小松鼠和小狗也為媽媽準備禮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說出冰糖葫蘆的串數和每串的個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提出問題,使題目由“枯燥”的計算變成“豐富、生動”的具體內容。接著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讓學生同桌討論、小組交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說說有多少種算法,提倡算法多樣的理念,啟發(fā)學生學會自主探究、觀察發(fā)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我根據學生說出的不同方法,板書其中的三種方法,這樣使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ㄈ⒕C合應用,拓展延伸
1、奪取智慧珠。(呈現“想想做做”的第1題。)
2、鴨子找媽媽。(結合畫面)幾個小鴨子路過鴨媽媽的家,發(fā)現4只鴨媽媽身上有數字40、50、70、80,可著急了,原來它們四家的孩子(小鴨的身上都有算式)跑到了一起,你能幫助小鴨子很快就找到它們的媽媽嗎?(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3、過山車。(結合畫面)我們玩過山車游戲吧!小朋友你們誰愿意當火車司機呢?(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4、小貓釣魚。(結合畫面)(指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題)。
設計意圖: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注意力的穩(wěn)定性和持久性較差,所以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去游樂場”的練習游戲,再次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設計打破了由“枯燥”的計算變成了“直觀、生動”的練習。這樣既注重了基礎,又拓展了知識,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環(huán)節(jié)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ㄋ模、課堂小結
通過讓學生匯報本節(jié)課的收獲,引導學生回顧、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所獲得的學習方法及情感經驗,既有助于老師獲取學生學習效果的信息,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
總之,這節(jié)課我不僅要讓學生學會,還要讓學生會學。
九、課后反思
整節(jié)課優(yōu)點
1、為學生提供探索和嘗試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很自然的形成了算法多樣的局面。
2、及時板書學生說出的各種算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算法進行確認、理解和修正,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交流,并在“試一試”中進行算法的有效遷移,從而幫助學生明確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算理。
3、練習設計生動有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參與的熱情,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應用情境中,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而且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效地提高了練習的質量和效果。
不足之處: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在上新課的環(huán)節(jié)怕時間不夠,怕他們不會自己解決問題,所以沒能讓學生觀察主題圖提出更多的問題來進行討論,今后要逐步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多樣化。
今后打算:我將不斷學習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理論,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6—10的認識說課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西師版)小學數學一年級教材位于24—26頁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課堂活動1、3題。
二、教學目的
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發(fā)展規(guī)律、學情等共設立了3個教學目標:情感目標:讓兒童感受數與生活的聯(lián)系,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能力目標:能規(guī)范地書寫6—10各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知識目標:能認、讀、寫6—10各數會用6—10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物體的各數。
三、教學重點:
能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6—10各數。
四、教學難點:
對數6—10的掌握及運用。
五、教法、學法設想是:
本課最大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生活,在生活中學,學以致用。各種輔助手段完成教學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電教手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教法:(1)講解法。(2)演示法。(3)引導法。(4)談話法。學法:動手擺、動嘴說、動手寫、劃、比、分。
六、教學過程:
6—10的認識是兒童已經認識了0—5之后進行的,是一次數的擴展。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采用了以情景導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發(fā)式教學。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呈現出“小貓想吃大魚的情景圖。銀幕上出現了一只可愛的而又非常饑餓的小貓,這只饑餓難忍的小貓,非常想吃掉高處的大魚,可是呢!太高了,它夠不著。該怎么辦呢?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討論一下解決問題的辦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啟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再由老師總結一下,讓學生看看老師是怎樣來幫助這只可愛的小貓的。單擊鼠標,這時就在貓與魚之間出現了一段樓梯,并以此詢問學生:小貓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魚呢?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用鼠標點擊一步梯子就出現了一個數字,這樣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課的新內容。由0—5呈現到了6—10。
這樣做既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兒童的積極思維,又能集中兒童的注意力和觀察力,還能再次復習0—5的數字,讓兒童聯(lián)系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經學過的數是不夠用的,在實際的計數中,還有許多比5大的數。由此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學習動機和需求。
在教學例1、例2時,教師先提出相應的問題。如:圖中有多少個人?有多少棵樹?你還能從圖中發(fā)現些什么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學習。這樣做能讓學生自已親身數一數,說一說,整體地感受了6—10各數。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6、7、8、9、10,隨后展示教具6本書。并以此問學生:6除了可以表示6個水桶外還可以表示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學生看到老師手里的6本書會想到6本書,6塊橡皮,6個書包,7本書,7塊橡皮……等等。再讓學生聯(lián)系自身,自已表達。同桌交流并利用小棒,讓學生動手親自擺一擺、數一數、認一認。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說。教師則作相應的指導工作。當學生初步認識了這幾個數字時,教師應進一步加強認讀練習。如:教師說出一個數。要求學生們拿出相應的小棒或擺出相應的小棒。2同桌的兩個同學一個說數一個拿小棒或擺小棒。操作完后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這們做,從情景入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說說做做做生活中的數,讓學生感受了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通過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索、匯報交流,加深了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學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學生對6—10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合作意識。
在教學例3時,教師先規(guī)范地寫出這組數,并問學生:老師寫的這些數字漂亮嗎?你們也想寫得這么漂亮嗎?這樣做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讓學生從要我寫變?yōu)槲乙獙憽?/p>
然后教師在“田”字格里規(guī)范地寫出這些數字,讓學生注意觀察。寫完后問問學生:老師是怎樣寫的,你覺得在寫這些數字時要注意些什么?再讓學生結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劃一劃方格,然后邊讀邊寫6—10的數,再讓那些寫的好的同學談談自已寫數時有些什么經驗,給全班同學介紹一下,再完成練習。
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這樣做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把6—10的數字寫好。因為這里面有些數字(如“8”)是很不好寫的,教學中一是發(fā)揮了教師的示范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二是讓學生親身實踐,三是發(fā)揮了寫得好的學生的帶頭作用,通過學生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能自主的把這些數字寫好。
在教學結束時,教師用學生喜愛的游戲“猜一猜”,再次鞏固6—10各數字,老師告訴學生:森林里要舉行一次飛行比賽,這時銀幕上出現了10位參賽選手(10只小鳥)每只小鳥各帶有一個數字。老師每單擊一次鼠標“選手”就減少一個,從10位變成只剩一位,老師先讓學生把自已認為要獲得冠軍的那只小鳥的數字寫在紙上,并且教育學生:我們這些參賽選手是如此的可愛美麗。所以,我們也要把代表它們的數字寫得跟它們一樣的美麗。在比賽結束后讓學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軍所代表的數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軍的數字一樣。猜對了的學生,老師還給予了一個帶有此數字的小獎品。
這樣做,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又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溝通了數字與生活的聯(lián)系。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掌握、運用知試識,讓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從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
七、板書設計:
黑板的正中是課題“6—10的認識”。左邊寫有數字6、7、8、9、10。右邊是用田字格寫的數字6—10。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與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主要練習8-10各數的分與合的過程。第2題用“猜”的形式鞏固對10的分與合的理解;第3題綜合了8-10各數分與合的內容,讓學生在游戲中進一步熟悉8-10各數的分與合。第4題讓學生應用對8-10各數分與合的理解填空;第5題通過富有情趣的練習形式,啟發(fā)學生靈活應用數的分與合的知識合理作出選擇。第6題是通過填一填,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有條理思考的重要性。第7題是寫數練習。這一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礎,為學生了解數學的用處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打下扎實的基礎。基于以上認識,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識。
3、發(fā)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等能力。
本節(jié)課的重點:在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過程中,形成“分”與“合”的思想
本節(jié)課的難點:形成“分”與“合”的思想,為以后的加與減的學習打基礎。
二、說教法:1、情景教學法練習課是很枯燥的課型,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情景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本課我設計了一個螞蟻旅行的故事貫穿整個練習,讓每一個練習都聯(lián)系起來,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會讓學生感覺枯燥,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發(fā)現法:在分一分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動手操作,發(fā)現出有次序有條理的分法,自己發(fā)現出分與合的聯(lián)系。從而掌握一些自己整理知識的方法。
三、說學法〈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觀察比較以及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實踐操作法、觀察比較法也是本節(jié)課中學習練習的主要方式,同時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1、觀察法:在出現實物或是畫面時讓學生用完整的語方表達出來是很好的學習方法。觀察目的確,比如怎么樣才能又快又好的將各種可能的分法全部分到?先要觀察再思考,不僅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而且教給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
2、實踐操作法:兒童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他們需要通過種活動來學習知識,發(fā)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練習的時候,通過學生動手擺一擺。找一找,親身感知,鞏固數的分與合,從而小結出數組成的規(guī)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獲得知識的能力。
四、說教學程序:(一)情境引入:
因為學生對分與合的知識已經接觸很多,所以先設計每個學生完成一個分與合的練習。這樣有競賽的情況下,抓住孩子愛玩的特點,積極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ǘ⿲⒎峙c合的題貼到黑板上,學生就利用這些教具進行有序的分解。再小組利用學具進行活動,完成課本第一題,組織交流,要求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表達,并提醒學生從分與合這兩個角度分別說一說。
(三)玩猜一猜的游戲:師先示范,在紙上寫上10的分解,讓學生來猜;然后小組進行活動。先由一人在紙上寫好一種分法,再讓其他同學猜。這樣既可鞏固有關數的分與合知識,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練習興趣。
。ㄋ模┑谌},我將它改成放風箏的游戲。說說8-10各數的分與合。在教師示范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出題。
。ㄎ澹┟總學生身上都有個號碼,第五題的時候,讓學生自己去找朋友。練習時,可以一座房,一座房地考慮。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學生有興趣去參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
。┮驗槭孪日冒褜W生分成四個小組,所以第6題讓每個組的學生都來種一棵小樹。提示學生有次序地填寫。從下往上,左邊的數由大到小,右邊的數由小到大。再讓學生按順序說說各數的不同分法,幫助學生熟練掌握。
。ㄆ撸⿲懽志毩暣┎逶谡n堂中,讓學生在動中能靜一靜。
。ò耍┬〗Y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第一課時十幾減9。 2、教材簡析:20以內退位減法對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非常重要,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作為第一課時尤為重要,通過系統(tǒng)學習十幾減9的計算方法,為十幾減幾的學習構建基本的學習思路。
3、教學目標:
、沤洑v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理解十幾減9的算理,構建2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普_計算十幾減9的題目。
、歉惺20以內退位減法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⑷培養(yǎng)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探索與創(chuàng)造的快樂。 4、教學重點:探究算法,正確計算。
5、教學難點: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
本節(jié)課屬于計算教學。傳統(tǒng)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單一)及技能訓練,比較枯燥。依據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本節(jié)課在教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充分運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引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并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由于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計算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提倡算法多樣化,使每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這里要說明的一點是:多種方法中肯定有比較簡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師只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同時給他們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間,千萬不要強加給學生,應讓他們在逐步的體驗中自然而然的接受,從而選取更優(yōu)的方法。
三、說學法:
依據新的課程標準,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在具體情景中經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動手操作、獨立思考、進行個性化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通過比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通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四、說教學程序
㈠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話題,通過灰太狼和喜羊羊童話愉快的情景與數學學科的聯(lián)系,引出課題。 ㈡探究新知,構建方法。 1、解決“賣氣球”問題。 2、解決“套圈游戲”問題。
3、解決“賣風車,猜字謎”問題。
4、小結計算方法,選取自己喜歡的比較簡便的方法。
5、閱讀課本,質疑問難。
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通過動手實踐,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親身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認為好的計算方法,自覺地構建退位減法的基本思路。 ㈢課堂練習,鞏固提高。
通過由淺入深,形式各異的練習,鞏固基本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㈣課堂小結,激勵評價。
對學生在知識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方面的情況作全面的總結;讓學生結合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進行自評、互評,發(fā)揚優(yōu)點,彌補不足,不斷進步。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要一目了然,能反映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主要體現學生得出的計算過程。設計如下:十幾減九
15 – 9 = 6
六、教學反思:
根據新的教學理念,我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入手,激發(fā)探究的熱情,引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組織學生廣泛交流,呈現算法多樣化,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思維的靈活性,真正讓學生經歷在實際情況中提出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的過程,獲得探索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不足之處,沒有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算題多樣化,拓開學生的思維。
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各位專家領導:
早上好!
今天我將為大家講的課題是《整理書包》,首先我對本節(jié)教材做一些分析 。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簡析
本節(jié)內容是北師大版數學實驗教材第一冊的教學內容。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個新體系,這部分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它是本冊教材第四單元“分類”中第二部分的內容。這節(jié)課的教學是學生在學習了“整理房間”的基礎上學習的又一種分類活動。學生在通過“整理房間” 的活動后,已經感知和體驗了分類的含義及方法,學生能按指定的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并初步感受到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這一內容的學習,是讓學生通過實際的分類活動,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由于這部分教材與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聯(lián)系緊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課本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呈現教材,體現數學學習是學生經歷數學活動過程的課程新理念。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在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給事物分類的過程中,體驗活動的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比較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養(yǎng)成有條理地整理事物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全體學生經歷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定標準或自定標準進行分類。
難點:使學生體驗分類標準的多樣性,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有不同的分類。
關鍵: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學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yǎng)人的思維,發(fā)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都處于一個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的位置,把學生當作是學習的主體,努力創(chuàng)設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經歷分類的活動,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 進行學習,使學生在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中認識和體會到分類的必要性。在給定標準對事物進行分類活動中,體驗活動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讓學生自主選擇某種標準對事物進行比較、分類活動,體驗活動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學習,拓寬教學的時空。
。1)“分類”是一個學生實踐性的活動,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親自去整理房間,體會分類的方法,感受分類在生活中的用處,學會做一些事情。
。2)課后讓學生去觀察和尋找實際生活中運用到分類的一些現象,體會分類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
2、在課堂教學的設計當中努力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的原則,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利用比賽、猜想,分一分等多個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是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一開課我就讓學生進行了一個小比賽,請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來,并讓每一位學生對結果進行猜想,為什么有些同學拿得快。從而引入了這節(jié)課的內容。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進行思考與觀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內容,化靜為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1、動手實踐,分類整理書包
首先教師請大家把書包里所有的東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問: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學生會回答:給物體分類)接著就請同學們先分類整理,然后同桌兩人相互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的。(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教師對與學生的整理過程可以給予過程性。)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8篇】相關文章:
一年級數學《左右》說課稿03-12
一年級數學認識鐘表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找規(guī)律》說課稿11-04
一年級數學《小括號》說課稿12-24
數學廣角說課稿11-07
北師大數學一年級上冊說課稿 上下說課稿11-02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模板集錦十篇10-09
小學數學《約分》說課稿12-24
【精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北師大版四篇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