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畫家梵高》一課是人美版第八冊17課的內容,屬于欣賞·評述領域,本課主要介紹了梵高的生平及其人物畫、風景畫等作品的特點,學生能用口頭或者書面語言對梵高的作品進行描述、分析,表達自己的感受。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漸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素養(yǎng),為今后欣賞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都非常活躍,而且逐漸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理解能力逐漸增強,并且好奇、好動、好表現(xiàn)。而且通過4年的美術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儲備,但之前的學習中很少接觸欣賞·評述領域的內容,因此,需要從人物生平角度入手,引發(fā)學生興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于課堂,并且多創(chuàng)造條件和活動,讓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展現(xiàn)個性能力。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初步了解梵高的生平、繪畫風格及藝術成就。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梵高作品的欣賞,討論并用簡單的語言對梵高的作品進行欣賞評述,提高審美素養(yǎng)與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悟梵高的藝術精神,養(yǎng)成最重多元文化的意識,提升對藝術的熱愛。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了解梵高及其作品,學習欣賞作品的方法與過程。
難點:感悟梵高的藝術表現(xiàn)情緒,表達自己對作品的評述。
五、教學方法
教法:展示法、討論法、講授法。
學法:自主學習法、觀察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活動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20xx年,美國宇航局的航流星云圖觀測到地球表層,竟然和一位畫家在100多年前創(chuàng)作的一幅名為《星月夜》的作品極為相似。這讓人不禁感嘆,究竟是大自然創(chuàng)作了藝術作品,還是這位畫家早就擁有了一雙創(chuàng)世者的眼睛?大家知道這位偉大的畫家是誰嗎?這位畫家就是著名的藝術大師文森特·凡高。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為新課中欣賞《星月夜》作品做鋪墊。
活動二:賞析作品,初步感知
1.提出問題:同學們對梵高了解多少?結合教材思考。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梵高的生平。
2.展示梵高的兩幅自畫像,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這兩幅作品給你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不真實、嚴肅、神秘等。
【設計意圖】學生可以養(yǎng)成自學及提煉文字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主動、大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了解梵高的生平經歷入手來欣賞梵高的作品,可以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而且也為后面賞析作品積累素材。
活動三:形式分析,感受風格
1.繼續(xù)多媒體展示梵高的《自畫像》,引導學生觀賞,小組討論:這兩幅自畫像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構圖:大方飽滿;色彩:明亮熱烈;筆觸:奔放粗獷。
2.展示《星月夜》,引導學生欣賞并嘗試從構圖、色彩、筆觸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學生交流回答,教師總結:構圖俯視,色彩飽滿、對比強烈,線條奔放有力,筆觸厚重有力。
【設計意圖】通過對人物畫與風景畫的欣賞,可以深入的了解梵高的作品,并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欣賞作品的能力,以及提取畫面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整合過程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四:總結概括,領悟探究
1.總結梵高的繪畫特點:色彩對比強烈、明快;線條扭曲、流暢、奔放;構圖飽滿。
2.展示《自畫像》《星月夜》,引導學生觀賞并思考這幾幅作品分別表現(xiàn)了梵高什么情緒?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壓抑,激情。
【設計意圖】師生共同總結可以加深學生對梵高的藝術特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并且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
活動五:比較鑒賞,小結作業(yè)
1.展示《唐吉老爹》《吃馬鈴薯的人》《向日葵》《阿爾附近的吊橋》等作品,學生欣賞,并結合梵高的藝術特色,從構圖、色彩、線條、情緒四個方面分析作品。
2.總結回顧梵高的藝術特點。
3.布置作業(yè):課后搜集梵高的相關圖片、文章或影像資料,加深對梵高的深入認識,下一節(jié)課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的方法對比,學生可以進行知識的遷移,加深對梵高的理解;而作業(yè)則將知識帶入到生活,在潛移默化中發(fā)揮藝術的凈化、陶冶、教育功能,提升學生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
七、板書設計(略)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圖形的基礎上,接觸到的一個抽象的圖形概念。對于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此抽象的圖形會讓他們感到很難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為日后深入的學習角的含義及系統(tǒng)的學習直角的知識提供必備的條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初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初步學會用直尺畫角。
能力目標:通過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從實物、平面圖形中辨析角。
德育目標:讓學生知道周圍許多物體表面都有角,了解數(shù)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密切,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大膽嘗試。
3.教學重點:對角的認識。
4.教學難點: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5.教材編排特點:先由實物入手,讓學生指、摸、感知角的形狀,然后利用折角,找尋角的特點。第三層,利用活動角大小的變化,引出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最后是畫角?傮w來說,教材采取小步子,從形象直觀到抽象運用的編排,符合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
6.教具準備:計算機設備、教學課件、自制活動角、三角板、直尺、紅領巾。
7.學具準備:自制活動角一個、三角板、直尺、不規(guī)則的紙。
二.說教法、說學法:
本節(jié)課在教學上運用嘗試教學法和動手操作法相結合的形式,由好奇、有意思的事物引發(fā)學生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在這一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知識,探索數(shù)學規(guī)律,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教學中,教師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本課制成生動、新穎的多媒體課件,巧妙地架起了求知的橋梁,使學生在“寓教于樂,寓智于趣”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獲取新知。
知識固然重要,但探求知識的過程更重要;嘗試結果固然重要,但解決問題的嘗試過程更重要,因此在學法指導上,注重對學生觀察、操作、歸類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注重組織學生合作討論,讓他們互相啟迪,多向交流,盡可能的給同學們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分活動的空間,多一次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多一些嘗試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程序設計:
。ㄒ唬┗顒右耄和瑢W們,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你們知道哪些圖形嗎?出示圖形,問有角嗎?誰愿意上來指一指。
意圖: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首先從學生認識的圖形和已有的經驗知識入手,讓他們從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運用合作的語言,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活撥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振奮,這種積極的情緒很容易打開思維的閘門,萌發(fā)創(chuàng)造力。
。ǘ⿲胝n題:“角的初步認識”?吹竭@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習些什么?
【意圖:在此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要求,設置懸念,把學生帶入到嘗試新知的境界,讓學生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教學活動中!
1.(準備題)出示實物大三角板,紅領巾,一本書,在這些圖形中有角嗎?誰可以上來指一指,說一說,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的指角方法,并且同桌間互相指指看。
【意圖:在實踐中充分感知角,讓學生盡量放開手腳,思維真正“展翅高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L試題)利用自己喜歡的圓形紙或不規(guī)則紙折角,找出哪里是角,摸摸有什么感覺?請找出角的特點。
【意圖:孩子的智慧來自于指尖。孩子們動手實踐,操作參與這一教學設計適應了兒童好動的年齡和心理特征,符合著兒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讓學生充分感知角的內涵,并利用語言描述出角的特點: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從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出示有爭議的嘗試題:
出示折好角的圖形這是角嗎?
【意圖:“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問的嘗試題可以鼓勵他們找出規(guī)律和辦法,使學生在嘗試學習中感覺到知識的力量,擁有學習的快樂!
3.嘗試練習題:判斷下列圖形是否是角?為什么?(小組間討論)
【意圖:這一組嘗試題目既是對前面學習知識的總結,同時也是對有關角的表象知識的鞏固。嘗試教學中“學生討論”這一步,動員大家積極發(fā)言,說出他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討論中“悟”出道理,發(fā)現(xiàn)獲取知識的手段和方法,從爭論中篩選信息,辨別真?zhèn)危治鰧﹀e。既培養(yǎng)了學生數(shù)學的表達能力,也培養(yǎng)了他們積極參與的意識;既發(fā)展了學生思維,也發(fā)揮了學生間的相互作用。】
4.解決有爭議的嘗試題:
【意圖:學生利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嘗試題,同時對“什么是角”在頭腦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5.請同學們列舉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
【意圖:由具體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體,在這樣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學生在獲得了從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識的飛躍過程。在各抒己見的發(fā)言中,知識得到更深的理解!
【小結:第一階段的嘗試,學生在想、做、說中進行嘗試和探索,使學生對于教學重點角的認識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第二次嘗試:
。1)和(2)兩個角一樣大嗎?請你想想辦法。
【意圖: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角的大小和什么有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判斷,自己嘗試一下,從而找出好辦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通過想各種辦法,養(yǎng)成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2教師講解并歸納:角的大小和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出示課件嘗試練習題,鐘面的指針間角度的大小在變化,請學生判斷角度變大還是變小了。
【意圖:加深對教學難點的理解,是引導探究,深入理解的過程。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掌握“教學難點”讓他們在嘗試中體味成功。在小小的成就感面前,感受學習的快樂!
2、學生自學畫角:學生看書后,畫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任意形狀的角。通過師生討論、糾正后,再次畫角。
【意圖:學習畫角的過程是本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內容,引導學生畫出任意的角,讓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用他們稚嫩的小手,畫出自己最為滿意的角!
。ㄋ模┑谌螄L試練習:
1.數(shù)數(shù)每個圖形中有幾個角:
2.動手利用小棒(2根)擺圖形,數(shù)數(shù)你擺的圖形中角的個數(shù):
【意圖:動手實踐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題是一個鋪墊,第二題讓學生利用擺一擺,數(shù)一數(shù)的實踐活動,既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內容,又在動手操作中,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了展現(xiàn)!
3.發(fā)展題:
一張正方形的紙,用剪刀剪去一個角,還剩幾個角?小組討論,每個人試著剪一剪:
【意圖:發(fā)展題的設計,體現(xiàn)了教學的全部內容,同時也增加了內容梯度,呈現(xiàn)了階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題。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數(shù)一數(shù)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交流、切磋中迸發(fā)出了思維的火花!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開始時,你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還有其他的問題嗎?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學生答,教師總結)
四、板書設計:
、俳怯幸粋頂點,兩條邊。
、诮堑拇笮『蛢蓷l邊叉開的大小有關,
和兩條邊的長短無關。
、郛嫿牵合赛c頂點再畫邊,
角的標記填里面。
【意圖:通過板書,將教學重、難點清晰的呈現(xiàn)學生面前,整體板書設計重點突出,分散難點,有利于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體系!
五、作業(yè)設計:
課下利用3根或4根小棒,看看能擺幾種圖形并數(shù)出每種圖形里有幾個角。
說課稿 篇3
我將從教材理解,學情分析,課標要求,目標定位,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幾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教材理解
教材地位與作用:
《雨巷》是來自語文出版社高一年級使用的第一冊的第二單元。本單元“閱讀與鑒賞”部分,選編的是八首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本單元要求學生能在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的情況下通過反復誦讀詩歌,把握其中豐富的意象,領悟詩歌獨特的意境和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雨巷》是現(xiàn)代派大師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本單元以《雨巷》為例子給學生展示了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雨巷》運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詩中那狹窄陰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獨行者,以及那個像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這些意象又共同構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樂性是《雨巷》的另一個突出的藝術特色。詩中運用了復沓、疊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環(huán)往復的旋律和宛轉悅耳的樂感。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確定為:
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領略詩歌的音樂美以及分析其成因
教學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義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
二.學情分析
本篇課文是高一年級的新詩單元的第二篇,雖然是高一年級,但學生在初中已經學過十多篇的現(xiàn)當代詩歌,對詩歌得誦讀技巧不陌生,所以學習起來并不吃力。高一的新生正處在學習角色的轉變期,從初中的學習內容轉變到高中得學習內容上,對許多課文藝術手法和藝術技巧總是處于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狀態(tài)中,只要老師正確的引導和點撥,就能使學生們找到自己心中的答案學得正確的分析鑒賞的方法。
三.課標要求
1.培養(yǎng)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
2.閱讀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詩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探索作品的豐富意蘊,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觀和現(xiàn)代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并給予恰當?shù)脑u價。
3.學習詩歌和散文作品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詩歌,散文各自的藝術特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現(xiàn)作品意蘊,不斷獲得新的閱讀體驗。
四.目標定位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
。2)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3)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
2.過程與方法
(1)本詩教學按“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的過程進行。
(2)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通過朗讀,體會詩人憂郁惆悵的情懷,理解中國20世紀二三十年代進步知識分子的可貴之處,樹立起對作家的尊重、對作品的喜愛的態(tài)度。
五.教法學法探討
1.教法
情景導入法:情景的創(chuàng)設一直以來都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提倡的一種手段,它能拉近讀者與文本的時空的距離,也為教學的開展做了感情上的鋪墊尤其是詩歌的教學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教學方法。
導讀與誦讀法: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即可讓學生深入文本體會詩歌的情感又可以讓學生充份欣賞詩歌的音樂美,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當然必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教師必須在“導”字上下功夫,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教師要多加點撥和引導。
交流與討論法: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的方法,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學生在小組的交流與討論中,就能很快突破難點,在意象和象征意義中尋找到溝通兩者的橋梁。
拓展與遷移法:“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通過拓展與遷移,指點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動手得到更深刻的審美體驗,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2.學法
新詩的學習對于高一的新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因此我將引導學生學會用以下的方法來學習詩歌。
自主誦讀法:詩歌是一種凝煉的藝術,是情感的載體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才能領略詩歌的音樂美和情感美,常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所以我想,誦讀應該是學習詩歌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
聯(lián)想與想象法:《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在品讀中,要注意詩歌的情與景,境與情的不同層次的理解,重視聯(lián)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
合作和探究法:詩歌是隱喻性很強的藝術,由于閱讀個體的生活經歷和知識結構等諸多因素限制,個體有時無法正確的解讀詩歌的內容把握詩歌的情感小組的合作與探究正好彌補了個體的不足,引導學生到學習小組中去尋求幫助解決問題,也該是個有效而簡單的辦法。
總之,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新詩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所以我決定用一課時來完成我的教學任務,針對本課重點我采用誦讀法來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針對學習的難點我用聯(lián)想與想象,討論與交流的方法來突破課文的難點引導學生把握鑒賞詩歌的重要方法。
六.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是語文教學取的顯著成效的關鍵,我將打破“先介紹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傳統(tǒng)教法,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我設計了“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這四個層層遞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1.走進雨巷 煽情激趣
首先介紹我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我將在上課前的三分鐘要求大家閉上眼睛傾聽音樂。教師播放流行音樂《丁香花》,接著請學生們說說聽完歌曲的感受。最后教師做總結:歌曲唱出了作者的內心的憂愁,唱出了內心的孤獨,唱出了作者內心無盡的惆悵。接著我請學生們打開課本,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課標與教學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閱讀和鑒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媒體導入,用流行音樂營造一種與詩歌相一致的氣氛,可以拉近學生和文本的距離,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為學生把握詩歌情感奠定了基礎,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二環(huán)節(jié)。
2.彷徨雨巷 熟讀頓悟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散文,要重視作品的閱讀鑒賞的實踐活動,注重誦讀的指導,從內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從語言的品味到表現(xiàn)手法的品評,都離不開對文本的誦讀”。因此 我要求學生根據初中已有的知識(詩歌的節(jié)奏和停頓),誦讀詩歌。
。1)先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詩歌,整體感知,把握基調。
學生很容易把握:這是一首優(yōu)美中充滿惆悵的詩歌。誦讀的形式很多,配樂朗讀就是一種的很好的形式,音樂促進學生對詩歌情感基調的把握,也為學生整體感知作品打下基礎。
例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
(2)接著我要求三次學生品讀詩歌每一次關注的目標都不一樣,第一次關注詩歌的韻腳,第二次關注詩歌的重疊句子,第三次關注詩歌重復的詞語。教師明確:押韻復沓 疊句 重章等概念。
。3)最后,邀請學生和教師一起配樂輕聲的朗讀詩歌
至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重點:通過反復誦讀,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領略詩歌的音樂美以及其成因,達到了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通過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詩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養(yǎng)審美情趣。接下來進入我的第三環(huán)節(jié)
3.感悟雨巷 合作探究
《課標與教學要求》中指出“指導學生了解詩歌的外在的形式(分行排列,句式整齊,合轍押韻,抑揚頓挫,節(jié)奏分明等)和內在形式特征(意象,意境,象征,陰喻等),感受,領悟作者透過景與事抒發(fā)的情感,把握詩歌的情感特征” 承接上面的朗讀,我設計以下兩個問題
。1)詩歌中包含著怎樣的情感和情緒?
(2)這種情感和情緒是從哪里來的?
引導學生發(fā)分析詩歌意象:油紙傘、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頹圮的籬墻……)
第一個是油紙傘。(視頻:油紙傘的制作過程來激發(fā)感受)
因為油紙傘本身就給人復古、懷舊、神秘、迷蒙的感覺。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結合起來了。時間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憑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圍,撐一傘風雨獨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獨特的環(huán)境中就能產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個是雨巷。(圖片展示來激發(fā)感受)
特點:悠長、寂寥
作者幼小時住在杭州大塔兒巷8號。他小學、中學走的都是長長的青石板路。這是種優(yōu)美的意境。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和寂寞,再加上蒙蒙的細雨,意境更是充滿了朦朧美。
第三個是丁香。(古詩展示來激發(fā)感受)
丁香花開花在暮春時節(jié),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
總之,丁香給人美麗、高潔、愁怨、容易消逝的感覺。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許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
所以,以丁香般的姑娘也是愁怨、憂愁、彷徨、凄婉迷茫的。容易消失離去的。
第四個是籬墻:(古詩展示來激發(fā)感受)
這個籬墻是頹圮的,就讓人有種哀怨、凄涼、衰敗的感覺。
第五個是“我”:我是冷漠、凄清、惆悵的。給人迷茫傷感的感覺。
詩歌是通過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情感,溝通意象和象征意義之間的橋梁就是閱讀主體的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以及以往閱讀經驗的遷移,因此引導學生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象和以往的閱讀經驗來正確地解讀詩歌,是我常用的方法。
總之 本環(huán)節(jié)采用的是分組討論,合作交流的方法學習,學會合作是素質教育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信息時代對人的一種要求。心理學家認為:合作與交流,可以是學生的大腦活躍起來,有利于互相啟發(fā),能夠調動學生的思維進行積極地探索活動。意象和象征意義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在小組交流中得以強化,在小組的合作中得以突破,在想象和聯(lián)想中得以溝通,使感性的認知上升為理性的認識,領略了象征主義詩歌的特點,至此完成本課教學上的難點: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義初步掌握鑒賞詩歌的方法,同時也完成知識與能力目標中的:了解詩歌的象征意義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知詩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來把握意境的營造,接下來進入我的第四環(huán)節(jié)。
4.走出雨巷 拓展延伸(也可是課后作業(yè))
“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為了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突出學習重點,強化學習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的練習:
(1)“這樣美麗的意境,這些傳統(tǒng)而又現(xiàn)代的意象,怎么能不鉤起讀者的共鳴。我想在座的同學們對于作者的這種感情深有感觸。那么拿起我們自己的筆,假設我們是詩歌中的主人翁,結合詩歌中的意象,寫一段你想象中那個雨巷邂逅的場面。用自己的筆描繪出雨巷那種獨特的意境”。
(2)這朦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想要說什么?
七.結束語
到此,我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了如下的.結束語:
“李杜文章在,火焰萬丈長”,詩人雖然遠離我們而去,但詩的語言正如星星的光輝,永遠閃耀在天際。每當細雨迷蒙的時候,每當你彷徨迷茫的時候,請你一定想起戴望舒的雨巷,請你一定記得在那發(fā)黃的詩中,有一位美麗而憂傷的姑娘。
通過音樂的感染和教師富有抒情性的語言,學生們在悠長而又哀傷的氣氛中結束本課的學習,即獲得情感的體驗又更新的原有的知識。
八.板書設計
雨 巷
戴望舒
意象 感受 象征意義
雨巷 —— 幽深、寂靜、 心境
油紙傘 —— 復古、懷舊、神秘、迷蒙
籬墻 —— 哀怨、凄涼、衰敗
丁香般的姑娘 —— 美麗、高潔、愁怨 戀人
我 —— 彷徨、迷惘、寂寞 我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學內容出自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地理(20xx版)上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降水的變化與分布》。本節(jié)教材講述氣候的要素之一——降水、是對氣候系統(tǒng)的分解學習、通過對降水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和掌握學習地理要素的步驟。
本內容安排在學習《氣溫的變化與分布》之后、既是對第一節(jié)天氣知識的補充和延伸、又是學習第四節(jié)有關氣候知識的基礎;既鞏固上節(jié)學習的資料的定性分析、又使學生學會多形式的數(shù)據分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兩種形式的資料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客觀、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讓學生建立全面認識地理問題的地理思維模式。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并結合學情等教學實際、本節(jié)的教學目標確立如下:
1)知識目標:
1.能舉例說出降水與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關系。
2.知道降水的概念、類型、測量方法以及劃分的等級。
3.使用降水數(shù)據、繪制降水柱狀圖、并讀圖說明降水變化的規(guī)律。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讀圖、繪圖、分析地圖能力、判斷能力及主動探究能力。
2.通過授課使學生懂得及理解降水的多少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和關系。
3.通過活動設計、讓學生通過動腦、動手、學會閱讀和繪制水柱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克服困難的意志、提高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多形式的數(shù)據分析、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兩種形式的資料分析相結合、幫助學生形成一種客觀、全面的綜合分析能力、又是學習第四節(jié)有關氣候知識的基礎、本節(jié)重難點確立如下:
1、教學重點:掌握降水的三種基本類型;能夠根據降水量的數(shù)字數(shù)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根據圖表說明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2、教學難點:使用數(shù)據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根據圖表說明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四、說教法
教無定法、但必須得法。教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正確的教學方法能為學生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將采用“學生觀察、自主探究為主、教師啟發(fā)、指導為輔、問題為情境、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法。為了能更好的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本課將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讀圖分析法:指導學生看圖、識圖、讀圖、繪圖從圖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使學生學會利用數(shù)據定性判斷問題的方法、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定量分析評價的思維模式、進而掌握終身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小組交流討論法: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使學生學會探究、學會思考是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本課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活動、給予學生通過觀察、合作探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鍛煉機會、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感悟、歸納、提升思維能力。
3、談話法:談話法有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便于師生交流和溝通。本課將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通過談話法啟發(fā)學生觀察、思考、可以達到交流互動的效果。
4、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展示所學知識、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同時有助于理解抽象的理性知識。
五、說學情和學法
1、說學情
我校是一所初級中學、地處農村、基本為農民子女、家庭經濟較一般、家里幾乎沒有計算機、學校的圖書室藏書量有限。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有較為豐富的生活體驗、求知欲強、好奇心大、學習積極性高。初一學生在剛接觸到本節(jié)內容時會覺得很熟悉、雨、雪、冰雹等降水過程、但在降水季節(jié)變化上、認知水平短缺、加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不足、地理的學習方法、習慣沒有完全養(yǎng)成、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2、說學法
教學的主要矛盾是學。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不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教學的重點。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滲透學法:
1)學會觀察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通過圖片和數(shù)據、整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分析、得出結論。
2)學會合作與交流:通過小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學會合作學習。
3)學會探究:在合作與交流中學會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方法。
使學生通過觀察、讀圖分析、思考、討論、探究、歸納得出結論、并將知識落實在地圖上、培養(yǎng)觀察能力、讀圖分析能力、用圖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ㄔ鞖夥、導新課)
用計算機動畫音視頻材料演示降水全過程。其中用電影制作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動態(tài)的運動過程、說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圖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種主要形式、使學生直觀獲取、得出降水的定義。
。▽W習新課)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
1、降水的定義什么是降水?
。ㄔ谝欢l件下、大氣中的水汽凝結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總稱降水。)提出霧和霜的概念。
。ㄟ^渡)降水落到地面、我們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測定
降水測量工具:雨量器(單位:毫米)
教師展示降水量測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紹:雨量筒、雨量杯、講解測量方法、一般每天8時、20時各觀測一次。把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降水量相加、就分別是這個地方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3、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教師通過圖片展示并讓學生分組討論降水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討論結果由學生進行小組互評、教師點評。
(過渡)一個地方一年內各月降水量是有差別的、并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季節(jié)變化。下面我們就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做進一步學習、分析。
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1.問題情境:
你現(xiàn)在生活的這個地方各個季節(jié)的降水有何特點?相比較、哪個季節(jié)多、哪個季節(jié)少?得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是有季節(jié)變化的。(聯(lián)系氣溫曲線圖反映一地方一段時間氣溫的變化)
如何直觀準確地描述一個地區(qū)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引出降水量柱狀圖
2.看圖3.22降水柱狀圖、分析、回答問題、讀出降水的季節(jié)分配狀況及規(guī)律。
承轉:我們可以通過降水量柱狀圖很直觀的反映一個地方的降水狀況、引出降水量柱狀圖的畫法。
3.降水柱狀圖的繪制步驟
學生利用所提供資料動手繪制降水柱狀圖、教師根據學生繪制情況選取部分作品展示并做評價、總結降水柱狀圖繪制的基本過程。
三、課堂檢測
通過做課本上的活動題、檢測課堂效果。繪制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
四、小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是降水的概念、測量、影響以及變化、學會繪制降水量柱狀圖丙從中找到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五、布置作業(yè)、地理填充圖冊P33、一、二題、鞏固課堂效果。
六、板書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測定
1、定義
2、測量:量雨器
3、影響:生產和生活
二、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1、降水量柱狀圖:
用來表示一個地方一年內降水的季節(jié)變化。
2、降水量柱狀圖的畫法和閱讀。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jié)課設計的全部內容、請各位老師提出自己的寶貴建議和意見、謝謝!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是來**幼兒園的一名幼兒教師,我的名字叫**。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小老鼠玩電腦》,接下來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這四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jié)教學活動選自遼師大出版《幼兒園探究課程》大班下冊!毒V要》提出,大班年齡段語言教育內容,教師需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敢于想象創(chuàng)作,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所以我設計了這一活動。
為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本節(jié)活動的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嘗試按照規(guī)律仿編兒歌,感受替換詞語之間的關系。
2、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兒歌,提高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夠在兒歌表演的過程中享受快樂。
活動的重難點:
1、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說一說自己是用那些替換詞進行仿編兒歌的。
2、幼兒以分組的形式,初步嘗試根據兒歌內容大膽進行表演。
活動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電腦一臺,兒歌光盤,《幼兒閱讀》小老鼠玩電腦
二、說教法
《綱要》提出“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加探究活動”,本次活動我運用了以下教法:
1、提問法
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xiàn)已掌握的知識,啟發(fā)幼兒積極思考的手段。通過提問活躍幼兒思維,啟發(fā)學習,有利于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fā)展智力。
2、表演法
表演在此活動中,應用于對故事的完整了解環(huán)節(jié),是通過讓幼兒之間一起講述故事,自由表演來體會故事中表達的,目的是達到更好的把握故事內容。
3、討論法
是指讓幼兒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通過討論進行兒歌仿編,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創(chuàng)作能力。
三、說學法
教法和學法一致運用,不僅可以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更主要是讓幼兒由“學會”向“會學”能力轉變。
1、交流討論法
討論包括師生、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分享。幼兒與教師就兒歌內容進行討論,嘗試按照規(guī)律仿編兒歌,鼓勵幼兒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同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2、體驗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會明顯提高。因此加深幼兒對兒歌的了解,我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加深體驗。
四、說活動過程
第四環(huán)節(jié)我說的是教學過程,在理清教材與幼兒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把握教法和學法,選擇既符合幼兒現(xiàn)實生活水平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為此本節(jié)活動我設置了五個環(huán)節(jié):
環(huán)節(jié)一:問題導入
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請幼兒與身邊的小伙伴交流討論,自己家里有沒有電腦?電腦是什么樣子的?電腦有什么用途?
討論結束后,教師小結:介紹電腦的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等名稱。電腦的用途有看電視,聽音樂,學習等等(此環(huán)節(jié)用時3分鐘)
環(huán)節(jié)二:欣賞兒歌
請幼兒欣賞:播放光盤《小老鼠玩電腦》讓幼兒嘗試理解兒歌的內容,教師再次播放光盤,每播完一句兒歌,并提出一個問題:
1、小老鼠是怎樣玩電腦的?
2、他想通過電腦做什么?
3、它為什么嚇一跳?
4、看到了花貓,它做了什么?(此環(huán)節(jié)用時3分鐘)
環(huán)節(jié)三:模仿表演
指導幼兒邊看《幼兒閱讀》中的《小老鼠玩電腦》邊朗誦兒歌,直至熟悉兒歌內容韻律。鼓勵幼兒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采用分組的形式表演兒歌,教師對幼兒進行指導。(此環(huán)節(jié)用時8分鐘)
環(huán)節(jié)四:仿編兒歌
教師引導幼兒按“誰怕誰”的規(guī)律嘗試進行兒歌仿編(如白兔怕老虎,小雞怕老鷹,小羊怕老狼等)(此環(huán)節(jié)用時5分鐘)
環(huán)節(jié)五:通過兒歌仿編表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真聰明現(xiàn)在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表演小山羊玩電腦,將孩子從仿編轉到表演,帶領幼兒加深對仿編兒歌的鞏固,對自己仿編的兒歌進行表演,感興趣。這樣孩子們會跟隨教師預設的思路自然有趣的結束活動。(此環(huán)節(jié)用時5分鐘,我預留2~3分鐘處理課堂上的突發(fā)事件)
活動延伸:通過幼兒仿編內容,教師制作一些有趣的指偶放在活動區(qū),供幼兒使用。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精華】說課稿模板匯總5篇】相關文章: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
《離騷》說課稿模板12-05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03-2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過秦論》優(yōu)秀說課稿模板12-28
【精華】環(huán)保教案模板匯總9篇02-20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10篇02-02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6篇01-11
【精華】小學美術教案模板匯總五篇12-08
【精華】學生實習報告模板匯總八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