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古詩原文
《靜夜思》是唐代作者李白所作一首五言古詩。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作者于屋內(nèi)抬頭望月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xiāng)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靜夜思》古詩原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靜夜思》古詩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白話譯文: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
《靜夜思》注釋:
1、靜夜思:安靜的夜晚產(chǎn)生的思緒。
2、床:此詩中的“床”字,是爭論和異議的焦點。今傳五種說法。
①指井臺。②指井欄。從考古發(fā)現(xiàn)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jié)構(gòu)水井。古代井欄有數(shù)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nèi),這方框形既像四堵墻,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床,說明井和床有關(guān)系,其關(guān)系的發(fā)生則是由于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③“窗”的通假字。從意義上講,“床”可能與‘窗’通假,而且在窗戶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參照宋代版本,‘舉頭望山月’,便可證實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從時間上講,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對作者原意的忠誠度上,更加可靠。④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jīng)·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
3、疑:好像。
4、舉頭:抬頭。
《靜夜思》創(chuàng)作背景:
李白的《靜夜思》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開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揚州旅舍,時李白26歲。同時同地所作的還有一首《秋夕旅懷》。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詩人抬望天空一輪皓月,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詩《靜夜思》。
《靜夜思》賞析:
《靜夜思》沒有奇特新穎的想象,沒有精工華美的辭藻,只是用敘述的語氣,寫遠客思鄉(xiāng)之情,然而它卻意味深長,耐人尋繹,千百年來,如此廣泛地吸引著讀者。全詩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揭示了詩人內(nèi)心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抒發(fā)了作者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椭猩钜共荒艹擅摺⒍虊舫趸氐那榫。這時庭院是寂寥的,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射到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詩人朦朧地乍一望去,在迷離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鋪了一層白皚皚的濃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圍的環(huán)境告訴他,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凈。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對孤身遠客來說,最容易觸動旅思秋懷,使人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也最容易使人產(chǎn)生遐想,想到故鄉(xiāng)的一切,想到家里的親人。想著,想著,頭漸漸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前兩句寫詩人在作客他鄉(xiāng)的特定環(huán)境中一剎那間所產(chǎn)生的錯覺。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jié)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xiāng)的孤寂凄涼之情。
后兩句通過動作神態(tài)的刻畫,深化思鄉(xiāng)之情!巴弊终諔(yīng)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zhuǎn)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xiāng)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頭思故鄉(xiāng)”的結(jié)句!暗皖^”這一動作描畫出詩人完全處于沉思之中!八肌弊纸o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那家鄉(xiāng)的父老兄弟、親朋好友,那家鄉(xiāng)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華與往事,無不在思念之中。一個“思”字所包涵的內(nèi)容實在太豐富了。
短短四句詩,寫得清新樸素,明白如話。構(gòu)思細致而深曲,脫口吟成、渾然無跡。內(nèi)容是單純,卻又是豐富的;內(nèi)容是容易理解的,卻又是體味不盡的。詩人所沒有說的比他已經(jīng)說出來的要多得多,體現(xiàn)了“自然”、“無意于工而無不工”的妙境。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拓展:
明代版本
這是目前流傳比較廣泛的版本。該版本雖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個別字詞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傳度很高,并被收錄于各版本的語文教科書中。
宋代版本
這一版本與人們常說的“床前明月光”明顯不一致,其實并非是錯誤,而是流傳版本不同。一般認為,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學者認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洪邁所編《萬首唐人絕句》中,《靜夜思》的第一句均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舉頭望山月”。元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詩品匯》,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詩,其收錄編輯甚有規(guī)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誤傳差錯相對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靜夜思》應(yīng)該是可靠準確的;在清朝玄燁皇帝親自欽定的權(quán)威刊本《全唐詩》中,也并沒有受到前面同時代不同刊本的影響而對此詩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靜夜思》已傳入日本(日本靜嘉堂文庫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冊),因日本人對唐詩崇尚,在后世流傳過程中并未對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國情況就不一樣了,到了明代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靜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舉頭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沒有變化。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靜夜思》詩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卻是“舉頭望山月”。直到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編的《唐詩三百首》里,吸納了明刊《唐人萬首絕句》與清康熙年《唐詩別裁》對《靜夜思》的兩處改動,從此《靜夜思》才成為在中國通行至今的版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但是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詩三百首》問世前58年的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欽定的《全唐詩》中的《靜夜思》就是與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后來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也沿用著這一表述。
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為普及詩詞而改寫的。經(jīng)過“改動”了的《靜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國民間更受歡迎的原因。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新疆師范大學教授薛天緯先生在《漫說》(《文史知識》1984年第4期)一文中專門對兩個版本的差異發(fā)表了如下看法:仔細體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間嵌進一個動詞,語氣稍顯滯重;再說,“月光”是無形的東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會錯當成“霜”了。而說“明月光”,則似不經(jīng)意間月光映入眼簾,下句逗出“疑”字,便覺得很自然;何況,“明”字還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較之“望山月”不但擺脫了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說法不免帶點文人氣——文人詩中,往往將月亮區(qū)分為“山月”“海月”等,“明月”則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謂“篡改說”、“山寨說”實在是言過其實。有學者認為,“《靜夜思》四句詩,至少有50種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難知道哪一種抄本更接近‘原本’。我們現(xiàn)在熟知的‘舉頭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確定下來的”。莫礪鋒在《百家講壇》進行唐詩普及時,選取的也是大家熟知的版本,“所謂的‘篡改’不是一個人任意妄為的,而是長久以來的集體選擇。古詩流傳的歷史,也是讀者參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大家覺得這樣更美,更朗朗上口,是千萬百讀者共同選擇了這個版本!苯袢俗x到的《靜夜思》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首“唐”詩,它其實凝結(jié)了13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人的審美創(chuàng)造,后人應(yīng)該抱以尊重的態(tài)度。近年來有關(guān)版本爭議源于對李白詩歌版本眾多這一常識普及不夠。因此,有學者表示,國人對文史知識的缺失應(yīng)引起深思,要意識到普及文史知識的必要,對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華文明存有敬畏之心。
【《靜夜思》古詩原文】相關(guān)文章:
靜夜思的古詩06-11
靜夜思的古詩12-05
《靜夜思》原文及譯文04-14
靜夜思原文及賞析08-16
靜夜思原文及翻譯03-24
《靜夜思》原文及翻譯04-13
靜夜思的古詩教案05-24
古詩《靜夜思》教案05-24
兒童古詩靜夜思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