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黃鶴樓古詩解釋
登黃鶴樓繪下北國河山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氣勢磅礴、意境深遠(yuǎn),千百年來一直激勵著中華民族昂揚向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登黃鶴樓古詩解釋,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詩文釋意如下:
夕陽西沉,漸漸沒入連綿的群山,黃河奔騰,匯入浩瀚的大海。雖然眼前一片壯闊,但要打開千里視野,看得更清更遠(yuǎn),那還須再登上一層層高樓。
詩文欣賞分析:黃昏時分登上鸛鵲樓,萬里河山,盡收眼底;夕陽也在遙遠(yuǎn)的天際漸漸沉落。首二句詩「縮萬里于咫尺」,使咫尺有萬里之勢,蒼茫壯闊,氣勢雄渾。末二句是境界的升華,出人意表、別有一番新意,既有高瞻遠(yuǎn)矚之胸襟,又寓孜孜進(jìn)取之深意,有情有理。有人說“詩忌說理”,應(yīng)當(dāng)說,詩歌不要生硬枯燥抽象地說理,而不是說詩歌不能宣揚哲理。在這首詩里,詩人把道理和景物、情事自然貼切地融合在一起,使人感覺不到它是在說理,而是理在其中。
全詩四句二聯(lián),對仗工整、氣勢連貫、厚重有力。為唐詩中之不朽之作。
擴(kuò)展閱讀: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來到了著名的黃鶴樓。黃鶴樓周邊樹蔭成林,風(fēng)景如畫,旁邊就是那奔流不息的長江,正如李白筆下的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更凸顯了黃鶴樓的雄偉、壯觀!
我們一買好票,便迫不及待地乘上游覽車,向黃鶴樓駛?cè)。我懷著興奮的心情看著路上的一草一木,仿佛它們也想上車去看看黃鶴樓的真面目。
來到黃鶴樓跟前,我抬頭仰望,黃鶴樓與天峰塔相似,也是有好幾層組成的。來到黃鶴樓的第一層有一張很高大的掛畫,畫中許多人望著一個騎仙鶴的老人,栩栩如生,雖然我不知道這幅圖的'確切含義,但卻讓我也有了許多幻想;
緊接著來到二樓,沿著圍欄邊往下望,近處的美景仿佛一幅山水畫瞬間展現(xiàn)在我的眼前,煞是令人陶醉;
緩緩來到三樓,四處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三樓主要以小店為主,店里陳列著有關(guān)黃鶴樓的紀(jì)念品,玲瑯滿目;
走上四樓,終于登上了五樓,五樓就是黃鶴樓的最頂層了,從這里往下望,黃鶴樓下的綠樹紅花和長江相互輝映,猶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
黃鶴樓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樓之美譽,今天身臨其境,果然名副其實,難怪有那么多的偉大詩人運用大量的詩句來贊美黃鶴樓,令人浮想聯(lián)翩!
格律對照
這首詩格律屬于首句不入韻仄起式。
白日依山盡,仄仄平平仄(白為入聲,故仄)
黃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窮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層樓。仄仄仄平平(一為入聲,故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僅存的六首絕句之一。一說,作者王之渙早年及第,曾任過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縣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誣陷而罷官,不到三十歲的王之渙從此過上了訪友漫游的生活。寫這首詩的時候,王之渙只有三十五歲。[3][5]但是,根據(jù)王之渙及其夫人的墓志銘,則王之渙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門子調(diào)補冀州衡水主薄”,在開元十年(722年)與夫人李氏成婚時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職時間一直持續(xù)到開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罷官悠游,而此時王之渙已經(jīng)年近四十,經(jīng)過十五年的悠游后約在天寶元年(742年)復(fù)補文安郡文安縣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歲。學(xué)者李希泌推測,鵲雀樓在平陽府蒲州(今山西蒲縣),與王之渙的老家絳州,同屬晉南,故這首詩可能是王之渙在棄官回鄉(xiāng)時所作,創(chuàng)作年代約在開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dāng)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寫邊塞風(fēng)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yuǎn)。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登黃鶴樓古詩解釋】相關(guān)文章:
登黃鶴樓王之渙解釋10-03
古詩王之渙 登黃鶴樓10-11
登黃鶴樓 王之渙 古詩10-06
登黃鶴樓王之渙朗誦10-07
登黃鶴樓王之渙翻譯10-06
登黃鶴樓王之渙拼音10-06
登黃鶴樓王之渙賞析10-04
唐詩登黃鶴樓王之渙09-29
《登黃鶴樓》翻譯及賞析06-17
登黃鶴樓王之渙全詩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