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植棉散文

時間:2022-09-01 17:24:10 散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植棉散文

  在我們那里,種植棉花有很長的歷史,在秋熟作物中棉花的種植面積僅次于水稻。單干的時候除了栽稻和植棉,也有人家拿大田種點兒黃豆和玉米等雜谷,到了大集體的時候,因為是“以糧為綱”,在上級下達的種植計劃中,雜谷面積微乎其微。棉花也只占總面積的20%左右。

植棉散文

  解放前后,棉花的產(chǎn)量是很低的,每畝能收到一百多斤籽花就不錯了(一百多斤籽花只相當于三、四十皮棉),主要原因是原始的種植方法和長期得不到改良的“土”種。棉花播種時,都是直接將棉種撒在即將成熟的麥田里(準備種棉花的田大都是種的大麥或元麥,小麥的成熟期較遲,不宜套種棉花),到割麥時棉花就都已出了苗,此時的棉苗又黃又瘦,密一塊稀一塊的,如果管理跟得上,立即進行滅茬、松土、間苗、施薄水肥,棉苗很快就能進入正常生長期。不過當時正是搶收搶栽的非常時期,勞力十分緊張,根本顧不到棉花田。等到那邊忙得差不多了,這邊棉花田里已經(jīng)是滿田雜草了。再說那時的棉花品種。記得有個土種叫“羊子屎”,可能是這里幾代人種植的唯一品種。棉株有一根主干,公枝比母枝多,結(jié)的棉桃又少又小,你說棉花產(chǎn)量怎能高得了。

  到了上世紀50年代后期,棉花的品種得到了改良,記得有個品種叫“岱字棉”,據(jù)說如果肥水充足,管理得好,每畝能收一百斤多皮棉。不過由于種植方法仍然是散播,管理又粗放,肥料也跟不上,產(chǎn)量雖然提高了些,但還是在四、五十斤的基礎上徘徊了許多年。直到七十年代,在棉花生產(chǎn)上推廣了營養(yǎng)缽移栽的新技術(shù),棉花產(chǎn)量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現(xiàn)在看來,營養(yǎng)缽移栽技術(shù)算得上是棉花生產(chǎn)過程中的一次革命。它對大輻度地提高棉花產(chǎn)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過在開始推廣時人們很不適應,過了好幾年才徹底告別了直播。

  營養(yǎng)缽移栽的過程是很繁瑣的,與傳統(tǒng)的一撒了事的直播相比要多費許多人工。首先是在種麥的時候就要將來年的棉花苗床留下來,冬天要要對苗床施肥、翻曬。第二年清明前要用一種特制的制缽器將苗缽制好,接著就可以下種了,每個苗缽上放兩粒棉籽,然后就蓋上薄膜高溫催芽。棉花出苗的時間要比直播提前二十天左右。在整個過程中制缽和移栽最費人工,一畝田棉花一般需要3000多株棉苗,因為難免會有一些空缽,制缽的時候要制足4000個。開始推廣這種技術(shù)時每人一天只能制2000多只棉缽。在大豐、東臺那邊,棉花的種植面積較多,這項新技術(shù)也推廣得早一些,從那邊嫁過來的新媳婦個個都是制缽能手,她們不慌不忙地一天能制得4000多只棉缽。而且擺放得既整齊又緊湊。后來過了幾年,逐步習慣了,我們這里的女人們制缽的本領也不比東臺姑娘差。

  棉花移栽的時候,正是農(nóng)村中勞力最緊張的時節(jié),那時正忙著割麥栽秧,偏偏在這時又要不失時機地移栽棉花。麥子收割后棉花苗在苗床中已經(jīng)長得很高了,如不及時移栽到大田里去對棉花產(chǎn)量就會有很大影響。棉花移栽的用工量還要比制缽多一些,每年的這段時間都是生產(chǎn)隊干部最感到頭疼的時候。在移栽前,先要用一個比制缽器粗一些的叫開塘器的專用工具在麥茬地里開塘。再用擔子將棉苗挑過來一個個地安放到塘里,然后再扶正、培土,每畝棉花要得兩三個工才能完成。常常因為顧了棉花推遲了栽秧的季節(jié)。聽說美國有個叫韓丁的農(nóng)民,夫婦二人種了一千幾百畝地,每年還有時間到世界各地去旅游,都覺得特別不可思議。那時我們?nèi)逵写笮诹λ、五百個,一年到頭沒個閑時,也只是伺弄著不足兩千畝地。

  有了棉花良種,又推廣了先進的生產(chǎn)方法,按理說應該是能獲得較高的產(chǎn)量。但事實上能夠達到畝產(chǎn)百斤皮棉的生產(chǎn)隊仍然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管理方面還有差距。棉花原本是一種多年生的作物,有關研究證明,如果有適宜的溫度,棉花是可以持續(xù)向上分枝、開花、結(jié)果的。但在里下河地區(qū),冬天的氣溫遠遠達不到棉花露天越冬的需要,因此它就成了一年生的作物了。棉花的生長期是在立夏至霜降的這段時間里,利用營養(yǎng)缽溫室育苗把它的生長期提前到了從清明開始。在這段時間里對棉田進行精細的科學管理是實現(xiàn)棉花高產(chǎn)的關鍵。

  先說棉花的早期管理,棉苗從苗床中移栽到大田里,開始都有一個“蹲苗”期,棉苗為了適應新的環(huán)境,會有一段時間停止生長。為了縮短棉花的“蹲苗”期,需要在移栽的前幾天要將苗缽進行一次“假植”,俗話叫“翻缽子”。將翻動過的苗缽重新排放到苗床中,澆施一次薄水肥,揭去復蓋的薄膜,給棉苗造成一種已被移栽的假象,讓它提前“蹲苗”。這樣處理過的苗缽,移到大田后,過不了幾天就會進入正常生長期。棉花移栽后要立即灌一次足水,以利于棉苗的根系向大田中伸展。待田干后,就要適時進行滅茬、松土、追施薄水肥。常常因為勞力太緊張顧不到棉花田。還有時因為連續(xù)陰雨,田里不能下腳,沒法進行棉田管理。等到雨住田干了,秧也栽結(jié)束了,再回過頭來將棉苗從麥樁和雜草中解救出來時,本該到了花蕾期的棉花卻還是又黃又瘦的小苗。這時不得不猛施肥料,結(jié)果又會造成7、8月份的瘋長。

  高產(chǎn)的棉田應該是“穩(wěn)長7月,嫩過8月,9月不早衰”。在管理上要盡可能的促其早發(fā),在入伏前就會在下部長成少量的棉桃,叫“伏前桃”,入伏后大量結(jié)成的棉桃叫“伏桃”。正在同時進行現(xiàn)蕾、開花、結(jié)桃的棉花不會瘋長,就達到了“穩(wěn)長7月”的要求。瘋長的棉花很難座得住桃,越是座不住桃又越會瘋長。到了八月,棉花的中下部有了許多棉桃,上部經(jīng)過“打頂”后仍在繼續(xù)開花孕育“秋桃”,對肥料的需求量很大,此時必須重施“花鈴肥”才能達到“嫩過8月”的目的。秋桃又可分為早秋桃和晚秋桃,晚秋桃又叫“蓋頂桃”。伏桃和早秋桃是棉花產(chǎn)量的主要構(gòu)成。為了在低溫到來前盡量爭取到一些晚秋桃,在后期管理上就要做到“9月不早衰”。總之,高產(chǎn)的棉田應該是“伏桃滿腰,秋桃蓋頂”。

  那些因為早期管理不好的田塊,不但沒有一個伏前桃,就連伏桃也很少,到9月份仍然長得郁郁蔥蔥,有的能長得一人多高。碰到晚秋的氣溫稍高些的年份也能抓得住一些秋桃,如果冷空氣來得早,產(chǎn)量就更低了。到頭來得到的只是棉花楷子“大豐收”。

  再說“拾棉花”。棉花的收獲全是靠人工采摘,所以叫“拾”。正常的年份,伏前桃在8月下旬就開始吐絮,俗話說:“七月半,拾朵棉花你觀觀(看)”,說的就是在農(nóng)歷的中元節(jié)就能拾到棉花。不過那是早期管理得好的早熟田塊,大量采摘棉花要等到國慶節(jié)前后。記得小時候曾幫家里拾過棉花,那時候種的是土種,比后來的“岱字棉”好拾,棉花吐絮后大都向下面懸掛著,隔幾天不拾就會掉到地上,就需要名符其實地低頭去“拾”了。后來種的“岱字棉”就不那么好拾了,因為后來“岱字棉”吐絮后都陷在果殼中,有的要用手指一朵一朵地往外摳。此時如果還稱之謂“拾”棉花,顯然是很不確切了,所以文字上就將其表述為“摘棉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小學生,每周都有幾堂勞動課,在拾棉花的季節(jié)里,大都是由老師領著幫生產(chǎn)隊拾棉花。

  人工拾棉花是農(nóng)業(yè)上一個非常原始的行當,可能是從數(shù)千年前有棉花生產(chǎn)時一直沿習至現(xiàn)代。雖然現(xiàn)在的棉花產(chǎn)量早就突破了畝產(chǎn)百斤皮棉的水平,其它大宗農(nóng)活也大都都實現(xiàn)了機械化,但拾棉花卻仍然是千百年前的原始方法。早些時候在電視上看到過大型的拾花機械,好像是采用的“吸入式”原理。曾經(jīng)懷疑過那種機械肯定會將棉花的枯葉和其它雜物一齊吸進去。最近又聽到,每年都有大批的河南的農(nóng)村婦女遠赴新疆去替那里的人家拾棉花,叫“拾花工”?梢姷媚欠N機械還沒能普及得開來?磥恚獙崿F(xiàn)棉花收獲的機械化恐怕還有待時日;蛟S國外在這方面早就有了新的突破。筆者曾經(jīng)想過:要實現(xiàn)拾棉花機械化,關鍵要在棉花的品種性能上進行改良,總覺得像過去的土種“羊子屎”那樣就很適合使用吸入式的拾花機械。當然必須要改變它的低產(chǎn)性能。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農(nóng)業(yè)機械方面的專家們會研究出一種適用的拾花機械。

【植棉散文】相關文章: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優(yōu)秀散文:愛上散文06-28

優(yōu)美散文精選:琥珀散文06-08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6-27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6-13

優(yōu)秀抒情散文:散文12-01

散文鑒賞:我愛散文07-12

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讀后05-12

寫景散文 優(yōu)美經(jīng)典寫景散文05-31

立冬散文精選 關于立冬的散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