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粽子散文
端午節(jié),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在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順陽登高的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又稱為“端陽節(jié)”。其實對大多數(shù)中國人來說,或許不管那么多節(jié)日的由來,因為每一個節(jié)日都代表著團圓與牽掛,盛如春節(jié),念如中秋,每一個節(jié)日都指向著“團圓”二字。
作為一個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或許我們從古人的詩詞里更能體會到這種濃厚的文化底蘊。“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薄肮(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當我們品讀一首首詩詞,似乎可以穿越到古代,與古人在這日共醉,也可以從中感受到那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懷。
中國似乎每一個節(jié)日都離不開吃,而每一個節(jié)日吃的都不一樣,南方與北方也各有不同。端午佳節(jié)的粽子就是一個例子,別看小小的粽子,其做法卻有很多講究。粽子千百年來一直受歡迎,我想,除卻屈原的原因外,也是因為它本身就特別的好吃。有棗餡兒的,蛋黃餡兒的,肉餡兒的,各種味道,滿足舌尖上的欲望。如我就特別喜歡肉粽。
我喜歡母親包的粽子。現(xiàn)在長大了,母親裹粽子時總會問我,包幾斤米呢,買什么豆呢,賣多少肉呢。其實這些她心里都有數(shù),只是想通過此讓我陪她去買而已,我也樂意相隨,我點頭答應(yīng)的.時候,她的臉上總會洋溢著笑容,那眼神,如同幼年的我嚷求她帶我去趕圩一樣。
包粽子是一道繁瑣且不能少的活。母親每次包粽子,頭天要先去割粽葉,還要去摘竹葉(與普通的竹葉不同),然后把二者都拿去鍋里熬,熬到什么程度我不曉得,熬出來之后還要洗,這算完成第一道程序。第二天凌晨四點多母親就得起來,這時的我總會醒來,看到窗外的燈亮起,有點昏暗,能聽到母親匆忙的腳步聲以及周圍蟋蟀的聲音,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靜,過了一會兒,淘米的水聲就代替了匆忙的腳步聲,一切都是那么的寂靜,這淘米聲如同兒時母親唱的歌謠,漸漸地我又繼續(xù)沉睡。等我醒來的時候,母親早已把第二道淘米的程序完成,接下來就是包粽子了。可以說粽子之所以好吃,全在“包”這道程序了,記得那時候母親教我包粽子的時候?qū)ξ艺f過“粽子得包緊,包的結(jié)實,如果不結(jié)實,在最后熬粽子的時候容易水容易進去,米也可能會跑出來,那樣就走味兒了”。她一邊說著一邊開始包,只見她先拿起一張粽葉置于另一只手,然后再拿起兩片竹葉放在粽葉的上面,母親說竹葉的作用是防止吃的時候太黏,粽葉遺留在上面,有了竹葉之后就不會了。然后她又把事先攪拌好的糯米與粳米還有豆子放在上面,還在中間劃一條槽,把豬肉放進去。接著慢慢地把粽葉合起來,再把粽葉兩端合起來然后用手輕輕地拍幾下,緊接著就用準備好的繩子一圈一圈地綁結(jié)實?此坪唵,其實綁是最難的,說來慚愧,至今我也學不會。然后母親這時總會笑著說我只懂得吃。包好之后就是熬粽子了,一般上午十一點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后,下午兩三點才可以“翻鍋”(把粽子翻過來,以防一邊熟一邊生),等到下午五六點,粽子就可以出鍋了。當然,每個地方的做法都是不一樣的,而我唯獨就喜歡這樣的粽子。
來北方已然三年,而我只吃過一次粽子,倒不是因為我排斥,亦或是融不入這里的環(huán)境,身邊的人也每在這是喚我去吃個粽子,只是他們并不知道,我不是不喜歡吃,就是怕吃了之后會更思念母親包的粽子。我是一個俗人,不曉得什么地方的食物好吃與否,兒時家中的條件,造就了不挑食的我。人們常說,月是故鄉(xiāng)圓,而此刻我也想借這句話,棕是家鄉(xiāng)香,無所謂地域,只是不想讓自己的思念遍及自己的靈魂,可是我知道此刻我的靈魂已經(jīng)聞到母親粽子的香氣了。
【母親與粽子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母親的粽子作文05-12
母親的粽子的作文06-04
端午與粽子散文12-06
粽子情感散文02-22
端午粽子散文08-28
包粽子經(jīng)典散文07-14
粽子的選擇散文06-30
粽子飄香散文10-25
包粽子散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