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時間:2022-07-27 14:19:26 散文 我要投稿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通用8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那么問題來了,怎樣才能完成一篇優(yōu)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通用8篇)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1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了篇作文,好像叫做《月》吧,也可能叫做《月亮》,總之是篇寫月亮的,竟得了滿分,不但如此而且老師在課堂上將它作為范文來讀。好多年前的事了,聽著老師的誦讀,我的心情是怎樣的?早已忘記了,但我想一定很激動,對于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來說也一定在心中激起了不小的漣漪吧,于是我從此愛上了文學并試圖將其作為一生的奮斗目標而去堅持么?倒不至于,如果真要如此去說,那便有些假了。

  從小到大我喜歡讀書,這卻是事實。不管是逢年過節(jié)的走親戚或是平常日子去人家里玩,也總是要想方設法翻尋出一本書來,如果這家實在沒有,或者是沒有我所喜歡的,頓感無聊,迫于無奈方才會去和小伙伴們玩耍打鬧。那時還小,熱衷的自然都是些連環(huán)畫,我們稱之為“娃娃書”,帶圖片,帶精短的文字解說,橫64開,裝口袋里也挺方便。識字稍微多點便開始搜羅一些神話故事,乃至大部頭小說,沒什么固定目標,逮啥看啥,但也似乎與寫作還扯不上半毛錢關(guān)系,不曾專門、自覺地提筆寫過文,也只是做做老師的作業(yè),好使自己不至于在教室后被罰站。

  上了初中,不知怎么就忽然迷上了寫詩,自己釘個小本,精心設計了封面,并給我的所謂詩集取了個文雅的名字,倒還真寫了些七言或五言的東西:懷念逝去的奶奶,懷念小時候在老家的生活。文筆稚嫩,詩詞規(guī)則啥都不懂,自然做不出好文章,這個本也早已不知丟哪兒去了,有時候忽然想起還真是可惜,雖然從文字水平來說確實沒有保存的價值,卻終歸是一份記憶,一份生命中難以抹煞的美好記憶。

  除此之外還寫了篇小說,似乎挺長,卻也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寫在作文本中上交了。那時候武俠小說風靡神州,章回體特別的流行,看了那么幾部,忽然便有了寫作的沖動,模仿也是必然。文章的標題早忘了,只記得是孟姜女和萬喜良的故事,每個章節(jié)的開頭還加了首自個寫的不記得是五言還是七言的詩,不過沒有得到老師的認可。如今想起這或許應該是我比較自覺地,也是較認真地完成的第一篇的所謂的文學作品。初中之前的我文字表達能力一般,滿分40的作文一直在30分左右徘徊。

  確切地說喜歡上作文并且每每讀書之后總有寫作的沖動當是瓊瑤女士的作品在大陸風行之后,那個時候我已經(jīng)在讀高中。緊跟著席慕蓉、張曉風、洛拜、汪國真等等一大批作家的作品涌進了校園。書讀多了,文字能力自然有所提高,也寫了幾篇像樣點的東西。并且還有幸擔任了校文學社副社長。

  其后從軍,工作,閑暇時也會偶爾動筆,斷斷續(xù)續(xù)寫了點小東西,自娛自樂,如此而已。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想著成為一個作家,甚至有十年之久可說是一個字沒寫。書倒是在讀,也基本上沒偏離純文學的主題,當然偶爾消磨時間,快餐文也是看的,但終歸不是太喜歡。

  日子過得平平淡淡,和同學們也很少聯(lián)系,因為嘴笨語拙的緣故,聚會之類的活動本是不愿去的,卻忽然間心血來潮,參加了那么一次,如此有幸見到了我的一位同學,在其鼓勵下使我忽然萌生了成為作家的念頭,其實說“忽然”,說“萌生”似乎也不大確切,因為這個所謂的念頭它最早應該追溯到高中時期,也就是說在讀高中的時候我已經(jīng)就“忽然”了,已經(jīng)就“萌生”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而最終放棄了。

  作家這個稱呼對于我本是遙不可及的,不過我可以夢想,我完全可以憑著我不是很敏捷的思維無所顧忌地再做一次我美麗的夢。卻已扔得太久,詞語生疏、句式生疏、乃至小小的標點也需思量半天,終于點上卻也不知是否正確,筆底笨拙,自然鴨行鵝步,又加之瑣事繁多,如此愈加緩慢,卻也沒見慢工出細活。

  人們常將做文章稱之為寫作,我卻從沒將我的所謂寫作稱之為寫作。我總覺得寫作它應該是神圣的,那是應凈手素箋,雖然不至于要焚檀香制造怎樣的氛圍,但是那種境界卻是我很難達到的;我也從沒將我所寫的東西稱之為文章,文章應該是篇篇錦銹、字字珠璣,我卻也是做不到的。離開學校已經(jīng)二十余年,但我依然頑固地將我所寫的東西稱之為作文,當然已經(jīng)沒有老師再為我挑燈修改、斟酌評點了。寫作似乎也只能是一種自娛自樂的行為,偶爾我也會鼓勵自己一下,我是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一個作家的,有朝一日我的行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稱之為寫作,我的東西可以名副其實地稱之為文章。

  我時常將沒事寫點小東西比作侍弄莊稼,這種比喻是否恰當,我是懶得深究的,猛然心中蹦出這個想法時,我是莫名其妙地笑了一下的,這“笑”我自己都無法判斷它的感情色彩。我想象我是一個掮鋤下地的農(nóng)人,我的筆無異于農(nóng)人肩上的鋤頭,那一頁頁被我涂滿各種文字符號的紙張便成了我的一畝三分地,我在這潔白的紙張上耕作,但若真要如此來比喻,我卻是一個懶散的農(nóng)人。我沒有四時的觀念,沒有搶收搶種的緊迫感,雖然有時也渴望得到那秋后沉甸甸的收獲,我想那掛于枝頭鮮紅的果實一定是討人喜歡的,那因自己的努力而生的果子一定有著香甜可口的味道,即使只是捧著,即使只是靠近鼻端,不必張口品嘗也可以沉醉其中。

  鋪開一頁紙,太陽略有暖意的光從玻璃窗外怯怯地輕撫著我,我便有些醉了,我擺弄著手中的筆,同樣怯怯地寫下一行字,而后我的思緒催動著我的筆尖,我的筆尖引導著我的思緒,我可以寫點自個經(jīng)歷的,也可以寫點自個渴望經(jīng)歷的;我可以寫點真實的故事,也可以憑空虛擬一個,或者信手將其合而為一,穿插交錯。我不受約束,也沒人約束我這小小的筆尖,它在紙上隨意地走著,當然它展開的是我的思維翅膀。不管這種行為是在寫作還是寫字,不管如何去定義它,它的整個過程都是使我開心的,令我感到愜意的,是的,這是一種使我感到愜意的行為!

  當那一個個簡單的詞匯被有規(guī)則地串起,一行行排列在潔白的紙張之上,它們本是毫不相關(guān),沒有生氣、沒有活力的,卻在我精心地組合之后開始講起了一個結(jié)滿哀怨的故事,可令自己為之落淚,可使他人為之傷感;也或者我開心了,那么我的故事也就開心了,故事中的人物快樂著他們的快樂,我也快樂著我的快樂,讀到我的故事的人因著我的快樂故事而快樂。

  一篇文字起了頭,便想著盡可能地將它寫好,盡可能地使其趨于完美。我的快樂就來自于這不斷地追求完美的過程中,相同的詞可以用同義詞或者近義詞去替換,這樣也就沒了重復之感;而沒有波瀾的行文則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語氣去改善,一句話這樣說也行,那樣說也不錯,它們各有各的效果,各有各的妙處。往往在如此的替換與改善中驚嘆于漢語言文字的美麗,也便愈發(fā)熱愛了寫字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寫作吧。

  文字真是個奇妙的東西,這種奇妙不喜歡文學的人他是永遠都體會不到的。我在我的一畝三分地里忙碌著,體會著這種美妙,沉醉于這種美妙,或許我的耕耘還不能稱之為寫作,或許我那微不足道的收獲也不能稱之為文章,卻也無妨,我撩起衣襟揩一把額頭上的汗,在我的一畝三分地的地頭快樂著我的快樂!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2

  自打1998年暑假去廣東后,屈指算來,不經(jīng)意間,竟然在外面已是呆了10多年。2012年下半年,由于兒子要上小學了,不得不離開早已呆習慣了的廣東,回到家鄉(xiāng)陪伴兒子上學。

  有時候,不禁會質(zhì)疑自己是不是一個忘本的人。出去10多年后,回到養(yǎng)育了自己的故鄉(xiāng),竟然會極為不適應。

  2012年8月份,經(jīng)筆試和面試兩重考試后,被我們鎮(zhèn)中心小學附設的幼兒園聘請為幼師。在離開了10多年之后,再次回到家鄉(xiāng)任教,心里的感觸很多。有一點點的小激動,一點點的期盼,一點點的親切感。

  9月1日,正式開學了。當我打開自己所在班級的教室門的那一剎那,有一點點的失望,一點點的不可思議,一點點的悲哀。盡管在心里已經(jīng)告訴自己,家里的教學條件會比廣東差很多,但是差距這么大,卻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除了教室比我離開時寬敞了一點,教室的墻壁比之前白了一點之外,其他的依然和以前一樣,教室里除了一塊黑板,幾十套課桌椅之外就沒有別的了。而老師,除了一套教課書和幾盒粉筆之外就沒有別的可以運用的東西,甚至教參都是兩個老師共用的。

  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在經(jīng)濟條件發(fā)生如此大的巨變的家鄉(xiāng),在辦學條件上卻這么的吝嗇?大家舍得吃,舍得穿,開名車,四處旅游,到處顯擺,卻唯獨對于孩子的未來卻如此的不上心。難道大家嘴里所說的“為了孩子讓我做什么都愿意”都只是說說而已?我悲哀的發(fā)現(xiàn),大家都給予孩子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無微不至的照顧,卻獨獨不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相對于在廣東的一切,我心里的落差感真的很大很大。這里連最基本的電子琴和DVD都沒有,那里卻已經(jīng)在每個班級配備了多媒體教學;這里連一臺風扇都沒有,那里卻在每間教室都安裝了空調(diào);這里看不到一件,哪怕是毫不起眼的小積木,那里卻為孩子預備了各種材質(zhì),各種類型的大、中、小型游玩設施;這里是來著不拒,那里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卻是按標準限制死了;這里不管多少孩子都只有一個老師,那里卻每個班級配有兩教一!覟槲覀兊暮⒆痈械皆┣瑸槲覀兊募议L感到悲哀。盡管如此,我卻無能為力,我只能為自己的渺小和無奈而落寞,深深的落寞。

  或許環(huán)境能夠改變一個人,但是,作為一個人,我們更應該努力的去改變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人生有很多的人和事,是我們所無法左右得了的。但是,我們絕不能放棄自己去改變自己世界的權(quán)利和能力,那怕只能做到那么一丁點的改變,我們也要盡到自己的能力和心力,付出自己的努力去力求改變。

  當一切都已成為既定的事實的時候,我收起了自己的落寞,接受了一切,并在心里思索著該如何來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們的未來盡到自己一點綿薄的心力。我想其他的都不是我能夠左右的,那么我就只能憑借自己心中所學到的知識和經(jīng)驗來經(jīng)營我的一畝三分地了。

  要想改變之前的老套的教學方式,讓孩子能夠盡可能的接受到新的教學方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我首先要改變的是家長們那陳舊的老思想、老觀念。而要改變這些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做到的事情。我知道,這是一次馬拉松賽跑試的拉鋸戰(zhàn)。我在心里埋下了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

  開學半個月后,我為家長召開了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們都覺得很新奇。但是,在我和孩子的一再要求下,班上絕大部分的家長還是按時來參加了家長會。我很高興,因為我的第一炮已經(jīng)打響,不管家長們是因為好奇,還是因為我之前在家鄉(xiāng)的好聲譽的影響才來的,都已經(jīng)不重要,他們能來,這就是我成功的最好的開端。

  在家長會上,我先對班上各個孩子上學半個月的情況作了一個簡單的概括,也對一些尚存在大問題的孩子作了一個特別的提示。然后,將我需要家長配合的各項事項作了公布,并就各事項需要家長配合的原因,及對孩子的成長所起的作用作了一個詳細的解說,讓家長能夠真正明白為什么我們要這么做。根據(jù)我在外面工作的經(jīng)驗知道,和家長交流,你只要把每件需要家長配合的事情,對孩子的教育教學所起到的作用告訴家長,家長會無條件的、欣然的接受,所以解釋工作是一定要做到位的。通過這次家長會,家長們受益頗豐,有很多家長都高興地說,“今天的家長會來得很值!

  經(jīng)過長達一個小時的交流,我才把自己要和家長說的事項都說完,也當場對家長提出來的一些令他們疑惑的問題進行了現(xiàn)場解答。家長們都很開心的帶著孩子回家了。但是,我知道,這項工作得在平時的溝通中和家長及時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溝通,并且做得越細致越好。因此,在后面的工作中,我抓住了一切的機會和家長進行了交流和溝通。但是,說起來容易,僅僅幾句話而已,真正做起來真的極不容易。有個別沒怎么上過學的老奶奶,有時候那根筋沒有轉(zhuǎn)過來的時候,我也會覺得很無語,很惱火,好在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再加上有很多年輕家長和明事理的家長主動幫忙解答和規(guī)勸,問題還是在逐漸的得已解決。取得了家長們對我的信任,真的很不容易,我也做過了很多的努力和嘗試。不管如何,事情能順利進行,就是自己的成功。

  在慢慢的轉(zhuǎn)變家長老思想、老觀念的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使出了自己渾身的解數(shù),將自己之前在外面所學到的經(jīng)驗、技巧全都不遺余力地融入到了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盡力讓孩子們在愉快、新穎的氛圍中開心的學習和生活。有很多家長都對我這種與眾不同的教學方法發(fā)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家長都早早的來到教室外面,隔著窗戶,聽我給孩子們上課。于是,我靈機一動,讓孩子們每天回家做小老師,把每天在幼兒園學到的東西挑一樣自己最喜歡的拿回家去教家里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這樣不僅對孩子所學的東西起到了一個復習和加深印象的作用,還鍛煉了孩子用普通話表達自己意愿的能力,并且鍛煉了孩子的膽量。家長們都很喜歡孩子們回家為他們演示老師上課的情景,有好些個家長都當面和我說了孩子在家里的表現(xiàn)和孩子上學后的進步。

  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家長們都向親朋好友推薦,讓他們將孩子放到我所帶的班級來上學,以致我班的孩子每學期都在往上攀升。中班第一學期,我班才39人,中班的第二學期就上升到了51人,大班第一學期我班是55人,而在大班的第二學期我班就飆升到了70人。能得到家長的認可,我當然很高興,但是這樣無節(jié)制的增加孩子,給老師的教育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擾。也曾向校領導說了此事,但是,校領導的回答,讓我無話可回,“家長愿意把孩子放在你班,那是對你工作的認可,你不能拒收。至于分班的問題,暫時是解決不了,因為學校還沒有修建好新的幼兒園,現(xiàn)在學校沒有教室,也沒有老師,所以你只能能者多勞,等修建好新幼兒園后,這些問題就能得到解決了,堅持吧!”

  事已至此,我也只能硬著頭皮想辦法,解決掉目前存在的問題。于是,主抓班級的日常常規(guī)就成了刻不容緩的工作。經(jīng)過一個月的辛苦,終于班上的常規(guī)抓上來了,我上課也感覺輕松了許多?粗70個孩子,在我的調(diào)控下能夠安靜有序的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我有點小小的自豪感。說實在話,開學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夠把他們調(diào)控好,畢竟70個孩子已經(jīng)高高超出我以前所帶的班級最高的人數(shù)標準。但是,我知道,我必須要把他們調(diào)控好,否則,不僅我自己會難受,家長面前我也不好交代。曾經(jīng)有家長多次和我抱怨班上的孩子太多,怕老師到時候管理不好,但是一個月之后,家長們就再也沒有和我說過這個問題。只是,有不少家長由衷的和我說,“唐老師,辛苦了,唐老師,真厲害!”其實,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夠挑戰(zhàn)成功,只是,自己背水一戰(zhàn),所發(fā)掘出來的潛能還是有很大的威力的。

  本學期已經(jīng)接近了尾聲,在創(chuàng)新班上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同時,我還和同事們一起商量,由我主抓,帶動大家,在全園開展了幼兒集體大練舞的活動,只要天氣允許,我們每天都帶孩子開展一個小時的集體舞的活動,這樣既鍛煉了孩子的身體和體能,還讓孩子們在無形中提升了舞蹈基本功的訓練。也正因為如此,在今年全鎮(zhèn)幼兒園“六·一”文藝匯演中,我園參賽的4個節(jié)目,分別取得了“一個特等獎、一個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這讓孩子們、家長們都很開心,讓校領導們很高興,也讓我們這些老師們很自豪。

  回家已快兩年,在我那窄窄的、薄薄的一畝三分地里也耕耘了兩年,付出的艱辛自然不在話下,但是收獲的驚喜和喜悅,信任和尊敬也頗為豐盛。孩子們馬上就要從幼兒園畢業(yè)了,會步入一片嶄新的天地,踏進一個全新的世界,而我依然會堅守在自己這平凡而并不寬闊的世界,在我這一畝三分地里,繼續(xù)我的勞作與耕耘。我的地盤聽我的,我的一畝三分地,我會一如既往的精心耕耘。窄小的世界,將呈現(xiàn)怎樣的一片精彩紛呈,我不得而知,但我在期待著,我在蓄勢待發(fā),我在拭目以待。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3

  離開那片土地,不算太遠,也不算太久,可是,我已經(jīng)開始忘記許多故事。

  時常,總想寫一寫,想一想,努力拼湊著點點記憶的碎片,任手指一遍遍觸摸著心底最柔軟的鄉(xiāng)愁。因為我是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孩子,所以,一生都在戀著那黃土的味道。

  婆婆今年離開了村子,家里的地無人照管。

  我說:咱種了吧,省得租給別人。夫先是不同意,因為在縣城和村子里來回跑,加上還要上班照顧孩子,中間總怕有些力不從心。偏我就是一個固執(zhí)的人,一旦成立了某種想法便難輕易更改。最終,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卻還是堅決地接下了這個夢。

  是啊,這也或許可以說成是一個夢,用文藝一點的方式來渲染現(xiàn)實的艱辛,也不失為一種苦中作樂了。一直懷揣著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夢,一直想把兒時在父輩的辛勞中刻下的酸澀演繹成一種陶淵明式的田園情趣。

  如今,大片的土地歸了我所有,任我設想,任我栽種希望,心情,有些小小的激動。

  清明剛過,村里的親戚就打來電話,告訴我們該是準備春播了。他幫著聯(lián)系好了旋耕機,讓我們瞅個星期天回去先把地耕了。我是帶著滿心的迷茫跟隨他回去的,盡管兒時的印象中還殘留著一些與此有關(guān)的章節(jié),卻早已模糊不堪。還好,現(xiàn)在的農(nóng)業(yè)發(fā)達得很快,基本全是機械化,那個旋耕機來來回回幾下就把一大片的地給弄了個平整,我們也沒費多少的力氣。然后我們又去找了村里那個親戚,實際是想和他咨詢下一步該做什么。

  那位親戚給我們一步步交代著,我腦子里開始把整個春播的程序明朗了起來。因為不在村里,故而也不知道賣化肥的幾時會去,即便買了,也不能放在自家院子。偌大一個院子自從公公去世,便沒了當初的熱鬧,加上婆婆今年也住到了城里,曾經(jīng)牽掛的家,便像一座空城般寂寞地立在歲月里。

  我說:化肥,薄膜你就看著幫買吧,我們也不懂用什么肥,用多少,買了以后就放在你家院子,我們用時過去拉。親戚滿口應了下來。我知道這除了平時我惦記著他的父母,把關(guān)系處到了一定的份兒上,還有就是農(nóng)村人的那份淳樸與熱情。這一項工作安排好以后,就等著這位親戚打電話通知我們澆地了。

  澆地,可能是種玉米最繁瑣也是最累人的活兒了。夫家的村子算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地方,那里的人靠種菜和種玉米發(fā)家致富,基本每塊地的地頭或是附近都打了一口小井,這樣方便灌溉,而那井當然有專人負責,誰要澆地得先和人家打好招呼排好隊,任何事情無論大小輕重,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個制約總是好的。

  想想當初,為了這個地的事也是想了許多,種菜的話,澆地次數(shù)那就無法計算了,像我們這類在城市與鄉(xiāng)村間周旋的人斷然是無法周全,更何況即便有時間,那也不是隨便就能種好的,要付出相當?shù)男量,也要加倍呵護。我自以為是地認為我們這樣不入流的農(nóng)民只能種玉米,但這一切也并非想像的那么簡單。種玉米一年之中也要澆上好幾次,春播前的一次灌溉尚可,到了夏天,頂著毒辣辣的太陽在密密麻麻的玉米苗里徘徊,那份辛苦不言而喻。如果老天爺憐惜,風調(diào)雨順了,自是能少澆一次,倒是省了錢也省不少力。因為每澆一塊地至少得整整一天時間。這還不說播種、鋤草,再加上秋收,脫粒等等環(huán)節(jié),哪一項都需要付出。

  過了兩天,親戚打來電話,他說已經(jīng)排好了隊,星期日的時候我們可以回去澆地了。星期六晚上我們一家三口便簡單收拾了一下匆匆趕回了村子。北方的春天,四月依然泛著一陣陣的清冷,屋子里也是涼意陣陣,一進門我便忙著取了柴禾準備生火曖家,還要收拾打掃一下。一切就緒后已是夜里十點多,不敢再浪費時間,敢緊上床入睡,因為第二天早上要很早起來準備去澆地,本來是瞅著星期日這個休息天的,故而想在一天內(nèi)把工作做完。

  可是,天公并不作美,它仿佛故意要給我們一個下馬威,早起時便一副兇神惡煞的樣子,鋪天蓋地的黃沙飛舞,天空上一朵朵灰暗的云也顯得猙獰萬分。此時,感覺到的是陰森與恐怖,感覺不到的半點田園閑情的愜意。

  我緊緊抱著雙臂,感覺一踏出那個院子就走進了水深火熱般的煎熬,恨不得把整個人都蜷縮進衣服里,我知道自己生起了退縮的心。

  我說:用我去嗎?

  他說:不用了,外面太冷了,你在家好好照看“可可”就行了。“可可”,是女兒的名字。

  我問:那你一個人能行嗎?能鋪開那些水管子嗎?(澆地的時候,在水井處必須要接一些水管延伸到地里,如果水井離地遠的話,要接很長一段的管子,一個接口一個接口必須要好好吻合,這個準備工作一般也得一個小時左右)

  他穿了棉襖,然后慢慢說:能。

  就這樣,我生起的退縮被他的這番話輕易賦予了一個合理的理由,于是,又鉆回被窩想要曖曖睡上一會兒。可一想到在這狂風肆虐的寒冷里他一個人作戰(zhàn),便輾轉(zhuǎn)反側(cè),躺那里也不踏實。索性起床,給女兒做了飯,又給他拿了點面包和水一類的就要去地里。還沒等我走,那親戚就跑了回來,說他擔心風大我們會鋪不開管子,所以跑到地里幫忙。正好,看到夫一個人在折騰,狂風一次次將水管卷了起來,手還冷得伸不開,他是顧了這里顧不了那里,不是親戚幫忙,真的是不知道怎么辦。那位親戚還笑著說村子里有一對夫妻也出去澆地了,但因為天氣太冷風太大,最后收拾了東西跑回家去了。我只能無限感慨地咒罵一通老天爺。然后問他:現(xiàn)在,開始澆了嗎?親戚說已經(jīng)開始,一切正常了,就是天氣太冷。

  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了,急著要去地里,怕他一個人忙不過來。于是,把女兒反鎖在家我便走了。寒風,像針一樣扎在臉上,不時還嗆得人出不上氣來,看著滿天的烏云,心一陣陣地惱怒。好不容易到了地里,他正一個人忙活著。我問他冷不,他說還好,反正忙著?晌艺驹谀抢锊煌5匕l(fā)抖,雖然走時穿了婆婆放在家里的棉襖,還是抵擋不了老天爺這一臉的兇相。

  他說:你到車里去吧。我說我給你拿了飯,你去車里吃吧,我看會兒水。此時的他已然忘記了饑餓,說算了,不吃了。

  我以為的澆地就是把管子放在地里讓水自由自在去流吧,直到流滿一塊地。可夫還算是比我能干些,往年在父母的影響下略懂一二,他在地里壘起了很多的小渠,把地分成一小塊一小塊來澆,這樣既省水又省時,倒是有模有樣,感覺有點專業(yè)的味道。

  我看了會兒水,他又去別處修筑了幾個小水渠,等到開始順溜,他一個人可以照應過來的時候,我便起身回家,準備做午飯。

  一進門,也顧不上歇息,忙活著做好飯,匆忙吃了幾口,又把女兒鎖在了家里,提著飯開始再次出發(fā)。下午,老天爺?shù)钠怆m然緩和了一下,但還是狂風大作。那時我就想如果是在城里,我一定是躲在家里打死也不出去,可現(xiàn)在,就算冷得瑟瑟發(fā)抖也得堅持著,撐著。鞋子不時陷在了泥濘中,要么是風沙瞇了眼,整個人臟兮兮的,滿嘴都灌進了黃土。

  鄉(xiāng)村、田野在此刻還哪有半點詩情畫意,全是令人生厭的天氣,還有艱苦。

  不過,看著水管中嘩啦啦的流水自顧自奏著悅耳的樂聲,喜滋滋地在田野里那么歡欣的樣子,我倒也感覺到了心頭漾起了一絲興奮。忙里偷閑拍下了許多的照片,還給流水拍了一小段視頻,然后再回頭翻閱看看,又或是與夫逗趣幾句,感覺這天氣也沒那么可惡了。

  不覺,天黑了。井邊的水滴都結(jié)了冰,母親打來電話詢問,說一定是凍壞了吧?我直說沒事沒事,但手里已經(jīng)凍得有些伸不開。說了幾句就告訴母親我還在忙著,就急急掛了電話。就這樣,忙活完已是夜里七點多,等回到村里,他要給管井的人送鑰匙,可我有些等不及了,擔心家里的女兒,便下車自己先跑著回了家,一推門,她笑瞇瞇地在看電視,我的心便放了下來。顧不得換下滿身是土的衣服,先忙活著做了飯,吃完,我們還得趕回城里,因為第二天上學的上班的都得繼續(xù)。

  回到自己的家,疲憊不堪,洗了澡便倒床上睡覺,渾身疼痛難言。

  生活的節(jié)奏變得好快,好快。夫說今年都沒時間領女兒去放一次風箏,眼看著夏天就來了,放風箏的最好時光也過去了。我笑笑,然后對他說:帶她回農(nóng)村體驗生活,接近大自然不也是一種快樂嗎?

  一個星期,眨眼間就過了。又到星期日,那片澆完的地也干了,該是要灑肥,然后再進行一次旋耕,把土翻下去,接著就可以播種了。

  站在地頭,我手足無措,不知要從何下手。他問我:灑過肥嗎?我說沒有,又反問他灑過嗎?他說他也沒有。我大笑起來,笑他這個二流農(nóng)民帶著我這個不入流的農(nóng)民,居然還要種這么多的地。最后,還是他端起一盆肥就大步走進了地里,說:這還有什么,灑唄?粗菢幼,我小心翼翼也拿起一把灑了出去,結(jié)果越灑越痛快,越灑越有感覺,不一會兒,半塊地就灑滿了化肥。

  我說:這灑的不是化肥,是人民幣!可又何曾不是希望?在春天,播灑下這一粒粒的希望,只等秋天的號角一吹響,便讓豐收綻滿了大地?墒乔锾,那掛滿枝頭的沉甸甸總是要用數(shù)以萬計的艱辛換來。

  從起始到結(jié)尾,每一個步驟都浸滿了汗水與辛勞。種地,并不是簡單的播種到秋收,并不是想像中那么唯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生活中,很多的路,只有一步步走著,才能真切感受到其荊棘。雖然現(xiàn)在農(nóng)業(yè)現(xiàn)代化相當發(fā)達,很大程度上解放了農(nóng)民,但很多細微處的地方還是要親力親為。譬如在播種的時候,還需要在地頭兩端跟著機器裁斷地膜,然后壓土,蓋好。這看似并不繁重的勞動,卻讓我腰疼了好幾天。

  回來聽婆婆說,在玉米苗兒尚未出來之前,最好不要下雨,我問多久才可以長出苗來?婆婆說二十天內(nèi)不下雨最好,要不然雨把泥皮摔到薄膜上,蓋住了嫩苗,上得時候就辛苦了,還得去地里一點點把土層攤開。再有,蓋地膜播種的時候也一定要檢查好有沒有蓋好的地方,再加點土,不然會漏氣,不保溫,或是把下面的土層風干,種子不容易發(fā)芽。還有夏天澆地時候的細節(jié)、鋤草的細節(jié)等等,我不得不感慨種地原來也是技術(shù)活兒,土地也需要百倍的呵護。

  每次回城里時,已是華燈初上,女兒躺在那里困意難消,便睡著了。看著她的樣子,我的心難免會涌出一絲酸澀來?,這路既然選擇要走,又怎么可以回頭呢?

  前幾天回去種另一塊的時候,為了等播種機,中午飯也沒顧上吃,黃昏時分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里時,心里不免有點悵然。想想這才剛剛開始,待到秋收還有整整一個季節(jié)的距離,這一季,要把一顆幼小種子長成肥碩的希望,是何其艱巨?我不得不承認當時心里確實有些犯愁。

  夫和我的嘴上都起了兩個水泡,村里的人看到就笑,說看樣子也是沒受過苦的人,才澆了兩天地就把嘴起了那么多泡。我們笑笑,不語。每次在地里干活的時候彼此看著笨拙的樣子也好笑得不行,但我偏就認為一個能在城里打拼的人,怎么就種不好這一畝三分地?一年不行,兩年,我也許就會成長成一個出色的農(nóng)民。不會,并不是我笨,只是缺少了實踐的機會。

  農(nóng)活,苦,也累,還臟?墒,能把人生的每一個角色都演繹得出色了,何曾不是一種成功?

  每一場夢的實現(xiàn),必將要跋山涉水,千辛萬苦,不是嗎?這夢,無論樸素也好,華麗也罷,終究是需要付出,才能企及。這一生,走走這路,嘗嘗那味,未曾不是一種快樂。

  每次回去,母親就會不時打過電話,說她做好了飯等我過去,雖然婆婆村子離母親家并不遠,幾十分鐘的車程就可以了,然而一般情況我還是不愿去,怕她的忙碌,也怕她的勞累,她總是不知道要用多么豐盛的飯菜來接待我們,也總是不知道要有多少的東西給我?guī)喜潘銐颉;蛟S,正是因為了母親,我才更愛了那片黃土地。

  鄉(xiāng)土,是我離不開的牽念,是我忘不掉的溫情。那一縷縷黃土的味道已然在靈魂的深處繾綣不去。每每在地里感覺到辛苦時,我就望望遠處母親的家,用兒時那些溫暖的記憶輕輕撫慰著一沓沓煩躁。告訴自己,如此走近土地,自己的人生才更加真實,也接近了厚重;還告訴自己,離土地近了,離親情也會更近,那些在時光中被擊落的碎片終會以重生的姿態(tài)躍然生命之上。

  繁重也好,田園式的恬靜也罷,就在我的一畝三分地上,我倔強地耕種著一種別樣的人生,只等,秋天一來,豐收便勢不可擋。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4

  不要以為我說的“一畝三分地”只是個“口頭禪”,事實上,我小叔確實只有一畝三分地。

  我小叔原本有四個一畝三分地,即小叔和小嬸、堂妹和堂妹夫四個人的土地。小嬸去世后,堂妹在城里買了房子,她把四個一畝三分地“流轉(zhuǎn)”給種糧大戶王村長了。

  但是,我小叔堅決不跟女兒、女婿一起生活,更不愿去城里做個閑人,被女兒“流轉(zhuǎn)”出去的屬于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又被他重新要回來耕種。

  我小叔一個人生活這沒問題,他比我大9歲,剛剛古稀。我小嬸去世早,他洗衣、做飯、縫補都是內(nèi)行,問題是他的三間磚瓦房由于基礎沒做實,前后墻都裂開幾道縫,成為危房。女兒跟他賭氣,根本不支持他翻蓋新房。我這個堂妹還跟我提出要求,要把她爹作為“五!崩先,由村里幫忙建房。我與當村干部的妻子商量,妻子說:“村里有好幾位招女婿的老人都沒按五保供養(yǎng),咱小叔也不能搞特殊@!”

  不過,妻子也不是撒手不管,他同意問問鄉(xiāng)民政所長,把小叔送養(yǎng)老院里住。當妻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說通了民政所長,卻說不通我小叔,他說他把一畝三分地全種上了貓爪草,這個春上,他得天天拔草。我說:“住養(yǎng)老院也可以回家干活呀!再說了,你可以給貓爪草打除草劑,現(xiàn)在誰還在地里拔草呢?”小叔說:“貓爪草一不能上化肥,二不能打除草劑,養(yǎng)老院離俺那塊地少說也有二里路吧?走來走去得耽誤多少功夫?再說了,你叔我好歹也是有閨女的人,咋能住在公家的養(yǎng)老院嗎?”

  做工作失敗后,我也懶得管他了。沒想到,那年收麥前,他去學校找我叫我?guī)退バ庞蒙绱驽X,我問:“揀到錢了?”他說:“揀啥錢?是俺那一畝三分地掙下的!俺活一輩子也沒見過一畝三分地能賣那么多的錢!貓爪草收了240斤,每斤70塊賣掉,賣了一萬六千八!”

  我真沒想到一畝多點貓爪草能賣一萬多,隨口稱贊他幾句,他高興得像個孩子,“俺一畝地比別人多收幾十斤,全是起早貪黑奏(做)出來的!光拔草俺就拔了三遍!”

  我替小叔存了錢,他揣著存折回家了?此眢w棒棒的,精神狀態(tài)也很好,我也就放心了,可誰知這只是小叔的表象。第二年春天的一個傍晚,小叔在貓爪地拔完草回家,竟然朝村莊相反的方向走了,走到小河上的一座小橋,正碰上我三弟騎著電摩回家,三弟喊他:“俺小叔,上哪兒去?”小叔不理,又喊:“去哪兒小叔?”小叔回頭說:“誰是你小叔?”三弟見狀,知道小叔有毛病了,告訴他走錯路了,小叔指著遠處那個黑乎乎的村莊說:“俺在那兒住了一輩子,還能走錯?你別擱在打鬼岔!”小叔連親侄子也不認識了,挺嚴重的。三弟趕忙下了電摩,強行把小叔拽回家了。

  三弟給我打了電話,我給堂妹打電話,相約翌日去小叔家商量對策。

  第二天,堂妹開車過來,在小鎮(zhèn)上捎上我和妻子。我們趕到老家,小叔正往外走,說是去貓爪草地里拔草,他閨女和女婿、我和妻子也能分得清了。我們說他昨天晚上迷路的事,他問:“有這事嗎?俺咋不知道?”顯然,小叔又清醒過來了,我們又勸他上城里去住,堂妹也表示,這次一定要帶他走,但小叔死也不去,說:“趁身體好,再種十年貓爪!彼讶ツ甏娴恼圩咏唤o他女兒,作為交換條件,我們見他犟勁上來了,也退了一步,“不去城里也行,但這房子不能住了,必須住到養(yǎng)老院去!”

  相逼之下,我小叔同意住養(yǎng)老院。當下,我們就七手八腳地收拾東西,把小叔送去了養(yǎng)老院,安置在一間空房里。

  之后的日子,小叔時好時壞,有時半天清醒半天糊涂,有時上半月輕下半月重。養(yǎng)老院有看門的,患有癡呆癥的老人不準出大門,他經(jīng)常跟看門的吵鬧,民政所長也煩了,幾次打電話讓我們把人接回去,妻子又費一番唇舌跟所長溝通,我也跑去安撫小叔,并保證幫他收獲貓爪。

  貓爪成熟前已大片大片地死苗,成熟后,由三弟雇人挖出來,今年的貓爪已由70元一斤猛跌到25元一斤,小叔的一畝三分地,收了一百多斤,除去雇人挖貓爪的工錢,還剩下不到一千元。

  貓爪收獲之后,我妻子當家,以每年四百元的價格將這一畝三分地再次“流轉(zhuǎn)”給了王村長。

  我小叔的癡呆癥似乎越來越嚴重了,不再吵鬧著去一畝三分地拔草了。

  第三年的春天,正是桃李杏開花的時節(jié),一天中午,民政所長又打電話來,說:“吃中午飯的時候沒見你小叔,附近街道也找遍了,可能已經(jīng)失蹤了,找不著你小叔我也不負這個責,是你們硬要入駐的,如果找到了,也請不要送來了!”我和妻子立即分頭給堂妹和三弟打電話,打完電話,我們直奔老家,滿村子尋找,一直找到下午四點還是沒找到,我提議去他那一畝三分地看看,妻子說:“那塊地已經(jīng)被人家改成水田了,并且連成百畝大地塊,全種上了紫云英,小叔去那里也認不出他的一畝三分地了!

  我們一行三人來到村莊北頭的黃土地,果然看見了一片綺麗神秘的紫色,蜜蜂們嚶嚶地飛舞著,在花朵上甚是忙碌。在這塊地的偏西方向,一個老人正彎著腰拔著什么,我們趕緊跑進紫云英地里,果然是我小叔,但他這次不是拔草,而是拔紫云英!絨毯一樣的紫云英被他拔出一塊斑禿,足有籃球場那么大。裸露的灰色土地上有稀疏萎靡的貓爪草苗,這是上一年留下的種子長出的孱弱單薄的小苗,它們藏在厚厚的紫云英里,一般人根本看不見。

  我和三弟連忙把小叔拉上田埂,三弟說:“你拔了人家的紫云英,看人家叫你賠不?”小叔說:“這苜蓿菜都糊住貓爪草了,還不叫俺拔?你們還是吃飯長大的人嗎?這么多的苜蓿菜沒一個人來拔,碰著孬年景,都喝西北風去吧!”

  我們都哭笑不得地望著小叔因激動而漲紅的臉,不知道接下來該怎樣向王村長解釋。這時,聽見一陣喇叭響,堂妹駕著她的白色“一汽大眾”過來了,我們這才松了一口氣……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5

  老家的院子有“一畝三分地”,說是一畝三分,其實也沒那么多,也就5、6畦,最多就5分地吧。母親愛種菜,總說自家院子里種些菜,不僅澆水施肥方便,而且吃著也健康有營養(yǎng)。于是,在1994年新房子剛蓋好不久,就每天忙著拉土拉糞,挖耙整理,搶先后院的地全種上菜;父親愛種花,但因為在城里上班,一星期才能回家一次,等他回來,后院的地已經(jīng)沒地方了,所以他只有圍著菜地在邊緣的空處種花。這下,原本安靜的院子一下子熱鬧起來。

  東面靠墻跟下,是一溜爬山虎,中間夾著些凌霄、絲瓜,當半面山墻都被爬山虎細密的綠葉覆蓋時,絲瓜也競相開了黃花,這時的凌霄卻不緊不慢地繞著他們攀援,過一陣子,才隔一截開出一朵朵小小的紅花,湊熱鬧似的;菜地的周圍,南邊是一圈月季,粉的紅的黃的,枝葉修剪地整整齊齊;西邊一行是菊花、太陽花,盛夏時節(jié),各色的太陽花頂著驕陽潑辣辣地開,秋天,菊花將菜地邊擋了個嚴嚴實實;再往北是幾窩三葉草、箭蘭和玉簪,沒有多少景致,但葉子長開來,一撲撲一簇簇,遠遠望去倒也好看。北面的墻根下,是我從山里挖回來的棣棠花,枝條細長葉子呈鋸齒狀,看著也不起眼,但好活,長得快,早春挖回來,跟著清明前后竟然開花了,一朵朵黃色的花貼著枝條不管不顧地開著,象是證明她頑強的生命力。旁邊還有我順道挖回來的幾塊竹根,埋在土里,好水好肥地養(yǎng)著,不幾年竟長得亭亭玉立,頗具神態(tài)。還有棕樹底下栽著的薔薇,沿著一條條繩子爬到二樓,每年四月中旬,繩子上便綴滿了一朵朵粉色紅色的薔薇花,一陣風吹過,枝條隨著繩子晃悠,花反正是不會落的,院子卻被風攪得香氣四溢。古人說“滿架薔薇一院香”怕也不過如此吧。

  院子里的花雖然姹紫嫣紅,但它們終究不是這里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被它們圍在中間的那一畦畦同樣五顏六色的蔬菜。

  冬去春來,韭菜在經(jīng)過了漫長的冬季后偷偷地鉆出了地面,“夜雨剪春韭”這話真不假,一夜之間,韭菜齊刷刷地竄出一大截,根也由最初的紫紅慢慢變成淺黃再變成翠綠。頭道的韭菜吃起來總是最香的,雖然有些辣,韭菜一茬茬地割,割完又迫不及待地長,仿佛是在回報大地對它的滋養(yǎng)。

  轉(zhuǎn)眼到了夏天,小黃瓜開始拉蔓了,一天一個樣,頭頂著黃色的小花,渾身長滿細小的刺,新鮮的讓人都不忍心碰。旁邊滿滿一畦豇豆,細長的豇豆一條條垂下來,象珠簾一樣。北面陽光最好,那是西紅柿和茄子的天地,母親總說種菜要高低隔開種,不僅通風透光,而且好管理,特別是結(jié)紅色、紫色有顏色果子的更要多曬太陽,這樣才能長的既水靈又有營養(yǎng)。傍晚和早晨,母親都會澆菜,她不用水管澆,總是用桶提水,然后一瓢瓢的舀水,慢慢地澆在菜根,看水慢慢地滲進地里,聽水滲在土里發(fā)出的“滋滋”的聲音。眼睛里充滿慈愛,象是看著自己的孩子。對于那些花,她是不管的。俗話說“人勤地不懶”,因為母親善于管理,不大的地方輪番套種,所以一年下來,菜地竟然象個聚寶盆,長的菜總也吃不完。親戚鄰居來家串門,總對地里的菜贊不絕口,母親總會讓他們在地里拔些菜,他們也不推辭,臨走時還會說,你這菜的菜籽好,明年給我也收些。母親抑制不住一臉喜悅地說,行么!

  每到周末,父親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先通上水管,再打開水泵,把花一個個的澆,一行行的澆,一排排的澆,直澆得那些花們象喝醉了酒的醉漢似的一個個東倒西歪、站不住腳才肯罷休,好像是為了彌補他不在家這幾天對它們的虧欠。每每這時,母親會瞪著眼睛,很不屑地說:真是得了那些不掏錢的水了呢,狠澆!

  后來,我離開家上學,每次回家,見父親的花越來越少,聽母親的嘮叨卻越來越多:月季又招蟲子啦,把油菜都染病了;花枝上還凈是刺,讓人出入菜地都不方便;爬山虎爬滿墻,夏天是涼快些,可偶爾也會把蛇引來,怪嚇人的,竹子也一樣呢;玉簪三葉草繁殖快,幾年下來,給菜上的肥料都被它吸收了,而且菜子大還密,把地里的菜擋地都不透風;還有那棣棠花,枝條軟、一撲楞,扶都扶不起來,占地方很......工作了,偶爾回家,發(fā)現(xiàn)院子的花已不象從前那么多,仿佛它們在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盆養(yǎng)花倒是多了不少。

  再后來,我成家了,每次走時,不論母親有多忙或在做什么,她總會火急火燎地到菜地里轉(zhuǎn)一圈,有時是掐一把把蒜薹、摘幾個粉紅的西紅柿,有時拔一把鮮嫩的青菜、幾根干干凈凈的蔥......總之,好象我每次回家都是為了拿些她地里的出產(chǎn)一樣。

  前幾年老家要開發(fā),菜地也隨之消失了,就連家對面的村委會辦公室也拆遷,一大片地方,碎石滿地,雜草叢生,一片荒涼。

  去年年前回去,見對面的空地上,碎石被堆起,雜草也被清理干凈,空地被分成一畦畦,打理的平平整整。問侄子,他說,那是我婆新開的菜地,我不禁笑了?磥砦壹摇澳且划三分地”又回來了,只是這回父親已經(jīng)退休,不知道他的花還會不會繼續(xù)在菜地周圍求生存,也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還象當年一樣把花澆醉,還有,母親會不會繼續(xù)孜孜不倦地為她那些菜開辟新的天地......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6

  “香港四大オ子”之一的蔡瀾到印度深山拍外景,殺青那天,劇組破例大肆慶祝。

  蔡瀾忽然極想吃魚,哪知道廚師一生住山上,不知魚為何物。蔡瀾搖搖頭說,如此美味,不懂真可惜。廚師聳聳肩:“蔡先生,不知道的東西,有什么值得可惜?”蔡瀾點頭稱是。然而,讀罷這則故事,我卻不想點頭稱是。我認為,唯有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尋求與外界和外物的交流與融合,才能邂適更加絢爛的自我。

  唐伯虎剛開始學習畫畫便展現(xiàn)出驚人的天斌,尤其是在山水畫方面,因此自得于一己之長。傳說有一個炎熱的夏日,唐伯虎造訪老師沈周,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直到他把手按到墻上,唐伯虎才發(fā)現(xiàn)這扇窗竟然是老師的畫作。深感慚愧之余,他意識到自我的淺薄和狹隘,于是開始奮發(fā)練習各種題材的畫作,終成一代大家。

  試想,如果唐伯虎不接受老師的啟發(fā),執(zhí)拗地待在山水畫的一隅里,他能達剄登峰造極的境界嗎?再試想,如果唐伯虎僅僅局限在繪畫的領域里,他還會成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江南四大オ子”之一嗎?

  由是觀之,唯有走出自己的熟悉區(qū),才能將荒野中的種子帶回,開出多重芬芳。然而,走出熟悉區(qū),必然伴隨著艱辛努力、落差感、迷茫感。所以,總有人將自己安置在“思想的井”中,將不理解的、不喜歡的人與事貶低,貪圖安逸、滋生惰性,陷人淺薄又短暫的快樂之中。

  反觀現(xiàn)實,這樣的狹隘者和封閉者在生活中卻比比皆是。究其本源,一因自大,二因自卑。自大者,以為外界固不如我,所以何必了解、學習和接納,所以固執(zhí)地活成“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的姿態(tài),不屑“拿來”,不但面目可憎,而且還容易在長期門造車中導致落后挨打;而自卑者則因害怕和畏懼而抗拒與外界的交流,自覺矮人一等,不敢“送去”,長此封閉,更沒有進步的空間可言。

  當然,我所謂的交流、接納和融合也不一定意味著一定要向外探求。當今社會憧憬著“詩與遠方”,認為生活就應該四處闖蕩,探索未知,但是世界是無窮無盡的,有時候向內(nèi)探求,與另一個自我對話與融合,也不失為一種求得自我升華的路徑,也不失為一種智慧。

  一個人只能有一個出生地,只能從事有限的職業(yè),也許一輩子只能干一行。但是幸運的是,世界是廣大的,事物和人都是多元的,連人們自身也會產(chǎn)生變化。我們要學會敞開自我,接納外界,融合外物,走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方能創(chuàng)造春林初盛,春水初生,桃花十里的天堂。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7

  我的外公是一名退休教師,每天他都會提著家里的水桶和鋤頭,蹬上三輪車出去。鋤地,松土,播種……他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在家旁邊的一塊空地里開拓了他的一畝三分地。

  每到中午時分,外婆都會等外公回家一起吃飯。今天是周末,我們?nèi)易箢櫽遗,一直不見外公回家。外婆擔心外公的身體,決定去他的田地里送午餐。我喜出望外,因為外公的田地一直是我期盼的地方。

  在一片金燦燦的油菜花中,遠遠地,我看到外公穿著白大褂,戴著太陽帽,彎著腰,揮舞著鋤頭。他還時不時用帶著泥巴的衣袖擦著額頭的汗。當我們站在他身后的時候,他才驚奇地發(fā)現(xiàn)我們,問道:“你們怎么來了?”

  “外公,已經(jīng)快一點了。你餓嗎?我們給你帶午飯來了!蔽铱粗鴱U寢忘食的外公,心疼地說。

  “真是一個乖孩子,外公還有一點土松好就來了!闭f完,外公又開始勞動起來。

  我環(huán)顧左右,發(fā)現(xiàn)外公的田地里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蔬菜。首先出現(xiàn)在我眼簾的是羅漢豆。一顆顆飽滿的豆子掛在碧綠的枝葉下,春風一吹,它好像調(diào)皮的胖娃娃在跳舞。在羅漢豆的旁邊有一大片的包心菜,感覺它們是從地底下突然之間綻放出來的花朵,含苞待放。一陣風吹來,旁邊地里的綠枝在向我招手。可是我看不到果實,正在納悶這是什么的時候。外婆告訴我:“這種的是土豆,它屬于根類植物,我們吃的土豆是埋在土地里的,是這個植物的根。所以我暫時看不到它。只能等成熟了,才能從土地里挖出來!蔽一腥淮笪,原來植物還有這么多知識。我回頭的時候,看到外婆正蹲在地上。仔細一看,原來是馬蘭。這可是我最喜歡吃的蔬菜了。馬蘭加上香干筍絲,再來點麻油,絕配!哇,好香。∥业目谒伎煲鞒鰜砹。

  看到這么多豐收的蔬菜,我滿心歡喜!颁z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是外公的汗水澆灌了這片田地。培育一粒種子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丟掉一株蔬菜僅僅只要一秒鐘!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外公的一畝三分地——這片流淌著他汗水的地方,我悄悄地埋下了一顆堅定的“珍惜”的種子。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 篇8

  新開墾的地,在離山頂不遠處。再往上是片茶園。茶園的中間,幾近山峰,是個小村莊,我們一直呼它“上公田”。

  上公田是個自然村,村周圍的山地大多是我老家那個村的,但兩者在行政隸屬上卻并無太大關(guān)系,以前分屬不同的鄉(xiāng)。老家箬岙村,位于楠溪江最下游。楠溪江蜿蜒到此,再拐過一個雅林灣,就匯入甌江了。因臨近甌江下游,日夜潮漲潮落,江水不再清澈。村莊很大,逾千戶人家,男女老少,有三、四千人。環(huán)山臨水,屋后是連綿起伏的群山,門前是一眼難望到邊的農(nóng)田,楠溪江從村外遠處繞行,亙古流淌。

  箬岙山多田多,在附近一帶,從來小有名氣。但真正讓這個村子出名的,是山上的蕃薯,尤其是上公田山上的蕃薯——皮薄肉甜,手一碰,皮就掉;吃一口,甜似糖。一直以來,就有個順口溜——黃嶼的菜頭勿用油,箬岙的蕃薯勿用摳。黃嶼是江對岸的村莊。這順口溜便是夸黃嶼村蘿卜和箬岙村蕃薯的。也許與這兩個地方的土質(zhì)有關(guān)吧,黃嶼村是沖積而成的沙土,適合種蘿卜;箬岙的上公田山,黃泥土質(zhì),松軟而肥沃,適合蕃薯生長。

  種蕃薯已是很久遠的記憶了。曾幾何時,田里的稻谷收成不好,還要絕大部分交征購糧,那時候的我們都是靠蕃薯喂大的。從中秋后不久,及至年關(guān),幾乎三餐都是蕃薯;臨近過年,鮮蕃薯吃光了,便開始吃蕃薯絲,一直吃到第二年新的蕃薯成熟。以至于后來提起吃蕃薯,不少村民發(fā)狠:這輩子撐死了也要讓米飯撐!蕃薯還吃不夠啊——我哥哥便是這么勸我的,也對我要去上公田山種蕃薯的想法很是吃驚。其實,至今都很難想象,那個年代,如果沒有那么多山地,沒有隨處可見的蕃薯,不知道全村人能以什么充饑;小孩子們沒有了蕃薯棗兒,又能拿什么當零食。

  從山腳下的村莊到上公田山,驅(qū)車也就十來分鐘。水泥公路是近幾年才通的。以前靠步行,少說也要走一個小時,尤其往上挑肥料和往下挑蕃薯,辛苦異常,因此村民都拿這事當比喻——擔蕃薯灰,意思是說很辛勞。小時候,到了蕃薯成熟的季節(jié),父親白天要去生產(chǎn)隊干農(nóng)活,偶然也會在月夜,很早把我們喚起來,踩著月色,一起到山上挖蕃薯。待挖完一擔蕃薯,回到家里,天才開亮,然后吃了飯,他去生產(chǎn)隊,我們?nèi)ド蠈W。我至今都好奇,他是怎么把我叫醒的,又是哪個點把我叫醒的,那時候我也就十來歲吧。

  進入八十年代后,溫飽不再成為問題,村四周的山地便從此撂了荒,村民們切切實實地踐行了那句狠話——撐死了也要讓米飯撐,蕃薯便從此成了希罕物,成了村民們的某些記憶。

  山地撂荒,其實還有個原因,便是山路遠,陡峭難行,挑著擔上下,更是辛苦。這幾年,山里通了水泥公路,上下上公田山也就十來分鐘車程,甚是快捷,便又勾起了許多人的“蕃薯情節(jié)”來。去年一個兒時玩伴在那里開墾了一小塊地,種上了蕃薯,雖收獲甚微,卻依然讓大家羨慕不已,便決意今年也去拓荒開園種蕃薯。

  自從半個多月前蕃薯園開墾出來后,雖也來過幾次,今天才是自力更生正式鋤地松土刨壟。大半天時間,完成過半,腰酸背痛,四肢疲憊,手上磨出了好幾個水泡。午飯是帶上去在山上吃的,雖粗茶談飯,卻別有滋味。大山當席,晴空為帳。遠處霧靄氤氳中,是緩緩流淌的楠溪江;后山茶園掩映里,是裊裊炊煙的小山村。草地上,螞蟻不快不慢地爬著;樹林中,山雀不知疲倦地唱著。竹林翠綠翻滾,白云時隱時現(xiàn)。此地此景,可忘卻一切。

【我的一畝三分地的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我的一畝三分地經(jīng)典散文12-03

西坑老上那一畝四分地散文04-25

二分地的懷念散文07-10

我的一畝三分田美文隨筆11-11

村前,我家那一畝桃園散文10-02

我心中的一畝田作文01-17

我心中的一畝田作文07-07

每個人心里一畝田散文12-29

我心中的一畝田抒情作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