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簟拉草耙和攤谷耙散文
公社化以前,水泥曬場尚未問世,我們寧波農(nóng)村的稻谷大多攤曬在篾簟上。農(nóng)船從田頭裝回來的一籮籮濕漉漉的帶有草絨的毛籮頭先倒在篾簟上,用拉草耙把它推開攤勻,待太陽把它曬得有點“燥殼殼”后,再用拉草耙一次次拉走草絨;然后就得用攤谷耙來翻曬谷子了。
篾簟、拉草耙和攤谷耙就是當時婦女們曬谷的三大件。
篾簟是用兩指寬、兩毫米厚的竹片編制而成,整爿寬約三米、長約五米,兩橫頭有較厚的竹板固定,并系有捆扎繩。每年的農(nóng)閑時節(jié),在村子的“堂前”“祠堂”等有較大場地的地方總會有“簟匠師傅”(篾竹手藝人)在那兒忙碌,他們劈篾,刮片,編制。一支支毛竹在他們的手中變成了籮筐,菜籃、遮攔、土箕......而最大的就是篾簟。他們不但編新的,而且還修舊的`,所以一爿篾簟修修補補可以用上一輩子。那時的收割季節(jié),男人們摸黑出門或扛著稻桶,或手拿沙尖(寧波人稱鐮刀為沙尖)到田頭割稻、打稻;女人們就把篾簟背到曬場上準備曬谷,跟在她們身后的就是睡不著覺的孩子們,我們背著掃帚、拉草耙、攤谷耙,幫大人攤開篾簟后趁還沒有曬谷就在上面滾啊、爬啊、甚至睡上一覺。
在篾簟上曬谷功夫全在攤和啟這兩個動作上。
一籮潮谷倒在篾簟中間,下面大上面尖圓圓的像一座小山,曬谷的婦女手握曬谷耙一推一掀,反復幾下,就能讓稻谷均勻地攤遍整塊篾簟。曬谷耙由一塊高約十五厘米中心寬約三十厘米的梯形木板制作而成,中間釘著一根刨得油光發(fā)亮的竹子或木頭當做手柄。這攤谷耙的一推一掀可是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用力小了,谷粒到不了篾簟的周邊;用力大了,谷粒就會飛出篾簟。抬得高了難以推動谷粒;按得低了,就會戳破篾簟。每次用力必須恰到好處,才能把谷粒攤得面面俱到、厚薄均勻。每隔一個小時左右,曬的谷子就得翻動一次。翻谷的第一步叫“啟谷”,就是依次拉動篾簟的四只角,把谷子還原成小山摸樣,孩子們最喜歡幫這個忙,可又最容易越幫越忙,因為篾簟又薄又大,小孩拉的時候極容易被裹在里面,如果再起一陣大風,還可能把整爿篾簟連小孩一起掀翻。(本人就有這樣的經(jīng)歷)谷啟好后,重新用攤谷耙攤曬。這樣周而復始,經(jīng)過幾個太陽谷子就曬干了。
用篾簟曬谷和在水泥地上曬谷相比,雖然成本高了許多,但是其好處實在太多了;首先是清潔衛(wèi)生,不像水泥曬場常常會有沙泥石子等污染物混入谷子中;其次如果突然遇到風雨,可以很快地啟攏篾簟免遭風吹雨打,減少不必要的損失;篾簟曬谷更不像水泥曬場,把那么大的場地都澆上水泥,它只要同自己一樣大甚至小一點的空地攤上去就可曬谷,平時仍然可以種植,有利于保護環(huán)境。
還想說說最不起眼的拉草耙。
傳統(tǒng)的拉草耙全部用竹子編制而成:,主體由五片竹片呈扇形展開排列,前端張開部分極像彎曲的五個手指頭,尾部扎在一起,中間由幾根蔑絲作網(wǎng)狀固定。一根長長的竹竿就是它的手柄。拉草耙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拉草的,前文已經(jīng)提到,毛籮頭上場揚曬時首先要拉去混在谷粒中的草絨,使用的工具就是拉草耙。
我也常常用拉草耙,可它不是用竹子編制的,雖然其基本構成和竹編的差不多,但前端用來拉草的五個爪子卻是用粗鐵絲代替的,唯一的竹竿就是手柄。我的拉草耙也不是用在曬谷場上,而是用它去田埂、河塘,墳墩等地方和同伴們搶著拉草絨。
拉草絨干嘛呢?玩嗎?不!說起來也許算是辛酸往事吧。
那時農(nóng)家的燃料大部分是曬干了的稻草,像我們這樣沒有田地的人家就得向別人買草,為了省錢我們一有空就去砍一些刺柴、樹干甚至野草什么的曬干了堆在家里作燃料;收割時節(jié)農(nóng)家翻曬稻草總會在曬草的地方留下很多草絨,他們忙于農(nóng)事,在收草的時候無暇顧及也無所謂這些草絨,但它卻成了像我們這樣人家的獵物。大家爭前恐后地在收草人的身后搶拉草絨,小小年紀的我就是其中的一員,沒辦法啊,為了生活。
跑題了吧,就此打住。
【篾簟拉草耙和攤谷耙散文】相關文章:
壽光的傳統(tǒng)美食耙谷作文10-21
第一次耙草作文01-24
耙山芋作文范文02-18
打雪耙作文11-05
耬犁鋤耙交響曲散文04-16
土里有根斷耙齒的經(jīng)典散文08-20
幸福耙耳朵經(jīng)典語錄精選05-10
打雪耙作文400字10-11
《耙耬天歌》的讀后感1000字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