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精選35篇)
天之道,不爭而善,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歡迎欣賞!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
魯迅說:“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老子的《道德經(jīng)》只有區(qū)區(qū)的五千多字,卻表述了自然之理,令人茅塞頓開,意義深刻。
《道德經(jīng)》主要是論述兩個方面:一是世界本體——自然,即道與陰陽。道為世界之真,用陰陽成物。二是意識。意識為物的本性,以謙柔通于道。在這兩個層面上,又構(gòu)建了兩重秩序:一是人,意識與自然間的秩序。這種秩序表明人要尊敬、理解、學(xué)習(xí)自然。二是人與人之間的秩序。這種秩序就是愛。脫離了愛,這種秩序?qū)⒉粡?fù)存在。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體,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沒胡道就沒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jīng)》述道之理,而道之理應(yīng)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應(yīng)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為自己所用,從而造福人類,使人類社會"天長地久"。倘若我們不依道而行,抱著"人定勝天"的.心態(tài),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終的苦果還是自食。
"天之道,不爭而善,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坦然而善謀。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規(guī)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們可以利用其規(guī)律,在實踐中實現(xiàn)自己所要達到的目標或理想,因為"天不負有心人"。但是,功成之后要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身退。"樹在招風(fēng)",我們應(yīng)順應(yīng)天意,適時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平。
上善若水。"靜能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人是一種高級動物,動物尚有沖動,更何況是人。那么,我們該如何抑制自己的沖動呢?這就需要我們修心養(yǎng)性,以致使自己做到"清靜"、"無為"。這樣,我們即使面對世間的變幻莫測,烏云密布,也應(yīng)處之泰然,冷靜、沉著地面對,最終將云開見日。倘若自己先亂,即會做出沖動之事,其結(jié)果會更糟。
《道德經(jīng)》惜字如金,字字經(jīng)典,使人在知道自然這理,依道而行。同時,讓人明白世俗中的為人處世之道,以清靜無為,使自身開心、快樂與幸福。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個與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觀念:“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圣人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說,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當(dāng)?shù)娜プ非蟠笫,難事,而是有意識的不做大事,不做難事。他們做什么呢?他們做的是比較容易成功的小事。對大事難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從簡單容易的方向下手,實現(xiàn)遠大的目標,不與高難度的問題正面交鋒,主動的避開高難度的問題。從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當(dāng)?shù)臉?gòu)建一個大的格局,大場面。這樣因為沒有難度,就沒有太大的失敗可能性,不斷的積累小的成功就能實現(xiàn)成其大的目標。把老子挖出來進入中國股市,會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現(xiàn)在經(jīng)濟,財務(wù)經(jīng)濟,金融學(xué)說,但他有大智慧,從簡單入手,從易處入手,避開難的和大的,從而終成其大。
這個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從不試圖跨越七英尺高的欄桿,我所尋找的,只是容我輕易跨越的一尺欄桿”。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難度的事,只做殺雞宰羊的事!問題的難度降低后,錯誤自然不會發(fā)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辦法是為其易,為其細,為其小,不為其難,不為其大,不為其煩,逐步積累在時間的作用下能夠成其大,成其功。這其實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
《道德經(jīng)》通篇潛藏的一個主題意識是,反對技巧,反對知識、反對亂為,主張靜待事務(wù)自身的發(fā)展,自然成。道家強調(diào)亂用知識、亂用技巧、亂用智力,是很危險的事情。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在道家眼里是成功者的基本特征。主張靠事物發(fā)展的根本道理,靠事物的自行演化,不勞而獲,是道家的根本思想。
幾千年來,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視為保守、落后甚至反動。我現(xiàn)在認為這種看法可能是不識貨的體現(xiàn)。道家強調(diào)不作為,無知識、無智技的基礎(chǔ)是認為大自然自身會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發(fā)展,順著自然本有的發(fā)展事態(tài)、追隨自然的節(jié)奏是最聰明的做法。亂思、亂想、亂研究、亂動顛倒了本末,把人的參與視為自然發(fā)展的主要條件,其實事物的發(fā)展是事物的自然屬性,沒有人的干預(yù)就能自然發(fā)展下去,如果人過度干預(yù)會破壞事物最合理的自然發(fā)展。一個“有知者”在干預(yù)自然的`過程中,造成的麻煩比產(chǎn)生的利益大得多!人類那點可憐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我個人認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學(xué),對投資有強大的指導(dǎo)意義。
道家強調(diào)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邏輯和規(guī)則后,必須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須少做少為,少思少想,別求知、別發(fā)展智力、別發(fā)展技巧。嚴格來講,道家這個思想對現(xiàn)代科學(xué)技術(shù)不是一個正確的理論指導(dǎo)。但是對投資來講,道家的這些觀點是最正確的。投資你想得越多,出錯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賠錢的風(fēng)險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自以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覺得自己聰明,亂為亂動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點知識,能不做盡量不做,投資成績自動提高。你知道終極的總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質(zhì)性邏輯和法則就可以,其他的東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4
老子在[道德經(jīng)]開篇第一章就指出;“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從字面上來理解是;道可以用語言說出來的道,那就不是恒久的道。名可以用語言表述出來的名,那就不是恒久的名。真正的恒道,恒名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
老子道的主旨,是研究宇宙的起源,尋找萬物的始,和母。恒道,和恒名是眾眇之門,玄之又玄,我們只能用心去體察。老子又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反過來說是;道是來源于大自然,是大自然法則,是各種運動規(guī)律的體現(xiàn)。宇宙萬物都來源于道,是道的體現(xiàn)。道周行而不殆,是宇宙萬物之根本。是宇宙萬物之母。
按現(xiàn)在物理學(xué)的質(zhì),能守恒定律來分析;物質(zhì)不可能平空產(chǎn)生,也不可能平空消失。它只能以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轉(zhuǎn)化為另一種物質(zhì)形態(tài),或由質(zhì)量轉(zhuǎn)化為能量,或由能量轉(zhuǎn)化為質(zhì)量。物質(zhì)是處在無限運動,無限變化的序列中。物質(zhì)就其本質(zhì)上來說;它既沒有產(chǎn)生的一天,也沒有消失的一天。但物質(zhì)就其運動周期和演化周期而言;物質(zhì)又是有生有滅的`。任何一個天體或任何一個物體,都有它們產(chǎn)生和形成的一天,也都有它們必然要滅亡和消失的一天。一切天體或物體,各種種類的生物或生物個體,它們都處在生與死的輪回中,處在周期性的運動中,并都有一定的周期率。物質(zhì)在無限循環(huán)運動中永存,物質(zhì)基本微粒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即便宇宙,星系等一切天體都消亡,物質(zhì)基本微粒不會消失,它們?nèi)匀灰阅撤N不為我們所知的存在形式而存在。這些微粒在足夠長的時間內(nèi),會再次組成宇宙。宇宙在這樣無限輪回中永生,無始無終。
老子的道很好的揭示了這樣的規(guī)律;道既是指物質(zhì)微粒本身一,又是精神的;是,大自然的法則,萬物運動和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宇宙萬物都是從物質(zhì)的最基本微粒一,從這個一中派生出來的。所以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在人生方面,老子也有獨到的見解;[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中說到;“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颶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世上人或顯得智巧光輝,或顯得嚴厲苛刻。都好象自己很有本領(lǐng)。而象老子這樣懂得道的人,反而顯得愚鈍暗末;純樸誠實,甚至顯得愚陋,笨拙。但這正是遵循道而行的,是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在智慧,財富,死亡方面老子也有獨到的見解;認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死而不亡者壽”。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感覺,每當(dāng)我們做到了知人,知己,我們就顯得比較就聰明,事情就做得比較好。知道了知足,我們就感到富有和充實。
“死而不亡者壽”,是身雖死,而道乃存;生是從大自然中來,死是回歸到大自然中去。莊子的妻子死了,莊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認為,生死如春,夏,秋,冬四時交退,死不是什么悲痛的事,而是回歸大自然的好事,所以,莊子鼓盆而歌,為妻子送行。
道家也有句名言;生從何來,死向何往。宇宙是從物質(zhì)的最基本,無數(shù)微粒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經(jīng)過一個足夠長的時間,它會回歸到這些物質(zhì)的最基本微粒中去。連宇宙都有消亡的一天,何況人呢?所以,不要把死亡看得那么可怕,我們要順其自然,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之。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5
《道德經(jīng)》洋洋灑灑不過五千言,卻深深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歷史發(fā)展,它洗滌了不少迷惘的心靈,直至今天老子的思想仍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紐約時報更將老子列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其地位可見一斑。
之前聽人說中層人士學(xué)論語,高層人士學(xué)老子。其思想的高深令許多成功者與企業(yè)的老總所推崇,而且越來越多的老外在研究老中,首當(dāng)其沖就是老子。我曾上當(dāng)當(dāng)網(wǎng)查過,竟然有許多外文版本。作為中國人有打心底的那份自豪感。魯迅說“不讀老子,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有不少人認為老子的思想比較消極被動,柔弱不強勢。我覺得這是一種誤解,老子所說的無為而治是順其自然,無私無我的治理,并非無所作為,無為是為了更好的有為!坝小彼阅軌蚪o人便利是因“無”發(fā)揮它的'作用,無的作用更大。老子認為無就是有,有就是無。但兩者不能劃等號,因為無是萬事萬物的根源,無創(chuàng)生出有。我認為就像周易陰陽哲學(xué)中的一而二,二而一。一就是二,二就是一,兩者并不矛盾。功夫之王李小龍習(xí)武到最后悟出武術(shù)最高境界“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其實也是源于老子的思想。例如,杯子中間的空虛才能產(chǎn)生盛物的作用。若杯子里已經(jīng)有物體,則無法再盛物了,我們經(jīng)常講的空杯心態(tài),就是說不要持“盈”,水太滿就要溢出來,甚至是傾覆之患。
《新三國演義》中有一集講到曹丕與曹沖的故事。曹沖一貫聰明伶俐,深受曹操喜愛。曹丕為爭取世子之位,竟下毒殺害弟弟曹沖。司馬懿看在眼中,他說“真正聰明的人是不表露于外的”。我們尚且不論這段歷史的真實性,故事表明一般常人只追求事物的顯象,求全求盈,因而引起無數(shù)的紛爭,人應(yīng)處柔守柔,謙下退讓。老子說委屈能保全、少取反而多得、貪多弄的迷惑。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正因為你不去跟人爭,別人也不會跟你爭。這正是不爭是爭的道理。所以大智若愚,一個智者應(yīng)表現(xiàn)愚魯,太聰明就會招人嫉恨。
足球皇帝貝肯鮑爾十分崇拜老子。他帶領(lǐng)德國隊奪得大力神杯后卻突然隱退,許多人不解,而后的記者采訪才表明了心跡,他說“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身退并非隱匿行跡,引身退去,而是斂藏、不露鋒芒、不占據(jù)功勞。一個人成功之后,不能得意忘形,應(yīng)保持平和,淡然處之才能長久。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有完善人格的人像水一樣滋潤萬物而從來不跟大自然相爭,停留在卑下人人都厭惡的地方。別人不愿意去的地方他愿意去,別人不愿意做的事他愿意做。有道德的人為人謙下,謙虛反而能贏得愛戴。處處為別人著想反而能成就自己的理想!胺且云錈o私,故能成其私”,就是說明這個道理。我們經(jīng)常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句話最早應(yīng)出于老子“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之王”。低洼才能得以充盈,你在低處高看別人,別人反而更尊重你。水能方能圓,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應(yīng)像水一樣,能融入任何容器當(dāng)中。我認為容納的根源在于理解。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會避免自己的怨恨跟無謂的爭執(zhí)。
也許有人會說,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一族,老子的大道真的那么重要嗎?其實不管重要與否,他已經(jīng)深深影響了我們每個中國人,還有部分老子的外國“粉絲”。人的修養(yǎng)要靠后天培養(yǎng),沒人天生就很有涵養(yǎng)。無論你想干大事業(yè)還是只想好好為人做事,都先要修身,而后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上純屬個人領(lǐng)悟,道家思想在清朝學(xué)者紀曉嵐看來是綜羅百代,廣博精微,我只是理解了一些皮毛,人會因為自身人生閱歷的增長而不斷成長,相信終究會深入理解老子想灌輸給人們的思想,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品質(zhì)。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6
道之所道,德之所德,道德也。無道之道,無德之德,無道德也,萬物之所以有道而自生,皆因有道而有德也。萬物之所以無道而自滅,乃是無道而無德也。萬物自生而長生,乃是有道而有源也。萬物自生而不能長生,乃有道而無源也,道之所源,玄也,玄之所源,眾妙之門也,眾生有道而自生,而不長生;有道無源也,有道有緣且有源者,有道至極,而求得長生也。眾生求道善心者,皆有道之人也。
天下人者,有人有道而有德也,有人有道而無德也,然有人無道而無德也;有人有道而有德,真善美也,有人有道而無德,一般也,人無道而無德然不真不美不善也。天地不仁愛者,以萬物為平等也;圣人不仁愛者,以百姓為眾生也。治大國者,如若烹小鮮也,往來者,皆是君貴而民輕也,而非圣君出世,而君輕民貴也,然則制度如此,而無可奈何也,然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茫茫寰宇,自盤古者開天辟地也,而眾生有之。萬物者皆有陰陽而來循環(huán)往復(fù)其道無窮也。
天下之道,眾生皆在道中也,男者愛錢,女者愛美,然則男者不愛錢,女者自愛也,然則天下大同,眾生皆歸于其道也。然則女者愛美之心自古有之矣。然則眾生只知愛美,而不知善者乃美也,道德之經(jīng),其道無窮,善者看之,乃更善也,智者看之,更智也,眾生看之而眾生皆悟起道也,吾觀道德之經(jīng),其道無窮也,而自知,眾生皆在道中也。小童,期盼天下眾生皆有有道而有德也。
道之所以是道,德之所以是德,是道德的意思,沒有道的道,沒有德的德,沒有道德。萬物之所以能自生,是因為有道才能自生,都是因為有道有德萬物才能生存,萬物之所以沒有到自生自滅,是因為萬物沒有道沒有德呀,萬物能夠自己生存而且能夠長生,而是因為有道而且達到道的源頭了。萬物能夠自己生存而不能夠長生,而是因為有道而沒有達到道的源頭啊,道的源頭是玄門,玄門的源頭是眾妙之門,玄門是是維度,維度的源頭,才是萬維之度。眾生有道而且能夠自己生存,卻不能夠長生。是因為有道而沒有達到道的源頭呀,能夠知道道的人而且是有緣人并且還知道道的源頭所在,有道極致的發(fā)展,才能夠知道長生,眾生有求道之心和有善心的`人,都是與道有緣之人。
天下的人,有的人有道德而且有德行,有的人有道德而且無德行,然而有的人卻是沒有道德,沒有德行;有道德而且有德行的人是真善美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無德行,只是一般人呀,有的人有道德而且無德行,那他就不真不美不善呀,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貫平等,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貫平等。治理國家,就像烹小鮮一樣,古往今來的人們,都只是知道君王貴重而看輕百姓,只有圣明的君王出現(xiàn)了,才知道,君主輕而百姓貴重了,可是,這是因為制度就是這樣,沒有別的辦法呀,然而人類取法于大地,大地取法于天德,而天德取法于道統(tǒng),道統(tǒng)取法于自身。茫茫宇宙之中,先是盤古開天辟地,然后才有的眾生。眾生都是有陰陽的,但是循環(huán)往復(fù),都是因為道沒有盡頭呀。
天下的道理,天下的眾生都在道的世界中,男人喜歡錢,女人愛美,但是男人不喜歡錢,女人自愛的話,那就是世界大同了,眾生都回歸道的運行中了。然而女人愛美之心,自古以來就有了。但是眾生只知道愛美,卻不知道善良的人是真正的美麗呀,道德經(jīng),其中的道理沒有盡頭,善良的人看到它會更加善良,有智慧的人看到它,會更加有智慧,眾生看到它,那么眾生都可以悟道了,我看道德之經(jīng),知道其中的道理沒有盡頭,而且自己知道,眾生都在道的世界中,小童,盼望天下的人們和眾生都有道德和德行呀。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7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的第八章堪稱是老子文字被引用率最高的篇章,然而翻了幾種注釋,感覺所作的解釋都似有偏頗。
老子思想不可否認是出自周易,或者說老子文其實是對周易部分思想的進一步解釋?鬃幼魇,為周易經(jīng)文作傳,老子文其實也有這個意味,只是因為并非全篇作注,所以另成一書,但其思想是對周易唯物部分的繼承。所以從周易的角度來看待老子的文字,實有此必要。
解釋老子第八章前,我們需要先思考兩個概念:“善”與“爭”。老子所講的善與道德無關(guān),是指趨向于好的方向意思,或者我們也可以直接理解為“好”,僅僅即指事物發(fā)展的狀態(tài)。爭在很大程度上是違逆的意思,不爭,即不與自然之道相違逆。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崩献哟颂幉⒎窃谥v水,而是以水作為象征來講解自然規(guī)律的上善之道。水性避上而趨下,總是從高處向低處流,這是水的本性。水滋潤萬物生長,而不與萬物爭其功用以自長,這也是水的本性!疤幈娙酥鶒骸,此處是指水之性。水避上而趨下之性,人所惡之。所以老子此處其實已經(jīng)指出人性與水性之不同,而并非讓人去學(xué)習(xí)水之性情。水之性因與人之性所不同,所以為人所惡,然而這是水的存世之道,我們看水性之不好,而在水,卻是其功用,其性質(zhì),所以老子講,我們眼里的不好,于水來說,卻合乎了自然規(guī)律的上善之道。生活中我們常覺得別人的處世行為大有問題,其實在對方來看,因受其個體性情,環(huán)境等多方面的影響,其行為是出自本能的自然行為。也許以對方看來,我們自己的行為也大有問題,而我們的行為,也是受著個體性情,教育環(huán)境影響的自然之道。在自己看來,自己的行為都是合乎情理的。老子此處講水,是希望通過水的象征來引發(fā)人們對人之性情的沉思,水的上善之道是這樣的,那么人的上善之道又是什么呢?讀至此處,我們必須有一個區(qū)分,就是老子通過水來引發(fā)人們對自身處世的思考,而非讓人去學(xué)習(xí)“水”避上趨下,處眾人之所惡的性質(zhì)。如果我們以為此處老子在教人學(xué)習(xí)水的存世之道,那么就完全違逆了老子的教誨。
老子在講過水的上善之道后,在下文是給出了人的上善之道的!熬由频。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边@幾條就是人順從自然規(guī)律的上善之道。居善地的居字,不只是住處,這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于世間停留處,皆可理解為居。我們說最好的居處在哪里呢?老子說是“地”,這里的地是大地嗎?我看不只如此。天地相對應(yīng),天為虛,地為實,老子回答的地,也同水一樣,是作為一個象征提出的。地是什么,這個可能就需要我們?nèi)ブ芤桩?dāng)中尋找了,因為老子思想出于周易。所以我認為老子地的解釋有兩個,一是有形的地,我們需要從有形的'地去理解其象征形而上的意義。二是周易所解的“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老子講的善居之處,最好的居住狀態(tài),答案便是地或者說有地德之處。
心善淵,內(nèi)心的最佳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呢?老子同樣以象征的方式回答了一個“淵”字,這個淵字很好解釋,因為老子在第四章中就討論過!暗罌_而用之;虿挥。淵兮似萬物之宗!蓖隄M的心態(tài),應(yīng)該像深淵,像杯子一樣的形狀,虛空而不是滿溢。清空內(nèi)心不需要的東西,去接納萬物之美,而不是讓世間的煩雜在內(nèi)心里擁擠。
“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边@幾句相對比較好理解,因為老子沒有再用象征的手法。與什么樣的事物接近最好呢?仁或仁者(關(guān)于仁也不僅限于倫理道德,對仁的解釋,可參讀我的舊文《漫談五!罚。什么樣的語言表達是最好的呢?以信守為最好。什么樣的政治管理是最好的呢?老子回答治,治的解釋比較寬泛,但總體上是無論人民還是君主,都應(yīng)當(dāng)井然有序,合乎事物的發(fā)展。什么樣的做事方式是最好的呢?以能為善,能者必然處事圓滿。最好的變動是什么呢?老子說時,事物的改變,要以合乎時機為最好的選擇。
老子最后說“夫唯不爭。故無尤!边@個爭不是爭論,而是指上面所提到的上善之道,只要我們不違逆,就不會有大的過錯或怨咎。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8
在讀書上學(xué)的時候,接觸老子《道德經(jīng)》的機會并不多,相對而言,孔子的《論語》我們會更加熟悉,可能是因為沒讀過,我比較好奇,所以選擇了它來寫我的第一篇讀書心得,而沒選《論語》。當(dāng)我看到這本書第一章時,就覺得挺熟悉的,里面的句子常被作為電視劇的臺詞,為人所知?础兜赖陆(jīng)》有的地方會覺得難懂,里面的句子很玄奧,就像在講一些深奧的大道理一樣。所以在讀的時候,我有借助一些詞語句子的注釋,來幫我理解里面的內(nèi)容。我曾聽有人說道德經(jīng)一經(jīng)翻譯就不再是原本的道德經(jīng)了,確實,這樣藏著老子這位偉大先賢智慧結(jié)晶的作品,里面的內(nèi)容不是用來翻譯,而是用來感悟的,你只有用心去讀了,你才會聽到老子想說的那些,而不是僅僅從字面上去獲得,這樣的獲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翻譯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讀懂老子,讀懂《道德經(jīng)》,這又何嘗不可?
那句在電視劇里反復(fù)出現(xiàn)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是出自《道德經(jīng)》的第一章,我不知道別人在看電視劇時明不明白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我看時只覺得好玄奧的.句子,完全不明白這是什么意思。其實這一章講的是老子他自己的哲學(xué)理念,認為“道”生萬物,為萬物本源。其實翻翻這本《道德經(jīng)》,你會發(fā)現(xiàn)“道”的出現(xiàn)很頻繁,“道”是作為老子哲學(xué)理論的核心思想,代表著他對宇宙人生獨特的深刻感悟和體察,對自然界,世間萬事萬物的觀察和思考!暗馈辈豢裳哉f,也不易輕易領(lǐng)會,它的過程是一個從“無”到“有”的漫長歷程。
我們高中的學(xué)校有一塊石頭,倚在一棵很高大的樹下,那塊石上刻了“上善若水”四個字,是深綠色的字,與那棵大樹倒是映襯得挺好看!吧仙迫羲边@四個字也是出自《道德經(jīng)》第八章,可能有人也在電視劇里看到過,它講的是最善的人就像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也是如此。水是柔弱的,可它又是最有力量的,甚至能把石滴穿。人的品性當(dāng)如水一般,已不爭爭,以無私私。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卻決不易做,只有真正善良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道德經(jīng)》里講的道理還有很多,雖然也有些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去了意義,但里面還有很多在今天仍有著重要積極的意義,仍值得我們?nèi)フ洳睾蛯W(xué)習(xí)。如果真正用心地去讀去體會,你會收獲很多。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9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乎其易也,為大乎其細也。天下之難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于無難。
以無為的態(tài)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dāng)作有味。以小為大,以少為多。對于怨恨要以恩德來回報。對難的事有所圖謀就要從它簡單的地方開始,要做大事就要從細節(jié)上一點點去做。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點點滴滴小事做起。所以圣人不說要做大事,但是從點滴小事做起最后做成了大事。輕易的承諾就一定會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結(jié)果做事中必定會有很多困難出現(xiàn)。所以有道的領(lǐng)導(dǎo)者做事都嚴謹認真的當(dāng)作大事來做,做起事來就最終沒有困難。
“為無為”就是以“無為”的心態(tài)去做事。就是沒有特別強烈的企圖心,不是為了我獲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輕松,輕裝前進,放下企圖心去做事,反而會做得更好!笆聼o事”,也是一樣的道理,就是以“無事”的心態(tài)去做事,這樣做事情結(jié)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無味”,可以解釋成樸素和本真的心態(tài),你以這種樸素和本真的心態(tài)去體會人生的話,那么您的人生一定會體味出更多的精彩來。所以,消除企圖心,輕裝前行,凡事盡力而已,這樣收益反而越來越多,境界也會越來越高。
老子講的意思是,把小事當(dāng)作大事去做,把細節(jié)當(dāng)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東西當(dāng)作多的東西去做。也就是說,你看著那東西少,你覺得任務(wù)很小,但是你把它當(dāng)作一個重要的、一個特別多的事去認真去做,這是做事的具體方法。這其實是我們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說,每一個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這小事做好了,不斷提升積累,然后最終成為高手。所謂細節(jié)決定成敗,就是這個道理。
孔子說“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而老子說“以德報怨”。后世就為這個問題開始爭論了,爭論到底老子高明還是孔子高明。其實這是沒有搞清楚兩者講話對象到底是誰。老子《道德經(jīng)》寫的是管理的內(nèi)容,是給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寫的,所以,在當(dāng)年老子這些東西都是治國的內(nèi)容。我們設(shè)身處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領(lǐng)導(dǎo),下面的員工由于種種原因有怨言,那么作為公司的管理者應(yīng)該怎么辦?難道馬上以怨報怨,與員工斗爭,甚至開除員工嗎?而是反思自己的管理問題,主動感化員工,解決問題,繼續(xù)給予恩惠,讓員工成為一個善人,這就叫“抱怨以德”?鬃又v話對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對于普通人不能用領(lǐng)導(dǎo)者的標準要求他,而是要求堅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線!爸薄本褪枪、正直,譬如起爭執(zhí)了,要裁決,上法院,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間能保持一個“直”,一個公平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個角度,強者對于弱者“以德報怨”,顯示出強者的.氣度、格局。譬如,廉頗與藺相如的故事,藺相如是相國,大權(quán)在握,但面對廉頗的挑釁主動避讓,這是以德報怨。廉頗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動,負荊請罪,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將相和。平等的雙方只要“以直報怨”就行,社會顯得公平。而弱者對于強者說“以德報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為。
與“以德報怨”相對應(yīng)的是“以怨報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別人埋怨,被別人恨,實際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個家庭里兄弟姐妹幾個人,最小的是兒子,前面都是姐姐,這家里面就讓姐姐無休無止的去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邊省吃儉用,把在外面打工賺的錢,全都往家里匯,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認為這是應(yīng)該的。就算這樣無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還責(zé)怪姐姐,這就叫"以怨報德"。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你只要少付出一點,你就是對不起我了,你就傷害我了,我就跟你沒完。
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堅持的原則就是,第一,我們該做好事,還要做。千萬不要因為別人沒有回報,甚至回報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為什么我們發(fā)出善的信息,回饋的卻是惡的東西?說明幫助的方式有問題,要調(diào)整方式,冷靜一下、反思一下,換一種方式!按笊剖切骸,“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當(dāng),也可能害人害己。
“圖”是圖謀,要去做的事。中醫(yī)講治未病,這是《黃帝內(nèi)經(jīng)》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別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當(dāng)于要去打仗了您現(xiàn)拿錘子砸兵器;渴了您現(xiàn)挖井,這個時候已經(jīng)來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們要學(xué)會御敵于戰(zhàn)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發(fā)出來了,這時候醫(yī)學(xué)往往力不從心。
細節(jié)決定一切,好的壞的都是取決于細節(jié)。
簡單的道理往往被忽視,細節(jié)上的高標準嚴要求是成大事的關(guān)鍵。老子告訴大家要做好工作,從細節(jié)上開做,從細節(jié)開始、點滴做起,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認為,“無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無為”。這是胡解,把《道德經(jīng)》解偏了。實際老子說“無為”是對自己的,對于自己的欲望,那種需求;對大家要“為”,老子講“為大乎其細也”,明顯是要“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個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著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當(dāng)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這個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細節(jié)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過一段時間以后,您回頭一看,您原來所期望的目標其實早已完成了。一個人怎么做才會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點去努力,肯定會成功。第一,你的事業(yè)是對眾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壞事,這是方向。第二,你對它有興趣,做這事感覺到快樂了,然后認認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夠堅持下去,愿意堅持十年。如果你能夠做到以上三點,你肯定能夠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輕諾的人,他看輕這種承諾,他覺得承諾可以隨便給,很簡單,不注意這個細節(jié),更容易“寡信”。如果許下了諾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當(dāng)作難事來做,不要輕視任何一件事,不要貪多,這樣做事才會沒有困難。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0
絕學(xué)無憂。唯與訶,其相去幾何?美與惡,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眾人熙熙,若饗于大牢,而春登臺。我獨泊焉未兆。若嬰兒未咳,累呵,如無所歸。眾人皆有余,我獨遺。我愚人之心也,惷惷呵。鬻人昭昭,我獨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獨悶悶呵。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無所止。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以鄙。我欲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絕學(xué)就是不要一切學(xué)問,什么知識都不執(zhí)著,人生只憑自然。佛教中相對應(yīng)的一詞叫“無學(xué)”。修道成功,到達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難都解決了、看透了,“絕學(xué)無憂”,無憂無慮,沒有什么牽掛。知識分子喜歡鉆牛角尖,丟開書本,總是很難!白x歷史而落淚,替古人擔(dān)憂”,會生氣,會落淚,這是讀書人的毛病。
唯,答應(yīng),也可以理解為恭維,唯唯諾諾。訶,呵斥。批評你的人,往往是幫助你的人;而當(dāng)面夸你的人,可能是背后害你的人。
不要過分執(zhí)著于名相,美好與丑陋往往都是在一定條件下相比較存在的,條件一變,美與丑就發(fā)生變化。老子告訴我們要用端正公平的視角看問題,社會潮流的背后往往都帶著虛幻的東西。領(lǐng)導(dǎo)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名聲、形象上,管理的境界就降下來了。作為領(lǐng)導(dǎo)者心里一定要十分清醒,不去追求那些浮華的東西。
這里講的是第三層的管理境界,即“其次,畏之”。管理者讓別人害怕他,以恐嚇、高壓的手段管理員工時,其實他自己也是害怕員工的,這是他心虛的表現(xiàn),其實他的內(nèi)心也是恐懼的。如元朝的蒙古統(tǒng)治者就采用高壓的統(tǒng)治,讓老百姓害怕,其實他們自己心里更害怕。但這種高壓政策很快造成了農(nóng)民起義,元朝統(tǒng)治者只能北逃。一個公司太多的考核、檢查,就是管理者不自信的表現(xiàn),這樣的公司往往做不長。
望,意指邊際、遼遠。太牢,古代同時使用豬牛羊三種祭品的祭祀,是等級很高的。饗,享用供品。春登臺,春天的祭祀活動。兆,征兆。一個高明的領(lǐng)導(dǎo)者,他們的`心寬廣沒有邊際,根本不在意外在名相。而一個平常人,特別在乎各種名譽、形象、外表等虛幻的東西,把自己搞得像神一樣享用供奉。
咳(hai),嬰兒笑。累,飄忽不定。嬰兒還不會笑的時候,是最純真的狀態(tài)。回到嬰兒的狀態(tài),就是修行,放空頭腦,沒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相當(dāng)于睡眠。保持孩童狀態(tài)的老人更容易長壽。
遺,讀wei,也作饋,給予的意思。一般人都是為了自己的財產(chǎn)有余而不斷地多撈取,有些官就是如此,貪得無厭。而圣人強調(diào)的是給予。
鬻,本讀yu,這里讀shu。昭,明亮;瑁璋。察察,特別精明,審查別人的缺點,挑剔別人的毛病。悶悶,不在意。沒有悟道的人把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讓自己高大光彩,顯示自己。不好的領(lǐng)導(dǎo)者,對自己彰顯功勞,把功勞據(jù)為已有,對別人叫是挑毛病;ハ嗵裘,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個階段,孩子在幼兒園時就是喜歡挑其他小朋友的毛病。作為普通人,有這個毛病倒還可以理解;但作為領(lǐng)導(dǎo),則非常不合適,你已經(jīng)是領(lǐng)導(dǎo)了,部下有出息,光鮮亮麗的時候你應(yīng)該高興。與部下爭名爭利,得到的結(jié)果是讓部下失望、不合作、消極對待。
沕,深遠。望,遼遠的邊際。頑,沒有被劈開的木頭。鄙,人們居住的單位,鄉(xiāng)村的意思,后引申了質(zhì)樸。華為的任正非經(jīng)常被人稱道,他被拍到在機場打出租車,和同事一道乘機場擺渡車,和員工一起在公司的食堂排除買飯,等等。這位超大型企業(yè)的老板不搞特殊待遇,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特別受到公司內(nèi)外的人尊重。
食,吃,這里是用的意思。母,女性,在道德經(jīng)中反復(fù)出現(xiàn),用以比喻天地的本源,也就是道。大道,就是為眾生做事。
這一章里,鬻人、眾人,都是指沒有悟道的人。而我,則指悟道的人,并非指老子自己。很多人把“我”誤解為指老子自己,認為是他標榜自己,這是很大的誤會。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1
在這個寒假,我重新閱讀了《道德經(jīng)》,這本書是老子的亂世之道和人生哲學(xué),雖然短短的20多頁,但其中的內(nèi)容和豐富程度不是寥寥數(shù)語所能概述。
首先,這本書是老子在概述了當(dāng)時的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的變化后,得到了食物都會向著它相反的方向變化,指出了“物極必反”的通則,這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一樣的道理,這讓我開始重新思考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法,應(yīng)當(dāng)貴柔、守雌。人不能浮躁,心態(tài)要平和,不能因為外界的干擾就自亂了內(nèi)心,浮躁是我們現(xiàn)在年輕人的通病,F(xiàn)在我們在西安交通大學(xué)這樣的高等學(xué)府讀書學(xué)習(xí),難免會心存沾沾自喜,我們應(yīng)當(dāng)精心科研,打磨我們的性格,鑄造我們的能力,這方為我們這些年輕人需要做的事情。
第二,我們一定要按規(guī)律辦事,大千世界,時事運轉(zhuǎn)都存在其規(guī)律。我們在規(guī)律的基礎(chǔ)上,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朝著我們的目標“守靜篤”。我們現(xiàn)在的研究生,在從事自己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科研工作時,只有認真把握領(lǐng)域的.核心,觀察和發(fā)現(xiàn)領(lǐng)域內(nèi)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在自己的目標和領(lǐng)域內(nèi)深入研究,才能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第三,無為。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說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我們在日常的待人接物上,要常有無為的思想,不要永遠想著自己,要多為他人考慮,這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校園生活互幫互助,生活才會充實而有趣。
老子雖然已經(jīng)離我們而去,但是《道德經(jīng)》卻依然存世,且為千古絕唱,我們應(yīng)當(dāng)將其中的思想和現(xiàn)代的生活工作緊密結(jié)合,推陳出新,強化自己內(nèi)心涵養(yǎng)和品德,他日為我輩之楷模。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兜赖陆(jīng)》的開篇語,早已是膾炙人口?墒菍τ谶@部奇書的哲學(xué)思想,大眾又有多少了解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真正道德高尚的賢士總是習(xí)慣于韜光養(yǎng)晦,因為他們心中時刻記掛著的,是天下蒼生。只有那些目光短淺之流,才會沾沾自喜,夸耀于世人。這些賢才,品格高潔,從不計較個人榮辱得失,他們懂得“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偸窍敕ㄔO(shè)法地學(xué)習(xí)到更多的知識技能來拯救世人。他們的胸懷,不知會令多少沽名釣譽之徒汗顏。
大器晚成。很多才華橫溢的`人只有到中年甚至是晚年才會取得輝煌的成就。這是因為培養(yǎng)一個濟世經(jīng)國的大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韓信,狄青,藍玉等,這些人為朝廷立下不世之勛,終因鋒芒畢露,不懂功成身退而不得善終。姜尚,胸懷大志的飽學(xué)之士,垂暮之年才遇明主,輔佐武王,完成了推翻商紂殘暴統(tǒng)治的大業(yè)。不僅淋漓盡致地施展了自己的才華,而且子孫后代也盡享尊崇。這才是真正的“大器”啊!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這不正是我們現(xiàn)在所提倡的“共同富!眴?不正是“構(gòu)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最佳印證嗎?
《道德經(jīng)》,這部先賢留給后世的哲學(xué)經(jīng)典,永遠值得我們品讀。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3
老子《道德經(jīng)》,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千百年來,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從這部人類文明史上的智慧寶典中汲取治國安民、修身養(yǎng)性、立人處世的精髓。
當(dāng)今社會科學(xué)發(fā)達,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們的物質(zhì)財富越來越殷實,而精神財富卻越來越貧乏,道德淪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踏實實工作”的呼聲日益強烈。物欲橫流的現(xiàn)實生活中,如何去面對金錢、地位、美色的誘惑呢? 我們同樣可以在《道德經(jīng)》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守靜處世,清靜自省,盡心本職!
既然我們個體十分渺小,力量十分微弱,人生十分短暫,我們何不端正心態(tài)呢?靜心、凈心、盡心就是人們的三個不同心態(tài)層面。靜心:靜安人生坐標;凈心:凈處人生方向;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靜心,靜安人生坐標。
老子以“清靜為天下正”,“清靜無為”為修道之本!兜赖陆(jīng)》十六章云:“致虛極,守靜篤!睆娬{(diào)了致虛守靜的修養(yǎng)!爸绿摗本褪且撵`的蔽障和理清混亂的心智活動,而后才能“守靜”,通過“靜”的工夫,深蓄厚養(yǎng)洞察力,才會“知!,逢兇化吉。
老子之后,莊子強調(diào)少私寡欲,以靜養(yǎng)神,這是道教靜中養(yǎng)生的思想理念。
“靜心”,才能“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靜心,才不受名利得失困擾,不因進退去留而影響;靜心,才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總之,靜心是安心工作之本。人們的心境達到虛靜的狀態(tài),才會時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fēng),才會在社會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
凈心,凈處人生方向。
“凈者,不污也”,天地萬物之間,潔凈不染,就是“不染”!安蝗尽钡暮x很廣泛,老子《道德經(jīng)》十二章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意思是說五彩繽紛的世界使人眼花繚亂,各種各樣的聲音使人震耳欲聾,美味佳肴使人饞涎欲滴,縱橫馳騁的心靈使人心態(tài)若狂,擁有貴重難得的貨物使人心驚膽寒。就從視、聽、味、嗅、觸、物六方面形象勾劃了人們因貪婪而染色、染音、染味、染心、染身所導(dǎo)致的嚴重后果。故后人云:六根清凈、一塵不染。意在教人約束,收斂人們的貪欲之心。
再看老子《道德經(jīng)》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蔽覀兛梢钥闯觥皩櫲枞趔@”的根源就在于“為吾有身”,“為吾有身”就在于人的心性不能清凈如水,清澈透明,把個人看得太重,把自己的名利、地位看得太重。如果恬淡處世,致虛守靜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何來“貴大患若身”呢?
由此,凈心能使自己自覺地堅持自我反省,能時刻檢束自己的貪欲之心、遏制自己的非份之想。凈心是保持清醒認識的`源泉。
盡心,盡展人生作為。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道祖老子在《道德經(jīng)》之十七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老子的無為思想并不是說消極而無所作為,這是對老子《道德經(jīng)》的誤解,老子本意是在教人遵道而行,不妄為,而有作為。只有“不妄為”才能更好地有所大作為,也就是說“不妄為”是有所作為的保證。什么是“有為”呢? 盡心扮好社會角色,干好本職工作,擔(dān)起家庭責(zé)任,就是“有作為”。是的,在世欲紛爭的當(dāng)今社會中,如能盡心安心于本職的話,那他的心態(tài)肯定是時常處于靜心、凈心的狀態(tài),沒有進入靜心、凈心的心境,他是收斂不了他那不安份的心的。即神不外馳,心不外思,由是說:靜心、凈心是盡心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先決條件。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道德的教育作用,提倡“百行德為先”,崇尚“身正為師,德高為范”。各行各業(yè),各村各戶都在努力提高群體的道德水準。具體來說,就是將“靜心、凈心、盡心”三心衍化為“六心”教育:忠心獻給祖國,愛心獻給社會,熱心獻給集體,關(guān)心獻給同事,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在現(xiàn)代經(jīng)濟社會下,重讀和闡釋圣典《道德經(jīng)》,讓人們能致虛守靜、凈化心靈,從而盡心盡職,有利于社會穩(wěn)定,有利于工作團結(jié),有利于家庭和睦!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4
在《道德經(jīng)》中,老子著眼于道與德的關(guān)系,而得到了“無為而治”的社會理想。而書中所講的道與德是我們很難理解和想象的,要不是看過這本書的,是不會想明白更深一層次的道與德有什么含義的。
在老子看來,道一是宇宙產(chǎn)生之本源,二是萬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在我看來道是宇宙的本源是很難理解清楚的,或者說是,我不贊成這樣的說法。道怎么就是宇宙的本源呢?那么宇宙的本源是什么?老子的道不是無聲無形無色無狀的嗎?這樣的話,宇宙的本源不也是無聲無形無色無狀的東西嗎?在現(xiàn)在的情況下,我自己是解釋不了宇宙的本源問題的。
相對而言,我更贊成道是萬物運動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我認為道是道理原則一類的,說簡單就是天道,地道,人道。天之道指自然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地之道是指治國之道,人之道可以理解為人們的.為人處世之道。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馀成歲,律呂調(diào)陽,云騰致雨,露結(jié)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是“是自然的道!懊駷橘F,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天之生民,非為王也;而天立王,以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樂民者,天予之;其惡足以賊害民者,天奪之”是治國之道!墩撜Z》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資治通鑒》的“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戰(zhàn)國策》的“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笔菫槿颂幨乐!洞髮W(xué)》里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薄睹献印す珜O丑下》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兩篇則是講整個道的集合,天道地道人道的結(jié)合。
深一點的,我把“道”理解為“信仰”!暗馈庇械缆返暮x,就像老子堅信自己的道與道路一樣,我們也有自己的信仰。上文說的,天道,地道,人道等等的道,不是我們所相信的嗎?道,只有在我們理解相信的基礎(chǔ)上才能作用于我們自身。這就是那些政治家,哲學(xué)家,思想家所一直在做的事:先騙自己,再騙別人。先解釋一下我為什么說道是信仰:一是信仰的的虛空性與道的無聲無色,無形無狀是同出一則的。二是道與信仰都是我們自己無形中所堅持相信的,三是道的種種解釋都會作用于我們,形成信仰。
道講完,講德。德是什么?與道的關(guān)系。老子的德是具體事物生的原理。是道寓于具體事物的表現(xiàn),也就是說德是物體從道那里得到,而成為事物的原理。等等的全是廢話,沒一句能懂的。只有德是道寓于具體事物的表現(xiàn)我們能理解到。一句話德是因為道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道在起作用的時候我們所表現(xiàn)的一系列行為所依據(jù)的原理根據(jù)便是德。那便是道德。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5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覷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想要治理天下,卻又要用強制的辦法,我看他不能夠達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tǒng)治,否則用強力統(tǒng)治天下,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強力統(tǒng)治,否則用強力紡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隨,有輕噓有急吹,有的剛強,有的贏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老子總是教我們,順其自然,不要太執(zhí)拗!這是幸福的規(guī)律。太過于執(zhí)著,有可能可以實現(xiàn)你所執(zhí)著的事物,能實現(xiàn)當(dāng)然好;可是,太過于執(zhí)著,一旦失敗,打擊肯定是大的。
受到打擊,心理的期望與現(xiàn)實一旦有較大落差,落差太大往往使人沮喪。不執(zhí)著,不強求,順其自然,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心態(tài)平和,心理往往會很滿足、很幸福。因此,道德經(jīng)是一種可以獲得幸福的學(xué)問。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6
虛,清空,清虛。篤,純。老子認為,世界是循環(huán)往復(fù)變化的,我們都是這個變化的世界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斷。千萬不要執(zhí)著于自我,別盼望永遠,不要糾結(jié),別希望擁有。
云云,蕓蕓眾生。歸根,回到根部,可理解為回到初始狀態(tài)。一個單位,一個家庭,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想到總有一天歸根的,一切都會坦然。命,本性。明,明了。
從這里也看到,道德經(jīng)是給領(lǐng)導(dǎo)者寫的,可以把《道德經(jīng)》理解為《領(lǐng)導(dǎo)者素養(yǎng)培訓(xùn)手冊》。人類能夠團結(jié)一起,組成大的'群體對抗自然災(zāi)害,公平是這個群體的粘合劑。動物是自私的,公平是人類進化的成果。心胸寬廣才能公平,做到公平之后才能成為王者,這些都是天下事。老子認為人之上有天,天之上還有道。悟道的過程是境界逐漸提高的過程,真正悟到道之后才能長久。
老子特別強調(diào)守與靜,歸根到底兩者是一致的。靜能修身,后世許多大家把它歸為人生修煉的方法。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迸c靜對應(yīng)的是動,是內(nèi)心跳動引起的煩亂與不安。因此,諸葛亮還說:“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币虼,諸葛亮是深得老子道家精髓的。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7
我和爸爸在游覽化女泉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道德經(jīng)》,我想這本書應(yīng)該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了下來,我翻開一讀才知道,《道德經(jīng)》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詞意錘煉的哲理詩。這部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的神奇之書,對我國古代的哲學(xué)、科學(xué)、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無論對于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還是對于政治的統(tǒng)一于穩(wěn)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jīng)》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能結(jié)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猶如汪洋大海,內(nèi)容包羅萬象,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而且蘊含著自然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人體科學(xué)、思維科學(xué)、系統(tǒng)科學(xué)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這本書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終還是歸結(jié)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與“道”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這本書,我有時候讀起來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復(fù)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教導(dǎo)人們要更加善良,與人、與物為善,讓人類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諧相處!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8
為充分表達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jīng)》,用不多的字數(shù),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根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chǎn)生、開展、變化的規(guī)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根本思想。雖然文章大局部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guī)律”。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開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dāng)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yīng)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那么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適宜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yīng),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dāng)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那么剛!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19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并不是說在遠古時代,質(zhì)樸的人民是只有美而沒有丑,只有善而沒有惡的。他們看到一只尾羽斑斕的錦鳥會覺得它美,但那時并沒有“美”這個字眼,人們只是單純覺得心生愉悅罷了。但也有可能有人見烏鴉而心生愉悅,有人喜聞花香,這世上也不免有人喜聞臭草,有人喜歡舒緩之音,有人喜歡剛勁之聲。那時的美,是以人,以人的心之所好為判別標準的。而自從“美”這個詞被發(fā)明出來,萬事萬物就被“標碼”,就會有后人自己不加以思考就全盤接受了別人的價值觀。
契合還好,如若不契合,那那些人豈不是一輩子活在蒙蔽之中?“名”的出現(xiàn),方便了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描述,卻在一定情況下愚弄了世人。
世上的人應(yīng)該都是向善的吧!拔锔偺鞊瘛保笞匀欢荚诔粋更好的情形發(fā)育,人亦如是。為害作惡心生的滿足,是自我毀滅式的,要不斷勞心苦力來滿足自己,是暗耗人精力,不長久的。我認為不論什么生物,都喜追逐長久之道,因此作惡人的內(nèi)心,可能是自己都蒙蔽不知的。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0
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有時候做事很難一心一意。往往是做這件事想那件事——學(xué)習(xí)的時候,想著待會去玩;上課的時候,想著中午會吃什么午飯……往往是心不在焉,最后一事無成。難道我們就沒有一點兒“專氣致柔”的時候么?
那倒未必;叵肫饗雰簳r代,當(dāng)我們正在津津有味地玩弄著自己的手指,專心地啃著自己的腳板的`時候,無論旁邊多么吵鬧,我們也不理不睬,專心致志。這不就是“專氣致柔”嗎?
上課上到一半,看著窗外的大樹,看著街上的行人,或者想著什么事情,心就會飛到別出去,那樣,上課就什么也學(xué)不到了。發(fā)呆也一樣。我曾經(jīng)試過,但不久就被識破。因為那時候的我會兩眼無神,呆呆地盯著一個方向,F(xiàn)在的我們,和以前的我們有不同:做某事時,身邊受到影響,即使是輕微的,都足以讓我們煩躁不安,甚至是分心。或許,只有那些圣人,那些得道者才會做到吧。做到“營魄抱一,專氣致柔”對于已經(jīng)懂得一些世間道理的我,已經(jīng)很難了。
當(dāng)我們在做某事時受到影響,或者是分心的時候,不妨想想這句話吧。努力朝“營魄抱一,專氣致柔”的方向努力,說不定在某一天,你我就能做到。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1
《道德經(jīng)》是需要用一生來研讀的哲言,是需要用一生來體悟的經(jīng)書,一字一句,一撇一捺,無不散發(fā)出中華文化的雅與形,每個人心中都有屬于自己的一部道經(jīng)德經(jīng)!兜赖陆(jīng)》流傳至今是每個中國人之幸,我認為道德經(jīng)是中國傳統(tǒng)式的哲學(xué)之道,現(xiàn)在對于道德經(jīng)的闡釋有很多爭議乃至斷句爭議也有很多,例如:“道可道,非常道!本陀薪忉尀椋骸罢f出來的道只是平常的'道理,真正的大道不能用言語說清”給人玄妙之感,亦有解釋:“圣人之道是可以行走的,但不是常人行走的人生道路”讓人明朗,圣人和平凡人開始的道路一開始就不同,什么樣的價值觀決定所要走的道路。從舉例可以說明釋義很多,文學(xué)其實是多元化的,并不是都有標準答案,這也是《道德經(jīng)》的部分魅力所在。
我每次讀《道德經(jīng)》的意義就是能對待社會事情有所思考,人的所做是所想的外在體現(xiàn),讀書也是重塑或補全自我價值觀的一種有效方式。一種自我教育,就自己而言,目光可以從短淺逐漸變的長遠,胸懷可以從狹小逐漸變的寬廣,任何微妙的良好的變化對于自身是終身受益!兜赖陆(jīng)》亦是吾師,吾友。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2
我讀過好幾遍道德經(jīng),從有標點符號的,到讀沒標點符號。
發(fā)現(xiàn)了很多種能讀通的意思。
古人讀書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所有的句讀都是讀者自己去區(qū)分,讀者自己涵養(yǎng)的高低,決定了文章好壞,F(xiàn)在的標點符號還是挺不錯的。
讀著讀著,對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能有一個對比,在我們的所有價值區(qū)分都是來自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自己所處的位置。有些問題我們看得比較幼稚,有些很老練。有一天,我們的讀書,讀道德經(jīng),讓我們知道有些東西可能不是如同我們想的那樣。角度不同,環(huán)境不同。先不談?wù)摰赖陆?jīng)中描述的是不是真的,好的,不錯的。至少它給我們來來一扇窗,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在思維有絕境的時候。仙氣飄飄的沖刷內(nèi)心。
除了道德經(jīng),還有詩經(jīng),易經(jīng),山海經(jīng)。很感謝這些書籍能留下來,除了特殊的'作用,也不論這些書在他出生的時代里面,他是不是真的如同現(xiàn)在一樣負有盛名。能留下來,至少也能有一扇窗。
我們不能保證我們的讀者素質(zhì)有多么高。但是能標的這么有意思的一本書,而且是以中國人很喜歡的謀略,陰陽,天地,道德,治國,評國來句讀。能引起很多人的關(guān)注,或者說能引起有學(xué)問涵養(yǎng)的人關(guān)注,然后推而廣之。很感謝。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3
為充分體現(xiàn)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神韻的《道德經(jīng)》,用不多的字數(shù),闡述了道家對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及社會觀、人生觀的基本思想。雖然文章大部分用近乎詩體的語言,有些晦澀難懂,但用“博大精深”來形容它絲毫也不過分。我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主要是講求“無為”,“尊重規(guī)律”。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dāng)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無為論應(yīng)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對待競爭,我們要敢于去迎接挑戰(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yīng),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dāng)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啟蒙巨著,拉開了從古至今幾千年來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進行探索的序幕。辯證的去看待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我們?nèi)松闹笇?dǎo)是大有裨益的。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4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進入QQ,只為緣而來,為朋友而來,為美好的心情而來,又何必去計較那些雞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綱上線,輕松事要嚴肅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5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后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nèi)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nèi)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diào),不爭,適應(yīng),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6
我們常聽到: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Follow Your Heart),但如何做到呢?
老子認為:對于各家各派之學(xué)說,眾人把它的價值看得高到不切實際的地步,而我則把它們看得如同垃圾一樣。對世事的發(fā)展變化,越是覺得明明白白無所不通,則越是不明不白一竅不通。因此他主張回歸到嬰兒一樣的純樸自然狀態(tài)。王陽明的四句教中說到:無善無惡心之體,也是講的類似于老子所說的這種狀態(tài)。
嬰兒是什么樣的呢?他怎么想,就怎么做。餓了,找媽媽。困了,就睡覺?赡苡腥擞X得,我們身處社會之中,有很多限制,很難想什么就做什么。是的`,的確有各種各樣限制,但我認為自己給自己的限制是最多的。
其實,我們的心是沒有限制的,我們有選擇以什么心態(tài),來面對一件事情的自由。即使在納粹的集中營中,也可以像維克多·E·弗蘭克爾一樣活出意義來。即使身在監(jiān)獄,也可以像保羅·威德一樣囚徒健身。即使四肢不全,也可以想力克·胡哲一樣擁有不設(shè)限的人生。
Follow Your Heart!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7
感悟《道德經(jīng)》已有些時間了,自己的感悟,一段時間過后總有所不同,在這個過程里,有看到不同人的感悟,當(dāng)然也有與不同的人進行探討溝通,講實在,這是一段充溢的時間,很有感受,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jīng)》的感悟都是不一樣的,正如西方有位哲學(xué)家說過的一樣:“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句話的意思是事物總是不斷改變,沒有什么東西可以完全相同,事實上“改變”才是事物的共同特點,所以我們也應(yīng)這樣理解:每一個人對于《道德經(jīng)》的`感悟是不會完全相同。
明白這樣后,假如看到一些人總是號稱天下第一或者什么的,那你亦要認可:林子這么大,什么樣的鳥沒有呢?當(dāng)然你也不要認為自己的才是對的,這樣的狀況就象佛家的一個故事講的那樣:幾個瞎子去摸大象,有人說大象象一條木柱,有人說大象象一把扇子,還有人說大象象一把尖錐。
對一頭大象的形容,幾個瞎子的看法都不同,這樣的狀況就象是我們對《道德經(jīng)》的感悟一樣,現(xiàn)在想來,我自己也是這樣的瞎子,所以這么多年對于《道德經(jīng)》的探討與感悟,沒有什么可以自我稱耀的,除了一點,那就是我,自己戰(zhàn)勝了自己的某些觀念與做法,始終以來,還是有所進步的。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8
著名文學(xué)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jīng)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jīng)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yīng)于各種環(huán)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fā)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tài)。
現(xiàn)代的生活節(jié)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dǎo)致了犯罪率的高發(fā),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jīng)》,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29
“上善若水”,這是一千年以來,我們中國人一直追求的境界!八评f物而不爭”,水,是溫柔而不爭名。
而現(xiàn)在的我們,生于和平年代的我們,卻有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心態(tài),在家里“小公主”、“小皇帝”,過著幸福的生活,卻還是“無理取鬧”,“天真浪漫”。
我們有時候會對生活不滿意,甚至覺得生活不如意?墒,當(dāng)我聽到有人抱怨這不公平的社會時,我又不再那么覺得了。我覺得生活中的我,不會再覺得生活如水一樣平淡無味、平淡無味了;我不再覺得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我也不再覺得生命如此簡單。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對生活的看法,生活中不應(yīng)該只看表面,而應(yīng)該去體會生活,體會生活的苦與樂。
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失去了再來后悔,世上沒有后悔藥。
道德經(jīng)這部圣經(jīng),可以讓我們學(xué)會更多做人的道理,給我們帶來許多啟示。讀了這部圣經(jīng),我們不僅僅可以學(xué)習(xí)圣經(jīng)的.智慧,也可以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帶給我們的道理。
道德經(jīng)的智慧,讓我們一輩子受用的一部經(jīng)典。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0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币馑际钦f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它們不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長久。所以說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嗎?所以才能構(gòu)成就了他自己。
無為是一種心境、一種修養(yǎng),是辯證的。站在老子的角度,向社會推廣無為,有助于國家的穩(wěn)定,但如果站在歷史發(fā)展的`高度,片面的無為是無助于人類的進步的,所以對于當(dāng)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無為論應(yīng)該以辯證的方法,一分為二的看待,“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睂Υ偁帲覀円矣谌ビ犹魬(zhàn),對待失敗和不平等我們要報以一種平常心,用合適的方法去改變或適應(yīng),而不去盲目的爭魚死網(wǎng)破。這樣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終的成功,只有厚積才會勃發(fā)。同樣,“無為”用在當(dāng)代待人處世上就是要對人寬容!昂<{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則剛!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1
林語堂曾說過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必須會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會這樣笑,最終會覺得此刻很需要這種學(xué)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yīng),我自我就是如此。”的確如此,在我上過選修課之后,《道德經(jīng)》給于了我十分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認為《道德經(jīng)》講的就是一個字——道。正如開篇所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這就是說,作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遠存在的。道的存在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規(guī)律而運行。
人們常說:讀史而明鑒,讀典可明智,明智則生慧。誠然,老子的自然辯證觀是直觀的、原始的.、樸素的、缺乏科學(xué)的論證。同時,他的辯證觀還缺乏不可調(diào)和的斗爭精神,這是他受了時代和階級的限制。盡管如此,《道德經(jīng)》中光輝的思想火花,依然是很值得我們珍視的一份歷史遺產(chǎn)。
我們應(yīng)當(dāng)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tài)度去看待和學(xué)習(xí)《道德經(jīng)》,老子的思想不是全都是正確的和科學(xué)的,可是仍有很多哲學(xué)思想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對于我們此刻的生活仍有借鑒意義?傊,《道德經(jīng)》讓我受益匪淺。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2
我和爸爸在游覽化女泉的時候,看到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道德經(jīng)》,我想這本書應(yīng)該對我很有幫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給我買了下來,我翻開一讀才知道,《道德經(jīng)》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詞意錘煉的哲理詩。這部被譽為“萬經(jīng)之王”的'神奇之書,對我國古代的哲學(xué)、科學(xué)、宗教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它無論對于中華民族的性格鑄成,還是對于政治的統(tǒng)一于穩(wěn)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經(jīng)》是我國古老文明的智能結(jié)晶,也是一個知識的寶庫,猶如汪洋大海,內(nèi)容包羅萬象,它不僅包含著宏奧的哲理,而且蘊含著自然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人體科學(xué)、思維科學(xué)、系統(tǒng)科學(xué)等多方面的基本素材。這本書主要講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終還是歸結(jié)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與“道”合一,才能成為一個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這本書,我有時候讀起來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復(fù)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還是教導(dǎo)人們要更加善良,與人、與物為善,讓人類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諧相處!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3
今天我剛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獨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個拐彎處,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叼著香煙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掛,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黃綠青藍紫,他的發(fā)色一樣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裝束,我斷定他是一個混混。
于是我猶豫著不敢向前,就在此時,一個小學(xué)生出現(xiàn)在了我的眼前。那個混混攔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臉奸笑的說:“小子,知道這是什么意思吧,大爺我沒錢花,接我點錢!笨粗切W(xué)生害怕的樣子,我真想沖上去一腳把他踹到東門揀菜屑去。
可一想:現(xiàn)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來,一會沒把他干到,自己兩眼一翻,兩腿一伸,跑到西方游樂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換算了吧。我就繞到回家了。
又一個夜晚,同一個地點,同一個月亮下同一個混混。這回,他攔住了一個中學(xué)生。我想,這回再也不能放過他了。正好一個叔叔從商店里出來,我急忙拉著叔叔說:“叔叔,那有個混混正在搶錢!蹦鞘迨迓犕暝拋G下東西,對我說了聲謝謝,就沖了上去。幾下就把那個混混抓住了,只見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銬,銬住了混混的手。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這位叔叔是警察!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著月亮,覺得今天的月亮特別美麗。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4
著名文學(xué)家魯迅曾說過:不讀《道德經(jīng)》一書,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道德經(jīng)是老子所著,書中主要闡“道”,老子認為,事物的種種玄妙都來自于道,而道是什么,又來自于哪兒?
日前,我再次拜讀了道德經(jīng)一書,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悟,道是什么?道是宇宙間萬物的本源,道無法以語言闡述,卻可以用心去感悟,老子曾用水來闡釋道,上善若水,水可以變成任何的形狀,在杯中便是杯子的.形狀,水是最柔軟的,卻也是最堅硬的,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和合乎于“道”,這其中就包含了道家的核心理念——無為而治,無為并非不作為,而是不妄為,在為人處世中,能夠適應(yīng)于各種環(huán)境,能夠快速融入其中并且發(fā)揮效用,同時不妄自作為,便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處于一個順暢的狀態(tài)。
現(xiàn)代的生活節(jié)奏下,許多人們無法真正理解無為的道理,盲目追求金錢財富等,才會造成人們的貪欲不斷膨脹,最終導(dǎo)致了犯罪率的高發(fā),若人們能重讀《道德經(jīng)》,體悟其中的“道”,終有一天,人們的心能重歸平靜。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 35
當(dāng)運動員第一個沖過終點線時,我們會為她歡呼鼓掌;當(dāng)跳遠運動員拼出好成績時,我們也會為他歡呼鼓掌,但誰又想過那最后一個沖過終點線與跳的最低的人呢?沒有了他們的襯托與存在,人們又怎會為成功的人歡呼雀躍呢?失敗雖說是失敗,但他們也盡了最大努力,所有成功者都是從后跑到前、從低跳到高。老子曾經(jīng)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庇辛撕笳撸拍艹霈F(xiàn)前者。假如手上有一把尺子,誰又能說出它是靠前還是靠后呢?只有再加上另一把尺子,那樣才能顯現(xiàn)出前后、長短;“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背后十年不懈努力,才有臺前一分鐘的.輝煌。
成功與失敗是一對反義詞,但在實際意義上他們倆卻是一對親兄弟,兩小無猜,形影不離。后者付出前者收獲,勝利者光榮,失敗者冷落。
讓我們也為失敗獻一把花吧!為他們歡呼雀躍吧!他們也想聽到鼓勵與夸贊,后者是努力的,也是辛苦的,他們在人生的后臺工作,為站在前臺的人拼出一片天!
【讀《道德經(jīng)》感悟人生之道】相關(guān)文章:
夫妻相處之道人生感悟01-07
大學(xué)之道感悟03-06
道德經(jīng)感悟03-27
《周易》中正之道與人生03-09
道德經(jīng)感悟心得06-30
閱讀道德經(jīng)的感悟08-31
讀自然之道后感02-27
讀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04-19
讀《道德經(jīng)》有感01-08
讀《自然之道》有感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