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西游記與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的意思是關(guān)于人生的根本的原理和智慧。它是關(guān)于人生問題的哲學學說,是人生觀的理論形式。它主要探討人生的目的、價值、意義、態(tài)度等。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西游記與人生哲理,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西游記與人生哲理 篇1
最近有一部電視劇,叫我的西游,雖然也與《西游記》有關(guān),但其中夾雜了很多現(xiàn)代文化元素,這么多年以來,在歷代大導的手中,西游也漸行漸遠,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最初的西游,記得潑皮耍賴的小猴,懶惰好色的豬豬,冷靜鎮(zhèn)定的唐僧,還有沙僧。這些都是曾經(jīng)陪我們走過童年的'動畫人物,我對西游是有感情,看著大家改變西游原意,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也想說些東西了。
《西游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中國文化瑰寶,自有它的現(xiàn)實意義,它對生活,人生都有巨大影響。
就拿其中的人物唐僧來說吧,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堅韌,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抱負,唐僧歷經(jīng)磨難,忍辱負重,最后取得真經(jīng)。唐僧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每個人一生中必須擁有的精神。人生就像一場“西游記”,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會遭遇這樣或那樣坎坷,面對磨難打擊,只要堅定不移,勤奮努力,才能領悟人生真諦,取得人生“真經(jīng)”。
另外,唐僧作為師父,本領最小,徒弟個個武藝高強,但他卻能領導大家,這種技能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其實,唐僧只是一個精神領袖,而非業(yè)務領導,所以說一個領導并非能力最強,對于一個企業(yè),領導者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眾不同眼光,從他人看不到的視角看問題,對一個國家,領導者要遠見卓識,從長遠利益看問題,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最近又看了一次《西游記》,其實它不僅僅是妖精鬼怪的斗法,而是教會一個人如何立身處世。若把師徒四人合為一體,唐僧就好比人的思想,悟空就是一個人的靈性,八戒是一個人懶惰好色的本性,沙僧說明一個人的殺氣,仔細想想,每人身上都有這些要素。人生在世,思想極為重要,西方有句諺語“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同樣,人要好好活在世上,必須有悟空的斗爭思想,還要能在人際交往中善于變化,明辨善惡與是非,少走彎路,更好更快的走向成功。
《西游記》的內(nèi)涵是無限的,不同的角度觀看就會有不同的見解,為了更好的理解它,拿起《西游記》,自己好好感悟吧。
為了感悟人生,拿起《西游記》吧,陽光下,一杯茶,一本書,一張?zhí)梢,人生足矣?/p>
西游記與人生哲理 篇2
午后,才起身,也許是陰霾的天氣干擾了我的習慣,也許是夜深的時光牽絆...反正我就是我直至午后才起床,這還是牽掛著家里嗷嗷待哺的小狗和他們饑餓的“母親”,若不然想來我還在夢里,尋找著“春秋”!
人做某種改變的時候需要某種力量的鼓動,也許是壓力,也許是動力;
打開手機聽首歌,默數(shù)到歌曲的后半段,然后準備起床....
一曲歌罷,勾起思緒,循環(huán)播放了三遍,才從似夢似醒的中醒來,起身,燒壺熱水,來杯熱茶,用冰箱里的“素雞”給自己做頓“早餐”然后坐到了電腦前,
《悟空》這首歌讓我想起了,《西游記》!
我這年齡段的人,經(jīng)歷過英雄西游的年代,看著大圣降妖除魔,然后到香港的各種西游外傳,再感受他的的愛恨情懷,再到網(wǎng)絡上各種西游系列的網(wǎng)絡、單機、網(wǎng)頁游戲等對西游的延伸,再到各種網(wǎng)絡惡搞,想來沒有人會說比我們這年齡段的更了解西游,也更理解西游!
可如今自己竟然沒有勇氣,去翻看《西游記》的原著...
我怕...怕原著中得大圣,不是我想的那般百折不撓,那么重情義,那么的恩怨分明,
怕...唐僧不在是仁慈的師傅,不再是對信仰和理想誠孺的信徒。
雖然...傳奇的《西游記》到了各種史學家,評論家嘴中也跑不了所謂的憤世嫉俗,暗喻封建之類的冠名作。
可依然阻擋不了我對大圣的崇拜,只不過是再也不是幼年的那種了...
兒提時期,幻想自己是孫大圣,斬妖除魔,橫掃宇內(nèi),笑傲三界... 想來每個父母還是愿意兒子是孫悟空的,任你72般耍賴,也逃不出“老衲”,額不對,是“老娘”的緊箍咒,再作亂,讓你“老爸”一巴掌給你關(guān)到小黑屋去...
青年時代,看的多的是《大話西游》和悟空外傳,了解的是他的愛恨情仇,是那句“曾經(jīng)有段真摯的感情擺在....”再牛的存在,只要是沾了人的存在,就跳不出愛恨情仇的“五行”所以最后他灰溜溜的斬情絲,帶金箍,再變成猴子,忘掉做人情愛,繼續(xù)他的道路,現(xiàn)在想來是多么的深有感懷!
如今,感觸多的是大圣對世事的無奈,是那種心有力,卻無奈屈服于現(xiàn)實;依然對他崇拜,崇拜他想過,曾經(jīng)奮斗過,還記得他上天做官,感嘆官場不平,感嘆人情冷暖;天上他也有幾個好朋友,可是一出事,又有幾個幫他,最好的也是勸他不要再鬧,仿佛說,“猴子不要再鬧了,不然我們朋友都做不成了啊”大圣還能留情誼的讓他走開,記得大圣的馬是他放的自由,但是最終卻被懲處,大圣那種抓狂,以至于給大鬧天宮留下伏筆。還記得大圣駕馭群馬天空馳騁,也許那才是大圣在天宮最幸福的回憶
最終,他知道他不是“達”人,不能昌吉天下,只是個“窮”猴子,于是他只能去西天,去成佛,只為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孫,保一片天空。
如今我也像那些所謂的評論家史學家一樣,給這部<西游記>奉上一句批判現(xiàn)實社會的著作,可我依然對他喜愛。
其實,師徒4人中,都是一個寫照,唐僧,是一個身份卓越的人,哪怕他已經(jīng)9次都沒有考過,上面的依然是不放棄他,給他配了三個跟班,就像開掛一樣,只要一路走個過場就行,他都“不識好歹”,把孫悟空趕走....可結(jié)果他還是成了正果...
而大圣,八戒,沙僧,三人都是棄子,八戒是天界的棄子,沙僧是西王母的棄子,大圣是散仙菩提的棄子。
大圣不認命,他覺得這社會不該是這樣,為什么我是妖怪,你們是人,于是他反抗,直到被馴服,被教化..認命...
八戒出身就是“官宦人家”又豈是大圣這種泥腿子出身的人能比擬的眼光,他沒有像大圣一樣,反抗碰壁后才直到認命,他一開始就認命了,所以看到他被三菩薩調(diào)試的時候,他甘愿的做妖怪,甘愿被耍...他認命,在認命中慢慢的示好,于是最后封了他凈壇使者,這才是上面給他最大的獎勵,直到他好吃,獎勵他美差,比那種空有名頭的佛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沙僧是王母的卷簾大將,典型的貼身侍衛(wèi),可就是不小心打碎了一盞燈,就什么都沒了,還實時的被萬箭穿心的折磨,他也怨恨過,因為他是近臣,他知道唐僧的西行計劃,于是他吃了9次唐僧.....可最后他還是只能西行,他沉默了,所以認命了,明悟了,所以他是最明智的,但他知道一路只是過程,所以他從頭都是“大師兄,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二師兄和師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師兄,師傅又被妖怪抓走了”而從來不急不躁,甚至被抓還安穩(wěn)的躺著打個醬油,他是可三兄弟中最厲害的,最后是被請來的人招募的...因為他知道,只要他打個醬油,就能成正果。所以悟空從來不欺負他,而他也正是落得“清閑” 智者不語最適合他。(聰明人不都是腦袋光的嗎?)
說到底這部《西游記》并不是什么諷刺現(xiàn)實社會之類的'著作,而是一部正常人和反常妖怪的較量的著作,最終妖怪不得不被現(xiàn)實所不容,只能慢慢的被同化,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修成人,可是可曾知道,這可是九九八十一難,在佛教中九九歸真,9是極限的意思,99就是無限的刁難,不是81次刁難啊!妖怪要多么的不能被人類容納!又試想路上得有多少妖怪倒在路上,大圣遇到個好師傅,舍身帶他去西天,西游中的師徒情深,不需要言語,看看悟空每次攙扶唐僧,看看悟空一路上最華麗的大圣服裝不穿,就穿師傅給的虎皮裙,看八戒每次攙扶唐僧,牽馬一路不悔,看殺生每次攙扶唐僧,挑擔行李,任勞任怨,唐僧除了婆媽外,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人性中最真摯的一面,感化了3妖怪一路西行。
又或者我們這樣說,天帝,佛,他們給出了妖怪出路,只要到達西天,“高官厚祿”!卻路上百般刁難,只有唐僧帶的3妖怪一路走來,成了史詩!歌頌傳承..路上倒下的妖怪怪誰?只能怪技不如人,只能怪他的領路不是佛祖的根前人,不像金蟬子是佛祖的弟子。
現(xiàn)實社會也是如此,唐僧可以算是富二代,官二代,想發(fā)展自己的班底,但是他不知道誰有才,而他自己又如同扶不起的阿斗一樣,于是他的先輩們,給他了一條西天路,菩提老祖知道后安插進了孫悟空進去,圖個好前程還能有個內(nèi)應,玉帝知道了,也把天蓬元帥打下界做好伏筆,沙僧則是西王母的人,你不會真以為打碎個燈,你老板就不要你了把?還萬箭穿心,那都是苦肉計。于是唐僧身邊又了各型各色的人,只不過悟空再回到菩提山后,發(fā)現(xiàn)師門已經(jīng)不在了,唐僧對他又“百般依賴,萬般疼愛”于是甘心的輔佐唐僧,八戒發(fā)現(xiàn)跟在唐僧身邊更好,也認命了,唯獨沙僧,至今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許就是因為他說的少,才讓人捉摸不透,于是隨便封個羅漢,又不讓王母難看,又讓他脫離核心。只有悟空封了佛,原因想來也是因為他“無家可歸”!
西游記與人生哲理 篇3
可是站在客觀角度來看,《西游記》中的法寶終歸是一些外物,屬于外在因素,而不是真正的自身實力。那么當他們失去這種依靠之后,又會是怎樣一番狀態(tài),還能否繼續(xù)維持強大的形象?
對于這個問題,其實原著中早已給出了答案,離開法寶之后的神仙們,不僅實力上會大打折扣,同時在心態(tài)上也會發(fā)生十分明顯的變化。他們對法寶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一種深深的依賴,甚至因此忽視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丟掉了本該屬于他們的自信與強大內(nèi)心。
1、托塔天王。
在《西游記》原著中,托塔天王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人物,因為他的手中總是托著一座玲瓏寶塔。而至于他為什么要托著這一座塔,書中也已給出了交代。
由于哪吒當年大鬧龍宮惹下了麻煩,事后天王大怒想要將其殺掉,結(jié)果誰知哪吒性情剛烈,竟然主動剔骨還父,割肉還母。此后他一點靈光不滅,來到了西天大雷音寺找如來佛祖訴苦,于是佛祖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重新將他救活。
然而重生之后的哪吒卻并沒有善罷甘休,轉(zhuǎn)過頭來要殺天王以報當初之仇。而且此時的哪吒早已今非昔比,李天王根本不是其對手。為了平息他們父子二人的仇怨,佛祖特地賜給李靖一座玲瓏寶塔,用來震懾哪吒,使其不敢胡作非為。
但是就在《西游記》原著第83回,孫悟空拿著白毛老鼠精供奉李靖父子的證據(jù),在他府上撒潑耍賴時,李天王原本準備拿刀剁了猴子,可誰知卻被哪吒用劍抵住。當時只見李靖連忙回過頭來去取玲瓏寶塔,生怕哪吒趁機出手對付自己。
不過細細品來這一幕又是如此滑稽,父子二人的關(guān)系,居然需要一座玲瓏寶塔來維持,實在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因為不管怎么說李靖都是哪吒的父親,當年的事情對方早已釋懷,這次舉劍相抗只是不想看到他與孫悟空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并無任何尋仇之意。
可是反觀李天王,卻連面對自己兒子的勇氣都沒有,還需要倚仗玲瓏寶塔才能保持從容和鎮(zhèn)定。難道這么多年過去了,他都沒有想過憑借一顆真心去化解當年的矛盾嗎?
如此只能說明他對自己沒有信心,甚至不相信自己與兒子之間的感情,能夠勝過當初的仇恨。他對法寶的依賴,已經(jīng)超過了父子之間的真情,同時也使其喪失了一顆真實而又強大的內(nèi)心。
2、孫悟空。
孫悟空的法寶,可以說是整部《西游記》中最出名的一件神兵利器,名為定海神針,又叫如意金箍棒。
這根鐵棒重達13500斤,而且能大能小,變化自如,孫悟空對它也是愛不釋手,從看到這根鐵棒的第一眼開始,兩者之間就已經(jīng)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墒聦嵣弦舱菑拇藭r開始,孫悟空對金箍棒逐漸產(chǎn)生了一種依賴性,以至于發(fā)展成了沒有金箍棒就打不了妖怪的狀態(tài)。
比如在黃獅精偷走金箍棒之后,孫悟空進妖怪洞府都需要經(jīng)過一番喬裝變化。要知道在尋常時候,他歷來都是一路高歌猛進打進妖怪洞,或者在門外高聲叫喊正面挑戰(zhàn)。但是這一次他卻實實在在的慫了一回,就連在路上遇到的那兩個小妖怪都沒有打死,一直等到重新拿回金箍棒以后才開始斬妖除魔。
可是在得到金箍棒以前,孫悟空其實并沒有這么慫。就像他從靈臺方寸山學藝歸來時,就曾經(jīng)赤手空拳打敗過欺壓花果山群猴的混世魔王。當時他的手中沒有任何法寶,但心中卻有一股無敵的'信念,無論對方是誰,不管敵人手中有沒有法寶或者兵器,他都敢與之正面抗衡。
然而事到如今,他卻沒有了那份勇氣和信念,只剩下對金箍棒的深深依賴?墒聦嵣险嬲軌蚴蛊浔3謴姶笞藨B(tài)的因素,并不是這根鐵棒,而是當初那種無懼一切對手的勇氣。
這也是《西游記》中大多數(shù)神仙的真實寫照,就比如青牛精那一難的時候,那些神仙們都是在被對方收去法寶之后紛紛敗退而歸。但是他們卻忘了金剛琢只能收法寶不能收人,倘若大家一起上的話,就算手中沒有兵器法寶,應該也能將青牛精輕松制服。
可是他們卻都沒有選擇繼續(xù)戰(zhàn)斗,沒了法寶的神仙就像沒有了主心骨一樣,瞬間失去了底氣和戰(zhàn)斗意識。這樣的情況,已經(jīng)充分證明了《西游記》中那些神仙,對于法寶過度依賴的反常現(xiàn)象。
不過他們手中的法寶,只是尋常意義上的法器或者兵器。除此之外,原著中含有一種無形的法寶——權(quán)利和地位。
3、玉皇大帝。
在《西游記》原著當中,玉皇大帝似乎從未跟任何人動過手,也不曾展現(xiàn)過自己的法寶。但事實上,他的法寶其實是整部書中最厲害的,因為玉帝手中掌握著統(tǒng)治整個三界的權(quán)利,擁有三界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就連如來佛祖這樣的超級大佬,也需要乖乖聽命于他。
然而也正是由于權(quán)力和地位這兩樣超級法寶的雙重加持,使得玉皇大帝對外界的依賴遠遠超過了一般神仙。
如孫悟空大鬧天宮之際,如來佛祖曾親口說過:
“他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shù),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
由此可見,玉帝修行的時間早已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修煉這么多年,苦歷1000多次劫難,他的實力恐怕是整個三界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存在,對付一個孫悟空應該不在話下。要知道孫悟空只修煉了幾百年,這點時間還不夠他的一個零頭,雙方的差距已然非常明顯。就算猴子再有天賦,也不可能用幾百年的時間,追上一個修行幾億年的老古董。
可是在對方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卻始終沒有展示出應有的強大姿態(tài)。反而一直躲在凌霄殿內(nèi)發(fā)號施令,等著別人前來救援,這又何嘗不是對權(quán)力和地位的一種依賴呢?
由故事深入現(xiàn)實
盡管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但是一個人如果鞋穿久了,再脫下來的時候難免會不適應,甚至再也找不回從前那樣的勇氣和信念。這種現(xiàn)象不單單存在于《西游記》中,現(xiàn)實中也是如此。
自古以來,很多人的成功都是依仗著權(quán)力、地位或者金錢,可是一旦失去這些條件之后,他們的人生瞬間就會發(fā)生坍塌。例如西楚霸王項羽,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人物,雖然拿得起,但是卻放不下。
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項羽臨死之前,曾有部下勸他東渡烏江,以便他日東山再起,重新與劉邦爭奪天下。
可是項羽覺得自己大勢已去,沒有信心再次恢復昔日的盛況,于是對部下說道:
“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
不過根據(jù)他臨死之前所說的這些話來看,重新回到江東其實并非沒有希望。只是向來手握精兵良將,睥睨天下從未敗績的他,沒有信心收拾如今的殘局。
可是回想當初,起兵反秦之前,他也不過是一個落魄的楚國貴族后裔,手下既無精兵也無良將。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隨叔父項梁刺殺太守殷通舉兵起義,而后在吳中募集8000子弟兵,從此開啟了一段戰(zhàn)爭史上的神話。年方24歲,就當上了西楚霸王。
既然當初能夠憑借一股無敵的信念開創(chuàng)一番霸業(yè),現(xiàn)如今為什么就不能重頭再來了呢?正如唐朝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詩中所說:“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但只可惜項羽已不是當初那個勇往無前的少年,他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被西楚霸王的權(quán)利和地位捆綁。這些年來他早已習慣了天下無敵的姿態(tài),放不下對權(quán)力與地位的依賴。尤其是當失去這一切之后,他的信心也迅速隨之崩潰,最終選擇揮劍自刎于烏江岸邊,空留一段千古遺憾。
諸如此類的事情在歷史長河中數(shù)不勝數(shù),包括在我們?nèi)缃竦纳町斨幸矔r有發(fā)生。事實上面臨這種狀態(tài)的人,其實和《西游記》中的那些神仙一樣,都是對外物產(chǎn)生了過度的依賴。那些神仙們倚仗法寶,而在現(xiàn)實中,金錢、權(quán)利、地位、面子等等,又何嘗不是我們所依仗的“法寶”?
擁有它的時候可以春風得意,覺得人生充滿了光明。然而一旦情形發(fā)生逆轉(zhuǎn),當輝煌不在之時,又總會感覺人生一片灰暗,就像陷入了無底深淵。
這是因為在一開始不曾享有這些優(yōu)厚條件的時候,人們往往可以保持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憑借自己的努力,一點一點實現(xiàn)成功之夢?墒钦嬲晒σ院螅蜁䦟@些東西產(chǎn)生深深的依賴,甚至將其當成人生的全部寄托,以至于難以承受失去它們的結(jié)果。
但在失意之時請不要忘記,當初自己是如何從無到有,現(xiàn)如今其實也一樣可以。所有的身外之物不過是一些輔助工具,是為了幫助自己實現(xiàn)人生價值,而不是整個人生的全部。得也好,失也罷,都只是一個過程,真正能夠起到?jīng)Q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自身的心態(tài)。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重頭再來。
人生在世,應該多學一學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范蠡,曾在越王身邊功成名就,卻又主動急流勇退,改名換姓為鴟夷子皮。之后又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經(jīng)商成為巨富,但是卻又三次主動散盡家財,最終定居宋國陶丘安享晚年。這種拿得起放得下的魄力,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使其被后世尊為商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睋碛羞@種心態(tài)才是真正的強者,因為真正能夠改變?nèi)松牧α浚荚醋杂趦?nèi)心。一個人真正強大與否,其實并不在于能夠擁有多少,而是當有一天失去一切之后,能否能夠從容的面對,是否還有重新來過的勇氣和信念?
外物的得與失終究屬于外界因素,雖然能夠給人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但是卻不能因此忽視對自身的信念,不要因外物而迷失原本擁有的強大內(nèi)心。
這是《西游記》中的故事,與現(xiàn)實相互結(jié)合之后而產(chǎn)生的啟發(fā),是古往今來的歷史事跡,告訴我們的道理:
人生中最強大的“法寶”,正是那一股發(fā)自內(nèi)心的自信和勇氣。它可以使我們在困境中保持從容鎮(zhèn)定,并且重新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
讀古籍品名著,不只是對情節(jié)的解讀和分析,更需要結(jié)合自己的知識儲備與人生經(jīng)歷,以及古代歷史中的真實故事,再加上一瞬間的靈感碰撞,才能產(chǎn)生一種對人生有所幫助的感悟。
一個人的強大在于內(nèi)心,而不在于外物。品讀名著也是一樣,只有發(fā)自內(nèi)心的認真對待,才能品出有價值的東西。
【西游記與人生哲理】相關(guān)文章:
描寫人生哲理語錄人生哲理語錄04-14
《西游記》與《西游記傳》互補09-01
經(jīng)典人生哲理名言格言 人生哲理名言經(jīng)典格言04-14
《西游記》08-31
人生哲理名言10-20
氣勢人生哲理11-11
傷疤人生哲理08-07
經(jīng)典人生哲理話語08-16
經(jīng)典人生哲理的美文08-21
人生哲理經(jīng)典詩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