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中文字幕在线电影观看,中文字幕在线看,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男攻调教双性男总裁,热热涩热热狠狠色香蕉综合,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學生評價體系

時間:2023-08-02 15:53:06 評價 我要投稿

學生評價體系10篇(優(yōu)秀)

學生評價體系1

  隨著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競爭程度不斷加劇,許多院校開始從改革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角度,全面提升畢業(yè)生綜合素質和就業(yè)率,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改革就是其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評價指標與權重都在發(fā)生著改變。因此在課程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如何建立和完善學生評價體系,重構指標權重顯得尤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嘗試構建了高職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評價指標,并以本校12級市場營銷專業(yè)學生為例進行了實證檢驗,期望能夠對實際工作提供指導和借鑒。

學生評價體系10篇(優(yōu)秀)

  一、指標設計原則。

  1、合理性原則。

  課程改革背景下,突出學生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營銷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側重于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在進行學生質量評價時,一方面依據國家關于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培養(yǎng)目標的相關規(guī)定和崗位需求對于大學生素質的客觀要求進行指標的選取,同時在人才質量評價時要根據教育專家、教師、學生、用人單位多方的意見及大學生評價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指標權重的設計。

  2、客觀性原則。

  在市場營銷專業(yè)現有的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主要是由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干部構成,評價主體的主觀性和不確定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評價結果的失真,因此要盡量以學生的客觀表現為依據,教師和輔導員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在這些考核中獲得成績,并對成績進行客觀真實的記錄。

  3、可獲取原則。

  指標的選取的主要依據是學生的行為,這些行為要容易被監(jiān)控,容易被記載,行為轉化為數據時也要有明確的方案,確保行為對應到數據不會產生任何異議。同時在指標設計中既包括能夠量化的直觀數據指標,同時也要包括主觀評價標準,兩者有機結合確保測量結果的真實有效性。

  二、評價指標的選取。

  1、文化素質指標設計。

  文化素質的衡量主要包括綜合基礎知識、專業(yè)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yè)知識三部分構成,其中綜合基礎知識主要由英語AB級、四六級國家考試成績、計算機國家統考成績、基礎必修課考試成績構成。相關專業(yè)知識主要由市場調查、商務談判、銷售技巧等營銷專業(yè)課程考核確定。在課程改革背景下,文化素質指標不能單純從學生的科目期末筆試成績來衡量,更重要的'是要衡量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評價,要本著結構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來確定學習課程最終的考核成績。

  2、能力指標設計。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學生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和工學結合的契合度都在不斷提升,并且將學生專業(yè)能力的考核列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市場營銷專業(yè)的學生能力不僅是指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還包括將專業(yè)知識和專業(yè)能力內化所形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能較出色地從事專業(yè)工作的品質,更好地為社會崗位需求服務。營銷專業(yè)學生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溝通協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崗位實踐能力四個二級指標。溝通協作能力主要指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小組討論和小組任務完成中的溝通合作能力、在生活中與他人相處的表現、參加班級學院競賽及表現。創(chuàng)新能力主要考察在課程學習中和日常生活中不拘泥于已有理論和觀點,善于分析和研究問題,保持獨立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是考查學生對生活中課程學習中突發(fā)事件的處理能力。崗位實踐能力主要考查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工作表現。

  3、思想道德素質指標設計。

  道德素質是指人經過后天環(huán)境和教育的作用而形成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等多種因素的有機組合。大學生正處于思想逐步成熟,控制力漸進強化的階段,加強道德素質對于其成才具有重要激勵作用。思想道德素質指標:包含政治表現,公德表現,法紀表現,公共服務和身心健康五個二級指標。政治表現主要考察學生的政治狀態(tài)和政治傾向、是否擔任班級或者院級學生干部、是否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項活動。誠信道德表現主要考查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好人好事事跡,在學期間考試和經濟方面的誠信狀況。身心健康主要考察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法紀表現主要考察是否遵守國家法規(guī)和學校規(guī)章制度,公共服務則表現為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的次數和參與社會服務實踐表現及獲獎情況。這樣設置既從思想政治上也從社會屬性上反映出學生的狀態(tài)和表現。

  三、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根據評價指標選取和設計的原則,進行評價方法及指標權重的確定,主要采用層次分析法(AHP),對不同層次的各個指標進行賦權,在建立判斷矩陣時,聘請了企業(yè)和營銷專業(yè)的相關專家學者,運用專家咨詢法對兩兩指標進行比較并賦值,計算各指標權數,并進行歸一化處理,確定出文化素質、能力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就業(yè)質量子系統中各指標的權數。

  4實證分析

  1、樣本選取。

  隨機抽取本校市場營銷專業(yè)20名12級應屆畢業(yè)生作為樣本,運用上述指標體系對樣本進行分析評價。請專業(yè)任課教師、輔導員、同學對其在學校的表現進行評價,并請企業(yè)相關經驗人士根據畢業(yè)生在簽約單位的表現等信息為20名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打分,以此作為質量評估的數據基礎。

  2、評價方法的選擇。

  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來評價,模糊評價法是以模糊數學為基礎,應用模糊關系合成的原理,將一些邊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進行量化、進行綜合評價的一種方法。從評價結果中能夠看出,雖然大多數營銷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綜合質量評價均在良好以上,但是在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中也反饋出一些問題:

  首先在評價過程中,在進行專家訪談時,企業(yè)的專家更加重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考評,因此對于該項賦值權重較高,而校內專家則對學生的能力和文化素質比較看重。說明在以往的評價中,企業(yè)和學校對于畢業(yè)生綜合質量的衡量標準存在一定差異性,企業(yè)更加看重的是員工的職業(yè)操守和職業(yè)能力,這就要求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尤其是在學生對于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期間,增加去企業(yè)實習實踐的機會和校外兼職教師的授課比例,同時對于專任教師也要增加赴企業(yè)實踐的機會,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與企業(yè)真實環(huán)境接軌,鍛煉其職業(yè)品格和能力。

  其次在評價結果中,從評價結果分布上來看,35%的同學評價成績優(yōu)秀為85分以上,40%的同學評價成績良好為75—85分之間,20%的同學評價成績中等為60—75分之間,5%的同學成績較差評價成績在60分以下。35%質量評分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在能力素質的評分都在94分以上,說明在學生評價體系中,學生能力評價得分和權重對學生整體評價影響很大,而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也正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同時這些學生在就業(yè)質量和文化素質這兩項上的得分也是優(yōu)秀,這說明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專業(yè)技能基本和用人單位的崗位技能接軌,學生在學校進行的知識學習為其能夠勝任未來崗位就業(yè)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說明了基于工作過程的營銷專業(yè)課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最后在一些評價指標上,如思想道德素質等多為定性評價,而且人為因素比較多,在抽樣的樣本中班級干部、學生會干部在思想道德這一項評價中,普遍高于普通同學,原因是評價者多是輔導員、學生會成員,因此班干或班級學生會干部有光環(huán)效應,因此評價結果存在一定偏差。

  五、實施建議。

  1、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側重結果性評價。

  學生質量評價應該是個發(fā)展的過程,其中既包括其在學校期間的表現也涵蓋其畢業(yè)后走上工作崗位由用人單位給出的崗位評價,因此在學校期間的學習和生活不能以簡單的優(yōu)良中差來判斷,要從學生能力不斷遷移和發(fā)展的角度來正確評價學生,課程改革主要針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因此已經將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到了平時課程訓練過程當中,主要從知識、能力和素質三個方面來培養(yǎng)人才,側重過程性評價,促進了學生的職業(yè)能力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2、評價主體多元化。

  建立大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是對大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在傳統的學生評價中,教師是評價的主體,學生是評價客體,在課程改革背景下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不僅包括教師、還有輔導員、小組內其他同學以及企業(yè)管理人員,評價主體多元化既保證了評價質量同時又為互相監(jiān)督提供了外部環(huán)境,進而給學生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觀念,在課程學習中小組成員互評和自我評價也是必要的,這些評價方式完全可以在學生質量評價中進行借鑒,這樣既能夠從學習中也能從生活上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3、評價體系的保障措施。

  學生質量評價的公平性,直接決定結果的可信性,可以采用靈活的可量化的保障措施進行評價學生質量,例如在課程改革中,任課老師可以通過不同的考核方式來檢測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活躍能力。例如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代表成果展示來探究學生的思維活躍性,或者通過方案設計來考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除了定性考察,定量考察也是必要的,因此進行階段測試,考察學生的理解力和判斷力也是不可或缺的。

學生評價體系2

  摘要:針對當前社會對高職人才規(guī)格的多樣化要求和高職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期盼,提出了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思路,分析了構建這一體系的必要性,介紹了構建這一體系的實踐探討,期望能對改革和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評價現狀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構建

  發(fā)展性評價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的評價。在高職教育中,建立發(fā)展性學生評價體系,使學生評價不僅能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能發(fā)現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明確努力方向,從而充分發(fā)揮學生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不斷發(fā)展。準確、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既是高職教育工作者職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

  一、高職學生評價的現狀

  長期以來,對于學生的評價大多是以鑒定為目的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已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高職人才的多規(guī)格、多樣化要求,主要表現為:一是評價功能單一,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選拔、鑒定功能,忽視其教育、改進、反饋與激勵的功能;二是評價標準單一,評價的內容過多地限于學業(yè)成績,很少涉及學生的多元智能,更少提高到情感、道德、能力、思想等層面上;三是評價的主客體單一,始終呈現“他評”的特征,忽視了被評者的作用;四是評價時效單一,過于強調終極性評價,忽視過程性評價等。所以,這種評價難以全面、系統、準確地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狀況進行跟蹤評價,不能體現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

  二、構建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必要性

  1.促進高職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探索和創(chuàng)新高職學生評價的內容和方式,建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其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強項和弱項,激勵學生向個性化、多樣化方向發(fā)展,為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具有促進性、激勵性的機制,使更多的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不斷有機會反思自我、認識自我、樹立自信、拓展個性,使接受高職教育的每個學生的潛在優(yōu)勢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促進智力、體力的協調發(fā)展,最終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2.促進高職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

  改變傳統的評價尺度,不以學業(yè)成績?yōu)槲ㄒ缓饬繕藴,拓展學生評價的內容,在鼓勵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同時,提倡學生彰顯個性和發(fā)揮特長,以此引導學生個性化發(fā)展,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從小處看,它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的精神面貌和努力方向。從大處講,學生在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后,會更主動地保持優(yōu)勢;學生在體驗成功之后,會更積極地為下一次成功努力,為追求被社會、被他人認可和尊敬的心理體驗,他們將在人生道路上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這必將為其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根基。

  3.滿足高職學生張揚個性的需要。

  高職教育與普通教育相比,在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既有許多共性之處,又有一些高職教育自身的個性特點。由于面對這特殊的生源主體,我們的教育應有與之相適應的學生評價內容、標準、方法和模式。另一方面,高職教育培養(yǎng)的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能型應用性專門人才,除要求掌握必

  要的專業(yè)理論知識,更強調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更重視職業(yè)道德、兢業(yè)精神、團隊精神、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對高職學生的評價,應當體現高職教育的這些特點,反映經濟社會發(fā)展對高職教育的需求,滿足學生的多樣要求和個性發(fā)展的期盼,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張揚個性的需求,促使每個學生順利成才。

  4.“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

  以人為本的核心在于對人性的充分尊重和肯定,對人的潛能與智慧的信任,從而最廣泛地調動人的積極因素,最充分地激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活力,展示本色人生。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主動為學生提供寬容、支持、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突出學生個性發(fā)展,發(fā)掘學生創(chuàng)造潛質,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樂趣,培育學生具有完整人格。以人為本,就是要從高職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滿足他們的合理需要,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所以,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新理念,有助于滿足高職學生的精神需求,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實踐

  1.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基本思想和思路。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體系的基本思想是將對學生較為單一的評價改為綜合定性評價,調整學生評價中的不具科學性和實際操作性的定量評價內容,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學校在學生綜合因素評價中的主導地位;静僮魉悸肥牵

  (1)通過建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指標體系及等級標準,明確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

  (2)應用現代網絡技術將學生在思想、品德、學習、素質、特長、能力、經歷等方面的典型行為真實、完整、無評價地記錄下來,搜集反映學生在這些方面發(fā)展的資料證據;

  (3)將體現學生在校發(fā)展變化的典型行為記錄,與事先設立的、要求達到的標準進行逐項比較,分析并判斷達到標準的程度與差距,確定相應等級。這里,典型行為記錄是學生評價的基礎,學生評價是學生典型行為記錄過程的延伸,是對記錄結果的解釋與應用。

  2.確定記錄與評價的基本目標和內容。

  構建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的基本目標:一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每個學生的各個方面;二是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創(chuàng)新能力;三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基本內容可設為:思想政治與道德修養(yǎng)、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成績、遵章守紀與文明習慣、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科技學術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文化藝術與身心發(fā)展、社團活動與社會工作、技能培訓與技能素質、團隊精神與他人評價、特殊經歷與個性特長十個方面。

  3.設計評價工具,構建網絡評價平臺。

  學生在上述評價指標體系的十個方面的真實、典型的表現,通過網絡及時予以記錄,利用網絡的共享性和便捷性,為學生、教師、家庭、社會等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近年來,我院與某軟件公司合作,設計開發(fā)了一套學生綜合素質的記錄與評價軟件。該軟件由各系記錄評價、學院監(jiān)督引導、學生網上可查詢。軟件的使用分三級用戶,即院級、學生系部、學生本人,不同的用戶有著不同的權限,但最終目的是把學生在校的成長軌跡真實客觀地記錄下來。不僅讓學生本人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綜合素質各個方面的長短項;也為教育管理人員提供詳實可靠的數據,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狀況,給學生合理的評價和切實的建議。讓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都有可以測查的標準,幫助學生發(fā)現優(yōu)勢,發(fā)揮潛能,進而全面發(fā)展。

  4.構建評價指標體系及等級標準。

  我們將社會對高職學生的人才規(guī)格要求以及高職學生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特點進行綜合,設計了高職學生發(fā)展性評價指標體系及等級標準,該評價指標體系有一個明顯特征,就是把反映學生在校的發(fā)展變化分為十個方面,每個方面只給出優(yōu)秀的標準和不合格的行為表現,旨在給每個學生設立一個努力的目標,同時及早提醒學生哪些行為是不該發(fā)生的。中間的狀態(tài)我們視為其努力的過程,不做過細的劃分,鼓勵學生在十個方面向著優(yōu)秀的方向全面提高。評價的十個方面內容相互獨立,某一方面評價為“不合格”并不影響學生在另一方面評價為“優(yōu)秀”。

  5,依據標準進行分析與評價。

  將學生的典型行為網上記錄與既定的行為標準相比較,以評價學生在多大程度上達到該標準。由于對學生評價的10項內容都有相應的具體評價依據,學生達到一定的要求就可評價為相應的等級,且每一項內容都不必進行復雜的分數換算,無須量化統計,只要寫明具體評價依據,就可進行相應等級的評定,所以操作十分簡便。這種評價關心的不是學生能不能表現出最佳水平,而是要求學生按通常的習慣方式做出反映(即典型行為)。

  構建基于網絡的發(fā)展性評價體系,其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種評價體系凸顯學生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強調評價主體的互動和參與、評價內容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發(fā)展等。其鮮明特點是淡化了相對評價,重視了絕對評價;诰W絡的發(fā)展性評價倡導的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更關心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力求客觀地記錄和反映每個學生達到既定標準的程度,鼓勵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個個進步”的境界。通過這樣的評價體系能夠充分體現評價的反饋、指導功能,促進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同時,基于網絡的發(fā)展性評價可以讓教師清楚、具體、準確、及時地了解和檢查學生各方面的狀況,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看自己的行為記錄,隨時與既定的標準進行自我對照,隨時了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從而及時調整和改進,實現不斷發(fā)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孝玲.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田建國.以人為本與全面發(fā)展[J].中國高教研究,20xx(1):23,

學生評價體系3

  論文摘要:大學生信用作為個人信用的組成部分,影響著我國社會信用休系的建設。本文通過構建大學生信用管理體系及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力圖改善大學生信用問題,建設和諧校園。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信用 信用管理體系 信用評價

  作為我國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基礎設施全國統一的企業(yè)和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順利建成并逐步發(fā)揮作用。20xx年12月央行、教育部聯合宣布:大學生信用記錄已全部納入該個人誠信系統如實記錄大學生開立銀行賬戶、信用卡、借用和償還國家助學貸款這個系統對失信大學生發(fā)揮懲戒作用。

  然而在全國各大高校里大學生仍然存在著較為嚴重的信用問題主要表現在日常言行缺乏誠信,背信違約;考試作弊,屢禁不止求職履歷弄虛作假就業(yè)簽約無故悔約抄襲成風瞞天過海信用卡欠款逾期現象并未改善。大學生信用作為個人信用的一部分是社會信用體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學校有責任幫助有關部門提供大學生信用采集的信息,擴大信息共享積極發(fā)揮個人信用在社會誠信建設中的作用。

  一、構建大學生信用管理體系

  造成大學生信用危機的原因有社會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家庭教育因素,大學生自身因素、內在因素的影響,還有高校誠信管理制度不健全因此建立大學生信用管理體系成為各高校的當務之急。

  參照質量管理體系的構成表1給出了一個信用管理體系的輪廓這個管理體系是由五個信用保證體系組成的:

  1組織架構的保證體系

  包括最高層領導在這個組織架構中的作用全體學生參與的方式和參與的程度;專門信用管理人員的配備及相應的職責。

  2.規(guī)章制度的保證體系

  包括操作流程的規(guī)范制度和信息管理的.規(guī)范制度。

  3信用標準的保證體系

  包括必須有量化的信用指標和必須有明確的信用要求。

  4資源配置的保證體系

  包括設備要素和人才要素確保信用管理體系的有效運作。

  5持續(xù)改進活動的保證

  持續(xù)改進活動可采取培訓、檢查、評比、問題分析、征集建議等形式。

  在上述的信用管理體系中建立信用檔案和建立可量化的信用評價指標成為各高校既重要又緊迫的任務。

  二、大學生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大學生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原則

  (1)全面性。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應該全面地反映所有影響大學生信用狀況的各項要素。

  (2)科學性。各項指標必須有機配合形成體系相互之間既不重復,又無矛盾同時,指標的計算和評價方法必須科學要有一定的依據。

  (3)公正性。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要符合客觀事實,能正確反映大學生信用的真實面貌,信用監(jiān)管人員必須態(tài)度公正,評價客觀,以事實為依據。

  (4)層次性。指標選擇應盡可能的從不同層次、不同方位涵蓋大學生信用的評估要素以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信用能力。所選指標應有充分的信息綜合能力。

  (5)可操作性。所設指標要比較容易取得資料來源力求使指標設置在科學完整的基礎上,簡便易行。

  2.大學生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充分反映大學生信用狀況,所構建的信用指標體系分別從學生個人基本情況,學校信譽體系和社會信譽體系三個角度來說明大學生個人的信用情況相應的建立了大學生個人信用評價模型的二級指標體系;第一層為基準層第二層為具體指標層,該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見表2。

  根據表2進行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需要確定各指標權重可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或其他方法確定,在確定指標權重的基礎上即可進行信用綜合評價。

  本文對大學生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提出了初步的想法而且多集中在定性的討論上其指標還要進行具體的賦值才能應用于實踐中,量化研究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分析以提出更有實踐意義的大學生信用評價模型。各個高校通過對大學生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將有助于個人征信系統的完善并為社會誠信建設發(fā)揮作用.也將有助于和諧校園的建設。

學生評價體系4

  學生素質發(fā)展狀況評價,在小學教育評價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適應新課改要求,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思想及目標

  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神為指導,全面貫徹黨決定》精神為指南,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的教育方針,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激勵、診斷、導向功能,通過評價來達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激勵和發(fā)展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基本原則

  1、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也是整體性原則。是指小學生素質發(fā)展的評估,不僅要面向全體學生,而且要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和和諧發(fā)展;評價不僅關注學生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關注終結性評價,而且關注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的評價,關注學習態(tài)度、情感體驗以及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發(fā)展。

  2、發(fā)展性原則

  發(fā)展性原則,是指小學生素質發(fā)展評估在不同階段呈現出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性,在同一階段層面,不同個體的發(fā)展水平也有差別,評估要注意這些發(fā)展變化。評估目標在保持基礎性、穩(wěn)定性的同時,要體現素質發(fā)展的階段性、梯度性、獨特性,為不同的學生提供相對的鼓勵性評價,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

  3、多元性原則

  多元性原則,是指小學生評價主體與評價方法應該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評價,又有終結性評價;既有定量評價,更注重定性評價;既有課內評價,又有課外評價。有教師、家長、學生多個評價主體共同參與評價活動,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獲得反饋信息的機會,形成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合力。

  4、過程性原則

  過程性原則,是指評價不僅注重結果,更注重過程。在評價過程中通過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反饋、自我教育,及時發(fā)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以便順利達到預期目標。在操作過程中,堅持周評、月評、學期總評的連續(xù)評價方法,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評價過程。

  5、科學性原則

  建立符合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內容與評價標準,探索科學有效的評價方法,嚴格評價程序,開發(fā)簡便易行的評價工具,科學客觀地評價學生素質。

  6、激勵性原則

  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使評價真正發(fā)揮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作用。要注重評價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反饋、自我矯正,堅持月評、學期評、學年評的連續(xù)評價方法,達到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提高的目的。

  7、民主性原則

  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的對話與交流,開展有效的自評、互評、教師評價;要及時溝通,增進了解,努力營造良好的民

  主氛圍,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三、評價內容及依據

  1、主要內容: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內容包括道德品質、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六個方面。主要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見表一。

  2、信息來源: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于學校每學年對學生發(fā)展狀況詳實的記錄與評價。包括日常表現、關鍵性材料、學生特長表現記錄等能夠全面反映學生綜合素質的材料。評價時,所依據的材料必須客觀、原始、真實,能充分證實該學生在評價項目中所達到的程度與發(fā)展的狀況。

  3、關鍵材料:能夠表明學生多方面發(fā)展狀況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對于表明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狀況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主要包括:

  ①關鍵考試的成績:一般指期末考試或統考成績,能表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質量;

  ②關鍵的表現性作業(yè):指學生在真實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務,如探究報告、小論文寫作、網頁制作、實驗操作、小科技發(fā)明等,主要表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

 、劬C合實踐活動(包括社區(qū)服務):主要體現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合作交往能力以及為他人、為社區(qū)服務的精神品質,包括學生參與各類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描述、活動成果、學生的感悟反思等;

  ④特長與獲獎情況:包括學生在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和組織的各類比賽中獲得的獎勵或能夠證明自己特長與潛能的`資料;

  ⑤自我描述:即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包括個性描述、學習反思、感悟以及發(fā)展計劃等;

  ⑥他人的評語:指對學生有重要影響或對學生非常了解的人給學生的評價。

  4、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成長記錄要收集能夠反映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表明學生發(fā)展狀況的關鍵資料,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最佳作品(成績記錄及各種作品)、社會實踐和社會公益活動記錄、體育與文藝活動記錄、教師和學生的觀察與評價、來自家長的信息、考試和測驗的信息等。

  綜合素質評價要以實證性材料和數據為依據,要在充分參考學生成長記錄和關鍵性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評、家長評價、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作到客觀公正,避免以偏概全。

  四、評價的方法與步驟

  1、評價時間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每學年進行一次,于6月底完成。

  2、評價方法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采用綜合評語加等級評價的方法進行。綜合評語主要對品德、情感、態(tài)度、日常表現以及學習情況進行定性描述,尤其要突出學生的素質特長和發(fā)展?jié)撃埽u語應準確、精練。等級評價主要根據表一中一級指標的六個項目分設四個等級(A為優(yōu)秀、B為良好、C為合格、D為待合格)。

學生評價體系5

  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建立具有我鄉(xiāng)特點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指導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根據慶教發(fā)(《20xx》66號)文件精神關于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關要求,結合我鄉(xiāng)教育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從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全面反映學生的發(fā)展狀況和水平,引導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全面反映小學生的發(fā)展狀況、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舉措。綜合素質評價應按照素質教育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道德品質、學習成績與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個性特長六個維度,共十二個評價要素為基本內容,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以學校評價為主體,以制度建設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從而推動我鄉(xiāng)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和辦學行為的進一步規(guī)范。

  二、基本原則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堅持如下基本原則:

  1.發(fā)展性原則。評價應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主動、活潑和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

  2.激勵性原則。評價中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使之強化,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信心,注意激勵學生。

  3.差異性原則。評價既要體現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又要關注學生個體間差異和個性特長的發(fā)展需求,充分體現評價對象的個體差異。

  4.科學性原則。積極探索科學的'評價方法,注重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力求評價結果的客觀、公平、公正、公開,努力提高評價工作的專業(yè)化水平,保證評價工作的質量。

  5.參與性原則。學生既是評價的對象,又是評價的主體,要尊重學生在評價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評價活動變成被評價者主動參與、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三、綜合素質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標準

  1.根據教育部《關于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中關于“對學生評價的內容要多元,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重視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潛能的發(fā)展,確定我鄉(xiāng)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分為基礎性發(fā)展目標、學科學習目標和個性特長發(fā)展目標三個方面。

  2.綜合素質評價要在小學學生綜合表現詳實紀錄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表現詳實紀錄是指能夠表明小學生在學校期間多方面素質及個性發(fā)展狀況的關鍵性材料。綜合表現詳實記錄一般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

  (1)考試成績。

  (2)社會實踐活動。

  (3)個性特長與獲獎情況。

  (4)道德品質。

  四、組織領導

  1.學區(qū)成立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指導、督查全鄉(xiāng)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查處評價過程中的違規(guī)行為。

  2.各校要成立以校長為組長、各相關人員參與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各班級也要成立班級評價小組。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負責落實評價方案,制定實施細則,任免班級評價小組成員,組織并監(jiān)督評價工作,認定評價結果。班級評價小組由班主任、任課教師和學生代表組成,評價小組人員需班級學生一半以上認可,方可入選。

  綜合素質評價組織機構

  主任:張政權

  成員:楊旭鵬梁萬寶李玉平各校校長

  五、工作程序

  1.宣傳培訓。學校應就綜合素質評價的意義、內容、標準、程序、方法、過程、制度等內容,組織教師、學生和家長進行學習并進行培訓,做好宣傳動員和培訓工作。

  2.組織自評。讓學生談談自己在學校各方面的表現情況,整理并提供相關證據,確定六個維度的自評等級。所搜集整理的有關材料要求提供完整的原始記錄,保證材料的真實性。要讓學生明白自己既是被評價的對象,又是參與評價活動的重要主體,所提交關鍵性材料和自我鑒定過程本身就是學校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

  3、班級評價小組負責審核學生的個人評價材料。

  4.組織班級學生互評。各班分幾個小組開展互評。先由學生自我介紹自評意見,出示相關表現材料,然后同學集體評議,采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對每個學生的六個評價維度共十二個評價要素分別根據各要素的權重打出得分,得出互評等級建議。A等達6 0%以上的

  記為A等,A+B達6 O%以上的記為B等,A+B+c達60%以上的記為c等,否則記為D等,對每個學生的互評情況應單獨形成評議記錄材料,供班級評價小組參考。

  5.家長評價學生。家長對學生每學期和每學年的發(fā)展情況進行評價,撰寫描述性評語,并以等級形式呈現評價結果。

  6.班級評價小組評審。根據制定的評價標準,結合學生自評、互評和家長評價意見,以及各項客觀佐證材料,班級評價小組綜合各方面的意見后,初步確定學生的各項評價等級,并將評價結果報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審議后,對被評定為A等的學生名單應及時在學校公示(公示時間不少于3天)接受監(jiān)督;B、c、D等級的學生,由班級評價小組及時以通知單或其他形式告知學生本人和家長。

  7.收集反饋意見,對評價結果有異議的進行復評。再次公布復評結果。對有重大分歧的評議意見,應提交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集體審議裁定。

  8.撰寫綜合性評語,填寫《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整理相關材料歸檔,待學生畢業(yè)時,一并歸入檔案。

  9.總結上報。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每學期將評價情況寫出書面總結上交學區(qū)存檔。

  六、評價結果的使用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是小學生在校綜合表現及學校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是衡量學生是否達到課程培養(yǎng)目標要求、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

  七、實施要求

  1.評定主體要多元化。要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評價、教師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學生自評、互評意見,保證評價的客觀性。建立誠信協議書制度,教師和學生應簽定誠信協議,要求教師必須對學生一視同仁,以學生的實際表現為依據,客觀公正評價學生。

  2.確定等級應反映學生綜合素質實際水平,并與學生群體綜合素質的實際分布狀況基本相符。

  3.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注意以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內容為抓手,教師、學生和家長都應及時將相關數據和評語做好記錄,同時應充分參考學生和教師提供的關鍵表現記錄和學生思想品德、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過程狀況資料,從學生的整體表現入手把握所評價的等級。

  4.班級評價小組要客觀公正的對待學生自評、互評意見,參考自評、互評所提供的信息,在集體評議的基礎上進行等級評定,撰寫綜合性評語并逐一簽名。如果出現經過討論后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情況,應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得出結論;如有重大的原則性分歧,應提交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裁定,并逐一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報告上簽名。建立誠信責任追究制度,對不講誠信的教師和學生,實行責任追究。

  5.評價結果應及時通知學生本人及其家長,如有異議,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領導小組應進行核實與裁定。公示制度要得到保障,對評價的結果,被評定為A級的學生名單應予公示,其他等級通知學生本人和家長,評價結果經公示后,校長應簽名并加蓋公章,存檔備查。

  八、特殊情況的處理辦法

學生評價體系6

  教學技能訓練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所培養(yǎng)的教師是否具備合格的教師素養(yǎng)。教學技能是師范生教師素養(yǎng)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是教師教育師范性和示范性的具體體現。[1]教學技能訓練中的學生自我評價是指學生對自己在教學技能訓練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思想、動機、行為和個性的自我評價,也包括學生(同班或跨年級)之間相互評價。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我國已經全面展開培養(yǎng)使命的高師院校對此卻反應冷淡。[2]并且,許多涉及教師教育的高校在進行教學技能訓練的過程中,普遍偏重于教師評價,通過教師對學生在教學技能訓練中所表現出的行為、情感、態(tài)度傾向進行評價,以促進學生教學技能的提升。知識的形成是個體在社會互動的過程中,將外在的社會互動結構內化為個人的認知結構。互動的層次越深、范圍越廣、開放程度越大、互動模式越積極,個體吸納新經驗、新知識的效果就越好。[3]以教師為主體的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自我評價的地位和作用,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技能訓練中的主體地位應該得到充分關注。

  1.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依據

  1.1教育改革的需要

  當前的教育改革,無論是在中小學還是在高校,教學改革都是重要環(huán)節(jié),改革的重點就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在教學中的價值及意義,把學生作為課程的重要資源,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和效率。大理學院正在進行的課程與教學改革也提出了培養(yǎng)應用型高層次人才,服務邊疆、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辦學理念。應用型高層次人才的培養(yǎng)離不開技能訓練的開展,作為教師教育專業(yè),教學技能訓練要得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須重視學生自我評價體系的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語文課程性質界定的變遷也告訴我們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就必須關注服務社會和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雙重需求,要把學生自我發(fā)展擺在重要位置。[4]

  1.2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需要

  當前,多數高校教師教育專業(yè)所進行的教學技能訓練,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師是評價的主體。當然,教師處于引導者的地位,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教學技能訓練中的主要評價方式,當以肯定。然而,在實際訓練中,一味以教師評價為主,忽視學生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學生在技能訓練評價中處于被動地位,積極性和主動性未被充分調動,自我激勵和教育效果不明顯。[5]因此,關注學生自我評價變得十分必要,它可以充分挖掘學生自身資源,增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的強大功能。有學者就提出注重實習小組的研討與信息交流作用,引導師范生對自己所學與所教進行反思,培養(yǎng)師范生反思性教學的意識。[6]這里的實習小組就是學生自我評價模式的一種體現。學生自我評價體系的建構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測評的促進、反饋功能。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2.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原則和方法

  2.1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原則

  2.1.1系統性原則

  在教學技能訓練中,教師評價應該與學生自我評價結合起來,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評價系統,既發(fā)揮教師評價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學生自我評價,同時,學生自我評價體系應包含教師所須具備的能力素養(yǎng)要素。

  2.1.2完整性原則

  教師教育對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有一系列素養(yǎng)的標準,應該依據標準制訂完整的測評學生教學技能的學生自我評價指標體系、各種量表等,以保證學生自我評價的效度和信度。

  2.1.3可操作性原則

  微格教學評價指標的制定必須考慮參與評價的對象。因為參與評價的對象是學生,他們缺乏評價的理論知識和評價的實踐經驗,所以評價指標要明確、具體,同時要注意不要過多、過細,要具有可操作性。[7]學生自我評價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構成,制訂符合學生水平的自我評價指標體系,學生使用這些評價方式應該具有易操作性,這樣才能正確地開展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2.1.4互動性原則

  教學技能訓練是指導教師和學生互動的一個過程,教師指導學生訓練,學生反饋自身訓練情況給教師,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學生自我評價包括直接自我評價和間接自我評價。直接的自我評價是學生通過自我參照和自我反思所進行的評價。間接的自我評價是學生通過參照他人的評價或通過與同伴的對照與比較進行的自我評價。[8]因此,在構建學生自我評價體系時,應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自我評價的指標、量表等的設計,并把直接自我評價和間接自我評價貫穿始終,以保證指標、量表能充分反映學生的需求,保證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

  2.2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方法

  2.2.1確立評價內容

  在教學技能訓練中,學生自我評價體系的內容需根據具體專業(yè)加以確定。教師的教學技能總是由可觀察的、可操作的、可測量的'各種外顯性的行為表現構成,同時又是由教師既有的認知結構對知識的理解、對教學情景的把握、對教學行為的選擇等認知活動構成的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9] 根據專業(yè)制訂評價內容,以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為例,學生自我評價內容應緊扣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yè)所涉及的主要知識、技能加以確定,主要圍繞語文學科的教學設計、教案撰寫、試講、說課、聽課記錄等環(huán)節(jié)設計教學技能訓練學生自我評價體系。目前,大理學院文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育方向已由那茂菊教授編制了一套教學技能測評體系,主要通過《教學技能測評手冊》實施。該手冊通過教學語言和板書設計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漢字書寫測評評價、文本解讀評價、教案或說課稿評價、練習與試卷設計評價六項指標體系來進行測評。該測評系統以教師評價為主,并結合學生互評,該手冊的漢字書寫測評及課堂教學評價(第一輪)由學生小組進行評價,充分關注到學生在技能訓練中的主體地位。另外,還應關注言語交往教學技能的自我評價。語文教學中言語交往的教學技能則是指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漢語言專業(yè)知識等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言語教學行為方式。這些教學行為方式(即教學技能)是影響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方面。[10]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對言語交往技能進行評價也是重要內容之一。

  2.2.2確定評價主體和方法

  教學技能訓練中,學生自我評價應該以學生自身作為評價主體,也就是學生自己對自身在教學技能訓練中所表現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層面進行評價,找到優(yōu)點、發(fā)現問題,從而加以改進。確立了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就可以據此把學生評價分為: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學生小組評價、集體評價等方式。

  確定了教學技能訓練學生自我評價的內容和主體之后,就可以選擇針對此評價的方法。學生從認知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評價主動參與自我評價掌握自我評價是一個改進自己原有學習方法、探索新方法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新的學習理論、更新學習觀,并獲取學習期望、發(fā)展個性特征的過程。[11]遵循這一規(guī)律,學生自我評價采用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學生自我評價體系構建方法主要有比較法和實驗法。比較法是通過教學技能訓練中專業(yè)教師測評與學生自我評價的效果進行比較,找到教師測評與學生自我評價的契合點,構建有效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同時,結合當前中小學教育的實際,建立測評項目,實現高校教學技能訓練與中小學教育接軌。

  實驗法是通過兩輪以上學生教學技能訓練的應用,在使用中發(fā)現問題,并不斷地改進和完善,最終形成一個完善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

  3.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步驟

  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的步驟主要有制訂量表、實驗評估、反饋修改三個環(huán)節(jié)。制訂量表依據前面所述學生自我評價體系建構原則、評價內容、評價主體和評價方法加以制訂,同時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3.1制訂量表和建立成長紀錄袋

  各種量表和成長紀錄袋從教學技能構成的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制訂量表。學生自我評價量表主要包括:(1)教學語言和板書設計自我評價量表;(2)漢字書寫自我評價量表;(3)課堂教學小組考評表;(4)課堂教學反思表;(5)教案(或說課稿)自我評價表;(6)小組討論記錄評價表;(7)小組聽課記錄表。量表中構成學生自我評價的欄目主要有原始記錄、同學評價(2-3名)、自我評價、小組評價,學生通過這些記錄和評價就可以全面了解自己在各項教學技能訓練中所表現出的行為、能力和態(tài)度等,通過全方位的評價來激勵、促進學生的進步。

  建立成長記錄袋。教學技能訓練是一個持續(xù)、漸進的過程,成長記錄袋可以如實地反映學生的成長過程,反映出學生自己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收集、保存學生從教學技能訓練中的各種資料,如學生所完成的各種教案、教學設計、討論紀錄、聽評課紀錄、日記、自我反思、同伴評價等。通過自評和互評體系的測評,增強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教學技能水平,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3.2實驗評估

  構建完善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需要通過至少兩輪學生教學技能測評實驗(至少有兩學期時間開設《教學技能訓練與評價》課),在實驗中不斷改進和完善,最后制訂出教學技能測評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

  以大理學院文學院為例。步驟一,選擇06、07級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教育方向開設的教學技能訓練與評價課上課學生作為實驗對象,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自我評價體系;步驟二,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和相關教學委員會專家的評估意見,修改、完善學生自我評價的各種量表和指標,最終確定切實可行的學生自我評價體系。

  3.3反饋修改

  微格教學中的觀照和自我分析能幫助師范生很快進入教師角色,這樣能有效地提升師范生的從教能力,縮短師范生成為準老師的時間,讓他們一出校門就能順利走上講臺。[12]通過兩輪的教學技能訓練,學生自我評價量表和成長紀錄袋在使用過程中體現出來其優(yōu)點,對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學生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發(fā)揮學生的自我教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當然,在學生自我評價體系構建的實驗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學生互評打分偏高,區(qū)分度不夠明顯,很難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量表的得分分辨出學生訓練的等級差距。這個問題后來經過采用高年級學生中技能訓練成績優(yōu)異者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測評的策略得以解決,避免了同級學生間礙于各種因素造成的評價失真的情況。

  總之,教學技能訓練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水平和教師的職業(yè)意識,增強學生對課程與教學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評分只是一種手段,學生在自我評價過程中的不斷反思和進步才是教學技能訓練的終極目的。

  注釋:

  [1]劉麗平.高師學生微格教學技能訓練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教育,20xx,(8).

  [2]楊四海.教師職前培養(yǎng)與現實需要的對接研究[J].教育探索,20xx,(10).

  [3]茹榮芳、王淑霞.教師教育中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xx,(3).

  [4]付睿.改革開放30年來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及啟示[J].大理學院學報,20xx,(5).

  [5]王斌華.教師評價模式:微格教學評價法[J].全球教育展望,20xx,(9).

  [6]王云霞.教師教育專業(yè)實踐教學發(fā)展趨勢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xx,(12).

  [7]高麗.微格教學中課堂教學技能評價的定量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xx,(10).

  [8]王文靜.學生自我評價流程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xx,(3).

  [9]雷紅梅.教師教學技能提高的策略與方法[J].中國成人教育,20xx,(9).

  [10]歐陽芬.言語交往技能是語文教師的核心技能[J].中學語文教學,20xx,(11).

  [11]侯新杰.課堂學習學生自我評價的涵義與形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xx,(10).

  [12]張芹、沈錫瓊、顏蘭.論師范生在微格教學中觀照與自我分析的作用[J].昆明學院學報,20xx,(4).

學生評價體系7

  摘 要:筆者立足于現代社會職業(yè)能力發(fā)展需要的方向,對于學生的學業(yè)評價體系做出分析,從評價體系的指標構成、依據及影響三個方面來對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學業(yè)評級體系進行說明與研究。

  關鍵詞:指標構成;依據;影響

  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又被稱為“技術型”的教育,這是基于它的主要教育課程設置和最終評價體系所決定的。而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學校不同于其他的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就是它的職業(yè)培養(yǎng)性,同時職業(yè)培養(yǎng)性也是學生評價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評價體系的指標構成

  1.職業(yè)的實踐能力。職業(yè)的實踐能力就是指學生對這個職業(yè)的適應度,即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從學校畢業(yè)以后,對于和本專業(yè)相匹配的工作是否能很快進入工作的模式,是否能盡快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這都是學生離開學校進入工作所必須歷經的階段,F在很多的高校大學生在畢業(yè)之后都沒有找到適合的工作,大學生“就業(yè)難”已經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話題,而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或者說這種問題出現的頻率相對較少,這是學校課程設置的一大優(yōu)勢;诼殬I(yè)能力導向的高校主要培訓的就是學生的職業(yè)實踐能力,也就是技術性能力,相對于其他高校來說,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學校技術的專業(yè)性和實踐性都比較強。

  2.社會的適應能力。進入社會就要有足夠的實踐能力與心理承受能力。在學校,專業(yè)能力的高低并不能決定社會的適應能力,無論哪行哪業(yè)都是實踐出經驗,經驗就是在這個社會的重要“行駛證”。在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校里經常會有這樣的現象:學生今天進行專業(yè)課程學習,明天就在社會上進行實踐,而且最終期末考核的時候,專業(yè)課和實踐課成績各占一半,這都是職業(yè)能力導向高校的特點,也是這類高校對于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方式。學生對于社會的適應能力,也是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評價體系的重要指標。

  二、評價體系的依據

  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對于學生的評價體系主要依據于這個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社會上對緊缺人才的需要,就是這兩點決定了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對于學生評價體系的建立標準和評價設置。

  1.學校的辦學宗旨;诼殬I(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的辦學宗旨就是要與現代社會的職業(yè)能力相掛鉤,實現人才向社會全面的輸送,體現學校的培養(yǎng)能力和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我們常說,有的學校是培養(yǎng)作家的地方,有的學校是培養(yǎng)建筑設計師的地方,有的學校是培養(yǎng)機械制造師的地方,各個專業(yè)導向不同的學校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這些就體現了學校不同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宗旨。

  2.社會人才的需要。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總是不定時、不定期、不定量的,無法去預測對于人才需要的準確指標,只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而對人才需要重點做出基本趨勢的推斷,根據政策、法規(guī)、新聞,預測社會人才的需要方向,而基于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在政策這一方面就占了絕對的優(yōu)勢。高等教育是社會儲備人才的搖籃,國家對于高等教育的重視與日俱增,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校更是社會緊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職業(yè)能力導向的高校往往需要較短的時間就可以完成相關職業(yè)理論的學習,并且在社會的實踐中可以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所以這類高校的專業(yè)設置會經常更新,更新的主要來源就是社會人才的需要。依靠國家相關政策的扶持,認清社會人才需要的方向,結合國家大政方針的導向,對于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設置有精確地定位。專業(yè)人才對于社會的'發(fā)展永遠是最重要,所以社會人才的需要成為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依據。

  三、評價體系的影響

  1.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诼殬I(yè)能力導向的高等教育學生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主要影響就是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指明了方向。在這個評價體系里,學生可以看到自己專業(yè)能力成長的階段和程度,對于這個專業(yè)的適應能力,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都是評價體系帶給學生的重要信息。學生可以根據這些重要信息,針對自己的不足和能力不夠的地方重新建構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同時這個評價體系也可以幫助學生對于自己的能力適應性做出判斷。

  2.為社會需要的人才儲備了資源。高等職業(yè)教育是社會人才儲備的重要場所,沒有人天生就對某一個專業(yè)有經驗,都是經過專業(yè)的培訓才實現的,那么基于職業(yè)導向的高校就是為社會上需要的人才進行培訓的地方。在這個地方,通過學校的專業(yè)課程培養(yǎng),學生由原來的一無所知到最后的專業(yè)精英。一旦社會相關方面的人才出現緊缺,可以直接將學生由學校送到工作場所,不需要學生在人才招聘市場摸索,節(jié)省了學生和人才需要公司的時間精力和人力物力,實現了高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直接人才輸送,也為學生的工作和學校的評價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閆寧.高等職業(yè)教育學生學業(yè)評價。

學生評價體系8

  [摘要]通過分析目前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并構建一個合理、科學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評價體系,對各項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分析設計,給出了6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32個三級指標體系結構的模型,最后結合統計學,給出如何根據實際數據統計分析的幾種方法,還給出了計算各項指標的權重系數的計算方法。

  [關鍵詞]社會實踐 評價指標 統計分析

  一、現狀分析

  1、背景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各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大學生素質養(yǎng)成教育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大學生提前接觸社會的一個好途徑。近年來國家要求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guī)劃和教學大綱, 規(guī)定學時和學分, 提供必要經費”, “積極探索和建立社會實踐與專業(yè)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與勤工助學相結合、與擇業(yè)就業(yè)相結合、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利用好寒暑假, 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 “積極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fā)明和勤工助學等社會實踐活動”。

  2、存在問題

  結合相關實際案例以及相關文獻資料,可知目前各高校社會實踐存在的問題:

 。1)內容形式比較簡單,我校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大多也局限于社會調查、政策宣傳、紅色旅游、參觀訪問等形式,我校不乏存在很多典型代表。

 。2)注重表面現象,實效性較差。我校也可能存在部分宣傳多,實際卻做的很少的實踐隊伍。

  (3)缺乏有效的考察,暑期很多社會實踐隊伍沒有按學校的規(guī)定以及起初的承諾,只做了2,3天的社會調查就結束了社會實踐,嚴重不符合社會實踐學分規(guī)定的要求,最后卻還可以拿到社會實踐學分。

 。4)缺乏創(chuàng)新,我校大多學生只是為了學分而社會實踐,并非為了社會實踐而實踐,比如數學建模等專業(yè)實踐強的暑期社會實踐,很多學生只是混學分而已,以致競賽成績逐年下降,而且這些混學分的學生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5)對社會實踐認識不夠全面,對社會實踐的目的理解不夠,在我校很多學生中都認為社會實踐只是一次集體旅游,這不僅浪費時間、精力和財力,而且還給家長們造成了不良影響,以致有些家長不支持社會實踐,社會對社會實踐的認同感較低,有很多單位也會認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會打亂正常工作,拒絕大學生到本單位實踐。

 。6)缺乏科學考核,大多實踐隊沒有將社會實踐與自己所學專業(yè)有效的結合,而且我校只根據實踐總結報告或實踐論文進行評定成績,而且成績的評定完全掌握在指導老師手中,如果指導老師把關不嚴格,比較善于交際的學生就很容易得到指導教師的關照,致使一部分工作優(yōu)秀卻不善于交際的學生卻得不到優(yōu)秀的成績,這就讓很多學生存在弄虛作假的可能,使得很多學生抄襲網絡上的相似文章卻沒有給出引用出處,根本分不清哪部分為自己所得到的經驗總結。

 。7)對自主性社會實踐不夠重視。

  二、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學生在外社會實踐,分布地廣、工作量大、管理不便、監(jiān)管不易,只是單單的通過實踐總結報告是很難真正全面的反映社會實踐的成效。如果只是簡單的學生之間的互評、指導教師的意見更是無法對社會實踐工作者有激勵作用,當然也不能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在外實踐過程中的實踐狀況?茖W的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對我校合理規(guī)范暑期社會實踐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科學運用誠信評價指標體系,可以規(guī)范和提高社會實踐效果,表1給出了根據高校特點設計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評價指標體系。

  1、實踐準備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實踐準備指標是反映學生是否有合理的計劃,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設定指標時候,對各項具體工作指標做了適當的分類和取舍。在實踐前期準備指標下設置了3個三級指標:

 。1)接受學校實踐培訓情況,這項指標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提高學生在外的安全意識。

 。2)前期實踐隊宣傳效果,這項指標關系到學生所在實踐隊會對社會的初步影響。

  (3)實踐隊服規(guī)范,這項指標有助于提高實踐隊在外實踐的時候的形象,關系學校的校風是否良好。

  2、大學生評價指標體系設計

  在各類學校中,不可避免的是大學生誠信,如實踐報告剽竊行為,實踐弄虛作假等等不誠信現象,不僅敗壞校風,而且還誘發(fā)道德上的墮落。對大家來說,誠信指標是必須引起學校的重視,成立專門小組建立一套可以量化考核的學生誠信評價指標體系,研發(fā)不良文章檢測系統,可以檢測社會實踐中每天的總結、心得體會、實踐報告等一系列資料的自主性,完全杜絕正在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的網絡抄襲行為。類似于科技期刊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AMLC),可以用來以《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為全文比對數據庫,可檢測抄襲與剽竊、偽造、篡改、不當署名、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文獻。

  本文根據高校在校生的特點,對我校大學生實踐誠信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設計,生活誠信和學習誠信這2個作為二級指標,并給出相應6個三級指標:

  (1)生活誠信:不隱瞞真實的健康狀況;人際交往中以誠待人;服從安排,遵守實踐規(guī)定;無故縮短原先規(guī)定的實踐時間。這部分與學生利益直接相關,反映學生在關系自身利益面前的態(tài)度和立場,反映學生的誠信品格,生活誠信也會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

  (2)實踐總結報告不剽竊;實踐每日心得體會不剽竊;無故不參加社會實踐。這部分直接反映學生的學術道德行為,反映學校教育的收獲,學生的學術道德不佳,勢必會對我校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

  3、日常管理評價指標體系

  日常管理評價指標反映學生在外社會實踐期間的各種日常情況,在這個一級指標下分為3個二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下分為6個三級指標:

 。1)每天所提交實踐工作報告,這項反映學生每天是否正常參加社會實踐,檢驗學生社會實踐所得到的成果。

  (2)隊員給予的工作評價,由于考評的是學生社會實踐期間的工作現狀,而且隊員是實踐期間最熟悉的.人,所以隊員給予的評價是一個重要指標。

 。3)報告規(guī)范,這項指標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也可以提高學校工作人員的效率。

 。4)報告真實性,這項指標關系到學生的個人誠信,誠信是做人的基礎,這項重要指標的設立也為培養(yǎng)誠信的大學生作出一定的影響。

  (5)實踐隊每天的實踐記錄。

 。6)宿舍衛(wèi)生等個人生活習慣,這項指標反映學生的自理能力。

  4、實踐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實踐能力評價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很難采用量化的方法評定學生的實際水平,特別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估,由于創(chuàng)新能力界定為創(chuàng)新主體在創(chuàng)新活動中內化而成的素質、精神和外顯出來的技能、成果的總和,它不僅是一種智力化特征的能力,更是一種人格化特征的能力,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如要要對創(chuàng)新能力做出量化的評價指標,必須在大量數據的情況下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分析并得出之間的權重系數。

  在這里將給出3個二級指標,在這3個二級指標下給出了8個三級指標:

  (1)理性懷疑精神,這項指標是指敢于指出前人、突破自我、曾被實踐證明的正確結論,及時糾正隊長所作出的錯誤決策,是一種綜合素質的體現。

 。2)團隊合作精神,這項指標體現的是顧全大局意識,反映的是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統一,進而提高團隊間的高效運轉。

 。3)社會責任感,這項指標是指在艱苦的條件下,仍然保持著一種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奉獻精神,

 。4)信息加工處理能力,這項指標是指對各種信息技術的獲取、理解、分析、加工、處理、創(chuàng)造、傳遞、理解和活用的能力。

 。5)與陌生人之間的交際,這項指標反映學生的交際能力,良好的交際有助于提高學生社會關系。

 。6)其他交際,這項指標包含除(5)之外的所有未考慮情況。

 。7)突發(fā)事故處理以及緊急情況處理這2項指標都反映學生的綜合素質。

  當然其中有些指標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必須通過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之后才可以合理、科學的給出權重系數以及評分規(guī)則。

  5、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效果評價指標的設置,是反映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的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標。由于主要考評的是學生工作現狀,所以在指定體系時設立學生評價、獲獎情況、社會評價這3個二級指標。其中,學生評價指標包括學生自評情況、隊員給予的評價情況、教師給予的評價情況;獲獎情況指標包括各類競賽活動獲獎情況以及其他各類表彰情況,各種表彰按等級給予不同權重系數,按權重系數計算得分;社會評價指標只要是指新聞媒體報道情況,可按上述的方法,根據媒體等級和數量得出權重系數后計算得分。

  6、特色項目評價指標體系

  在這個指標體系中允許申報具有自身專業(yè)特色的實踐內容,不僅體現指標體系的開放性,也反映了對學生社會實踐工作創(chuàng)新性的拓展。

  三、權重系數

  由于筆者沒有完整的數據,無法采用統計的方法分析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由于權重計算方法已經比較成熟,目前有很多關于確定權重系數的方法,下面將在理論上給出其中2種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的大致計算方法。

  1、模糊數學評價法

  采用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方法的步驟如下:

 。1)確定影響因素及其層次。

 。2)建立評價因素權重集。在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每一個評價項目的單因素評價都是低一層次的多因素綜合評價的結果。根據表1的評價指標體系,先利用主觀賦權法對需要確定權重的各層次評價指標確定權重,再由低到高逐層進行評價。

  (3)建立評價集。

 。4)建立模糊評價矩陣。

 。5)建立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根據模糊評價矩陣,計算出各個因素的模糊綜合評判集即可。

  2、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HP)是運用多因素分級處理來確定因素權重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決策方法。該方法可以對復雜的決策問題、影響因素及其內在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利用較少的定量信息使思維過程數學化,從而為多目標、多準則或無結構特性的復雜決策問題提供簡便的決策方法。

  一級指標的權重確定及一致性檢驗需要專家的參考指標體系,故需要設計專家調查表,參照給出Seaty相對重要性等級表后,對同一級別的指標進行比較,得到判斷矩陣和相對重要性成程度。最后計算確定權重后再進行一級指標的一致性檢驗,以保證應用層次分析法得到的結論基本合理。

  四、結束語

  大學生社會實踐評價體系是一個復雜的體系結構,本文由于沒有得到實際數據,無法用統計學中模糊數學分析法或者層次分析法,也沒有考慮到可能會影響結果的其他因素。如果要得到科學的評價指標權重系數矩陣,必須擁有大量的數據,因此本文只能通過理性分析給出評價指標體系,當然本文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針對我校的問題也沒有給出相應的對策。

學生評價體系9

  當前的對學生的評價還主要停留在成績上,以考分論高低,“以成敗論英雄”的現象較普遍,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評價方法過于簡單劃一,與創(chuàng)新教育形勢下的教學方式和人才標準不適應,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評價主體主要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評價,忽視學生的參與并發(fā)揮其主動性;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對學生激勵,導向、改進和調控功能。過分關注評價的結果而忽視評價過程,不利于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不斷發(fā)展的功能。為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必須改革對學生的評價,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向發(fā)展。

  一、評價內容多元化

  評價內答由單一評價學生成績改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定,評價內容包括基礎性發(fā)展目標和學科學習目標兩個方面;A性發(fā)展目標從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yǎng)、學習能力(操作、交流與合作、探究)、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四項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學科學習目標,按照學科課程標準評價。在評價內容上立足從全方位的角度評價學生,立足發(fā)展性評價。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主要側重于對學生進行紙筆測試,這種評價方式把學生的學習及思維納入到一個固定僵化的模式中,有些同學在測試中為

  取得高分,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擇手段,這種做法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對其成長是有害的:因此,對學生評價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如行為觀察、學生口頭表述、情景測試、項目合作、學習日記、成長記錄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多種方式評價,能更真實有效地反映學生的思想實際,認知水平及行為實踐等多種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與需要選擇多種恰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使評價機制發(fā)揮其更強大的功能,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服務于教育。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主體是教師、是管理者,學生則處于被審視的地位,很容易產主消極、逆反心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對學生的評價由教師、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完成,采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家長參評相結合,被評價者成為評價主體中的一員,在評價主體擴展的同時,重視評價者與被評價者之間的互動,學生可就對自己做出的評價結果發(fā)表不同意見或看法,在平等民主的互動中關注被評價者發(fā)展的需要。不同評價主體參與學生評價,可以發(fā)揮其獨特的作用。如學生自評可發(fā)展學生批判思維和評價技能,解決問題和獨立學習的能力;學生互評,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站在同一高度看問題,這樣更易于學生接受,也有利于加深自己的認識,擴展視野,提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家長評價加強學校、家庭及學生三者之間的溝通,有利于促進教育教學。

  四、評價過程動態(tài)化,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評價過程是靜態(tài)的,終結性評價關心的是最終目標達成與否,主要目的是確定不同學生各自能達到的不同水準或等級,并給予權威性的'判斷證明,這種評價的判斷容易在師生間引起焦慮和抵觸情緒。采取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過程進行監(jiān)控式評價,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的表現,可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tài)度、策略等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激勵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培養(yǎng)合作精神。形成性評價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終結性評價每學期末進行階段性評價,畢業(yè)時進行總評,把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五、評價結果人性化、發(fā)展化

  傳統評價采用嚴格的分數或評判式評語,不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質。評價結果實行等級制,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個等級,綜合素質評價待合格者可在一定期限內復評,對學生評語樹立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觀、堅持正向引導、肯定學生的優(yōu)勢和特長,提倡個性化和鼓勵性評語,進行發(fā)展性評價,關注師生的情感交流。

  實施以上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其關鍵是樹立正確的評價目的,改變評價的單純選拔與甄別功能,發(fā)揮其激勵、導向、改進功能。在這種評價目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實施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學生評價體系10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強調“加強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和就業(yè)指導服務,把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求針對開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了明確的改革要求。由此,高校探索新的創(chuàng)新機制與培養(yǎng)模式,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與意識的人才,是現階段高等學校面臨的戰(zhàn)略任務。而目前在全國的本科專業(yè)中工商管理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缺乏特色,構建出工商管理專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直接關系到否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受到社會歡迎。

  一、評價指標的構建

  建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是整個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工作的.核心和評價目標實現的關鍵。本文通過利用數據庫和大量書籍、雜志、網站等資源,查閱了國內外有關學術文獻及資料,收集了一系列創(chuàng)新能力的評價指標。接下來又通過專家訪談和查閱相關資料,首先確定了四個基本維度,并將以上指標進行分類整理,保證指標之間的相互關聯和邏輯聯系。由此確定了以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知識基礎、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技能四個基本維度作為一級指標,以指標統計中出現頻率超過5次的創(chuàng)新思維等28個指標作為二級指標的三級評價體系,初步構建了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分析如下。

  1、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

  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是評價創(chuàng)新能力的前提條件指標,該項指標可以用發(fā)現問題能力、信息檢索能力、知識更新能力、標新立異能力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2、創(chuàng)新知識基礎。

  創(chuàng)新知識基礎指標可以用基礎知識水平、專業(yè)知識水平、交叉知識水平、創(chuàng)新知識水平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它是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的保障條件指標。

  3、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該指標可以用直覺思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想象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映。

  4、創(chuàng)新技能。

  創(chuàng)新技能由創(chuàng)新活動成果、課題獨特水平、課程設計質量、畢業(yè)論文質量四個二級指標來反應。

  二、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只有對各級指標賦予一定的權重,才能真正發(fā)揮指標體系的作用。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進行。采用專家打分法對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學等專業(yè)領域內的十位專家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兩兩比較和對結果匯總分析后得到以下判斷矩陣。依次得出以下四個矩陣判斷矩陣最大特征根及其對應向量的求法,矩陣每一列歸一化,對歸一化的矩陣按行求和,再歸一化處理,計算特征值。拿創(chuàng)新能力判斷矩陣為例,其他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知識基礎、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技能都按此算法得出以下指標權重。

  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研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我國社會需求、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發(fā)展變化,必定會出現一些新的情況,此時需要對一些評價指標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學生評價體系】相關文章:

學生評價體系07-28

學生評價體系08-02

新課標中學生評價體系05-10

學生評價體系10篇【必備】08-02

高考評價體系學習心得06-09

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的心得體會范文通用05-16

家校協同育人評價體系研究總結(通用8篇)06-02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自我評價報告(精選10篇)07-28

醫(y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論文(精選7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