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評論 2002-10-18 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 晏揚
據報載,在位于大別山區(qū)的羅田縣、英山縣等貧困鄉(xiāng)村,教師的任務是雙重的:一是人民教師,辛勤的園丁,陽光下最神圣的職業(yè);二是無情無義的“黃世仁”,干著收債、催債、逼債的差使。教師們要收的債,是貧困學生欠交的雜費,收不到學生們的錢時,學生家里的谷子、豬肉、畜產品、甚至掃把,都可能成為抵債的東西。為人師表者之所以如此“狠心”,是因為收不齊學費,自己就要被扣工資。
在這些地區(qū),有一條奇怪的“負債鏈”:學生家長們欠老師的,老師們欠學校的,學校欠上級教育部門的。反之,由于“下面”的錢收不上來,“上面”發(fā)下去的錢自然會減少,于是上級教育部門又欠學校的,學校又欠老師的。如此惡性循環(huán)的結果,倒霉的只有教師,教師們被迫在這條“負債鏈”上苦苦掙扎,不僅工資時常被扣,還落得個“黃世仁”的壞名聲。
相信這些為人師者并非無情無義,誰也不愿“唱黑臉”,做“黃世仁”;羅田、英山是大別地區(qū)有名的貧困縣,很多學生家里窮得叮當響,根本交不起雜費;學校和教育部門要完成“普九”任務、控制失學率,也不能把欠債的學生趕回家。應該說,各方都很無奈,都有苦衷。但是,作為夾在中間的教師,是付出了辛勤勞動的一方,不管怎么說都不應該成為利益受損的一方。讓教師充當“黃世仁”去直面學生家長,讓兩方弱勢群體作“你死我活”的對抗,教育部門的這種“手法”不僅狡黠,而且殘酷。據報道,很多教師并不會強行收債,實在收不到,只好自己認扣認罰。
問題在于,教師們該不該承擔收繳雜費的工作?我國《義務教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實施義務教育所需事業(yè)費和基本建設投資,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予以保證”。這就是說,教師應當享受的工資和其它福利待遇,和學生是否交齊了雜費沒有關系,教師沒有收繳雜費的責任和義務。收繳雜費的工作,應該由當地政府所屬的教育部門承擔。以扣工資作要挾,強迫教師充當“黃世仁”的做法,違反了《義務教育法》的規(guī)定。這種做法不僅分散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使得他們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和研究上,而且容易激化教師和家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矛盾,不利于教學雙方的和諧共進。
問題更在于,義務教育所需經費,應該由誰來承擔?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義務教育的投入中,中央財政負擔2%,省地財政負擔11%,縣級財政負擔9%,鄉(xiāng)鎮(zhèn)財政負擔78%左右。這和一些教育發(fā)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比如在美國,中央、州、地方政府對義務教育經費的分擔比例為6.2∶48.3∶45.5;在德國,這個比例為1.6∶75.4∶23;法國中央政府則分擔了義務教育經費的68.4%。由于我國鄉(xiāng)鎮(zhèn)財政承擔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絕大部分,而其財政收入絕大部分又來自農民,這就使得原本應由“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籌措”的義務教育經費,最終還是主要落在了農民的頭上。況且,目前我國的義務教育,僅僅是免收了學生的學費,而學生每年所交的書本費、雜費等等,要遠遠高于學費。在那些經濟較落后的地區(qū),農民們自然無法承受義務教育的沉重負擔,出現義務教育“負債鏈”,就并不奇怪了。所以,加大中央和省級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讓義務教育真正吃上“皇糧”,才是解決義務教育經費難題的根本途徑,惟有如此,才能把這些貧困鄉(xiāng)村的教師們,從這條義務教育的“負債鏈”中解救出來
[奇怪的義務教育負債鏈]相關文章:
1.義務教育精選語錄
2.奇怪的大石頭課件
3.奇怪的大石頭教案
4.奇怪的近義詞解析
6.《愛之鏈》教案
10.初中課文奇怪的大石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