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 2002-09-17 徐建平
中小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時期,他們的自尊心、好奇心、獨立意識、模仿能力以及積極向上的愿望都較強。但由于他們涉世不深,辨別是非能力、自理、自立、自控能力相對較差,做出一些令人看不慣、不理解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不良影響的事情是很難免的,其中絕大多數應屬行為規(guī)范問題。
仔細分析學生存在問題的案例,很多都是非道德品行因素形成的。其中,有學生相互之間因誤會引起的爭吵,有因對某學科不感興趣而被迫放棄,有因對某個老師不滿而故意作難,有因生理變化帶來的困惑,有因心理緊張造成的失誤,有因天生好動、個性倔犟引起的是非,有因自控能力不強而產生的不恰當的從眾行為,有因缺少家庭溫暖而產生的發(fā)泄行為,有因受到不公正批評而誘發(fā)的逆反心理,有無意犯錯。我們應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積極做好教育引導工作,不要抓住他們一點錯誤就橫加指責、堅持曝光,一味求全責備,即使對問題較多的學生也要耐心開導努力幫助,絕不可新賬老賬一起算,那種做法只會更加降低學生改正缺點的勇氣與信心,其結果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更不能習慣性地給有行為過失的學生戴上一頂壞“帽子”。從另一角度看,學生調皮的背后往往蘊藏著潛在的求知欲、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如果不去了解,不加分析,甚至上綱上線批評,教育往往會事與愿違,既不可能引起學生內心深處的震動,更不可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地接受,心甘情愿去改。所以教師首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認識到處于身心發(fā)展期的學生身上有缺點,行為有錯誤是正常的,并給學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點的時間。當然,“寬容”不等于放縱,不等于姑息遷就。
陶行知先生用糖來獎勵打架學生的事例在教育界廣為傳頌。他那種處理學生過錯行為的辦法,在常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他在了解事實真相的前提下,善于從錯中找對,善于用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優(yōu)點,并以表揚替代批評,以獎勵替代懲罰。英國科學家麥克勞德上小學的時候曾偷偷殺死了校長家的狗,但麥克勞德遇到了一位高明的校長,懲罰是畫出兩張解剖圖:狗的血液循環(huán)圖和骨結構圖。正是這個包含理解、寬容和善待情懷的“懲罰”,使小麥克勞德愛上了生物學,并最終因發(fā)現胰島素在治療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事實上,教育是一門藝術,同一方法在不同的情境氛圍下效果迥異。學生不同于案犯,教育不同于審訊。在處理生動活潑、個性各異的學生的問題時,教師應充分認清“行為”與“品行”的差別,在正確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充分發(fā)揮教育的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隨機應變地對待教育過程中的矛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鞭撻孩子,是教育最不適用的一種方法,因為懲罰會使孩子從良心的責備中解脫出來,把孩子推向教育的另一端!边@句話,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回味。(作者單位:浙江省衢州二中)
[鞭撻孩子,是教育最不適用的一種方法]相關文章:
8.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