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內容及其解析
本節(jié)課要學的內容是《 沁園春長沙》,本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tǒng)治者、改造舊中國的壯志豪情。理解它關鍵是體味本詞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其壯闊深沉的意境,理解詞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學生在初中時已學過《沁園春雪》,了解了一些詞的基本知識,對作者生平、詞風、胸襟抱負也有一些認識,但尚未構建一套古詩詞鑒賞的方法理論體系。本詞安排在高中語文第一單元第1課,從寫作年代看它隸屬現(xiàn)代詩詞,從體式看它又屬于格律詩詞,這種交融使得學習本詞意義重大,需通過對此詞的學習為學生基本構建一個古詩詞鑒賞的理論體系,為后階段學習古詩詞作好鋪墊。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本詞的思想情感以及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解決的關鍵是理解古詩詞作品“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點,抓住詩詞中的意象,反復吟誦,知人論世,準確把握詩詞中的情。
二、目標及其解析
(一)目標
理解這首詞所涉及的字詞、意象、表現(xiàn)手法、思想情感,背誦本詞。
(二)解析
理解字詞就是吟賞作者煉字的精到,理解意象就是把握詞人是如何選擇意象,并通過這些特定意象寄寓思想情感的,理解表現(xiàn)手法就是鑒賞此詞的抒情方式。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學生可能遇到的障礙是對詞中的意象的概念以及意象與情感的聯(lián)系把握不清,對詩詞鑒賞的方法不了解。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在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的情況下,需要運用PPT軟件,通過聲、畫把學生帶進如詩如畫的境界,這是詩體教學的特征。
五、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一:在初中時,我們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大家都知道“沁園春”是個詞牌名,那么關于詞大家到底了解多少呢?
設計意圖:本文從體式上看屬于古詩詞范疇,通過對相關文化常識的提問,一則讓學生回憶《沁園春雪》,二則也是進一步為學生完善關于詞的相關認識。
明確:學生談自己的認識,老師出幻燈片總結:
詞,產生于隋唐,全盛于宋,配樂歌唱,句式不齊,又名“長短句” ,最初被稱為“曲詞”或“曲子詞” ,是配樂歌唱的,后來,詞逐漸與音樂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他稱為“詩余”還有人稱之為“樂府詩”。寫詞時依據的樂譜叫做“詞調”,各種詞調的名稱便是“詞牌”,如“沁園春”、“滿江紅”、“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詞牌下另標詞題,如《沁園春長沙》。
詞的分類①字數:小令:58字以內;58~90個字;長調:91個字以上。
②片段:單調:不分段,往往就是一首小令,篇幅較短;
雙調:兩段,也叫片或闋或遍,上片下片,前闋后闋;
三疊、四疊:即三段或四段,較少見,尤其四疊極少見。
問題二:詩詞鑒賞講究“知人論世”, 誰來為我們介紹作者和詞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一首詩詞也好,一篇文章也好,不了解其作者和創(chuàng)作背景,是無法深入理解其思想情感的。古詩詞因其語言簡練,有很多東西不能盡道,在鑒賞前了解其創(chuàng)作背景顯得尤為重要。設計這一問題能加深學生對詞作思想情感的理解。
明確:毛澤東,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領袖,湖南省湘潭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
主要作品: 《沁園春 雪》《卜算子 詠梅》《采桑子 重陽》
這首詞作于1925年,當時革命運動正蓬勃發(fā)展。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相繼爆發(fā),湖南、廣東等地農民運動日益高漲。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運動,先后建立了二十多個農民協(xié)會,創(chuàng)建了湖南第一個黨支部--韶山支部。1925年10月,他奉命前往廣州創(chuàng)建農民運動講習所,途經長沙,重游橘子洲,面對如畫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勢,回憶過去的戰(zhàn)斗歲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lián)翩,寫下了這首氣勢磅礴的詩篇。
問題三:整體理解課文,課文為我們講述了什么內容?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幫助學生把握該詞的整體結構,同時清楚整首詞的內容,體會古詩詞作品的藝術魅力和抒情方式。
1、誰能為我們歸納本詞所描繪的圖畫?
2、開頭三句有何作用?
3、“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屬直接抒情還是間接抒情?有何作用?
明確:上片:眼前所見: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下片:由景及人: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開頭三句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為全詩的抒情奠定了大氣磅礴、豪情奔放的感情基調。由寫景直接轉入抒懷,屬于直接抒情,自然帶出下片的抒情,是全詞的詞眼。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誰?這一問,顯示了青年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問題四: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展開聯(lián)想,又是如何描寫的?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把握該詞上闋所呈現(xiàn)的意象,同時透過意象把握蘊含其間的思想感情,理解古詩詞作品“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特點。
1、作者為我們描寫了哪些意象?
2、在文章當中用哪些字來形容這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詩歌的意象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與客觀物象的融合。詩人抓住了漫山紅葉、碧透的江水、爭流的百舸、長空的擊鷹、水底的游魚等意象展開聯(lián)想。
(1)“看”字作為領字,統(tǒng)領景物描寫,“萬”“遍”“層”“”漫“百”等詞可見數量之多,范圍之廣、重重疊疊,表現(xiàn)出景色的壯美。(2)“爭”“擊”“翔”分析,自然景象昂揚奮進,生機勃勃、充滿生命活力。(3)“紅遍”、“碧透”,紅綠輝映,色彩絢麗、對比鮮明、多姿多彩的湘江秋景圖。(4)描寫角度搖曳變化。遠近結合,俯仰結合,動靜結合 。
變式練習:唐代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詩《秋詞》,全詩如下: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請同學們分析“鶴”這個意象?詩人通過這一意象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矯健、凌越。對秋天的贊美和歌頌之情。
問題四:下片講述由上片的寫景轉入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主要講了哪些事情,表明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了解下片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從而進一步理解詩詞作品中抒發(fā)的感情。
1、下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什么圖?
2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詞中起什么作用?
3、“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確:崢嶸歲月圖 ;承上啟下,過度自然。上片故地重游,自然引起下文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暗街辛鲹羲,浪遏飛舟”的設問,巧妙地對“誰主沉浮”的問題作了回答,這樣,上下兩闕渾然一體,天衣無縫。
問題五:詞的下闋在表達方式與上闋有何不同,我們如何理解這種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比較上下闋在表達方式上的不同,進一步理解詩詞寫作的層次感。
1、文學作品的表達方式有哪些?
2、該詞的下闋在表達方式上與上闋相同嗎?區(qū)別在哪里?
3、如何理解這種不同?
明確:文學作品中有記敘、議論、抒情、描寫、說明這五種表達方式。該詞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回憶,而最后又都落到抒情上。這種安排使得詞作不再單調,富有層次感。古詩詞作品因為字數少,所以尤其講究表達方式、句法等的安排,盡量做到不單一,這樣就能以最少的字數包含最豐富的內容。這是我們在鑒賞古詩詞作品中不得不注重的一個方面,如此方能入其化境。
六、目標檢測
1.下列各項中字詞的注意或釋義有錯誤的一項是( )
A.百舸(gě) 橘(jú)子洲 遒勁(強勁有力)
B.崢嶸(zhēng róng) 攜(xié) 遏(è)制
C.漫江(滿) 寥(liáo)廊 揮斥(斥責)
D.惆悵(chàng) 稠(chóu)密 辟謠(pì yáo)
答案:C
2.下列句子有錯別字的一句是( )
A.毛澤東的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豪邁”“雄壯”,這是和詩人的壯闊胸襟相聯(lián)系的。
B.《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兩詩結構相類似,意境相似,都體現(xiàn)了作者開創(chuàng)一番輝煌的革命事業(yè)的偉大抱負。
C.毛澤東的詩詞為千百萬讀者所喜愛,是因為其既有著極強的藝術性,也有著深邃的思想內含。
D.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其詩詞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答案:C
3.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有錯誤的一項是( )
A.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B.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C.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D.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答案:C
4.“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边@個詩句的常序應當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獨立橘子洲頭。 B.湘江北去,獨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頭,寒秋獨立,湘江北去。 D.寒秋,獨立橘子洲頭,湘江北去。
答案:D
七、課堂小結
本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斗爭生活的回憶,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家國命運的關懷,表現(xiàn)了他藐視困難、敢于斗爭、堅信革命必定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
楊倩
[沁園春長沙 教案教學設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