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湍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②。青林翠竹,四時③俱備。曉霧將歇③,猿鳥亂鳴;夕日欲頹④,沉鱗競躍⑤。實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樂⑦以來,未復(fù)有能與⑧其奇者。
一、解釋加點詞:
⑴答謝中書書 書: 、莆迳惠x 輝: 、撬臅r俱備。 時:
⑷曉霧將歇 歇: 、上θ沼j 頹:
一、⑴書信、戚x映、羌尽、认ⅰ、蓧嬄洹
二、翻譯句子。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三、下列加粗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曉霧將歇(消散) B.夕日欲頹(墜落) 沉鱗競躍(爭相跳)
C.月夜入戶(窗戶)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和)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但少閑人(只是)
5、2.C(戶:門。與:參與,此指欣賞)
四、簡答題
1、“沉鱗競躍”的躍意思是_____,“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一句中的其指代的內(nèi)容是______。
2、劃分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
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它寫出了“鳴”的狀態(tài),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你能說一說好在哪里?
1、跳 山川之美景
2、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3、寫出躍的狀態(tài),爭相跳,靜中有動,寫出熱鬧的氣氛。
閱讀下列文段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
1.“書”的意思是________,“答謝中書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統(tǒng)領(lǐng)全文的句子。
3.下邊兩個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本文分_______層,寫出各層大意。
5.寫出作者所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信 給謝中書的信
2.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3.(1)對偶。2)對偶,借代
4.三。1)自古以來,文人們都夸贊山水的美麗。
(2)具體描繪各種美麗的極致。
(3)感嘆這樣的人間天堂,再也沒有人能欣賞到。
5.通過寫人間奇景,表達(dá)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8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松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練習(xí)檢測
一、解釋加點的詞。
①念無與為樂者 ②但少閑人如吾二人者 ③懷民亦未寢 ④水中藻荇交橫
⑤相與步于中庭 ⑥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⑦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⑧庭下如積水空明
二、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②相與步于中庭
③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⑤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三、選擇題
1.下列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月色人戶(窗戶) B.念無與為樂者(想到)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一起)
2.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一項是 ( )
A.庭下如積水空明--月色灑滿庭院,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B.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C.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是缺少像我倆這樣閑極無聊的人啊。
3.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nbsp; ( )
A.“欣然起行”一句寫出了作者賞月的興奮喜悅之情。
B.“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貶謫的悲涼和對人生的感慨。
C.蘇軾“念無與為樂者”的“樂”與<醉翁亭記)中歐陽修的“樂”在思想內(nèi)容上有著相同的意味。
D.本文敘事、寫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寫人;寫人,又突出了一個“閑”字。
4.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第①句(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交代了夜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
B、第②句(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寫出了作者與張懷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描寫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無寸縷之絲景。
D、第④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流露出作者遭貶后復(fù)雜的內(nèi)心感受。
四、簡答題
1.找出記敘的六要素。
時間: 地點: 人物:
起因: 經(jīng)過: 結(jié)果:
2.你如何理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一句的含義。
3、作者在文中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怎樣的世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①作者描繪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4、“積水空明”、“藻、荇交橫”寫出了景物怎樣的特點?
5、本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期間,你認(rèn)為文章表達(dá)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復(fù)雜的感情?
6.“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一、①考慮 ②只是 ③睡覺 ④交錯縱橫 ⑤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⑥遂:于是,就 ⑦高興地 ⑧形容水的澄澈
二、①哪里的夜沒有月亮。∧膬簺]有竹子和松柏樹啊
②同張懷民一同走到院里
③(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jìn)窗戶(十分優(yōu)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④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⑤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二、(1)早晨的霧氣將要消散,猿和鳥都一同叫了起來。
(2)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3)想到?jīng)]有和我一起游覽作樂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4)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閑人”罷了。
三、 1.A 2.D 3.C 4. B
四、1.時間: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點:承天寺 人物:我(蘇軾)與張懷民 起因:我見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經(jīng)過: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結(jié)果:我與張懷民相與步天庭中
2.惋惜無人賞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祿,為俗務(wù)所累,無暇及此,表現(xiàn)作者和張懷民超凡脫俗,摒棄一切凡塵事物的拖累,淡泊寧靜的情懷。
3、①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曠達(dá)(或雖遭貶謫依然 曠達(dá)
4、寫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點。(2分,意思符合即可)
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等。(既有賞月漫步的清閑又有對被貶謫的牢騷不平。)
6.貶謫的悲涼 人生的感慨 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閑
(6題考查“閑人”一詞,滄桑凝重,它隱含了作者怎樣的心境?解答此題一是要結(jié)合語境,把握題干活所給信息“滄桑凝重”,二是要根據(jù)文章的寫作背景來考慮。)
9 觀潮(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 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biāo)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1、解釋下列句中的詞。
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②方其遠(yuǎn)出海門,僅如銀線。
③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④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⑤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 ⑥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
⑦如履平地 ⑧人物略不相睹
2.畫線詞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
A.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 觀:景象 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
B. 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際天:連接著天。沃:吞掉。
C.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歲:年。 艨艟:戰(zhàn)艦。
D. 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舸:船。 逝:消亡。
3.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人物略不相睹(一點兒) B.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善于)
C.隨波而逝(消失) D.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高)
4.下列與“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廣起,奪而殺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這句話。
6.概括選文中描寫浙江之潮的幾個場面,并說說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1、①既望:農(nóng)歷十六。 ②方:當(dāng)……時。 ③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④逝:去,往。 ⑤文:畫著文采。
⑥溯迎:逆流迎著潮水;出沒:健兒在水中忽隱忽現(xiàn)。
⑦踩,踏。 ⑧“略”:微,一點。 “睹”:看。
3.C
4.D
5.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6.水軍演習(xí)、弄弄潮表演、觀潮情景;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
10 湖心亭看雪(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練習(xí)檢測
一、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4分)
①余拏一小舟 ②上下一白 ③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 ⑤是日,更定矣
⑥與余舟一芥 ⑦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⑧湖中人鳥聲俱絕: ⑨上下一白:
⑩擁毳衣: ⑽及下船:
二、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②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③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④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⑤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三、選擇題
1.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
A.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以俟夫觀人風(fēng)者得焉
B.而 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 宋無罪而攻之
C.是 是日,更定矣 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 D.其 問其姓氏 其如土石何
2.下列句子表達(dá)錯誤的一項是 ( )
A.“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映襯出環(huán)境的幽靜、空曠,也暗示作者的“癡”(不同凡響),為下文作伏筆。
B.“癡”與課文開頭“獨往湖心亭看雪”相呼應(yīng),寫出了作者超然脫俗的性格。
C.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jīng)滅亡,可是他仍然用明朝的年號,含蓄的表達(dá)了作者對故國的懷念。
D.作者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畫龍點睛,深化意境。對此迷人雪境,“癡”情人不止“我”一個,這也是一種巧妙的正面描寫。
3.下列劃分節(jié)奏有誤的一項是 (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B.一童子∕燒酒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余拏∕一小舟
4.下列“而”的用法與“余強(qiáng)飲三大白而別”相同的是 ( 。
A.雜然而前陳者 B.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C.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D.鄰有敝輿而欲竊之
5.下列對相關(guān)課文內(nèi)容分析有誤的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一句中“絕”字妙在從聽覺寫出大雪后一片寂靜,湖山封凍,人、鳥都不敢外出,連空氣也仿佛凍結(jié)了。
B.本文作者張岱觀察雪景,從“大雪三日”到“上下一白”,最后看到“舟中人兩三!保捎玫氖嵌c觀察的方法。
C.本文寫景句采用了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使景物描寫更形象、更富有魅力。
D.文章寫景句語言自然質(zhì)樸,不事雕琢,寥寥數(shù)筆就勾勒出了清新淡雅的雪后場景,表現(xiàn)了作者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
6.下列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
A.湖中人鳥聲俱絕 以為妙絕 B.是日,更定矣 斯是陋室
C.問其姓氏 其真無馬邪 D.上下一白 而或長煙一空
7.對選文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
A.選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
B.選文第一段交代了游西湖的時間以及環(huán)境,為下文寫西湖雪景做鋪墊。
C.作者寫作此文時,已經(jīng)是清朝初年,但作者仍然沿用明朝“崇偵”年號,含蓄地表達(dá)了他對故國的懷念。
D.“獨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獨”字與《江雪》一詩“獨釣寒江雪”中的“獨”字表達(dá)的情懷是一致的。
四、簡答題
1、寫景是游記的重點,試用自己的話將湖中雪景描繪出來。
2、文中結(jié)尾舟子說作者癡,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癡”?
一、1、①攜、帶, ②全、都,③名詞活用為動詞 客居, ④等到 ⑤這 ⑥小草 ⑦酒杯
二、③大雪接連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飛鳥等聲音都消失了。
④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條印記的長堤,像一個墨點的湖心亭,和我那像一片芥葉的小船,像米粒一般大小的船中兩三個人罷了
⑤湖中怎么可能還有這種人?
三、 1、C 2、D(側(cè)面烘托) 3.D 4.B 5.B
四、1、示例:平靜的湖面上彌漫著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頭,向遠(yuǎn)處望去,高處的天與云,遠(yuǎn)處的山和水,渾然一體,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我的一葉小舟及船上的兩三個人影罷了。
2、他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逸致。
何湍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游》《觀潮》《湖心亭看雪》復(fù)習(xí)資料]相關(guān)文章:
1.《觀潮》教案
2.《觀潮》課件
3.《觀潮》說課稿
6.答謝中書書課件
7.答謝中書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