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意圖: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說明文。作者試圖將深奧的物候?qū)W知識通俗而生動地表達清楚。閱讀說明文,學生不僅要讀懂文章寫了什么,更重要的是明白說明文條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原因,即明白表達這樣的內(nèi)容所采用的寫作思路、語言風格等。因此,本文的教學這樣設計: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 品味語言 -- 拓展遷移。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熟讀課文,了解本課介紹的物候知識。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了解本課介紹的物候知識;通過合作探究,品味說明文準確的語言,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1、學習概括文章內(nèi)容要點的方法。
2、學習準確的說明語言。
教學難點:學習準確的說明語言。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到語言,我們首先會想到在生活中,我們用語言進行交流、表情達意。那么,大自然也有語言嗎?如果有,他會以什么樣的方式說話,又會說些什么呢?帶著這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們隨著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的筆觸,共同聆聽來自大自然的聲音。
二、展示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了解本課介紹的物候知識,
2、品味準確、生動的說明語言。
三、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請大家自由朗讀課文,了解這篇文章主要告訴了我們些什么.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讀完文章后,大家對大自然的語言一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大自然的語言在文章中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學生跳讀回答)
引導:是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把這些自然現(xiàn)象稱作是物候。《大自然的語言》就是一篇介紹物候知識的說明文。
我們常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原來并不是這個標題,你知道原來的標題嗎?(“一門豐產(chǎn)的科學--物候?qū)W”),那么為什么題目要這樣改呢?我覺得還是原來的題目更直接更明白,你同意我的觀點嗎?
明確:把原來的標題改為“大自然的語言”,將大自然擬人化了,顯得生動而有趣,又很新穎,比“物候?qū)W”更容易吸引讀者。
引導:那么這篇說明文介紹了哪些有關物候的知識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后第一題跳讀課文,篩選信息,作適當?shù)呐,完成問題。
(古人講:不動筆墨不讀書,為了抓住主要內(nèi)容,大家可以邊讀邊勾畫要點)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qū)W?
2、 物候觀測對農(nóng)業(yè)有什么重要意義?
3、 決定物候現(xiàn)象來臨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qū)W有什么意義?
學生明確:
1、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等自然現(xiàn)象,古代勞動人民稱之為物候;利用物候來研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科學,叫物候?qū)W。
2、物候觀測的數(shù)據(jù)反映氣溫、溫度等氣候條件的綜合,也反映氣候條件對生物的影響,可以廣泛應用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
3、緯度、經(jīng)度、高下的差異和古今的差異。
4、預報農(nóng)時,安排播種日期;安排農(nóng)作物區(qū)劃,確定造林和采集種子的日期;引種植物到氣候條件相同的地區(qū);避免或減輕害蟲的侵害;便利山區(qū)的農(nóng)業(yè)發(fā)展。
方法總結:
1.找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語段的開始或結尾,有時在中間
2.找提問式語句:提問式語句有的以設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往往提示了下文作者要介紹的內(nèi)容,也是要重視的信息
四、揣摩語言,體會本文語言準確嚴謹、生動優(yōu)美的特點。
教師:在短時間內(nèi),同學們就基本掌握了文章的內(nèi)容,這說明大家都能積極思考,領悟能力較強;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歸功于作者,是他有條有理地介紹了物候?qū)W的相關知識,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難能可貴的是,作為氣象學家和地理學家的竺可楨先生在語言方面也獨具匠心。
那么,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
引導:說明文是給人介紹知識的,所以要求說明語言要準確、嚴密。
1、 品味語言的準確性。
哪些語句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準確的特點呢?請同學們跳讀課文,圈點勾畫你找到的信息,并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學生交流.
引導: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也是中考說明文閱讀的?伎键c。命題的形式為:
某某詞語能否刪去?請說明理由。
⑴古代流傳下來的許多農(nóng)諺就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
⑵北京的物候記錄,1962年的山桃、杏花、蘋果、榆葉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遲十天左右,比1960年遲五六天。
所以沿海地區(qū)的春天的來臨比內(nèi)陸要遲若干天。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度。
這類題的答題步驟是:①判斷(一般不能刪去),②解詞。(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大約”“可能”“左右”等表估計,“多”“有余”等表數(shù)量。)③比較。若刪去,愿意就變?yōu)椤c實際不符。④總結。這個詞語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學生4人小組討論。
小組選代表交流。
⑴不能刪掉。許多在范圍上加以限制,如果去掉就變?yōu)樗泄糯鱾飨聛淼霓r(nóng)諺都包含了豐富的物候知識,不能一概而論,那樣不符合實際!霸S多”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⑵不能刪掉!白笥摇北砑s數(shù),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刪去,就成了剛好“十天”,這樣反而與實際情況不符合!白笥摇斌w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⑶不能刪掉!凹s”表估計,因為不能確定,只能用表估計的語言。如果去掉,與實際情況不符,“約”體現(xiàn)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當堂練習:
⑴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
⑵鳳翔年畫基本上保持了原古版年畫的藝術風格。
⑶秦嶺自古以來就是皇家園林和離宮別館的首選之地。
⑶紫禁城的城墻有十米多高.
教師小結:常見的表程度的詞:幾乎、比較、相當、更、最;
常見的表估計的詞:大約、可能、左右;
常見的表數(shù)量、范圍的詞:多、絕大多數(shù)、大都;
常見的表時間的詞:將要、在當時、到目前為止……
2、賞讀文章1、2段,品味說明的生動性。
引導:本文的語言除了準確性外,還具有什么特點?
明確:生動性。題目不說“物候”或“物候?qū)W”而說成是“大自然的語言”,非常生動形象。
那么文章中哪些段落最能體現(xiàn)說明文語言的生動性呢?(1、2段)
引導:大家都覺得1、2兩段生動形象,但這樣籠統(tǒng)說不行,我們要具體到詞和句。我們在分析語言時角度很多,可以從詞語的角度,也可以從修辭的角度等。
老師做個示范,大家一起看。
大地漸漸從沉睡中蘇醒過來--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大地人格化,
請大家細細品讀,看看那些詞語也富有表現(xiàn)力,做好批注。
(學生默讀,品析生動形象的語言)
學生交流。
師:我們來總結一下,使文章語言生動的技巧有哪些?
可以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可以運用恰當?shù)脑~語進行形容和描繪。
如此優(yōu)美的段落,我們自然要美美地讀出來。下面讓我們齊讀1、2自然段,在優(yōu)美的語言中品味美妙的物候世界。
(學生有感情地齊聲朗讀)。
教師小結:說明文是給人知識的,所以它的語言必須是準確的。即便是生動的說明,也要做到這一點。準確而生動的語言體現(xiàn)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竺可楨就是這樣一位嚴謹?shù)目茖W家。作為我國物候?qū)W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物候?qū)W研究長達半個世紀,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依然用顫抖的筆記下了當天的氣溫、風力,并端正地寫上“局報”兩字。
五、拓展延伸
1、除了課文,古代的詩歌中也有不少反映物候知識的。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就是一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138頁,一起來讀一下。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如轉(zhuǎn)入此中來。
學生齊讀詩歌,理解詩意。
點撥: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詩人在初夏時節(jié)游覽大林寺。四月,平地上正是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但詩人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在這高山古寺之中竟然有始盛的桃花。詩人曾為春天的逝去而傷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來春天是轉(zhuǎn)到這里來了。
提問:大家能聯(lián)系課文中的物候知識,解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自然現(xiàn)象嗎?
明確:這首詩正好說明了課文中影響物候的第三個因素--高下的差異:“植物的抽青、開花等物候現(xiàn)象在春夏兩季越往高處越遲。
六、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請同學們總結總結。
(學生總結)
結束語:今天我們了解了文章的說明內(nèi)容,品味了說明文的語言。關于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知識,我們將在下一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作者用嚴謹而生動的語言把抽象的物候知識介紹得淺顯易懂,饒有趣味。同時告訴我們:科學就在我們身邊,希望同學們在平日的學習和生活中,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專心研究,或許你也會成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
七、布置作業(yè)
除了治學嚴謹?shù)目茖W家,勞動人民也是最好的研究者,他們不僅從書本上找經(jīng)驗,更從生活中總結經(jīng)驗,積累了很多諺語。課后請同學們采集幾則農(nóng)諺,并說說它們包含的物候知識。
趙丹
[《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設計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大自然的語言課件
4.大自然的語言教案
10.大自然的語言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