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作文亦是語文知識的積累運用,展現語文綜合能力的基本形式。但作文教學,卻沒有固定的模板和現存可供參考的教案參閱。而是通過教師在不斷實踐中探索,構建屬于符合學生特點的訓練模式。這種模式只有通過教與學雙方的配合,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這就關系到教師對作文的訓練如何去安排,去激發(fā),去引導,讓學生沿著這條路自覺地暢所欲言,去記事言情,表情達意。這里,從六個方面闡述:一、在課文教學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累好詞好句的良好習慣,并能運用在自己的習作中;三、以說促寫,提倡模仿,讓學生有一定范疇的習作例文。四、學會自己修改,提高作文水平。五、利用課文賞析貫穿寫作技巧;六、充分利用評語的作用,多肯定,少批評,并鼓勵學生養(yǎng)成記日記的好習慣。只要能真正做到認真探究,去從根本上尋找作文難教的 “癥結”,思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將會變作文教學的“難”為“易”。
關鍵詞:作文教學 日常 抓起
筆者走上講臺已經二十年了,在教師隊伍中尚屬中間,一直以來都從事語文教學工作,教初中語文,發(fā)現所接手的班級中作文水平高的僅有幾個,而大多數學生的作文均為寥寥數語,干澀無味,缺乏感情的投入,或者生般硬造,脫離實際。自從接手兩屆初中,的確發(fā)現中學作文的難處。不僅是啟蒙教育基礎不扎實,還在于教師在教學上的不切實際的應試所帶來的惡果。經過筆者多年的探索,所任教的班級的作文水平也有不少進步。下面,筆者談談自己在作文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一、在課文教學中教給學生觀察方法,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好習慣,做到不脫離實際
脫離了生活實際,這樣的作文將會變得滿篇廢話。在對課文的教學中,教給學生作者所使用的方法。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去觀察、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努力去發(fā)現我們那五彩繽紛的生活,去寫真人真事,抒發(fā)真情實感。這樣,學生的作文將不脫離實際,不再是一堆廢話。
八年級上期,本人進行了一次作文公開課標題是:“鏈接生活,由事生發(fā),快樂作文”,課前設計了相關的校內校外的新聞報道,組織學生收集了相應的學生生活的情況。在課堂上教師引導了學生發(fā)布新聞,別開生面,由此感悟到,教師引導學生尋找相關喜聞樂見的事件,學生會主動尋找,并加以生動的描述。課堂上,根據學生對事件的敘述,其他同學開展深入的討論,讓學生從事件中總結一定的道理,以深化中心,得到啟示。討論時,一些學生就食堂伙食就餐的排隊作了一番報道,從擁擠到讓位談到精神文明建設,學生獨到的見解令在座的教師們有所感悟:開放性的課堂可以打開學生心靈之門,個性得到張揚,課堂氣氛更為活躍。以此為契機,教師每周要求學生寫好周記,在周記上認真評改,這實際上是和學生在進行心靈的溝通,學習的交流,教師所作的評語極大地鼓舞了學生寫作的激情。
二、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積累好詞好句的良好習慣,并能運用仿寫,發(fā)揮“再創(chuàng)造”
唐杜甫說過:讀書破完卷,下筆如有神。告訴我們,只有多讀,才會有廣博的知識,寫起作文來才會如有“神”在幫助。當然,光多讀還不夠,還必須注重積累,將自己在讀的時候認為寫得好的語句摘抄下來,并能在需要拿出來為己用。對此,筆者要求每位學生在多讀的同時,每人準備一本專門用來摘錄好詞好句的筆記本作為積累本。同時,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從而擴充學生的視野及知識面。養(yǎng)成多積累的良好習慣,這樣,學生寫起作文來就能隨手拈來,容易很多。每單元的“綜合實踐性活動訓練”課時,都會讓學生收集到很多精妙流暢的名言諺語,把它歸類整理,以便在作文時啟用。如進入九年級的上冊“青春隨想曲”的實踐活動課,教會學生把形象的語言比喻青春的風采。學生在名言和教師的啟發(fā)下組成了一組組流暢的文字。如學生寫下“青春如歌,高吭而激情;青春如火,熱烈而嬌艷;青春似杯茶,苦澀中飽含濃濃的清香…….”學生的想像有時超越教師的預料,應在主調動學生發(fā)言基礎上給予補充完善,并指導學生把大家認可的好詞好句記錄下來,以便“忙時用”。
三、利用課文賞析貫穿寫作技巧
在語文教學中,必然要分析到課文的寫作技巧和藝術手法。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對學生滲透一些寫作常識。如筆者在教學胡適的《我的母親》時,明確告訴了學生,本文記敘的人物是近封建時代的一個女性,獨立而對子女負責的嚴母,立意深遠且富有時代精神和生活氣息。它通過幾件典型事例來襯托母親的偉大。作者寫母愛,未肆意大加抒情,而在寥寥數語中流露真摯的情感:“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愛母!睂W完這篇小說,要求學生仿此思路寫寫記敘類的文章,用一個或幾個事實的描寫再現來表現證明主旨,力求以情動人,用感人的情節(jié)來表現突出人物形象,力求真實感人,用適時的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人物,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力求恰到好處,他們勢必躍躍欲試的。再如教學朱算清的《背影》可以提示學生:我們的父母的艱辛勞作的影子無處不在,但如何刻畫這些感人的場景?主旨是愛讓我們找到前進的動力看到未來的希望;或者是溺愛成為子女行走于人生道路上的包袱,思路可以為:是什么環(huán)境?家長為鋪設子女的幸福之路中在承受著如何的勞動負擔和精神負擔?(家長給了子女什么樣太過甜蜜的愛?它們怎么樣成為子女成長的包袱的?)可以根據主題的需要進行情景氣氛的渲染,具體的敘述交代,細致的細節(jié)刻畫等,如此行文,定然不枝不蔓,主旨突出。
以上課例及觀點,是本人在課堂教學時的一點嘗試,難免有片面或牽強,但是對于作文的啟蒙和行文的思路,不妨將就一試。我們語文教師每天要面對的,一面是名家精粹的賞析,一面是學生作文的思路阻塞,把課堂教學與寫作思路拓展訓練有機結合,一石雙鳥,何樂而不為呢?
四、學會自己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每一篇作文些好后,筆者并沒有馬上讓學生謄寫在作文本上,而是這樣鼓勵學生:“習作寫好了,請你自己認真讀兩遍,看看有沒有用得不恰當的詞語和不通順的句子,找出寫錯的字,都把它們改正過來!弊寣W生自己先修改后,再以小組的形式相互進行修改,在給自己或別人修改的基礎上逐漸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讓學生的寫作興趣得到增強。從初二起,以語文科代表為培養(yǎng)對象,逐一帶領小組長和部分優(yōu)秀學生互相批改作文,由老師指導,學生審查學生中心是否明確、層次是否清楚,語句是否通順…….讓學生學會在文章中審美,在評改中找到寫作的方法和思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找到修改文章優(yōu)劣的評判標準。
五、充分利用評語的作用,多肯定,少批評,并鼓勵學生養(yǎng)成記日記的好習慣
習作評語是學生與老師進行思想交流的橋梁,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的鼓勵手段。因此,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我們要做到多加肯定,少作批評。筆者認為:對學生的作文,尤其是剛如中學低年級學生作文的評改,更應該如此。筆者在評改作文時,在關注學生作文中存在語句的毛病和結構上的問題時,更多的在尋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會是筆者對學生的成功的肯定。同時,在作文評語中,筆者重在教給學生方法,溝通情感,而不過多去找學生的不足。在初三下期,筆者在布置的“歲月如歌”為話題的作文時,一名后進生對三年校園生活中教室、寢室、圖書室、球場進行掃描式的描述,并大加感慨:“回家種田一輩子,學生時代難再來,再有機會從頭來,我決不任意拋灑這個學生好時代”表達惋惜之情。老師在后面作了點評:“你坦率的個性和幽默的情懷足以獲得大家的青睞,希望你堅守住最后的堡壘,贏得更多的機會。如果再加上一個特寫鏡頭-一個生動的片斷,那么你的文章就更完美了!辈⒃诎嗌献髁斯_點評,贏得廣大學生熱烈的掌聲,學生為之感動。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往往會自覺地去延續(xù)自己作文中的閃光點,寫出更有特色的文章。久而久之,作文水平便會漸漸地得到提高,也就不會讓學生感到作文很辣手,很難下筆。此外,筆者還培養(yǎng)學生記日記的習慣。在記日記的過程中,強調自愿,檢查時,專門找亮點加以宣揚。諸如學生在日記中寫“我無法理喻這種狹隘的心胸,但愿來世不再相逢”,我會批上眉注:“讓寬宏的心胸闖破狹隘的潘籬,你會融化這塊冷酷的堅冰”。有時,還針對性地和學生談話,讓交流成為師生觀點的匯集的方式與源頭,也是學生口語表達的最好的鍛煉與體現。關鍵的一點要求,那就是日記中必須通過一件事或多或少流露自己的感情傾向或有一定的感受、看法。
作文難教嗎?確實有些棘手!只要各位同仁能真正做到認真探究,從小處著眼,從日常著手,抓好平時的日記或周記的督促和檢查,在日記中多一點激發(fā),多一點交流,將會變作文教學的“難”為“易”。
參考資料:劉露《淺議課堂教學中如何貫穿作文思路開拓訓練》
劉桂喬《如何在課文教學中滲透作文技巧》
陸慶開
[初中作文教學應從日常抓起]相關文章:
1.初中作文教學課件
2.初中寒假日常日記
3.初中作文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