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 了解孔子及《論語》,背誦并默寫課文。
2、 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成語、名言和理解注釋的基礎上學會翻譯課文
3、 學習文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學習態(tài)度、領會學習方法以及獲得道德修養(yǎng)的啟示。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目標2、3.。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案
一、 走近孔子和《論語》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的創(chuàng)始者,被后世尊稱為“圣人”。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曾長期聚徒講學,開私人講學的風氣,傳說有弟子三千人,身通六藝者72人。
2、 《論語》是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關于孔子言行 的一部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二十篇,行文以對話體為主,是語錄體散文的典范。南宋朱熹把《論語》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二、 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清楚朗讀節(jié)奏的劃分、停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給下列詞語注音:
不亦說乎 慍 罔
殆 焉 逾矩
2、劃分朗讀節(jié)奏
例: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你能把其他五則劃分好朗讀節(jié)奏嗎?讀一讀,看誰讀得好。
3、嘗試背誦課文,比一比,看誰又快又準確。
4、結合注釋,自己翻譯課文,把注釋里你認為是重點的地方標記出來,并把你的翻譯寫在下面。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直譯,要求原文 字字在譯文中有著落,譯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據(jù),句式特點、風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譯則是譯出原文大意。翻譯時應以直譯為主,實在難以直譯時可輔以意譯。 人名、地名不譯;單音節(jié)詞語翻譯成雙音節(jié)詞語
(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三)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四)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子曰:“吾十五而有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作業(yè):背誦課文和注釋
探究案
1、詞語總結
(1)通假字
不亦說乎
學而不思則罔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2)詞類活用
溫故而知新
學而時習之
(3)古今異義
有朋自遠方來
可以為師矣
(4)而”的用法有:A表順接,B表轉接等,請區(qū)別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學而時習之( ) 人不知而不慍( ) 溫故而知新( ) 學而不思則( )
擇其善者而從之( )
2、閱讀課文,仔細思考那些句子是闡述學習態(tài)度,找出來寫在下面。
3、 把課文中關于學習方法的句子找出來寫在下面。
4、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方面強調什么?在學習方法方面又強調什么?
5、在個人道德修養(yǎng)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6、《論語》中很多話后來成為成語,試著把它找出來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nbsp;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在關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方面,你還積累了哪些名言警句,請舉出兩例。
反饋案
1、 完成下面的表格,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方法
字詞 讀音 意 義 例 句 例句翻譯
說
慍
殆
好
樂
從
有
2、 用原文填空
(1) 孔子闡述學和思辨正關系的句子是:
(2) 孔子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句子是
(3)人們常說的“而立之年”指的是人( )歲的時候,四十歲我們通常稱之為( )
劉鳳梅
[《論語六則》 導學案(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2.《談中國詩》導學案
8.語文版小學課件
9.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