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標準解讀
課程標準: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這里的“地球運動”指的是地球運動是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包括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及地球自轉和公轉共同作用下的地理意義,即晝夜更替、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方向偏轉、地球形狀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季節(jié)更替等幾個基本方面。
◆“分析”體現(xiàn)了新課標對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要求,隱含識圖、讀圖、用圖和建立空間觀念以及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要求。
二、教情學情分析
(一)教材地位作用分析
本節(jié)內容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從本節(jié)開始將眼光由宇宙轉移到地球,首先研究地球的運動。學生掌握了地球的運動特點與意義,就能懂得身邊很多地理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并為理解大氣運動,水循環(huán)等其他地理要素知識奠定基礎。教材把地球自轉與公轉放在一起,圖文結合,概括性的介紹了兩種運動的方向、周期、速度特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中所涉及的很多現(xiàn)象都非常熟悉。
◆學習了初中地理地球的運動基礎知識后,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零散的知識儲備。
◆本節(jié)內容相對抽象、邏輯性強,且要求學生建立空間觀念。而學生已具備的邏輯推理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思維遷移的水平有限。
三、學習目標確定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和學生情況,確立如下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了解地球的自轉、公轉的方向、周期、軌道、速度等特點。
▲過程與方法:在繪圖、說圖活動中,發(fā)展自身讀圖、析圖、圖文轉換以及用地理語言科學描述的能力;在觀察、演示、操作活動中,培養(yǎng)觀察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探究地理問題的興趣和動機,養(yǎng)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借助生活案例,養(yǎng)成發(fā)現(xiàn)生活、學以致用的思維習慣以及合作探究、科學嚴謹?shù)膶W習精神。
●教學重點: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周期、速度。
●教學難點: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公轉的速度。
四、教法學法選擇
根據(jù)目標要求,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選擇如下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驅動探究式教學法、互動生成式教學法
教學手段:地球儀、三球儀演示、多媒體演示
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圖表學習法、直觀體驗學習、發(fā)現(xiàn)探究學習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設疑激趣,情境導入
【導入】生活與地理:前不久,有一個天文奇觀--“天狗食月”!疤旃肥吃隆笔窃趺椿厥拢浚ā疤旃贰睘樘,“天理”--天體運動,是實。)
設計意圖:利用最近的天文現(xiàn)象,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有趣情景,自然導入。
(二)認知驅動,自主建構
【說一說】描述地球運動。
設計意圖:溫故知新,促進已有知識的再現(xiàn)和重組,進而在已有知識基礎上生發(fā)出新的知識,促進知識自主建構,促進認知遷移。
(三)活動體驗,思維提升
【多媒體展示】地球自轉視頻。
【教具演示】地球儀演示地球自轉,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后認識地球自轉的方向,速度特點。
明確:方向(1)自西向東(2)逆時針--北極看(3)順時針--南極看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在直觀感受中學習。
【練習】下列關于地球自轉方向的圖示,正確的是( )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知識遷移。
【活動】一人充當極點,另一到兩人按距極點不同距離站在同一直線上繞“極點”轉動,體會不同緯度地點在地球自轉過程中的速度差異。觀察回答:經(jīng)過相同時間,幾人轉過的角度相同嗎?轉過的弧長相同嗎?不同緯度上,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線速度一致嗎?分別是多少?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明確:自轉速度:(1)角速度--除南北兩極點外均為15°/小時(2)線速度--赤道處最大,隨緯度的增加而減。3)南北兩極點線速度和角速度均為零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調動積極性,培養(yǎng)興趣,加深印象,在體驗中獲得知識。
詩詞與地理:毛澤東有詩云:“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眰ト烁吒,眾人傳誦。有人說詩中有地理,你以為如何?又有人說“坐地一日不一定能行八萬里”,你怎么看?
設計意圖:從欣賞熟悉的詩詞,設置疑問,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學以致用、加深印象。
【多媒體展示】恒星日與太陽日動畫和講解圖片。問:我們通常說的一日24小時就是地球自轉周期嗎?地球自轉360°用了多長時間?稱為什么周期?一個太陽日地球轉了多少度?又稱為什么周期?請比較恒星日和太陽日。
設計意圖:通過動畫觀察,理解自轉周期。
【小結】地球自轉(方向、周期、速度)。
【過渡】地球公轉又是怎么一回事?
【活動】表演地球公轉:一人站在中間充當太陽,另一人手持地球儀問繞其轉動。其他同學觀察。
【多媒體展示】公轉視頻動畫。問:剛才表演與視頻中有什么不同?表演有問題嗎?(地軸空間指向、公轉方向、速度等)
設計意圖:通過表演活動,讓學生親身參與,調動積極性,培養(yǎng)興趣,加深印象,在體驗中獲得知識。
【多媒體展示】公轉軌道示意圖。問:軌道什么形狀?什么公轉方向?在哪里日地最近?最遠?分別是什么時候?速度怎么變化?最近一個月來,地球公轉在軌道什么位置速度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讀圖析圖說圖,培養(yǎng)從地理圖示圖片中獲取有效信息病利用信息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問題具有啟發(fā)性,能有效引導學生思考,促進知識的建構生成。
【閱讀】了解地球的公轉周期。問:什么是恒星年?什么是回歸年?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獲得新知。問題啟發(fā),設置懸念,為下節(jié)課做準備。
(四)新知應用,合作探究
【多媒體展示】探究:我國某學校地理興趣小組做了一個實驗:讓一個鉛球從35米高的樓頂豎直下落,測量發(fā)現(xiàn),相對于垂直落點,鉛球實際落點偏移了11.5毫米。你認為,鉛球落點是向什么方向偏移了?(圖示)
1.樓頂線速度比地面( )。
2.由于慣性,鉛球下落保持原來的線速度,落點應在垂直落點的“前面”,即( )。
3.此實驗,在廣州做比在北京做,鉛球偏移距離更( )若在南半球做實驗,鉛球落點向( )偏。
總結豎直下落物體落點偏移規(guī)律:豎直下落物體會向( )偏移,偏移距離從( )向( )增加。
設計意圖:有利于培養(yǎng)內在動機;有利于發(fā)展多元智能;有利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有利于記憶的保持。
(五)圖文轉換,深化總結
【多媒體展示】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比較表。請?zhí)畋砜偨Y。
設計意圖:圖表總結,不住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加深記憶。
(六)布置作業(yè),開放創(chuàng)新
【多媒體展示】練習題:
1、有關甲地(150°E,40°S),乙地(150°W,30°N)
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兩地隨地球自轉角速度不相等 B.兩地的自轉線速度相等
C.甲地的自轉線速度大于乙地 D.甲地的自轉線度度小于乙地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年一月初,日地距離最大 B、每年一月初,公轉速度最慢
C、每年七月初,日地距離最小 D、每年七月初,公轉速度最慢
3、地球自轉360度,所需時間是( )
A、一個太陽日 B、24小時 C、 23時56分4秒 D、23時48分46秒
4、地球公轉360度,所需時間是( )
A、一個回歸年 B、356日 C、366日 D、 365天 6時9分10秒
作業(yè):
1.我國正在建設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建成后將一統(tǒng)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與已有的發(fā)射基地相比,文昌有什么優(yōu)勢?
2.地表同緯度的地方,線速度一定相等嗎?若繪制地表等自轉線速度圖,在青藏高原應該向南還是向北彎曲?
3.自制地球儀、公轉演示模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加深記憶。實踐操作,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動手能力。
六、幾點設計說明
(一)時間分配
1.設疑激趣,情境導入:1分鐘
2.認知驅動,自主建構:2分鐘
3.活動體驗,思維提升:22分鐘
4.新知應用,合作探究:12分鐘
5.圖文轉換,深化總結:2分鐘
6.布置作業(yè),開放創(chuàng)新:1分鐘
(二)設計特色
◆自主建構、互動生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貫穿始終
◆強調“生活化地理課堂”“和諧高效課堂”的構建
◆關注學生學習實踐能力、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能力和地理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
胡海鋼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說課稿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