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1、初唐詩歌發(fā)展概況
初唐詩人的主要貢獻在于:開拓了題材,使之面向社會,貼近現(xiàn)實;逐步有剛健清新的文風取代六朝文風;確立律體。
初唐詩壇有兩大潮流:一股以上官儀和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等宮廷文人為代表。他們總結了齊梁以來在詩歌聲調、韻律、對仗方面積累的經驗,明確了古近體的界限,對律詩的定型及繁榮發(fā)展作出貢獻;另一股以“四杰”、陳子昂為代表,他們把詩歌的題材從宮廷樓榭移向市井邊塞,從歌功頌德充為言志抒懷,詠嘆人生。他們的詩風,綺麗婉轉,不脫六朝;剛健清新,啟迪盛唐。
陳子昂不僅批判了當時“采麗競繁”的文風,而且標舉“風骨”、“興寄”,并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垂范。他的作品反映現(xiàn)實,抨擊時弊,思索人生,較之四杰,深廣有加,風格雄渾高古,寄托遙深,洗盡六朝鉛華,為盛唐詩歌繁榮奠定基礎。
2、古代詩歌體裁分類
①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古體詩的發(fā)展軌跡:《詩經》→楚辭→漢賦→漢樂府→魏晉南北朝民歌→建安詩歌→陶詩等文人五言詩→唐代的古風、新樂府。
② 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近體詩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聲,韻有定位。絕句分五言絕句(五絕)、七言絕句(七絕)兩種,律詩分五言律詩(五律)、七言律詩(七律)、排律三種。
學習目標
1、了解初唐詩歌的大體特點,初步體會初唐詩歌剛健而飛動的抒情風格。
2、把握每首詩歌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感悟初唐詩人對宇宙人生的思考。
3、把課內素材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融會貫通,拓展遷移。
第一板塊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滕王閣
從軍行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鑒賞文本探究 思與悟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識常識
一、人物簡介
杜審言(約645-708),字必簡。祖籍襄陽(今屬湖北),26歲中進士,后因對上言事不當,被免官。武則天時受到賞識,授著作郎,遷膳部員外郎。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負。
杜審言的詩有不少樸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稱,格律謹嚴,技巧純熟,對推進律詩的成熟頗有貢獻,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二、寫作背景
這是一首和詩。原唱是晉陵陸丞作的《早春游望》。晉陵即今江蘇常州,唐代屬江南東道毗陵郡。陸丞,作者的友人,不詳其名,時在晉陵任縣丞。大約武則天永昌元年(689)前后,杜審言在江陰縣任職,與陸某是同郡鄰縣的僚友。他們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時。陸某原唱已不可知。杜審言這首和詩是用原唱同題抒發(fā)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歸思。
探意旨
1、云霞、梅柳、黃鳥、綠蘋,四個主要的意象組合成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請結合你對本詩的理解圈出表達詩人思想情感的關鍵詞,并說說它的妙處。
賞藝術
1、“出”“渡”“催”“轉”四個關鍵詞有何突出的表達作用?
2、作者通過對江南的新春景色的細致描摹,透露出懷念中原故土的情意。這在藝術上叫什么手法?
滕王閣
一、人物簡介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才華鋒芒畢露,后因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王勃遠行到交趾去看望父親,途中溺水而死,年僅27歲。
二、寫作背景
唐高宗上元二年(675)秋,詩人遠道去交趾探望父親,途經洪州(今江西南昌),參與閻都督宴會,即席作《滕王閣序》,序末附這首凝練、含蓄的詩篇,概括了序的內容。
探意旨
1、滕王閣的特點是什么?從哪個詞可以形象表達出來?
2、首聯(lián)兩句從不同的方面寫滕王閣,是哪兩個不同的方面?
3、“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抒發(fā)了什么感情?
賞藝術
1、“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敝小帮w”“卷”有什么表達效果?
2、“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一聯(lián)的藝術手法和作用是什么?
從軍行
人物簡介
楊炯(650年-692年),華陰(今屬陜西)人,排行第七。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被舉為神童,五年待制弘文館,上元三年(676年)補校書郎,后為婺來整,州盈川令,世稱楊盈川。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四杰”。擅長五律,語言精麗,風格警勁弘放。有《盈川集》,《全唐詩》存詩一卷。
二、寫作背景
唐初,突厥等少數民族軍事集團對邊境地區(qū)的不斷騷擾,成為我國西北部安全的最大威脅。許多愛國志士為國分憂踴躍從軍 ,加入保疆衛(wèi)國的戰(zhàn)斗行列。永隆二年(681),突厥溫傅部落進犯唐邊境。當時正值楊炯充崇文館學士,升遷太子詹事司直不久。
探意旨
1、全詩寫了哪幾個場面?分別用兩個字概括。
2、“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表達的是一種什么情懷?
賞藝術
1、“烽火照西京”的“照”字用詞有什么特點和效果?
2、“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本是寫戰(zhàn)爭場面,為什么卻著重寫戰(zhàn)地風雪?
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一、人物簡介
陳子昂 略
二、寫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武則天光宅元年(684)春。時年26歲的陳子昂離開家鄉(xiāng)射洪,奔赴東都洛陽,準備向進行上書求取功名,臨行前有人設宴歡送他。席間友人的一片真情觸發(fā)了作者胸中的詩潮。
探意旨
1、詩中哪些詞語寫出了“別”?
2、全詩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怎樣的流轉變化?
3、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中,詩中是如何從空間與景物的描繪中抒寫離情別意的?
賞藝術
1、一個“隱”字、一個“沒”字用得好,寫出了什么?這樣的描寫運用了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
2、本詩是一首離別的詩,從中你有沒有看到傷感的眼淚或呼天搶地的悲傷?體會這樣寫的妙處。
《夜別友人二首(其一)》賞析
這首律詩一開頭便寫別筵將盡,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緒和寂靜狀態(tài)。作者抓住這一時刻的心理狀態(tài)作為詩意的起點,徑直但卻自然地進入感情的高潮,情懷頗為深摯!般y燭吐青煙”,著一“吐”字,使人想見離人相對無言,悵然無緒,目光只是凝視著銀燭的青煙出神的神情。“金樽對綺筵”,用一“對”字,其意是面對華筵,除卻頻舉金樽“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緒而外,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勉強相慰的話了。此中境界,于沉靜之中更見別意的深沉。
頷聯(lián)“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琴瑟”指朋友宴會之樂,源出《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是借用絲弦樂器演奏時音韻諧調來比擬情誼深厚的意思。“山川”表示道路遙遠,與“琴瑟”作為對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內心的波瀾:“離堂”把臂,傷“琴瑟”之分離:“別路”迢遙,恨“山川”之繚繞。這兩句著意寫出了離情的纏綿,令人感慨欷歔.頸聯(lián)“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承上文寫把臂送行,從室內轉到戶外的所見。這時候,高高的樹蔭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長河淹沒在破曉的曙光中。這里一個“隱”字,一個“沒”字,表明時光催人離別,不為離人暫停須臾,難舍難分時刻終于到來了。
結尾兩句寫目送友人沿著這條悠悠無盡的洛陽古道踽踽而去,不由興起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聚之感。末句著一“何”字,強調后會難期,流露了離人之間的隱隱哀愁。
這首詩中作者沒有套用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卻在沉靜之中見深摯的情愫。而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應不溫不火!盎稹眲t悲吟太過而感情淺露:“溫”則缺乏蘊藉而情致不深。此詩寫離情別緒意態(tài)從容而頗合體度,有如琵琶弦上的淙淙清音,氣象至為雍雅,不作哀聲而多幽深的情思。
閱讀下面一首朗讀,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湘江
杜審言
遲日園林悲昔游,今春花鳥作邊愁。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審言,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當時被貶去僻遠的峰州,《渡湘江》寫于此時。
1、有人說:“‘今春花鳥作邊(邊疆)愁’一句,極富匠心,令人倍感愁意!痹噺乃囆g手法上作簡要分析。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哲理故事
強者
五歲的漢克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間下起雨來,可是他們只帶了一塊雨披。爸爸將雨披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漢克。
漢克問道:“為什么爸爸給了媽媽,媽媽給了哥哥,哥哥又給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為爸爸比媽媽強大,媽媽比哥哥強大,哥哥又比你強大呀。我們都會保護比較弱小的人。漢克左右看了看,跑過去將雨披撐開來擋在了一朵風雨中飄搖的嬌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強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錢,而是他對別人多有幫助。責任可以讓我們將事做完整,愛可以讓我們將事情做好。
呂小軍
[風神初振的初唐詩 學案設計(蘇教版高二選修)]相關文章:
2.風神初震的初唐詩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