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沈玉成
【作家及作品】
威廉莎士比亞(1564-1616)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以及歐洲最重要的作家。他出生于英格蘭中部斯特拉福鎮(zhèn)的一個商人家庭。少年時代曾在當?shù)匚姆▽W校接受基礎教育,學習拉丁文、哲學和歷史等,接觸過古羅馬劇作家的作品。后因家道中落,輟學謀生。莎士比亞幼年時,常有著名劇團來鄉(xiāng)間巡回演出,培養(yǎng)了他對戲劇的愛好。1585年前后,他離開家鄉(xiāng)去倫敦,先在劇院打雜,后來當上一名演員,進而改編和編寫劇本。莎士比亞除了參加演出和編劇,還廣泛接觸社會,常常隨劇團出入宮廷或來到鄉(xiāng)間。這些經(jīng)歷擴大了他的視野,為他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
1590年到1600年是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早期,又稱為歷史劇、喜劇時期。這一時期莎士比亞人文主義思想和藝術風格漸漸形成。當時的英國正處于伊麗莎白女王統(tǒng)治的鼎盛時期,王權穩(wěn)固統(tǒng)一,經(jīng)濟繁榮。莎士比亞對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現(xiàn)人文主義理想充滿信心,作品洋溢著樂觀明朗的色彩。這一時期,他寫的歷史劇包括《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上下集)(1597-1598)和《亨利五世》(1599)等9部。劇本的基本主題是擁護中央王權,譴責封建暴君和歌頌開明君主。比如,《亨利四世》展現(xiàn)的是國內(nèi)局勢動蕩的畫面,貴族們聯(lián)合起來反叛國王,但叛亂最終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蕩,后來認識錯誤,在平定內(nèi)亂中立下戰(zhàn)功。劇作中,歷史事實和藝術虛構達到高度統(tǒng)一。人物形象中以福斯塔夫最為生動,此人自私、懶惰、畏縮,卻又機警、靈巧、樂觀,令人忍俊不禁。
這一時期創(chuàng)作的喜劇包括詩意盎然的《仲夏夜之夢》(1596)、揚善懲惡的《威尼斯商人》(1597)、反映市民生活風俗的《溫莎的風流娘兒們》(1598)、宣揚貞潔愛情的《無事生非》(1599)和歌頌愛情又探討人性的《第十二夜》(1600)等10部。這些劇本基本主題是愛情、婚姻和友誼,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表現(xiàn)了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生活理想。與此同時,他還寫了《羅密歐與朱麗葉》(1595)等悲劇3部,作品雖然有哀怨的一面,但是基本精神與喜劇相同。莎士比亞還寫有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1592-1593)、《魯克麗絲受辱記》(1593-1594)和154首十四行詩。
17世紀初,伊麗莎白女王與詹姆士一世政權交替,英國社會矛盾激化,社會丑惡日益暴露。這一時期,莎士比亞的思想和藝術走向成熟,人文主義理想同社會現(xiàn)實發(fā)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難以實現(xiàn),創(chuàng)作由早期的贊美人文主義理想轉變?yōu)閷ι鐣诎档慕衣逗团小?/p>
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的第二時期(1601-1607),又稱悲劇時期。他寫出了《哈姆萊特》(1601)、《奧瑟羅》(1604)、《李爾王》(1606)、《麥克白》(1606)和《雅典的泰門》(1607)等著名悲劇。(《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它們和《哈姆雷特》一起被稱為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奧瑟羅》中出身貴族的苔絲狄蒙娜不顧父親和社會的反對,與摩爾人奧瑟羅私下結婚,表現(xiàn)了反對種族偏見的主題,而導致他們悲劇的原因不僅是奧瑟羅的嫉妒,而且是以伊阿古為代表的邪惡勢力的強大。奧瑟羅臨死前的清醒,包含著人類理性的勝利!独顮柾酢分姓宫F(xiàn)的則是一個分崩離析的社會,李爾王因為自己的剛愎自用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也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主人公從具有絕對權威的封建君主變成了一無所有、無家可歸的老人,人物命運和性格發(fā)生巨大的變化,這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最具特色!尔溈税住分,一位英雄人物由于內(nèi)在的野心和外部的唆使,成為個人野心家和暴君。其悲劇意義在于,個人野心和利己主義可以毀滅一個原本并非邪惡的人物?傮w而言,這些悲劇對封建貴族的腐朽衰敗、利己主義的駭人聽聞、金錢關系的罪惡和勞動人民的疾苦,作了深入的揭露;風格上,浪漫歡樂的氣氛減少,憂郁悲憤的情調增加,形象更豐滿,語言更純熟。
1608年以后,莎士比亞進入創(chuàng)作的最后時期。這時的莎士比亞已看到人文主義的理想在現(xiàn)實社會中無法實現(xiàn),便從寫悲劇轉而為寫傳奇劇,從揭露批判現(xiàn)實社會的黑暗轉向寫夢幻世界。因此,這一時期又稱莎士比亞的傳奇劇時期!侗╋L雨》(1611)最能代表這一時期的風格,被稱為“用詩歌寫的遺囑”。此外,他還寫有《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等3部傳奇劇和歷史劇《亨利八世》。
【主題引讀】
哈姆雷特--丹麥王子。憂郁善良,深沉多情,嫉惡如仇,嚴肅鑒定,理性智慧。為父王的鬼魂所困擾,要對殺父兇手復仇。經(jīng)歷了痛苦的掙扎之后他達成了目的,他最后也中了致命的毒劍死去。
克勞狄斯--丹麥現(xiàn)任國王,陰險狡詐,荒淫無度。他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哈姆雷特父親死后繼任了王位。老國王的鬼魂告訴哈姆雷特,他正是謀殺自己的兇手。他最后死在侄子復仇的毒劍下。
喬特魯斯--丹麥王后,王子的親生母親。是個雙重性格的人,禁不住克勞狄斯的誘惑投懷送抱,她不守婦道、沒有主見,善惡不分,是非不明、性格軟弱,但又疼愛和擔心著自己的兒子,甚至為之獻出生命。老國王死后她改嫁克勞狄斯,這引起了哈姆雷特的仇恨。最后她替哈姆雷特誤喝下了克勞狄斯預設的毒酒,當場死亡。
波洛涅斯--克勞狄斯的御前大臣。他自私、狡猾、愚蠢卻自認聰明,阻撓哈姆雷特與奧菲利婭之間的愛情。他躲在一塊掛毯后,偷聽哈姆雷特和王后的談話時,被王子一劍刺死。
雷歐提斯--波洛涅斯的兒子。為了父親和妹妹的死用劍殺死了哈姆雷特。他也死在自己的毒劍下。
奧菲利婭--波洛涅斯的女兒。天生麗質,感情純真,心地善良,對愛情充滿了希望,但是保守脆弱,順從了父親和哥哥。她與哈姆雷特雙雙陷入愛河,但種種阻力和王子的政治地位使他們無望結合,她被他無情拋棄,加上父親的死讓陷入精神錯亂,最終失足落水溺斃。
霍拉旭--哈姆雷特大學里的密友。他沒有直接卷入王室之間的陰謀,所以他成了哈姆雷特的傳聲筒,莎翁用他來烘托劇情。他也是唯一一個活到全劇結束的主要角色。
羅森格蘭茲和吉爾登斯吞--朝臣,都是哈姆雷特大學中的老同學。他們被克勞狄斯招來照看哈姆雷特。雖然兩人在劇中的作用不大,但王子很快就猜疑兩人是間諜。當國王下密令要處死送往英國的哈姆雷特時,哈姆雷特把自己的名字偷換了,于是兩人就莫名其妙地死去。
福丁布拉斯--挪威王子。在劇中只有短短的過場戲。但他的重要性在于,全劇的最后臺詞由他說出,似乎象征著一個更為光明的未來,闡述了劇作的主題。
《哈姆雷特》這部悲劇主要圍繞著青年王子哈姆雷特與弒父仇人,他的叔叔,新國王克勞狄斯之間的復仇而展開。作品反映了英國的一個時代的概況,體現(xiàn)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殺兄娶嫂的新國王克勞狄斯陰險狡詐、荒淫無度,是封建專制的強權制度、陰郁兇險的社會現(xiàn)實和邪惡扭曲的人性的典型代表。哈姆雷特試圖手刃仇人,一方面可以痛快淋漓地報仇雪恨,另一方面哈姆雷特決心代表新生人文主義鏟除封建邪惡勢力。戲劇通過險象環(huán)生的宮廷斗爭,描寫了哈姆雷特在復仇過程中面對愛情、友情和親情的考驗,歷經(jīng)失望、彷徨和苦悶的折磨,最終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故事,揭示出作者對當時英國封建現(xiàn)實的思考和批評。
【名段助讀】
1、深夜幽靈
【情節(jié)概要】霍拉旭向哈姆雷特講起有關鬼魂的事時,困惑中的王子立刻相信了,并決定當天晚上一起見父王的鬼魂。
哈姆雷特看見鬼魂果然和霍拉旭他們描述的一模一樣,鬼魂示意哈姆雷特跟它到人少僻靜的地方去好一吐為快;衾袼麄兘吡褡韫防滋夭灰砘耆ィ鹿砘曷冻霆煇旱拿婺繃槈牧四贻p的王子。但年輕的王子突然覺得自己像獅子一樣強悍,掙脫了霍拉旭們的阻礙,跟著鬼魂走了。
當四處無人的時候,鬼魂打破了沉默,說它正是哈姆雷特的父親的鬼魂。鬼魂說她是被人害死的,兇手就是他的親弟弟克勞狄斯,目的是為篡奪王位、霸占王嫂。哈姆雷特聽說之后立誓要為父親報仇。
【內(nèi)容解讀】“深夜幽靈”這則故事發(fā)生在小說的第一幕,作為故事的開端,它通過幽靈的傾訴為讀者填補了情節(jié)上關于先王之死的空缺,這同時也解決了戲劇開頭設置的懸念,但緊接著又設置了新的懸念,哈姆雷特是怎樣為父親復仇的呢?因為《哈姆雷特》的另一名字叫《王子復仇記》,所以此處點題了,但又有產(chǎn)生新的懸念。
對于哈姆雷特王子,一般的看法是他憂郁,缺少果敢的行動。但在此處所表現(xiàn)出的果決和勇敢也應該是他豐富形象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對幽靈鬼魂這一想象的東西,總是心存戒備和畏懼的。然而哈姆雷特沒有任何的畏懼,反而覺得自己像“獅子”一樣強悍,然后掙脫朋友們的勸阻,一個人去傾聽鬼魂的傾訴。這不能不說明哈姆雷特是一個勇敢的王子,盡管其中也包含一種對叔叔關于父親之死的理由的懷疑。這種疑慮加上他對父親的敬佩,讓他不顧一切地想要抓住一切機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2、哈姆雷特裝瘋
【情節(jié)概要】在得知整個宮廷陰謀之前,精神的痛苦就使哈姆雷特的身體虛弱,精神頹唐,鬼魂揭開秘密又在他心靈上增加了極其沉重的負擔。哈姆雷特生怕這樣下去會引起克勞狄斯的注意,于是王子就作出了一個奇特而大膽的決定:假裝發(fā)瘋。這樣一來,克勞狄斯可能就不會認為他有什么圖謀,也不會有什么猜忌了。而且,假裝發(fā)瘋不但可以巧妙地掩蓋他內(nèi)心中真實的不安,也可以給他機會冷眼窺視克勞狄斯的一舉一動。
從此,哈姆雷特在言語、服飾及各種行動上都裝得瘋癲怪誕。他裝瘋十分肖似,以至國王和王后都被他哄騙了過去。
【內(nèi)容解讀】裝瘋的原因一,父親的暴亡和母親匆忙的改嫁。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說:“人類是一件了不起的杰作!”他父母的婚姻在他心目中也是堅貞的典范,這其中蘊涵著他對愛情,對友誼,對人性的一整套人文主義的看法。而父王的突然死去,母親在“送葬的時候所穿的那雙鞋子還沒有破舊”,就急忙和新登基的叔父結了婚。在這個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徹底破滅了。裝瘋的原因二,鬼魂的出現(xiàn)。第一幕四五場鬼魂的出現(xiàn)又給哈姆雷特重重的一擊。哈姆雷特與鬼魂見面,通過鬼魂的口吐露了不可見人的宮廷丑聞,然而他一個人的肩頭擔負了過重的責任,而他的力量也過于渺小,他又無可避免,無法推諉,所以只好裝瘋,尋找其他的解決途徑。哈姆雷特裝瘋原因三,一方面有效地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使自己有時間思索,在面對人生困境時如何把危機變成轉機。
這個行為表現(xiàn)了哈姆雷特的智慧和剛毅頑強的性格特征。
3、葬送愛情
【情節(jié)概要】波洛涅斯給國王獻計,用女兒奧菲利婭做引誘,讓哈姆雷特和奧菲利婭見面。然后國王、王后和波洛涅斯藏起來偷聽他們的對話,從而窺探王子裝瘋的原因。哈姆雷特面對著該不該復仇的困惑發(fā)出了“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的疑慮,然后用“瘋子”的言語深深傷害了奧菲利婭。
【內(nèi)容解讀】“偷聽”的行為隱含了三個人各自的想法:國王想知道哈姆雷特的真實想法;波洛涅斯想證實自己的猜測正確與否;喬特魯?shù)孪M麏W菲利婭的溫柔能夠治愈兒子的病。而作為主角的哈姆雷特也有他的想法。先前親情和友情的打擊,讓他越來越憂郁,也無從選擇,所以發(fā)出了“生存還是毀滅“的發(fā)問,這是他選擇忍耐和選擇反抗的矛盾心理的體現(xiàn)。但是從傷害無辜的奧菲利婭的一幕中,我們又看到他的決心,不惜褻瀆愛情,傷害戀人,以保證全身心地投入到復仇的計劃中。
奧菲利婭的形象在這一幕中是描繪得比較深刻的。她甘心做父親試探王子的工具,并遵從父命將定情信物還給戀人,這深深打擊了哈姆雷特對愛情的信念。這也可以看出奧菲利婭的單純、不明世事,同時也奠定了她的悲劇結局。
4、貽誤良機
【情節(jié)概要】為證實鬼魂的話,哈姆雷特決定利用戲班子演出鬼魂所說的謀殺場面試探,然后仔細觀察克勞狄斯的神情反應來確定他究竟是不是兇手。
國王和王后都應該邀請前來看戲,哈姆雷特便坐在他的旁邊,好仔細地察看他的神情。當劇情發(fā)展到琉西安納斯把毒藥灌進在花園里熟睡的貢扎古的耳里時,哈姆雷特發(fā)現(xiàn)他的篡位的叔叔再也看不下去了。國王忽然大喊點起火炬回宮,裝作身體不舒服的樣子,匆匆離開了劇場。哈姆雷特終于斷定鬼魂說的全是實話。這個一直困擾著他的疑問終于得到解決。
可而后,當克勞狄斯對弒兄奪位的行為懺悔時,哈姆雷特沒有抓住從他背后經(jīng)過的機會動手,以至于失去了最好的復仇機會。
【內(nèi)容解讀】“戲中戲”是哈姆雷特聰明和機智的體現(xiàn),然而接下來的錯失復仇良機又是他優(yōu)柔寡斷性格的體現(xiàn),他的人文主義性格的矛盾性在這里體現(xiàn)的最為集中而深刻。
他為什么要這樣拖延貽誤機會呢?我們可以理解為是為了增加劇情,延長劇本;可以看做是他猶豫多慮、優(yōu)柔寡斷性格的體現(xiàn);可以認為是人文主義理想和殺人復仇的動機的沖突;也可以看成哈姆雷特把較多的精力花費在決定上,而失去了行動的力量;還可以看成是哈姆雷特意志軟弱的表現(xiàn)……或者雜而有之。
5、誤殺大臣
【情節(jié)概要】正當哈姆雷特盤算著該如何去報仇時,王后奉克勞狄斯之命派人叫他去后宮談話,并向他表示,他倆都不很高興他剛才的舉止。篡位的國王生怕喬特魯斯會偏袒兒子,隱匿起一些他很想知道的話來,所以就吩咐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躲在王后內(nèi)宮的帷幕后面。
王后很溫婉地責備了哈姆雷特的舉止行為,說王子已經(jīng)開罪于他的“父親”了,哈姆雷特聽到“父親”這個詞時非常吃驚和生氣,便毫不客氣地沖撞了王后。當王后生氣了想要離開的時候,哈姆雷特想利用這個好不容易的單獨的機會,叫她意識到自己的墮落,于是就抓住王后的手腕,按住她讓她坐了下來。王后十分害怕,擔心他由于瘋狂會做出傷害她的事,于是就大聲嚷了起來。而此時躲在帷幕后面的波洛涅斯也大聲叫喊“救王后”,哈姆雷特以為是國王藏在那里,于是拔出佩劍向幕布后刺去。當他把尸體拖出來才發(fā)現(xiàn)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內(nèi)容解讀】哈姆雷特的復仇的決心和行為在這個場景中體現(xiàn)得最為堅決,但遺憾的是死去的不是他的殺父仇人,而是他女友的父親。在這個復仇過程中,悲劇的角色不止是他,另外還有兩個女人的悲慘命運也讓我們同情。其中之一便是他的母親喬特魯斯。
喬特魯斯是一個不守婦道、沒有主見、善惡不分、是非不明、性格軟弱的傀儡式的人物。兒子對她在送葬時所穿的鞋子還沒有破舊就嫁給了克勞狄斯的指責,便是對她性格的經(jīng)典概括。但她對自己的過錯也有醒悟,當哈姆雷特指責她“你覺得羞愧”時,她就覺得“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戳進我的耳朵”,但是她的性格缺陷決定了她的悲劇。然而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是真心愛自己的兒子的,從規(guī)勸悶悶不樂的兒子,到找兒子談心,再到為兒子的婚戀操心等等,都可以看出她對兒子的疼愛和擔憂。而且在哈姆雷特告誡她要保守自己裝瘋的秘密時,她也欣然允諾。
6、流放的陰謀
【情節(jié)概要】國王以波洛涅斯的死為借口把王子驅逐出境,送哈姆雷特到當時丹麥附屬國英國,并安排兩個大臣陪同坐船到英國去,以避免所謂的處分。同時,克勞狄斯給英國朝廷寫了封信,要他們把哈姆雷特處死。哈姆雷特懷疑這里面肯定有名堂,于是在夜里偷偷從那兩個大臣處拿到那封信,巧妙地把自己的名字擦掉,而換上那兩個大臣的名字。不久,船受到海盜的襲擊,哈姆雷特拿著劍殺上了敵人的船,而兩個大臣卻駕著船逃跑了,把他丟下,帶著改過的信件急急忙忙跑到英國去接受應得的懲罰了。而海盜俘虜了主子以后,希望王子在朝中替他們說些好話,然后就把他放了。
【內(nèi)容解讀】從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出克勞狄斯一直沒有放松對哈姆雷特的警惕,只要有一絲機會便會立即抓住?藙诘宜沟膬措U、奸詐在這個情節(jié)中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要借刀殺人,卻找一個驅逐犯人的借口;要大臣看管,卻以避免處分為借口,由此可見一斑。
這段情節(jié)還是對哈姆雷特勇敢形象的一個很好的補充,他殺上敵船是直接展現(xiàn)其勇敢;陪同的大臣逃跑,是對比襯托出她的無畏。
7、奧菲利婭之死
【情節(jié)概要】老波洛涅斯死了之后,奧菲利婭受了很大刺激,神經(jīng)也變得不正常起來,因為她沒想到老父親居然會死在她所愛戀的王子手里。她瘋瘋癲癲地跑來跑去,把一束束鮮花撒給宮里的女人們,說是在給她父親舉行葬禮;又時常唱一些愛情和死亡的歌兒。她喜歡癡癡地坐在一條小河邊。有一天,她溜了出來,來到小河旁,編結了一只小小的花圈,然后爬上一棵柳樹,想把花圈掛到伸向河中的柳條上,可是樹枝一下折斷了,奧菲利婭便帶著她編的花圈掉進了水里。
【內(nèi)容解讀】奧菲利婭是哈姆雷特復仇之路上的另一個悲劇的女性。她性格單純,對愛癡情,對哈姆雷特更是一往情深,然而她所愛的人卻是她的殺父仇人,一個簡單的姑娘怎能承受這樣矛盾的打擊,這是性格的悲劇,也是命運的悲劇。同時這個情節(jié)也推動了后文雷歐提斯的復仇和兩人決斗情節(jié)的發(fā)展。
8、最后的決斗
【情節(jié)概要】克勞狄斯利用雷歐提斯對其父親、妹妹慘死的忿憤,設奸計唆使雷歐提斯向哈姆雷特挑戰(zhàn)比劍。狠毒的國王利用被仇恨所支配的雷歐提斯,讓他使用一把涂了致命毒藥的開刃尖頭劍。比賽前,哈姆雷特挑了一把鈍劍時,也沒用檢查雷歐提斯的劍。比劍后,雷歐提斯沒拿出真實本領來,故意讓哈姆雷特占些上風,好趁他掉以輕心之時全力一擊。而這時國王克勞狄斯也故意稱贊哈姆雷特的勝利,大聲喝彩。這一切都分散了哈姆雷特的心神。幾個回合過后,哈姆雷特劍勢就有些松弛,這時,雷歐提斯兇狠地拿出看家本領,用毒劍一下刺中了哈姆雷特。但這一擊也激起了哈姆雷特的怒火和勇氣。激烈的拼斗中,哈姆雷特奪過那把毒劍并用它回敬了雷歐提斯一下。正在這緊張的時刻,王后喝下那杯克勞狄斯準備給哈姆雷特慶祝勝利的毒藥,國王忘了事先關照王后,王后就倒地身亡了。
【內(nèi)容解讀】克勞狄斯的陰險、奸詐、狠毒再次集中體現(xiàn),既虛偽地利用雷歐提斯的復仇心理,又設計雙重詭計,可謂用心險惡。而哈姆雷特對比賽規(guī)則的信任也讓他粗心地獻出了無辜的性命。
魯迅曾經(jīng)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惫防滋刈鳛橐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yè)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備戰(zhàn),在一場血淋淋鵝宮廷決斗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的時代悲劇。
[《哈姆雷特》賞析]相關文章:
2.關于哈姆雷特讀后感
3.英語美文賞析
4.美在金秋賞析
5.散文好段賞析
8.《喜宴》賞析論文
9.摘抄好段賞析
10.《親政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