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一、 詞語積累
[余]我。 [童稚(zhì)]幼小。稚,幼小。
[秋毫]秋天鳥類新生出的纖細羽毛。比喻最細微的事物。毫,細毛。
[故]所以!
[物外]超出事物本身。 [私]暗自,暗暗的。 [擬作]比作。擬,比,比擬!
[向]接近。
[昂首]抬頭。昂,抬。
[項]頸,脖頸!
[素帳]未染色的帳子!
[徐]慢慢地。
[觀]看,觀賞! [果]果真!
[唳(lì)]鳥鳴。
[怡(yí)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定神]使精神安定。 [以……為……]把……當作……。[礫(lì)]碎石、碎瓦!
[壑(hè)]坑谷、深溝!
[神游]游覽于假想境界中,愉快而滿足。[興]興趣!
[蓋]有“原來”的意思。
[為(wèi)]被。
[方]正。
[鞭]用鞭子打。
[數(shù)十]幾十!
[驅(qū)]趕,驅(qū)逐。
二、整體把握
本文圍繞“物外之趣”記敘了童年時的幾件趣事:一是把蚊子成雷當作“群鶴舞于空中”、“鶴唳云端”;二是將叢草、蟲蟻、土礫分別當成樹林、野獸、丘壑,神游其中;三是觀蟲時驅(qū)趕癩蝦蟆。
三、閱讀探究
1.從第一段來看,小時的我有怎樣的本領(lǐng)、習慣和收獲?
本領(lǐng):張目對日,明察秋毫。習慣: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收獲:時有物外之趣。
2.體現(xiàn)全文中心的詞語是什么?物外之趣.
3.圍繞“物外之趣”寫了哪幾件事?㈠將蚊子擬作白鶴之趣。㈡神游叢草、土礫、蟲蟻構(gòu)成的幻境之趣。㈢觀蟲斗、驅(qū)癩蝦蟆之趣。
4.表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有哪些?有怎樣的作用?
詞語:“怡然稱快”、“怡然自得”、“神游”、“呀然”等。
作用:形象真實地反映了兒童觀物時的心理,表現(xiàn)了“物外之趣”,使讀者如身臨其境。
5.推測作者將癩蝦蟆“驅(qū)之別院”的目的。
可能為“二蟲”復仇,主要原因是它破壞了自己的審美情趣。
6.第四段表現(xiàn)作者“童稚”的語句是什么?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qū)之別院。
7.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基礎(chǔ)和關(guān)鍵是什么?基礎(chǔ):細致的觀察。關(guān)鍵:豐富的想像。
8.從文中可以看出“物外之趣”是怎樣得來的?
①有強烈的好奇心。②有細致的觀察力。③有豐富的想像力。
《〈論語〉十則》
一、詞語積累
[時習]時常地復習。時,時常(又:按一定時間)。習,溫習、復習、實習。
[朋]同門,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從。
[(不)知](不)了解。
[慍(yùn)]生氣,發(fā)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日]每天。
[三。▁ǐng)]多次進行自我檢查、反省。三,泛指多次。省,反省。
[為(wèi)]替,給。
[謀]謀劃,指辦事。
[忠]盡心竭力。
[交]結(jié)交,交往。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故]指學過的知識。
[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 [殆(dài)]有害。
[誨(huì)]教,教導。
[知(之)]知道(它)。
[是]此,這。
[賢]賢人,有才德的人。
[齊]看齊,一齊。
[內(nèi)]指內(nèi)心。
[善者]指長處。善,好。
[從]跟從,這里指學習。
[士]士人,封建時代稱讀書人。這里指有抱負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剛強,勇毅。
[任]負擔,擔子。引申為責任、職責。 [重]重大。
[已]停止。
[歲寒]寒冷的冬天。歲,指時間。
[凋(diāo)]凋謝。
[行]奉行。
[其]大概。
[。╯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
[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
1.通假字:[女]同“汝”,你。[(是)知(也)]通“智”,聰明、智慧。
2.古今字:[說]“悅”的古字,愉快。
(三)成語
[不亦樂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樂嗎?”現(xiàn)用來表示達到極點的意思。
[溫故知新] 溫習舊的知識,能夠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認識現(xiàn)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遙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jīng)歷長期的奮斗。
[見賢思齊]看到德才兼?zhèn)涞娜,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擇善而從]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三人行,必有我?guī)焆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形容謙虛好學。
二、閱讀探究
1.第一則:(1)這一則告訴我們要有怎樣的學習方法、學習樂趣(態(tài)度)和為人態(tài)度(個人修養(yǎng))?○1學習方法:學后要時常復習!2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探討學問。
○3為人態(tài)度:對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
(2)學后復習本是一件艱苦的事,孔子怎么說是愉快呢?
在復習中鞏固了所學,加深了理解,收獲增多,這對一個渴求知識和技能的人來說一定是愉快的。
(3)“有朋自遠方來”,孔子為什么會感到快樂?
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投奔自己,向自己學習,且雙方可以探究學問,這自然是十分快樂的事情。
(4)從第三句來看,我們應(yīng)學習孔子什么美德?胸懷寬廣,為人大度。
2.第二則:從曾子“三省”來看,古代治學之人非常重視的是什么?你怎樣看待這種做法?
重視品德修養(yǎng)。德乃為人之本,治學之基。一個人首先應(yīng)該有德,有才無德,其人會遭人鄙視,其才也不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卻會引起消極的影響。
3.第三則:(1)“溫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關(guān)系?作者強調(diào)了什么?為什么?
不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的必要性?鬃诱f:“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復習舊知識中有所發(fā)現(xiàn),才 “可以為師”。所以,關(guān)鍵是要“知新”,這就要獨立思考。
(2)“溫故知新”的學習方法對你有怎樣的啟發(fā)?
在學習中要及時溫習舊知識,通過獨立思考,獲得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新發(fā)現(xiàn),從而將知識融會貫通,增長自己的能力。
4.第四則:(1)這一則闡述了怎樣的內(nèi)容?你從中掌握了什么學習方法?
闡述了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告訴我們要學思結(jié)合,二者不可偏廢。
(2)為什么要將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起來?學是基礎(chǔ),只學不思,是死學;只思不學,是空想。只有將二者結(jié)合,才能真正領(lǐng)悟知識的精髓。
5.第六則:(1)孔子教育仲由(子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用現(xiàn)代漢語概括孔子的觀點。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2)為什么說謙虛是一種智慧?首先,謙虛是一種美德。其次,只有謙虛,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為求知和交往等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6.第六則、第七則:(1)這兩則講了怎樣的學習態(tài)度?
要善于向一切人學習。既要學習長處,又要借鑒短處,從而反省自己。
(2)用一個成語概括第七則的主要意思。取長補短。
7.第八則:(1)孔子說這番話的目的是什么?鼓勵門人一生為實現(xiàn)“仁”的理想而奮斗。
(2)曾子為什么要強調(diào)“弘毅”?
“弘毅”是剛強、勇毅的意思,只有剛強、勇毅才能接受重任并為之奮斗。
8.第九則:怎樣理解“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孔子借“松柏之后凋”比喻社會現(xiàn)象,以“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險惡環(huán)境下,才能顯示出君子的操守。
9.第十則:你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觀點?
這句話現(xiàn)在看來,有其現(xiàn)實意義。其中包含相互體諒的意思。遇事如果換位思考,推己及人,仁愛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改變已有的不正確做法,這樣就會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對立,避免對他人造成傷害。(也可談其消極成分,略。)
四、總結(jié):請按照學習方法、學習態(tài)度、品德修養(yǎng)給十則語錄歸類。
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學習態(tài)度:有朋自遠方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見賢思齊 三人行,必有我?guī)?nbsp;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品德修養(yǎng):人不知而不慍 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一、詞語積累
[內(nèi)集]家庭聚會。內(nèi),指家人。集,聚集。
[兒女]指子侄輩,這里指家中年輕一代人。
[講論文義]講解詩文。義,道理,意義,文章表達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會兒。
[欣然]高興的樣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擬]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閱讀探究
1.文中“寒雪”“內(nèi)集”“欣然”“大笑”等詞語營造了怎樣一種家庭氣氛?輕松、溫馨。
2.從上下文看,“兒女”的含義與今天有什么不同?
文中“兒女”即子侄輩,指家中年輕一代人。今天的“兒女”專指子女。
3.文章結(jié)尾交代謝道韞的身份有什么用意?暗示作者贊賞她的才氣。
4.以“撒鹽空中”和“柳絮因風起”來比擬“大雪紛紛”,你認為哪個更好?為什么?
第二種意見:“柳絮因風起”一句好。好的詩句應(yīng)有深刻的意蘊,“柳絮”句將物象與意蘊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詩句的意象,給人以春天即將來臨的感覺;而“撒鹽空中”僅有物象而無意蘊。
《陳太丘與友期》
一、詞語積累
[期行]約定同行。期,約定。
[期日中]約定的時間是中午。日中,正午時分。
[舍(shě)去]不再等候就走了。舍,放棄。去,離開。
[乃]才。
[時年]當時的年齡。
[戲]嬉戲,玩耍。
[客]客人,指朋友。
[尊君]對別人父親的一種尊稱。 [委]丟下、舍棄。
[君]有禮貌地稱呼對方。
[家君]謙詞,對人稱自己的父親。
[無信]不講信用。
[引]拉。
[顧]回頭看。
二、閱讀探究
1.陳太丘“期日中,過中不至”,陳太丘的朋友反怒責陳太丘,說明朋友是怎樣的人?
不講信用,粗野無禮。
2.元方面對父親朋友的粗野語言,針鋒相對地指出他的“無信”“無禮”,這說明元方是個怎樣的人?聰敏,機智,善辯,懂得維護家人尊嚴,懂得為人之道。
3.有人認為客人已經(jīng)認錯,元方就應(yīng)該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的確有些失禮。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
[第一種意見]不同意。元方當時才七歲,他能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容不迫地反駁一個成年人,使對方明理,并贏得對方的嘆服,維護了父親的名譽,這已屬不易。我們不能對一個七歲的孩子求全責備。
[第二種意見]同意。父親的友人已經(jīng)表示了歉意,應(yīng)該給人改正過錯的機會。人沒有一生都不犯錯誤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總是抓住人的“小辮子”不放。
4.有人認為,陳太丘的朋友也有可取之處,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同意。面對元方的反駁,有人很慚愧,想與元方握手道歉,這說明他有知錯能改的精神。
5.友人為什么能夠啞口無言、賠禮道歉?
元方的反駁有理有據(jù)。第一,從信用方面看,父親朋友失約在先,無信;從禮貌方面,父親的友人當元方的面罵元方的父親,無禮。因此,友人最后啞口無言,只得賠禮道歉。
【附】課內(nèi)古時詞名句積累與賞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漢曹操《觀滄!
[簡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體現(xiàn)了作者的博大胸懷。
海日生殘夜,江春如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簡析]新舊事物交替,表明時間匆匆過,抒寫出淡淡的鄉(xiāng)愁,同時也給人以希望。蘊含的哲理:舊事物是蘊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沖破重重阻礙,發(fā)展壯大起來。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簡析]選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在動態(tài)中將春的活力,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描繪出來。使人產(chǎn)生美好的聯(lián)想、想像。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宋辛棄疾《西江月》
[簡析]調(diào)動嗅覺、聽覺,抒寫農(nóng)村夏夜的清新景色,并將客觀事物與人的活動統(tǒng)一起來,表達了閑適的心情,抒發(fā)了豐收在望的喜悅。
古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元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簡析]選取六種代表性景物,自然組合,天衣無縫。前句景物色彩暗淡,毫無生氣;后句景色明麗,清閑、恬淡。兩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無盡的愁思。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天凈沙 秋思》
[簡析]旅途未盡,夕陽在山,更勾起旅人的綿綿愁情,不禁使人斷腸。
夏鵬熙
[七年級文言文復習資料 教案教學設(shè)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相關(guān)文章:
2.七年級上冊《生物圈》教案
8.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設(shè)計
10.文言文教學設(shè)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