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裁縫
節(jié)選自《中國式人情世故》,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凡事要往遠處看,不要逞一時口快
君子務知大者遠者,小人務知小者近者。
--《左傳》
“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這句賢文是說如果能夠忍受一時的怒氣,就可以避免長久的憂愁。旨在教人要懂得忍讓,而不要感情沖動,魯莽行事。如果能克制自己,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就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好處。
人生在世,待人處世,凡事要忍讓為先。對長輩容忍則孝,夫妻間容忍則和,對朋友容忍則善,對年幼者容忍則美。能容忍別人的人,別人自然會容忍你!叭桃蝗田L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對人應寬容,切勿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污辱司馬懿的故事可謂盡人皆知。說的是諸葛亮六出祁山時駐扎五丈原,司馬懿深知自己的韜略不如諸葛亮而采取拖延戰(zhàn)術久不出兵。諸葛亮派人向司馬懿送去一套女人服裝,并遞信說:“你如果不敢出戰(zhàn),便應恭敬地跪拜接受投降;如果你羞恥之心還沒有泯滅,還有點兒男子氣概,便立即退回衣服,定期作戰(zhàn)!彼抉R懿的左右看后,非常氣憤,紛紛請戰(zhàn),但司馬懿卻堅守不戰(zhàn)。不久諸葛亮因積勞成疾而死,司馬懿沒傷一兵一將,不戰(zhàn)而勝。
古人云:“必須能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觸犯和忤逆,才能成就別人難及的事業(yè)功名。”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卻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些人為了自己的一點兒蠅頭小利,斤斤計較,與對方針鋒相對;還有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得理不饒人,以至于因一句過頭的玩笑而反目成仇,因狹路相逢而大打出手,因鄰里糾紛而刀槍相見,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在他們認為,和顏悅色、忍讓無爭、寬恕容忍與從不惡言厲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徑,殊不知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以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認過錯及接受責罰便是懦夫,事實上,在衡量自身條件尚無絕對必勝把握時,暫時的忍辱負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認錯,往往是怕負責任,才是真正的懦夫。
張元在一家公司已經干了三年了,逐漸從一般的技術人員做到了一個部門的小主管,然而一件事卻使得他的升遷之路被徹底地堵死。
那是一個星期天,張元正在公司指導工人們在悶熱的車間里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工作。不知什么時候,經理過來了,看了他的工作步驟后斷然說:“停下來,停下來!”然后又指點應該如何去做。
張元向上司解釋了方法的具體步驟并且說明這是他多年來的經驗積累,工人們已經熟悉了這種工作方法,而且工作進行得很好。鄭暉又對上司說:“你的指示用于這里不合適!
經理聽了這話,就用生硬的口氣命令,必須按他說的要求去做。但是張元覺得他的指示里含有明顯的漏洞,于是據(jù)理力爭,雙方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暴跳如雷的張元還甩下了話說:“既然你那么堅持,那你就讓他們按你說的去做吧,出了什么問題我可不管!闭f完他就離開了車間。事后工人們還是遵循了張元的方法,因為經理的提議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根本行不通。
之后張元慢慢地把這件事淡忘了,可是,每次同事獲得加薪或晉升時,他卻總是靠邊站。萬般無奈下,張元選擇了離開。
一味地較勁兒,浪費的是你的精力。在工作中無論上司是對是錯,你都要先聽他說,然后再婉轉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在上司正確的情況下,下屬對上司表現(xiàn)出應有的尊重,這點比較容易做到。但是,假如覺得上司錯了,一般下屬的心里就憋不住勁兒,想和上司理論一番,甚至直接指出他的過失。這樣,上司雖然在心里認為你可能是對的,但面子上肯定會掛不住,一定會把你視為一個可惡的下屬,從而不會想著給你晉升的機會。
一般來說,上司都有著非常強的尊嚴和成就感。行使權力,發(fā)布命令,使事情向著自己所預想的目標發(fā)展,會給他帶來這種感覺。因此,對于上司來說,侵犯尊嚴等于是對人的污辱和蔑視,是絕對不能被容忍、更不能被諒解的“大逆不道”的犯上之舉。這是身為下屬的人在與上司打交道的時候,切切要銘記在心的處世箴言。
真正的強者,知道什么時候該進,什么時候該退,絕不會去拿雞蛋碰石頭。他會剛柔相濟,在自己不得意的時候,退一步,保存實力,以待來時。真正的大丈夫不一定是那些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沖鋒陷陣無堅不摧的英雄,而是那些看準時局、能屈能伸的聰明者,他們懂得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能夠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采用不同的生存與發(fā)展方式。
“一忍,可以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一個人即使是天才,一味地任性使氣,也是很難立足的,而且會招致難料的厄運。我們應認清形勢,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才能做到自我保護。忍耐是一種修養(yǎng),許多事業(yè)有成者都在忍耐多次失敗后,愈挫愈勇,最后取得成功。因此幻想一夕有成,不如在艱難困苦當中忍耐、涵養(yǎng),一旦時機成熟,必然水到渠成。
[諸葛亮為何被司馬懿活活氣死?]相關文章:
1.生活活動教案
3.托班生活活動教案
4.司馬懿名言語錄
5.司馬懿說的名言